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父親生平事略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父親生平事略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父親生平事略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父親生平事略產品中有5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如果時光倒轉,我會堅持放回父親的鼻胃管嗎?】 父親在過世前一年多,一年內因吸入性肺炎住進台大醫院三次,在與六位兄弟姊妹討論過後,我代他簽署了「不施行心肺復甦術」(DNR),同時最後與醫療團隊商量下,決定接受「鼻胃管攝取營養」的醫療決定。 我深知對一位神智清楚,最喜歡美食的老人家,接受這種生活方...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44的網紅義起幸福,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憶母親生平事略 先母陳包玉蘭,民國二十一年八月十六日出生於浙江省象山縣石浦鎮的純樸漁村,自幼乖巧賢慧,家中排行老四,前有兩位兄長一位姊姊後有一位弟弟,小時家境非常的窮困,母親沒有機會上學讀書而目不識丁,從小除了幫忙家事謀生之外,還辛辛苦苦的「姊兼母職」一手帶大弟弟,日子雖然過的貧寒,...

父親生平事略 在 謝淑亞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08-11 14:04:45

西螺大橋 - 我的父親李應鏜 李雅容新書發表會 西螺大橋背後推手李應鏜歷經了多少風風雨雨,艷紅色大橋下隱藏著重要且感人的歷史痕跡,母親河濁水溪與大橋帶給故鄉人多少生命的感動! 作家李雅容是第三任西螺鎮鎮長李應鏜七女,她擅長書寫文章及故人略歷,為父親李應鏜的一生留下紀錄,西螺大橋 - 我的父親李應...

父親生平事略 在 如履的電影筆記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05-10 23:38:35

《#登月先鋒》家喻戶曉事蹟的重新詮釋 (8.8/10) ⠀⠀⠀⠀⠀ (Part1)—————以下有雷————— ⠀⠀⠀⠀⠀ 《登月先鋒》是一部美國歷史傳記電影,由達米恩·查澤雷執導,萊恩·葛斯林主演,故事改編自紐約時報記者所著的口述傳記《登月先鋒:尼爾·阿姆斯壯的一生》,劇情講述太空人阿姆斯壯生平最...

父親生平事略 在 Kristin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05-08 05:11:55

《獨帆之聲 The Mercy》 ⠀⠀⠀⠀⠀ ⠀⠀⠀ 個人是喜歡這部電影的,因為讀了中文同名傳記小說所以對主角 Donald Crowhurst 和其生平有約略了解,加上 Colin Firth、Rachel Weisz 兩大演員,最重要的是已故冰島配樂大師 Jóhann Jóhannsson 生前...

  • 父親生平事略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22 07:30:04
    有 112 人按讚

    【如果時光倒轉,我會堅持放回父親的鼻胃管嗎?】
    父親在過世前一年多,一年內因吸入性肺炎住進台大醫院三次,在與六位兄弟姊妹討論過後,我代他簽署了「不施行心肺復甦術」(DNR),同時最後與醫療團隊商量下,決定接受「鼻胃管攝取營養」的醫療決定。
     
    我深知對一位神智清楚,最喜歡美食的老人家,接受這種生活方式是何等的困難,但在理智的衡量下,他十分勉強地答應了。最初他偶爾在深睡中,不自覺地自己動手拔掉鼻胃管,而他老人家尷尬地向我道歉的神情至今仍是我的夢靨。
     
    之後每個月在幫他更換鼻胃管時,都會在前一晚拔管,讓他當晚睡得十分舒適,而隔天一早再幫他換上新管。幾個月後,他開始告訴我,他實在不願意再插回鼻胃管,「這種存活沒有尊嚴,沒有品質,不如不要活」。
     
    後來他甚至一直搖頭拒絕,直到我告訴他,再這樣拖延下去我上班會遲到,他才閉上眼睛,滿臉不高興地讓我插上新的鼻胃管。在上班的捷運車上,有時我會想到幾分鐘前父子互相道歉的情景,而忍不住流下淚來。
     
    2008年父親在沈睡中安詳過世,但我偶而仍會回想到那一幕我堅持他接受鼻胃管的難忘情景,而不自覺的愧疚落淚,因為我實在沒有理由強迫他接受這種他認為「沒有尊嚴的存活」。父親過世時雖然已經衰弱臥床好幾個月,但他心智清楚,他的意見應該被尊重。我們提供營養,延長生命固然重要,但當事人對「人生的意義與目的」的看法,應該遠比家人活過百歲的紀錄來得重要,我們這樣執意繼續使用鼻胃管到底是為了誰?
     
