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日報連載小說
和女朋友在京都吃著師傅在面前即席泡製的美味天婦羅,桌上的手機震了一下。
「Hi」
既沒有表情符號,連個標點都沒有,這樣冷冰冰地跟人打招呼的,不用看就知道是你。
說是冷冰嗎? 卻又唯獨只有我,看穿你在地球的另一邊鬧著別扭,還是,你回香港了? 想找我聚聚舊?
你一定很不憤氣要由你先...
都市日報連載小說
和女朋友在京都吃著師傅在面前即席泡製的美味天婦羅,桌上的手機震了一下。
「Hi」
既沒有表情符號,連個標點都沒有,這樣冷冰冰地跟人打招呼的,不用看就知道是你。
說是冷冰嗎? 卻又唯獨只有我,看穿你在地球的另一邊鬧著別扭,還是,你回香港了? 想找我聚聚舊?
你一定很不憤氣要由你先找我吧? 誰教你在香港已經一個朋友都沒有, 只剩下我這個前度男友還會理你而已。
但是,你上次臨走時卻把我當仇人似的,我好心對你說真心話,你卻對我亂發脾氣,如果你不是我前女友,而我又那麼有風度,早就丟下你不管了。好歹我現在也有感情要好的女朋友,真是出於相識十幾年的朋友交情才會跟你說真話,不然像你這麼難相處的女人,我早就像別人一樣懶得管你了!
「是她嗎?」女朋友問我,她已看到手機上的名字。
「嗯。」女朋友是知道我和你的交情的。
「你不答她啊?」
「旅行的時候就別管她了,反正跟她聊起來就有完沒完的,盡是那個有老婆的男人的壞話,每次都一樣,毫無進展,她自己不爭氣,我不想理她了。」
「真的嗎?」女朋友知我容易心軟,但今次我是說真的。
女朋友又問:「如果她只是回香港幾天,今次約不到的話會否很可惜? 」
「一點都不可惜,你看! 一句HI 而己,如果她真有重要話要說,可以多說幾句吧,她又是這樣,等著人去關心她,我才沒有這個耐性。」
話雖然這樣說,回香港之後,我又翻出那個手機短信看。
再怎麼看都只是由兩個英文字母組成的「HI」而己,不會看出什麼端倪來,如果想知道你有什麼事情找我,現在回覆會否太遲? 說自己去了旅行? 說漏看了你的短信? 總覺得現在才找你,你一定又裝模作樣漫不經心地說也沒什麼。最令人光火就是這副當自己是悲劇女主角的德性! 自己找人出來,卻又什麼也不說,等著別人來打開你的嘴巴,問你十句才答半句,所以之前也願意一起出來玩的人,才漸漸達成了不要約你的默契,讓我這前度男友好生為難。
我又莫名地回想去年那次見面的事,我也曾反省過是不是自己說話太重,才讓你戴起了盔甲。
「我說你啊! 根本是不想與人好好地建立關係,所以才專挑壞男人來愛是吧! 這樣對我這好男人來說,實在沒法同情你下去呢! 」
我這樣說當然有一點出於當年你突然跟我說分手的憤慨。
當年你突然找了一份在新加坡的工作,決定隻身到那邊生活,讓我很受傷。你一到埗就認識了那個有老婆的男人,打電話回來跟我哭,我成了聽你訴苦的朋友。
不過我說出你的要害不是因為自己,是因為我越來越看不過眼,覺得你這樣逃避也不是辦法。
我得到幸福了,我也想你找到幸福,問題是你必須看清楚長年來的不幸其實是可以改變的,只要你硬起心腸、勇敢一點......
