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爬藤類水果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爬藤類水果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爬藤類水果產品中有8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那些關於奇異果的趣聞軼事- 前幾天分享了我和奇異果的小故事,既然它是我第一個在山上遇見的原生水果,今天就來好好聊一下奇異果本人吧! --- 奇異果本來不叫奇異果,也並非紐西蘭原生,而是原產於中國的藤本植物,原產地的名字是「獼猴桃」。獼猴桃其實有4~60種之多,近幾年興起的「奇異果莓(或稱迷你...
爬藤類水果 在 曉 恩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06-03 11:30:14
#芒種焰烈紅 #火龍果 20190606 01 沿著藤蔓,星星火光爬滿了牆。 夜裡的純白仙子暗香涌動, 天亮又熾紅的甜蜜燒騰。 (生氣時是一隻噴火龍~~吼~~) - 夏の果物一號熾熱登場🔥 轉眼又入夏了,火龍果是夏天的水果沒錯, 拿火龍果拍攝這天最怕不小心壓壞她,外表...
爬藤類水果 在 Joy 台北 桃園 台中 高雄 美食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04-28 23:36:03
-【杏芳食品】#桃園美食 大溪必買的伴手禮!杏芳食品在地深耕已經超過七十個年頭,超級厲害的!專門手工製作各式糕餅、點心、甜點,也有上過東森新聞、一袋女王、上班這黨事、非凡報導等媒體藝人都推好吃!今天要品嚐的就是他們家最有名,網路上也超高人氣的乳酪球跟新品天使蛋糕。 - 🎈地區分類 #Joy肚子餓吃桃...
爬藤類水果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那些關於奇異果的趣聞軼事-
前幾天分享了我和奇異果的小故事,既然它是我第一個在山上遇見的原生水果,今天就來好好聊一下奇異果本人吧!
---
奇異果本來不叫奇異果,也並非紐西蘭原生,而是原產於中國的藤本植物,原產地的名字是「獼猴桃」。獼猴桃其實有4~60種之多,近幾年興起的「奇異果莓(或稱迷你奇異果)」就是一種果子比較小的奇異果,而不是像草莓覆盆子那種「莓」,台灣當然也有自己的原生種類。
台灣一共有5種原生的獼猴桃:闊葉獼猴桃、山梨獼猴桃、軟棗獼猴桃(就是奇異果莓的原生版)、異色獼猴桃與台灣羊桃。他們屬於杜鵑花目獼猴桃科,其實廣泛分佈於全台50~2600公尺的山區,中高海拔最多,只是沒有結果的時候不太起眼,很容易以為只是普通的爬藤。
大圖是我在萬榮林道遇到的「台灣羊桃」,名字可愛討喜,是偏中高海拔分布的大果種類,但還是比奇異果小了整整一號,且整株都毛茸茸的。我覺得5種台灣原生獼猴桃裡,就台灣羊桃長得最像我們熟悉的奇異果啦!