    當台灣通過「病人自主權利法」之後,我常會想起,如果我們當年有機會讓他老人家主動與子女們討論自己人生旅程的最後階段要怎麼「走」,讓家人了解他的願望,我們一定能使他更無憾地走完美滿的人生[1]。
     
    ■我是醫師,我不要被插鼻胃管
    第一次看到這位病人,只見她的雙手被綁著,很激動一直要去扯鼻胃管,甚至連腳都扭動起來。老太太的兒子對我說,她在家裏就是這樣,一不小心,鼻胃管就會被扯掉,把手綁起來是不得已的。
     
    我試探性的問了這個兒子,「如果是您自己,您要這樣插著鼻胃管,然後被綁手嗎?如果是我,當我吞不下,我就要死了,我不要被插鼻胃管。」
     
    兒子說:「最好不要插,但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呀!一個人不能吃,就沒有營養,沒有營養會死吔,總不能看著媽媽活活被餓死吧?醫師,沒有鼻胃管,怎麼可以呢?」
     
    結果,這個病人住院三天中自拔二次鼻胃管,就在第二次自拔管路當下,我剛好走進病房,我說:「鼻胃管不見了!」,只見媳婦冷眼的對著外籍看護說:「妳是怎麼顧的?」,可憐的看護說:「我就要翻身,才鬆綁,她就自拔了。」
     
    好令人心酸的場景,但這樣的場景、類似的對話,每日不斷地在臺灣各地上演著,這是一個講究孝順的國度嗎?
     
    在加護病房裏,曾經有一位九十多歲的老先生向我哭訴:「醫師,我又沒有做壞事,為什麼把我綁起來?」被插鼻胃管的病人吃下的食物,沒有經過味蕾的品嚐,無法感受到食物的酸甜苦辣,他們常說:「醫師,我都沒吃。」[2]
     
    ■居家醫療醫師陳乾原,自插鼻胃管實驗後的省思
    試想插著一條塑膠管,從鼻腔通往胃,過一天的生活。吃飯、洗澡、睡覺,都不能拿下,那會是什麼樣的感覺?居家醫療醫師陳乾原,曾嘗試自行插鼻胃管,親身體驗患者的感受。
     
    根據衛福部的最新統計,全台65歲以上的住院人口當中,插鼻胃管的人數多達12萬人,比例為17.94%。換言之,65歲以上住院的患者,幾乎每5人就有1人選擇以經鼻腔灌食的方式,維持身體所需的營養。儘管在醫療現場極為常見,鼻胃管卻也是生命末期最常引起爭議的醫療處置之一。例如,知名作家瓊瑤就曾為了先生平鑫濤在失智、中風後是否該插鼻胃管灌食,和繼子女發生衝突。
     
    倘若有天,我們因故失去了自行進食的能力,究竟該不該插鼻胃管?比起紙上談兵,深耕居家醫療領域的醫師陳乾原決定自己試插鼻胃管,了解這項醫療處置對患者的身心影響。親自當過一回病人,才能以新的角度思索生命的困難抉擇。
     
    陳乾原醫師笑說,第一次插管雖然不到3分鐘就放置完成,但插入不久後就有明顯不適感,他馬上拔出。吃完晚餐後,他再試插2次,結果竟然因為管路刺激腸胃蠕動,胃裡的食物全吐了出來!就這樣來回折騰了幾次,插管第4次,才成功完成灌食、睡過夜。
     
    他形容,從鼻胃管灌食雖然沒有特別不舒服,但鼻腔始終有異物感,有時會需要張嘴呼吸。除了流眼淚、鼻涕外,夜間睡眠也受到影響,很難進入深層睡眠狀態。隔天一早灌完牛奶,他拿掉鼻胃管,最大的感想是:「以口進食真好!」
     
    ■既然鼻胃管會造成患者的極大不適,為什麼在臨床上仍如此常見?
    陳乾原醫師解釋,插鼻胃管的患者,通常是因為疾病、老化導致吞嚥困難、容易嗆咳,或者經醫師評估以口進食所獲得的營養不足、大型手術或治療前需要灌食以獲得充分營養等。
     
    儘管鼻胃管具有灌食、給藥方便、可快速補充營養等優點,陳乾原醫師也提到,不少意識清醒且還有力氣的患者,會因不舒服而自行拉扯鼻胃管。到頭來,家屬必須約束患者,限制其行動。
     
    此外,愈來愈多研究也顯示,插上鼻胃管不會降低吸入性肺炎的機率。甚至若缺乏復健,口舌等咀嚼相關的肌肉會持續退化,將來誤嚥機率更高、更難恢復以口進食。
     
    陳乾原醫師指出,從醫師的角度,若插鼻胃管無助於改變病程、增加復原機率,也不能讓患者過「自認有品質」的生活,就要審慎考慮插管的必要性。像是他有位患者是重度失智的奶奶,原本營養師評估,灌食可讓她多少恢復力氣。
     
    但插上鼻胃管後,奶奶原有的褥瘡等問題都未改善,後來又發生吸入性肺炎。女兒同時照顧重病雙親,心力交瘁。他認為,在這樣的情況下,插鼻胃管的意義就不大。
     
    ■「透過餵食,家屬可以好好陪伴患者,反而是一個療癒的過程」
    陳乾原醫師說:若吞嚥功能不佳又不想插鼻胃管,可考慮胃造口手術,藉由腹部上的管路直接灌食。或者,當患者年事已高、處於疾病末期,本人又沒有進食意願時,也可以只提供水分不餵食,不失為一種善終的選擇。
     