「你到底在說什麼?怎會反過來怪到我頭上,明明我是受害者!是他一直騙我會離婚的啊!」
「難道我有看錯你嗎?是你不想要結果,所以才只對不會有結果的關係情有獨鐘。你記得跟我拍拖以前,你暗戀了那個學長多久嗎? 你跟我說過,你根本覺得不需要得到他,不需要做他的女朋友,不需要有結果,因為幻想中的他才是最完美的。」
我說到這裡,你含淚望著我,滿臉通紅。
我本來想以笑來緩和氣氛,你卻對我說: 「笑什麼笑?你覺得很好笑嗎? 」
你這樣的反應也太過火了,如果我想跟你做仇人,那天根本不會坐在那裡。
你有想過沒有人了解你,是因為你堅決不讓人了解你嗎?
你有想過你不幸福,是因為你根本一直拒絶幸福嗎?
作為朋友,我自問已經比所有人都更盡力。
如果你覺得幻想中的東西最完美,那是你的選擇。
「你不要以為自己有女朋友了就很了不起,我的事情不到你來管!」
「OK,你說的啊,我不管了。」我聳聳肩,那晚我們不歡而散。
或許,你跟我分手,是因為我太想跟你有結果。
而你,其實還沒有心理準備打開心房,跟誰建立親密關係,在對方面前把自己的弱點攤開來,也有信心不會受傷的那種關係。
只要一旦開始向著有結果的方向發展,你便會逃避。
像當年那個學長聖誕前約你出來,像我開始在你面前提到我們將來的家......
我本想問你什麼時候才願意長大,但現在的我卻覺得,即使你不想長大也無妨。
或許,覺得你該爭氣,是我太自以為是。
或許,你追求的這種痛愛,將你練就成一個不怕寂寞的人。
痛愛是你的修行,而我只能看著你燈蛾撲火,我沒法改變你,因為那是你本性。
我拿起了手機,輸入了遲來的「Hi! 不好意思, 我去旅行看漏了你的短信。」
我等著你的回覆。
唉,為什麼我不能只酷酷的回你一個字?甚或只是一個符號?
一年沒見了,你還好嗎?我想知道你過得好。
(完)
#鄭梓靈#到現在還想你#新書#最新出版
#短篇小說#語錄#愛情#girltalkhk#hkgirl#hkgirls#hk#hkig#hkinstagram
#photooftheday#文字#心情#心聲#共鳴#分享#前度
燈蛾撲火意思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Tokio liar ◎神様、僕は気づいてしまった
笑えるや 死体の山目掛けて走れ
可笑的人們如飛蛾撲火般奔向死屍堆砌的山群
どのルールも無用 情けは無いぜ 生存圏を奪え
毫無根據與憐憫地奪取生活
ハレルヤ 売れ残りに権利など無い
哈雷路亞 架上的權利無不完售
はみ出したらフィニッシュ 戻れないさ 幸福券を掴め
擠下的敗者失去獲得幸福票券的機會
Ah 人生が終わるチャイムが鳴る フェロウシップ チェックメイト
啊 結束人生的鐘聲響起 Fellowship Checkmate
言いたいだけだろ正義って そんなもん根は腐っている
正義言論的根早已腐爛
Tokio liar
東京騙子
この街が隅から隅まで憎い この街が潰れる様を見たい
憎恨從城市角落蔓延至另一個角落 如此渴望見證它的崩落
Tokio liar
東京騙子
これからの未来をどうとかより これまでの復讐だとかしたい 違いないさ
不管以後的未來是怎樣 都比不上至今為止的報復 難道不是嗎?
