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父母不在 了 PTT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父母不在 了 PTT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父母不在 了 PTT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父母不在產品中有29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166的網紅紙羊 papergoat,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細節中的魔鬼,是天使走過的印記】  ̄ ̄ ̄ ̄ ̄ ̄ ̄ ̄ ̄ ̄ ̄ ̄ ̄ ̄ ̄ ̄ ̄ #機智醫生生活2 #全劇透 - 一直想要好好記下這部劇,但又怕刻意,怕自己過於粗莽地把導演溫柔埋下的善意搗破。然而第二季結尾的那一場日落,昭然揭示著尾聲,落日也好,落幕也罷,總該好好寫一篇文字銘記這部紓開許多困頓日子的好劇。...

 同時也有8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1萬的網紅愛美教主Cherry Queen,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相信現在有很多單親家庭 沒有辦法全部事情都處理或是照顧到十全十美 因為連我也不例外~ 只能盡量做到最好 耐心的教導再教導 全天下的單親媽媽或爸爸辛苦了~ #出車禍 #單親家庭 #親子教導 愛美教主貼圖上線囉~大家載起來 https://line.me/S/sticker/14011427​​​....

父母不在 在 Beginneros|每日分享冷知識?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9-03 13:41:56

【奇貨可居︱#為何有些人總喜歡囤積物品?】 明明家中的空間不夠,但總是喜歡把物品囤積起來,不捨得丟棄,以致連梳化﹑床鋪﹑廁所的空間都要抽出來,背後是種怎樣的心態? 囤積症(Compulsive Hoarding)的特徵是過度收集物件,是一種強迫行為,無論物件是否有價值,總之就是要收集起來,同時不願...

父母不在 在 白目爸vs搞笑媽vs吃貨兄妹肉寶萌萌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9-03 11:14:48

🎁FB粉絲團貼文留言區贈書 故事結局自己選:友愛他人(共四本) #小康軒 本系列適合學齡前,國小中低年級兒童皆適合閱讀! 孩子發展階段除了自我發展,再來就會進入人際相處! 此系列為互動式繪本,劇情走向由孩子決定,協助孩子從不好的選擇中學會正確的觀念! 友愛他人系列主題包含:處理衝突、遵守規則、...

父母不在 在 娜塔 Nata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8-16 13:55:51

「妳現在過的好了,聽你podcast覺得放下會更讓人欽佩」 在打包的混亂中收到這訊息 一言難盡我實在懶得回你 沉澱了幾天,必須說 活在 #情緒勒索 加 #言語肢體暴力 的親人對待中成長,直到我婚後幾年聽到這幾位依然"進行中"的種種"事蹟",我只選擇了不再往來,相信能做到這樣而不是選擇報復或惡言相...

  • 父母不在 在 紙羊 papergoat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9-17 19:06:43
    有 180 人按讚

    【細節中的魔鬼,是天使走過的印記】
     ̄ ̄ ̄ ̄ ̄ ̄ ̄ ̄ ̄ ̄ ̄ ̄ ̄ ̄ ̄ ̄ ̄
    #機智醫生生活2 #全劇透

    -

    一直想要好好記下這部劇,但又怕刻意,怕自己過於粗莽地把導演溫柔埋下的善意搗破。然而第二季結尾的那一場日落,昭然揭示著尾聲,落日也好,落幕也罷,總該好好寫一篇文字銘記這部紓開許多困頓日子的好劇。

    尤其喜歡最後一集的處理,在經歷了前面這麼多醫務的、人情的事故,最後一集的平淡、細碎,幾乎就是真實人生的日常。大手術依然有之,生離死別仍日日上演,甚至於每個主角也都完整地擁有了歸屬,連第一季埋下的遺憾也都在這一季出現曙光。我想這樣就夠好好地道別了。沒有再多喧囂的情緒,沒有再多後續的著墨,就像看著兩房腦死病患卻有不同收場那樣,蔡頌和也只是靜靜地,用眼神敘說一切。或根本連什麼都說不出的,人生终究莫如一聲慨歎。悲歡離合往往只是一線之隔,命運選擇了誰,捨棄了誰,也都只能欣然接受。然而《#機智醫生生活》好看的地方,就是在命運無情的擺弄中,仍有人性光輝的盡展。

