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燈火照人間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燈火照人間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燈火照人間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燈火照人間產品中有69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7萬的網紅閃耀暖暖,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閃耀報報】燈月人間,福利活動開啟! 夜空中,一輪滿月散發著靜謐的光華,如同瑤台銅鏡,映照著城中的萬戶燈火。 ✨活動一:限時福利活動 🔸活動時間:9月14日更新後-9月23日23:59 🔸領獎時間:9月14日更新後-9月24日23:59 🔸活動方式: 1.活動期間內,每日拜訪設計師,完成委託任務...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發現人生好風景:擁抱今天的理由,留心就會看見」新書介紹 訪問作者: 張光斗 內容簡介: 相遇時彼此燦爛,離別時各自祝福 緣分至此,我們美好如初 在歲月流轉之中,我們重複著人生的相遇和離別。當彼此的緣分交會,在最剛好的時光互相陪伴,是這樣的溫暖讓我們相信...

  • 燈火照人間 在 閃耀暖暖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12 13:00:13
    有 696 人按讚

    【閃耀報報】燈月人間,福利活動開啟!

    夜空中,一輪滿月散發著靜謐的光華,如同瑤台銅鏡,映照著城中的萬戶燈火。

    ✨活動一:限時福利活動
    🔸活動時間:9月14日更新後-9月23日23:59
    🔸領獎時間:9月14日更新後-9月24日23:59
    🔸活動方式:
    1.活動期間內,每日拜訪設計師,完成委託任務,即可獲得節慶之章及豐厚獎勵。
    2.累計指定數量的節慶之章可前往【節日小舖】兌換非凡服飾【燈月人間】。
    📣特別提醒:
    活動結束後,節慶之章將被清空,請搭配師們注意活動時間,及時兌換哦~

    ✨活動二·限時福利郵件
    9月21日5:00-9月23日23:59登錄遊戲,還可獲得福利郵件,郵件內含【粉鑽*200、金幣18888】。



    #閃耀暖暖 #燈月人間

  • 燈火照人間 在 新聞人 黃旭昇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8-31 09:40:23
    有 10 人按讚

    啓蒙的王子雜誌半月刊;208、209期;民國64.10.01-16出版)夸父收藏。
    【善的漣漪如投石湖水】
    如果一輩子只做一件事
    黃旭昇的「擴善」人生

    撰文│奚莉亞
    照片提供│黃旭昇

    人物簡介
    黃旭昇,現任中央通訊社國內新聞中心新北市記者,所跑路線包括文化、圖書、市政、教育、環保、醫藥、衛生、警察、消防和海巡,編採資歷32年。曾在2011、2018獲社會光明面新聞報導獎、2014優質新聞獎優勝、中央社新聞報導攝影獎第一屆的優勝和第二、三屆的佳作。工作之餘以當志工為志業。

    …………………………………………………………
    「如果一生只做一件事的話,我希望是投石湖水,藉由善的漣漪,讓這個社會慢慢的良善。」身為記者的黃旭昇,在32年的工作生涯中看遍人間世事,不論是天災人禍、悲歡離合,或是各種不公不義,他只願自己的報導能夠照亮幽冥,把良善傳遞出去。他強調,「既然是一輩子可能只做這件事,那麼就要想盡辦法把它做好。」

    用媒體發聲幫助弱勢

    黃旭昇說自己從小就無法抗拒文字的魔力,小學四、五年級已經開始投稿國語日報,但「長大後才漸漸發現文字可以影響人」。民國77年,他在服完兵役後進入新聞界,開始用筆尖發聲,一晃眼過了32年,人生的三分之一歲月都獻給了這份工作。

    從少年到成熟大叔,儘管媒體的大環境已不如以往,記者也常被譏笑是「妓者」或弱智,但他從未想過要轉職或退休,問他為何如此「矢志不渝」?黃旭昇笑笑說,記者的確不是一個賺錢的行業,耗費的時間精力跟所得不一定成正比,「但迷人的是,它可以參與第一線,將訊息告訴大眾,可以利用媒體發聲,幫助弱勢。」

    黃旭昇細數工作生涯中印象深刻的幾則報導:例如「拯救流落異鄉的船長」,這位台灣船長因為漁船遭到海盜洗劫,只能流落索羅門群島,想家人但船上的無線電無法呼叫台灣,想回台又沒有錢買油,也找不到船東援助,但透過了他及其他記者的報導,喚起政府單位重視,台灣船東也因輿論壓力,想盡辦法把船長拯救回來,圓滿了整件事。

