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熱帶季風雜誌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熱帶季風雜誌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熱帶季風雜誌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熱帶季風雜誌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9,978的網紅老爹談影,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一杯咖啡診療日誌2_動漫與大眾的距離】 還記得小時候看所謂的動畫,是一種全民運動,無論是【七龍珠】、【絕對無敵雷神王】、【神劍闖江湖】、【閃電霹靂車】等作品,我們都是氣喘吁吁的從校門口一路奔回到家門口,書包甩了就直接拿起遙控起轉開電視,全神貫注的安靜了半個小時。但曾幾何時,現在收看日本動...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恆春半島秘境四季遊」好書介紹 專訪作者:張倩瑋 本書特色: 在南方的恆春半島,墾丁已經是一個發展與消費主義到了極致的旅遊景點,然而在它的四周、許多社區部落卻以生態旅遊走出著另一種絕妙風味,沒有移植、不是複製,接待你的每個人、每道菜、每項體驗都經過當地風土的醞釀。猶如陳達可以一...

熱帶季風雜誌 在 國家漫畫博物館籌備小隊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9-24 13:59:29

🚀2021國際漫畫系列講座🚀 【探尋與對話:閱讀世界中的漫畫 A Voyage to Comic Between Cross-Domain Dialogue】 學術講座1 Comic Talk 【漫畫題材面面觀 Exploring Comic Themes】 ◾趕快到小隊IG自介連結去活動報名網站喔...

熱帶季風雜誌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9-10 21:54:06

春天 ◎羅智成 叮叮叮叮叮, 叮時光的平交道叮叮叮叮叮叮 叮已降下了柵欄叮叮叮叮叮叮 叮一顆豆大的雨點突兀地叮叮 叮隨風而至叮叮叮叮叮叮叮叮 叮黑色列車正要南下叮叮叮叮 叮載著大量的煤叮叮叮叮叮叮 叮煤上滴著消融的雪水叮叮叮 叮載著前線下來的傷患叮叮叮 叮一堆不靈驗的預言叮叮叮叮 叮東北季風、舊...

  • 熱帶季風雜誌 在 老爹談影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9-05-19 10:59:26
    有 40 人按讚


    【一杯咖啡診療日誌2_動漫與大眾的距離】

      還記得小時候看所謂的動畫,是一種全民運動,無論是【七龍珠】、【絕對無敵雷神王】、【神劍闖江湖】、【閃電霹靂車】等作品,我們都是氣喘吁吁的從校門口一路奔回到家門口,書包甩了就直接拿起遙控起轉開電視,全神貫注的安靜了半個小時。但曾幾何時,現在收看日本動畫的族群,被貼上特殊的標籤,看日本動畫變成特殊族群的嗜好。

      這次會談的對象,是某一間知名日本動畫代理公司的行銷,她面對的困擾是是如果要單獨行銷一部日本有名的劇場版電影,或許可以在這部電影既有的粉絲群獲得熱烈的迴響,但是如果要行銷到這個族群之外的客群就有些困難。換句話說,日本ACG迷跟一般客群真的是壁壘分明。

      若仔細觀察,也可以察覺那些會看皮克斯動畫的人,其實很多人不會認為自己和愛看日本動漫的是同一族群。或許會看【夏日大作戰】或宮崎駿作品的人,也不會認為自己和愛看KERORO軍曹是同一群的。

      一般來說,日本的許多電視動畫系列如果熱門到一種知名度,就會出一部劇場版(也就是電影版規格)作品,通常這劇場版也是相當粉絲導向,是從原來既有的電視動畫延伸出來的劇情,也就是說若非原本的電視系列的粉絲,很難再拓展出新的客群,因為動畫電影已經存在既定的門檻。劇場版的【名偵探柯南】之所以能普及化,原因在於每一部作品的片頭都會扼要的介紹世界觀,除了少數幾部有跟電視劇情有關聯外,每一部電影幾乎都是完整獨立的案件,一般觀眾也不用去了解電視動畫的劇情才能看的懂電影。