而「獼猴桃」成為「奇異果」,又變成「紐西蘭」的代名詞之一,就要從1904年說起了。
在1904年的中國,垂死的清朝舉行了最後一次科舉,日俄戰爭在遼寧爆發;對隔海的台灣來說,鹿野忠雄還沒出生,森丑之助已經兩次由清八通關古道橫斷中央山脈,22歲的莫那魯道隔年才要搭火車到台灣神社(今圓山大飯店)參加年度大祭,上台北體驗日本人的生活方式。
在那個動盪的年代,一位紐西蘭教師Mary Isabel Fraser到湖北探望她在教堂從事傳教工作的妹妹,得到了一袋獼猴桃種子。那袋種子隨著她回到了當時仍是大英帝國一份子的紐西蘭,轉送給一位Alexander Allison培育成苗,開啟了紐西蘭的百年奇異果大業。
原本,紐西蘭人叫它們Chinese gooseberry(中國鵝莓),但果農們發現獼猴桃長得有夠像他們家國鳥Kiwi(奇異鳥),於是在1959年為了開拓美國市場,就正式將這種水果定名為「Kiwifruit」。
後來在1997年,由約2500家果農持股的Zespri正式成立,從育種到品管、行銷垂直整合了所有產銷環節,統一出口全紐西蘭的奇異果,成功把紐西蘭奇異果銷售到全世界,成為了世界最大的奇異果公司;這個故事也是台灣農學院提及農業產銷和品牌經營時,一定會被拿出來分析的經典案例。我大學輔系農經,所以早就聽過這故事了,一直到現在我們的農業產銷都還在追Zespri的腳步,只能說他們真的很厲害呀~
大家都知道我們常吃的奇異果最常見有兩種,綠色和黃色,但其實他們分別是不同的種類喔:
1. 綠的:傳統奇異果,是由「美味獼猴桃Actinidia deliciosa」改良而來,就是笑話裡常見的「欸,你隔壁的蛋,長毛欸!」那種毛毛奇異果。
2. 黃的:金色奇異果「陽光金圓頭」,是由「中華獼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改良而來,其實毛比綠色奇異果要短得多,用手摸就知道不一樣了,而且個頭也稍微大了一點。
不過前幾天我去Costco補貨,赫然發現… Zespri居然推出了巨大版的綠色奇異果,比金色的還大,超猛的!
總之,奇異果也是少數帶上山很方便、吃完後垃圾非常少的無籽水果(好啦,願意吃皮的人就不會有垃圾,這個算我輸,我還是不想吃皮,不要再推坑我吃皮了…)。如果上山想爽吃水果,不想帶皮很重的橘子,或蘋果那麼大顆廚餘又麻煩的話,可以考慮把奇異果放在鍋子裡一起帶,就不怕撞壞,吃完也不用煩惱垃圾囉~
#適合帶上山的水果
#野生的可以吃只是味道就
爬藤類水果 在 三頭六臂.英格蘭主婦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這幾天看到台灣疫情升溫,新聞底下鄉民謾罵不止,本來不想淌水,但是歐巴桑性格發作忍不住碎嘴。
一直有點離經叛道,不走主流路線,但畢竟是嚴格防疫的指標 (😂 自己封)、經驗老道守了十幾個月,一些想法給大家參考。
** 適當戰備
舖天蓋地都在宣導不用囤糧,我反對,但是戰備要恰當。
可能骨子裏有「逃難靈魂」(從小我媽常教導我們哪些東西『逃難時很好用』,大抵受外婆影響,那是個住在上海法租界的千金小姐用鐵盒裝金條嫁到台灣、從此與家人死生契闊的悲傷故事,因為這層關係朋友常笑我『何必準備逃難?到時跟著妳就好了』),即使這幾個月證明 #從沒有物資供應問題,到現在我們家還是維持戰備 (遮臉)。
但是請理智。戰備不是人擠人跑去超市、搶購泡麵和一堆衛生紙。
