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父權遺毒意思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父權遺毒意思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父權遺毒意思產品中有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106的網紅張珮歆Carey Chang,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 北一女校慶聊天十分鐘45元的新聞,還可以怎麼討論?】 ﹏﹏﹏﹏﹏﹏﹏﹏ ▍輿論怎麼開始的? ﹋﹋﹋﹋﹋﹋﹋﹋ . 北一女中12月12日舉行117周年校慶和園遊會,其中一個攤位提供「聊天」項目,消費者可以從街舞社社長、民謠吉他教學、流行音樂社社長、合唱團團長等學姐中,選擇拍照、點歌、聊天、打球等活...
父權遺毒意思 在 嘟嘟鼠漫畫? (張芊穗)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07-04 02:58:03
我男朋友也説過他也沒有化妝和剃腋毛🥰😭🧡 之前寫過的短文: 昨天又看到了用「怕女朋友被睇蝕」當藉口的毒雞湯,留言支持的女生認為「他都只不過在緊張我,我覺得好有安全感」,不好意思,你有安全感,他沒有😂 緊張伴侶,有太多其他方法表達了,何必這樣?控制另一半的衣著,不是一種情趣,而是剝削。 我也曾經擁...
父權遺毒意思 在 嘟嘟鼠漫畫? (張芊穗)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06-03 16:33:09
昨天又看到了用「怕女朋友被睇蝕」當藉口的毒雞湯,留言支持的女生認為「他都只不過在緊張我,我覺得好有安全感」,不好意思,你有安全感,他沒有😂 緊張伴侶,有太多其他方法表達了,何必這樣?控制另一半的衣著,不是一種情趣,而是剝削。 我也曾經擁有一段像ig 語錄一樣「令人羨慕」的感情。我的前男友會限制我的...
父權遺毒意思 在 ? 畫繪控圖趣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05-03 22:13:17
3/8婦女節👩 女人想要的不是被當女人看 也不是被當男人看 而是被當人看 女人想要的不是從性別認識她 而是從靈魂認識她 今天是3/8國際婦女節 是紀念婦女權利的日子 在1975年經聯合國確認前 只有社會主義及共產主義國家在慶祝這一天 以前是徹底的男尊女卑 現在正往性別平等的道路走 雖然現在的女性...
父權遺毒意思 在 張珮歆Carey Chang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北一女校慶聊天十分鐘45元的新聞,還可以怎麼討論?】
﹏﹏﹏﹏﹏﹏﹏﹏
▍輿論怎麼開始的?
﹋﹋﹋﹋﹋﹋﹋﹋
.
北一女中12月12日舉行117周年校慶和園遊會,其中一個攤位提供「聊天」項目,消費者可以從街舞社社長、民謠吉他教學、流行音樂社社長、合唱團團長等學姐中,選擇拍照、點歌、聊天、打球等活動。
.
引發網路熱議,有人認為有商業頭腦、有人則認為不妥,更多的是在網絡平台的批評和羞辱。
.﹏﹏﹏﹏﹏﹏﹏﹏﹏﹏﹏
▍可以用什麼方式更深討論?
﹋﹋﹋﹋﹋﹋﹋﹋﹋﹋﹋
.
1、標籤拆解:
.
將主角多重身份背後標籤拆解,通常輿論都是從標籤的衝突之中產生
比如「你是xxx就應該要ooo」,而當沒有做到ooo時,就會引起輿論
所以將標籤拆解,以便理解「預設概念衝突」是怎麼發生的
.
2、三種觀點:
.
這件事的社群輿論主要從三種觀點切入,分別為 #社會 #商業 #教育
我會以第一人稱口吻,描述各持這三種不同觀點的人會怎麼表達
.
3、先後因果:
.
先發生「園遊會」,才有「網路熱議」,然後才有「新聞報導」
所以不能直接看到「新聞」來反推「辦這種活動」的起心
「是為了賺錢才辦活動」
.