    還有「台裔芬蘭青年尋找生母」,當事人僅憑著一件33年前從台灣穿著抵達芬蘭的小嬰兒服,和嬰兒時期的照片,在人海茫茫中尋找生母,原本是件大海撈針的事,但在黃旭昇及海外同仁連線走訪下,促使了公部門動起來協尋,終於讓分離了33年的母子可以再相聚,這一刻令他激動不已。
    旭昇也看到這人間許多不公不義的事,秉著為弱勢發聲立場,或許得罪過惡勢力,但也結下更多良緣,例如金門的鳥友、關心生態與文史的工作者、教育崗位兢兢業業的夥伴,大家都在默默扎根,悄悄幫助小農與老農,讓他的眼界因此更廣,也常常從別人的故事中觀照自心,再照亮他人。

    努力「揚善」不棄守

    黃旭昇在記者的身分上,堅持著「濟弱扶貧」的理想,也一直把這想法落實在工作領域上;但在媒體搶即時、搶點閱率的狀況下,或因立場與角色不同、位階與職權的分別,看法與溝通的誤差,不時跟長官有了些許火花。朋友常勸他說,做好最保守的就是最安全的,或一個命令一個動作,比較萬無一失;但對他來說,新聞工作若都是先想到如何保護自己,如何不犯錯,如何不觸怒當局,如何維持良好關係,那麼就會失去守門人或吹哨者的角色與天職,這是他不願棄守的底線。

    在社會氛圍普遍嗜腥羶的重口味中,「揚善」未必獲得重視,這對於兢兢業業下筆的他難免覺得挫折,但大環境如此,只有積極尋求轉念,而他找到的方法就是利用網路散發出去,或者把訊息分享給同業,透過不同的平台管道讓這些社會微弱的光持續點亮,如此也不違背自己的核心價值。他說,若一直把不好的事情記掛心裡是無濟於事的,達到目的才是最重要。

    工作之餘,他也身體力行「揚善」工作,挽袖當起志工,甚至遠赴海外助人,把志工和記者身分融合一起,既療癒了自己、轉化挫折,也可適時發掘新聞素材,實踐自己的信念,「我以一名新聞工作者的身分,時而以旁觀者角色紀錄,時而以參與者角色進入災區報導、深入部落服務,總是角色互換,但『莫忘初衷』的信念只有更強烈,從沒變更過。」

    讓美好的事「被看見」

    現今社會對媒體價值觀與評價逐漸式微,網路上各式各樣「速食」的爆料和被放大的負面消息,還有人戲稱新聞業是「製造業」,或把記者和狗仔畫上等號,對此,黃旭昇偶爾也有無力感,但他反求諸己,「我常常想自己還能報導什麼?還可以做哪些事?我既然無法改變社會,但至少可以藉著我的職業,讓一些美好『被看見』吧!」

    因著這個「被看見」理念,所以他當個「投石者」,報導地方文創產業,傳達「希望」;寫國家交響樂團的第一小提琴手,以音樂協助弱勢孩童逆轉人生;也報導為偏鄉學子拍畢業紀念冊的攝影師大愛,這些新聞在社會上激起不少漣漪,讓人在負面嗜血及充滿「行車紀錄器」畫面的新聞中還能看到「美好」。

    他也常看到一些在社會底層的小民百姓,即使話語權不及有權有勢的人,但仍默默為社會付出,甚至還不求回報,遇到比自己更辛苦的人,縱然本身也需要他人幫助,但依然願意如甘霖般伸出援手,這讓黃旭昇更堅持自己的核心價值,要為這有情人間守護一豆燈火,為自己的內心保有一方淨土。

    做點亮幽冥人間的微光

    今年,他工作的媒體有5名資深記者放棄新聞戰場,同業間也有不少年輕有衝勁與理想的記者,紛紛轉換跑道或暫時休息、離開媒體圈,不同的媒體平台也轉型因應新媒體時代,媒體的環境轉變,讓他感受良深,但不論環境怎麼變,他仍盼望自己和繼續堅守崗位的同業做點亮幽冥人間的微光,扮演好烏鴉與守門人的角色,護住美好的核心價值。