      台灣目前代理的日本動漫作品,如果要做到普遍大眾都能接受的,大部分都有一個親子能一起參與同樂的周邊,例如【精靈寶可夢】的卡牌遊戲或電玩,【戰鬥陀螺】的競技玩具,【機動戰士鋼彈】也是藉由模型達到跨世代跟族群的行銷,甚至更早期的【彈珠超人】以及【四驅車】都辦過官方的比賽,讓親子可以擁有共樂的空間。若是一般的少年漫畫,當這些作品缺少了讓家長主動接近的動機,他們自然無法理解這些作品的內容是什麼。

      台灣代理商甚至有考慮過研發在地化的周邊,但在日本相當龜毛的企業文化下,這幾乎是不可能放行的事情,甚至從日本空運到台灣的展覽品,都要由日本的企業人員來到台灣親自替物品拆封,這對於在台灣推廣代理作品來說又增加了難度。

      如果要在台灣推展代理作品,扶植台灣的原創作品其實是必須實踐的長久之計。

      重度日本ACG迷族群喜歡的作品,之所以很難打入非漫畫族群的原因,在於這些作品描寫的生活經驗對這些族群來說都很陌生,我想四五十歲的人都很難理解日本動畫裡天馬行空世界的樂趣。追根究柢,動漫族群之所以被貼上特殊的標籤,是因為我們沒有適當的題材,讓不了解漫畫的族群領略到漫畫的魅力。

    還記得年初風行一時的電玩【還願】嗎?它引起最特殊的現像,在於讓原本從來不接觸電玩的族群,因為這部作品玩了人生第一部的電玩作品,【還願】描述的故事主題,就是所有族群都可以理解的傷痕記憶。電視劇【我們與惡的距離】雖然離美劇的水平還有段距離,但引用社會案例記憶的緣故,引起廣泛的共鳴。

      有時候相較於載體本身的推廣,內容的共鳴性會更重要。如果能用引起大家情感與記憶上共鳴的內容,消弭大眾對於動漫這個載體的陌生感,無論本土的創作或是日本代理的作品,任何喜歡動漫的族群都能受益。

      國內慢工出版社製作的【熱帶季風】雜誌,走的是紀實題材,很適合從未接觸過動漫的族群入門,蓋亞出版社協力製作的【CCC創作集】,漫畫作品大多也是跟台灣日常生或歷史記憶息息相關,這些以本土元素做主軸的動漫創作,正是拉近大眾與動漫距離的途徑。再提前面提到的柯南劇場版,該系列很多故事內容都有提到與日本文化息息相關的主題,也會適時在劇情裡機會教育日本的文化習俗,讓國外觀眾也能迅速理解故事裡的世界觀。

      曾經有一個擁有豐富漫畫編輯經驗的長輩,與我說過一句經典的話:「這時代如果要賣一本漫畫,你不能把漫畫當漫畫賣,有時候當成一本書來行銷會更好。」原本非動漫喜好的族群,用「圖文書」這種比較偏重藝術風格的形式來行銷與製作,或許會來的適合一些。也就是說,若直接用原本動漫的形式去行銷漫畫,或許題材本身很精采,但既定的偏見讓非動漫族群沒想要翻閱的動機。所以若製作成精緻的圖文書,或是先用所有族群都熟悉的記製作內容,這樣比較有可能撕去標籤,這也是台灣現在紀實題材的「熱帶季風」漫畫雜誌在努力的目標,用一些比較寫實的文學性題材,作為漫畫的文本,這樣更能吸引日漫ACG之外的愛好者。

      現在日本代理的動漫商,主要收入來源來是動漫的周邊商品,近年他們周邊的商品設計上也在朝跨族群的方向上努力,例如以往的T恤圖案都是直接印製動畫人物的造型,但近年的設計上都是用造型俐落的ICON為主,成為一個大眾都能接受的圖徽,更能成為時尚感的圖樣。面對少子化,動漫的行銷一定要想辦法跨出過去既定的ACG族群,所以原創的題材內容上或許以所有世代都熟悉的背景為主,可能更有利。

