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附近長「白色點點」是什麼?】
白色痘痘長在眼睛四周其實算常見,但它們並非真的是「痘痘」,組成與痘痘完全不同,也需不同方式處理。
你也許很少聽到這些白色斑點的正式名稱:粟丘疹 (milia),它們數量較多時,通常被稱為粟丘疹。任何年齡層、人種皆有可能長這些微小的白色斑點,但新生兒案例更常見。...
【眼睛附近長「白色點點」是什麼?】
白色痘痘長在眼睛四周其實算常見,但它們並非真的是「痘痘」,組成與痘痘完全不同,也需不同方式處理。
你也許很少聽到這些白色斑點的正式名稱:粟丘疹 (milia),它們數量較多時,通常被稱為粟丘疹。任何年齡層、人種皆有可能長這些微小的白色斑點,但新生兒案例更常見。真皮 (表皮下方) 堆積一定的角蛋白 (一種纖維結構的蛋白) 量時,它們就會冒出。通常呈白色,但偶爾也會偏淡黃色,直徑1至2釐米不等。事實上,約有一半新生兒額頭、臉頰、鼻子和下巴都容易長這種疹子,有時也會長在軀幹上半部或四肢。
這些隆起通常不會造成疼痛,但也是有少數人皮膚會因此發癢、變紅,主要為粟丘疹與某些粗糙布料間的摩擦導致。那它們又為何生長?
就新生兒來說,粟丘疹的確切成因尚是個謎,科學家推斷有些寶寶甚至出生時就有了;至於成人們,它們通常與皮膚受傷有關,包括:水泡破掉、燙傷、曬傷、長期使用類固醇乳膏、磨皮或光子嫩膚等療程、隨年齡增長皮膚不再能自然脫除角質。那該如何擺脫它們呢?
多數案例中,粟丘疹並不是什麼嚴重問題,幾個月下來會陸續消失。你可能手癢想擠,但自行移除它們是很糟糕的點子,如果你試著像擠粉刺那樣把它們擠出,你會很失望發現,這麼做一點用都沒有,只會造成皮膚紅腫,甚至有留疤和感染等風險。粟丘疹沒有特定治療方式,但有些在家就能進行的措施可以防止它們再長出來,並加速它們消失。
方法有:每天用天然親皮膚的肥皂清洗長疹部位、靠蒸氣讓毛孔張開、每兩三個禮拜去一次角質、避免過度曝曬加勤用防曬乳、避免使用濃稠的護膚膏或油製保養品、擦外用維他命A酸 (topical retinoid)。雖然沒有必要立即就醫,但有些人為了愛美希望早日擺脫它們,這時建議看皮膚科,醫生多半會用注射針筒施打治療,當然還有其他治療方式,但最重要的是先尋求醫生建議。
👉完整報導內容請點TEEPR亮新聞【IG首頁連結】觀看!
——————————
🌞歡迎追蹤我們的新IG➡ @teepr_focus
#TEEPR #teepr亮新聞 #teeprnews
燙傷水泡如何處理 在 裝修佬 - 香港一站式網上裝修平台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裝修佬 x 高燒 ◤
眾多燒傷燙傷偏法有否醫學根據呢?萬一家中小朋友不幸燙傷,家長又該如何應對? 今日就等高燒GoFever教大家正確燙傷處理方法!
👓Click入嚟睇埋其他裝修文章👓
http://bit.ly/2nEnbpm
=========================
👷 裝修佬 - 香港一站式網上裝修平台
👷|想知道更多裝修資訊,就記得Like我哋Facebook喇!
