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營隊名牌設計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營隊名牌設計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營隊名牌設計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營隊名牌設計產品中有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一個年輕社工的掙扎與淚水= 我記得沒錯的話 這本書我去年就在圖書館預約登記 排了好久的隊最近終於拿到手了 這本書不是要幫遊民洗白 而是告訴我們遊民也是人 他和我們大部分的人一樣有脾氣、有個性 不會因為活在社會的最底層所以把自尊、脾氣、愛好通通拋棄 因為你不知道他為什麼會變成遊民(雖然大部分都是...

營隊名牌設計 在 林倚先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7-11 10:28:50

20190710-0714 營本part2 營本打完再休個十天再給隊輔和九長 (沒~有~啦~) / 攝影組💚 謝謝桂淳 九長照把我們拍得跟神一樣真的是辛苦了 也謝謝來幫忙化妝跟場控的蕙鎂昹靜ㄉㄅ🙏 (如果還有漏了誰也請寬恕) 給了很多想法還有籌備期的回顧片 我真的都很喜歡 居然還會偷偷觀察我的神情...

  • 營隊名牌設計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4-14 20:00:06
    有 52 人按讚

    =一個年輕社工的掙扎與淚水=

    我記得沒錯的話
    這本書我去年就在圖書館預約登記
    排了好久的隊最近終於拿到手了

    這本書不是要幫遊民洗白
    而是告訴我們遊民也是人
    他和我們大部分的人一樣有脾氣、有個性
    不會因為活在社會的最底層所以把自尊、脾氣、愛好通通拋棄
    因為你不知道他為什麼會變成遊民(雖然大部分都是咎由自取,但也有例外)
    大家對遊民的印象或許脫離不了「髒、臭、懶」
    但你可能不知道70%的遊民都有工作
    而且當你內心自忖著:「給遊民錢他們還不是拿去買酒、買菸、買檳榔」
    你不知道的一面可能是,他辛苦工作了一天領了微薄的700-800元
    他需要的可能也只是休息一下喝個酒慰勞自己一天的辛勞
    我自己都會喝個酒慰勞自己一天帶孩子的辛苦了
    為什麼當人被社會貼上等級的標籤之後,喝酒在遊民身上好像變成十惡不赦的壞事?一種懶惰不願意工作的象徵?
    這本書帶我進入一個我從未進入過的世界
    也教我在批判前思考一下,你批判的到底是因為違背你的價值觀,還是你看到的事實真的值得爭議?
    記得之前在某社團看到某空姐控訴婆婆惡質(有鬧上新聞)不僅對她動手動腳還出言恐嚇
    原本網路風向一面倒,覺得婆婆太過分
    後來案情逆轉,原來惡質的是空姐媳婦,一切都是他自導自演...
    事實的面向只有兩面嗎?不是婆婆對就是婆婆錯,不是媳婦可憐就是媳婦可惡?
    說到底...別人的人生我們憑什麼議論紛紛?

    以下節錄書中三段我特別有感的片段:

    👁 #也許能多一點點的同理心...
    青少年果然很難懂。
    今天是國中生來參加街遊導覽。走過那麼多次,我已經非常習慣國中生心不在焉、不甘不願的被老師拖來參加導覽了。
    在導覽員講解時,學生跑去車子旁邊抽菸,或學生邊走邊甩耳機,這些,導覽員看在眼裡,講起自己流浪的生命故事,也特別沒勁。

    「老師,他們也許比較適合參加互動性強的活動。像我們這樣的導覽,他們可能會覺得很無聊...」
    我其實也不喜歡這種兩邊都痛苦的過程。雖然站在賺票錢的立場,把未來的導覽推掉很傻,但如果都來這種非自願遊客不但浪費他們學校的預算,也會消磨導覽員的熱情,所以我忍不住拉著帶團的輔導老師到一邊說。
    「不一定喔,你不要看他們這樣子...」老師指著青少年,「我一開始也覺得,他們不知道到底聽進去多少。可是回去之後,至少有一半以上,他們都會提起這一個活動。」
    「看不出來耶,他們每次都很無聊的樣子。」
    「他們的確看起來就是那樣,但其實帶來的學生,有很多都是來自底層的家庭。他們的爸爸媽媽就是做臨時工、開卡車,所以阿鴻之前在講他自己的故事的時候,他們就會很有共鳴。」
    我回想著他們放空的眼神,與走到一旁滑手機的模樣。
    「上午聽完導覽,下午我就帶他們去台北火車站募發票。他們知道為什麼要募發票、幫助誰,所以募的過程,整個眼神都不一樣了,特別活。」
    「我還是覺得不可思議啊。我以為他們都沒在聽...」我開始思考老師只是在安慰我的可能性。
    「你不要看他們這樣,之前不是帶過台北市的學生來參加導覽嗎?而這些是新北市的孩子,家境比較辛苦,他們對這些在公園流浪的人比較有感覺。雖然看起來沒在聽,但回去的時候,我發現他們在心裡是有留下東西的。相比之下,台北市的孩子,雖然聽的時候,表現得很有禮貌、會乖乖配合,但這和他們的生活經驗有差距,還是比較疏離的。」