🚩標籤拆解
.
北一女學生同時背負 #女性 #名校 #高中生 的標籤
.
🚩三種觀點
.
▍社會觀點
.
著重在 #女性 #名校 的討論
.
►為什麼這麼多活動,「拍照」「點歌」「打球」可以,唯獨「陪聊」被特別放大?
.
►「女性」與「盈利」掛鉤,潛意識便會跳出「性交易」「八大行業」?
這是這社會還不願正視的問題所致,#污名化 和 #歧視 普遍散落。
.
一來不明白八大行業真正內容為何,而直接認為這是下賤、骯髒的,事實上,並不是所有酒店從業人員都是在賣身、賣感情,會上酒店的人也不是每個都想亂搞。
.
酒店客群主要分成商業客和兄弟客,商業客就是一般西裝領帶的商務人士而已。
.
酒店又依照服裝樣式開放程度分成 制服店、禮服店、便服店。
以最單純的禮服店而言,就只是倒酒、整理桌面、唱歌聊天,僅此。
.
再有更多的接觸,如果自己不能接受,是可以拒絕並換桌/換台的,看每個人程度到哪(當然有些人就是想找人包養,用自己去交換未來,用話術和身體去勾引客人,但大部分不是。)
(btw我前男友幹上的那個就是這種典型,但不是每個人都這樣。感謝前男友讓我對酒店行業了解透徹。)
.
當感受到被侵犯時,每個小姐會有求救暗號,打暗號讓少爺/行政/幹部知道,就可以被保護離開。
.
二來是對於女性的「貞潔」要求凌駕於「身體自主權」,女性應是屬於另一個主體的,不是自己的,這種「自己」除了身體,還上崗到了包括「時間」「談心裡話」
當這樣的行為被作為獲利工具,就如同出賣自己的靈魂約契
.
►名校背後的品德枷鎖
.
大家對於這種社會新聞「xx高材生竟然犯了oo罪」不陌生,這種就是標籤的概念衝突。
背後假定了「會讀書就應該品行優良」
.
或者穿著小綠綠制服,走在路上就應該要舉止端莊賢淑、在公車上要坐有坐相等等。
(短褲夾腳拖是我高中的基本配備,想來也是對於這種標籤的微小反抗。)
.
今天當「應該品行優良的高材生」與「八大從事人員的陪聊工作」碰上了,標籤的衝突因而產生。
.
►物化自己、販賣父權紅利?
.
如果說酒店公關是物化女性和販賣父權紅利的終極體現,那在灰色地帶的直播主、「線上聊天平台」算不算是?
她們都知道「我是漂亮的/性感的/甜美可愛的」「女人」正是收益來源,因此從事此行業。
.
但北一女學妹一開始辦這攤販的起心,是「因為我知道男人會付我錢」而去辦的嗎?
.
什麼是物化自己?
用身體作為契約的客體,主動的成為從屬者/商品化,又因性別權力不對等而失衡。
.
就我與學妹們聊天的過程中,她們的起心本意與「仗著自己是女生來賺取男生的錢」而且「我就是要成為商品本身附加在男生身上」恐怕相去甚遠。
.
▍商業觀點
.
著重在 #名校 與 #高中生 的討論
.
►如果說市場機制裡,有需求就有供應,有客群願意掏錢買單,交易便成立
但這個需求是被創造出來的、還是本來就存在?
.
這個需求內涵是什麼?
是社會上無處可去的焦慮。
.
對高中生而言,就是升學壓力、同時處理課業、人際、社團、家庭的滿腹辛酸,師長的不理解或高壓要求
因此他們有了「只有年紀相近的學長姊能體會、並針對當前環境給予建議」的需求。
.
對校外而言,是對光環的想像與追逐。
人們對於自己未到過的地方,會有加成的想像附著,例如,能出國讀書/旅行,一定很有國際觀/一定家裡很有錢,那他們是怎麼做到/從中習得什麼,無論他們到底是靠自己的努力達成還是靠爸(能考上名校,也是有一定程度的文化資本落差)
.
