[爆卦]爾奇的巨靈之錘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爾奇的巨靈之錘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爾奇的巨靈之錘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爾奇的巨靈之錘產品中有10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4萬的網紅Fan-Chiang Yi 范姜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 2020 5/28 :史特拉汶斯基的《春之祭》首演110年 📹 范姜毅與黎國媛合奏史特拉汶斯基的《春之祭》 https://youtu.be/_XlhvPsrKP4 《春之祭》(Le Sacre du Printemps)是俄羅斯作曲家伊果·史特拉汶斯基的代表作與成名作。本來是一部芭蕾舞劇,...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1萬的網紅sowhan Q,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加入: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7iIGOn477JNYG7WcNDmStw/join --粉專: https://www.facebook.com/Sowhaner/ --實況: https://www.twitch.tv/sowhan/ --IG...

爾奇的巨靈之錘 在 芝麻棉花糖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10-16 17:40:19

🖍️((竟然畫好了w 這次和大家一起認識一下北歐神話中的諸神!٩(ˊᗜˋ*) 芝麻對北歐神話基本上是沒有認識(´・ω・`) 大家是因為Marvels所以喜歡北歐神話嗎w? 芝麻是邊畫才第一次認識這些人物…如果有錯漏請大家提醒哦(゜´Д`゜) 以上人物造型是一邊參考不同圖片一邊自行腦補出來的~加了不少...

爾奇的巨靈之錘 在 電|影|故|事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06-01 14:49:23

迎接終局之戰 #1 ————————————————— 1. Captain America: The First Avenger (2011) 《美國隊長:復仇者先鋒》 ⁣ 【時間點:1940年代】⁣ 主角 Steve Rogers 身體潺弱,但充滿著正義之心。後來自願參與軍方的士兵改造計劃,接受...

  • 爾奇的巨靈之錘 在 Fan-Chiang Yi 范姜毅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5-31 12:58:28
    有 171 人按讚

    🎵 2020 5/28 :史特拉汶斯基的《春之祭》首演110年

    📹 范姜毅與黎國媛合奏史特拉汶斯基的《春之祭》
    https://youtu.be/_XlhvPsrKP4

    《春之祭》(Le Sacre du Printemps)是俄羅斯作曲家伊果·史特拉汶斯基的代表作與成名作。本來是一部芭蕾舞劇,但後來腳本遺失,只剩下管弦樂總譜。(腳本在被復原中)

    1910年,當史特拉汶斯基剛為謝爾蓋·達基列夫完成了芭蕾舞舞劇《火鳥》的音樂後不久,他幻想出一個景象:那是俄羅斯遠古時期的祭祖儀式:「我想像到一個肅穆的異教祭典:一群長老圍成一圈坐著,看見一位少女被要求跳舞直至跳死。她是他們用以祭祀春天之神的祭品。」

    原本他打算採用芭蕾舞劇的形式,但後來他承認,起初他不能恰當地以傳統記譜法寫下樂思,於是為演奏者修改樂譜,簡化全首作品(但同時他又建議開首巴松管旋律的音調應逐年提高,因為「聽眾會習慣那些高音,但這種緊張的感覺是不可或缺的」)。他邀請戴亞吉列夫將作品搬上舞台,布景由尼古拉斯·洛里奇設計,尼金斯基則負責編舞。

    史特拉汶斯基的創作過程尚算順利,但排練過程卻是另一回事。隨著首演之日迫近,眾人的壓力亦逐漸增加。舞蹈員每次排練都疲憊不堪,亦難以從音樂中找到拍子,況且他們排練時所用的版本只是鋼琴改編版而非樂團原版,這令排練難上加難。另一邊廂,樂手們未能理解樂曲中的因由意思,他們都不斷嘲諷史特拉汶斯基的創作才華,後者則要在一旁忍受著這些冷嘲熱諷。

    創作用了接近兩年的時光,史特拉汶斯基在《春之祭》首演不久之前,在俄國《費加洛報》上公佈了其故事大綱。當時大眾反應普遍良好,整個藝術界都被故事的異教原始色彩深深吸引,並對首演期待萬分。《春之祭》首演鐵定於1913年5月29日舉行,地點是法國巴黎的香榭麗舍劇院(Théâtre des Champs-Élysées),由蒙特(Pierre Monteux)負責指揮。