📚【專欄文章】http://bit.ly/2LyQXno
📺【Deco-TV】http://bit.ly/2ZuGIWi
📐【我要裝修】http://bit.ly/2Ln9HGk
🛒【Mall優惠】http://bit.ly/34qchEl
📝【建材咨詢】https://bit.ly/2NjTZks
⭐【裝修學院】http://bit.ly/34opKMR
🌏【國際網站】http://bit.ly/34rzfLb
💥【裝修測試】https://bit.ly/3eeuoB6
=========================
📬裝修佬現誠招各路裝修師傅、DIY達人、設計公司、專欄作家,參與裝修佬拍攝、提供裝修案例及文章撰寫工作|有興趣參與請電郵至 hkdecoman@gmail.com 並附上個人或公司簡介,我們將有專人與你聯絡。
#香港一站式網上裝修平台
#幫你揀選最適合你嘅裝修佬
#裝修 #裝修佬 #裝修案例
燙傷水泡如何處理 在 當張仲景遇上史丹佛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外傷 – 養兒育女必須知道的21件中醫知識(18)
感冒和外傷,大概是養兒育女最常遇到的問題,這個文章系列一開始時討論了感冒,這次就來談談外傷。
外傷的種類不少,小孩子常見的外傷有跌倒破皮流血、割傷、燙傷、蚊蟲咬傷、扭傷等等,如果情況不嚴重,通常都可以自己處理,做父母的不要驚慌失措、緊張地大喊大叫,反而造成小孩子心裡的恐懼,以後不敢嘗試新的活動。
破皮流血和割傷等外傷,如果傷口不是很深,通常不會傷及動脈,先以乾淨的水清洗傷口,確定沒有異物留在傷口內部,然後,塗抹厚厚一層中藥「紫雲膏」,再適度包紮傷口。如果靜脈微微滲血,「紫雲膏」通常可以止血,如果傷及動脈,不易止血時,得配合一般止血方法,譬如以紗布覆蓋傷並適度加壓,或在傷口近心端按壓動脈上游等。一般情況下,「紫雲膏」效果很好,不僅傷口癒合快速,也不會留下什麼疤痕。當然,如果傷口很深、流血不止,那你還是得趕緊找醫療人員來幫忙。
「紫雲膏」對一般燙傷也非常好用,先用冷水沖洗燙傷處,讓燙傷部份降溫,然後塗抹大量的「紫雲膏」。不要隨便把水泡撕開,讓燙傷處在「紫雲膏」的覆蓋下自己修復,通常也不會留下疤痕。比較嚴重的燙傷,也可以考慮中藥粉劑,譬如使用黃連、黃芩、黃柏、大黃、生硫磺、白朮等打成細粉來覆蓋燙傷傷口,等傷口進步良好後,再改回來使用「紫雲膏」。
「紫雲膏」怎麼製作?網路上很容易查到,有許多不同的版本,沒有太大的區別。我診所「紫雲膏」的製作方式為:當歸 50克,紫草根100克,切碎,加入有機麻油300毫升及有機橄欖油 150毫升,浸泡3天後,煮滾10分鐘,過濾掉藥渣,放入有機蜂蠟 50克,攪拌溶化,然後倒入容器中等待冷卻成藥膏,這就大功告成了,份量足夠自己用一陣子,還可以分送給親朋好友。
蚊蟲咬傷,造成癢痛、紅腫,雖然「紫雲膏」也有幫助,我推薦診所依照古法加減而來的「特製三黃膏」:黃連45克、黃芩45克、黃柏45克、當歸30克、大黃25克、赤芍25克、生地25克、玄參25克、白芷25克、三七20克、甘草40克,切碎,加入有機麻油300毫升及有機橄欖油 150毫升,浸泡5天後,煮滾轉小火續煮約30分鐘,熄火再放入肉桂20克,等10分鐘後過濾掉藥渣,放入有機蜂蠟 40克,攪拌溶化,然後倒入容器中等待冷卻成藥膏即可。這個「特製三黃膏」對青春痘,甚至傷口感染潰爛,也挺有效果的。
小孩子扭傷比較麻煩一些,畢竟一般父母不知道如何針灸或推拿,如果嚴重,最好趕緊帶給精於治療扭傷的中醫師看診,如果不嚴重,倒是可以自己輕輕按摩,適度塗抹市場上販賣的鐵打損傷、筋骨酸痛的中藥膏、中藥油,再使用護膝、護腳踝等護具來保護扭傷的部位。以後有機會,我可以另外寫文章來教大家如何自己製作各種鐵打損傷、筋骨酸痛的中藥膏、中藥油。