    實則第一集眼睛就不聽使喚地淌下暖流了。雨夜的韓國餐店裡,張冬天問起安政源關於妍雨媽媽的可疑行蹤。妍雨出生後就一直在醫院接受治療直至離世,在她離世一個月後,妍雨媽媽就三不五時到醫院裡。當所有人都以為她懷有什麼居心,想要為女兒的死向醫院追究責任時,安政源卻提醒了冬天,「妍雨一直活在醫院裡,對外面的世界來說,妍雨幾乎是個不曾存在過的人」。妍雨媽唯有回到醫院,找醫院裡的醫生護士聊女兒,才能確切地提醒她,女兒曾經存在過。也只有在這裡,她才是「妍雨的媽媽」。安政源看懂了這份溫存,用他一貫的笑提醒冬天要用溫暖的心意,溫柔地對待,聆聽妍雨媽媽,陪她回憶已經去了天國的女兒。

    兩難對比,深深刻畫第三集。等待換心的小孩民燦和恩芝,故事的張力卻體現在媽媽們的身上。恩芝先民燦進入加護病房並使用心室輔助器,作為「老鳥」的恩芝媽媽不斷鼓勵著「新手」民燦媽媽,教她要給孩子準備更多營養食物,要懂得照顧自己。面對民燦媽偶爾悲觀的想法,恩芝媽亦努力在自己那副倦容上綻開笑容,告訴她一定會等到換心的機會。理應是換心手術第一順位的恩芝,結果卻讓民燦先行一步。命運實在有夠矯情。在民燦媽面前,恩芝媽也只能強顏歡笑,轉個身面對著自己孩子仍未抵達的希望,她再怎麼堅強的心志也終於藏不住抽泣的背影。醫院中央庭院的石凳上,那個連鏡頭都不敢打擾的放聲大哭,是導演給人生一個溫柔的註解。而第四集,這副孤單的背影也終於等來曙光。在孤獨夾帶生死的第四集裡,每一個孤單的暗影下,都有燈火闌珊的陪伴。

    每一次看《機醫》,都有一種漫長夜晚終於要天亮的錯覺。天亮以後每一個人又重新帶上笑臉,朝氣蓬勃地迎向一天。其實明知道昨天並沒有代謝,但他們還是願意打開今天。每每心疼著疲倦的五人幫,卻又被他們的敬業、積極、鬼馬逗得哭笑不得。

    以親情為主題的第八集無疑是最漫長的一天。想必父母不在身邊的孩子看到這集一定感觸很深。在這一集裡,平日叱咤白色巨塔的頌和哭得像個小孩,面對生病的母親,她也只能躲在自己的世界裡舔舐傷口。原來所謂的大人不過只是軀殼,每個人心裡都是一個不願長大的孩子。政源對母親的一句「你要活得自私一些,為自己而活」,也是多少子女對父母的心聲。父母這一生最大的責任,就是放手讓孩子好好去成長。孩子成年了,責任盡了,父母也該過上自己想過的生活。政源握著病床上母親的手,「就算有一天你忘記了,我也會幫你全部記得」,母子淚眼相望。直到如今,開場那一首鄭京浩演唱的〈回想〉(Reminiscence)仍不斷迴蕩在耳際。

    如果你深愛過一個人,就算閉著雙眼,你也會記得他途經你時散發的氣息。然後你會毫不猶豫地,回頭,凝視,不語,心裡卻早已萬馬奔騰。這就是深夜的巴士上,金雋婠和李翊純的相遇,說多了,就把思念說破了。秋敏荷的第三次告白雖被楊碩亨捷足先登,但她一句「你或許只是剛愛上我,但我已經愛著你很久了」,道盡自己的多少努力,才換來木訥熊的熱吻。回想起第一集寒雪中她故意避開楊碩亨的視線,往昔的傷透心與如今終得所願,秋敏荷的打不死精神多少教會了情路多舛的人們,持之以恆的真心,或許有一天就能牽到理想情人的手。

    許多情節不動聲色地推進,似乎是導演申元浩擅用的手法。譬如頌和準備向翊晙表白時,只有雨聲和雨刷頻頻動作,此外長達十幾秒的沉默,足以讓頌和醞釀多年對翊晙的傾慕之詞,以及翻頁先前婉拒的尷尬。翊晙在這裡面肯定是最討喜的人物。他鬼點子多,善於交際,主唱擔當,又是一個穩重的肝膽胰外科助理教授。搗蛋時火力全開,沉靜時卻總在掛心別人。翊晙心思細膩,善於體察人性,即便是對方幽微的表情變化,他也從不說破,早早為別人設想或圓場。頌和躲在房裡煩憂母親病情時,翊晙只是一句「要載你回家嗎?」,卻是最暖心的一句我來承擔你。烤肉石板驚喜登場,不僅頌和喜極而泣,熒幕前的我們也為之動容。而這樣的人設,除了靠曹政奭的演技以外,也是編導精心設計的功力。

