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六講》蔣勳
——
1. 我渴望孤獨;珍惜孤獨。好像只有孤獨,生命可以變得豐富而華麗。
——
2. 孤獨沒有什麼不好。使孤獨變得不好,是因為你害怕孤獨。
——
3. 在我青春期的歲月中,我感到最孤獨的時刻,就是和父母對話時,因為他們沒有聽懂我在說什麼,我也聽不懂他們在說什麼。而這並不牽涉我愛不愛...
《孤獨六講》蔣勳
——
1. 我渴望孤獨;珍惜孤獨。好像只有孤獨,生命可以變得豐富而華麗。
——
2. 孤獨沒有什麼不好。使孤獨變得不好,是因為你害怕孤獨。
——
3. 在我青春期的歲月中,我感到最孤獨的時刻,就是和父母對話時,因為他們沒有聽懂我在說什麼,我也聽不懂他們在說什麼。而這並不牽涉我愛不愛父母,或父母愛不愛我的問題。
——
4. 要求群體規則的社會,第一個害怕的歧異就是頭髮,不管是軍隊或是監獄,第一個要去除的就是頭髮,猶如神話中的大力士參孫,一剪了頭髮就沒有力氣,頭髮是一種象徵,是個體追求自由最微末的表現。
——
5. 當群體思想大到一個程度時,沒有人敢跟別人不一樣;……因為在這樣的規則下,特立獨行就是大逆不道。
——
6. 一個成熟的社會應該是鼓勵特立獨行,讓每一種特立獨行都能找到存在的價值,當群體對特立獨行做最大的壓抑時,人性便無法彰顯了。我們貢獻自己的勞動力給這個社會,同時也把生命價值的多元性犧牲了。
——
7. 當中國傳統儒教的群體文化碰到個體就產生了竹林七賢,他們是特立獨行的個體,活得如此孤獨,甚至讓旁人覺得悲憫,而要問:『為什麼要這麼堅持呢?』
——
8. 死亡是生命本質的孤獨,無法克服的宿命。
——
9. 文化的成熟,來自於多面向的觀察,而不是單向的論斷。
——
10. 孤獨感的探討一定要回到自身,因為孤獨感是一種道德意識,非得以檢察自身為起點。群體的道德意識往往會變成對他人的指責,在西方,道德觀已經回歸到個體的自我檢視,對他人的批判不叫道德,對自己行為的反省才是。
——
11. 當道德變成一種表演,就是作假,就會變成各種形態的演出,就會讓最沒有道德的人變成最有道德的人,語言和行為開始分離。
——
12. 個體的獨立性應該表現在敢於跳脫大眾的語言、說出懷疑和不同的思考方式,而不是結局或結論。
——
13. 因為我一直覺得,孤獨是生命圓滿的開始,沒有與自己獨處的經驗,不會懂得和別人相處。
——
14. 有時候我會站在忠孝東路邊,看著人來人往,覺得城市比沙漠還要荒涼,每個人都靠得那麼近,但完全不知彼此的心事,與孤獨處在一種完全對立的位置,那是寂寞。
——
15. 當你靜下來,處於孤獨的狀態,內心的語言就會浮現,你不是在跟別人溝通,而是與自己溝通時,語言會呈現另一種狀態。
——
16. 人在受到最大的災難時,生命會因為所受到的侷限擠壓出無法想像的潛能。
——
17. 文學不應該那麼自私,文學應該關心更多人的生活,走向社會的邊緣,去抨擊不正義、不公理的事情。
——
18. 革命者自己營造出來的烏托邦國度,多半是現世裡無法完成的夢想,總是會受到世俗之人所嘲笑,因此他是孤獨的。
——
19. 青春的美是在於你決定除了青春之外,沒有任何東西了,也不管以後是不是繼續活著,是一種孤注一擲的揮霍。
——
20. 青春本來就是一個巨大的夢想的嘉年華。
——
21. 你自己知道內心裡那個反叛者的角色,永遠不被收買,永遠不被收編。
——
22. 古今中外的革命者,都是詩人,他們用血淚寫詩,他們用生命寫詩,他們所留下的不只是文字語言的美好,更多是生命華貴的形式。
——
23. 經由教育、文化、媒體,不斷去壓抑另外一個人或一個族群,就是暴力。
——