    「人生總是變化無常,無常不知哪一天早到來。人生總是無能改變,知足常樂就是快意人生。若打開心窗,解開心結,煩惱自然就少很多。淡看人間事,瀟灑人間, 缺憾自然就成幸福。祈願人間多一些祥和睿智,多一些正向建議,祈願人間少一些狡猾詭辯,少一些陰溝酸語。」長久的記者生涯,黃旭昇看到了「因為愛,讓小人物能捨,化身為實現願望的菩薩。因為愛,讓小人物有得,內修為豐厚己身的大德。」

    人間多情,世間多愛,讓他更想藉由採訪社會的人事物,去關照並傳播這些人一直努力在做的事,冀望大眾都能在他的報導中有所感悟或有些許獲得,「當有機會為長者折枝,不吝伸手,當投石湖水,不斷擴散(闊善),如果不願意當那顆石頭,就當一名手心向下的人或播種的人」,這也是他將邁入「六旬老翁」的心得,持續看下去、寫下去、拍下去,觸動善心,繼續做對的事。

  • 燈火照人間 在 新聞人 黃旭昇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5-18 09:18:58
    有 3 人按讚

    黃旭昇,現任中央通訊社國內新聞中心新北市記者,所跑路線包括文化、圖書、市政、教育、環保、醫藥、衛生、警察、消防和海巡,編採資歷32年。曾在2011、2018獲社會光明面新聞報導獎、2014優質新聞獎優勝、中央社新聞報導攝影獎第一屆的優勝和第二、三屆的佳作。工作之餘以當志工為志業。
    …………………………………………………………
    「如果一生只做一件事的話,我希望是投石湖水,藉由善的漣漪,讓這個社會慢慢的良善。」身為記者的黃旭昇,在32年的工作生涯中看遍人間世事,不論是天災人禍、悲歡離合,或是各種不公不義,他只願自己的報導能夠照亮幽冥,把良善傳遞出去。他強調,「既然是一輩子可能只做這件事,那麼就要想盡辦法把它做好。」
    用媒體發聲幫助弱勢
    黃旭昇說自己從小就無法抗拒文字的魔力,小學四、五年級已經開始投稿國語日報,但「長大後才漸漸發現文字可以影響人」。民國77年,他在服完兵役後進入新聞界,開始用筆尖發聲,一晃眼過了32年,人生的三分之一歲月都獻給了這份工作。
    從少年到成熟大叔,儘管媒體的大環境已不如以往,記者也常被譏笑是「妓者」或弱智,但他從未想過要轉職或退休,問他為何如此「矢志不渝」?黃旭昇笑笑說,記者的確不是一個賺錢的行業,耗費的時間精力跟所得不一定成正比,「但迷人的是,它可以參與第一線,將訊息告訴大眾,可以利用媒體發聲,幫助弱勢。」
    黃旭昇細數工作生涯中印象深刻的幾則報導:例如「拯救流落異鄉的船長」,這位台灣船長因為漁船遭到海盜洗劫,只能流落索羅門群島,想家人但船上的無線電無法呼叫台灣,想回台又沒有錢買油,也找不到船東援助,但透過了他及其他記者的報導,喚起政府單位重視,台灣船東也因輿論壓力,想盡辦法把船長拯救回來,圓滿了整件事。
    還有「台裔芬蘭青年尋找生母」,當事人僅憑著一件33年前從台灣穿著抵達芬蘭的小嬰兒服,和嬰兒時期的照片,在人海茫茫中尋找生母,原本是件大海撈針的事,但在黃旭昇及海外同仁連線走訪下,促使了公部門動起來協尋,終於讓分離了33年的母子可以再相聚,這一刻令他激動不已。
    在微笑裡看到成就感
    他也曾幫助一位住在上海的曾老太太找到父親的舊照。曾老太太的爸爸是抗日名將,在緬甸戰區浴血奮戰有功,當年老將軍參加抗戰時,她年僅八歲,67年的歲月過去,爸爸在腦海裡僅剩模糊影像,她踏遍了美國、新加坡搜尋父親的文物,最後在黃旭昇報導及協助下,找到了老將軍珍貴的黑白照片。而老太太跨海來台看到父親照片,激動又哽咽地喊「這是最珍貴的禮物」的畫面,黃旭昇至今仍難忘懷。
    種種的新聞事件,不論是在嘉義檳榔林園裡的長照需求者,在台灣最遠南端部落的長者,甚至幫流浪的無名屍找到回家的路,為身障兒童與朋友辦了歲末溫馨圍爐活動,或前往花蓮強震災區採訪……,這種傳達希望、成就他人,「在別人臉上的微笑看到自己的成就感」,就是他在記者生涯上一直努力不輟的動力。