    申元浩從《請回答》系列就展現出驚人的動情能力,他從極其細微的日常入手,梳理一道道生活哲理,刻畫人物之間的角力。這角力從來都不是暴烈式,即便再大的衝突也都會化成一個天使的舉動,一句溫柔的叮嚀。《請回答1988》首先讓人折服,以《機智》系列而言,從《機智牢房生活》到《機智醫生生活》,申元浩處理人性的課題已經到達爐火純青的地步。監獄或醫院不過只是場景,他選擇讓故事更貼近本來就散射狀的生活,回到平凡,卻處處動人,實屬不易。

    觀眾即有可能等不到第三季,申元浩也透露機醫開拍第一季後面對接二連三的困難,因此決定停止第三季的拍攝計劃。然而他沒有把話說死,未來如果有機會,還是有第三季的可能。若真如翊晙在五人幫最後一場團練的那句「看來這是我們的最後一次了」所言,我想,以Loveholics樂團歌曲〈Butterfly〉作結,也是五人幫對每一位愛著他們的朋友的祝福:「即使這個世界殘酷地阻擋你/耀眼的人啊/我愛你/展翅高飛讓世界看到你」。

    《機智醫生生活2》選擇一場日落作為結束,留給觀眾恬淡而雋永的告別。曲終人散,我們需要從律帝醫院的虛構世界走出來,回到我們的現實生活。但我們或許可以帶著五人幫身上的光輝人性,繼續與生活的猛獸搏鬥。無論如何,努力過就好,無愧於心,就是給自己最好的交代。畢竟「有時候不幸的事,也會發生在善良的人身上」啊。

  • 父母不在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9-17 19:00:05
    有 2,643 人按讚

    ▍有條件的「假愛」

    恩希認為自己毫無理由被差別對待的意識相當強烈,與我諮商期間也不斷哭訴,自己被妹妹與父母孤立的排擠感與自卑感,我問恩希覺得是什麼原因才導致父母的差別待遇。恩希聽到這個提問時露出驚慌,看來她原本預想我會說「身為父母怎麼可以這樣差別待遇?」,我緊跟著向驚慌的恩希說:「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雙方付出、累積互動而來的,要不要先想想自己為父母付出了什麼?」

    「妹妹愛撒嬌又會準備相關紀念日的活動,也願意聆聽爸媽說辛苦的事情,這些我都不會。」
    「因為沒做而被父母差別對待,又為什麼不願做呢?」
    「就是不喜歡,覺得很累,也不知怎麼做。」
    「那妹妹覺得很簡單嗎?」
    「這個嘛⋯⋯我沒想過。」
    「恩希,那妳要不要試試看跟妹妹做一樣的事呢?」
    「這我沒辦法。」
    「就算妳能獲得認同也不願意嗎?」
    「我沒有辦法做得好。」

    恩希與妹妹對父母的情感表現方式相當不同。恩希自小就相當有主見,自己想要什麼需要什麼都會說出口,但妹妹就不同了,她很會迎合父母心情,甚至沒說過「不要、不喜歡」等這類表達自己想法的用語;與恩希的相處也都會忍耐讓步,所以父母自然而然疼惜並稱讚恩英很乖,以及認為只顧自己的恩希很自私。

    然而我覺得恩希跟父母之間的關係看起來更像一般父母子女的關係,而妹妹恩英與父母的關係卻是常見的與他人的關係。所以認為恩希要求太多、自私的行為,其實只是基於恩英完全不這麼做的反差,並非恩希展現出不適當的樣貌。

    恩希的家境不算好,所以小孩時常會有交不出營養午餐費的情況,更別說有零用錢可以在放學後和朋友們去吃點心。每一次恩希因為沒錢而覺得丟臉不斷吵著母親時,媽媽都會很傷心,但也會掏出一點錢給恩希當點心費或零用錢。