    首演來臨,劇院湧入期待萬分的觀眾。燈光漸暗,巴松管怪異的引子一響起,引發部分觀眾的反感。然後當布幕拉開,芭蕾舞者映入觀眾的眼簾,由羅列治設計的服裝令他們感到十分訝異,更別談他們身後的荒漠原野背景。忽然舞者用腳大力跺地,每一巨響皆衝擊著觀眾弱小的心靈,他們都在擔心舞台的木板會否因受不住重錘而倒塌。台下開始起哄,因為他們全無心理準備新作的內容竟然如此原始與粗獷,更想不到芭蕾舞可以以這種毫無美感可言的方式來演繹。群情持續鼎沸,喧嘩聲蓋過舞台上的音樂。找不到拍子的舞者霎時之間變得不知所措,逼得負責編舞的尼金斯基(Vatslav Nijinsky)在幕後用拳頭向他們指示拍子,與此同時史特拉汶斯基則在後台遠處焦慮地等待演出完結。場面越趨混亂,狄基列夫召來警察維持秩序。飾演被選中的少女的舞蹈員堅守本份,在倒地的一瞬間結束鬧劇。

    當晚之後,藝術界分為兩大派別:作曲家聖桑表示《春之祭》在折磨他的耳朵、公爵夫人認為這是史特拉汶斯基對她開的玩笑。他們都認為《春之祭》粗野、毫無內涵,難登大雅之堂,更遑論改革藝壇;另一派別例如拉威爾、德布西則認為歐洲藝壇以至當代藝術經已出現巨變,史氏以最原始的聲音來迫使大眾反思音樂的本質、重新定義藝術的界限。後世從《春之祭》的手稿上發現,史特拉汶斯基在過程中不斷使用不協調和弦來引起音色衝突,同時採用了很多的俄國民歌,將之變化成更詭異的樂句。也許這些怪模怪樣的旋律就是造成首演當日騷動的主因。無論如何,那些營造出來的氛圍的確能把盤古大陸上異教祭祀的情景帶至觀眾面前。

    《春之祭》首演時爆發的騷動,並未為作品本身帶來長遠影響;反而,全曲粗獷而又有濃郁的俄羅斯風格,卻成為二十世紀古典音樂創作的典範。

    全曲共分兩幕十四個部分。第一幕《大地的崇拜》共有八個舞曲組成,第二幕《祭獻》由六個舞曲組成。

  • 爾奇的巨靈之錘 在 電影故事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9-04-21 21:23:28
    有 1 人按讚

    迎接終局之戰 #1
    —————————————————
    1. Captain America: The First Avenger (2011)
    《美國隊長:復仇者先鋒》

    【時間點:1940年代】⁣
    主角 Steve Rogers 身體潺弱,但充滿著正義之心。後來自願參與軍方的士兵改造計劃,接受了「超級戰士血清」,成功被改造為高大威猛的超級戰士,得到了 " Captain America" 的稱號。他全力協助打擊納粹份子「九頭蛇」,後來好友 Bucky 在追擊九頭蛇時意外墜下山崖,悲憤的美國隊長便獨力攻入敵方基地。最終敵方飛機失控,連同「宇宙魔方」(亦即是藍色空間寶石)被迫墜機在冰川。⁣

    【重要片尾】⁣
    美國隊長在70年後的現代被SHEILD救起,神盾局局長 Nick Fury 招募他加入一個正在組建的超級英雄組織 ——「復仇者聯盟」。⁣

    —————————————————
    2. Captain Marvel (2019)
    《Marvel 隊長》/ 《驚奇隊長》

    【時間點:1995年】⁣
    主角 Carol Danvers 因某次光子引擎爆炸而意外得到了超級英雄能力,後來打擊了Kree的詭計,成功救助了Skrulls,並答應協助他們尋找新家園。臨別前,她把傳呼機交給了當時認識的 Nick Fury,告訴他緊急情況才可使用。此時「宇宙魔方」還在神盾局手上。Nick Fury 在她離開後萌生組織超級英雄的想法,「復仇者」這個名字就是源於 Carol Danvers 的戰機名字。⁣