      其實大家可以稍微思索一下,在台灣同樣都是星際太空題材,為什麼【星際效應】特別突出,【星際大戰】卻顯得相當冷清,【星際效應】裡面描寫的親情,是台灣大眾都可能面臨的抉擇,而且設定的世界觀也是大家熟悉的現代世界;【星際大戰】是一個相當浩瀚的史詩,因為【星際大戰】剛好迎接美國電影工業的另一段興盛起點,文化上有長遠的傳承,所以在每個世代都有共通的記憶,台灣從過去就缺乏這種歷史的傳承脈絡,對於非常天馬行空的事物比較難以接受,因此覺得【星際大戰】有種疏離感。除此之外,好萊塢目前排名前十名的電影,除了星際大戰之外,其實大多還是建構於現實世界的幻想故事,完全架空的奇幻故事基本上還是有點門檻。

    撕去既定標籤的偏見,也是行銷很重要的事。

  • 熱帶季風雜誌 在 老爹談影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9-05-18 08:00:00
    有 40 人按讚


    【一杯咖啡診療日誌2_動漫與大眾的距離】

      還記得小時候看所謂的動畫,是一種全民運動,無論是【七龍珠】、【絕對無敵雷神王】、【神劍闖江湖】、【閃電霹靂車】等作品,我們都是氣喘吁吁的從校門口一路奔回到家門口,書包甩了就直接拿起遙控起轉開電視,全神貫注的安靜了半個小時。但曾幾何時,現在收看日本動畫的族群,被貼上特殊的標籤,看日本動畫變成特殊族群的嗜好。

      這次會談的對象,是某一間知名日本動畫代理公司的行銷,她面對的困擾是是如果要單獨行銷一部日本有名的劇場版電影,或許可以在這部電影既有的粉絲群獲得熱烈的迴響,但是如果要行銷到這個族群之外的客群就有些困難。換句話說,日本ACG迷跟一般客群真的是壁壘分明。

      若仔細觀察,也可以察覺那些會看皮克斯動畫的人,其實很多人不會認為自己和愛看日本動漫的是同一族群。或許會看【夏日大作戰】或宮崎駿作品的人,也不會認為自己和愛看KERORO軍曹是同一群的。

      一般來說,日本的許多電視動畫系列如果熱門到一種知名度,就會出一部劇場版(也就是電影版規格)作品,通常這劇場版也是相當粉絲導向,是從原來既有的電視動畫延伸出來的劇情,也就是說若非原本的電視系列的粉絲,很難再拓展出新的客群,因為動畫電影已經存在既定的門檻。劇場版的【名偵探柯南】之所以能普及化,原因在於每一部作品的片頭都會扼要的介紹世界觀,除了少數幾部有跟電視劇情有關聯外,每一部電影幾乎都是完整獨立的案件,一般觀眾也不用去了解電視動畫的劇情才能看的懂電影。

      台灣目前代理的日本動漫作品,如果要做到普遍大眾都能接受的,大部分都有一個親子能一起參與同樂的周邊,例如【精靈寶可夢】的卡牌遊戲或電玩,【戰鬥陀螺】的競技玩具,【機動戰士鋼彈】也是藉由模型達到跨世代跟族群的行銷,甚至更早期的【彈珠超人】以及【四驅車】都辦過官方的比賽,讓親子可以擁有共樂的空間。若是一般的少年漫畫,當這些作品缺少了讓家長主動接近的動機,他們自然無法理解這些作品的內容是什麼。

      台灣代理商甚至有考慮過研發在地化的周邊,但在日本相當龜毛的企業文化下,這幾乎是不可能放行的事情,甚至從日本空運到台灣的展覽品,都要由日本的企業人員來到台灣親自替物品拆封,這對於在台灣推廣代理作品來說又增加了難度。

      如果要在台灣推展代理作品,扶植台灣的原創作品其實是必須實踐的長久之計。

      重度日本ACG迷族群喜歡的作品,之所以很難打入非漫畫族群的原因,在於這些作品描寫的生活經驗對這些族群來說都很陌生,我想四五十歲的人都很難理解日本動畫裡天馬行空世界的樂趣。追根究柢,動漫族群之所以被貼上特殊的標籤,是因為我們沒有適當的題材,讓不了解漫畫的族群領略到漫畫的魅力。