24. 那匹走向曠野的孤獨的狼,就是人類最後的高貴品質,那種不被環保、不被豢養、不被馴服的孤獨─狼馴服了就是狗,都變成狗以後,只有寵物,自我的征服性和自我的挑戰性不存在生命裡面。
——
25. 人不會永遠在幸福安逸的狀態,如果你對暴力本質不了解,它可能隨時在身邊發生。你要注意當人與人的落差太大時,暴力就會出現。
——
26. 思維最大的敵人大概就是結論吧!任何一種結論,來得太快的時候,就會變成思維的敵人。
——
27. 作為一個不思考的社會裡的一個思考者,他的心靈是最寂寞、最孤獨的。
——
28. 孤獨的同義詞是出走,從群體、類別、規範裡走出去,需要對自我很誠實,也需要非常大的勇氣,才能走到群眾外圍,回看自身處境。
——
29. 任何一種教育如果不能讓你的思維徹底破碎的,都不夠力量。
營造同義詞 在 周興哲 Eric Chou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創作小天王」Eric周興哲2018亞洲巡迴演唱會全面進化版《TWENTY TWO PLUS》9日在新加坡開跑,一開場LED視訊搭配雷射光束營造氣氛,Eric在超過5公尺高的舞台中央升起,以今年最時尚的「黑白潮流裝」率領4名舞者一連唱跳新歌〈Without Her〉 、〈易碎品〉 、〈同義詞〉,他精壯厚實的身形Solo起來更是魅力十足,光是側身3個Wave就展現性感腰力,超過10分鐘的演出又唱又跳High翻全場,且歌聲絲毫不受影響,「唱跳功力」可謂大耀進!
距離上一回「Twenty Two」亞洲巡迴演唱會在台北開唱不到1年,Eric周興哲趁22歲的尾聲將該巡演升級為「全面進化版」,除了新專輯《如果雨之後》的10首新歌唱好唱滿之外,以情歌為基底加重了EDM曲風比重,讓這場演出彷如一杯帶著櫻桃與紅石榴香氣的「新加坡司令」!因此他練歌藝也練舞功,還勤上健身房訓練體力,還操出一身精實肌肉,簡直是「創作小天王的全面進化論」!
營造同義詞 在 薰鮭魚的採訪手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柯柏的國文教室]
關於「抽換詞面」,一直很想寫這個主題。每每看斐鯷的文章,同一段總會反覆用同一個詞,你看得出來他不是為了加深情感在故意用同一個字詞,而是真的想不到其他,簡直狂踩本鮭死穴(翻肚)。我們來看兩個例子:
南山「烈烈」,飄風「發發」,民莫不榖,我獨不卒;
南山「律律」,飄風「弗弗」,民莫不榖,我獨何害。
──《詩經》〈蓼莪〉
參差荇菜,左右「採」之,窈窕淑女, 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毛」之,窈窕淑女, 鐘鼓樂之。
──《詩經》〈關雎〉
《詩經》偉大的點不僅在是第一部詩歌總集、韻文之祖,我個人覺得它能把疊字疊句、抽換詞面玩得如此跌宕有致,才是最猛的。
在第一個例子的前半部,很簡單在講南山山勢險峻、風很大,第二個例子在講左右兩邊隨手可取得荇菜,但利用相異的同義詞,製造出前進、高低、輕重等動作層次,也讓音節取得完美和諧,完全語言藝術來著。
你說好膚淺,不過是換個詞?要這樣說我也不反對,問題有些人就是連換都換不了。我不是專家,只能小小分享我看到的和建議,都是很小、很普通的地方與詞彙,只要稍微用心,段落會看起來有趣點。當然,不是非要抽換不可,如果你的文章有特殊需求或氣氛要營造,不抽也無不妥。(麻煩補充,我一定有遺漏的地方!)
▌我們沒有要寫詩經,但我們不能增加網路上的垃圾。▌
1.and
以及、及、與、和、跟、頓號(、)、還有、甚至是
2.that is,
即、換句話說、意即、也就是說
3.or
或是、或、抑或、或者是、或者、甚或、頓號(、)、還是
4.but
但是、但、唯、然而
5.for......
