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燦爛時光ptt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為什麼這篇燦爛時光ptt鄉民發文收入到精華區:因為在燦爛時光ptt這個討論話題中,有許多相關的文章在討論,這篇最有參考價值!作者Erostupid (愛神惡作劇)看板TaiwanDrama標題[心得] 補完了《燦爛時光》時間...




因為腿斷在家中休養無事可做,

而補完了之前看《一把青》時,同時被推著要看的《燦爛時光》

我幾乎是一口氣把20集看完,包括前半段被大推的10集,以及後半段WTF的10集,

所以也許講的東西會比較偏後半,因為比較少人關注到這塊。

雖然只是一年半以前的戲,但也許已經足夠對現在的板友,造成時空穿越感XD

另外因為是補完的劇,所以可能會摻雜一些較晚出的作品做對照。





首先說說貫穿這部戲的主題:白色恐怖。

很奇怪,這明明是台灣史裡最「黑暗」的一段日子,

但是這部戲卻命名為「燦爛時光」,顯然,就像新聞裡所述,

導演刻意淡化了現實的殘酷面(例如刑求),

而將重點放在殘酷現實裡,人們在黑暗裡等待天光時,人性中始終不滅的光明面。


在前半段裡,特別「光明」的人,是像文淑、月儒這類正值燦爛年華的少年,

他們是這個時代裡的主角。也是後來受迫害時,死傷最慘重的一群。

但有一些人,「曖曖內含光」的模樣,藏在他們的行為細節裡,

雖然戲份不多,卻讓人更印象深刻。


像是文雄。文雄一開始雖然感覺對美琴「不懷好意」,

也看過有人在討論文雄對美琴的情感,他究竟為何會喜歡她?

我覺得一開始他只是被美女煞到XD 加上軍旅生活許久,好不容易「返陽」,

所以看到美女,他便毫不掩飾那種「求偶」的欲望。

另一方面,大概也是覺得光陰蹉跎,沒死在敵人砲火中,卻差點死在日本兵手裡,

歷劫歸來後的願望,大概也就是討個老婆,好好過日子,把握當下,

但這個心願,卻狠狠地被冷淡的美琴打破了XD

可即使如此,當美琴「自投羅網」式地跑來央求他帶她去找明強,

他大概心裡有小糾結,可身為一個大男人,大概不得不服這個小女子的勇氣與固執,

最後也真的為了保護她而犧牲,大抵是有欣賞她骨氣的意思。

所以便對她再無非分之想。

同樣喜歡美琴而不得志、最後竟不顧美琴懷孕讓美琴被抓的陳世昌,便是反面對照。

美琴同樣信任他們,卻換來截然不同的兩種結果。


另外一個值得一提而比較少被提起的人,是美琴的爸爸,

但其實他情感層次之豐富,遠勝於前半段出場的所有人物。

美琴的爸爸,很明顯是這四個主角的父母群裡,最為冷漠自私的一個。

他是大茶商,家住傳統的閩式大院,

要求女兒的婚姻必須順從父母言、看待女兒的「貞節」比什麼都還要重要,

他幾乎就是整個傳統中國父權社會的象徵。

但有兩個行為,可以看出他對美琴、對身邊的人,不是完全沒有情感,

他的情感表達非常彆扭,卻令人動容。

例如在餐館巧遇美琴跟明強時,他先是板起臉來說「我認識妳嗎?」

最後卻又在離開時,強把錢塞進美琴手裡--

強硬地希望女兒順從他的安排,完全都是為她好。

這就是他對別人表達情感的方式。

同樣類似的情節,則出現在明強爸爸抱著孩子來找他們家的時候。

美琴爸爸同樣堅持著他已經「不認這個女兒」的原則,可是在原則之外,

又同樣無法對處在弱勢的阿豐伯、還有他懷裡那個剛出生的小孩子袖手旁觀,

而這次,「切割」不只是為了捍衛門風,更有現實的考量,

為了保護他的家庭、不讓無辜的其他人再受到牽連,他必須切割。

否則,我猜就算老爸心再怎麼硬,也不可能不認外孫的。


另外還有姜鐵跟月儒,緣慳兩面,卻是一命換一命,讓月儒得以擁有「撿來的餘生」;

又如幫助文雄逃走的Hana姊,明明是歡場無真情,但卻對文雄的才華與風流惦記不已;

還有在漁村接濟明強跟美琴的黑狗伯,一開始黑著臉說這裡不給白吃白住,

但後來卻被明強跟美琴的樸實打動,說著「沒想到要離開竟然有點捨不得」,

那些在黑暗時代裡若有似無、外冷內熱的人情,人心短暫交集,卻長久明亮,

正是亂世裡的「燦爛時光」。



而這幾個例子雖然都藏在細節裡,但在那個時代轉變的關鍵點,

人與人在相處態度上的轉變,卻可以見樹知林--


白色恐怖,毀掉的是人與人之間可貴的「信任感」。

不再有人可以像美琴那樣,可以無條件地去相信別人;

也不再有人可以完全信任。就連至親至友亦然。(大家還記得師娘跟小周吧)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不再像傳統農村社會那麼密切,

各人皆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但這種「自私」是被迫的--

免得下一個就換自己出事情。

也不再跟別人交心。為了明哲保身,人心的距離逐漸遙遠。

這其實可以呼應到天明對父母的感覺:

「他們雖然愛我,但他們似乎有很多事情不能告訴我。」



另外,因為白色恐怖而毀滅的人性,還有知識份子的道德堅持與自我價值感。

這點在月儒身上非常地明顯。

雖然,在劇情中沒有看見他受到跟現實狀況強度一樣的刑求,

但光是那種「堅持做對的事卻受其害」的陰影,

讓他雖然離開了有形的監禁,但在未來的人生裡,永遠都脫離不了這樣無形的精神桎梏。


更令人難過的是,這樣的例子,並不是孤例--

在《一把青》裡,被迫「自清」的大隊長;

還有在《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裡,小四的爸爸,

原本對兒子教誨諄諄,說「沒做錯事的人不需要懷疑自己」,

但離開監牢之後,卻開始懷疑自己到底做錯了什麼?

