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熱點火山板塊移動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熱點火山板塊移動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熱點火山板塊移動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熱點火山板塊移動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7萬的網紅每日一冷,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你知道嗎?【留尼旺火山、熱點、與恐龍共舞】 #灼熱的地科冷知識 文末連結影片 歷經一天的疲勞,來看爆發中的火山,平靜一下身心靈(物理)吧。有沒有感到熱烘烘的,那是遠紅外線。 啊?火山通常不會形容是平靜的齁。沒錯,尤其是這座。Piton de la Fournaise (法語:熔爐山,直翻...

  • 熱點火山板塊移動 在 每日一冷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12-17 21:04:45
    有 97 人按讚

    你知道嗎?【留尼旺火山、熱點、與恐龍共舞】
    #灼熱的地科冷知識 文末連結影片

    歷經一天的疲勞,來看爆發中的火山,平靜一下身心靈(物理)吧。有沒有感到熱烘烘的,那是遠紅外線。

    啊?火山通常不會形容是平靜的齁。沒錯,尤其是這座。Piton de la Fournaise (法語:熔爐山,直翻英文大約是 furnace peak)是位在法國的海外領土——印度洋西側的留尼旺島(Île de la Réunion),就在馬達加斯加島的正東方海上。是全世界最活躍的火山,沒有之一。

    因此,假設例如文Θ的世界周報報導說「法國留尼旺島火山再度噴發」,聰明的各位可以繼續喝茶,溫暖身心,而無需感嘆:「欸欸欸噴火了,地球怎麼了?」地 球 並 沒 有 怎 麼 了,熔爐火山在近三百年以來噴發了約兩百次,這樣平均 1.5 年一次的高活躍度,是一直正常地活躍著的好孩子 XD。

    _
    從各種角度標準來說,留尼旺都是「南半球的夏威夷」,首先火山的成因和夏威夷一模模一樣樣,都是位在「熱點」上面:地球內部洶湧的熱對流上升到地表,持續的把咱們地殼這薄薄的幾十到百餘公里的「岩石圈」燒熔出一個個洞洞,好像線香遇到透明塑膠袋。

    也和夏威夷相似的是,火山中冒出的也都是高流動性的玄武岩岩漿,而形成盾狀火山,噴發形式也幾乎都是夏威夷式(熔岩流)。只有較少見的爆炸噴發,後者是當周遭的地下水足夠豐沛,被岩漿庫加熱膨脹所致——火山活動往往讓地球變成一具蒸汽機(熱機)。

    有時候噴發出的熔岩,冷卻所形成的玄武岩石中間還含有肉眼可見的大顆黃綠色礦物,那些是橄欖石 olivine。橄欖石的存在驗明了岩漿的來歷與正身,因為,橄欖石這種礦物只有在深度約 400 公里的上部地函才能穩定存在。

    橄欖石之所以能在地表出現,都是因為被對流「咻」的一下帶到了地表,還來不及重組。是這樣,在地表的低壓下,橄欖石熱力學不穩定,如果持續保持高溫就會重組成其他礦物了,但熔岩上升速率太快,迅速冷卻,晶體結構就凍結而保持住了。

    這和鑽石其實在地球內部更深的 600~800 公里處到處都是,但很偶爾才會在地表找到是一樣的原理,如果將鑽石加到高溫,在地表的低壓力之下它會重組成熱力學更穩定的石墨結構。但金伯利岩的熔岩上升夠快夠勁才帶著鑽石安全抵達地表,沒變得黑黑。

    _
    說到對流,值得一提的是,大家常識中地函是什麼狀態,固體還是液體呢?我們都用「對流」形容了恐怕是液體吧,對吧對吧,錯!地球內部就只有外地核是液體。地函是扎扎實實的固體喔。

    科學家之所以沒去過地心就知道地心的狀態,這種事是透過觀測地震波在地球內部的行進。長話短說:地震的 S 波是「剪力波」,所謂剪力就是捏臉或是捏啤酒肚,然後扭來扭去的力,顯然是沒辦法扭動液體,故 S 波也無法在液體——例如外地核——中傳導。但由於看起來 S 波通過地函毫無障礙(除了在一些地帶會略減速),就證明了地函是固體