不一定是升學主義學歷至上,根本而言,出於人性的基本好奇使然。
.
►園遊會本質:娛樂性的進行學生商業行為賺取班費
.
這邊有兩種輿論聲音:分享心得經驗怎麼可以拿來賺錢/怎麼可以用無成本的方式賺錢
.
但首先,沒有人會在園遊會時候做公益,什麼家裡的破布娃娃都可以拿來賣個三五十塊
.
與其說為了賺大錢來辦活動,不如說為了符合園遊會性質加減產生一些金錢流動
.
大家都有辦園遊會的經驗,通常都先問班上有沒有人家裡是賣什麼吃的喝的,再來設計一些遊戲或服務
這就是練習如何在資源稀缺的情況下,盤點現有資本設計商業模式
.
對高中生而言,他們的資本並不多
「知識」和「經驗」正是他們最大的資產
.
呈上,當他們發現有市場需求,而他們正好能以現有資本作出供給,且現實面呈現供不應求情形,證明這樣的價格符合市場機制並未超過
.
但為什麼知識可以賣錢?
.
►知識經濟、知識變現
.
有位知名網紅表示「女學生要想啊,你憑什麼賺取這個錢,律師和心理諮詢靠講話可以收那個錢,是因為他們的專業」
.
憑什麼賺這個錢,就是對於這個「知識」和「經驗」的質疑。
.
坊間職能培訓、升學求職經驗分享、家教、線上課程、一堆冬夏令營培訓、之前紅極一時的醫學生面試工作坊爭議,之間的差別是什麼?
.
知識經濟是近幾年才蔚為風潮的商業模式,最初因著互聯網從中國大陸崛起,2017年被稱作知識經濟元年
.
除了打破原本實體物換取收益的模式,也包括縮短知識變現歷程(產品-營銷-交付),轉變為擁有知識的主體獨立完成這個流程,實質經濟性價值判斷就來自「知識的不可取代性」
.
衝突點在於他們認為,高中的知識,大家攝取的大部分相同,不可取代性低、「專業性」低,有課綱、有老師,就能觸及這塊知識
.
但「師傅引進門,修行在個人」,已經脫離全民教育的階段,高中課程更深更廣,無法妥善吸收而載浮載沉於知識苦海的學生才是多數
.
北一女學生的專業,不止在於課業本身,更是「學習如何學習」這件事,「如何有效率的、有系統性的」張羅和梳理浩瀚陌生知識,這才是她們的不可取代性。
.
►「零成本、高收益」
.
這則新聞被放上網時,那個筆者用這句話來形容這個攤販,這個「零成本」恐怕未估計得到這些知識和經驗時間的隱形成本
.
在跌跌撞撞中所獨自承受的心理壓力,在沒有人提攜和引領時的惶恐和迷茫,這些對高中生而言,都是很沈重的成本
.
在這過程中,學習如何去找前輩解決種種心理與精神困境,如何與同儕相處互動待人處事、在社團上當幹部,學習如何做一個領導者
.
要同時兼顧家庭、課業、社團、人際,這些是成本,也是經驗的獨特性
.
►業界前輩怎麼說
.
我從前輩板上截取的,但資料太多混淆來源了,如果有人知道麻煩告訴我!
.
原文如下:「
【怎樣是門好生意】
有一年的期末報告主題是老師給每一組學生一百美元的基金,要他們去創造最高的收入,並在期末報告時上台分享。
.
大部分同學都是去買東西來賣,靠各種加工或銷售方式賺取差價。但最後獲勝的那一組根本沒有買任何東西來賣,卻獲得了最高收入跟超高利潤率。你猜他們怎麼做的?
.
這組同學仔細分析了所有手上擁有的元素,發現這次報告最有增值空間的不是那一百元能買來的東西,而是他們自己花在這件事上的工作時間、全班同學在期末報告時專注聆聽的十分鐘,以及這些準畢業生的未來。
.