其實他們懷疑的事,都是一樣的:

在這個年代裡,做正確的事,才是錯的。

(而牯嶺街這段因為影射白色恐怖而被剪掉的片段,是在2016年11月修復版上映,

才得以還原並完整播出)





然而,

人性的光輝,雖然在白色恐怖時代,被深埋不可見光,

但它只是被藏了起來,並沒有消失。

而由一些不肯熄滅的人們,隱晦而親密地傳承下去。

雖然上位者可以隻手遮天,但權力在日常生活中,總有它鞭長莫及的夾縫--

食物、音樂與娛樂,正是在這部劇中,表達情感、思想與精神傳承的重要媒介。


《燦爛時光》的後半段,花了大半篇幅在陽光濾鏡下談戀愛,

其實想表達的,或許就是這樣的意旨吧--

想表達出在解嚴之前、那個即將「天明」的時代,

那時候的人們,最勇敢、也最有機會突破高牆的封鎖。


而解嚴前的民運人士,他們的故事雖然跟前輩一樣血淚,

但他們的精神卻同樣燦爛,就像50年代的人領著70年代,

70年代從事民主運動的人們,也領著我們,

他們是現代台灣走向民主的第一道光。


而這種因遮蔽而燦爛的光芒,

在最近,則是在《燦爛時光》上映前一年、

2014年的太陽花運動,

再度於台灣人民的心裡被喚起。





首先,是食物。其實很多報導都有提過,劇中的「食物」是一大亮點。

粽子、糕餅、麵茶、螺肉蒜,是台式人情,香噴噴的、油油亮亮,

就算冷了,也能想像剛出爐時有多好吃;

飯糰則是日式人情,內斂而優雅,就像文淑跟美雲前輩之間的感情,

而到戰時,則又象徵情感的壓抑,例如文淑給明強的救命飯糰,急急忙忙,只能充饑,

什麼話都還來不及說。


醬瓜繫著文淑對父親手藝的記憶;而文淑也在成為母親後,替兒子醃水果乾,

文淑的好手藝,大概不只來自於父親,也來自於月儒的母親--

月儒的媽媽也寄過一堆果乾到大學宿舍裡,成為鄉愁的媒介。

父母親的愛,像醃漬物,酸酸甜甜,卻能夠長久保存、帶到家鄉的遠方,

甚至成為兒子追女朋友時的關鍵寶物--

「一看到妳吃我媽做的水果乾的那個眼神,我就喜歡上妳了」

聽起來滿扯的,但能夠融入對方的家庭,其實正是戀愛走向婚姻的決勝點呢。

(其實雯麗的決勝點很多,能夠走進天明心裡是關鍵,

 但從天明帶雯麗見媽媽,還有天明的室友只知「麵攤美女」卻不曉得倩倩的存在,

 也只有雯麗吃過天明的水果乾,大概就可以知道雯麗才是天明的真命天女)


此外,文淑家開餐館,而雯麗家也是。

雯麗家顯然是外省族群,爸爸是通信官,媽媽是遺眷。(雖然軍法後身份應該會革除)

而單家麵館是一家外省麵館,但此時,

好吃的東西早就沒在分本省外省,去他們家吃飯的客人,也不僅僅只有外省老兵。

雯麗帶朋友到家裡,一定先請他們吃一碗她家的麵,便是她透過自家食物,

向朋友示好、交心的表現。

雯麗的大方熱情,有文淑的影子。這大概是天明對她下意識有好感的原因。XD

而雯麗的短髮造型,以及正義到近乎固執,還有對愛情的勇敢,則跟美琴相互呼應。



再來提到音樂。

每個年代都有自己的歌。「音樂」在劇中,象徵著時代精神的改變。

一開始,是堅固文淑他們這一代年輕人信念的「少年前進之歌」

說來非常諷刺,這時候的他們,依然是以別人的語言,唱自己的歌。

而這首歌在月儒離開律師生涯前,被哽咽地唱著,他孤單、且走音,正象徵信仰的動搖。

來到70年代,在中美斷交之後,台灣也逐漸嘗試由美式文化脫離,

西洋歌雖然好聽,但終究不能代表自己,在這種氛圍之下,造就了國語民歌的誕生。

雖然我也看到了這樣的聲音: http://linmiou.blogspot.tw/2016/01/40.html

但其實我認為,在國語政策的影響下,的確,能代表那一代大學生的語言,

也只剩下國語了。(這的確也是非常諷刺的一件事)

而70年代的三位大學生主角,也透過民歌串起彼此的愛情。

(倩倩跟天明是社會系的同學,但卻是因為民歌演唱會讓雯麗牽線,才進一步認識)


而跟漢人/平地人做對照的,則是高砂族/山地人/原住民們的音樂。

阿飛他們用自己的語言、唱自己的歌;

而秀鳳、吳修雖然為了生活必須離開家鄉,跟漢人打交道,在政策下有了漢名,

但依舊忘不掉自己的歌,不時便會哼唱起來。

而原住民這種精神,在《燦爛時光》裡,是反過來感染、鼓舞漢人/平地人的。

就像明強跟著阿飛唱起他們的歌,小白、雯麗跟著秀鳳他們一起唱歌跳舞一樣。

漢人/平地人對待原住民不好,對原住民而言是壓迫者,

雖然如此,但人性的良善與熱情,卻會超越這種族群認同,

在個體相遇的時候,音樂裡的情感,是能夠超越語言,把人跟人的距離拉近的。

我想,這也是天明那段很做作的話語「音樂無國界」在這齣劇裡的具體表現。



再來講到娛樂,前半段大家都有發現「柔道」之於兩位男主角的關係,

而明強約美琴在看電影時,偷偷把小手牽了起來。

四位主角及他們的朋友,則都是在讀書會裡發展出更緊密的情感。


而後半段,同樣是由社團活動,來把這些充滿理想的年輕人牽繫在一起。

校內有因為文字而結合的校刊社、因為音樂而結合的吉他社。

(而非常巧合地,明強他們也正好是校刊社)

小白他們辦地下刊物,也算是一種校外的社團。


另外,在體育活動上,則選擇撞球、還有籃球這兩種元素來說故事。

撞球間的確是那一代年輕人的「地下娛樂」,雖然說是球類運動,

但其實更像是麻將,在一張桌上對弈、言談,

表現出雙方的競技心態、又同時用言語傳遞思想與情感,

天明跟室友的不打不相識、天明跟倩倩說要來到他的地盤他才要跟她講事情、

天明教雯麗打球、雯麗哥哥對天明的挑釁以及毆打......