    處在地球內部的特高溫度和壓力之下,地函的岩石這固體具有黏彈性(viscoelasticity,黏置性和彈性的和稱,例子是布丁),在非常非常長的時間之下會逐漸做著液體一樣的苟且之事 (?)。關鍵是人類時間和地質時間的尺度差太多,讓我們有點無法直觀理解「固體會對流」這種事。地老與天荒。

    順帶的順帶一提,常溫之下的玻璃的流動性是......根本是零,即使過一百億年都不會流動一奈米。只有在加熱到「玻璃轉化溫度以上」才會明顯的顯出黏彈性、流動、並且可以加工塑形的喔。

    地函岩石要局部的熔化,形成岩漿,只有在某些特別的狀況下: 1. 減壓熔化 (decompression melting) 例如在張裂性板塊邊緣往兩邊拉的地方熔點降低形成新的枕狀熔岩,新的海床。 2. 混入雜質的助熔劑融化 (flux melting),當海洋性板塊隱沒時輸送大量的水到岩石圈深處,水分子混進高溫的岩石中,降低了岩石的熔點,水也降低了密度,因此這些熔岩才會上浮到地表,捅穿岩石,形成海溝後方常見的火山島弧。

    _
    回來講主角留尼旺的火山

    * 快速查了為什麼這個島取名做「會合島」(reunion)這麼奇的名字,結果是和法國大革命中某次會師有關。更搞笑的是隨著隨後的政治起伏,該島又曾經被改名為「波旁島」←法王室,和「波拿巴島」←另一個法王室,後再改回。

    關於留尼旺熱點......是熱點 hotspot,不是火鍋 hotpot 千萬別弄錯啦~~誰會弄錯啦 (/‵Д′)/~ ╧╧

    有另一個【必講不可】,錯過要等到下次大滅絕的梗:

    它已經持續活躍了約六千五百萬年了。而每個科宅看到六千五百萬這數字就該心生「該不會和恐龍有關」的聯想。

    還真的有關......搞不好有關,或許有關。是這樣,在大約六千六百萬年前的白堊紀的最末期,留尼旺熱點的旺盛活動,噴出海量的「洪流玄武岩」(flood basalt),形成了今天的南印度德干高原的廣大火成岩地帶:德干暗色岩(Deccan traps)。

    暫停 ⏸,只要稍微有一點點現代地理常識的同學,就一定會妙麗舉手說「抗議,印度是印度,留尼旺是留尼旺,之間相隔了一個印度洋,熔岩是會飛嗎?」

    啊啦~這就是整件事最奇特的地方惹,熔岩不會飛,會飛的,是印度! (???!!!) #抗議無效

    中生代末期,本屬於岡瓦那大陸之一部的印度,原本是貼在非洲的東方,但「印澳板塊」不久開始一同加速往東北跑,印度在 *路過*「留尼旺熱點」的上方的「那一瞬間」(就地質時間來說)忽然就被穿了孔,還噴了滿身玄武岩。>////<

    印度不以為忤,再帶著整塊玄武岩繼續跑,逐漸封閉了原忒提斯洋的東半部。最後也不減速地一頭撞上了亞洲,形成峰峰相連到天邊的喜馬拉雅山脈。其實說起來,超大陸「岡瓦那」的名稱正是取自印度的一個地名,就不意外非洲印度地質上本是一家了。然後因為韋格納,所以非洲南美洲也本一家。最後南極洲也本與岡瓦那做伙,發現恐龍化石也不意外。

    長話短說,熱點源自於地球內部「熱柱」←不是炎柱大哥,是熱柱上升的熱點,相對上不會亂動,但地球表面的板塊卻會相對滑動,往往產生一整條長弧線的火山遺跡,就是被熔出的那一排洞洞。相同的故事在黃石熱點和夏威夷熱點等地都曾發生過、正發生中,那一條火山的遺跡甚至可以用來推知板塊在古代曾經移動的方向。再度點出了留尼旺和夏威夷真是有像。