おかしいや 捨て猫ほど不幸を求め
真可笑 越來越多被遺棄的貓尋求不幸
そうやって募る 粗大ゴミが この街の餌となる
以此方式募集龐然垃圾 用以豢養這城市
Ah 赤信号でもしれっと渡れ フェロウシップ チェックメイト
啊 穿越紅燈 Fellowship Checkmate
さもゾンビの兵隊だった 今世紀の僕等は
這世紀的我們如同喪屍兵團
Tokio liar
東京騙子
この街の全部が全部を纏い この街に余さず乗っ取られる
這城市的一切相互糾纏 我們被它劫持著
Tokio liar
東京騙子
これ以上無いほど滑稽な街 これ以下も無いほど堕ちた僕等 お似合いだろう
在這之上沒有更滑稽的城市更適合在這之下也沒有更墮落的我們
Tokio liar
東京騙子
この街でちゃちな産声を上げ この街でミイラのように果てる
這城市扶養出的小小生命 終究成了它的木乃伊
Tokio liar
東京騙子
このまま腐った蜜柑になるなら これまでの復讐だとかしたい 違いないさ
如果就這樣成了腐爛的蜜柑 就是至今為止的報復 難道不是嗎?
Tokio liar
東京騙子
これからの未来をどうとかより これまでの復讐だとかしたい 君はどうだい
不管以後的未來是怎樣 都比不上至今為止的報復 那你呢?
-
◎作者介紹
神様、僕は気づいてしまった(中譯,神啊、我已經察覺到了),略稱為神僕,覆面系樂團,沒有四位成員的詳細資料,在MV中也以蒙面登場。於2016年開始在YouTube上發布作品,搖滾曲風加上神祕氛圍,迅速在網路上掀起話題,並以〈CQCQ〉打響知名度。
-
◎姵潔賞析
〈Tokio liar〉收錄在神僕第一張專輯《20XX》中,為吉他手東野へいと作詞。《20XX》的主軸命題為「兩種孤獨」,Alone和Solitude。在日本媒體「Skream!」的訪談中,吉他手東野へいと解釋道:「孤獨在英文裡有『Alone』和『Solitude』之分,這兩個在日文裡都被翻譯成孤獨,但是兩者有著決定性的區別。『Alone』有阻礙感和寂寞感,比較負面消極一點;然而,『Solitude』比較像是通過獨處來提升自己的個性和人性,比較正面。」。而筆者認為〈Tokio liar〉屬於前者。
旋律以輕快且強烈的節奏感作為基底,歌詞以在大城市東京生活的人們為中心,加上字句結構不斷重複排列,營造出歡快又有點百無聊賴的氛圍,更加拉大諷刺張力。而其副歌「Tokio liar」瞬間拉高的音調將所有情緒拋至最高點,像在與這城市控訴心中的憤怒與不滿。
上半段歌詞主要分成兩個部分,分別為描述都市人們生活的樣態以及作者看待東京的態度與視角。第一、二段敘述社會的無情,而人們只能不斷被剝奪生活的權利。「はみ出したらフィニッシュ(擠出後就結束了)」由此句可看出都市中因狹隘的幸福觀而產生的激烈競爭與絕望感,「戻れないさ(無法回去)」暗示被淘汰的人沒有翻身的機會,也因此人生就此「チェックメイト(將軍)」。第三段進入副歌,並直接了當的表達作者對東京的厭惡,「これからの未来をどうとかより(不管以後的未來是怎樣)/これまでの復讐だとかしたい(都比不上至今為止的報復)」這些負面情緒甚至強烈到即使讓作者放棄未來,也要期待報復與城市的崩潰以宣洩情緒。