    我想著老師帶來好幾團的學生,的確有些青少年毫不掩飾他們的無趣,也完全表現在行為上,但有些學生會保持禮貌,推派一位負責發問的人,轉移大人們的注意力,其他的,則溜去抽菸。
    不想聽的,其實有認真聽,看起來認真聽的,反而覺得和他們沒關係。不論怎麼樣,學生們在這兩個小時,得到了一個長長的故事。
    長長的故事不知道能留在他們心裡多少,但碰撞出一些感覺,讓他們未來在遇到街友時,也許能多一點點的同理心,並且去思考弱勢的處境。
    原本我有點討厭接觸青少年,但這種抗拒,在我想著想著時,就慢慢消失了。
    我喜歡這些努力讓世界更善良、更美好的工作夥伴們,也喜歡這一份雖然不富有,卻很善良、有意義的工作。
    謝謝你們。
    (我不喜歡劃分台北/新北/或者戰南北,我覺得就是每個家庭依照他們的能力、價值觀培養出不同的孩子。或許老師帶的孩子多,樣本數多到讓她得出這樣的結論,但不可否認的,培養孩子多點同理心總是好事...)

    👁 #那些層層疊疊的偏見
    在流浪體驗營的心得發表會上,體驗營學員們的夜宿經歷,讓我想了很久。
    街友導師香菜,晚上帶著學員們體驗露宿街頭。
    香菜老師怕兩個女學員睡覺被夜襲、偷摸,於是和組員們沒有選擇進入艋舺公園,反而是睡在附近的走廊下。
    但一到晚上時,社區的巡守隊卻出來趕他們,請他們去睡艋舺公園,不要睡在走廊。
    「抱歉,我們在進行遊民體驗。我們只睡一天,不會一直待著。我怕他們兩個女生睡在公園很危險,會被偷襲,所以才睡在這邊。」
    不過,社區巡守隊的大嬸並沒有因此放過他們。
    「你們不是要體驗街友嗎?女街友本來就會被偷襲、被偷摸。你都來參加了,這不是體驗嗎?」
    社區巡守隊的大嬸堅持要把女學員趕進公園。
    沒想到,地上的女學員一聽到這句話,竟然也同意了。
    她想著,對啊,我是自願來參加街友體驗營的,我好像應該為我的決定負責。