    【重要片尾】⁣
    Captain Marvel 在 Thanos 響指後收到 Nick Fury 的傳呼訊息,趕到地球並出現在一眾倖存的復仇者面前。⁣

    —————————————————
    3. Iron Man (2008)
    《鐵甲奇俠》/ 《鋼鐵人》

    【時間點:與電影上映日期相近】⁣
    主角 Tony Stark 是個億萬富翁,而且性格自負自戀的花花公子,手握已故父親的高科技武器製造公司。某次遭恐怖分子綁架,身體被炮彈碎片擊中,幸好有同樣是人質的 Yinsen 用電磁鐵救回一命。他暗中在恐怖分子基地造了一副鐵甲,最終成功逃出生天。之後他便決定洗心革面,專心研究鋼甲,後來在記者面前承認自己就是 "Iron Man"。⁣

    【重要片尾】⁣
    Nick Fury 來到 Tony Stark 的家中,並告訴 Tony 他不是世界唯一的超級英雄,並向他講述「復仇者聯盟計劃」。⁣

    —————————————————
    4. The Incredible Hulk (2008)
    《新變形俠醫》/《無敵浩克》

    【時間點:與電影上映日期相近】⁣
    科學家 Bruce Banner 因一次實驗接受了過量的伽瑪射線,身體因為產生劇變,令他一旦感到極度憤怒時,就會變成具有無窮力量的綠色巨人。⁣

    【重要片尾】⁣
    Tony Stark 現身接觸策劃實驗的軍方將軍,並透露他正在組成一個超級英雄組織,暗示了 Hulk 未來將會成復仇者聯盟的成員。⁣

    —————————————————
    5. Iron Man 2 (2010)
    《鐵甲奇俠2》/ 《鋼鐵人2》

    【時間點:2011年】⁣
    Tony Stark 遭到使用電鞭的反派 Ivan Vanko 襲擊,但最後聯同首次現身的「War Machine」成功擊敗他。「Black Widow」亦是以神盾局特工的身分首度登場。在這集 Tony 利用他父親留下的資料成功造出一個新元素,成為他的鋼甲的能量來源。⁣

    【重要片尾】⁣
    神盾局特工 Coulson 在新墨西哥州的沙漠發現了雷神的錘子,鋪排了下部電影"Thor"。⁣

    —————————————————
    6. Thor (2011)
    《雷神奇俠》/ 《雷神索爾》

    【時間點:2011 年】⁣
    Thor 因擅自去找寒冰巨人尋仇而被父親 Odin 剝奪神力,流放到地球。Odin 同時對錘子下了咒語:無論是誰,只有夠資格的,就能繼承雷神能力。鷹眼作為特工首次亮相,和 Coulson 一同在守護沙漠的錘子。Thor 的弟弟 Loki 詭計多端,搞出了不少破壞。最後 Thor 的神力再度覺醒,阻止了災難發生,Loki 亦掉進了深淵。⁣

    【重要片尾】⁣
    Nick Fury 在面前科學家 Erik 展示了宇宙魔方,並邀請他研究,但實際上 Erik 已經被 Loki 控制住了。⁣

    —————————————————
    7. The Avengers (2012)
    《復仇者聯盟》

    【時間點:緊接 Thor】⁣
    Loki 利用從 Thanos 得到的權仗(黃色心靈寶石)操控了鷹眼,偷走了宇宙魔方,並利用了魔方中的「空間寶石」在紐約開啟了蟲洞,令外星大軍侵略地球。由 Iron Man、Captain America、Thor、Hulk、Black Widow 和 Hawkeye 組成的「復仇者聯盟」第一次合作。Iron Man 把導彈導向了蟲洞,成功阻止了大軍侵略,而「空間寶石」亦 Thor 帶回阿斯嘉。⁣

    【重要片尾】⁣
    Thanos 首次亮相,露出奸狡的笑容。⁣

    明天繼續有

  • 爾奇的巨靈之錘 在 喬靖夫 刀筆志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8-03-16 20:03:25
    有 93 人按讚