這裡得提一點,許多西醫及一般大眾,聽到扭傷就想到「冰敷」,這其實是錯誤的,就連1978年提出並大力宣導「R.I.C.E. (Rest、Ice、Compression、Elevation)」的Dr. Gabe Mirkin都已經公開承認錯誤,只可惜宣傳了幾十年,已經在大家的心裡深根蒂固了。雖然冰敷可以減輕疼痛,冰敷已經被證實會延遲復原,甚至可能導致部份組織壞死。熱敷可以加速復原,但是,剛剛扭傷時,熱敷會加遽疼痛。所以,我建議大家,扭傷24小時之內,不要冰敷或熱敷,扭傷24小時後可以熱敷。
(http://andylee.pro/wp/?p=9130)
#當張仲景遇上史丹佛
燙傷水泡如何處理 在 護理師的日常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聰明的美國家屬因為接收太多外界五四三的信息,對個案正規以外的治療實驗接二連三展開(屬於 錢太多的症頭),希望疾病會因為這些偏方得到改善……😥😱,上個月住院診斷是「肚臍周圍燙傷」(??),我還在納悶為什麼會發生?一問才知道是因為 自行操作 溫灸 不當而造成……
愈接近身體中線愈是敏感,怕被搔癢 就是,何況高溫燙傷…多痛啊啊啊!個案已經出院,今天去家訪,掀開衣服一看嚇一跳,過一個月了燙傷還沒好耶!那當初燙到範圍是多大呢?病人不會表達,所有照顧決策都是家人的決定,也許…病人會希望就順其自然吧!這樣多折騰啊?
好吧!站在專業護理師的角色我不便批評,看病人受罪心疼歸心疼,好像也沒辦法,好好繼續換藥,趕快癒合,才是唯一的目標。
來分享一下 #燙傷怎麼辦?大家熟知的「沖、脫、泡、蓋、送」流程之外,灼膚星(Sulfasil)乳膏是我最推崇的外用藥,不僅如此,#壓瘡壞死組織的傷口 也可以用這個藥膏,效果顯著。
燒燙傷程度分類
1. 一度燙傷 受傷於表皮層,外觀呈現紅腫
2. 淺二度燙傷 傷口深度在真皮上層,初期外觀紅腫,約一至二天內會有水泡發生, 傷口在水泡脫落後會極度疼痛
3. 深二度燙傷 傷口深度到達真皮下層,往往會有大水泡發生
4. 三度燙傷 傷口深度超過真皮下層,全層皮膚完全壞死
什麼是灼膚星乳膏?
當您不小心發生燒燙傷意外時,除了依照「沖、脫、泡、蓋、送」正確處理方式外,送到醫院時,您可能會面對醫師所開出的灼膚星乳膏, 灼膚星乳膏就是每公克含Silver sulfadiazine 10微毫克,也就是含Silver sulfadiazine 1%, 具有廣效性抗菌效力,對許多革蘭菌均有殺菌功效,對酵母菌亦有效。
如何使用灼膚星乳膏:
1. 清理傷口:用無菌生理食鹽,去除傷口髒污、前次藥膏或血漬。
2. 藥膏必須完全覆蓋傷口,每天塗敷一至兩次,換藥時間至少應間隔12小時,厚度為1.5-2mm(就是要厚厚的不要怕),應持續塗敷直到傷口癒合
灼膚星乳膏優點:
※ 對於其他抗生素有抗藥性患者此藥為較佳選擇
※ 在使用此藥時病患並不會感到疼痛
※ 本品易於塗敷,可用水洗,不會造成污斑
您必須注意的事項:
※ 此藥可能增加核黃疸情形,孕婦和出生兩個月內的嬰兒不宜使用
參考資料
1.http://dailymed.nlm.nih.gov/dailymed/fda/fdaDrugXsl.cfm?id=3854&type=display Access: 2008.04.09
2.http://enews.hc.mmh.org.tw/enews/20040131.html Access.2008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