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營建署綜合計畫組組長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營建署綜合計畫組組長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營建署綜合計畫組組長產品中有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6,619的網紅陳薇仲 基隆市議員,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關心縣市國土計畫北部場|基隆市國土計畫持續監督🌳】 國土計畫為什麼重要?[詳細說明放在留言]在2016年國土計畫法實施、2018年公告全國國土計畫後,國土計畫將成為指導都市計畫和非都市計畫土地的土地利用、保育等國土發展目標。但全國國土計畫將彈性交由各地縣市政府,由各地方就各地狀況制定各縣市國土...
營建署綜合計畫組組長 在 陳薇仲 基隆市議員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關心縣市國土計畫北部場|基隆市國土計畫持續監督🌳】
國土計畫為什麼重要?[詳細說明放在留言]在2016年國土計畫法實施、2018年公告全國國土計畫後,國土計畫將成為指導都市計畫和非都市計畫土地的土地利用、保育等國土發展目標。但全國國土計畫將彈性交由各地縣市政府,由各地方就各地狀況制定各縣市國土計畫,因此,在未來城鄉發展與國土保育上,各縣市國土計畫就成為最重要的戰場,也是我們時代力量中央到地方首要的監督目標!
昨天(7月16日),很感謝時代力量黨團、陳椒華委員辦公室主辦「關心縣市國土計畫北部場」,我和時代力量的夥伴們——邱顯智委員、新北市黨部主委葉甄宜、桃園市議員簡智翔、新竹市議員林彥甫、廖子齊、新竹縣議員連郁婷和苗栗縣議員曾玟學都有到場。我也特別感謝基隆關心環境與國土發展的基隆市議員王醒之、基隆市鳥會在我們的邀請之下也一同參與討論。
因基隆市國土計畫影響基隆市國土保育與人口、產業發展目標之設定,我的團隊把國土計畫草案和國土計畫規劃技術報告都看了好幾遍,不論是在議會報告事項提案討論、和都發處私下請教以及參與公聽會討論,我們都花了非常多時間研究和請益,希望基隆市的國土保育與產業發展能達成平衡,真正來落實基隆市國土計畫中的「韌性城市、永續發展」目標。
雖然基隆市國土計畫已經在6月底的時候通過內政部審議,這一次座談會,我也特別利用機會再次中央機關以及基隆市府都市發展處國土計畫科來討論幾項議題,文章比較長,也請大家耐心閱讀、一起來關心。國土計畫之後,還有各功能分區劃設,我們也會持續監督基隆市國土利用的發展!
以下是我針對基隆市國土計畫提出三個議題,也一併呈現基隆市府和內政部的回應
🌳#針對基隆市國土計畫 #薇仲提出三個議題
一、#基隆河谷廊帶
基隆河谷廊帶即使在基隆河治理計畫完成後,仍然是高洪災潛勢地區,目前沿岸解除禁建禁令,在國土計畫中河谷廊帶是重點產業發展的區域,市府是否有更具體的目標和做法,協助如北五堵國際研發新鎮在進行開發的同時,不更加重環境成本?各局處間,要如何合作、分工,透過哪些政策手段和規範制定來提升此區域的氣候變遷調適規劃與防洪韌性?而除了要依照《水利法》實施逕流分攤丶出流管制,市府如何加強土地使用管理、擬訂土地開發與管制的規範來降低淹水風險?
二、#山坡地保育
基隆市的丘陵地佔了全市土地的94%,其中坡度30%至40%佔14.3%、坡度40%至55%佔19.6%,佔全市土地面積達33.9%,另外都市計畫區內坡度介於30%至55%之土地,則約有700公頃劃為都市發展用地,佔都市計畫區土地9%。山坡地過度開發的情形很嚴重,許多山坡地都是超限利用的狀態,對於國土保育和富裕環境敏感區都是嚴峻的挑戰。在目前的國土計畫中,針對山坡地保育,有提出「未來應該檢討現行坡地開發機制,增加坡地開發成本以降低國土保安維持及公共建設成本支出」,並在草案中納入坡度大於55%的公有地,若屬都市發展用地不宜建築,要檢討變更為保護區,提高周遭地區的安全性跟坡地穩定性。將來要如何與山坡地主管機關合作,開發規範調整的方向為何?國土計畫將如何指導未來都市計畫的訂定與檢討?
三、#協和電廠填海造陸
針對協和電廠填海造陸案,幾乎是個欠缺民眾溝通、嚴重破壞產業、海洋生態及景觀,且完全 #沒有提出替代方案、甚至都還沒有通過環評的「重大建設」。然而,本市國土計畫為了這個「重大建設」在環境敏感區(水產動植物繁殖保育區)、原本是非都市計畫範圍內的海洋中,劃設了部分填海造陸用的城鄉2-3用地。
國土計畫法第24條規定,部分使用許可不得變更國土功能分區、分類,且填海造地案件限於城鄉發展地區申請,並要符合海岸及海域之規劃。為了要讓協和以後可以直接來申請填海造陸案件,我們就事先在國土計畫中把它的用地畫成城鄉發展地區,這樣的做法真的合宜嗎?