下半段逐漸牽起人們與東京的連結與循環。第四段描述人們不斷尋求不幸而產生「粗大ゴミが(龐然垃圾)」即慾望,使城市成為慾望的聚集地,吸引更多人前來,扣回第一段「死体の山目掛けて走れ(奔向死屍堆砌的山群)」。即使知道自己可能成為別人腳下的其中一具屍體,也想獲得通往幸福的門票,然而在這的每個人都過著行屍走肉的日子。第五段說明城市中因慾望而墮落的人們在深不可測的社會、來往頻繁的人群、錯綜複雜的交通與負面情緒相互糾葛,使得我們無法動彈,並成為了城市的一部分。最後一段提到在城市中出生的孩子,耳濡目染之下也成為徒有虛表的空殼,以「ミイラ(木乃伊)」的白繃掩蓋自己,內在成了「腐った蜜柑(腐爛的蜜柑)」,失去生命力、一片沉寂的城市,作者認為這就是對東京的報復。
副歌裡出現數個「この/これ」為開頭的句子,重複強調時間(現今)與地點(東京),不僅使副歌變得更加洗腦,也讓人感受到作者所指涉的並不是隨意的任何城市,而是「現在的東京」。隨著歌曲迎至下半段,MV中都市裡的人逐漸戴上面具並隨著眾人狂歡,抑或擠在狹窄的電話亭裡,貼在玻璃窗上掙扎,偌大的城市,然而人們只有渺小的空間生存。
翻譯的過程中,由於網路上找不到任何此首的翻譯,自己也不是日語專業出身,因此幾乎是邊看文法邊拆解邊翻譯歌詞內容。尤其讓筆者最為苦惱的是副歌「これからの未来をどうとかより」中「どうとか」的意涵,即使拆解正確,仍搜尋無果。最後是詢問日語老師才得知是帶有鄙視意味的「怎樣、什麼的」意思,光是單字與文法的不同,就能影響整個句子給人的感覺,甚至具體表現說話者的狀態,也體現出日本的精緻文化與謹慎。
參考資料
https://skream.jp/interview/2019/05/kamiboku.php
-
美編:林泱
燈蛾撲火意思 在 知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十二世紀北宋的繁華:開封城日屠萬頭生豬(二) | 知史百家
歷史春秋網
(續)
這首詞不久就傳入宮廷,仁宗打聽清楚是誰叫的小宋,就召來宋祁,笑著對他說:「蓬山不遠。」把那個宮女賜給了他。
宣和年間,東京御街的豪奢繁華也到達了烈火烹油的頂峰。《水滸》裡的宋江也應是宣和元年(1119)左右上東京御街鬧元宵的。然而,七八年後,因金軍南下,御街陡然從繁榮跌落入了悲涼。正如王庭珪詩云:
旄頭彗天天狗墮,一日中原作奇禍。金竿突繞都城光,鐵馬橫嘶御街過。
靖康二年(1127)正月初十,宋欽宗赴金營乞和,遭到扣押。按往常慣例,這正是皇帝在御街上與民同樂的日子。於是,從宣德門到南薰門的御街上,僧道做起了「迎聖」道場,父老百姓捧著香爐,冒著大雪,在南薰門前御街上跪拜哭泣了十餘日,希望能感動金帥,放欽宗回來。當時,「雨雪大凍,餓死者無數」。覆巢之下,豈有完卵。據《三朝北盟會編》記載,御街近南一帶,士大夫妻子失踪的,也不可勝計。不久,金兵強行撤毀了御街上的道場,另立張邦昌做傀儡皇帝,部分冊立儀式也在御街上舉行。張邦昌步至宣德門外御街,在預設的褥位上北向金國拜舞,跪受冊寶。有衛士諷刺說:「平時在這裡看伶人演雜劇扮假官人,想不到今天張太宰卻裝假官家。」
緊接著,北宋滅亡,宋高宗建立南宋,一路南逃。留守東京的宗澤上奏高宗,說「已修正御街禦廊護道杈子,平整南薰門一帶御路」,一再籲請他還都抗金。但高宗決心偏安江南,改杭州為臨安府,名為臨時性行在,實為永久性都城,也在臨安城裡修起了大內與御街,坐視開封御街淪陷敵手。而比起開封來,臨安御街更顯得奢華與繁榮。