    透過這份工作,黃旭昇也看到這人間許多不公不義的事,秉著為弱勢發聲立場,或許得罪過惡勢力,但也結下更多良緣,例如金門的鳥友、關心生態與文史的工作者、教育崗位兢兢業業的夥伴,大家都在默默扎根,悄悄幫助小農與老農,讓他的眼界因此更廣,也常常從別人的故事中觀照自心,再照亮他人。
    努力「揚善」不棄守
    黃旭昇在記者的身分上,堅持著「濟弱扶貧」的理想,也一直把這想法落實在工作領域上;但在媒體搶即時、搶點閱率的狀況下,或因立場與角色不同、位階與職權的分別,看法與溝通的誤差,不時跟長官有了些許火花。朋友常勸他說,做好最保守的就是最安全的,或一個命令一個動作,比較萬無一失;但對他來說,新聞工作若都是先想到如何保護自己,如何不犯錯,如何不觸怒當局,如何維持良好關係,那麼就會失去守門人或吹哨者的角色與天職,這是他不願棄守的底線。
    在社會氛圍普遍嗜腥羶的重口味中,「揚善」未必獲得重視,這對於兢兢業業下筆的他難免覺得挫折,但大環境如此,只有積極尋求轉念,而他找到的方法就是利用網路散發出去,或者把訊息分享給同業,透過不同的平台管道讓這些社會微弱的光持續點亮,如此也不違背自己的核心價值。他說,若一直把不好的事情記掛心裡是無濟於事的,達到目的才是最重要。
    工作之餘,他也身體力行「揚善」工作,挽袖當起志工,甚至遠赴海外助人,把志工和記者身分融合一起,既療癒了自己、轉化挫折,也可適時發掘新聞素材,實踐自己的信念,「我以一名新聞工作者的身分,時而以旁觀者角色紀錄,時而以參與者角色進入災區報導、深入部落服務,總是角色互換,但『莫忘初衷』的信念只有更強烈,從沒變更過。」
    讓美好的事「被看見」
    現今社會對媒體價值觀與評價逐漸式微,網路上各式各樣「速食」的爆料和被放大的負面消息,還有人戲稱新聞業是「製造業」,或把記者和狗仔畫上等號,對此,黃旭昇偶爾也有無力感,但他反求諸己,「我常常想自己還能報導什麼?還可以做哪些事?我既然無法改變社會,但至少可以藉著我的職業,讓一些美好『被看見』吧!」
    因著這個「被看見」理念,所以他當個「投石者」,報導地方文創產業,傳達「希望」;寫國家交響樂團的第一小提琴手,以音樂協助弱勢孩童逆轉人生;也報導為偏鄉學子拍畢業紀念冊的攝影師大愛,這些新聞在社會上激起不少漣漪,讓人在負面嗜血及充滿「行車紀錄器」畫面的新聞中還能看到「美好」。
    他也常看到一些在社會底層的小民百姓,即使話語權不及有權有勢的人,但仍默默為社會付出,甚至還不求回報,遇到比自己更辛苦的人,縱然本身也需要他人幫助,但依然願意如甘霖般伸出援手,這讓黃旭昇更堅持自己的核心價值,要為這有情人間守護一豆燈火,為自己的內心保有一方淨土。
    做點亮幽冥人間的微光
    今年,他工作的媒體有5名資深記者放棄新聞戰場,同業間也有不少年輕有衝勁與理想的記者,紛紛轉換跑道或暫時休息、離開媒體圈,不同的媒體平台也轉型因應新媒體時代,媒體的環境轉變,讓他感受良深,但不論環境怎麼變,他仍盼望自己和繼續堅守崗位的同業做點亮幽冥人間的微光,扮演好烏鴉與守門人的角色,護住美好的核心價值。
    「人生總是變化無常,無常不知哪一天早到來。人生總是無能改變,知足常樂就是快意人生。若打開心窗,解開心結,煩惱自然就少很多。淡看人間事,瀟灑人間, 缺憾自然就成幸福。祈願人間多一些祥和睿智,多一些正向建議,祈願人間少一些狡猾詭辯,少一些陰溝酸語。」長久的記者生涯,黃旭昇看到了「因為愛,讓小人物能捨,化身為實現願望的菩薩。因為愛,讓小人物有得,內修為豐厚己身的大德。」
    人間多情,世間多愛,讓他更想藉由採訪社會的人事物,去關照並傳播這些人一直努力在做的事,冀望大眾都能在他的報導中有所感悟或有些許獲得,「當有機會為長者折枝,不吝伸手,當投石湖水,不斷擴散(闊善),如果不願意當那顆石頭,就當一名手心向下的人或播種的人」,這也是他將邁入「六旬老翁」的心得,持續看下去、寫下去、拍下去,觸動善心,繼續做對的事。