於是他們把期末報告的上台時段賣給了徵才企業跟獵才公司,最後選了出價最高的一家,不僅沒有花到那一百元,還賺了好幾千元的收入,甚至可以獲得未來獵才成功的抽成機會。
.
這就是商業頭腦,懂得從資源稀有角度出發。我要是天使投資人,還會想從當中談一輪找出是誰發想跟執行這個計畫的(當然要付錢給他們),長期輔導跟追蹤這一群孩子。
#時間才是最值錢的資產 #年輕人的未來更是」
.
▍教育觀點
.
著重在 #名校 #高中生 的討論
.
►誠如前面所述,能夠上名校的,有一定程度的社會背景和文化資本,這些是幸運,而不單靠「自己多努力」
.
有些人認為,這是販賣光環,是忽視了作為社會族群中佔優勢的位置,將功勞佔為己有的自大行徑
.
但不只北一女有標籤,其他學校各自有各自的原罪要背負,這邊的問題,我想,是會持續在有人有文明的社會持續存在的
.
►身分,資格論,17歲怎麼談108課綱?
.
高二,才經歷新課綱一年,可能連自己學習歷程都還搞不定、甚至連老師、學校都還摸不清楚課綱到底在做什麼,有什麼資格談、甚至收錢?
.
理念者與實踐者,很多時候是不同人。
.
在坊間教育組織裡,是因為認同了同一個理念而湊在一起,但在國民教育的教學場域,一個政策的實施,不是每個人都認同,迫使大家開始群起討論這個方向,需要更多的激盪和問題反饋,才是推動下一個進程、或是將遇見所阻呈報回政府機關並再修正的重要過程。
.
更多的討論,應是被鼓勵、而非以資格審查而禁止的。
.
另外,新課綱大家都還在摸索,教學者與當事者,會有不同的摸索經驗,是只有那個位置能看見的視角和困境、新想法和新的焦慮
.
各自有各自獨特經驗,就值得被提出來探討,跨越了身份審查的問題
.
►教育資訊落差,是可以販賣的嗎?
.
現實是,北一女的資源肯定比其他學校優渥。(我在TFT徵才那篇有詳細談)
.
她們有的資訊、管道、組織、計畫,其他學校可能不見得有、或老師不見得重視,阻斷許多機會流入學生手中的可能。
有些人認為,名校學生經歷這些活動營隊後的心得,販賣給其他學校沒有參加過的學生
.
衝突點在於,這樣的資源落差,是大多數教育(含NGO)工作者致力想解決的問題,當這種落差被用作盈利時,是一種「傾銷」之既視感
.
在國際衛生場域上,曾發生過一件事:
某A大國獲得B小國的共用病毒株後,回去研發出疫苗,再高價賣給B國
.
這個共用病毒株可視為總體教育資源,名校(A國)從總體資源中拿取站比較多的資源後,有能力產製出知識結晶(視做疫苗),再賣給原本被剝奪資源的那些學校學生(B國人民)
.
雖然行為無本意,但在結構上問題油然而生,高中生或許不明白這件事還藏有這一層問題在,但每個角色在社會上,都同時擁有壓迫與被壓迫者的位置。
.
.﹏﹏﹏﹏﹏﹏﹏﹏﹏﹏﹏
▍為什麼先後因果關係重要?
.﹋﹋﹋﹋﹋﹋﹋﹋﹋﹋﹋
.
有段話如下:
.
「顧客清一色是男性,恐怕賣的都還是“女高中生”甚至“北一女”相關的概念,所以“成本”並不是零,而賺取的就是“父權紅利”,所以這件事的本質其實是“父權經濟”。
.
