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營收年增率公式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營收年增率公式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營收年增率公式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營收年增率公式產品中有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審慎選擇進場時機是投資能不能創造高獲利的重要關鍵,當你從成長股核心法則篩選出成長股,要如何判斷是否可以買進? 我個人在決定是否進場的主要依據,是透過成長股的兩大算股公式,「本益成長比」與「總報酬本益比」來計算。 透過公式的計算如果是本益成長比低於0.75,或者是總報酬本益比高於1.2,便是我會考...

  • 營收年增率公式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12-17 21:48:10
    有 158 人按讚

    審慎選擇進場時機是投資能不能創造高獲利的重要關鍵,當你從成長股核心法則篩選出成長股,要如何判斷是否可以買進?

    我個人在決定是否進場的主要依據,是透過成長股的兩大算股公式,「本益成長比」與「總報酬本益比」來計算。

    透過公式的計算如果是本益成長比低於0.75,或者是總報酬本益比高於1.2,便是我會考慮買進的標的。

    以總報酬本益比來說,總報酬是指盈餘成長率加上殖利率,再把總報酬除以本益比,即可得出總報酬本益比的數字。

    總報酬本益比公式為:
    盈餘成長率+殖利率= 總報酬率
    總報酬率÷本益比 = 總報酬本益比

    我目前手上持有的個股,很多在進場前都符合總報酬本益比的買進條件,像是信邦(3023)、台積電(2330)、新普(6121)、優群(3217)、櫻花(9911)...等。

    以櫻花來說,過去5年的淨利成長率約10%,預估未來幾年的成長率可能約8~12%,預估盈餘成長率8%加上6%的殖利率,等於14%的總報酬率,櫻花的EPS約4元,如果股價46元,本益比為11倍,計算出來的總報酬本益比為1.27,就會符合公式的買進標準。

    為了讓大家方便運用,我也把總報酬本益比與本益成長比兩大算股公式,加入優分析的翻倍成長選股模組中,提供使用者做買進決策時的參考依據!

    但需要注意的是,模組中的公式試算功能,是以過去3年的年複合成長率進行計算,在假設企業未來能夠維持過去成長率的情況下,所預估數值,因此使用者需要關注今年以來的累積營收及盈餘年增率是否有維持過去的成長率。

    另外,試算公式主要是提供使用者進場前的參考,最好還是需要進一步了解公司的長期展望,若不自行研究,只單憑公式做買進指標,則建議搭配停損策略運用。

    🚩找到屬於自己的翻倍成長股:
    http://bit.ly/2LVxYEB

  • 營收年增率公式 在 口袋財經 Pocket Money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8-10-25 21:45:12
    有 54 人按讚


    【什麼!薪資暴漲300% ? – 你該注意的營收陷阱 – 年增率YoY】
    胖達和小鬼是大學的好麻吉,後來各自出社會公司,今天約了吃飯,在飯局中兩人閒聊⋯

    「唷,最近過得不錯喔,應該賺很大!這個月賺多少。」小鬼問
    「這個月收入12萬啦。」胖達說
    「哇!發達了啊,我記得你之前薪水才4萬,一下暴漲300%啊!我來幫你宣傳下。」小鬼說
    小鬼拍了張合照Tag #我的大學好朋友 #月收12萬 #徵友

    「哇!不要亂發啊,因為我這個月領年終兩個月,加上去才12萬的啊,不是常態啦」胖達說
    「哈哈哈,不管啦!現在大家都知道你很有錢了」小鬼説。

    胖達開始收到朋友的訊息「過得不錯喔!怎麼都沒聽你說」、「有空吃個飯啊!最近過得如何」等等…

    這個月12萬元是胖達辛苦工作一年的年終獎金,卻被小鬼說成了很像每個月收入12萬的有錢人,看似匪夷所思,但其實在很多股票新聞中都有這些陷阱,即使是銷售下滑,也能用數字裝飾成一間快速成長的公司。市面上有哪些營收陷阱呢?讓我們來看看吧

    網頁好讀版➡️ http://bit.ly/2D83MDw
    Instagram ➡️ http://bit.ly/2D3FNoW

    👉 銷售旺季和農曆年節幻覺
    「營收創新高,較上月營收成長40%」「三月營收提升兩成,OO產業升溫」
    看到新聞報導又一家公司營收高速成長,感覺就是支好股票,手機打開就直接下單了。
    但在下單前可以先想想這數字正確嗎?