不太了解近幾年台灣超市宅配盛行度,但是可以的話最好 #善用網購,買 #平常會吃用的東西,適當準備蔬菜罐頭 (ex 玉米粒)、水果罐頭 (水蜜桃之類)、保久乳、肉類罐頭 (鮪魚、肉醬等等),#趁機清冰箱 把N久沒動過、食無味棄可惜的東西丟了,存放分裝好的譬如去骨雞肉、魚排、冷凍水餃、絞肉、熱狗、冷凍蔥薑蒜等等,然後 #確定生活用品無虞,像是洗衣洗碗液與牙膏。
戰備不是為了防止貨品短缺,而是最大化 #減少外出 (除非很想紅,要去超市開直播 🤣) ,如果不幸確診可以 #自給自足度過隔離 (早上看公告台灣現在似乎也慢慢走向輕症在家隔離 #把資源留給急需病人 的策略。去年 Lockdown 之後英國除了 NHS 召集義工在兩天內爆滿,還有許多民間互助社團幫忙禁足中的人領處方籤、買菜和處理生活大小事,雖然自詡最美風景是人,但畢竟是警覺性特高的民族,與其指望他人不如未雨愁繆)
至於衛生紙,都不買也太清高,大便沒紙還浪費一枚口罩才能去買不累嗎,適可而止準備一個月份;泡麵就免了,又不是颱風來沒水電,化學合成的重口味、沒料好空虛,吃了身心靈受創、免疫力降低。
時至今日我們家靠的還是每週一次超市宅配,整年裏去實體商店的次數十根手指都算得完,看到人多 (>3) 馬上彈開,很久沒以現金交易、付賬都用觸碰式晶片卡,回家馬上洗澡刷牙換衣服。
車裏的置物箱有口罩、手套和洗手液,去加油站使用很多人摸過的 #加油槍 特別注意消毒;超市送來的生鮮用消毒紙巾擦過才收、牛奶果汁之類的放在水槽用大量洗碗精泡沫沖洗、常溫保存的物品原地靜置三天,待所有東西歸位再用酒精噴桌子、消毒水拖地 (我比較極端就是了,大部分朋友沒這麼做也好好的)
** 外帶外賣
以英國來說,在出入管制期間,餐廳外賣不但沒被禁止反而更興盛,許多不能內用的餐廳甚至轉行賣起食物箱。
英國不像台灣有強盛的外食文化,取而代之是超市琳琅滿目的微波/烤箱半成品,換句話說不開伙完全沒問題。
站在偏執狂的角度,我不介意藉機磨練廚藝,那些外賣外帶我們只有極少次買過麥當勞得來速 (全程不下車,員工都戴口罩和手套)和附近的炸魚薯條 (店主獨排眾議不理會政府「小孩不需戴口罩」的建議、強烈阻止無罩兒童進入,去年年中之後更在門口擺領餐用的桌子,一律網上訂餐付款、店外取餐... 加倍嚴格的防疫措施讓老闆在網上和刁民唇槍舌戰,卻同時深得我心)
不買外帶外賣的原因除了 #難吃 ,還有食物送來之後要 #換盤子丟盒子和消毒麻煩,當然這是個人選擇,但是你怎麼知道食物烹煮和配送過程經手的那些人去過哪裏、衛生習慣好不好。
** 有針堪打直須打
勸打疫苗自己都覺得煩,說到嘴角起泡人家聽不進去。如果是去年十二月那我也遲疑,現在已經幾百萬歐美民眾當墊背身先士卒了,你們還等什麼?
上星期和朋友聊天,三十來歲的媽媽很開心說要去打 AZ 第二劑,「何德何能何德何能!」不同於台灣人聞之色變,英國這裏聽到有疫苗打多數欽羨不已趕忙追問。
原來朋友在 AstraZeneca 藥廠當分析師、這是員工福利,我問她信不信任自家產品她毫不遲疑:「當然。所有數據我都很清楚」。
不管誰看到媒體不斷報導哪些國家停用 AZ 疫苗、誰又血栓都會害怕,但是你們有沒有想過為什麼被群攻的剛好是這支 #非營利最便宜沒錢賺 的疫苗?為什麼歐盟自己訂貨晚搶輸了就開始說疫苗壞話,乾脆禁用掩蓋缺貨窘境,這當中有沒有政治操作 #見笑轉生氣?
那個零點零零幾、極低的血栓發生率比走在路上被雷擊中還低,即使發生了也不是無藥可救。不可諱言,我去打 AZ 疫苗之前也忐忑不安,那晚躺在床上翻來覆去,連翻身都想著我要多壓壓左手,因為很多人說打完疫苗會手痠三天,明天開始暫時不能自由自在側睡了...
