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三種人,我是哪一種?
我從很小的時候就知道,我這輩子想要什麼東西,我就得努力工作去得到。
我出身在七零年代,父母是勞工,傳統家庭,重男輕女,妹妹跟我,還有大家族中所有的女孩,從小都是像放養雞一樣的生活著。
我在IG小帳號裏的某篇文章裏有詳細描述過我的心路歷程,這裏就不再贅述,真正想閱讀的朋友...
這三種人,我是哪一種?
我從很小的時候就知道,我這輩子想要什麼東西,我就得努力工作去得到。
我出身在七零年代,父母是勞工,傳統家庭,重男輕女,妹妹跟我,還有大家族中所有的女孩,從小都是像放養雞一樣的生活著。
我在IG小帳號裏的某篇文章裏有詳細描述過我的心路歷程,這裏就不再贅述,真正想閱讀的朋友我相信你們神通廣大,一定可以找得到那張我穿著連身紅裙,戴著香奈兒別針的照片。
我在二十歲初期,就萌生去歐洲住的念頭。認真兼差幾份工作八年以後,終於在28歲得以用自己存的一點點錢,跟銀行高利借我的100萬,前往英國留學(就不要再問了,我為什麼笨到不去借留學貸款?因為在那個沒有智慧型手機,沒有Google的年代,出國留學大概是只有小康以上家庭或優秀公費生在做的事情)你說我專科畢業,又毫無金援的的背景,卻有這種「不切實際的夢想」,不加倍努力,還有什麼選項呢?
一晃眼,快20年了,當年那個每週末都在西門的Tower唱片行流連忘返,聽著好心店員打開進口CD讓我一張一張聽,摸摸口袋大概只能買兩張,夢想著、堅持著有一天一定要去歐洲住的年輕女孩,現在坐在這裏打這篇文章,你說是什麼感受呢?
前天在Clubhouse上的英文快問快答房,我收到了這樣一個問題:
Do you consider yourself an overachiever or imposter? Do you agree with the concept of “ fake it till you make it?” What kind of attributes do you think are the keys to bringing you so far?
我當下的回答會分享在下一次的貼文。
但在這裏,我只想跟大家分享,也想鼓勵眾多跟我一樣無法選擇父母,除了家境不好,還有正在遭受各種家庭與社會期待等情緒勒索的朋友,你的人生應只為自己而活,若你為了自己的理想奮戰,是基本的生存本能。至於那些各種self-help系列書中說的,fake it until you make it,be a high achiever等想法與概念,一路走來其實都未曾出現在我的腦海。我年輕時只喜歡閱讀科幻小說跟哲學,勵志類書不在我生命中,更何況當年也不流行。我並不喜歡裝模作樣。Fake it until you make it 對某些人或許有效,但是我好像是已經成為一個有自信的人多年之後才聽過這句話的。我的社群媒體中,有許多私人好友。人前什麼樣子,人後我也是什麼樣子。裝個樣子對我來說需要耗費太多心力,I’m not a fan。我是喜愛閱讀,但我從來不需要外來的鼓勵來產生動力與維持續航力,外人的耳語也不曾動搖過我追尋理想的堅持。我想一個人需要的,就是你對於你自己的信心,你答應你自己的事情,你會不會做到。還是你嘴巴說你想做某事,時常掛在嘴邊,但不見動作,which is fine。人本來就百百種。若你真的想要一樣東西,舉凡好吃的印度咖哩、戒煙、日本燒肉、新手機、取得RN、考過律師、買Gogoro、去迪斯奈樂園... you name it,你有多想要,你就會多努力,成功只是遲早的事。什麼?阿姨我不想努力了?那就停止了啊,反正沒吃到咖哩,你可以吃三寶飯,沒戒煙,也不是世界末日,沒新手機,舊的勉強再撐半年,沒考到RN,台灣也不錯住,還沒去迪斯奈樂園,那去個六福村也不錯,反正累的程度差不多,但價格可是差很多。
總之,我只想再講一次,夜深人靜,孩子熟睡,手裏拿著我心愛的威士忌,我想的是,手邊積欠的工作還有哪些,我思考的是,為了讓補習班服務更好,我需要做些什麼。我手邊有無數本待翻閱的中英文書籍,全都是我從誠品搬回家的寶貝。偶爾想到就打開Tinder或Bumble,看看有沒有人跟我配對,或誰傳了訊息給我。我沒有時間想別人是怎麼看我。I don't care what you think about me. I don't think about you at all. 這句話是香奈兒女士說的。
#cocochanel #highachiever #overachiever #impostor #positivevibes #perseverance #高成就者 #香奈兒女士 #正向思考 #毅力 #里茲螞蟻 #我沒時間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