    但事後回想起來,女學員卻發現巡守隊大嬸的話有多扭曲,邏輯有多錯誤。
    為什麼女街友就應該被偷襲、被偷摸?而一個人,為什麼不能在沒有妨礙他人的狀況下,擁有選擇睡在哪裡的自由?
    這社會上有很多不合理的對待,但好像只要套在街友身上,就突然合理了。例如,基本工資低於最低薪資的舉牌零工,大家都會覺得街友有工作做,而人家肯用你就不錯了,少在那邊抱怨。
    我也曾遇到里長對我說,為什麼要在社區內蓋街友自立中心。街友去睡河堤、睡橋下就很舒服了。
    里長說著這些話的同時,他背後還掛著「佛心」兩個書法大字。
    香菜老師不斷向巡守隊表示,他們等一下就走了,但巡守隊卻不斷跳針,要他們不要睡在這裡。
    女學員被盧到不行最後開口對他們說:「我們的工作人員要來了,所以我們等一下就會走了。」巡守隊員像是突然清醒般聽到,然後走了。
    明明說的是同樣一句話,但卻會因為說的人不同,而決定會不會被聽見。
    香菜老師那一組流浪體驗的內容原本是舉牌,但因為陰錯陽差,機會沒了,他們只好改去撿資源回收。
    他們非常辛苦的撿了一天的資源回收,卻只賺到少少的一百多塊。
    其中,有一個學員說:「我平常很喜歡喝星巴克的拿鐵,每天都要來一杯。參加體驗前,被朋友說:『就不要看到你參加遊民體驗,還喝星巴克。』可是撿了一整天的資源回收,那些時間累積的空虛感,讓我真的好想喝拿鐵,而我身上只有一百多塊
    。我選擇不吃午餐,用環保杯去星巴克買了一杯拿鐵。」
    在摧殘靈魂的勞動環境下,風吹日曬雨淋,被無視、被榨乾,卻只賺了少少的一點錢,你會想到的真的不是「我要存錢」,而是好好的慰勞、補償自己,對自己好一點。
    大家都說街友是因為個性懶惰,不會思考未來,所以才會窮,但有趣的是,體驗營的參與學員,有的是學生、老師、設計師,有的甚至是單位主管,他們的生活忙碌,且充滿對社會的熱忱。這些學員們的個性,一點也不符合「個性懶惰,不會思考未來」但在這麼有競爭力的八位參與者中,竟有將近八成的人,都花光主辦單位發的一百元儲值卡,有的甚至還花到變負的。
    事實上,很多情況下的貧窮是來自收入不足。
    在一個月只能賺不到五千元的狀況下,就算你的個性好到跟聖母一樣,也很難儲蓄。
    (雖然社工描述的角度有點偏頗,畢竟這些人因為知道這是體驗而選擇花光資產,不代表若他們知道未來的自己一無所有還會選擇揮霍,但上述的描述不也是一種人性?
    這也說明為什麼某些領基本薪資的人,卻滿身名牌行頭;但某些月薪/年薪百萬的人,衣著不講究個性也勤儉,心理上的匱乏與否是否直接表現在物質的享受上?)

    👁 #體會到的不只是流浪
    老實說,我不是那麼喜歡辦體驗營的,因為很麻煩,可能會有很多突發狀況要處理。
    例如,體驗營導師丟下學生,自己回家睡覺。學員抱怨工作人員不重視學員安危。學員抱怨有人一直拍照,很煩,有經過他同意嗎?學員抱怨掃地有什麼好體驗的,很無聊。學員不吃飯,然後又說體力不支、老師剝削學員之類的。
    因此,這次的體驗營我並沒有參與很多,只負責開場與小打雜。
    體驗營結束後,我問起秘書長,成果發表會還好嗎?卻聽到了讓我很意外的故事。
    「你還記得那個國小的妹妹嗎?」
    我回想了一下,黑色及肩短髮,白白的皮膚,很可愛,但也很令人擔心到底禁不禁得起流浪。
    「她還是特地跟學校請病假來參加的。」
    「請病假?!」
    「對呀,原本禮拜五要上課,可是她媽媽希望女兒可以體驗這個有意義的活動。她爸爸原本很反對,幹嘛要讓女兒請假去做這種事。她也不太想來寧願在學校跟同學玩。」
    「可是活動開始前,她的態度看起來好好的,不太像非自願耶?」
    「對呀,她想來都來了,就好好體驗。他們那一組抽到去東門賣《大誌》。她心想,天啊,為什麼是東門?因為她讀東門國小。去那邊賣《大誌》,一定會被發現。」
    「怕賣雜誌很丟臉嗎?」
    「不是,因為她是請病假來的,會被老師、同學發現說謊。而且還賣雜誌,做奇怪的事」
    天啊,國小應該是最重視同儕眼光的年紀了吧?!當然會害怕自己和同學不一樣。這的確壓力非常大。
    「她就在想要不要退出,但後來想老天爺都這樣安排了,於是繼續參加。」
    我開始佩服這個勇敢的女孩了。
    「但一開始真的很尷尬啊。她的同學們迎面朝她走過來,可是同學沒有認出她。她發現同學會避開她的眼睛,刻意假裝沒看到地走過去。
    她上台發表心得時提到,她在想為什麼會這樣。她發現平常在學校的時候,她的同學會跟她那麼好,是因為她身上穿的的那一件制服。他們的身分是同學,所以今天沒穿制服的時候,他們就會認不出來。同學們會跟她當朋友,是因為那層關係。所以她的感想是,以後她認為是對的事情,就會去做,不需要顧慮其他人的眼光。因為他們會注意你,是因為你們是朋友,而不是因為你做了什麼事」
    「天啊,國小五年級講這種話?她的媽媽應該很驕傲吧。」
    「對啊,她的媽媽眼眶含淚,非常以她為傲。不過媽媽的壓力原本很大,萬一來參加營隊出了什麼事或不好,怎麼跟孩子的爸爸,還有孩子交代。」
    「媽媽真的不得了呢。」
    「她的媽媽也很妙。她媽媽說,自己其實是很愛面子的人,不跟別人求助。她以前一直不懂那些人怎麼可以拉下臉皮,到處跟人借錢,但經過這次的體驗營,她終於懂了。人在貧窮的時候,為了孩子,什麼都做得出來。她是學校的家長會成員,對東門超熟。在東門附近賣《大誌》,一定會遇到朋友,結果,還真的遇到了,但在她和朋友對上眼的那一瞬間,她原本猶豫到底要不要過去打招呼,還是要假裝沒看到。她的朋友也很尷尬,看到她在路邊賣東西。不過,一秒過後,她就做出結論了,《大誌》沒賣出去,就沒有錢吃飯。她可以餓,但孩子不能餓,於是,她立刻走向朋友,跟朋友打招呼,說:『嗨,怎麼沒認出來啊?!』接著叫朋友一定要買《大誌》,而且還叫朋友的朋友一起買,那一天,他們一共賣了二十八本。」
    「一天賣二十八本?!」
    以一個初次銷售的《大誌》販售員來說,這是非常不錯的成績。
    謝謝體驗營的工作人員與志工們,還有願意冒險總是被罵傻子的參加者。你們體會到的,不只是流浪。