    妹妹卻正好相反,不生氣也不胡鬧,也不曾有過任何負面的言語,所以母親覺得恩英比較乖、不會找麻煩,再加上每一次恩英都較為順從、聽話,這讓母親像是擁有全世界的開心。每每看到母親跟恩英這樣,恩希就覺得自己被排擠而產生自卑與挫折感,也就更加討厭她們了。

    於是趁父母不在時恩希便會修理妹妹,只要妹妹向父母告狀的那天,恩希就會被父親打得很慘,然後又將滿腔怒火再一次燒向父母與妹妹,所以整個童年的印象就在修理妹妹後被爸爸痛打的惡循環中度過。恩希沒有意識到自己是因為渴望父母的愛而生氣,反而認為自己遭到虐待、自己受到差別待遇而怨恨父母。

    「妳認為自己想要的愛被妹妹拿走,那妹妹看起來幸福嗎?」
    「不知道,我沒有想過也沒有問過,有時妹妹會跟我說,很羨慕我想做什麼就做什麼,但我聽不懂,也就右耳進左耳出地當做沒聽到。」

    我要求恩希幫忙確認,妹妹怎麼看待父母對她的態度,恩希雖然有點猶豫但還是答應問問看。

    結果妹妹恩英覺得父母不愛自己,只是怕像姊姊那樣地被罵、被打,所以才不敢表現出任何情緒,認為只要乖乖聽話就不會被父母討厭,但成長過程中一直不覺得真的被疼愛。

    這一種「假愛」是個人中心治療創始者卡爾.羅傑斯(Carl Rogers)所說的價值條件(conditions of worth):「一個人不是以本來樣貌被認同與尊重其存在價值,而是必須完成某些條件後,其價值才會被認同的狀態。」一般來說,這是父母在養育過程中,採用了錯誤教養方式所造成的結果,諸如「你要乖乖聽話」、「不要無理取鬧」之類的說法,對孩子來說就等於「你要乖乖聽話才是有價值的人」、「妳若無理取鬧就是沒有價值的人」。

    當恩希聽到妹妹這樣說感到相當衝擊。一直以來都覺得自己被差別待遇、不被父母疼愛,同時也深信自己被他人討厭,卻在此時此刻發現過去的那些確信竟然都是不真實的,頓時感到空虛。她發現那段時間的誤會只是造成自己的委屈與嫉妒,覺得很不值得。

    我跟恩希說,她錯過的那些新事實和自己原本的樣貌,才是最珍貴、最有價值的存在。和恩希說的這些話,正是羅傑斯所主張的,為了治癒被困於價值條件中的來談者,諮商者最重要的姿態就是「無條件正向關懷」(unconditional positive regard)。

    在那之後的諮商,恩希對於我完全接受她的話語與態度,依然有點茫茫然,不過她開始接納自己是最珍貴存在的這個事實。更令人開心的是,恩希再也不會覺得為了獲得父母的愛,就必須強迫自己做出和妹妹一樣的事。

    .

    《#我已經忍你很久了!》
    學會剛剛好的生氣!八個真實故事讓你找回自我,不爆雷也不再忍氣吞聲
    .
    作者:姜賢植(Nudasim), 崔恩惠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好:

    這是等一下(9/17)晚上9點半贈書直播我要討論的書,抽書三本,歡迎參與。

    有條件的愛,這也是我們傳統教養中的重要特色—如果孩子的表現不符合父母的期待,彷彿沒有資格存在。然而,別說有條件的愛了,有些父母是連「愛」都不願意表達,說不能肯定鼓勵孩子,不然孩子會驕傲懶惰。

    傳統父母也喜歡拿孩子來比較,偏心也很常見,例如傳統的重男輕女。但大部分的傳統父母,不太能覺察自己對孩子造成的傷害,只會理所當然地要求孩子要孝順,即便父母給每個孩子的資源大大不同。

    我常感恩,幸好現在這些事可以談了,幸好現代的父母相對開放且願意成長,可以盡可能免去代代相傳的悲劇。手足之間彼此多溝通,也能還原我們對幼年經驗的片面認知,非常鼓勵。

    祝願您,能先練習給自己無條件的愛,這樣才給得出真誠的愛!

  • 父母不在 在 今周刊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15 23:01:37
    有 82 人按讚

    #萬芳小時候常常縮在沙發唱歌給自己聽,用歌聲度過父母不在的獨處時光,她淡淡地唱著超過她年紀可以理解的歌曲,長大後才知道,那都是情感濃烈的歌詞...