“父權經濟”在任何男性掌握資本而且有貧富差距的社會都存在,程度多少的問題而已,因為“愛慾”是人類最基本的需求,而且女性天生可以在生理和心理上供給,所以市場必定存在。父權經濟的光譜很廣,從單純的陪伴經濟到性產業都是。」
.
►這是很典型「用新聞來看事情」
.
看似振振有詞,實質為 #倒果為因 的謬論例子。
.
再次強調,是先有園遊會,才有新聞。
不能看到新聞註解「顧客清一色都是男性」,就認為學生是為了招攬男性而做。
.
🚩那新聞媒體怎麼報的呢?
.
▍標題:「真香」「暴動」「懂賺」「清一色男性」
.
▍內文:
.
「有沒有照片?正的話馬上驅車前往」
「便宜還保證女高中生」
「不早講,我在火車上了」
「直播主出道預備」
「良心事業,人美心美」
.
►著重顏值、外貌,而非舉辦活動初心,強化「只有漂亮的我才要去」
.
是她們在物化自己、還是新聞出來後,社會在物化她們?
.
▍這是對事實的描寫、還是變相鼓勵風潮?
.
是對社會反應的記載,還是以明知可能的眾矢之的作為標題博眼球?
.
記者知不知道可能會產生的輿論和社會問題、對當事者、北一女的傷害?
.
記者有沒有這個責任要知道後續可能影響?
.
有沒有攔截問題的責任?
.
▍刻板印象的強化與新的標籤
在議題被鼓動到大家一窩蜂去搜尋時,「陪聊」「台女」在搜尋度暴增,新的標籤就產生了,成為「熱門關鍵字」,永遠留在網路平台上。
.
▍媒體少了什麼?
.
所有新聞文章都是互抄,片面之詞呈現,但網絡的反撲、指責、甚至對女學生的羞辱卻視而不見。
.
所謂的不客觀,不是因為主觀意識表示支持與否,而是少了不同聲音。
.
在後續造成的輿論有哪些、校長回那封信的前提是什麼、大家在意的關鍵點是哪些、為社麼會有這個現象、當事者受網路攻擊後的反應如何?
甚至用數據分析網路聲量、正負面比例、搜尋關鍵字圍繞哪些問題
.
這些也都是客觀事實,並不是主觀認定,是可以同時呈現在報導裡的。
.
但媒體都少寫了。
是不知道、不在意、不想花時間研究,還是就是打定了想要賺流量?
.
但這是記者本身、媒體自己本身的錯嗎?
.
要在媒體生態下生存,高工時、低薪資,內部編制導致落在記者個人身上負擔過高,生態惡性競爭即時性和煽動性,廣告與流量定勝負
.
導致產能和品質降低,又得成為千夫所指之人,這是記者自願的嗎?
.
.﹏﹏﹏﹏﹏﹏﹏
▍報導後的低級輿論
.﹋﹋﹋﹋﹋﹋﹋
黃士修在留言處寫道「有加S嗎?」(掏皮夾)
.
我先來解釋台灣的性交易生態,雖然是非法,但其實到處都有檯面下的交易,而且相當頻繁。
不一定要從酒店,只要有經濟帶、有群組門路、有學長姐或朋友,只要有「媒合人」,一場交易就能達成。
(感謝拿我爸的錢去嫖妓的前男友again)
.
如果是自己狩獵型的,遇見有解時的通關密語,就是「S?」
「掏皮夾」的意思是:「性交易的錢直接給現金」就不會有金流、留證據。
.
.﹏﹏﹏﹏﹏﹏
▍校長怎麼回?
.﹋﹋﹋﹋﹋﹋
1. 校慶當天,本校所有園遊會的擺攤學生沒有回報任何負面訊息,也沒有任何外賓反映攤位問題。
2.以"聊天"為項目的攤位,該班級當初設定的客群是高一學妹,針對108課綱的選課問題、如何製作學習檔案、社團幹部的工作內容等等。想法單純且正向,導師及學務處都支持。
3. 園遊會現場為公開場合,人潮眾多、教官巡場,未發現任何不妥現象,當天的活動除了學妹外,也有本校家長、大學教授、外校學生等外賓參加,外賓詢問的內容多以本校學業、社團活動、時間管理、校園生活為主。
4.針對那些沒在校慶現場,只憑臆測去描述自己觀點,並連結負面意象的網友留言,本校表示遺憾。
.