南宋的皇城坐落在鳳凰山上,京城主體在大內北面,故而出大內北正門和寧門是一條由南向北的御街。過朝天門,御街向西略有個小轉折,隨即再折向北,過萬歲橋再折向西,直到景靈宮為止。據《咸淳臨安志》記載,整條御街長一萬三千五百餘尺,「舊鋪以石」,縱橫共用石板三萬五千三百多塊,其中六部橋路口至太廟北這一路段,每遇大禮,都要特別整治。咸淳七年(1271),御街其他路段因「歲久弗治」,臨安知府潛說友主持大修工程,更換了將近二萬塊闕壞的路板,使「蹕道坦平,走轂結軫,若流水行地上」。
御街上舉行的最隆重儀式,要算三年一次的明堂大典。在車馬儀仗隊中,大象依舊是萬眾矚目的明星,走到太廟前,它仍會拜舞如儀,「其如鳴諾之勢」,「御街觀者如堵」。每逢這年,皇帝還要率百官前往景靈宮行恭謝之禮。這時,除了皇帝不簪花,文武百官們與教坊儀仗隊按身份與等級,都要在帽沿上簪戴或大或小、或多或少的朱翠花朵。禮畢歸來,絡繹不絕的恭謝隊伍遠望如錦,其壯觀景象正如姜夔的詩所說:
萬數簪花滿御街,聖人先自景靈回。不知後面花多少,但見紅雲冉冉來。
而這時的御街上,爭著一睹「天顏」的看客自然不會少。正如當時另一首詩描寫的那樣:
士庶重重間綺羅,霽光熏作小春和。御街兩行瞻天表,比似前回人更多。
從和寧門到朝天門,御街左側先後有六部、三省、玉牒所、太廟與五府等建築,右側則有惠民藥局與大佛寺等。過了宰執辦公的五府,才略有少數的廂坊與店鋪,比較著名的有尹家文字鋪與朱家裱褙鋪。而一過朝天門,御街就進入了密集的商住區,綿延直到萬歲橋,各色各樣吃穿用玩的商舖挨挨擠擠,一家連著一家。其中有中和樓、和樂樓、和豐樓等著名酒樓,還有中瓦、右瓦那樣的遊藝場所。據《貴耳錄》說,位於御街中段的中瓦更是京城最大的娛樂中心,「士大夫必遊之地,天下術士皆聚焉」,在那裡一展身手。《圖繪寶鑑》說到理宗朝有個叫李東的畫家,經常在御街上出賣自己所畫的《村田樂》、《常酣圖》等作品,藝術水準雖不太高,「僅可娛俗眼」,卻也許是後來一般民眾所歡迎的風俗年畫的濫觴。
每天一聽到晨鐘,御街上的吃食店就張羅開了早市的點心,六部前的丁香餛飩是遐邇聞名的小吃,其味「精細尤佳」。和寧門朱紅杈子前的買賣也十分紅火:滿街滿市都是高檔菜蔬、時令水果和生猛海鮮,構成了這裡交易的最大特色。南宋對御街實行開放式管理,連大內正門前都允許設立早市,似乎比北宋更具市場化與人性化。
臨安御街的路況雖然好於東京御街,但街面比較狹窄,商店住家又相當密集,磚木建築容易引發火災。嘉泰四年(1204),糧料院失火,很快蔓延到太廟南牆外。太廟是社稷的象徵,大臣韓侂冑指揮軍兵拼死撲火,才總算安然無恙。但火舌已躥到正對御街的和寧門外,焚毀了隔離閒雜人等的杈子門,連和寧門上的螭吻也著了火,幸虧救火員登梯用短斧擊落了螭吻,才未殃及城門。這場火災,御街南段的損失難以估量。紹定元年(1228),御街最繁華的商業區失火,使中瓦與數以千計的商住建築成為一片廢墟,當時有「錦城佳麗地,紅塵瓦礫場」的說法。但不久,御街就建起了新的中瓦與商舖,迎來了新的商機。
每逢中秋與元宵,滿御街流動著喜氣洋洋的人潮,這也是街上商舖大發利市的最佳時機。據《武林舊事》說,一到中秋節,御街店肆就陳列出諸如絨線、密煎、香料等貨物,向路人誇多說好,謂之「歇眼」。所謂歇眼,大概就是留住顧客眼球的意思。入夜,御街「燈燭華燦」,買賣「竟夕乃止」。劉辰翁有一首《憶江南》:
梧桐子,看到月西樓。醋釅橙黃分蟹殼,麝香荷葉剝雞頭。人在御街遊。
在中秋的明月下,坐在御街的食鋪上蘸著香醋和橙汁,品嚐大閘蟹;然後用清香的荷葉托著一捧菱芡,邊走邊剝著吃,寫出了普通人逛御街的閒情逸致。