實在睡不著我隨便逛臉書、找到幾個討論疫苗的社團,爬了幾則很意外發現深受台灣人信賴期待的美國疫苗副作用不惶多讓,不只發燒頭痛這麼簡單而已 (為免危言聳聽這裏不詳述)。
這樣講很壞,但是爬文發現「美國人的疫苗」也半斤八兩我得到「天下烏鴨一般黑」的寬慰,有針堪打直須打、熬來熬去熬成婆,雖然不能完全阻隔感染,但是能減少帶原傳播和重症發生的機率,要達到 #全民免疫 不能都等別人 (我不OK你先打?🤣) ,大家都有責任。
** 少看新聞,正面思考
大學和研究所主修大眾傳播,在很久很久以前我也曾經對這行抱著滿腔熱血。這麼優秀的我 (再度自封) 畢業之後火速找到工作,但是熱情光速被澆滅之後轉行從商。
也許誇大、加油添醋、無所不用其極的膻色腥才符合競爭下所謂的「新聞價值」,無論是否偏離事實,近代媒體似乎習慣報憂不報喜,獅子王買竹筍賣葡萄搭台鐵、萬華檢疫站的隊伍綿延幾百公尺... 然後呢?
然後好害怕。世界末日,一島懸命,心情差到爆。
不懂為什麼要公佈確診者去過哪裏、做了什麼、甚至家世背景,歹年冬不管有沒有和「足跡」重疊,提高警覺、謹慎防疫都是最基本的。沒有人願意中鏢、病人不是罪人,把別人私生活當作茶餘飯後的八卦話題要是某天易地而處,可還有趣?
在 Lockdown 期間,尤其個性容易緊張的人最好少看華語新聞以免引起不必要焦慮;減少外出並不是壞事,在家待著這一年,生活品質其實有所提升,免去通勤、省略社交、有很多時間和家人在一起、更多精神用來發展嗜好,大約半數的英國受訪者甚至希望永久維持「在家工作」型態。
這個病毒戰爭太久了,久到害怕的感覺越來越少,既然遇上百年瘟疫只能隨波逐流,盡人事聽天命,該做的都做了就正面樂觀的過好每一天吧。
在這麼長篇幅的勸世之後話又說回來,英國疫情雖然看似好轉、下週即將允許室內集會,不過當我發現對於玩樂超前部署不遺餘力的朋友們已經開始預約解封第一天帶小孩去看電影再去同學家玩過夜、甚至這兩天有人攜家帶眷走上倫敦街頭抗議以色列攻擊巴勒斯坦,還是忍不住抖了兩下,呵呵,世上還有什麼比豬一般的隊友更可怕?
後藤新平在百年前曾說台灣人 #愛錢怕死又好面子 雖然聽起來負面,但是大家都 #戒慎恐懼能自律,不假時日必定雨過天晴。
#Everything_will_be_fine
爬藤類水果 在 王秋陽老師的日語教室-秋日和風讀書室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Ⅴている」的整理歸納(PS:文長慎入)
「Ⅴている」是初級日語會學到的重要句型,但在初級的時候未必能夠一窺它的全貌,以下來試著整理看看它的所有用法。
一、動作正持續地進行當中
動詞以「是否可以持續進行」來做區分,可分為「持續動詞」跟「瞬間動詞」。一般日常生活中的吃、喝、讀、看、聽等動詞,都是可以持續進行的「持續動詞」。表示動作正在持續當中的「Ⅴている」,動詞「Ⅴて」的部分必須是持續動詞。
常見的持續動詞有「食べる」「飲む」「書く」「読む」「話す」「聞く」「見る」「働く」「遊ぶ」「買う」「売る」「歌う」「踊る」「泣く」「笑う」「歩く」「走る」「泳ぐ」「思う」「考える」「勉強する」「散歩する」「願う」「待つ」「休む」「雨が降る」「風が吹く」等等。
持續動詞的時間進程是:
食べます(準備要吃了)→吃了第一口後→食べています(正在吃)→吃完最後一口後→食べました(吃完了)
歌います(準備要唱歌了)→唱了第一句後→歌っています(正在唱歌)→唱完最後一句後→歌いました(唱完了)