    所以法國版柯南要改到留尼旺島習得各種方便技能了(x)。

    _
    回到德干暗色岩,每當地球歷史上發生大面積洪流玄武岩(長期大面積活躍的一種火山活動型態)肆虐現世,常會伴隨生態圈的災難性事件,主要是大量排放的火山氣體,足以暖化氣候,改變敏感的生態平衡,給生物圈添亂。#那不就是人類正在做的事

    所以其實白堊紀末,恐龍滅絕的原因現在學界仍然有一派提倡著:「笨蛋們,別只看隕石啊,德干暗色岩的火山(留尼旺熱點所射)也很威。殺恐龍之大業,它必定有份!」

    而且得利於越來越精確的同位素定年法,火山滅絕派的地質證據也相當充足。例如顯示火山活動大大的早於隕石。看來恐龍的滅絕原因的全貌並不單純。這場「論戰」不能簡單一槌定音~~嗎?

    あの.....如果說,火山滅絕派、隕石滅絕派,兩派都說對了豈不妙哉?

    這個故事最奇妙最奇妙的一點在於看全局。

    有點像韋格納當年盯著地球儀得到靈感。不過這次要看的是中生代末的古地球地圖 ﹝推薦 youtu.be/bzvOMee9D1o?t=327 5:27 秒處﹞,就會觀察到一個奇想天外的,未免也太巧的巧合:

    當奇克蘇魯隕石 (Chicxulub asteroid) 砸下來,砸到今天墨西哥猶加敦半島的頂端——依照慣例這邊插入一張北美洲的某暴龍抬頭看了最後一眼的插圖——的同一時間,留尼旺熱點就位在......在隕石坑幾乎準確隔著地心相對的正對面,也就是對蹠點 (antipode) 上面啊。

    兩者之間難道有奇妙的關聯?#是緣分是注定好漢剖腹來參見

    * 各位若有印象,這個「巨大隕石坑的正對面有火山」的巧合其實在火星上也可以找到好幾處(參看:火星地理學的導讀 www.facebook.com/Nerdxplain/posts/723862905104484)。

    考慮隕石以強烈地震波形式釋放的能量,會以各種路徑,穿過地球內部。強烈的震波會團團繞地球、裡裡外外跑好幾趟才平息。而由於球體對稱性,顯然波動在隔著地心的正對面(對蹠點)會有匯聚,好幾次,搖了又搖。

    再想如果那兒有一鍋岩漿庫,這樣搖來搖去是否就會像汽水般炸開呢?岩漿和汽水其實蠻像的,溶解了一堆氣體,其氣壓大小是產生火山活動的重要因素。

    但可惜——可惜呀,科宅搖搖頭說道——這個絕妙故事,目前還只是理論階段而已。「地震會誘發火山活動說」之中,有許多未確立的環節(推薦國家地理雜誌〈地震會引起火山爆發嗎?科學家為此吵翻天〉一文)不容忽略。

    因此「隕石陰錯陽差,引起地球正對面的留尼旺/德干大規模火山爆發,產生的多重打擊,讓鳥類以外的恐龍全滅絕了」→ 雖然聽起來很酷,但請各位暫且不要這樣教小孩。但說來,地球無論物理化學還是生物真的都是一個整體呢。

    _
    截圖出處為
    Julien Pedragosa 12月12日上午5:14 · 片長 7:16
    Piton de la Fournaise - Éruption du 7 décembre 2020
    www.facebook.com/watch/?v=143579863908905

  • 熱點火山板塊移動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8-05-31 07:00:01
    有 1,178 人按讚

    《文茜的世界周報》

    【 夏威夷大島上火山爆發已持續了三個多禮拜,夏威夷的地質條件很特別,地底下有一個叫做熱點Hot Spot,導致火山形成,但是它不是大爆炸,而是地殼裂開岩漿溢流。沿著現在夏威夷,往西一直看,其實有好幾個死掉的火山島,都是這個熱點經過噴發之後,隨著板塊再移動,形成死火山,一串如珍珠,其中西邊最有名的就是在二戰很著名的中途島。這次大島的噴發,就是因為熱點移動到了這裡,但這次的噴發除了原本地殼裂開之外,兩股熔岩入海,更出現了熔岩霧靄,全名叫Laza,它本身為有毒氣體,沒有人知道它會持續多久,對當地的民眾造成很大的傷害,也可能對當地的生態,嚴重程度超乎預期! 不過地質專家表示它對全球的氣候,沒有破壞性。對美國的破壞最致命性最可怕的,還是超級火山黃石公園 】