親愛的同學們,校長相信你們有足夠的智慧,去判斷事情的真相與是非,也相信你們有足夠的勇氣,去面對莫須有的不實流言。這個世界雖不美好,但我們仍要正面以對。
.
校長 陳智源敬上
.
.﹏﹏﹏﹏﹏﹏﹏﹏
⚠️⚠️我們可以怎麼做?
.﹋﹋﹋﹋﹋﹋﹋﹋
當媒體無法進到守門人角色時,這個責任就落在閱聽眾身上。
除了上網跟大家辯論之外,還有哪些是我們能做的?
.
1、不要搜尋「被固化的標籤」增加流量和搜尋引擎排行
.
🈲️尤其「北x女 陪聊」這種直接綁死的關鍵字,最直接的讓大家在搜尋時會跳到最前面
.
2、條列式舉例、分段思辨
先區分議題,如我前面所提,要討論社會觀點、商業觀點、還是教育觀點?
要論證舉例,是在哪個區塊、要舉反例,又是不是在相同的社會背景下?
如果想到什麼講什麼、爆氣式論述,容易讓雙方語言沒有交集
.
3、不要讓學生在這場風波中受的傷白費
這一起輿論能夠鬆動、或喚起社會怎樣的關注和討論,後續如何延續動能?
既然大家已經發現前述污名化與歧視問題,那可以在自己能力所及之中,做出哪些改變與影響?
.
4、面對學生,理解取代羞辱、批判取代批評。
如果可以,讓孩子們知道這個社會會這樣評判一件事情,何妨不是一次機會教育。
.
5、傾聽與尊重。
不是說支持這種行為(你當然可以不認同、可以批判)
但可以試著告訴孩子們,這場風暴是一堂課,理解了可能的優缺點與風險之後,在下一次她思考後並做出選擇時,我們會尊重他們、但他們也必須自行承擔後續的社會輿論成本
.
.﹏﹏﹏﹏﹏﹏
▍我自己的註解
.﹋﹋﹋﹋﹋﹋
不是她們自己要販賣父權紅利,看似既得利益,其實是被社會的需求,被迫推向了供給的一方,讓原本立意良善的初心被扭曲、認為他們就是為了這樣的目的而去主動供給,而且被固化為標籤,而且這標籤會跟著所有北一女學生、甚至包括其他女高中生,至少數年。
父權遺毒意思 在 Sixmouths Sixsun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3/8婦女節👩
女人想要的不是被當女人看
也不是被當男人看 而是被當人看
女人想要的不是從性別認識她 而是從靈魂認識她
今天是3/8國際婦女節 是紀念婦女權利的日子
在1975年經聯合國確認前
只有社會主義及共產主義國家在慶祝這一天
以前是徹底的男尊女卑 現在正往性別平等的道路走
雖然現在的女性權利已經比以前多了
臺灣也算是亞洲國家女權較發達 性別較平等的國家
(大家可以反觀很常被舉例比較的日韓)
但這個世界還沒能達成真正的性別平等
很多人習以為常的世界 其實對別人滿是壓迫
臺灣及全世界女性依然遭受到很多不平等待遇
這也就是為什麼女性主義者會愈來愈多的原因
張小虹:「女性主義的努力,是為了讓女性主義死去。」
意思就是如果這個世界能夠做到性別平等
再也不會有人因為性別及性傾向受到歧視
女性主義當然也就沒有繼續存在的必要了
說到性別歧視及不平等 真的有超多事能舉例
女性結婚要犧牲的成本遠比男性多
媳婦結婚常被迫住在婆家 忍受打壓
媳婦被當成免錢傭人或工具人
小孩生出來姓氏要跟爸爸一樣
照顧養育小孩都是媽媽的事
女性為了照顧小孩被迫成為家庭主婦
職業婦女被迫要兼顧事業跟家庭 男性卻不用
女性動輒得咎 是否結婚生子都可以被攻擊
未婚懷孕的女性和單親媽媽更容易遭受異樣眼光