    等將來花花再大一點
    我想帶她去參加這些有意義的體驗活動,不限於街友體驗,這個世界很大,需要了解的人很多
    而培養開闊的胸襟,首先就是要接受這個世界上太多人與你不同,每個人每天面臨的選擇也不同
    像海納百川那樣,當你看得多、體會得多,胸襟就能大一點、氣度高一點
    人生是否就會不那麼計較而感到快樂?

    #好書推薦 #你不伸手她會在這裡躺多久

  • 營隊名牌設計 在 特教老師四寶媽家敏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9-08-08 16:39:24
    有 110 人按讚

    #遺憾但不虛此歷程
    #我們下次繼續
    大家好,我是家敏老師。

    因為強颱利奇馬、颱風過後的旺盛西南氣流、來吉國小地處阿里山溪旁、今天清晨的大地震......等因素,加上營隊學員都是國中小孩子,在沒有高度安全把握情況下,我必須做出這些年來最困難、也最遺憾的決定:取消。

    這次營隊從二月份決定辦理,三月份集結各路高手夥伴,四月份完成計畫書、補助申請書、學員和小隊輔的招生簡章、搞定住宿場地,五月份面試小隊輔、上阿里山場勘、寄出補助申請、活動行程規畫設計、聯絡部落行程合作單位、聯絡攝影隊,六月整理報名資訊、帳務處理、確認小隊輔集訓時間、交通方式、確認、持續活動設計、補助申請通通失敗、各個大大小小的會議,七月完成行程規劃、餐點設計、寄出行前通知、小隊輔集訓、設計營隊手冊和工作手冊、保險資料整理,最後是八月電訪、集訓、報到通知、交通確認、活動確認、場地確認、完成長達25頁A4的五天工作細部流程、菜單底定食材採買規劃、小隊輔完成小隊旗、學員名牌……..,直到昨天,特教老師還在帶他們練習,怎麼協助隊員進行「妥協」、要怎麼帶領隊員團體討論…..。

    雖然歷經這幾個月的籌備後,營隊以不得不取消收場,但其實對所有工作人員、小隊輔來說,都是非常珍貴巨大的收穫,我們定會帶這份學習,繼續為下次的營隊做準備和規劃,我們下次見!

    最後,祝福你我天天平安,孩子開學順利!喔~對了,父親節快樂!

    RKRP 奔跑吧!小星星!人際主題式2019夏令營
    營長 家敏 敬上 2019/08/08

  • 營隊名牌設計 在 歐陽立中 「演說課x桌遊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8-07-10 18:27:56
    有 140 人按讚

    【玩桌遊,也談人生】

    颱風天前夕,
    我幫忙學校的「文理魔法營」。
    這個營隊開辦以來,
    我每年幾乎都會幫忙。

    原因很簡單,
    我想幫學校留住更好的學生。
    名校學生表現傑出稀鬆平常,
    但我們學校要非常努力,
    才能讓起始點沒那麼好的孩子,
    進步那麼一點點。

    如果一群認真的老師,
    遇到一群優秀的學生,
    那絕對是這世界最美的相遇。

    所以每次營隊課程,
    我都火力全開啊!