元宵節前後要過上五六天,比中秋節更長更熱鬧。御街上的商販們推著用金屬鑲包的花盤架子車,花盤上簇插著鬧蛾、燈彩等應景貨品,歌叫喧闐,吆喝著買賣。固定的攤主對伙計也往往「使之吟叫,倍酬其值」。姜夔有詩描寫元宵節御街的商賣:
貴客鉤簾看御街,帝中珍品一時來。簾前花架無行路,不得金錢不肯回。
夜闌更深,還有人提著小燈在御街上尋找遊人丟失的東西,當時謂之「掃街」。據《武林舊事》說,這是北宋御街的遺風,而居然「遺鈿墮珥,往往得之」。當然,偶爾也會有「雨打上元燈」之類煞風景的事,御街上便是另一番光景,姜夔也有詩說:
正好嬉遊天作魔,翠裙無奈雨沾何。御街暗裡無燈火,處處但聞樓上歌。
在當時,逛御街成為到過臨安的官宦士民的賞心樂事,就好似現在人們好幾年後還津津樂道當年遊天安門逛長安街一樣。著名詩人楊萬里退居家山以後,就曾戀戀不捨吟詩道:「聞說都人競出嬉,御街簫鼓倍年時。」此情不僅誠齋有,就是那位劉辰翁,也一往情深回憶說:「空回首,御街人買南京棗」;「雨枕鶯啼,露班燭散,御街人賣花窠。」在他們看來,御街的一切都是美好的。而宋末詩人許棐則說「御街車馬無行處,誰肯抽身覓退居」,在這裡,御街已經轉為滾滾紅塵與功名利祿的代名詞。
大約就在許棐面對著御街發出感慨以後不久,南宋滅亡。六十年後,元代詞人薩都剌經過杭州,登上吳山,有詩云:「一代繁華如昨日,御街燈火月紛紛。」似乎仍能透過歷史的煙雲,從眼前的燈火,遠眺到南宋御街的喧鬧與繁盛。
原文載於:《亂彈水滸》作者:虞云國,出版:中華書局
(二之二,續完)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燈蛾撲火意思 在 譚蕙芸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城裡。城外]
香港人經歷了驚心動魂的一星期,11月17日(星期日),九龍紅磡理工大學裡,逾千名黑衣人已連續幾天以校園為根據地,封鎖附近的交通要塞,紅磡過海隧道被堵塞,收費亭被燒焦,不少記者想起《拆彈專家》這套電影,炸掉了過海隧道,卻不是電影橋段,而真是出現了。封掉紅隧如同切斷香港交通大動脈。
當天下午,我身在理工大學校園。相比起中文大學一役,這裡的地理環境,更像一個作戰的堡壘,國際媒體稱理大為fortified campus(城堡化的校園)。校園像一個四通八達的平台,平台有通道連接多楝建築物。
示威者遊走於校園內,隨時移動到不同出入口作戰,有人會喊:「尖東橋要人!紅火橋要人!」黑衣人像流水衝向不同作戰點。理工之戰,有多個作戰點,漆咸道南有水炮車、天橋有裝甲車,當然還有無數防暴警察與他們的槍。
早前中文大學被佔據,校園仍有職員及學生居住,老師、中大學生仍留守學校,跟示威者保持溝通,還有人辦「討論會」讓大家冷靜下來反思前路。
相反,在理工大學,那個打得厲害的下午,我遇到立法會議員鄺俊宇,他說來校園想找「理工大學學生會」談一談,但找到門號卻找不到人(後來始知道,學生會有成員留守校園多天,但那天找不上)。我遊走校園,只見年輕人圍坐製作汽油彈、掘磚、義務教護員替中了水炮車的人沖身,還有人設計了一間「記者室」,把抗爭現場直播畫面投射到螢幕上。
校園裡除了作戰、備戰、戰爭後勤,沒有其他任何其他活動,可以把氣氛鬆動。那得熾熱時,談話也顯得乏力。「現在在打仗呀!」是抗爭者用的口頭禪,意思是,談這麼多幹甚麼?