    美國電商公司,在第四季的「感恩節」和「聖誕節」都會有飆高的銷售額,因為美國人買最多禮品的時期就是這段期間,營收成長勢必會成長,這時候看月增率的意義不大。應該要比較與去年同期比較是否銷售上升,而非與上個月比較,只要是銷售商品類的公司都會有這個狀態,以下列出會影響營收月增的一些狀態:

    ✔ 感恩節與聖誕節
    感恩節和聖誕節是美國最大的銷售節日,因此只要是銷售商品的公司,在第四季營收普遍會高於第三季。

    ✔ 1111光棍節
    中國發明的節日,非常的有效果,目前亞洲各大線上賣場都會為這個節日特別準備,營收自然也會飆高。

    ✔ 產品發佈會
    蘋果的新品發佈會大多若在秋季,因此配合上面節日會帶動一波第四季的高額收入,許多公司的產品發佈會都會拉升一波營收。

    ✔ 農曆年節
    農曆年節工作日會減少,生產力的下降對代工類型的公司影響較大,而年節月份營收的下滑,也就代表著看下個月的月成長會較高,所以常常會看到三月急單或是年後回溫的帶來的高成長新聞。
    由於春節並非國立特定日期,所以即使在比較年增率時也要考慮這兩年的春節是否在同個月份。

    這些節日常常帶有很多新聞曝光,大家看到新聞時記得多想想再下單喔!

    👉 如何看這些數字更好? 介紹年增率YoY
    ■ 年增率YoY (Year to Year) (第一次看到以為是表情符號)
    年增率的意思是跟去年同期比較,所以會看到月營收的年增率或季營收的年增率,他們分別是:

    10月營收年增率(YoY)- 跟去年10月比起來,今年10月營收增加比率
    第三季營收年增率(YoY) – 跟去年第三季比起來,今年第三季營收成長比率

    用上個月作為比較基準的方式為MoM(Month to Month),用上一季當比較基準的為QoQ(Quarter on Quarter),因為MoM和QoQ容易受到銷售旺季和農曆年節幻覺等特定月份影響,在看的時候會覺得波動很大,一般比較還是以YoY為主。

    而除了單一年份的比較,我們也很常看到 累積年增率 ,意思是今年累積和去年累積的增長,也是很常看的指標,公式如下:

    第三季累積年增率 = 今年第一季到第三季累積營收,與去年的第一季到第三季的累積營收作比較。
    累積年增率能看出公司至今表現與去年整體的差異,是許多投資人也愛用的指標。

    👉 來看看蘋果(AAPL)的各項比例
    ■ 蘋果的季度季增率QoQ
    只看季增率,會覺得蘋果每年Q1銷售都大增
    2014年Q1 季增長 53.7%
    2015年Q1 季增長 77.1%
    2016年Q1 季增長 47.32%
    2017年Q1 季增長 67.32%
    2018年Q1 季增長 67.92%
    比較第三季和第四季銷售(Q4比隔年Q1)都可以得到很漂亮的數字,這時新聞如果打上「蘋果2016年Q1財報營收上升,較上季成長47.32%」的標題,是否非常吸引人呢?我們來看看蘋果的季度年增率。

    👉 蘋果的季度年增率YoY
    看年增率,才能更客觀的知道每年狀況
    去除了第四季假日和發表日的效應後,可以較清楚的看到蘋果銷售增長年份,可以看到
    2015年蘋果是 銷售成長
    2016年蘋果是 銷售下跌
    2017年蘋果是 銷售成長
    2018年蘋果是 銷售成長
    剛剛2015的新聞若用季度年增率來看會變成「蘋果2016年Q1財報營收上升漸緩,較去年僅成長1.71%」,是不是想買的衝動都沒了,2015Q4整體銷售成長緩慢也讓蘋果在2016年的營收繳出難看的成績單。