    有些家屬擔心,不用鼻胃管或其他方式積極地給予營養,是不是就等同於讓患者「活活餓死」?陳乾原醫師提到,居家醫療的現場,常有許多年邁、接近生命終點的患者。他最大的體悟是,無論人的意志有多強、醫療有多進步,生命往往有自己的出路[3]。
     
    ■放棄無效醫療,讓病人走得安心!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黃勝堅總院長:「唯有認識死亡,才懂得如何善終」;鼻胃管,真的有必要嗎?鼻胃管的使用在台灣相當普遍,許多末期病人如癌症、失智症的患者,醫療人員為了維持其生命,通常都會建議使用鼻胃管提供營養,但對患者來說不但不舒服,對自尊也是一種傷害。
     
    事實上,現在國際上的最新觀念是,不推薦末期失智病人使用任何管路,建議經口餵食,以細心的手工餵食方式,為病人保留尊嚴,並把時間留給患者和家屬。
     
    黃勝堅院長舉例,曾經有一位腦部受傷的96歲老先生被送到急診,老先生的兒子主動告訴主治醫師:「拜託不要幫我爸爸插鼻胃管。」醫師回答:「可是不放鼻胃管就沒有營養,而且有用鼻胃管比較不會吸入性肺炎。」
     
    兒子反問:「難道用了鼻胃管,就一定不會肺炎嗎?我爸爸都96歲了,他需要的不是再活那麼久,應該是尊嚴擺第一!」於是,老先生轉出加護病房,在子孫環繞、手中抱著愛貓的情況下安然辭世,了無遺憾又保有尊嚴[4]。
     
    ■身心健康五戒:吃對、運動、睡好、微笑、刷牙
    老後最理想的境界是無病無痛,自己和家人都不必為難。在陳乾原醫師的診所中,貼有一張提醒自己和患者的「身心健康五戒」:吃對、運動、睡好、微笑、刷牙。
    ▶吃對:
    是以低脂、少糖、少鹽為原則,吃多色蔬果並喝足夠的水。
    ▶運動:
    每週應有3次、每次至少半小時,胸、臂、腹、腿都要動到。
    ▶睡好和微笑:
    則是早睡早起,心情愉悅,保持身心穩定。
    ▶刷牙:
    一般人最容易忽略的刷牙,其實和老後的生活品質關係極大。陳乾原醫師指出,牙齒刷乾淨,才能維持咀嚼能力。再加上近年研究已顯示,牙周附近的細菌會提高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機率,也會引發身體的炎性反應,導致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影響認知功能。可以說,口腔清潔做得好,需要插鼻胃管的機率也會減少[3]。
     
    尊重生活品質與生命尊嚴的國家,退化的老人不會被插鼻胃管,照顧者會細心地、慢慢地進行餵食,如果真的不行了,不會強迫灌食,然後老人就順著生命自然的軌道,離開人間,展開另一段靈性之旅。
     
    在歐美澳等國,他們不會為無法自然進食的臥床老人插鼻胃管,或採取經腸道營養等延命措施,他們認為,人終有一死,如果讓老人家這樣延長死亡的時間,反而讓其人權與尊嚴受損,是倫理不容的壞事。
     
    陳乾原醫師說「我覺得人怎麼生活,大概就會怎麼死去。」。修行在日常,好好照顧自己,生命才會有圓滿的結束![2]
     
    黃勝堅醫師表示「時間到了,該怎樣就怎樣」,死亡是生命的最高境界,完整的死亡才會讓生命更圓滿,無論醫師或民眾都必須了解死亡,唯有認識死亡,才懂得如何善終。當醫病雙方都具備「死亡識能」(Death Literacy),理解醫療也有極限,彼此才能互相尊重,成為生命共同體,一起幫助病人走向美好的善終,而不是強制施以插管、電擊、心肺復甦術(CPR)等急救[4]。
     
     
    【Reference】
    1.來源
    ➤➤資料
    [1](元氣網)「醫病平台/如果時光倒轉,我會堅持放回父親的鼻胃管嗎?」: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6001/5685714
    [2](幸福熟齡)「我是醫師,我不要被插鼻胃管 陳秀丹醫師:期盼十年後的台灣,沒有被捆綁的老人」:https://thebetteraging.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detail/201906210032
    [3](50+好好:用新的方法,創造自己的理想老後)「居家醫療醫師陳乾原,自插鼻胃管實驗後的省思:老後不想插管,現在該做哪些準備?」:https://www.fiftyplus.com.tw/articles/20911
    [4]幸福熟齡「放棄無效醫療,讓病人走得安心!黃勝堅:唯有認識死亡,才懂得如何善終」:https://bit.ly/2URlK46
     