    #情歌女王萬芳唱了31年後,她唱出生命的歌「角落有些聲音很微弱,我想給他們力量」

    #萬芳50歲的領悟 唱老歌又何妨?「現代人啊,既成熟又幼稚」

  • 父母不在 在 愛美教主Cherry Queen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1-03-31 20:30:16

    相信現在有很多單親家庭
    沒有辦法全部事情都處理或是照顧到十全十美
    因為連我也不例外~
    只能盡量做到最好
    耐心的教導再教導
    全天下的單親媽媽或爸爸辛苦了~

    #出車禍
    #單親家庭
    #親子教導

    愛美教主貼圖上線囉~大家載起來
    https://line.me/S/sticker/14011427​​​...​


    瞭解更多的我👇
    https://linktr.ee/CherryQueen

  • 父母不在 在 自言自語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0-07-24 11:34:48

    每天還是吵吵鬧鬧的,只是偶爾對自己爸媽浪漫一下,希望大家也都健健康康平平安安地過下去。

  • 父母不在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0-05-29 07:30:02

    本集主題:「如何清空父母的家:走過喪親之痛」介紹
           
    訪問編輯:丁慧瑋
        
    內容簡介:
    寫給成年孤兒。
    他們不會就這樣從我們的記憶裡消失。
     
      每一個人,都會以各自特殊的方式,
      來經歷這場喪親的情緒風暴,
      而且只能自己面對。
      
      清空死者的家,讓喪親之痛更為艱鉅。
      但清空,也是為了把自己清乾淨,
      將自己的面具摘下來,
      讓自己宣洩出來。
       
      喪禮之後,我們回到父母不在了的家。
      弔詭的是,一切看來如常,除了重壓心上的空蕩。
      該從何理清呢?丟了嗎?維持現狀嗎?怎樣才不會輕輕一觸,被回憶刺痛得崩潰?!
      這任務如此艱辛,因這一刻,我們正經歷生命中最可怕的夢魘,卻只剩自己孤身以對。
       
      這本書,便是由此而生──雙親過世後,莉迪亞.阜蘭動手清空父母的家,身為心理分析師,透過「清空」,她將來不及對父親道再見的遺憾、糾結等待了一輩子的母愛,與那些說不出的幽微感受,抽絲剝繭:
       
      ▌我們之中,有多少人,只是默默承受著父母親去世,而從未能道出那些隨之湧現,讓人心慌意亂或元氣大傷的強烈情感?
      ▌有多少人,覺得自己被一波波、經常是無法說出口的情緒浪濤給捲走?
      ▌那像一鍋摻雜了憤怒、壓抑、無盡傷悲、不真實感、反叛、悔恨和莫名解脫感的大雜燴,而我們就在其中載浮載沉……
       
      喪親之痛,是全然孤獨的,孤兒們戴上各自的面具,在虛空中前行,邁向第二次長大的旅程。
      而春天終會來的,那已逝的,將在我們身上重生。
        
    作者簡介:【心理分析師/作家】莉迪亞.阜蘭(Lydia Flem)
      她是知名法語作家、專業心理分析師,也是比利時皇家學院法語文學院院士,以及造型藝術攝影師。
        
      一九五二年出生於比利時布魯賽爾,猶太裔人。一九八六年因《佛洛伊德的日常,與他的病患》一書,成為暢銷作家。
        
      她擅長書寫親子間的關係,以敏銳且細微的觀察,為許多讀者道出深藏內心卻不易言說的情感,著有《情書遺產》等多部散文、小說,筆法細膩深入,在國際間引起廣大迴響。瑞士《Payot-L'Hebdo》雜誌視之為「法語文學一個獨特的聲音」,並讚譽「沒有人比莉迪亞.阜蘭更懂得如何用文字描寫生命中的不同季節與風暴」。
        
      《如何清空父母的家》已售出德文、英文、義大利文、波蘭文、荷蘭文、西班牙文、日文、韓文等十五國語文版權。本書動筆於她成為成年孤兒之後,那翻騰的繁複感受,化為敏銳觸角,將內心所依戀、衝突的每一個微細分子,全都揭示了出來。而從首篇〈情緒風暴〉至尾篇〈走過喪親之痛〉,慰藉了讀者的是:
        
      每一個人都會深陷進去,
      但哀傷有時,喜樂亦有時。。
        
        
    出版社粉絲頁: 寶瓶文化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