    👉 蘋果的季度累積年增率YoY
    ■ 累積年增率 – 清楚的看每年累積的表現
    累積年增率是使用公司今年累積到目前為止的數字和去年累績相同時間的數字作比較,因為季與季在不同年份下,可能也會有突發狀況的營收增長(下跌),這時使用累績年增將會更為客觀。

    蘋果的年增跟累積年增得到的結果差不多,但若有差別時要特意去看不同季份是否其他大的事件出現。
    (*如農曆新年若與去年的月份不同,那拿月營收的YoY就較不客觀,拿累積年增比較會更客觀。)

    👉 結論
    今天與大家分享年增率的內容,重點就兩個:

    1. 月增率(MoM)與季增率(QoQ)容易出現幻覺
    由於節日和銷售旺季的不同,導致比較上個月或上一季的營收會有很大波動,拿這個數字比較是非常不客觀的。

    2. 年增率(YoY)與累積年增率(YoY)是比較好的比較方式
    跟去年同期比較的年增率(YoY)和累積營收的年增率(YoY)比較,會是比較客觀的比較方式

    下次大家看新聞時可以注意下有沒有這類營收陷阱啦!
    #YoY #QoQ #MoM #月增率 #季增率 #年增率 #累積年增率 #pocketmoeny #營收陷阱

  • 營收年增率公式 在 林嘉宏Win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8-09-06 03:17:57
    有 8 人按讚


    【短視頻流量變現 ─ 看懂網紅如何賺錢懶人包】

    看完覺得對你有收穫的話,別忘記給我愛心唷!
    更歡迎你透過分享,幫助周遭更多人❤

    ➡野蠻粗爆的移動互聯網時代,流量就意味著機會和財富。例如中國,一個擁有8億網民的大國,早就進入了「流量變現」時代,什麼都能變現,什麼都能玩。無論你是普通的內容創作者,還是專業的內容創作達人,追逐風口、分享流量紅利,幾乎是一條永恆不變的崛起公式。

    ➡這次我想來聊聊當紅的「短視頻」浪潮,特別是抖音(Tik Tok ) 這款爆紅APP,也談談短視頻生態鏈中的創作者、企業、MCN(多頻道網絡),怎麼站上風口,抓住彎道超車的機會!

    📌注意力放在哪裡,錢就花在哪裡

    互聯網公司現在愈來愈意識到:人們的注意力是一項稀缺資源,誰能抓住消費者的眼球愈久,變現的商機就愈大,所以各大平台無不想辦法把用戶牢牢黏在自己的平台上。

    例如微信這兩年開發的小程序,也是讓用戶生活中食衣住行的各類場景,只要打開微信就能獲得解決,也就更離不開微信。即使微信本身是免費軟體,卻能透過廣告、用戶數據營利。

    流量變現的例子還包括h5頁面(html5做成的手機端行銷頁面),就連APP的開啟畫面都能做為可售的廣告版位,如果是千萬用戶級別的熱門APP,版位還能飆升到單日以百萬元來計價。

    而短視頻是近年來快速搶佔用戶注意力的主要娛樂場景之一,以中國為例,在2017年短視頻用戶的人均單日使用時長已經高達65.8分鐘,比2016年增加44%,2018年預估還會再升高。

    所以,如果你是內容創作者,就應該找具有流量的短視頻平台來經營,透過平台的力量吸引到更多粉絲,再轉化得以變現的方式。如果你是製造商、品牌、廣告主.....,當然要在具有流量的平台上找網紅、KOL,透過KOL的傳播力和影響力來銷售商品,會比花錢找明星代言更加有效。

    📌國際四大平台賽道的流量變現概念

    那麼,目前全球的短視頻平台主要有哪些呢?這些戰場又有哪些特性是對於有心經營國際市場的視頻創作者和機構必需的事情?以下就為大家簡單介紹一下YouTube、Facebook、Instagram、抖音這四個賽道:

    ✅YouTube
    全球第二大訪問流量的網站,2018年每月活躍用戶達到18億人,2017年流量營收高達400億美元,每年年收入百萬的YouTuber人數成長率將達到50%,入駐的廣告主年增率則有40%,這些數字都在持續成長中。

    YouTuber的變現方式主要分為平台分成、廣告合作和眾籌3種,有興趣的人可以研究日本的Hikakin、美妝博主Michelle Phan這些成功案例。

    ✅Facebook
    FB的用戶佔全球人口22%,每月活躍用戶22億人,全球超過5千萬家公司入駐,預估2018年廣告流量價值可達134億美元,巨大的覆蓋率和滲透率是其它平台難以比擬的。FB的社交屬性是最大的特點,尤其今年創辦人馬克·祖克柏(Mark Zuckerberg)提出家庭>朋友>商務公司的互動機制。透過FB直播、經營粉絲頁及社群,都是變現的方式。

    ✅Instagram
    每月活躍用戶8億人,每天約有0.95億條內容上傳並產生42億次點讚,是目前最有商業價值的平台,每千條的互動能對IG博主產生250-750美元的價值,例如Selena Gomez一條廣告貼文單價55萬美元。IG紅人流量變現的方式包括與代言商品、在Ins上賣產品、出售服務等等。

    ✅抖音短視頻/Tik Tok
    中國本土的版本是抖音,海外版則是Tik Tok。抖音版的每月活躍用戶為3億人,每天播放量約200億次。Tik Tok已登錄全球超過150個國家,在亞洲、歐美的下載次數破億。

    抖音或Tik Tok這2款APP的推薦算法都是「去中心化」,就算剛開始在抖音上完全沒有粉絲的用戶也能獲得一定的播放量。抖音達人們主要靠接廣告、銷售分成、經營電商等方式變現。

    📌抖音的海嘯級現象

    抖音這款橫空出世的短視頻APP,暫且先不論它崛起的過程,我們直接來分析抖音用戶的群體畫像。使用抖音的用戶大部分是介於20-30歲的女性,將近50%的用戶位於一、二線城市,絕大部分的月收入介於人民幣3000-8000元,大學以上學歷的用戶約有42%。這表示抖音用戶具有比其他大陸短視頻APP用戶更高的消費力。

    🎬「有意思的普通人」和「有才藝的達人」是50%以上用戶最會關注的對象,而「創意有趣」的廣告內容接受度也高達40%,這說明在抖音上,即使你是個沒有粉絲基礎的素人,利用去中心化的推薦方式,打造一夜吸粉上萬的爆紅短視頻並非遙不可及。而對廣告商來說,年輕人已經習慣了視頻消費,所以只要能在15秒的廣告裡解決消費者痛點,再結合電商迅速下單結帳的購物流程,就能創造出不可思議的銷售額。🎬

    📌想利用短視頻變現你該怎麼做

    當網紅、達人愈品牌化,代表變現的能量愈大,近年來也催生出了一個新行業「MCN」(Multi-Channel Network)。MCN可以簡單理解為,通過簽約形式將多位網紅資源集中,並系統化進行運營推廣和商業變現。

    如果你是紅人達人,最好的變現路徑是加入MCN或者一些達人平台,這兩個渠道都有龐大的廣告主客群,可以透過平台接單,平台也有專業窗口可以協助與廣告主進行溝通,得以確保雙方權益,避免出現為了滿足廣告主的行銷期待卻傷害到自己所精心經營的頻道。當然,擁有精準的創作能力、粉絲號召力、協助銷貨的能力,會讓你的變現收入更穩定、價格更高。

    如果你是品牌、廣告主,也不妨透過MCN、達人平台去投放廣告,一方面尋找與品牌理念和商品調性相符的達人,再者透過精準的用戶分析也能讓達人的粉絲成為你的紛絲、擴大品牌影響力、提高銷售額,達到多贏的效果!

    看完覺得對你有收穫的話,別忘記給我愛心唷!
    更歡迎你透過分享,幫助周遭更多人❤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