    ➤➤照片
    [2]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免費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edu.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國民健康署 #高齡化社會 #低效益醫療 #鼻胃管 #病人自主權利法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 / 國民健康署 / 衛生福利部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 父親生平事略 在 StoryTeller 說故事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8-11 18:00:10
    有 126 人按讚

    #睡前故事:【女流】

    某個週末,一位父親和他的兒子駕車出遊,二人計畫到郊外野餐,不幸的是,由於車速過快,他們在轉彎時撞到另一輛車,爸爸當場死亡,兒子則受到重傷,立即送醫搶救。

    兒子被送到醫院後,急症室醫生前來檢查,醫生看到男生時嚇了一跳,緊張地說:「這不是我兒子嗎?」

    那麼,請問這位醫生是男生的誰?

    +++

    小時候,她不明白為甚麼家附近那間經常去的診所,會在門口標明「女西醫」三個字,但有些診所就不需要標明。

    媽媽解釋:「因為醫生大多數是男生啊」。長大後她卻發現,明明女醫生的數目也很多,數量大概和男醫生平起平坐,但偏偏,只有女醫生才要標明是女西醫。

    類似的例子比比皆是:女作家、女填詞人、女太空人、女科學家或女導演 ⋯⋯ 她覺得,這些「女」字其實是不必要的。

    她知道這份強調有時出於善意,但她仍然相信在理想的世界中,大家不再需要強調某份工作背後的性別。

    回到最初的故事,那位醫生是男生的誰?

    很簡單,就是男生的母親。

    不知道為甚麼,大家總會下意識以為醫生是男生,護士是女生,如果遇上男性護士,一定會強調對方是男護士,但我們會強調一位醫生是男醫生嗎?一個家庭可以有家庭主婦,但可以有家庭主夫嗎?

    是的,世界仍未完美。很多時候,我們仍要強調醫生、作家、填詞人、太空人、科學家或導演的性別,因為女性在很多場域中仍佔劣勢 —— 但總有一天,當我們認清女流的力量後,也許,我們可以不再在稱呼面前加上性別。

    Text & Illustration:StoryTeller Team @everyone.is.storyteller

    〖助流公益 x 文藝復興女流節2021〗
    時間:2021年8月14日—9月28日

    這個夏天,「助流公益 x 文藝復興女流節 2021」舉辦十餘場藝文活動,13位香港女創作人用影像捕捉人生流變,用音樂再現思緒漂流,更用日常對抗時代虛無。女流節透過電影放映、導演映後談、音樂演出,以及藝術展覽,致敬流行文化中的女性視角與自覺,探索創作與日常的連結,繼而倡議以文藝勞動實現女性賦權。

    「光影女流」公開發售:https://bit.ly/2VfBQYE

    場次一:《#潁州的孩子》*《潁州的孩子回訪》《#仁多瑪》楊紫燁|8月14日(六) 14:00
    *本片獲 #奧斯卡金像獎 最佳紀錄短片
    場次二:《#天水圍的日與夜》許鞍華|8月14日(六) 17:45
    場次三:新生代女性導演獲獎短片集及映後談|8月15日(日) 14:30

    主辦機構:文藝復興基金會 Renaissance Foundation @rfhk_official
    策略夥伴:助流公益基金會 Interflow Foundation @interflowfoundation
    贊助:Wallaby Capital HK

    #EveryoneisStoryteller #沒有你的故事也是你的故事

    📚 成為 Storyteller Reading Club 會員, 接收最新一期 Newsletter :
    https://bit.ly/2VembZA

    📮投稿你的故事/藝術作品:https://bit.ly/2FwN6G3

    ✨商業合作/廣告洽談,歡迎聯絡:info@story-teller.com.hk
    👉🏻Tag us at IG @everyone.is.storyteller to be featured
    →Follow @ztorybook.official 留意最新動向

  • 父親生平事略 在 農傳媒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8-08 14:41:42
    有 123 人按讚

    【#父親節 豐年社的兩個爸爸・之一:創辦人許伯樂】

    二戰後美國援臺,70年前《豐年》雜誌是由美國經濟合作總署中國分署(簡稱經合署,ECA)、中國農村復興聯合委員會(簡稱農復會,JCRR)及美國新聞處(簡稱美新處,USIS)所共同發行,其中最關鍵的人物,就是當時任職美新處處長的許伯樂(Robert B. Sheeks)。

    因父親在中國經商,1922年許伯樂出生於中國上海,能講流利的華語和上海話。珍珠港事件後入伍,因在中國的背景,先參加了日文及情報訓練,後以心戰官身分派駐「海軍陸戰隊第二師」(D2),參與了沖繩等太平洋島嶼的登陸作戰。

    1949年到臺任職後,喜好藝術且懂日語的許伯樂很快地與臺灣藝術家展開交流,在畫展中與藍蔭鼎成為朋友。許伯樂和藍蔭鼎認為需要創辦一份農民報紙深入臺灣農村,後得到美國國務院支持,終於在1951年創辦「豐年社」,開始發行《豐年》雜誌。