持續動詞的「て形」+います→動作正在進行當中
父は部屋でケーキを食べています。爸爸正在房間裡吃蛋糕。
母は喫茶店でコーヒーを飲んでいます。媽媽正在咖啡廳喝咖啡。
弟は図書館で小説を読んでいます。弟弟正在圖書館讀小說。
妹は本屋の前で友達と話しています。妹妹正在書店前面跟朋友說話。
朝からずっと雨が降っています。從早上開始就一直在下雨。
あの子はさっきからずっと泣いています。那個小孩從剛剛開始就一直在哭。
鳥が空を飛んでいます。鳥在天空中飛著。
魚が川を泳いでいます。魚在河裡面游著。
子供たちが公園で遊んでいます。小孩子們正在公園裡玩耍著。
木村さんが台所で料理をしています。木村先生正在廚房裡做料理。
佐藤先生が教室で日本語を教えています。佐藤老師正在教室裡教日文。
二、動作完成後所保持的狀態
這種用法,必須使用瞬間動詞。所謂的瞬間動詞,就是表示該動作無法持續一直做,通常瞬間就會結束或視為一段時間就結束,這種動詞稱為瞬間動詞。瞬間動詞的「Ⅴている」並不表示動作正在進行當中,而是表示「動作結束後所保持的狀態(=結果的狀態)」。「死ぬ」就是一個典型的瞬間動詞,它的特色就是無法持續進行,一般視為死亡的動作,瞬間就會結束。因此,「死んでいる」是表示已經死亡的一個狀態。
常見的瞬間動詞有「太る」「痩せる」「結婚する」「死ぬ」「知る」「行く」「来る」「出る」「入る」「乗る」「立つ」「座る」「起きる」「寝る」「着る」「履く」「かぶる」「持つ」「開く」「閉まる」「つく」「消える」「壊れる」「倒れる」「落ちる」「割れる」「始まる」「終わる」
瞬間動詞的時間進程是:
死にます(即將要死了)→瞬間斷氣→死にました(死掉了)→死掉之後維持死亡的狀態→死んでいます(死亡的狀態)
結婚します(準備要結婚了)→經過一段時間完成了婚禮→結婚しました(結婚了)→結婚以後保持婚姻的狀態→結婚しています(在婚姻的狀態當中)
瞬間動詞的「て形」+います→動作結束後所保持的狀態
中文當中的「死掉了」,日文可以用「死にました」跟「死んでいます」來表示。「死にました」表示死亡結束後的那一瞬間,或是問是否已經死亡時的「已經死亡」。因此,如果說我們用殺蟲劑噴殺蟑螂,在看到蟑螂死掉的瞬間,可以說「死にました」(死掉了)。之後,想確認蟑螂死掉了沒,也可用「死にました」(死掉了)來表示。但如果是不知情的人,走過去看到有蟑螂死在那裏,這時就必須用「ゴキブリが死んでいます」(有蟑螂死在那裡),因為這既不是看到死亡動作結束的瞬間,也不是在問死了沒有,而是看到蟑螂的死亡狀態。
瞬間動詞的「Ⅴている」表示「動作結束後保持的狀態」的另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結婚しています」。通常中文的「結婚了」,日文有「結婚しました」跟「結婚しています」兩種說法。像是剛結婚完的瞬間可以說「結婚しました」(結婚了),而如果要表示是去年三月結婚的可以說「去年の三月に結婚しました」(去年三月時結婚的)。但如果要對人表示自己已經結婚了,卻不能使用「結婚しました」,而必須使用「結婚しています」,因為「結婚しました」只是表示有做過結婚的動作,但卻不能表示現在還在婚姻狀態當中,要表示「已經結婚了,現在還在婚姻的狀態當中」必須使用「結婚しています」。同理可推,問別人「已經結婚了嗎?」,也是必須使用「結婚していますか」。
A:結婚していますか。你結婚了嗎?
B:はい、結婚しています。是的,我結婚了。
A:結婚していますか。你結婚了嗎?