入夜,衝突加劇,警方在天橋上以裝甲車衝過障礙物,示威者以海量汽油彈扔過去,有一刻,整架裝甲車起火,校園內眾人歡呼,意志激昂。有人喊:「把橋也炸掉!」然後,兩條天橋先後著火,支架也燒通頂。那一刻,大家雄心壯志,似乎沒有想過,更大危機在後頭。
大家的手機,先後響起了通知。「有警員小腿被射中了箭」「警方表示理大為暴動現場」「警方表示若暴力升級,會以實彈回應」「有記者已拍攝到有警員手持AR15自動步槍」「警方宣佈所有人離開現場均會被控告暴動罪,包括記者」。
作為一個記者,知道這些訊息代表事態嚴重,但現場氣氛熾熱,黑衣人都忙於作戰,似乎沒有人預視到,示威者的撤退之路已被封掉。
全香港市民在那一夜,都想起1989年的六四事件,後來街頭的塗鴉也寫到PolyU= Tiananmen,我也收到訊息,警方前線已經未能完全受管理層所控制,事情有可能變得很壞。
凌晨時分,香港記者協會聯絡我,表示跟警方溝通了,希望我帶着數十名「學生媒體記者」離開理工大學封鎖線。我們一行人也被搜身搜袋檢查証件,即使我持有有效記者証。後來知道,有些沒證件的記者被拘捕,有持證件記者被要求下跪,被槍指着才能離開。我知道,這夜,不是說笑。
警方佈了嚴密的警力,把整個理工大學校園重重圍封,運動以來,除了中大一役以外,一直奉行Be Water流水戰的策略,從沒有打過陣地戰,千計示威者一夜之間被圍困校園。
周一(11月18日)凌晨時五時半,警方主動攻入校園正門,第一批示威者被警方揮棍壓在地上拘捕,黑衣人衝入校園內躲避,正門陷入一片火海,漫長的圍城消耗戰開展。校園內還有千人被圍困,全城,全球震驚。
***
圍城之外,整個香港像瘋掉了一樣,清晨我回家淺睡,窗外有人大喊:「救救理大!」大白天大家都不去上班,不用上學(停學之中),人人都想盡辦法走到街上,越接近理大的位置越好,有人只是在尖沙嘴聚集,就被大舉拘捕。
被困理大學生的家長哭着走上街頭向警察下跪,拿着「救救孩子」的紙牌申冤,一時像在看國內的維權人士新聞,只不過這一刻在香港上演。被困的人,用各種方法逃走出來,爬牆、爬渠、游繩,有人成功有人失敗,接濟他們的司機又再被拘捕,一椿一椿的消息,駭人聽聞,香港人也消化不來。
香港社會那一天陷入一種憤怒,如溶岩式、噴泉式、高壓煲式的,躁動不安,大家都不知道可以如何「救理大」。那個晚上,我處身九龍鬧市採訪,那一條彌敦道,五個月來已經迎接了多次的警民衝突,但這一夜,就是不同,不只是汽油彈的數量,不只是汽油彈物理上設計的進化(除了玻璃瓶加了壓縮汽體罐),不只是你會看到穿着恤衫西褲的上班族或主婦會加入支援和後防,而是你感受到那種人群的憤怒,超越了之前所有的晚上。
警察那邊也省掉了過去一貫的表面功夫,這一個晚上,大家就是來開打。有一段佐敦的街道,只有記者可以經過,關掉了街頭的燈,全黑的馬路上,防暴警察脫掉了裝備,席地而睡,從他們的身體語言,你可以看到他們已經作戰了多個回合,那個畫面,黑影幢幢,和電影裡二次大戰的戰場畫面無異。