    (編寫自豐年社社長梁鴻彬〈半生相繫臺灣──豐年社創辦人許伯樂生平行誼略傳〉,全文刊載於《豐年》雜誌70週年特刊)

    https://www.facebook.com/agriharvest.tw/posts/4086793548082432

    《豐年》70特刊上架博客來👉https://reurl.cc/YOQdml
    豐年農市買雜誌👉https://reurl.cc/rgomp1

    #豐年70 #許伯樂 #藍蔭鼎 #豐年雜誌

    【豐年社的兩個爸爸・之二:創社社長藍蔭鼎】
    https://www.agriharvest.tw/archives/64371

  • 父親生平事略 在 義起幸福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1-08-02 12:28:15

    憶母親生平事略
    先母陳包玉蘭,民國二十一年八月十六日出生於浙江省象山縣石浦鎮的純樸漁村,自幼乖巧賢慧,家中排行老四,前有兩位兄長一位姊姊後有一位弟弟,小時家境非常的窮困,母親沒有機會上學讀書而目不識丁,從小除了幫忙家事謀生之外,還辛辛苦苦的「姊兼母職」一手帶大弟弟,日子雖然過的貧寒,兄弟姐妹感情卻是彌足珍貴。
    民國三十八年擔任醫護女兵和父親相識結褵,民國四十四年隨著父親帶著一歲女娃(大姊)跟著部隊,自浙江大陳島撤退來台,到了台灣先落腳於高雄美濃,寄住在簡陋的活動中心角落,生活非常的克難,慶幸的是再獲一女(二姊),因為一份軍餉無法養活全家,母親忍痛將大姊二姊分別寄養在兩位叔叔伯伯家,母親隻身到台北,為台灣有錢人家幫傭,數年後全家又再隨部隊遷移,落腳在澎湖縣西嶼鄉,再得三姊四姊五姊和么兒明義。
    父親在澎湖服役於反共救國軍海上大隊,當時軍人眷屬生活極為困苦,為了填飽一家六個小孩的肚子,母親領著大姐四處撿拾地瓜、落花生帶回家補充糧食,為了改善生活在家圈養小豬二隻,大姊每天去軍中收集廚餘,挑回家中飼養小豬,把豬養大後賣掉變現貼補家用,後來父親又調回台灣到三重衛生大隊服務( 清潔隊 ),母親帶著我們一家大小住在三重正義南路垃圾回收場旁的「違章建築」,每天去垃圾場做回收分類賺一點微薄的收入貼補家用,有一年垃圾場發生大火,燒掉了我們遮風避雨的「房子」,那年爸爸決定退伍並簽約遠洋商船出海工作,一年只能回家一次,媽媽決定搬家到五股鄉貿商眷村租屋,為了讓孩子可以上學讀書。
    母親一人養活五個小孩吃穿讀書,省吃儉用在家中做聖誕燈手工,所幸父親軍中老友幫忙,介紹到某校長家幫傭又到泰山高中當工友,母親看不懂字但能分辨公文,還會分類印刷考卷,學校任何雜務工作她都使命必達,62歲屆齡時必須辦理退休,校長、主任、老師、職員都捨不得最和藹可親的「陳媽」退休,時至今日母親在學校的待人處事、工作態度都還在老同事口中傳頌。
    為了陳家,奉獻一生青春歲月,吃盡千苦萬難,韌命的無怨無悔,教養五女一子,雖未要孩子追求「求功成名就」,但母親以言行身教,引導子女們崇禮尚義、教忠教孝;有段時光母親嘴巴不說但對於分離近四十年未見的大陸親人,思念溢於言表,在政府開放兩岸探親之際,民國七十九年由明義陪伴父母兩老返鄉探親,從浙江寧波機場回家途中,翻山越嶺舟車勞頓,折騰近20個小時才找到兒時老家,父親見其家鄉親人,矜持依舊但仍是濕透眼眶,母親回到石浦老家見到兄弟姊姊,緊緊相擁泣不成聲,好似幾十年來所受的苦難,回到「娘家」,情緒徹底的崩潰渲洩,這是時代的悲劇,也是命運的無奈。
    來到寶島台灣,不論何人何時何地,她總是笑臉迎人,真誠親切,從一個道地外省婆變成安身立命,說著流利台語的台灣媽媽,每天早上5點就到後山走路運動,天光微亮就到土地公廟,誠心上香、奉茶、擦桌、掃地,三十年如一日,媽媽燒香拜佛從不求榮華富貴,只跪祈子孫平安。
    媽媽的好人緣是鄉里鄰居公認,也是明義每次選舉的最佳助選員,幾次選舉她瞞著大家,自己默默背著文宣走到泰山市場沿路發送,見人就說這是我兒子「陳明義」他在選舉,請你幫幫忙投他一票,偶有反對者直言不支持,她臉上流著汗、心裡淌著血,仍然彎腰鞠躬禮貌謝謝,這是娘親疼子,母儀天下!
    103年明義参選議員連任失敗,一段剪輯不實的影片形塑她的兒子是惡行惡狀欺負清潔隊的政客,透過電視網路報紙等媒體刻意傳播,明義以五票之差落選。這對媽媽的精神及健康無疑是一個嚴重打擊,雖然她知道兒子是因為擋下五股「設置火葬場、殯儀館」,被反撲攻擊而落選,但她無能為力,許多左鄰右舍、爬山拜拜的老朋友,都給予最大的安慰和鼓勵,媽媽卻還是因此淡出人群、沉默寡言。
    104年明義依舊如常每日到服務處上班,但母子間相處卻有變化,常常相對無語, 她怕我難過,我怕她傷心,這一年,我第一次有時間為自己媽媽過母親節,親自為她別上胸花,但我知道這是媽媽一輩子最心痛的母親節。
    105年5月,我遞補回議會再任議員,107年5月媽媽當選新北市模範母親,在公所的表揚會上我跪著奉茶,在市府的表揚會上朱市長頒證,全家人一同獻花,媽媽露出了好久不見的溫馨笑容,這份榮耀她實至名歸,當之無愧!
    往後幾年媽媽少有出門,我每天都是早上告知「出門上班了」,晚上回到家她幾乎都已就寢入睡,這段時間媽媽眼睛越來越差,身體也日漸消瘦,精神偶有失憶,除了牙齒不好還算健康,但我已深刻體會到「 父母在不遠遊」的意義。
    110年7月14日傍晚時分,我摯愛的母親無病無痛在家人子孫陪伴身邊下辭世,走完了辛苦坎坷的一生,看著安祥的遺容雖然不捨,但也慶幸媽媽修得善終,願媽媽一路好走,隨菩薩到西方極樂世界。
    我的媽媽,全世界最偉大的母親!