B:はい、三年前に結婚しました。是的,我三年前結婚的。
「Ⅴている」表示「動作結束後保持的狀態」的用法,通常無法以中文的對應來理解,要特別多練習才能熟練,才能理解。
山田さんはもう結婚しています。山田先生已經結婚了。
その映画は知っています。我知道那部電影。
妹は東京に住んでいます。我妹妹住在東京。
私は車を持っています。我有車子。
彼女は赤い帽子をかぶっています。她戴著紅色的帽子。
彼は黒いメガネをかけています。他戴著黑色的眼鏡。
小林さんはピンクのセーターを着ています。小林先生穿著粉紅色的毛衣。
池田さんは白い靴を履いています。池田小姐穿著白色的鞋子。
王先生は大阪に行っています。王老師已經到大阪去了。
お客さんは来ています。客人已經來了。
弟は家に帰っています。我弟弟已經回家了。
猫がピアノの上に寝転んでいます。貓躺臥在鋼琴上。
体育館の前に小林さんが立っています。小林先生站在體育館的前面。
家の前に車が止まっています。家門前面停著一輛車子。
電気がついていますので、だれかいるでしょう。因為燈亮著,所以應該有人在裡面吧。
PS:有些動詞會視情況同時有「正在進行當中」以及「動作完成後的狀態」兩種用法。像是穿戴動作,就是兼具兩種用法的例子。
娘は部屋で服を着ている。我女兒正在房間裡穿衣服。
娘は赤い服を着ている。我女兒穿著紅色的衣服。
三、習慣性、反覆性動作
「習慣性」「反覆性」的用法,主要是配合上表示反覆進行的「毎日」「毎朝」「毎晩」等等時間名詞一起使用這時的「Ⅴている」是表示定期重複動作的習慣,而並不是「動作正在進行」的意思。
弟は今スーパーでアルバイトしている。我弟弟現在正在超市打工。
弟は毎晩スーパーでアルバイトしている。我弟弟每天晚上都會在超市打工。
要注意的是,有時即使沒有時間副詞,亦可意會是表示習慣性動作。
私はギターを弾いています。我有在彈吉他。(表示我平常都有在彈吉他)
私は毎朝公園で(orを)散歩しています。我每天早上都會在公園散步。
私は毎晩日本語を三時間勉強しています。我每天晚上都會唸三小時的日文。
私は毎年日本に(=へ)行っています。我每年都會去日本。
私は最近自転車で学校に行っています。我最近都是騎自行車去學校。
私は最近バスで家に帰っています。我最近都是坐公車回家。
私は暇なとき、いつも小説を読んでいます。我空閒的時候,都是在讀小說。
私は毎週の火曜日に病院に通っています。我每個禮拜二都要去醫院。
私は運動をしています。我有在運動。
私はあのドラマを見ています。我有在看那齣連續劇。
私は自炊をしています。我會自己做飯。
私は果物を食べています。我有在吃水果。
私はLINE Payを使っています。我有在用LINE Pay。
四、身分、職業
此外,「Ⅴている」還有表示身分、職業的用法。這種用法比較固定,大多以表示工作的動詞或是「Nをしている」的形式來表現。
要注意的是,根據句子結構的不同,同樣的「Ⅴている」有可能是不同的用法。
山田さんはコンビニで働いている。山田先生是在便利商店工作。(表示職業)
山田さんは毎晩コンビニで働いている。山田先生每天晚上都在便利商店工作。(表示習慣性動作)
山田さんは今の時間なら、コンビニで働いている。山田先生如果是現在這個時間,那他正在便利商店工作。(表示現在正在進行當中)
母は銀行に勤めています。我媽媽在銀行上班。
父は大学で日本語を教えています。我爸爸在大學教日文。
兄は医者をしています。我哥哥在當醫生。
姉は客室乗務員をしています。我姊姊在當空服員。
弟はタクシーの運転手をしています。我弟弟是計程車司機。