都發生在這塊「地下社會」裡。其實正是表現那一代年輕人,

在樣板教育之外,他們另外有自己的一塊思想地盤。

而那些都不一定被父母、學校所看重。

台灣人的表裡不一,還有世代鴻溝,

也是在威權社會下這種「你不告訴我、我不告訴你」氛圍下形成的啦。XD


河堤邊的籃球場,則是雯麗心情不好時的秘密基地。

所以這個球場其實不太「典型」,常常出現在雨天裡。

「球賽」也常常都是一對一的進行,這種效果就類似撞球桌。對弈是其次,

主要還是想要一邊打球、一邊聊心事。跟天明熟悉之後,她也帶他來這個球場。

投球也象徵對目標的追尋,在雯麗不順心時,投個球居然也可以被籃框卡住,

在此時,她的人生似乎也處於一種卡住的狀態;

跟天明之後在撞球桌上表現不佳,對手馬上就知道他有心事一樣。


其實這些年輕人私下的結社活動,現在人們看起來雖然覺得很日常,

但在那個時候,卻是一不小心就可以惹上麻煩。

即使如此,人跟人之間渴望結合與牽絆的心態,卻也在戒嚴之後三十年,

開始壓不住。

就像鄭教授說的,年輕人的力量,不是他們說擋就能夠擋住。

其實大家一開始也只是想找三五好友做做「運動」,動動身體、聊聊天、交朋友,

一不小心,就變成了很多同心者聚集的「學生運動」、「社會運動」。

而從這些運動演進史看來,上位者的強權壓制,是阻力、卻也是助力。

正是因為有不合理的迫害,所以讓人們想團結的願望更為強烈,力道也越強大。


而我私心覺得,《燦爛時光》的後半段,也表現出鄭導對「太陽花運動」的省思。

雖然對學運反思的作品,也見於《女朋友。男朋友》,

但這部作品的主題聚焦,還是在性別與情感上。

我自己覺得《燦爛時光》在對運動的反思上,表現得比女男更全面一些。

而在「太陽花運動」之後,我們這一代的年輕人,其實更能夠理解「運動」這回事。

很多充滿既視感的話語,例如爸媽叫我們不要參與政治,

或者是「你參與活動可以,但不要傻傻地站在最前面」。

我都還記得,2014年我大二,我室友當時已經北上,

而我的父母打電話來說叫我不要像那些傻瓜一樣,

我差點脫口而出,那些人才不是傻瓜。

而要不是我當時重感冒,我應該等不到爸媽打電話來阻止我。

爸媽是因為害怕孩子受傷、想保護孩子,才阻止孩子參與政治,

就跟天明的爸媽一樣,也跟月儒媽媽、文淑爸爸一樣。


但更多超越性的省思,則類似「不是不一起作運動,就不當好朋友」這樣的話,

因運動而結合,因理念不合而分道揚鑣,這是社運圈裡常有的現象。

而年輕人於公領域上擁有滿腔理想,但私領域卻未能言行合一的狀況,也常見於運動中,

例如雯麗,她願意「無私」地投入社會運動,

但其實她是很自我中心的一個人,把一個人當成朋友,卻忽略他們的感受;

以公眾利益為理由,要求朋友一起參與她自己在乎的事,

自己卻不曾參與她的朋友們所在乎的事。(明明寫了民歌報導,卻沒聽過倩倩的歌)


而在「年輕人」這個群體中,也有很多「太陽花」之外的人物,

並不是不參與抗爭,就代表他們毫無理想、或不願意對這個社會付出。

例如天明,天明並不是不管事,他到處給予別人的「舉手之勞」,也是一種社會工作呀。

又像是倩倩,倩倩雖然提倡「唱自己的歌」,

但她絕對不是那個會在抗爭時站到第一線的人,

可是,就像她讀社會系的理由一樣,「為了創作」,

她是在這個社會中,企圖透過音樂(藝術)去改變社會的人。

而面對理想與現實的夾縫,她很幸運地遇見了知音兼財主,

同時滿足了現實與理想。這點我覺得有些過於浪漫,

但就像很多想做八大賺個幾年錢、然後讀書的女孩子一樣,

要完成理想,先得滿足現實......

相較於雯麗,倩倩對自己生活的經營,是更接近於天明的。

天明打撞球、收房租,他賺錢是為了讓生活更舒適。

但跟倩倩不太一樣的是,倩倩的努力是為了「圓夢」,為了自我實現;

而一剛開始的天明,並沒有自己的夢想。


而像天明與倩倩這類年輕人,雖然看起來不管他人死活、自私自利,

但其實年輕人表達理想的方式,本來就不只有一種。

像雯麗、小白那樣的社運份子,或許是火,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多少會對倩倩、天明那樣的人,造成一定程度的正向影響,

但這樣的影響力,並不依靠「共同的理想」去連結,

而更有賴於「個人的特質」吸引。

例如雯麗的單純、熱情,縱使倩倩、天明因為個人因素與個性,

並不一定會投身去幫她完成她想做的事,

但卻會因為對她的友情,而讓他們開啟新的視野,或者敞開心胸面對世界。


跟月儒、文淑、美琴為了友情而跟隨、保護明強,那種犧牲自我的友情,並不一樣;