  • 父親生平事略 在 賢賢的奇異世界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0-11-14 20:30:01

    #犯罪心理學 #criminalminds #FBItest
    FBI測試點擊這裡:https://www.jobtestprep.com/search?r=%20Free%20FBI%20Diagnostic%20Test

    各位大家好,歡迎來到HenHenTV的奇異世界,我是Tommy.
    犯罪心理學Criminal Psychology,是在心裡學裡面
    其中一門專門研究犯罪事件和相關人物的行為和心理,
    研究的對象其實並不是犯罪人本身而已,
    同時也包括職司逮捕,偵查,審批行刑的各種司法人員,
    也包括證人和被害人。犯罪心理學家也叫鑑定人,
    在英國和美國也叫專家證人,也叫做Expert Witness,
    以幫助法官和陪審團了解被告的心理,還有證人證詞的可信度。
    最早出版有關犯罪心理學的書籍是在1847年,
    由奧地利籍的心理學家,漢斯。格羅斯,(Hans Gross)
    出版了一本叫【犯罪調查】的心理學書,
    他是第一名用科學的方法來查案的偵探,
    書裡面就包括有醫學,彈道學,病理學,血清學,
    人體測量學的方法來協助案件的調查,
    也談到了礦物學,生態學,植物學家如何協助偵破案件。
    而他的另外一本書:【犯罪心理學,法官,法律執業者與學生手冊】,
    更被翻譯成8國語言,他也在書中寫了一個新詞:
    刑事調查學(Criminalistics),
    他也創辦了第一本偵探雜誌,也建立了第一個犯罪博物館.
    另外一本也是蠻出名的書,在1876年
    由意大利心理學之父龍勃羅梭寫的【犯罪人論】,
    他就研究了3000多名罪犯罪者的頭骨,
    也研究了1279位罪犯的人體測量和他們的相貌分析。
    他認為,有這麼的一種人天生就是犯罪者,
    與正常人有點不一樣的特徵和相貌。
    他也以解剖學分析為基礎,通過70多種犯罪遺傳的特徵。
    而那個得出來的結果,就是天生罪犯是頭骨突出,眉骨隆起,
    他認為,這些犯罪者其實是擁有祖前原始人的特質遺傳,
    這些對他來說就是犯罪的基因。
    但是現代的心理學家對他的理論嗤之以鼻,
    因為事實證明在很多以後的犯罪者都沒有這種特徵的。
    另外一名要是要說的,雖然他並不是心理學家
    其實你和我都懂他是誰的,
    但是影響犯罪心理學發展非常重要的一個人,
    他就是柯南道爾,也就是寫福爾摩斯的作家,
    他本身其實是一名醫生,也是一名共濟會的會員,
    但是在1911年他就退會了。
    他生平寫的60篇關於福爾摩斯的故事,
    雖然他寫的都是虛構人物,裡面有一個案件是真實的,
    就是轟動一時的傑克開膛手。
    而柯南的作品也影響了很多警察,偵探還有心理學家,
    其中就包括法國的法醫學家,埃德蒙。羅卡和美國的奧古斯都。霍爾曼
    先說羅卡,羅卡本身是一名法醫,
    他創立了第一間犯罪實驗室,也推出了一個理論叫:
    【羅卡交換定律】,
    理論是:“凡兩件物體接觸,必會產生轉移的現象,
    用在案件裡面,
    也就是兇手一定會在現場留下一些東西和帶走一些東西,
    也就是說現場一定會留下微量的跡證。
    而奧古斯都。霍爾曼本身原本是一名郵差,
    但是他過後考了警察,並且成為了伯克利警局的局長,
    也在1932年成立了偵探實驗室,也就是造就了以後的刑事調查實驗室,
    好像我們看到的CSI的實驗室是一樣的。
    而什麼叫做罪犯側寫,Offender Profiling?
    它是一種調查的方式,讓調查人員或者是警察,用在未知的罪犯身上,
    罪犯側寫大概分為四種,
    1. 地緣剖繪,分析犯罪時間和案發地點的模式,
    來找到犯人出沒的地方
    2. 調查心理學:借鏡分析心理學理論,
    借由審訊現行犯的犯案行為與作案風格,來判定犯案者的特徵
    3. 類型學,就是分析案發現場的特徵,
    接著根據各種典型特有的特徵來歸類兇手
    4. 臨床心理學,利用精神病病學和臨床心理學,
    來判斷兇手是否患有精神病或者是心理失常。
    而罪犯側寫的程序也分為五個階段:
    1. 分析兇手本質的行為,並比對從前曾犯下類似案件的罪犯。