    已經整整三個星期,位於夏威夷大島上的基拉韋厄火山,持續噴發

    滾燙的岩漿不只是,先後從20多條地面裂縫滲出,流向地勢較低的東部斷裂帶,不時還聽得見爆炸聲響

    火山灰一度上衝至2500公尺高,這在過去極為罕見,因為夏威夷火山,不像太平洋火環帶那種隱沒帶火山,會形成爆炸式噴發,照理說這種地底深部熱點的岩漿,會向上湧出再緩慢凝結,如今學者卻在燃燒的植物與迸出的岩漿間,發現地表裂縫泛起了藍色火焰

    「一片片深部,橘色的碎片從裂縫中發射出去,直衝上天,伴隨而來的,還有從地底一波波湧出的火山氣體」

    美國地質調查所學者原先以為,這應該是單純的甲烷爆炸,導致巨大石塊飛向空中,進一步探勘後才驚訝發現,基拉韋厄火山此次噴發,幾乎是每數小時就有一次較大爆炸,原因極可能與兩股熔岩入海有關

    「它是熔岩遇到海洋時所形成的一股熱蒸汽和鹽酸,基本上會將海水徹底乾燥,而鹽和海水與其他化合物混合,就會得到鹽酸」

    火山熔岩與海水間的交互作用,學者將之稱為「熔岩霧靄」(Laza) ,這種由稀薄蒸氣,有毒氣體,及火山噴發碎片所形成的熾熱氣體,看似無害,但因其中火山結晶顆粒含有鹽酸,溫度又高達攝氏上千度,會嚴重刺激人體肺部,眼睛和皮膚,最重要的是,沒有人知道危害會持續多久

    「我們對這個特定領域的最佳指南,是過去發生的事情,像是1955年和1960年,就在同樣地區內有過(火山)爆發,而這些爆發持續了數周至數月」

    更讓人憂心的是,岩漿裂縫所噴發出的熔岩,正一步步進逼當地的地熱發電廠,該處肩負著夏威夷大島25%電力供應,自基拉韋厄火山本月3號開始噴發後,電廠便已暫停運作,三座地熱井也被迫緊急關閉,防止岩漿和高溫地下水接觸產生毒氣

    「該井會被特殊類型的泥漿堵塞,所以當它們被加熱時會變得非常熱,變得非常非常硬,並且可能堵塞井」

    夏威夷,這個曾經的天堂一夕變色,負責監控全球火山與地震活動的美國地質調查所,援引最新數據稱,火山連續噴發已使當地火山氣體量,達過往三倍以上,且為了安撫外界對美國,尤其是西岸,連綿800哩,13座火山的連帶不安情緒,他們近期已針對美境內所有火山,展開大規模清點盤查

    「西部這邊的火山,我剛才講,像聖海倫,在這個世紀裡面,上個世紀裡面,一百年來,有經過好幾次大噴發,也造成了一些傷亡就是了,1983年82年那次大噴發,幾百平方公里的森林被剷除掉,也造成了51個人的死亡,美國最關注的其實是黃石公園,黃石公園那個我們稱為超級火山就是了,那個才真的是大家擔心的,因為那個週期已經到了,所以黃石公園如果是真的噴發的話,真的會影響到不只美國而已, 是全世界啊,因為它噴出來的火山量,會比像這些一般的火山噴發,大上好幾百倍以上」

    畢竟火山噴發自地球源起,便決定了地球上的生態物種,對地質學家來說,火山也一直是探勘地球內部的窗口,像是義大利最活躍的斯特隆博利火山,就被視為歐亞大陸誕生過程的最佳見證

    「我們所見到的正是斯特隆博利火山,噴發的壯觀場面,它不像夏威夷的火山,那樣產生巨大的熔岩流,而是會定期噴發,事實上,每10到20分鐘就會噴發一次,在過去的兩千年裡一直如此,到了晚上,當太陽下山後,焰火晚會開始了,你就會真正瞭解為什麼,人們稱之為地中海燈塔」