就正因為是重大建設案件,在開發單位根本沒提出替代方案、環評都尚未通過的階段,甚至填海造陸範圍都還不甚明確的狀態下,國土計畫就先配合劃設來填海造陸用地,這樣真的有符合「保育國土、復育環境敏感區」的國土計畫精神嗎?這完全就是先射箭再畫靶的作法,我們想知道規劃單位的回應。
➡#基隆市都發處國土科回應
1. 河谷廊帶和北五堵國際研發新鎮:目前由都市計畫變更計畫,土地使用管制會回應韌性城市。另外也正在和新北市討論來整體規劃配置公共設施,以因應氣候變遷。
2. 山坡地超限利用檢討:國土計畫會明確指導都市計畫,但目前尚未實施,目前市府已經有在做上位空間指導,兩者整併後會開始實施。
3. 協和電廠改建填海造陸:當然是認為如果有更好的替代方案,最好不要做。因為是中央能源政策,地方政府也覺得很為難。目前台電也下開始進行都市計畫變更程序,已經在市府正邊審查,也要求做到生態的補償措施,目前覺得不夠完善、無法回應地方民意,應該要請台電應該積極回應。在都市計畫審查機制,市府這個月有行文營建署針對填海造地審議機制,目前還沒出來。
➡#內政部營建署綜合計畫組長林秉勳回應協和填海造陸和審查機制
協和電廠填海造陸部分為因為有部分在都市計畫土地,部分為非都市計畫土地,無法全部劃成城鄉發展1,所以劃成城鄉發展2-3。
其實填海造地在非都市計畫土地有專篇的審查機制,相對比較嚴謹、嚴格一點,但都市計畫部分沒有補上來,國家有兩套審議制度很奇怪,建議都市計畫可以走這套審議機制。一個國家,應該要有一致性或是至少相當的審查機制會比較好。目前,我們做成的決議是中央國土主管機關再洽都市計畫主管機關,也就是營建署內部,去做建議。目前都市計畫機關他們正在思考,會再請他們到國土計畫審議會報告。
至於陳議員提到的生態的部分、衝擊的彌補,就是規劃跟審議過程要去注意的。
營建署綜合計畫組組長 在 林欽榮Charles Lin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臺北市大眾運輸導向都市發展TOD戰略論壇 市府凝聚共識啟動「Taipei TOD 40 +」行動計畫
今(26)下午與柯文哲市長共同參加市府都市發展局舉辦「臺北市大眾運輸導向都市發展TOD戰略論壇」,本次論壇市府也首次提出「臺北市TOD整體發展戰略」,並邀集中央部會及專家學者藉由「臺北市TOD與都市空間再結構」及「綠色運具永續發展-臺北都會區捷運整體路網規劃」二大議題,從捷運路網及都市如何落實TOD發展願景進行深度討論,也凝聚後續推動發展共識及方向。
今天論壇也邀請到國家發展委員會曾旭正副主委、內政部營建署吳欣修署長、交通部劉孟翰簡任技正、內政部營建署都市更新組王武聰組長、都市計畫組廖耀東副組長、臺北市都市計畫委員會白仁德委員、國立交通大學交通運輸研究所馮正民教授、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許添本副教授、淡江大學運輸管理學系羅孝賢副教授、國立交通大學運輸與物流管理學系邱裕鈞教授、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林楨家教授以及市府都市發展局林洲民局長、捷運工程局張澤雄局長、交通局陳榮明副局長、臺北大眾捷運股份有限公司顏邦傑總經理也一起參與綜合座談。
柯市長致詞提到,過去台北市都市規劃並沒完全導入TOD發展概念,而大眾運輸為導向的都市發展策略正是近年來國際間重要的發展趨勢。目前臺北市全面啟動的全市性都市計畫通盤檢討,從公劃都市更新地區、全市性TOD策略,積極落實TOD大眾運輸導向都市發展的都市規劃。
另市府團隊持續進行全市交通系統的重整,規劃評估臺北捷運東環線的興建,結合萬大線、北環線、南環線等,建構出首都圈環狀系統,結合全市各行政區都市計畫通盤檢討工作,將TOD核心概念納入都市規劃內容,也率先提出臺北市的計畫構想,並透過此論壇收集各界意見作為後續修正參考。
我在專題演講中提到,北市府這次提出的『臺北市TOD整體發展戰略』共有五大策略,包含「提昇捷運流動能量」、「站區節點空間機能調整」、「公劃/公辦都更實施」、「公宅選址與建設結合TOD發展」、「多元運具整合服務效能提昇」,從建設首都圈環狀線,亦可稱為臺北山手線,來完整臺北首都圈環狀的軌道路網,從北邊士林北投科技園區,到大內科、信義計畫區、到文山,縫合南北的都市發展空間。尤其未來透過環狀線東環段的串連,提供臺北市東側產業與生活廊帶高效的運輸服務,大幅縮短首都生活圈的旅次時間,同時透過整個首都圈軌道連結,進而強化臺北成為大首都圈之核心地位。