    2. 深度分析犯案現場

    3. 分析受害者的出身背景與作息活動,

    尋找可能的犯案動機以及兇手與被害者的關聯。

    4. 分析誘發犯人犯下該起罪案的可能因素。

    5. 根據觀察到的特征建構疑犯的側寫,可對照過去的案件。
    其實這個方法在中世紀的時候已經有法官或者執法人員
    開始用這種方法來尋找罪犯,但是它並沒有成為一種學科,
    而在1880年由於是倫敦的傑克開膛手事件,
    外科手術醫生,湯姆斯。邦德以法醫的身份
    參與了瑪麗,凱麗案件的調查,
    瑪麗,凱麗也就是開膛手案件最後一名受害者,
    他分析了所有相關的案件和兇手的作案手法和行為特徵,
    得出來的結果是:
    1. 兇手是一個人作案,獨行俠,沒有固定的職業
    2. 冷靜和大膽,身體高大並且處於中年,衣著整潔
    3. 情緒不穩定,患有性慾亢奮的性異常症狀。
    4. 沒有解剖學的知識,所以兇手不是醫生和屠夫。
    5. 受害者全部都是妓女,兇手對於妓女有特別的憎恨和厭惡
    6. 受害者的肚子被剖開,內臟被挖出,臉和陰道都被搗爛。
    但是由於當時並沒有DNA的科技,因此這個也成為史上的懸案之一。
    不過網上謠傳他們把英國作家羅素。愛德華
    當年買下的證物,凱瑟琳。艾道斯的披肩,
    他們就拿這個披肩去化驗,上面除了找到受害者凱瑟琳的DNA之外
    還有另外一個人的DNA,他叫艾倫。柯敏斯基,
    但是由於證物上的DNA因為太久了,所以不能做證物,
    因為它存在著DNA可能會變異的可能性,所以不可以用這個來斷定兇手。
    而最早這種罪犯側寫成為一個專門的調查方式,
    是詹姆斯。布魯休斯開始的,
    在1940年紐約的愛迪生大廈發生了炸彈事件,
    兇手留下簽名F.P,由於當時的炸彈並沒有爆炸,也沒有人受傷
    因此愛迪生公司的人也沒有深入調查,但是在10年後的聖誕節,
    也就是1960年,這個F.P炸彈客在公共場所放了12枚炸彈,
    引爆了6枚,但是也是沒有人受傷,
    而在1955年也放置了52顆炸彈,引爆了40顆,
    造成一個人死亡和多人受傷,政府就開始對這個事件特別的關心
    就著重了調查這個案件
    但是憎恨愛迪生公司的人非常的多,兇手在案發現場留下的證物也很少,
    因此警方就邀請了詹姆斯來幫忙,詹姆斯就對於兇手做了罪犯側寫:
    他的結論是:
    1. 作案者是男性,因為一直以來的炸彈客都是男性,沒有例外
    2. 年齡介於50歲以上,擁有偏執心理(偏執狂)
    偏執狂很愛保護自己,所以他犯罪的時侯,
    往往就是以 ‘自衛’來做出發點
    3. 他受過良好的中學教育,從他的字體可以看得出來
    4. 他有中等的身材,擁有運動型的體魄,因為85%的偏執狂都是運動體型的
    5. 他非常遵守時間,做事井井有條。
    6. 他不是純正的美國人,因為在他的信件裡面,
    有某些專有的特別名詞寫法。
    7. 他受過心理創傷,他和愛迪生公司人的糾紛
    不可能成為他在公共場所放置炸彈的原因。
    8. 他有戀母情結,獨身,沒有女朋友,
    可能小時候常常反抗父親,滋生他反抗權威的情緒。
    失去母愛的傷痛還沒有癒合,所以可能是和女親屬住在一起。
    9. 他是斯拉夫後裔,因為斯拉夫的恐怖分子裡面,
    大部分都是喜歡用炸彈
    10. 他可能住在布里奇波特,這是根據他匿名寄出的恐嚇來推斷出的地理推測。
    11. 他可能患有心血管疾病,因為他一直在信中說自己是病人,
    持續16年的恐嚇信當中,如果是癌症,就不會活那麼久,
    如果是其他疾病,也應該痊癒了,所以最有可能性是心血管疾病。
    最後警方根據詹姆斯的側寫,很快就破案了,