旺角的路面,爛到不可再爛,沒有完好無缺的一支交通燈,無辜的店鋪,也因為汽油彈太厲害,店面也會自我焚燒,不知是誰的汽車爛掉了或燒掉了。記者跑在路上根本隨時跌倒,因為地面上的磚全被挖掉,有人放了大頭針,希望把水炮車的車呔毁掉(已有一輛爆了呔)。
雙方攻防沒有止息,空氣裡除了各種槍聲碎玻璃聲,瀰漫着一種各種化學品混合的酸臭,地面總是在冒煙,燒焦了的東西可以反覆再焚燒。
在油麻地,警方的自動步槍彈匣掉在地上,被記者拍攝得到。基本上,除了實彈槍未開,任何武力都沒法令人群後退。
那個晚上,群眾的作戰意志是空前的,斯斯文文的市民站在後方,製作汽油彈,前方的勇武拿着木板撐傘擋橡膠子彈, 步步進逼警方防線,有一刻,是群眾從三面包抄,反圍攻警方防線。有人說,「大家反攻去營救理大裡面的人」,但事實是,靠近理大防線的機會也沒有,那已經不是實際上成效有多少,而是群眾的怒火有多大。
每一個路口,最後就是由拘捕終結。警方大舉跑前,按下制服抗爭者,把他們帶走。我看過的拘捕場面過百次,但這一夜,就是不同。被捕的不只是黑衣少年,而是有壯年男人,中年女士,而他們的臉上,沒有以往被捕者那種誠惶誠恐,不只一張臉上,我看到被捕者被警察帶走時,他們昂首闊步,臉上帶着的是一種從容就義、倔強不屈的表情,這一個畫面,一直震懾着我。
那個晚上,在街道上拘捕的規模是空前的。對峙到了油麻地,依然膠着,警方放軟了手腳,原來他們部署了這夜最厲害一著。忽然,警察的防線左右分開,原來在後面慢駛的警方小型貨車,高速衝進示威者之中,人群急忙後退,但同時警員從旁包抄,近百人被擠在小巷之中。多個目擊證人包括香港消防當局表示,當時出現「人疊人」情況,是為「碧街人踩人事件」。
不一會,我走進了現場,被警方大力驅趕,我看到大量示威者被擠在極小的空間裡,他們的眼神絕望無助,但拿着武器的警察唬嚇我們,我們唯有慢慢離開。凌晨時分,大量救護員在場治理人疊人事件的傷者,我看到被救上擔架牀的人清醒的。
後來知道,這條小巷「碧街」拘捕了逾二百人,全部立即提堂控告暴動罪,是反送中運動以來,涉及最多被告的一次暴動案件。
事情讓人悲慟在於,理工大學被圍困的逾千人,未成年學生獲准暫時登記後離開,數百人則被告暴動罪。然而,有法律界人士指,若當時人從校園離開而身上沒帶險品,要舉證證明該人參與暴動也要更多實質證據。相反,走到街上支援理大的人,在衝突現場被捕,則承受更大風險。
有人問,反包圍、救理大、有效嗎?我看到的,卻是群眾那一夜,沒法捨棄被圍困者的急逼感,那種堅決的意志,無怨無悔,那種如海一樣的仇恨,要透過飛蛾撲火式的自我犧牲,要讓自己也捲進去,即使意味自己會被淹沒,始能停止下來的躁動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