  • 燈火照人間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9-07-18 19:58:47

    本集主題:「發現人生好風景:擁抱今天的理由,留心就會看見」新書介紹
           
    訪問作者: 張光斗
        
    內容簡介:
    相遇時彼此燦爛,離別時各自祝福
    緣分至此,我們美好如初
      
      在歲月流轉之中,我們重複著人生的相遇和離別。當彼此的緣分交會,在最剛好的時光互相陪伴,是這樣的溫暖讓我們相信,漫漫長路之後終會遇見動人的風景。
      
      人間的悲歡離合,終將在心裡映成最美好的風景

      人與人之間的回憶甘美而動人,如同生命在我們身上留下的每一道年輪。
      
      這些人事今非,透過他溫柔真摯的筆,活躍在你我眼前,成為我們記憶中難以忘懷的人生風景。記得曾經與自己相遇的人、記得那些如煙的往事,是因為這一切造就了此刻的我們。即使今宵難聚首,仍可以期待他日再相逢。
      
      寫給每個認真生活的你
      
      從1994年開播至今,《點燈》節目已經走過25個年頭,是臺灣最長壽的談話報導型節目。25年來《點燈》紀錄了市井小民的生活樣態。從對人及對土地與社會的感恩為出發點,《點燈》持續以良善、正向的信念,讓每個人在黑暗中,仍能感受到社會的溫暖與希望。
      
      這次,《點燈》製作人張光斗,用他的一片赤誠,刻劃警消人員與生命搏鬥的光輝與征途。他質樸溫暖、筆下有情,除了向警消人員表達敬重與感謝之外,更將他對親友的思念、面對人生無常的幽思寄情於35篇小品裡,舉重若輕,感人肺腑。
      
      用溫柔的守候消融悲傷,給你一個最寬厚的擁抱
      在和煦的燈火中,帶你品嘗人情冷暖與生命況味
            
    作者簡介:張光斗
      祖籍安徽滁縣,父親是老兵。1953年出生在臺灣彰化縣北斗鎮的一個平日的清晨;父親不期待他能光中、光華,只要把小小的北斗鎮照亮即可,故名光斗。
      
      曾任職電視臺劇務、記者、駐外特派員、編劇、製作人。
      
      1994年製作訪談性電視節目《點燈》後,因緣際會親近法鼓山創辦人聖嚴法師,人生道路因而有了巨幅的改變。
      
      《點燈》節目歷經臺灣社會的變動,最終不被電視臺的主流價值接納;他自《點燈》第十一年開始,先後成立協會與基金會,執著於維護這盞照亮臺灣社會正能量的燈火,長明不滅;至今剛好二十五個年頭。
      
      他製作的節目雖然獲得好評,個人也得過「東元人文獎」、「世新傑出校友獎」等,但還是希望能低調地寫寫專欄,做好《點燈》節目與相關社會活動,便得以坐擁人生最美好的風景。

  • 燈火照人間 在 listento tikchi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9-07-07 14:28:10

    拜猶大的人

    唱 / 曲:迪子
    詞:陳詠燊@Sunnyhahaha

    累了嗎 汗血都流盡嗎
    地窖中在妄想曙光吧
    認了嗎 吶喊中仍未化
    在這黑夜抱擁這真相吧

    俗世只許真理來變賣
    誰又要裝偉大

    哪個才是高尚 哪個離地向上
    任那些魔鬼扮成偶像
    價格還在閃亮 哪怕誰在叫嚷
    為這繁盛的蒼涼
    翻開序章

    換上偷呃拐騙為正義
    何用再裝幼稚

    哪個才是高尚 哪個離地向上
    任那些魔鬼扮成偶像
    鑽戒留在手上 仰看猶大肖像
    隨著華麗的風涼
    響起樂章

    一克黃金保安靜
    一斤黃金慰亡靈
    一噸黃金骯髒亂世都可給漂淨

    世界同在享受 襯上了衣冠給收購
    靈魂被挖空方可算成就
    鈔票讓我擁有 擁有便可得救

    派對全是高尚 哪怕離地百丈
    換了妝魔鬼亦能漂亮
    讚美時代熙攘 世界麻木照樣
    面對殘酷的驕陽
    舉起權杖 一起同路向
    別再孤軍般叫嚷
    燈火明亮 一起同路向
    跪拜金色的偶像
    一起合唱