越到現代,年輕人越重視「個人有個人的選擇」這件事,

天明、倩倩跟雯麗的選擇雖然不同,但他們也會擔心雯麗的安全。

雖然他們不會為雯麗犧牲自我,但友情依舊是存在的,

在這樣的友情中,

「我們都是自由的」


「自由」這一詞,在中文裡的定義,

不只包含freedom,單純指涉思想、言論和集會結社的「自由權」,

也包括透過個人行為與情感去體現的自由意志,

個人不一定要被群體綁架,在情感關係中,可以「來去自如」,

不一定要擁有一個共同而單一的意識形態,

但自由意志,會成為每個人的共同追求。

這就是「多元化」社會形成的條件。





另外,關於70年代的「愛情」戲,雖然拍得有點不知所云,

但我覺得,導演或許是有意要這樣安排的。XD


一方面,區別於50年代那種史詩般的壯烈與濃厚的自我犧牲意念,

在這個年代,一旦要為愛情「犧牲」時,

是會像雯麗那樣猶豫的,「我雖然愛你,但我還有很多想作的事情」

也可能像天明那樣,因為無法對人敞開心防,在拒絕自己喜歡的對象又同時感到心痛,

而像倩倩在必須做出犧牲愛情的決定時,心裡也會掙扎、感覺自己失去了什麼。

不是說月儒他們就不會猶豫,而是在他們那個年代,雖然猶豫,但別無選擇;

可在70年代之後,人們自由交友、戀愛,會有猶豫,是因為擁有其他選擇。


另一方面,我覺得導演想要拍出別於現代偶像劇、韓劇那種「灑狗血」式的戀愛,

不會在一開始就讓男女主角跌倒、曖昧、接吻、上床,

讓彼此產生「性的吸引力」之後,才開始談戀愛,

而是慢慢從交朋友開始,從團體活動、最後兩人相處,

跨越公領域的交集後,介入對方內心更私密的一面......

在那個找人都只能靠室內電話的時代,戀愛的節奏也會更慢。

但這樣慢節奏、反狗血的呈現手法,

對已經習慣重口味的觀眾,也是一種審美挑戰。





最後,還是不免把《燦爛時光》跟《一把青》作個對照。

鄭導也有提過,《燦爛時光》能夠在公視上檔,算是託《一把青》的福,

因為需要另一視角的歷史詮釋來平衡一下。XD


但兩檔戲看完之後,我會覺得兩者的關係與其說對照、平衡,不如說是參差。

首先,兩部戲都有分前段跟後段,粗略推定了一下發生年代:

1945年,墨婷7歲、月儒18歲,

228事件是中華民國政府遷台之前發生的,

美琴領便當的時候,天明還小,應該不滿周歲,所以大概不超過1950年前後,

《一把青》的第二段故事,則開始在遷台數年之後(1954年),

所以《燦爛時光》的第一段故事,事實上是介於《一把青》的第一代與第二代之間。

《一把青》的結尾(其實也就是開頭)在1973年,墨婷牽著不到10歲的女兒出場,

而天明、雯麗的故事發生在中壢事件前後,也就是1977年。

由此可知,兩部戲的事件時間軸,幾乎是像齒輪一樣巧妙地銜接在一起。

《燦爛時光》的第二段故事,其實就是《一把青》結局之後,台灣即將發生的事。

台灣的歷史是一件事推著一件事往前走的,

《一把青》第二段描寫美援、小顧為美國秘密作戰而亡,

《燦爛時光》第二段則描述在十幾年的美式文化影響之後,

台灣人透過民歌與社會運動,企圖找回自身文化與歷史的過程。



但在表現上,《一把青》跟《燦爛時光》的「敘事語言」不太一樣,

(當然不是指國語、台語、日語的這個語言,後者的確多很多台語跟日語,

 但這個應該不用特別說,觀眾也知道XD)

而由於兩者表現手法的差異,觀眾對於兩個故事情節的接受度也不太一樣。


《一把青》是依靠台詞去撐起整個故事的架構,是用文字來說故事的,

很多曲折的情節發展,文學性較高。

《燦爛時光》跟一把青相較,文字運用淺白、生活化,幾乎沒有什麼警句,

這讓劇情看起來比較流暢,不需要停下來對文字做太多的思考與斟酌。

但這也表示《燦爛時光》的故事結構並沒有那麼緊密,

情節推展也幾乎是「理所當然」,沿著史實進行發想,並沒有什麼意外的發展。

而《一把青》幾乎是對我們過去認知的「史實」進行翻案、

揭露被官方掩埋的事件,包括國民黨戰時的神話、還有戰後高層為了利益不惜犧牲他人,

這部份的細節必須寫得很細,所以情節發展總有意外產生。


但《燦爛時光》的畫面感很強,尤其是靜物特寫,

因為導演選擇拍攝的「內容」充滿象徵性,所以常常只需要一個畫面,

就把整段故事的精髓濃縮進去。

我印象非常深刻的一幕是,月儒從學校返家,阿母替他煮了麵線,

但月儒一口麵都還沒吃,就跟阿母說要去參加青年軍,

阿母就火大摔門走人了。

那一場畫面就定格在熱騰騰的麵線上--熱騰騰的親情散在空中,

而月儒則在親情與理想之間掙扎。


《一把青》依賴劇本語言,情節發展扣人心弦,

讓觀眾產生像是看小說一般的懸念,是文學劇場。

《燦爛時光》則依賴影像語言,透過具體意象去感染觀眾的情緒,

而選擇的意象又同時具有時代象徵性,是文化劇場。

在這方面我覺得紀大偉形容得非常好,就是「刺點」跟「知面」:

http://okapi.books.com.tw/article/8401

而最近on檔的《花甲男孩轉大人》,在我看來也有同樣的情形,

每個人都可以在照片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被劇中某些日常生活乃至景物細節「刺中」,

這就是看台劇最動人的地方:它幾乎就是在你身旁會發生的事。

這是描寫特定族群歷史的《一把青》無法完全涉及的。

(《一把青》的同名原著收錄在《台北人》,

 白先勇筆下的「台北人」、「紐約客」,都是一小批的特定族群。)



再者,兩者的史觀其實不太一樣。

當然我指的也不是國民黨視角跟台灣人視角,這個也太好判斷了。

我是指人物在面對「歷史」的態度不太一樣。


兩部戲的第二代,墨婷與天明,都擔任起劇中說書人的角色,

最後自己也涉入故事之中。

但墨婷在第一代的歷史裡,並沒有缺席,她自己親身經歷過一段刻骨銘心的故事,

而月儒與文淑卻不想讓天明知道他們的故事,天明在第一代的歷史裡,成為缺席者,

於是在敘事上,造成兩種截然不同的效果:

《一把青》墨婷敘述歷史、放下歷史;《燦爛時光》天明發現歷史、找回歷史。


《一把青》的經典名句之一,便是師娘的「日子到了頭」,

最終,師娘、副隊娘相繼離世,一段歷史即將成為過去,

可以看得出這部戲處理「歷史」的態度其實是「遺忘」。

他們經過了那麼多痛的事情,

最後是選擇放下、選擇遺忘(朱青裝死、偉成片段性失憶都算是遺忘),

就這樣靜靜地把日子看到頭。不再回首過去。


但《燦爛時光》並不是如此,正因為兩代人的生活經驗傳承產生斷裂,

所以天明擔任的角色,就是找回那些時間軸上的碎片,

去拼湊出上一代人經歷過的事件樣貌。



兩部戲都非常棒,但還是想提一些我個人覺得美中不足的地方,

就是結局,兩部戲的結局感覺幾乎都是硬拗成Happy Ending,收尾莫名其妙地匆促。

像是墨婷跟焦飛重逢的故事,明明就還可以再多著墨一些,

怎麼莫名奇妙就結婚生小孩了,挖哩勒,啊不是說不要嫁飛行員......

《燦爛時光》的平行時空婚禮,我就更不能理解了,

尋根就尋根,啊幹嘛一定要鋪敘跟想像一個「完美」的結局,

感覺真的很像沒經費所以硬要作出來的結果。

雖然我知道,經費問題一直是兩位導演非常頭痛的項目,進而也影響到製作品質,

但自從在學校演講聽到自爆「有金主」的魏德聖導演,也常嚷嚷著沒錢這件事時,

其實會發現「沒錢」真的是台灣影視圈共同的困境。


但我還是覺得,如果《燦爛時光》的結局,可以把時間軸再拉後個兩年,

拉到1979年,讓天明和雯麗在美麗島事件重逢,留下一個開放式的結尾,

讓觀眾想像他們重逢後,緊接著另一個新時代的開始,

或許能夠給予觀眾更多「承先啟後」的意義。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3.195.131.128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TaiwanDrama/M.1497261712.A.2A9.html
※ 編輯: Erostupid (123.195.131.128), 06/12/2017 18:02:07
lustpp : 好用心的心得! 06/12 18:49
u850234 : 推!好棒的心得! 06/12 19:04
summerorange: 原po大大寫得太棒了!看完你對燦爛時光的心得,也想 06/12 19:10
summerorange: 補齊後十集了 06/12 19:10
troyboy : 推原po用心~難得能再看到燦爛時光心得很感動! 06/12 19:18
scottayu : 導演有說過 後十集的氛圍走校園青春路線 是怕整部太 06/12 19:26
scottayu : 沉重 觀眾不買單 結果導演押錯寶了 06/12 19:26
kinkifan : 雖然我看的時候不覺得,但你把後十集寫的很好耶 06/12 19:29
scottayu : http://tinyurl.com/y7ec253k 06/12 19:42
pommpomm : 好棒的心得! 06/12 19:46
pommpomm : 我是屬於雖然沒有很喜歡後10集、但也不覺得後10集有 06/12 19:47
pommpomm : 部份人所說的這麼糟的觀眾,但覺得原PO把後10集說得 06/12 19:47
pommpomm : 很有意境(甚至有點超越戲劇所呈現出來的XD) 06/12 19:48
cching1021 : 你寫的比它拍的還好(落淚) 06/12 19:51
pommpomm : 另外,一把青跟燦爛時光真的是套裝組合,很適合交參 06/12 19:53
pommpomm : 觀照,順便檢視自身目前所在的境地... 06/12 19:54
pommpomm : 曹導有說過也有計劃要拍228,很好奇他的觀點視角會 06/12 19:55
pommpomm : 如何呈現 06/12 19:55
cching1021 : 無關輕鬆或沈重 後十集有非常多基本的邏輯問題 像是 06/12 19:56
cching1021 : 同一集裡時間線錯誤、劇情前後自相矛盾等 然後沒有 06/12 19:57
cching1021 : 劇本讓演員臨場發揮也導致大量不知所云的台詞 06/12 19:58

原來沒有劇本嗎!

邏輯問題真的要吐槽又可以是一篇XD

事實上我覺得前半段就有這樣的問題了,但後半段更嚴重

尤其很多人一出場與之後的性格相對照,簡直就是人格分裂

我是覺得要變2.0沒關係,但中間的轉承要做好

就像朱青,《一把青》改編補足了朱青為何會變成另外一個人的原因

而看《燦爛時光》,我覺得有被「交代」到的,只有月儒、文雄跟天明

文雄因為戰爭、月儒因為白色恐怖,而天明則是被雯麗啟發,才造成他們的價值觀轉變

但倩倩我就真的問號,Frank如何感動她的細節,應該可以多交代一些吧

否則Frank在觀眾劇中就是一個很扁平的「好人」,

哪有金主幫情婦開趴還讓情婦跟心上人跳舞?

Frank有錢,但西餐廳老闆在當時應該不算是一個太被上層社會瞧得起的工作吧?

休學結婚這種事,爸媽會輕易同意?

還有雯麗的家人也讓人摸不透,

哥哥一開始感覺是懂雯麗理想的人,但後來卻跟單媽一起變成她的阻礙

明明做著壓抑的工作,怎麼一瞬間突然辭職,

辭職說要考大學,之後又說要幫助雯麗出國,最後還是把她弄到南部去

對待天明也是,明明不認同他,哪可能因為一場撞球談判就放手,

只因為天明說他更了解雯麗的理想,所以哥哥你到底是懂不懂你妹?......

(題外話,整部戲我都一直在想:錢從哪裡來?