對象是女性的性暴力案件 受害女性常被檢討
髒話常帶有歧視女性的字眼
(希望大家罵人時能減少使用這類髒話)
女性長得漂亮被認為是花瓶 能力好被認為是女漢子
女性更容易遇到同工不同酬 玻璃天花板
女性被認為各方面能力都比男性差
女性被覺得愈年輕愈有價值 但男性反之
當擔任相同的身份角色 女性的性別常過分被強調
(像是女強人/女超人/女總統)
比起要求男性管好自己的性需求
女性總是被要求要好好保護自己
對於女性的外貌身材要求大於男性
對於男性的社經地位要求大於女性
對於男性及女性永遠都是雙重標準
性別刻板印象也依然存在 這個世界還是重男輕女
雖然現在社會有比以前進步了 但普遍現況還是如此
選前某些中國黨人士的性別歧視攻擊性言論
充分顯示既得利益者是不會懂得反省的嘴臉
多數生理男性都無法換位思考同理生理女性的處境
每當女性動輒得咎的讓男性看了不爽
女權自助餐、母豬教、ㄈㄈ尺等仇女言論就會出現
但為何都不去思考到底是女性主義有問題
還是大家習以為常的父權社會有很大問題
多數男性就是只喜歡願意撿拾父權紅利的女性
(女性長得漂亮而被優待、吃飯都由男性請客)
但這個世界上已經有很多女性不甘願如此了
至於對同性婚姻的歧視 更是嚴重
但那些喊著要守護他們口中家庭價值的中華腦殘
很多都是外遇的外遇 私生活亂的私生活亂欸
大家可以去查蔡正元吳育昇張守一的黑歷史
既然他們自己都不在意家庭價值
那有什麼資格對同性戀指指點點
同性戀可能都比他們活得乾淨正常很多欸
何況根本誰都沒資格認為同性戀有問題吧
有人說怕同性戀家庭的小孩被歧視
但到底是怕誰歧視 不就是你們自己在歧視嗎
最有問題的 根本就是心中充滿歧視的中華腦殘
父權社會的要求 讓每個人都遠離身為人的基本條件
很容易因為社會期待而選擇不適合的工作和婚姻
這個社會的型態就是讓多數人都過得很不舒服
就算是男性可能也很不舒服 但是女性略勝一籌
希望有一天父權體制的遺毒跟框架能徹底消失
-
「對抗多數人的意見 確實很不容易
比起對抗跟說服 接受跟聽從更容易
但是一旦習慣了這種心態
以後將更難判斷對與錯
自然認為大多數人說的都是真理
既然是媽媽就要為了孩子
犧牲和放棄自己的人生 這是理所當然的
只要我自己忍著就可以 以這種心態生活
不知不覺 自己也會變成欺負媳婦的婆婆
所以偶爾 就像故事書裡的媽媽一樣
需要有人來抗議和抗爭」
----《你的管家》
你的管家是一部提到很多女生會遇到的問題的韓劇
就像是婆媳問題、未婚生子、性騷擾、恐男症等等
上述那段則是在談論關於常被婆家找碴的可憐媳婦
多數意見及主流文化不一定都是對的
畢竟從古至今人們的價值觀一直都在改變
在過去是少數的思想 現在也可能變成多數了
就像現在追求女性權利的人一定會比過去還多
所以不需要用多數或少數判斷 誰的思想比較合理
如果你覺得自己才是對的 就算現在是少數也沒關係
只要自己站得住腳 就不用因為多數意見而自我懷疑
但如果比起對抗跟說服 你更習慣於接受跟聽從的話
當你無條件認為多數人講的都是真理
你大概也已經失去獨立思考的能力了
這似乎也很適合用來講政治立場的判斷
希望大家對於各種議題 不要一味聽信多數人的答案
靠自己努力思考出心中的答案 這才是最重要的
不知道是世界病了 還是對這一切看不順眼的我病了
真心希望這個世界能停止用性別來看待人的價值