    台灣武俠小說家沈默兄,對《武道狂之詩》最後幾卷的感想。透徹。
    【內有大量劇透,未看畢全書的朋友留意】

    #武道狂之詩 #武道狂 #SangreYAcero #血與鐵 #狼派武俠 #沈默 #喬靖夫 #寫作魂 #武俠 #武俠故事

    《武俠故事》第九十期

    沈默之聲

    在《武俠故事》第二十五期寫了一篇【目擊武俠】:〈技藝都知道──閱讀喬靖夫《武道狂之詩》卷14─17〉,當時只讀到卷17。這幾天把已然完結的剩餘部分都讀完,非常痛快啊。本週就來分享《武道狂之詩》卷18─21的想法吧。
                  沈默
                    寫於2018/03/15

    【目擊武俠】:
    〈從狼走成了羊──閱讀喬靖夫《武道狂之詩》卷18─21〉
             沈默/寫

    眼下還在專志寫武俠的寥寥同行裡,我最喜歡的無疑是喬靖夫。主要是他還有所可能地推拓著武俠的疆界,還在想武俠是什麼、可以是什麼、可以達到什麼樣的境地。這是一股面對末世狂瀾也要隻手挽起的雄心壯志,教我激動。
    我始終相信,最精彩的武俠,其實都是一個人的天下無敵。你得在無人時光裡面對著孤生獨命處境,念茲在茲寫著,全力以赴驅策自己,逼近,再逼近無窮一點,哪怕只是一點點都好。
    當然了,喬靖夫的下一步還是不是武俠,不得而知。畢竟他是一個以文字橫跨、演繹武俠片、功夫片與動作片的類型小說書寫者。只是,但願啊十年《武道狂之詩》之後,他還願意也還能繼續寫出他個人的武俠下一輪盛世之書。