 明強讀書的錢、月儒當律師擺爛時的家庭收入、林家跟葉家不做生意時的收入、

 雯麗若真的出國,除非她拿獎學金,否則是要靠學長養嗎......所有人都用愛發電欸)


要讓人物性格轉變,中間劇情應該要做好足夠的交代

但觀眾在劇情中沒看到這一塊,變成只能腦補

所以我覺得整個劇本結構並沒有串好

鄭導可能想用串珠式結構來冷熱調劑

但11~18集真的太鬆了,我大概從第13集開始一邊打鯉魚王一邊看...

cching1021 : 實在不能接受這樣擺明湊數的心態 尤其這是白色恐怖` 06/12 20:02
cching1021 : 題材、公視跟鄭導哪 06/12 20:02
yehmei0102 : 寫得好好!其實我這兩部都沒看XD 但看了你的文章還 06/12 20:11
yehmei0102 : 是深深被感動 06/12 20:11
mra2284 : 寫得超好,但後十集的呈現真的太... 06/12 21:06
sugar327 : 很佩服美琴為了愛情無所畏懼 06/12 21:25
sleepyrat : 加拿大農夫回來拍片了??,不過有點失敗~~ 06/12 21:39
shinichi : 推 06/12 21:39
sleepyrat : 後面十集走侯氏風格,不過有點失敗!! (推文走鐘惹) 06/12 21:41
AndreYangMan: 超推"人物面對歷史的態度反差"! (感覺有言外之意XD 06/12 22:11
pigya : 好用心且全面的心得! 06/12 22:36
JDraxler : 覺得你把後十集寫的比我看到的好很多,白先勇的故 06/12 22:46
JDraxler : 事其實是某個特定族群的敘事觀點。希望之後的改編 06/12 22:46
JDraxler : 能看到更多不同的史觀 06/12 22:46

那我覺得不要再改編白先勇好了XDDDD

雖然我非常喜歡《台北人》的〈冬夜〉跟〈國葬〉

但白先勇就是個中華民國人啊

其實《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也是,在講外省一二代的窘迫處境

要看到更多不同史觀的話,我喜歡黃春明跟王禎和的作品XDDD

whyy : 跟Susceptable大一樣 寫的心得比劇好看很多 會吸引 06/12 22:59
whyy : 沒看過的人 我覺得燦劇不只後面就連前10集 因為順暢 06/12 23:00
whyy : 關係 很難被刺到 06/12 23:00
lupins : 推原PO心得好精彩! 06/12 23:00
pommpomm : 也覺得前10集有點部份人說的太好 06/12 23:06
pommpomm : 或許是因為後10集的鬆散敘事而對比吧 06/12 23:07
pommpomm : 雖然上下兩部都是比較少在戲劇呈現的歷史段落,但前 06/12 23:08
pommpomm : 10集的確較以前的影視作品直接敘述而非隱約帶過,也 06/12 23:10
pommpomm : 有些人以政治正確去形容(現代的政治正確) 06/12 23:10
pommpomm : *更正,第一句:也覺得前10集沒有部份人所說的那麼 06/12 23:11
pommpomm : 好 06/12 23:11
pommpomm : 另外,看原PO這篇優文時,找出了光 跟 航向遠方的船 06/12 23:13
pommpomm : 出來聽,還是相當好聽! 06/12 23:13

非常喜歡宜農新專輯XDDD

但在看《燦爛時光》之前,還沒辦法體會這歌裡「相信我吧雖然我也一樣害怕」的心境

為什麼是光,又為什麼是Pride

看完後才覺得這光......與眾不同啊~

※ 編輯: Erostupid (123.195.131.128), 06/13/2017 00:52:22
JDraxler : 其實之前我有說過不想看白先勇的改編作品(但我還蠻 06/13 01:21
JDraxler : 愛他的書),我有一點嫉妒說得好的是中華民國人的故 06/13 01:21
JDraxler : 事。魏德聖雖然試圖說臺灣人的故事,但總覺得過度 06/13 01:21
JDraxler : 美化了一些東西。白先勇說看到楊富閔的作品像是看 06/13 01:21
JDraxler : 到黃春明XD(好巧)花甲的成功某種程度上意味著鄉土 06/13 01:21
JDraxler : 文學的改編當代觀眾還是買單的 06/13 01:21

我覺得還是有賴於史料的發掘,

以及作者能否跳脫「官方視角」去反思歷史與連結當代的創作觀。

這點不可否認地,中華民國的作家「基礎」比較好,

中華民國以前夠神、夠邪惡,現在夠爛,

所以到了當代,的確也可以做出比較有力度的批判與反省,並且讓人產生共感。

台灣人的台灣史,尚處於兩造爭議的階段,

很容易就淪為意識形態之爭,直接把本土視角跟台獨劃上等號。

所以想平反的人,把鄉土寫得太糟當然不行,但寫得太好又太美化,變成另一種樣板,

很容易在作品中投射對當下現實發展的個人情緒。


白先生是非常優秀的作家。我個人非常喜歡他。但同期優秀的作家真的不只他一個。

關於美化,魏導跟鄭導、或者說目前「台灣人的故事」的主流作品,都有一樣的問題

身為文院本科生,我真的很想推王禎和,因為他比較不紅(咦)

而所謂鄉土文學,真的不是只有樸拙、土氣和溫情,

就像《花甲男孩轉大人》,

誠實地呈現出人們有錢卻無知、彼此為利益互相撕扯傷害的「真實」樣貌,

觀眾想看到的東西,並不一定是經過「美化」之後的人情味。

反而是藏在醜陋現實中不易被察覺的溫情,

大部分的時候人人為己,但有時卻又因為情感可以為他人付出......

現代觀眾想看到的應該是這種吧。因為缺少所以珍貴的人性善良面。

所以萬一大家都無敵光明善良,這種戲就死翹翹了。因為沒看頭。

※ 編輯: Erostupid (123.195.131.128), 06/13/2017 01:50:45
※ 編輯: Erostupid (123.195.131.128), 06/13/2017 01:51:33
JDraxler : 王幀和有不紅嗎(驚)至少本肥宅還是有看過玫瑰玫瑰 06/13 01:54
JDraxler : 我愛你跟嫁妝一牛車…原po你好適合寫劇評喔 06/13 01:54
JDraxler : 而且那兩部印象中都有影劇作品www 06/13 01:59
stsai0910 : 原po適合寫劇評+1 下面的補充更有感.. 06/13 02:20
Elinoran : 白先勇不只是中華民國人,還是將軍之子貴族階級XD他 06/13 07:45
Elinoran : 的生命體會真的是很少數人的經歷 06/13 07:45
yehmei0102 : 忍不住想有點泛政治化地說,因為中華民國文學在當 06/13 08:15
yehmei0102 : 時是被頌揚的,非中華民國史觀的文學卻是被壓抑的 06/13 08:15
yehmei0102 : 想當年我爺爺在日治時代出版過一些作品,結果日治 06/13 08:16
yehmei0102 : 結束後因他的作品是日文沒人要出版... 06/13 08:16

龍瑛宗先生的困境

pommpomm : 推薦原PO 台視閱讀時光2的四部作品,有點以四個歷史 06/13 09:13
pommpomm : 段落的女人為主角的台灣文學戲劇化,台視的影音平台 06/13 09:14

謝謝推薦!