對XXX來說、之於XXX、對於XXX、對XXX
6.is/being
是、為、身為、做為、乃
7.雖然,但是
我是力行英文文法although與but不會在同一句出現的人,個人認為這十分適用於中文語法。「雖然」有時也能用「即使」代替。
8.除此之外
很多人愛寫「除了........之外」,在我看來擇一即可。「除了A」,在意義上,你已經把A屏除了,為何還要「之外」或「外」?不要那麼排擠A啊。有時也能善用「不只是」、「不僅」等。
好,這已經到下一個主題「贅字」了。
最後,我們直接練習一個例子比較快:
對士東市場的攤商來說,從天未亮到下一個落日之時,他們生活中大多時刻都濃縮在這座市場中,接觸到最多的除了買菜或是來聊天的客人之外,就是一同在市場內擺攤的其餘攤商。對顧客來說,不論是一週一次或是每日前往,逛士東市場的意義除了買東西外,能夠和攤商談天、聊八卦或是討教一些小撇步成為買菜之外的樂趣。在買與賣的實踐之中,在士東市場,人與人構築的不僅是經濟上或是理性的交易選擇,更多的是他們之間的情感與對於這座市場的特殊情懷。(207字)
▍如果是我會這樣改
對士東市場的攤商來說,從天未亮到下一個日落,他們生活中大多時刻都濃縮在這座市場中,接觸到最多的除了買菜、來聊天的客人,就是一同在市場擺攤的其餘攤商。之於顧客,不論是一週一次還是每日前往,逛士東市場的意義不只是買東西,能和攤商談天、聊八卦,甚至是討教一些小撇步,都是額外的樂趣。在買和賣的實踐中,人與人構築的不僅是經濟或理性的交易選擇,更多的是之間的情感及對這座市場的特殊情懷。(188字)
純粹練習,箇中差異,請各自體會。
#薰鮭魚 #柯柏的國文教室 #抽換詞面
#多一個好句子少一個垃圾
#這個阿兜阿到底畫了幾張跟我有點像的人
營造同義詞 在 孔繁錦醫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寒假就是要看片
憤青宅
剛剛看了Spark(1998)
IMDb以外找不到任何影評,評分只有5.6分
結果好看到爛
當然不是普遍上來說的好看
但是我很喜歡導演營造的人與人之間微妙的緊張感
這種細膩是現在大部分電影都缺乏的
前半段修車的過程充滿卡夫卡式的憂鬱
人物處理上則是濃濃瑞蒙卡佛的色調
完全把一步B級電影拍成文藝片了R
雖然後面凶殺案之後劇情處理異常的草率(是不是預算不夠了阿)
不過真的是很有意思的電影
最近看了因為便宜才順手買的<世界十大經典小說>(毛姆)
毛姆對小說有一些見解很有意思
我覺得在某些類型的電影裡也說得通:
小說的對白必須要符合人
人物的行為和言詞應該要符合其個性
現在大部分的電影人物都沒什麼個性
大家也通常把一個人死了爸爸或是殺死哪個親人就當做有深度的同義詞
事實上,就算我們同樣身為小人物
但是由於大部分的人沒有這樣的自覺
反而很難理解真正小人物世界應該有的衝突
卻對類型化,平板單調的"符號"更有感應
我覺得這筆帳也可以算在低能國文教育的頭上
從小到大灌輸洗腦的類型化文章,把人民都變成牆磚了
順便對最近看到的一些觀點發表感言
好的作品是不會被型式和主題給拘束的
不是用平實的字詞就是好
不是坦率精準就是好
也不是論證周密就是好
當然還有大家也知道的,不是詞藻華美感情豐沛就是好
不是寫實就好,也不是想像就好,也不是剛好就好
好與不好的分別在:
好的東西就是好,不好的東西就是不好
任何藝術作品的長處短處不應該分開來看
作品應該是一個整體
畢竟我們沒有辦法把任何的東西處理到完美
一個長處必然包含一個短處
所以要用任何理論去分析為甚麼好為甚麼不好是很愚蠢的
就像人一樣
你可以有成打的爛點.但仍然做為一個好人
或是你是個爛人,卻有成打的優點
但是大部分人卻不能理解
如果Spark這種電影在IMDb上的評價有超過7分的一天
大概也差不多是死刑要廢止的時候了
---
最後再來一點關於十大經典代表作的讀書心得:
看完這本書之後我更加肯定
之所以有人把簡愛當成經典
應該純粹是搞混艾密莉和夏綠蒂兩姊妹所導致
話說小學老師的閱讀品味應該也算是國安危機的水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