女性總有一天能獲得真正的平等及自由
#婦女節 #國際婦女節 #女性 #女性主義 #女權 #性別 #性別平等 #自由 #平等 #平權 #婚姻平權 #同性婚姻 #同性戀 #男性 #父權 #父權社會 #父權紅利 #既得利益者 #男尊女卑 #重男輕女 #she #female #womensday #woman #gender #equality #internationalwomensday
父權遺毒意思 在 我才不去你去過的日本咧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沒事來閒聊─冠夫姓的文化差異】
一直都知道文化差異是大家最有興趣的話題,然而在欣賞另一種文化的時候很難脫離個人的主觀意識,即便文化本身沒有優劣,但用個人想法去解釋另一種文化其實滿危險的。所以一直以來,我大多挑一些比較沒爭議的話題出來分享,也得到許多有趣的反饋。所以今天我要來挑戰一下刺激點的話題,談談台日在冠夫姓的這件事上的文化差異。
首先,對於現今的台灣年輕女姓來說,結婚後基本上並不會考慮冠夫姓。如果男方家庭要求冠夫姓的話,大家可能最先聯想到的是舊時代思維、父權遺毒、女性不是附屬品等想法。也就是說,在現在的台灣談到「冠夫姓」這件事通常會和負面字詞連串在一起。但日本似乎不是這麼一回事。
根據日本現行法律,擁有日本國籍的男女結婚之後,一定要有其中一方改成對方的姓氏。這是因為日本人在結婚後想要歸到同一個戶籍裡的話,姓氏必須統一。而大多數的日本夫妻都是由女方改成男方的姓氏;只有少數的情況下(女方家是政治世家、超級財團,需要男性接班人)才會由男生改成女方的姓氏。但若是異國婚姻的話,日本政府倒是沒有強迫外國人要改名。即便現在有很多日本女生也認為改名後在職場和生活上會造成諸多困擾(公司名片、稱謂、健保、年金、各種證照必須重新申請),但日本修法門檻頗高,短時間內應該無法改變此一事實。此外,日本年輕人多數政治冷感,大概也不會去搞抗議或公投來修法。
而前一陣子在京都跟一群年紀相仿的女生聊天時,剛好講到結婚改名這件事。起因是他們說我姓林,只要在日本找個姓林(はやし)的日本男生就完全沒問題(笑)。隨著話題越聊越深,也問了他們三位對結婚後改冠夫姓的想法。其中有一位因為姓氏非常特殊而想改得普通一些;有一位則覺得改名之後的手續超麻煩而不想改;另一位則是特別期待結婚後可以用新名字過新生活。在她們的想法中,對於冠夫姓的負面感受沒有台灣女生強烈。一方面可能是因為冠夫姓已經內化成日本文化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就算真的不喜歡,日本人也不會輕易說出來。(掰的威,我大概一輩子都無法從日本人口中聽到「父權遺毒」這麼激烈的字眼哈哈。)
雖然說亞洲文化之間有許多相似之處,但其實對於很多事情的看法都不太一樣。即便想要跳脫框框從一個觀察者的角色來看日本文化,但身在其中好像也很難說自己完全不會受到影響,畢竟現在就連中文書信上的用字遣字第一句就會忍不住先跟對方道歉:「不好意思忙百忙之中叨擾您了」。以前的我真的沒有這麼搞剛捏!
#最後好像有點歪掉了
#大家想要冠夫姓嗎哈
#大概完全沒有吧我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