但其實包括下面推文提到的影視

我都會想到底是什麼造就一把青、燦爛時光,或者現在在上映的花甲好了

(花甲的阿嬤瀕死→家族鬥爭與團結的故事骨幹,在《藥笑24小時》裡就看過啦XDDD)

能夠比這些所謂的「優質影視」來得更廣為大眾注目

是戲劇本身沒有兼顧到大眾的審美,還是媒體的推播效應

叫好不叫座的戲劇(其實劇評也是),是製作者本身鎖定的客群就比較小眾

或者只是因為沒錢打廣告、沒anti,所以曝光度相對低落

pommpomm : 有上傳喔 (公視的閱讀時光1沒有看全,不敢貿然推薦) 06/13 09:14
pommpomm : 另外客家電視台也一直有文學大戲,都是以本土作家為 06/13 09:15
pommpomm : 主的戲劇改編作,手法比較細膩樸實,那種因為想要 06/13 09:17
pommpomm : 「平反」而稍微用力過猛的美化味道比較少見 XD 06/13 09:18
cching1021 : 哈哈其實那些角色性格還算其次 我說的基本邏輯問題` 06/13 09:28
cching1021 : 像說晚上去吃喜酒吃完卻還是大白天這種超低層次的 06/13 09:29
cching1021 : 原po可能打鯉魚王沒注意 而且還不少 簡直挑戰觀眾 06/13 09:30
book8685 : 小野當台視總經理 民視剛開台 也都有拍這些作品 06/13 09:30
pommpomm : 或是明明在叢林中作戰,軍服卻潔淨如新? 06/13 09:31

有,c大跟p大說的,我都有注意到

但我有看到Live文在罵,大家都注意到的事,就懶得再說了XD

cching1021 : 忍耐度…當時官方每集劇情大綱 跟實際播出內容 06/13 09:31
cching1021 : 也不同 真的是為了應付交案趕鴨子 搞的演員不知道 06/13 09:32
cching1021 : 自己在演啥、剪接師也不知道自己在剪啥… 06/13 09:32
book8685 : 其實前十集也是可以挑出很多場次或場景問題 06/13 09:34
cching1021 : 衣服整潔我也覺得算還好 滿多劇都有沒做舊大家都 06/13 09:34
book8685 : 只能說樂見鄭文堂敢拍(編劇獎得獎原因) 但需要 06/13 09:35
book8685 : 有一定的準備 回家在劇情尚未偏移的情況下 06/13 09:36
cching1021 : 亮晶晶 但燦爛後十集很多是在做基本智力測驗(再次` 06/13 09:36
book8685 : 也都看得出 其實在邏輯 影像的美感 還是有所缺漏 06/13 09:36
book8685 : 同pomm大 其實後十集我也懂原意 但從11 12完全出坑 06/13 09:37
cching1021 : 落淚)不覺得本土文學哪裡有輸 但電視劇真的比較少 06/13 09:38
book8685 : 當然回家是屬於既有事件加入戲劇性的原創劇本居多 06/13 09:38
cching1021 : 反而電影還多很多 也許經過通靈花甲的接連成功 06/13 09:39
book8685 : 但曹瑞原願意拍白先勇 我個人覺得也不是很大道 06/13 09:39
book8685 : 要用史觀 他自己都說其實三個案子開案都相當的辛苦 06/13 09:39
book8685 : 看看返校 或是所謂的現代小說 侯文詠之類 06/13 09:40
book8685 : 要怎麼用 畢竟歷史 時代 門檻真的很高 人才一直都 06/13 09:41
cching1021 : 電視台會更樂於嘗試 這也是我不爽燦爛的點 這樣 06/13 09:41
book8685 : 流失 06/13 09:41
cching1021 : 是消耗本來已不容易的題材 而且鄭的電影可完全不是` 06/13 09:42
book8685 : 鄭文堂我一直都喜歡電影 人生劇展 大於連續劇 06/13 09:42
book8685 : 我反而覺得葉天倫對於改編素材的能力更不滿... 06/13 09:43
cching1021 : 這樣的 另推p大提到的閱讀時光 先生媽真的滿好看 06/13 09:43
book8685 : 結果李志薔改編張友漁的原創 就被批評 單車上路過於 06/13 09:44
book8685 : 偶像劇XDDD 06/13 09:44
book8685 : 當然青睞從天馬茶房 浪淘沙的貢獻 我都知道 06/13 09:45
book8685 : 但紫稻我一直覺得從前期 編導應該可以改編的更優秀 06/13 09:46
book8685 : 當然這也跟電視台 前製 蒐集資料能力有關 06/13 09:47
book8685 : 其實兩台都在重播一把青 我是覺得黃世鳴的文字 06/13 09:52
book8685 : 太緊密 有時候 需要有一個留白的空間 如小顧 06/13 09:52
book8685 : 的錄音帶便當 對我來說 比模擬機拍攝更有美感 06/13 09:53
book8685 : 而雖然一把青著重的是情節連接 但我一直想到 06/13 09:54
book8685 : 孽子的那群孩子 楊教頭 傅老爺 還有孤戀花的娟娟 06/13 09:55
book8685 : 雖然是一小部分 但其實重現後 對我只認識幾個 06/13 09:55
book8685 : 眷村老伯伯 其實是蠻有感的 是一個感動人的故事 06/13 09:56
sleepyrat : 台劇已經很久沒有用這樣的文字念白了,偶爾來一下, 06/13 09:56
sleepyrat : 可以激發台灣演員不同的表演層次 06/13 09:56
book8685 : 是指楊謹華 連俞涵 溫貞菱 還是指小顧錄音帶便當 06/13 09:58
sleepyrat : 也許以後會有編導可以挑戰文言文對白的台語劇 06/13 09:58
book8685 : 需要有台語指導 06/13 09:59
book8685 : 我還蠻喜歡朱青永遠不老 跟小周疑似便當想起師娘 06/13 10:02
book8685 : 的時候 06/13 10:02
book8685 : 雖然提這例跟原PO無干 但我很喜歡 李安跟編劇改色戒 06/13 10:03
book8685 : 的時候 需要用衝擊性畫面 側寫易先生跟王佳芝 06/13 10:04
book8685 : 沒有那三場床戲 其實也寫不出王佳芝轉變跟愛情純粹 06/13 10:05