    ☉當戰鬥置身於戰爭中
    就想起了《銀河英雄傳說》──尤其是王守仁(陽明先生)面對軍勢龐大的寧王朱宸濠叛軍,其調度義軍的充足戰略認識與靈活銳利戰術,都不可避免地讓我聯想到田中芳樹筆下的帝國金髮皇帝萊因哈特與黑髮楊威利總督(被封為奇蹟的楊)的舉世(宇宙)大戰。當然我也沒有忘了黃易《邊荒傳說》開卷寫的符堅百萬大軍對上東晉謝玄八萬北府兵的淝水之戰。只是我少年時,對戰略(對戰爭的全面準備)、戰術(點的突破)的理解,全都來自《銀英傳》這套二十本、兩百一十二萬字的超級娛樂小說。
    戰略理當是大壓小、多勝少的,是沒有奇蹟的,你有一百萬人就是比十萬人更強大,可以全面傾軋弱小大獲全勝──前提是你如果沒有犯錯,戰略崩散的話。而戰術則是在最狹隘的空間裡盡力施展的魔法,彷似起飛(或如Michael Jordan自道的,他在籃下各種神乎其技突破都是源自九0年代那些高壯禁區悍將的封鎖而誕生的。沒有怪物巨塔,也就不可能有籃球之神的華麗幻術)。先天差距是沒辦法克服的,但你的戰術,如果夠改變對手的戰略,將之切割、碎裂、零散化,就有可能以小勝大,完成非凡的奇蹟。
    如要舉別的例子,就是你大可以設想《七龍珠》、《死神》、《航海王》之流的,對上《JoJo的奇妙冒險》、《Hunter x Hunter》等,一個是能量至上,勝利的那一方就是純粹力量更強(賽亞人、超級賽亞人、超超級賽亞人或一檔、二檔、三檔一路啊沒完沒了爬上去),另一個則是可以倚靠機智、觀察與運氣轉化劣勢。即使是絕對大魔王也會有弱點,只要你看見了,運用腦袋,就有可能打敗。大概是這樣。
    而在《銀英傳》卷15亂離篇裡,有段敘述是:「……就外在條件而言,這是一場支配幾乎整個宇宙的空前大帝國,與一支流亡的個人兵團之間的戰爭。如同恐龍與小鳥由正面相互攻擊的抗爭。就這一點看來,勝敗的歸屬並不具有討論的價值。但是從內在要素來說,這場戰爭無異是一場精神雙胞胎之間的戰鬥。像萊因哈特•馮•羅嚴克拉姆一般同時兼具長遠廣闊的眼界、豐富的構思、以及對前後方的優越組織能力的戰略家,就只有楊威利一人。而像楊這般具備深徹的洞察力、正確的判斷力及臨機應變力,同時又深得軍心的戰術家,也只有萊因哈特。他們是常勝和不敗之間的對決。」
    我老覺得《武道狂之詩》對決戰場景的描繪與忽然抽離開來的武術闡述,其實更接近田中芳樹結合戰鬥畫面的摹寫與對戰術、人心的講論的寫法,反倒不大像前輩黃易──黃易雖然也擅長在高手對壘時討論武學技藝種種,但喬靖夫與田中芳樹筆下人物都有對勝利異常執著熱烈的渴望,黃易寫來則是超脫勝負的,總是看望著比人生、命運更高的地方。勝利是為了通向天人之道、破碎虛空,而不是勝利的本身、不是技藝的完美境界。
    在《銀英傳》裡,最重要的兩大角色都英年早逝。一個在卷15被暗殺,楊威利死於那場伊謝爾倫回廊大戰後,他勝利了,但被另一股勢力擊斃;另一個病亡,回廊大戰敗給楊威利的萊因哈特終歸活得比楊威利久,直到卷20才死,但後來的銀河大戰幾乎是政治力的角逐。田中芳樹看似非常捨得讓角色在合宜的時間地點死去,但其實是依依不捨的,譬如楊威利吧,到了卷20開頭,仍然有他的話語與思維存在(尤里安整理楊威利留下的備忘錄),彷如還魂於世,更不用說後來衍伸的《銀河英雄傳說外傳》(四卷)、《銀河英雄傳說新傳》(一卷),往前探索死去的眾多銀英角色更早以前的生命經歷,於是他們也就是不死了。
    死亡不是一個人物死了而已那麼簡單。以往的武俠,關於人之死,總是輕易的,像是他們一死,就真的完全退場了,不復提及,徹底遺忘。然死亡的後面,還有無窮的回憶。對死者的記憶與追索其實會不斷的來,且還會累積產生成新的觀點與認識。《武道狂之詩》不也是嗎,開篇就死去的何自聖,真的死了嗎?他不一直被燕橫記憶著,追逐著,直到山螺修練,直到卷19與斷去一臂葉辰淵的湖船之戰,直到卷21化身狂獸屠殺江彬,都還是有何自聖的存在,不是嗎?我以為,這也是喬靖夫傑出的地方,他不讓死人只是死人,而是讓死人活在後來者的內心深處,這才是人真實的情感,總忍不住要回過頭去望去想逝者種種。
