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營收報表範例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營收報表範例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營收報表範例產品中有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3萬的網紅綠角財經筆記,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對於全球股市各主要區塊,可以使用美國掛牌的低成本ETF進行投資,也可以透過國內業者代銷的高成本境外基金來投資。兩者長期投資的成果如何,本文進行比較。 這三大區塊的股票市場。指數化投資工具分別以投資美國股市的Vanguard Total Stock Market ETF(美股代號:VTI)、投資歐洲...
營收報表範例 在 綠角財經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對於全球股市各主要區塊,可以使用美國掛牌的低成本ETF進行投資,也可以透過國內業者代銷的高成本境外基金來投資。兩者長期投資的成果如何,本文進行比較。
這三大區塊的股票市場。指數化投資工具分別以投資美國股市的Vanguard Total Stock Market ETF(美股代號:VTI)、投資歐洲已開發股市的Vanguard FTSE Europe ETF(美股代號:VGK)與投資全球新興市場股市的Vanguard FTSE Emerging Markets ETF(美股代號:VWO)為範例。
(Vanguard FTSE Pacific ETF (美股代號:VPL)未納入比較。因為VPL同時投資日本跟紐澳。境外基金較少如此投資。)
與指數化投資工具進行比較的,是在台灣販售,投資各地區大型均衡股的境外基金。
比較時間為終止於2020年12月31日的十年期間。
這些比較表有些重要特性。
第一,這是十年期間仍存活在市面上的基金的比較表。
假如一樣看美國、歐洲與新興市場這三個地區的股票型境外基金,但年限換成一年期,那基金數量會多很多,高達五六十支以上的基金。
隨著時間經過,表現不好的基金規模縮小被清算,或是國內業者不願繼續代理,退出市場。時間拉長,存活的基金會愈來愈少。
所以,上述的比較表容易讓人以為選到勝出的基金很容易。
譬如新興市場基金列表,就是23支基金,有9支勝過市場。好像很容易選到。
不。當初在十年剛開始的時候,可能是有60支新興市場基金。你如何判斷與選出未來十年會勝出的那幾支基金呢?
上述列表也會讓人低估指數化投資的勝出幅度。譬如新興市場指數化投資工具,十年績效排名,是23支基金中的第10名。其實是存活基金中的第10名。
假如納入那些消失與被合併的基金,排名可能像是60支基金中,排名第10這種成果。
第二,市場報酬決定投資成果的”基調”。
譬如美國股市過去十年有13%的年化報酬,表格中的美國股市基金,長期年化報酬就是九趴到十幾趴之間。
譬如歐洲股市的年化報酬近於6%。歐洲股市基金的年化報酬就是3-9%之間。
主動投資的報酬,就是圍繞在市場報酬附近。
這可以用來破解一個常見的迷思。
有一種批評說,指數化投資假如遇到市場長期表現不好就慘了。
的確是這樣。因為指數化投資就是拿市場報酬。指數化投資無法避免市場風險(註)。
但這種批評有種言下之意就是,”做主動投資,假如市場報酬不好,我還是有機會拿到很好的報酬。”
這就是對市場與投資的不瞭解了。
主動選股仍然無法避免市場風險。
你在台灣股市選股投資,台股的報酬會很大部分決定你拿到怎樣的長期成果。
你在美國股市選股投資,美國股市的市場報酬也會跟你的投資成果有很大的關係。
這就像一個調酒師做一杯調酒,主要的酒水成分,80%就是來自某一瓶威士忌。
那麼這瓶威士忌的風味,會很大部分決定這杯調酒的口味。
假如有一位調酒師說,"我調出的酒的風味,跟主成分的味道無關。"
恐怕大家會覺得他怪怪的。
現在市場上卻有很多選股者說,”我主動選股的成果,跟這個股市的報酬沒有很大關係。市場報酬差,我可以報酬超好。”
卻有很多人點頭稱是。
不要讓自己無法接受市場風險的想法,轉化成荒謬的投資迷思。
主動投資,一樣躲不過市場風險。
最後一點,這個表格是”專業選股”的成果。
這些看起來沒有生命的表格,其實裡面每一支主動型基金,都有一位全職的專業經理人,利用分析師的資訊,每天努力不懈的研究著股票。
結果大多落後指數。
很多人把主動投資講得太容易。以為自己拿些業餘的時間研究股票,就有機會勝過大盤。
沒錯,是有機會。只是這個機會恐怕比你想像中低非常多。
請注意,專業選股,也大多會落後指數。
有人似乎覺得真實世界很可怕,工作很難賺錢,專心研究這些沒有情緒的營收數字與財務報表,過著隱士般的研究生活,就可以在金融市場賺大錢。
一段時間之後,他很可能也會發現,金融市場也是一個很可怕,很殘酷的地方。
不要花費自己寶貴的人生,去嘗試專業人士也難以達成的成果。不要花大錢請專業主動經理人操盤,拿到落後市場的成果。
指數化投資,不是無腦投資,是明智投資人的聰明選擇。
完整表格與討論,可見今天文章:
https://greenhornfinancefootnote.blogspot.com/2021/04/comparison-of-etf-and-off-shore-mutual.html
營收報表範例 在 優分析UAnalyze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優分析說投資】優群(3217)
優分析過完聖誕,小編搓手等元旦要跨年放假囉
在前兩天充滿歡樂的日子裡,不知大家有沒有收到🎅聖誕禮物呢 ?