    事實上距今九千萬年前,地球上最大一場地殼變動也來自火山,當時的印度仍位於南半球,和馬達加斯加,非洲緊密相連,是一根無比熾熱的巨大岩柱,從地心附近向上升起,引發了史上最大規模的熔岩噴發,史稱「德干大爆發」,這才讓印度開始向北漂移,最後撞擊歐亞大陸,並引發生物史上最大一波的物種滅絕,這也意味著超級火山一旦爆炸,後果必將不堪設想

    「上一次的超級火山噴發,是在七萬四千年前,在印尼,印尼的這個托巴火山,那一次的噴發之後,地球就進入一個冰河時期,所以人類學家說,人類差點被滅絕掉了,因為大概只剩下幾萬人而已了」

    那將會使全球迎來另一個火山冬天,是任何現代武器,都望塵莫及,末日般的毀滅,所幸夏威夷火山地底岩漿的熱點,會隨著板塊移動而改變,像是過去火山活動頻繁的中途島,如今盛況便已不復見,專家只盼準備萬全,別讓超級火山爆發的惡夢重演

    更多內容,請看影片連結: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iwt1aanVMoPYUt_CQYCPQg

  • 熱點火山板塊移動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8-02-11 07:00:00
    有 629 人按讚

    《文茜的世界周報》地震災害與預防系列報導:2018年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活躍

    【日本每年1/1都會向民眾公布“大地震預測” 今年公布一處位於靜岡縣延伸至四國地區的“南海海溝” 30年內發生芮氏規模8至9大地震機率升高10%達到80% 另一處則是靠近北海道的“千島海溝” 30年內發生芮氏規模7.8至8.5大地震機率也從70%升高到80% 全球在歷經相對平靜的2017年後 去年底至今年初 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活躍程度超出人們預期 這可能是地殼運作週期 也可能是地球自轉緩慢所致】

    「為您播報一條來自台灣的重大新聞,政府和目擊者說,飯店和其它建築物已經倒塌了,就在一起芮氏規模6.4地震發生之後,」CNN主播。

    就像原本卡住的地方被解鎖,上端的板塊也跟著一起鬆了,台灣地震專家如此解釋,近期發生在東台灣花蓮的一連串強震,這裡原本就是板塊正面衝擊的地方,能量累積相當快,米崙這個活動斷層又相對年輕,再加上台灣過去每年平均會發生,上百起有感地震,去年2017卻只有60起約莫一半,粗估至少還有14.3顆原子彈的能量,等待釋放,「我們可能很難告訴台灣人這一連串的地震已經結束了,」加州理工學院教授Thomas Heaton。

    不少人憂心,這恐將是一連串地殼活躍變動的序曲,因為根據美國地震學會去年11月初所發表,<近五年全球地震危險預測>報告,2018年全球大地震應會更頻繁,且釀成巨大傷害的強震,也將從過去每年15次提升為20到30次,其中又以熱帶地區的地震數量變化最為顯著,這源自於地球自轉速度減緩,不過更多學者則將矛頭指向,我們剛過了一個異常平靜的2017。

    「沉寂近250年坎巴利內火山,2017年3月24號晚間突然噴發,地點就位在俄羅斯遠東地區,堪察加半島這個敏感的火山帶,「堪察加半島位在俄羅斯遠東,歐亞大陸地區,100多座火山遍布在此,成為全球火山最密集的地區之一,」影片旁白。

    「由於前次噴發1769年,距今已相隔近250年,且此次噴出的火山灰動輒8公里,並在半島東岸白令海外海,引發芮氏規模6.6的有感地震,學界原先看好會引發一系列連鎖效應,「我們的地球,它是一個一直到現在還在活動的星球,這是在整個太陽系裡面唯一的,火星啊或月球啊其它星球來講,基本上它板塊是不會動的,最重要的是因為它,星球內部的岩漿已經冷卻掉了,那地球內部我們的岩漿,還是一直很熱,還是在活動,所以板塊它會移動,它會動的時候,兩個板塊擠壓的時候,它就會產生地震,也會產生火山,所以火山和地震,大概都是在同樣一個地帶裡面會形成的,」台大地質系教授陳文山。