    兇手喬治。默特斯基,他的特徵和罪犯側寫
    幾乎是百分百吻合,所以過後的專業罪犯側寫師的職業就誕生了。
    除了這個案件,詹姆斯博士也幫助很多的案件破案,
    其中就包括波士頓絞殺魔。
    在1943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OSS戰略情報局
    也就是中央情報局CIA的前身,局長威廉。約瑟。唐納文,
    請波士頓的心理學家瓦特。查爾斯。蘭格博士
    為阿道夫。希特勒做一個罪犯側寫,
    他們要揣測希特勒在輸了第二次世界大戰過後可能會做出的行為,
    側寫中描述希特勒對自己外表非常的一絲不苟,
    過分保守的嚴謹態度,他身體健康但是卻害怕細菌。
    擁有躁鬱症,有戀母情結和還有被虐症,
    同時他也患有妄想症,所以在這種心理建設下,
    如果戰敗,他一定會選擇自殺。
    而這些資料也交給了OSS戰略情報局
    不過這些資料在戰後就銷毀了,
    而蘭格博士就在1970年推出了一本叫【希特勒的心理】。
    而過後罪犯側寫這一個職業
    就在約翰。愛德華。道格拉斯的發展下,
    成為以後FBI調查組的行為科學科,
    道格拉斯是聯邦調查局的特工,對於抓美國的連環殺人兇手居功至偉。
    也有現代福爾摩斯的稱號。
    他也是第一位專職的FBI側寫探員。在他的生涯裡面,
    曾經去過監獄裡面訪問非常多的連環殺手
    還有一些史上最出名的罪犯,
    包括大衛。理查。伯克維茨(山姆之子連環兇殺案兇手),
    泰德班迪(連環姦殺案兇手)被譽為最英俊的殺手之一
    過後他就用這些資料出版了幾本書,第一本書
    【性殺案的模式還有動機】
    還有另外一本叫【犯罪分類手冊】CCM(criminal classification manual )
    而美劇【犯罪心理】就是根據他其中的一本書
    【Mind Hunter】來創作的。
    罪犯側寫並不像心理學一樣,用理論的方式為基礎,
    而是根據現場的罪證,包括現場的一些資料,
    一些作案手法還有臨床心理學
    來推測兇手的特定行為和特徵,用這種方式去協助破案
    加上鑑證科,法醫,彈道,化學檢驗等等不同的方法,
    務必要將兇手繩之以法。
    那人為什麼會犯罪呢?好像在宗教裡面講的,
    人的本身是有原罪的基因,而每個人由於是有思想還有情緒,
    我們都會有可能犯罪,如果一個小孩子你不理他,
    不教導他,他是一定會變壞!
    但是並沒有什麼天生的罪犯和殺人狂,而是某種原因
    觸發到他的犯罪慾望,經而做出不是人類可以做出的惡行,
    動物之間是沒有犯罪的,
    它們不會為了炫耀而殺死了其他的動物,把它的皮披在身上,
    不會因為好玩而虐待其他動物,餓了就要吃,
    這只是他們的基本慾望而已。
    但是反觀人類,由於是擁有思考的腦袋,
    他們可以害人,殺人,虐待甚至屠殺!
    這些不就是人類基因裡面的原罪嗎?
    你我都有可能犯罪,但是我們也可以選擇做好人
    修身養性,做好事,說好話,控制自己的情緒和慾望,遠離罪惡。
    最後,讓我們做一個FBI的測試,
    看看你們是否有資格進入做FBI的特工,
    點擊在說明文下方的連接去測試一下吧!
    這只是一個免費的版本,如果你要正式考試,需要給79美金,
    不過你們去玩玩也是不錯的!因為這個測試的確是很難!
    測試後留言告訴我你的成績吧!
    那好啦!今天的影片就到這裡,如果你喜歡這個影片
    覺得自己學到東西,就記得點贊,分享還有訂閱吧!
    好啦!我們下個奇異世界見,Bye Bye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