    訂閱 Listen to Tik Chi: https://goo.gl/aG3Hw2
    OR
    訂閱 迪子: https://goo.gl/aG3Hw2

    →下載及收聽更多 迪子 歌曲:
    YouTube: https://goo.gl/0Dkf4a
    iTunes: https://goo.gl/rFBVwE
    Spotify: https://goo.gl/XR3OH3
    JOOX: http://goo.gl/4SvbIp
    MusicOne: http://goo.gl/CrJVbP
    迪子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listentotikchi
    Instagram: http://instagram.com/tikchi
    新浪微博: http://weibo.com/tikchi

  • 燈火照人間 在 黃偉民易經講堂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9-07-02 20:28:28

    每年七月一日,香港都是哀傷的。這一代的孩子,在暴政黑警之下成熟了。香港太陽花,佔領立法會的年輕人背後只有視死如歸,和台灣太陽花學運不同。習近平G20孤獨戰士異像,反影了兩件事。林鄭要推《逃犯條例》修訂,將這個政治矛盾,推給了最前線的警員,警員和示威市民對立;警員和記者對立;警員和醫生護士對立;警員和學生老師對立。蔣麗芸、何君堯和林鄭有仇,撐警大集會收買阿伯阿婆對記者講粗口吐口水,低級。(完整文字版將會在節目後上載至易經講堂網頁)
    #送中 #佔領立法會 #香港太陽花 #G20峰會 #撐警大集會 #大阪峰會 #習近平 #百萬人上街 #逃犯條例 #香港
    ==========
    如若你喜歡「易經講堂」節目,覺得內容有益世道人心,希望你能繼續收看、讚好、「訂閱及推介」易經講堂YouTube頻道,集腋可以成裘,謝謝支持與鼓勵。

    易經講堂有限公司
    香港上環郵政局郵政信箱33249號

    I Ching Consultancy Limited
    Sheung Wan Post Office P.O. Box 33249, 1/F West Exchange Tower, 322-324 Des Voeux Road Central, Sheung Wan, Hong Kong

    網頁 Website: https://wmwong730.wordpress.com/gift
    電郵 Gmail: IChingConsultancyLtd
    ==========
    Wong Wai Man 2019年7月2日 星期二下午5:00

    香港的年輕人,在苦無出路的時代,看見白蓮花開。他們接下了薪傳的棒子。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

    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境界:

    第一境界———
    昨夜西風凋碧樹。
    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第二境界———
    衣帶漸寬終不悔,
    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境界———
    眾裡尋他千百度,
    驀然回首,那人卻在,
    燈火闌珊處。