    「然而科學家們望穿秋水,空對的卻是2017全球異常平靜的地殼,前半年除了俄羅斯火山爆發,只有美國黃石公園兩周內近九百次地震,最讓人膽戰心驚,「在過去一週 一連串地震,撼動黃石國家公園,園內8座超級火山,可能隨時爆發,」新聞主播。

    黃石公園擁有,全球最危險的數座超級火山,地震接連不斷,意味著內部能量非常澎湃,而過去兩百萬年來,黃石公園火山僅大噴發過三次,有學者推測,一旦再次爆發,恐讓整個美國都被火山灰掩埋。

    2017年8月8號,四川九寨溝發生芮氏規模七強震,由於震源深度僅20公里極淺層,地震當下全城停電,房屋開裂,煙塵四起,大陸地震專家表示,印度洋板塊過去平均是以每年5公分速度,向北向東,將青康藏高原抬升,而在抬升過程中,高原鬆軟物質東移,遇上四川盆地較堅硬的剛性物質受到阻擋,就會累積能量,但上半年地震偏少,累積了過多能量,這也使得四川新疆接連強震,九寨溝遭遇重創。

    2017年9月8號中午12點多,墨西哥南部的恰帕斯州近海,發生芮氏規模8.1強震,30分鐘後,日本熊本也發生規模4.1地震,同月20號,墨西哥再度地牛翻身,巧合的是,日本又再次發生地震,這回連紐西蘭外海也測得6.1強震。

    沒過多久11月13號,伊朗和伊拉克邊界也發生規模7.3強震,哥斯大黎加規模6.5地震,其它還有日本仙台規模5.8,及墨西哥一天內三度火山爆發,地點均全落在太平洋火環帶上,「從南美洲到阿拉斯加再到印尼,其實就是沿著太平洋沿岸畫出,火環帶就是有火山和地震,這個區域就是一天到晚在地震,地球上九成地震都發生在此,」地質學家。

    過去不斷有專家點名,太平洋火環帶在2020年前,恐將進入所謂強震周期,也就是很有機會出現規模九以上強震,台大地質系教授陳文山也說,確實有報告稱,2018全球地震次數將明顯增加,但這僅源自於統計歸納,實際情況還受不少變數影響。

    因為地球的地底深處,永遠藏著人類難以理解的秘密,但人類卻總以為能單純地蒙受其利,這也是為什麼斷層帶來的,礦物質,金屬和水資源,在遠古時代會有13個,人類最重要的古文明,把11座城市建在板塊交界處,如今全球前20大城市中,也有至少十個位在危險的斷層帶,「我們正飛過的這道巨大疤痕,就是兩個主要板塊交界處,右邊是北美板塊,左邊則是太平洋板塊,」地質學家瑪莉露。

    尤其科學家們始終關注,位於加州的聖安地列斯斷層,這也是過去兩千五百萬年來,北美最大的地震斷層帶,就在這道板塊分界處,黃金最早出現在熾熱且富含礦物質的岩漿裡,後來所有讓加州致富的一切,也被證明多少都和聖安地列斯斷層有關,無論是相互碰撞板塊推擠而成,加州海岸線上的山脈美景,或者是石油,這個俗稱的黑金。

    但斷層線從來不只會帶給人類資源,也會索取昂貴代價,有人就曾計算過,每一百年襲擊洛杉磯的大地震,都釀成至少2500億美元損失,但聖安地列斯斷層卻能為加州,每年進帳一千億美金,好處與風險根本是40比1的交易,「80年到90年代之間,加州規律性地發生較大型的有感地震,但過去16年來,就再也無聲無息,這有點不尋常,」UC Davis大學教授藍道。

    不少專家提醒,加州大地震的周期早就過了,接下來的每一天都不可大意,特別是經歷了相對安靜的2017,綿延七百多英哩,2千5百萬人緊鄰而居的聖安地列斯斷層,必將是2018地震火山學者嚴密關注的熱點,而全球其它斷層帶上的人們,也不能掉以輕心,氣候變遷已經打破了過去的潛規則,就算一個強震發生也不代表危機已過,只要累積能量未釋放完全,未來都仍不排除會有更大的地震發生。

    更多內容,請看影片連結: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iwt1aanVMoPYUt_CQYCPQg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