妹は大学に行っています。我妹妹在念大學。
陳さんは貿易会社の社長をしています。陳先生是貿易公司的社長。
五、經驗、紀錄
如果經常看日本的警匪片,那麼在刑警開會的時候,可能會聽到他們在報告嫌疑犯哪個時間點在做什麼事的時候,用的就是「Vている」的句型。這種用法,就是一種表示「記錄」的用法。另外,比較特別的經驗,也可用「Vている」來表示,像我去過北海道五次,就可以說「私は北海道に5回行っている」。
私は3年前フランスで料理を学んでいます。我3年前曾經在法國學過料理。
私は富士山に3回登っています。我曾經爬過3次富士山。
記録を見ると、彼女は過去の大会で優勝しています。看紀錄,可以知道她曾經在過去的大賽中得到過冠軍。
田中さんは8年前に大学を卒業をしています。田中先生是8年前大學畢業的。
アポロ11号は1969年に月に着陸している。阿波羅11號是1969年登陸月球的。
夏目漱石は1867年に生まれている。夏目漱石生於1867年。
服部先生は日本語の発音について、たくさんの論文を発表している。服部老師曾經針對日語的發音,發表過許多的論文。
犯人は5日前にこの店でラーメンを食べている。兇手5天前曾經在這家店吃過拉麵。
彼はスピード違反で警察から2回赤切符を渡されている。他因為超速曾經被警察開過兩次紅單。
六、只能使用「Ⅴている」的狀態性動詞
有些動詞經常性地必須以「Vている」的型態出現,這種動詞叫做「狀態性動詞(=形狀動詞)」,性質上與形容詞類似,通常是用來形容人事物的性質或樣態。
像是「似る」,通常不會有辭書形(=原形)的用法,只能以「似ている」的形態出現。
娘は母に似ている(×似る)。女兒長得很像媽媽。
而狀態性動詞的「Ⅴている」跟瞬間動詞的「Ⅴている」都是表示狀態,有時是很難區分出來的。
彼女は優れている。她很優秀。(因為沒有「優れる」的用法,所以這是狀態性動詞的「Ⅴている」)
彼女は痩せている。她瘦瘦的。(因為有「痩せる」的用法,所以這是瞬間動詞的「Ⅴている」)
常見的形狀動詞有「似る」「優れる」「劣る」「聳える」「ずば抜ける」「ばかげる」「間が抜ける」「充実する」「富む」「曲がる」「尖る」「鈍る」「澄む」「濁る」「ありふれる」「おもだつ」「せかせか(と)する」「はっきり(と)する>」「あっさり(と)する」「しっかり(と)する」「すっきり(と)する」「堂々とする」「平然とする」「呆然とする」「~に見舞われる」「~に恵まれる」「…に面する」「~顔(色/形)をする」等等。
以上這些動詞又稱為「第四類動詞」或「特殊動詞」,它們經常必須以「Vている」的型態出現。
二人の兄弟はよく似ています。兩個兄弟長得很像。
彼は私より優れています。他比我優秀。
鉛筆の先が尖っています。鉛筆的頭尖尖的。
川の水が澄んでいます。河水非常清澈。
川の水が濁っています。河水非常混濁。
都会にたくさんのビルが聳えています。都市裡聳立著許多的高樓大廈。
ここから道はくねくね曲がっている。從這裡開始,路就繞來繞去彎彎曲曲的。
日本と大陸はかつてつながっていた。日本與亞洲大陸過去曾經是相連的。
足がほっそりしている。腳很細長。
表情がいきいきしている。表情很生動活潑。
彼は悪口を言われても平然としている。他即使被人說壞話,還是不以為意。
銅貨は丸い形をしている。銅板是圓形的。
この石は変な形をしている。這個石頭形狀怪怪的。
この猫は大きい目をしている。這隻貓眼睛大大的。
先生はいい声をしている。老師的聲音很好聽。
姉は長い髪をしている。我姊姊有一頭長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