臺北市率全國之先,以TOD的理念啟動全市行政區都市計畫通盤檢討法定程序作業,同時提出臺北TOD全市戰略計畫,將TOD理念落實整合在都市計畫、都市更新、都市設計與交通運輸四個面向。我們也重新啟動公劃都更及公共設施用地檢討作業,擬定更新地區計畫指導。公宅實施的選址與建設也結合TOD發展進行,並且在建設的同時兼顧公共服務機能支持,以完善都市發展機能。更進一步推動多元運具整合服務,如捷運場站的智慧化,從臺北車站擴及到全市117處的捷運車站,並且導入電動車共享、U-Moter等綠能共享運具的服務,未來更希望加入無人自駕巴士能銜接第一哩路及最後一哩路。
另我也特別提到在南環線Y3站興隆公共住宅群的一期二區公宅即將竣工,共計510戶,預計今年七月招租,租金經由專案試算是以周邊市價行情之85折計算,經初步評估打完折後平均每坪價格約為510元(市價約每坪600元),例如本基地一房型(12坪)一戶租金則概估約7100元就可入住,即是公宅選址與建設也結合包容性社會照顧的TOD發展的實例。
臺北市政府目前已經完成臺北市TOD策略綱領,今年將完成TOD的執行手冊,希望明年起能其規範法制化。我們也提出Taipei 40+的地區行動計畫,初步選取了40個優先發展場站,結合環狀線的軌道建設,從點、線、面的全面佈局,並且希望結合民間的力量,共同推動臺北朝向TOD城市發展。
總結時我表示此次TOD論壇應為近10餘年內,首次由政府部門倡議丶擬計劃實施,並辦理的公開論壇。非常感謝中央國發會、交通部、營建署以及幾位學者專家參與本次論壇,給予臺北市政府推動臺北走向大眾運輸導向的城市發展規劃許多寶貴的意見與建議,後續將舉辦第二次論壇,柯市長也期待中央能以首都圈發展概念辦理第3次的論壇。
今天的與談者除了大多肯定市府目前所提的Taipei TOD 40+的計畫外,更指出可深入強化地區行動計畫,包含都市設計、都市更新、多元交通運具整合、公共設施機能調節、智慧公宅規劃、財務計畫等,市府後續將跨局處持續努力充實計畫內容,於下次論壇時提出較具體計畫內容。
此外,與談專家學者們也多對首都環狀線規劃建設有高度共識,能強化整體捷運路網效益,市府也將持續推動,並期許不只帶動台北發展,能促成雙北合作,甚至擴大共創北北基桃整個北台區域新局。
最後,我也問大家,臺北TOD了沒?我們期許我們即將會,市府將努力推動達成臺北爲TOD城市。
營建署綜合計畫組組長 在 邱志偉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3-12-04╱聯合晚報╱第A2版╱話題╱記者許依晨/台北報導 眷村如鬼屋 綠委痛批 〝放著爛〞 國防部年編2億經費,卻任憑眷村敗壞和閒置,文化資產成廢墟… 民進黨立委邱志偉上午召開記者會,質疑全台總計13縣市有33處眷村登錄為文化資產,由國防部每年編列2億元經費,然而卻因地方政府土地容積轉移、都市計畫變更程序未完成,經費均未支用,他批評國防部任憑眷村敗壞和閒置,「白天像廢墟,黑夜如鬼屋」,甚至成為治安問題。 邱志偉指出,國防部雖已依「國軍老舊眷村文化保存選擇及審核辦法」規定,從33處中,選定13處為保存區,並由「國軍老舊眷村改建基金」提撥經費。然而,101、102年度分別編列2億元,均未支用,有編經費卻未能執行。邱志偉表示,國防部無法管理,就該將土地無償撥用並提撥辦理費用,交由文化部或各縣市府接手挽救,眷村文化不能凋零。 他舉例,台北市信義區的四四南村,在陳水扁擔任市長時召開眷村文化保存與發展工作小組,如今是爆紅的文創景點。然而,現有有許多眷村都是「圍起來,放著爛」,老屋愈拖愈不利於保存,有的更形成管理死角,日前即有男子陳屍於中壢市慈光新村。他日前會勘高雄岡山樂群村,發現多處破敗不堪,雖該眷村已於98年登錄為歷史建築,但國防部的管理非常消極。 對此,國防部眷服處副處長趙富盛說,全國有33處眷村登錄為文化資產,土地雖然是國防部所擁有,但土地容積轉移和都市計畫變更還是要靠地方政府配合,現在是空窗期,未來將協調文化部和內政部成立平台解決眷村保存事宜。營建署都市計畫組組長廖耀東也保證,會在法制和技術上協助土地移轉。 文化文資局綜合規劃組組長許有仁則表示,國防部若將眷村移交給各縣市政府使用,地方政府可向文化部申請維護經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