    另外,喬靖夫這樣寫荊裂的內在想法:「由廬陵之戰到這一仗,荊裂很清楚自己所指揮的那一張張臉孔,有些以後都會在世上消失。而用激勵的言詞送他們去死的就是他自己。無論那是多麼必要的戰鬥,為了多麼崇高的理想,這事實也不會改變。/而他唯一能夠做的,就是拒絕對死者麻木,就是拒絕遺忘。……沒有犧牲,就沒有勝利。然而荊裂時刻提醒自己,永遠不要忘記那些生命的重量。每個戰士的命都是平等的。要是忘了這一點,就只會被權力和慾望吞噬,總有一天再沒有人會為你而戰鬥。」
    這真的只是在講戰爭、戰鬥嗎?這難道不是做為一個書寫者應該對筆下人物所懷有的珍惜心腸嗎?香港大小說家董啟章不止一次說他不讀武俠小說,只因為裡頭角色太多死了,也死得太容易了。但其實,我一直很想對他說,不是這樣的,至少我的武俠不是,喬靖夫的武俠也不是。武俠是很溫柔的藝術啊,已經有一些武俠人非常認真沉重面對生殺死亡之事。就連武俠電影也是啊,侯孝賢的《刺客聶隱娘》又何嘗不是非常慎重以對,所以聶隱娘終究拋下了殺人技藝,回到世間凡塵,不是嗎?
    而《武道狂之詩》的荊裂跟姚蓮舟,於我來說,正如楊威利與萊因哈特之爭,一個是野莽出身,另一個就是名門之首,一個狂放不羈,另一個就必是正統大器,非常有意思的對比,但同樣的是,對武術(戰略戰術)的猛烈執念。別的就不說了,單講卷19,因為被明朝軍隊狂轟濫炸遇真宮發現個人武力再強也無能為力、原本已經決定要捨棄原有的天下無敵(武術),改採以另一種天下無敵(權力)之道的姚蓮舟,在寧王大軍對上王守仁義軍的關鍵時刻,一看見荊裂正在施展絕對刀法,整個人就不行了,「第一次目睹『浪花斬鐵勢』,把姚蓮舟的武者魂魄完全喚醒。」他也激狂地就迫使水兵將船艦駛前,要與荊裂一戰,渾然忘了自己的決定,又變回原來的姚蓮舟。
    萊因哈特呢,他無疑也是這樣子的,他企望與楊威利一戰,兩個軍事天才之戰,多麼璀璨絢爛啊,「『……深入敵軍內部,速戰速決,取得完全勝利。這個華麗的夢想,不知使得古往今來多少的用兵家、征服者,只落得埋骨他鄉的淒涼下場。即使是萊因哈特•馮•羅嚴克拉姆這樣的戰爭天才,也無法抗拒如此甘美的誘惑。』/這不是誘惑,而是自己的生存意義。在旗艦伯倫希爾的私人房間裡,萊因哈特確定了自己的信念。」
    說起來,心思清明之人,到底是懂得的,終極是不在的。或者說,終極就在過程裡,就在追擊終極的日復一日刻骨鍛鍊艱難堅持裡,感覺似乎觸及了極限,感覺自身無與倫比堅實的存在感──如同日本導演今敏的動畫《千年女優》裡的千代子始終追逐那個不存在的愛情幻影,重要的已經不是能不能見到那個男人,而是她喜歡一直保持追逐意志的自己。這才是最根本的,也是所謂的熱情。沒有用盡此時此刻自己的所有,哪裡能夠稱之為熱烈名之為熱情?
    喬靖夫不就這麼坦白地寫著姚蓮舟摸上皇帝的船挾持了正德朱厚照嗎:「『你可知道我在武當山這許多年,見過多少有才能的人,在修練的道路上死亡殘障,或是半途而廢,一生沒沒無聞,從來沒有發揮過天賦嗎?』姚蓮舟說。『天賦越高的人,所走的道路,往往也得越危險狹隘。因為對這樣的人來說,若是作其他輕鬆的選擇,人生都算是一種失敗。』」
    有才能不過是最基本的──誰不都有一些才能呢──但那遠遠是不夠的,不夠讓你逼向獨一無二,唯有自己所能成就的那種獨一無二。你得要有運氣,得要有健康的體魄,得要有長期的毅力,經歷無數次的失敗,才有可能找到那條無人小徑。

