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爬樓梯的好處與壞處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爬樓梯的好處與壞處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爬樓梯的好處與壞處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爬樓梯的好處與壞處產品中有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萬的網紅大詩人的寂寞投資筆記,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你好,我是王爍。我跟你講講自己最近受到的啓發:學習怎樣學習。 孩子是天生的學習機器 訓練營期間正值春節假期,我帶著兩個孩子旅行,24小時朝夕相處,三人行必有我師,我沒有辜負夫子的教誨。如果說我的認知在這段時間中有所升級,那就是從他們那裡學習到了如何學習。 他們是兩部學習機器。不光他們...

  • 爬樓梯的好處與壞處 在 大詩人的寂寞投資筆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9-04-21 01:14:28
    有 139 人按讚


    「你好,我是王爍。我跟你講講自己最近受到的啓發:學習怎樣學習。

    孩子是天生的學習機器

    訓練營期間正值春節假期,我帶著兩個孩子旅行,24小時朝夕相處,三人行必有我師,我沒有辜負夫子的教誨。如果說我的認知在這段時間中有所升級,那就是從他們那裡學習到了如何學習。

    他們是兩部學習機器。不光他們,孩子都是天生的學習機器。跟他們比學習能力,我們完敗。與其向他人學習如何學習,不如低下身向身邊的孩子學習。

    與孩子相比,成人唯一勝出的地方是經驗。在外在,它對應行為模式;在內在,它對應特定的大腦迴路。經驗意味著行為模式與大腦迴路均己定型,好處是調用這些不需要佔用內存,速度極快,壞處是失去彈性和可能。

    這就是成長:將無盡的發展可能,向著與環境適應的方向收斂。

    多少人想重新來過,想想而已。

    你應該向孩子學什麼

    不談經驗,就談學習能力,我們要向孩子學習什麼?

    第一,極度專注。

    舉個例子,每個戴眼鏡的父母,都被孩子抓走過眼鏡,我也不例外。過程中感受非常特別,我覺得他手伸過來也不是很快,每個動作都歷歷在目,但就是躲不開,彷彿武俠小說里似慢實快的絕頂高手。

    不過,在抓你眼鏡的那一刻,孩子確實就是絕頂高手: 心無旁騖,專心致志,全心全意。既不重視你也不輕視你,更不理會旁人眼光,完全沒有心理波動,天上地下就只要做這一件事。

    怎麼可能做不成?

    第二,興趣多元。

    這似乎與極度專注相左,表面看的確如此,但孩子就能做到兩者和諧共處。 他在每一刻都專注於當下注意的焦點,但注意的焦點又隨時在切換當中。 這一刻是你的眼鏡,下一刻是汽車玩具,再下一刻是繪本。環境對他來說總是充滿新奇,徜徉其中,專情且多情,孩子做到了。

    你我這樣的成人則不然,我們的行為由一個個已優化的固定進程組成,因為這樣最有效率,問題是很少有新意。如果要從完全優化,也就是完全熟悉的環境中掙脫出來,我們就必須主動為自己創造新鮮的刺激。套路對我們有好處,但我們不能只生活在套路中。

    我有一個小小的辦法,來自美國的心理學家Richard Nisbett說, 要每天記錄一件——哪怕只是一件——與昨天不同的經驗。它不是日記,而是提醒自己要主動尋求變化。

    第三,反復練習。

    形成自我意識,學會爬、走、說話,每個孩子都能越過這些成長的里程碑,但每個孩子的順序、方式都有不同:有人爬得早,有人說話早,有人走得早。

    表面上隨機的學習進程,隱含著孩子並不隨機的努力:掌握技能,他們是一樣一樣地來,每一件都要經歷反復練習。

    任何一件事,孩子們總是會反復練習,彷彿對它充滿熱情,但這只是旁觀者的想象。孩子對它無愛無嗔,一旦感到已充分掌握,立即棄之如敝履,掉頭他顧,開始下一項學習。

    全情投入,果斷拋棄。這些成人很難同時做到的事情,孩子做起來自然而然。

    練習的起點是模仿,而最好的模仿對象是誰呢?哥哥姐姐。

    長大之前,孩子最好的老師不是教師也不是父母,而是哥哥姐姐。所以,雖然所有哥哥姐姐都想逃離弟弟妹妹,但也總是逃不掉。

    一定熟練程度之上,孩子會在練習中加入新意。新意並不新奇,其實就是已掌握的技能像模塊一樣在新情景中移植、重組、分解。孩子是沒有條條框框的,結果往往匪夷所思,絕大多數並無價值,只能推倒重來,但又有什麼關係呢?