下女的誘惑?XDDDDDD

amputate : 我也覺得王禎和還蠻紅的呀......書很早期就有電影 06/13 11:57

我對王先生大不敬(哭)

我是指他的文字風格,可能比較不像黃春明、白先勇那樣平實易讀,所以讀者又更小眾

也因為文字比較難,所以在改編上有難度

yehmei0102 : 單車上路加入愛情元素是出資者要求的 當時李導參加 06/13 12:58
yehmei0102 : 映後座談有提到 06/13 12:58
※ 編輯: Erostupid (123.195.131.128), 06/13/2017 13:17:03
book8685 : 我知道 但前面對不到後面 06/13 13:05
book8685 : 下女的誘惑很特殊 王禎和算蠻常拍 06/13 13:18
book8685 : 改編作品 本來就難拍 像痞子蔡之前電影版 06/13 13:19
book8685 : 就有討論了 目前最成功還是九把刀 06/13 13:19
Erostupid : 但等一個人咖啡其實刪掉很多原著想表達的「群英傳」 06/13 13:21
Erostupid : 概念,跟原著精神是完全相違的 06/13 13:21
Erostupid : 看完之後只覺得就是一部很感人但很常見的愛情故事 06/13 13:21
Erostupid : *以愛情為主軸的作品 06/13 13:22
Erostupid : 跟那些年、少女時代差不多調性的 06/13 13:22
book8685 : 導演能力不足 加九把刀把概念都改掉了 06/13 13:22
Erostupid : 身為jht粉也覺得他那種大量喃喃自語與哲思的作品 06/13 13:23
Erostupid : 要改編電影很困難 他之後幾部長篇都比較適合用分集 06/13 13:24
Erostupid : 劇來呈現 06/13 13:24
book8685 : 亞細亞的孤兒 寂寞的十七歲 或是公視新的新創電影 06/13 13:25
book8685 : 算是一個平衡 因為我一直記得陳世杰在臉書提到 06/13 13:25
book8685 : 編劇獎 就某程度而言 燦爛是在意義上 一把青可惜在 06/13 13:26
book8685 : 雙面諜跟自新 會讓人覺得一點點重覆 尤其是 06/13 13:27
book8685 : 陳世杰自己跟過孽子 孤戀花經驗 06/13 13:27
book8685 : 這個觀眾角度真的很難馬上懂 因為我覺得南京東北 06/13 13:30
book8685 : 時期 步調比較快 但是台灣時候 明顯有嚴重受到限制 06/13 13:30
book8685 : 後面幾個點 切入應該可以更到點 雖然朱青很妖豔 06/13 13:31
pommpomm : 頻道、品牌效應(包含頻道、編導、演員、幕後等) 06/13 14:06
pommpomm : 都會影響一齣戲叫座的程度 06/13 14:06
pommpomm : 台劇(甚至是電視劇)本身的影響力其實已經小很多,難 06/13 14:07
pommpomm : 以單靠電視的推播就打到所謂的「大眾」,說實在收視 06/13 14:08
pommpomm : 最高頂多1點多(八點長壽劇最高4、5),算什麼大眾呢 06/13 14:08
pommpomm : 很多人對台劇的信心與耐心也漸失,除非是口碑或話題 06/13 14:10
book8685 : 嚴格來說單一個娛樂商品 除非規模經濟 不然也難說 06/13 14:10
pommpomm : 足以讓人想跟上(如花甲或通靈) 06/13 14:10
pommpomm : 就原PO所舉的案例,一把青是本身具有「大戲」的格局 06/13 14:11
pommpomm : 跟氣勢,戲也有拍好,所以口碑好 06/13 14:12
book8685 : 吸引力吧 其實那個娛樂算大眾 頂多電影吧 其他都分 06/13 14:12
pommpomm : 但也有很多人因為怕題材沉悶不敢看,因為口碑或金鐘 06/13 14:12
pommpomm : 才看的 (感謝OTT XD) 06/13 14:13
book8685 : 眾了 所以預算控制 大中小類型 帶塊狀都是重要的 06/13 14:13
pommpomm : 燦爛時光老實說收視、口碑都並不好,得金鐘編劇甚至 06/13 14:17
pommpomm : 覺得有點政治正確... 06/13 14:17
pommpomm : 花甲是神奇的案例,我覺得這部跟藥笑一樣很難得的作 06/13 14:17
pommpomm : 到了雅俗共賞,看門道的、看熱鬧的都能各取所需 06/13 14:17
pommpomm : 「通俗」(而非俗氣)(有點類似中國所說的接地氣) 06/13 14:17
pommpomm : 在台劇界好像是件被忽視的事,一直覺得很可惜 06/13 14:17
pommpomm : 前面推的閱讀時光2、客台文學大劇,其實都滿通俗的 06/13 14:18
pommpomm : 但無奈就是討論的聲量不是很大 06/13 14:20
book8685 : 會被類型化 06/13 14:21
book8685 : 新創電影 雖然是原創 但其實影像 張力都頗有韻味 06/13 14:24
nujevol : 推 06/13 19:28
yehmei0102 : 我到現在還是不敢看一把青... 06/13 20:57
Ragino : 寫得真好!我有點被推坑了 06/13 22:35
sleepyrat : 基本上,前十集看歷史,後十集看氣氛~~ 06/13 22:46
Leika : 魷魚螺肉蒜 平價市井版不多了 石牌阿龍煲忠寶還有 09/09 19:35
Leika : 首映同期的曹瑞原一把青真的太強 劇本演員佈景考劇 09/09 19:38
Leika : 都壓勝 把燦爛時光比下去了 如果提早上映就好 09/09 19:38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