    ☉當人生像詩一樣
    《武道狂之詩》的終點大決戰,分別是燕橫與葉辰淵、荊裂與姚蓮舟,就像黃易《覆雨翻雲》的浪翻雲與龐斑,就像吉川英治寫劍即一切一切是劍《宮本武藏》的武藏與佐佐木小次郎,終究是無可避免的對決。在我個人的武俠閱讀經驗,史上寫得最好的決戰,當然是浪翻雲與龐斑。而決鬥寫得虛實並濟的喬靖夫,也把最後的戰鬥寫得極好,寫得像詩歌一樣。
    先讀燕橫如何悟得雌雄龍虎劍譜的極致,「──世上無龍,燕橫自然無法真的去『借』。他是透過純粹的想像,在面對猛虎時擬想一種能夠擊敗牠的生物,並在心中成形。……『龍相』乃是青城派最高奧義,但也幾乎無法傳授。因為它本來就是一種幻想,一種憑空創造的意念。/──正因不實,故此沒有方法,但也沒有極限。」
    還有燕橫被朱厚照囚禁大牢裡,日以繼夜的透過想像錘鍊自身劍藝:「他們並不知道:此刻的燕橫,正在一個他們肉眼看不見的世界裡,一次接一次跟敵人比鬥,身體才會如此燃燒得燙熱。/那個敵人,一身黑衣,只有獨臂。/就像何自聖死後,葉辰淵仍不斷在心裡再次與他決鬥;燕橫這段日子,同樣無數次以回憶中的葉辰淵當對手。」
    很難不想到板垣惠介的【刃牙三部曲】,尤其是第三部《範馬刃牙》,刃牙也是這樣經由想像,不斷地與敵人決鬥,甚至身體會出現傷勢。而《範馬刃牙》的無敵之戰,落在父範馬勇次郎與子範馬刃牙上,刃牙傾付一切力量,仍然擊倒不了勇次郎而倒地,但其鬥志依然,即使身體軟癱了,他的意志力仍然持續攻擊有所感應的範馬勇次郎。最後,勇次郎用想像中的空氣宵夜(一碗默劇也似做出的豆腐味噌湯),刃牙的回應是喝了以後就翻桌,仍然保持挑戰者的態度。
    勇次郎真是敗給刃牙了,他的兒子無論如何都不屈服,都仍然擁抱火熱的戰意,於是勇次郎同意把地表最強讓給刃牙,他說:「強的最小單位就是/展現任性的力量/和貫徹意志的力量」。
    就連這樣的格鬥漫畫也都能如此展現詩意的一刻啊,所以喬靖夫這麼寫囚室中心心意意於劍道修練的燕橫:「他這低頭踱步的姿態,就像一個專心在斟酌字句的詩人,沉浸在一種無人能理解的美麗之中。」
    而為什麼是詩呢?詩是對人生日常的脫離術,它並不是逃跑,相反的,它是往生命最基實處做神祕挖掘的動作,宛若飛翔。《武道狂之詩》不止是源自於日本文化而已,它應當有喬靖夫個人的價值觀,亦即生命如同詩歌篇章一般。
    再看看同樣是破門六劍的圓性,如何擊敗魔性化的衛東琉:「此刻的圓性也是完全地靜止,但是你感到那靜止不是死的;他甚麼想法都沒有,好像你隨便就能在任何一個方為下手,但同時又決定不了往哪個方位、用哪一招進攻才好。圓性是湖。/而那幽深寧靜的湖水,把衛東琉散發的殺氣完全吸收消失。/他甚至感到圓性連求生的意欲都沒有。/而他從未殺過一個沒有求生意欲的人。」
    如果說詩是人(類)精神所能達到的最高境界,那麼在殺戮戰場懂得何以太師伯要跟他說「看看這萬丈紅塵。用你的棍棒拳頭去結緣。」的圓性和尚,那一刻就像真正的詩人一樣,放開了一切,沒有欲求,只有滿心空無地迎接詩歌靜靜到來。
    也因此,圓性的遺願極有意境:「『把我燒了。骨灰要撒到山野裡,滋養樹木和眾生。兵器和護甲的銅鐵把它折去熔掉,打成耕田養人的器物;木棍劈成柴枝,冬天給人生火取暖。』/『我的一切,不要留下點滴。』」
    何等明亮深邃的心懷。本來就是無,就回到無吧。本來是萬物,就回到萬物之中吧。如同井上雄彥的《浪人劍客》,後來武藏不再著魔砍殺,反倒開始種田,與土地、水源、氣候對話,面對如詩似歌的萬物自然,他才活得像人一樣。