    學習就是過程,過程就是學習。

    第四,總問為什麼。

    孩子會說話以後,「為什麼?」這三個字,父母就再也躲不開了。「打破砂鍋問到底」,是孩子的特權。父母想躲,是因為許多事情問到底之後,有一部分並沒有原因,人生充滿了隨機,但這個真相怎麼才能跟孩子說得明白呢?

    還有一部分是父母自以為知道但其實並不知道答案,被孩子問出了「皇帝的新衣」。

    所以,保有我們自己心中的孩子,不妨像他們一樣始終問自己:為什麼?找出自己穿著的皇帝新衣。

    第五,純粹。

    孩子並不真誠也並不誠實,因為沒有虛飾和謊言,就沒有真誠和誠實。孩子就是孩子,他只有一層,而這一層是絕對個人主義的。

    孩子不會考慮別人的感受和利益,他只會在自己的感受和利益,與別人的感受和利益衝撞當中學習。 所以,重要的事情再說一遍,哥哥姐姐極為重要,因為除了哥哥姐姐,家庭里不存在給予孩子以衝撞的機會,而這是孩子成長的關鍵一層。

    孩子也是絕對實用主義的。 他們對任何事物的關注,都集中於「對我有什麼用?」孩子會在環境中選定一個頭馬,然後用自己的方法搞定他/她,黏著他/她,使他/她成為自己的保護人和照料者。

    這個人天然是媽媽,如果媽媽不在,則往下類推,再找一個。養育照顧孩子,不管有多少人多少資源,其實只是一個人的事,因為孩子眼中只有一個人。這是演化埋下的生存算法,成人已失去了這般純粹。

    第六,重視反饋。

    孩子學習的時候,比如學爬樓梯,他雖然是在爬,但卻始終回過頭看著你。這就是孩子在反饋中學習。他需要你給他傳遞信息,這樣爬是否安全?行不行?好不好?

    孩子做許多事情,獲取反饋的動因總要佔到一半以上。要不然,你以為那些孩子成長中的「魔鬼兩歲」、叛逆期,會是怎麼來的? 孩子故意折磨你呢,各種測試你底線的行動,是他自然達成的學習圖譜。

    孩子在環境中成長,早期最具支配性的環境因素就是父母。而他要瞭解我們,離不開我們給他的反饋。

    兒童心理學研究認為,與孩子多相處,多遊戲,多說話,與他像成人一樣對話,是孩子成長最關鍵期(0到3歲)父母最好的策略,也是窮人最好的逆襲。

    對孩子的成長來說,財富在這個階段的力量,遠不如父母與孩子相處的時間。財富不平等,好在時間是平等的。

    第七點,孩子學習時不要臉。

    在進入社會環境之前,孩子不知道什麼叫作不好意思。成人則已經社會化了,很難做到不要臉,總是不好意思。

    說起我們這樣的人,最常遇到的負面反饋,就是別人對我們說,讀書有什麼用,書上的東西又跟現實不一樣,照搬書上的東西不就是書呆子嗎?其實這不過是對方順手拈來的口舌之利而已。

    書上的東西跟現實是不一樣,現實只是一個案例,書上的東西則是大樣本。本來不應該說誰比誰更靠譜,但既然對方先比了,那你想想哪個更靠譜一些?

    讀書,求知,應用於現實,使我們可以超越自己經驗的局限,得以鳥瞰各種可能,再投射到自己的小環境之中,反復迭代。

    誰更靠譜不是很清楚嗎?

    總結一下,今天我們講向孩子學習怎樣學習,可以還原為這一系列問題:

    你能像孩子一樣專注嗎?
    能像他一樣興趣廣泛嗎?
    能像他一樣反復練習不覺枯燥嗎?
    能像他一樣問到底嗎?
    能像他一樣赤裸裸嗎?
    能像他一樣重視反饋嗎?
    能跟他一樣不要臉嗎?

    這些問題,思想大先輩們問過。老子就問過我們:

    專氣致柔,能嬰兒乎?

    如果能,祝賀你 ,你保有終身的學習能力;如果不能,你就要多觀察多思考向孩子學習這件事。在這部完美的學習機器面前,我們哪裡有資格去把他打造成這樣那樣。

    我們能做、應做的,是幫助他找到自己的路,也趁機重新思考自己該如何行路。

    共勉。再見。」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