如果要送禮物,優小編覺得 陳喬泓翻倍成長股模組,是一個很棒的選擇。
老闆 : 這次產品特色要打到消費者的心坎裡,知道嗎 !
優小編 : 是,明白了。
-
工具 : 陳喬泓翻倍成長股模組。
使用 : 2分鐘快速解析成長股。
情境 : 當對一檔股票有高度興趣,你可以用工具花2分鐘快速解析這檔股票。
-
興趣時間點 ,範例教學 :
5G / 網通概念股 優群(3217)
主要業務:電腦週邊設備及零組件
每股盈餘(EPS)從2011開始不斷的攀升,進而推升股價不斷上漲,今年第三季毛利率也突破45元,競爭者眾多的狀況下提升毛利代表企業具有一定競爭力,反之當毛利快速下滑投資人也需注意是否有狀況。優群今年營運的最大亮點,就在於爭取到美系客戶的智慧型手機通訊傳輸模組連接器新產品訂單,帶來全新的營運成長動能。
-
老闆 : 產品要直接、要簡單、要成長 !!
優小編 : 是的。老闆。
-
🤔工具操作指南 :
1️⃣先看「基本面評分」 : 優群(3217) 87分
(陳喬泓老師 建議觀察60分以上的個股)
2️⃣各項財務報表指標評分 :
本益比(近四季)低於15倍,近期股價上漲本益比上升 被扣( - 8分)
融資餘額佔股本比例超過3%,散戶、短線操作多的比例較多 被扣(- 5分)
3️⃣財報看過來,小編教你口訣『低低高有成長』。
低⭐最新本益比低於15(15.04倍已超出可再觀望)
低⭐本益成長比低於0.75倍 (0.31倍)
高⭐總報酬本益比高於1.2倍(3.55倍)
有成長⭐成長率最少高於10% (47.16%)
在依照下方財報數據診斷出公司的體質,了解未來的成長性能否推升公司的股價。並注意的上面未達分指標診斷哪裡出狀況~
4️⃣檢視核心六大法則,看圖說故事
我們最理想的目標就是除了本益比低於15倍,其他5項指標都是上升或正成長的狀態
近5年營業收入、現金股利、現金股利正成長;股東權益報酬率15%以上、毛利率15%以上、(本益比目前已高於15倍)
圖表數據顯示從2015年些微下滑,至此6項指標(除了本益比)都不斷向上攀升。
5⃣檢視進階篩選六大指標,看圖說故事
優群的股本較大(超過30億元)但具備長期投資價值的高配息股,也是等待成長的過程中不可或缺。
經營階層+大股東持股+外資總持股比重越高越好,數據些微的下滑影響不大,若是有大量出脫就要注意是否公司出現狀況。
關注買盤來源,外資若持續加碼可期待有大行情。
負債比率也低於50%以下的標準。
(若為租賃業狀況就不相同喔)
充沛的自由現金流量,代表股利配發能力愈強。
融資餘額佔股本比例略高,股價浮動也會較大。
-
優群由於在自動化產線有量大及高精密產品上有生產優勢,產線效益及高毛利產品比重拉升,加上今年打入美系手機大廠供應鏈,第三季適逢出貨高峰,帶動營運創下新高紀錄,雖因第4季逐漸步入淡季,11、12月營收略為下滑,但仍可望創下同期新高,近期也接獲不少網通客戶5G相關設備新訂單,預估明年相關產品佔比也將會進一步提升,投資人也可以將他列入觀察清單。
-
別再把目標放在不成長的標的上!
🙋♀️🙋♂️一起翻倍成長~ http://bit.ly/2sWT0Mv
營收報表範例 在 JC 財經觀點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美股又開低了...
昨天的製造業PMI、今天的小非農數據都不如預期
這禮拜五還有非農就業數據喔❗️
👉 看到Costco(COST)還+0.38%,想到之前在專欄寫過這檔分析文,提醒一下明天盤後會公布FQ4的財報~
因為之前常有讀者問我到底會不會避開財報公布日❓
我也特別寫過文章討論我的買賣方法(用兩家不同的公司來做範例)
很多時候你避開財報日是你不了解你買入的原因,也不了解你買的公司~
👉 投資人應該先問自己一個問題,你持有這家公司的目的是什麼❓
如果你的目的是短期持有賺價差,那我建議你不要賭財報結果,因為財報公佈後股價波動很大,倘若跟你預期的方向相反,有可能造成大幅虧損❗️
但是如果你是在低檔買進公司的股票,而公司的基本面又很不錯,包括長期穩定的營收成長、充沛的現金流入、公司未來發展具有潛力,那即便一次的財報表現不如預期,也不需要過於擔心。
👉 心態不一樣,做法當然也不同
有的時候為了避開財報日反而增加了交易成本,我覺得把投資搞得太複雜了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