    ☉當狼如羊般的活著
    被滅門的青城派,終究讓弱少年燕橫(燕小六)復興了。因為他不屈的意志,因為他有最強的靈魂。唯人生不止是戰鬥與毀滅,還有創造。燕橫必須從零開始地建造巴蜀無雙的青城派。他是何自聖、雌雄龍虎劍最強的繼承者。一如《銀河英雄傳說》,即使楊威利死了、萊因哈特病逝,總還是有人繼承他們的遺志,讓銀河故事繼續推演。
    那麼,荊裂和姚蓮舟之戰的結尾也就不意外了,終歸得要有人把這一路以來學到的東西傳承下去。是故,姚蓮舟在最後時分想像到了金頂決戰的可悲結尾:「荊裂只能比姚蓮舟多活不夠半個時辰。/──這樣……能算勝利嗎?/每個人最終都會死。有的人比敵人多活了二十年。十年。五年。一年。一天。一個時辰。半個時辰。/那條勝利的界線在哪裡?」
    而姚蓮舟的抉擇是:「──不可以。/──我與荊裂二人,至少要有一個活下來。把領會到的傳下去。/──假如我們的東西,就此一起消失,那實在太可惜了。……接受了自己最終的命運。/──由你延續下去。/『單背劍』上的力量,驀然消失。/姚蓮舟平生第一次,沒有在決鬥裡用盡全力。」他也就死在了荊裂的刀下,但心滿意足。因為他所目睹的所知道的景色,荊裂會帶著,繼續傳遞下去。
    《武道狂之詩》某個部分是回應了《笑傲江湖》的主題,但更傑出更真實,也以更現代的精神,呈現了孤獨與群體的關係,不是孤獨的離棄與崩毀,而是更深的,讓孤獨者擁有交給下一代孤獨者求生備忘錄的信念。
    最近出版、堪稱地表最強穿越術的《匡超人》,在〈破雞雞超人大戰美猴王〉一章寫到破雞(雞)超(人)回到明朝的王恭廠大爆炸案時,目睹了美猴王被施以酷刑的地獄場景,他想著:「……或是一種經驗法則的對『疼痛』的理解:剪開你的皮囊,用鐵鉗拔掉你一顆顆牙齒、一枚枚指甲蓋,讓你鬼哭神嚎,在破成碎片的過程,屈服、恐懼、認罪、懺悔。但這實在是缺乏想像力,不,那是一個個體和個體,只能直來直往,一個人能兜在手上的經驗,就是他一生能經驗的全部。他不知道會有『影分身術』,以無數分離出去的影子,去盛裝接收像蟲卵繁殖的『全部的感覺』。如果紅衣胖子活在後來的這個時代,他的想像力不會局限在,對一具孤獨的身軀,施以這些殘酷的凌虐。」
    能夠兜在手上的經驗,就是一生經驗的全部。而如果這些經驗能夠往下遞解、連接呢,這麼一來,每個人都是複數的,複數的經驗,不止是個體的經驗,而是個體們的合成。那麼也許,人就不會再對其他的個體、自身的孤絕遂行慘暴吧。喬靖夫在《武道狂之詩》想要發散出去的訊息,恐怕不僅僅是對武道的瘋魔狂迷,而是更後面的東西,也就是理解人生如詩,然後一再一再地把人類的總體經驗有效且充滿溫柔地往下接續吧。
    就像詩一樣柔軟,像詩一樣自由吧。
    詩歌是最最自由的,它無形無體,是不斷變換、歧異開去的、無以名之、不可制式定義的技藝(記憶)。日常無詩。要讓日常長出詩,需要有足夠認真凝視想像思維的眼睛。一旦有了詩歌之眼,日常皆詩。而那樣的眼睛,也許是狼眼。
    自以為是狼的羊,或者被當成羊一樣養大的狼,也許終歸是要活在羊群裡,活在某種矯飾、偽作的日常裡。但他們等待著,發掘著詩歌的可能性。其實,這個世界上還有狼嗎?也許沒有了吧,所有人都是羊,只是有些人是偽狼。真正的狼早不在廣大的羊群裡。但在沒有狼的世界裡,應該還有某些羊還能夠變身為狼。或者我們再進一步說吧,世上哪裡有狼與羊之分呢?就連孤狼也是從狼群裡生出來的,甚至還要回過頭去找另一隻狼交配,產下下一代啊。
    我想到島國七世代最好的詩人吳俞萱──在我認識的所有人裡,她最像狼,美麗、野生而且寬闊,但這樣的狼,也結婚生子懷孕,成為教育者,好像長成了羊──但她目前仍舊正狼一般地養著孩子。她的作法不是把羊教成羊。她是要把羊教成狼。是了,是要給羊自由。有了自由、願意理解自由更多、擁有深刻意志的羊,不就是狼嗎?
    或者島國大小說家之一的駱以軍,他長年透支自己的生命和身體,就為了完成最偉大作品。唯在新近的訪談裡,他也說到願意平庸地活下來,看著兩名兒子長大。這樣是顧念群的羊,還是巨狼呢?還是一頭獨行在創作曠野的狼嗎?
    但我曉得,他們沒有忘了自己是狼。就像我也沒有。狼是自由之心的完整體現,是膽敢面對現實,不逃不避地,竭盡所能地開展自身的極限,持續追求永不可及的境界。
    是的,我萬分堅信,狼是境界,是羊的下一階段進化狀態。
    每個人都是羊。每個人都能夠變成狼。只要你開始。
    由你開始。現在開始。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