    不過,今早的課程,
    我一開口就覺得狀況不對。
    學生反應異常冷淡,
    唯一有回應的是各隊隊輔。

    以我的經驗,有兩種可能:

    1.這些學生可能不是自願來的
    2.他們期待今天放颱風假,結果落空

    臉上一副充滿怨念的神情啊!

    如果是你,該怎麼辦?

    先說,最差的處理是繼續講下去,
    因為心不在,你講再精彩也沒用。

    這狀況我看多了,
    先把要講的課一旁,
    首要之務是清掉他們腦內的大象。

    那要怎麼做呢?
    分享一個開場遊戲給你,
    叫做「快筆達人」。
    這招是我跟培祐學來的。

    1.每組推派一位選手答題

    2.講師出題,題目架構是:

    「請寫出五種水果。」
    「請寫出五部小說。」

    反正,要讓他寫五樣答案就是了。

    3.選手在白板填答,
    其他人可以提示,但不能代寫

    4.最快速完成的組別,
    全體牽手喊完成,頒發金幣。

    5.紙和筆交給下一位選手,準備出題。

    這遊戲非常好用,
    可以瞬間炒熱氣氛,
    利用「競速元素」和「猜答元素」,
    打破團隊的冷漠氣氛。

    我前三題分別是:

    「請寫出五種動物園裡的動物。」

    「請寫出五個國家。」

    「請寫出五部知名的小說。」

    但是,這三題是虛,
    目的在讓他們進入「心流」,
    沈浸在遊戲,我才好鋪陳接下來的重點。

    第四題,我的題目是:

    「請寫出這四天陪伴你的隊輔名字。」

    孩子們嗨呀!趕快瘋狂猛寫。

    寫完之後,我問他們:

    「你們知道為什麼要你寫隊輔名字嗎?」

    「因為要認識隊輔!」一個男生回答。

    「這答案接近,但沒到核心。」我說。

    我告訴他們說:

    「很多事情不是理所當然,
    你來參加營隊,你舒服坐在這邊學習,
    是很多人的成全。

    你知道是誰負責籌備營隊嗎?
    你不會知道,是承玫老師;

    你知道是老師們花多久設計課程嗎?
    你不會知道,因為我們看似雲淡風輕;

    你知道當你坐著聽課時,
    是誰站著陪你,隨時幫助你嗎?
    是你身邊的丹鳳高中I DO社的學長姊。

    當你能看到這些,
    你會珍惜、會感恩、會投入,
    那麼,你會成為收穫最多的人。

    孩子們愣住了,
    有些點點頭,有些若有所思。

    第五題,也是最後一題,題目是:

    「請寫出你隊上所有夥伴的名字!」

    啊啊啊!
    孩子們又開始嗨起來了。
    最有趣的是,
    很多人是頭一次認真看對方的名牌。

    答題結束,
    我同樣問他們這題代表什麼。

    這回他們有經驗了,
    答案有深度很多。

    有人說,要珍惜每一次的相遇,
    有人說,要努力認識身邊夥伴。

    「很好!你們說得都對。」我微笑著說。

    其實,人脈有分「強連結」和「弱連結」。

    你熟悉的朋友、同事、親人,是強連結。
    關係穩固,相處和樂,
    跟他們在一起,你感到自在。

    但是你知道嗎?
    人生真正的機會點在弱連結,
    那些你不熟的朋友、
    或剛好在課程中認識的夥伴。

    你跟他也許一面之緣,
    但卻可以更客觀、超然的合作。

    情面是祝福,卻也是包袱。
    太熟的人反而不好合作,
    因為容易想太多,顧情面,
    反而不敢去要求對方。

    「所以啊!也許你們只認識這四天,
    但對我而言,那是最美的距離,
    也是日後最棒的合作關係。」
    我最後這麼告訴他們。

    因為回顧我的人生,
    真的是如此。

    我不知道他們聽懂了沒,
    但我發現,接下來的課程,
    氣氛產生微妙的改變。

    孩子們回答踴躍了、笑容浮現了⋯⋯

    對嘛!你人都在這裡了,
    幹嘛把自己搞的深宮怨婦樣。

    把心打開,
    陽光才能透得進去,
    永遠別忘了,你不是沒選擇的,
    關鍵就在,你選擇讓什麼進入你的心。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