    第一境,西風凋碧樹,引喻當時形勢相當惡劣,環境不可為,人人醉生夢死,隨波逐流。

    但大成就者,能獨上高樓,看到遠方天際盡頭,看到掌權者看不到的天涯。他能排除萬難,不為一時的煙霧所迷。他看到歷史發展的規律,立定志向,引出了第二境。

    第二境,知道了目標,確認了方向,儘管遇到了各式困難,能堅持奮鬥。人消瘦,容憔悴,但乾坤定位,天地確立,就像新亞子弟:艱險我奮進,困乏我多情。

    第三境,經過無數周折,吃盡苦頭,度過無盡試煉之後,用血汗灌出了鮮花,他看到一生追求的成果,就在身邊。道不在天涯,原來只在糞溺。

    90後、00後出生的孩子,在暴政黑警之下成熟了。他們終於明白,香港成功的原因。

    一是英國人有效的管治,制度的確立;另一方面,香港人義利之辨的是非價值確立,和反共熾熱的感情,從來無變。

    四九年中共竊政,大批中國人逃亡到這個殖民地。這些人,別井離鄉,赤手空拳,基於避秦反共,為下一代追尋一片自由成長之地。

    七十年過去,證明生命趨吉避凶本能的正確。他們從木屋區貧民窟,單靠雙手打拚,建立了家庭,創造了幸福。

    留在大陸的親友,鬢髮如催,人亡家破。

    1997之後,廿二年來,共產政權對香港步步進逼。香港的文明,彰顯它的墮落。香港這東方之珠,成為他們心中的鬼火。

    特區政府為虎作倀,林鄭變本加厲。

    年輕人要奪回自己的未來。

    三位孩子倦了,離隊而去。

    三界無安,猶如火宅,大家都是乘願而來,了卻因緣。希望他們乘願再來的時候,香港的孩子,已不用在催淚煙,橡膠子彈下追求理想。

    林鄭要推《逃犯條例》修訂,無論背後什麼動機,政治議題,應該在議會解決。

    人民選出議員,代表他們在議會中,阻止或通過議案,這便是人民的議會。

    但林鄭將這個政治矛盾,推給了最前線的警員。

    惡法傷害了在香港生活的各階層市民,各國領事,商會,專業團體都表達了反對聲音,6月9日一百萬人上街,林鄭仍執意的跳過所有正常程序,繼續二讀,才觸發警民衝突。

    用不必要的武力對付和平示威者,定性暴動,成功的將前線警員和示威市民對立起來;然後,警員和記者對立起來;然後,警員和醫生護士對立起來;然後,警員和學生老師對立起來……

    好了,成功將前線艸馬警員激怒成為四出咬人的猛獸,以後,特區政府如何管治香港呢?

    林鄭對著李澤鉅他們一班政協人大,顧盼自豪的說:
    很多人以為我死了,但我不會死得去。

    似乎她又收到北方的定心丸。她唯一的依靠,就是緊貼北京指令,將香港的特性,和中共政權看齊,即是與民為敵,用警隊取代文官系統,管治香港市民。

    一個政府,政治信念就是與民為敵,它的災禍,必在蕭牆之內。

    《周易》第十一卦,是地天泰卦。

    《序卦傳》說:
    履而泰然後安,故受之以泰。
    泰者,通也。

    按照社會大部份的人的價值、規矩來行事,便可以平安通達了。

    地天泰,地代表群眾,人民。

    天代表國君,執政者,政府。

    執政者以坤卦低下謙卑的態度,置身於人民之下,了解民情,使全國上下一心,這就是為政平安通達的竅門了。

    隨著泰卦而來的,是《周易》第十二卦,天地否卦。天在上,地在下,執政者高高在上,群眾被拋離在下,那就是否卦了,蔽塞不通。

    否卦第五支爻,九五爻辭:
    其亡其亡,繫于苞桑。

    這是提醒政治領袖:
    快跌了,快跌了,像吊在桑樹樹枝上的東西,危危乎了。

    孔子在《繫傳》中,特別為這爻引申:
    危者,安其位者也。
    亡者,保其存者也。
    亂者,有其治者也。
    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是以身安而國家可保也。

    易曰:其亡其亡,繫于苞桑。

    意思是,君子在安居時不忘危險,在保存時不忘記會滅亡,在太平時不忘記動亂。如此,可能使自身平安,並保住國家。

    一個社會,能否國泰民安,關鍵在於政治領袖,如何擺於自己的位置,騎在人民頭上,必然無法施政。

    用警隊槍彈,只會將問題惡化,各走極端。將人民放前放先,便政通人和了。

    孔子在最後第二十篇《堯曰》篇,是這樣作結的:

    堯曰:咨!爾舜!天之曆數在爾躬,允執其中,四海困窮,天祿永終。
    舜亦以命禹。曰: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昭告于皇皇后帝。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簡在帝心。朕躬有罪,無以萬方。萬方有罪,罪在朕躬。

    朕躬有罪,無以萬方。

    這便是中華文化政治領袖最重要的政治道德。自己錯誤,不要推卸,不要賴俾下屬或者民眾。

    萬方有罪,罪在朕躬。即使下屬或者老百姓錯了,也是我全權負責。

    這就是中華文化。

    唐堯、虞舜、夏禹、商湯,周文武,都是這樣一代一代傳下來的精神。

    每年七月一日,香港都是哀傷的。

    香港的城市在沉淪,香港的價值在剝落,中華文化的精神在湮沒中。

    2019年7月2日星期二下午5:00
    你的收看、訂閱、讚好便是對「易經講堂」的支持,謝謝。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