    還記得年初風行一時的電玩【還願】嗎?它引起最特殊的現像,在於讓原本從來不接觸電玩的族群,因為這部作品玩了人生第一部的電玩作品,【還願】描述的故事主題,就是所有族群都可以理解的傷痕記憶。電視劇【我們與惡的距離】雖然離美劇的水平還有段距離,但引用社會案例記憶的緣故,引起廣泛的共鳴。

      有時候相較於載體本身的推廣,內容的共鳴性會更重要。如果能用引起大家情感與記憶上共鳴的內容,消弭大眾對於動漫這個載體的陌生感,無論本土的創作或是日本代理的作品,任何喜歡動漫的族群都能受益。

      國內慢工出版社製作的【熱帶季風】雜誌,走的是紀實題材,很適合從未接觸過動漫的族群入門,蓋亞出版社協力製作的【CCC創作集】,漫畫作品大多也是跟台灣日常生或歷史記憶息息相關,這些以本土元素做主軸的動漫創作,正是拉近大眾與動漫距離的途徑。再提前面提到的柯南劇場版,該系列很多故事內容都有提到與日本文化息息相關的主題,也會適時在劇情裡機會教育日本的文化習俗,讓國外觀眾也能迅速理解故事裡的世界觀。

      曾經有一個擁有豐富漫畫編輯經驗的長輩,與我說過一句經典的話:「這時代如果要賣一本漫畫,你不能把漫畫當漫畫賣,有時候當成一本書來行銷會更好。」原本非動漫喜好的族群,用「圖文書」這種比較偏重藝術風格的形式來行銷與製作,或許會來的適合一些。也就是說,若直接用原本動漫的形式去行銷漫畫,或許題材本身很精采,但既定的偏見讓非動漫族群沒想要翻閱的動機。所以若製作成精緻的圖文書,或是先用所有族群都熟悉的記製作內容,這樣比較有可能撕去標籤,這也是台灣現在紀實題材的「熱帶季風」漫畫雜誌在努力的目標,用一些比較寫實的文學性題材,作為漫畫的文本,這樣更能吸引日漫ACG之外的愛好者。

      現在日本代理的動漫商,主要收入來源來是動漫的周邊商品,近年他們周邊的商品設計上也在朝跨族群的方向上努力,例如以往的T恤圖案都是直接印製動畫人物的造型,但近年的設計上都是用造型俐落的ICON為主,成為一個大眾都能接受的圖徽,更能成為時尚感的圖樣。面對少子化,動漫的行銷一定要想辦法跨出過去既定的ACG族群,所以原創的題材內容上或許以所有世代都熟悉的背景為主,可能更有利。

      其實大家可以稍微思索一下,在台灣同樣都是星際太空題材,為什麼【星際效應】特別突出,【星際大戰】卻顯得相當冷清,【星際效應】裡面描寫的親情,是台灣大眾都可能面臨的抉擇,而且設定的世界觀也是大家熟悉的現代世界;【星際大戰】是一個相當浩瀚的史詩,因為【星際大戰】剛好迎接美國電影工業的另一段興盛起點,文化上有長遠的傳承,所以在每個世代都有共通的記憶,台灣從過去就缺乏這種歷史的傳承脈絡,對於非常天馬行空的事物比較難以接受,因此覺得【星際大戰】有種疏離感。除此之外,好萊塢目前排名前十名的電影,除了星際大戰之外,其實大多還是建構於現實世界的幻想故事,完全架空的奇幻故事基本上還是有點門檻。

    撕去既定標籤的偏見,也是行銷很重要的事。

  • 熱帶季風雜誌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8-01-10 20:07:54

    本集主題:「恆春半島秘境四季遊」好書介紹
      
    專訪作者:張倩瑋
      
    本書特色:
    在南方的恆春半島,墾丁已經是一個發展與消費主義到了極致的旅遊景點,然而在它的四周、許多社區部落卻以生態旅遊走出著另一種絕妙風味,沒有移植、不是複製,接待你的每個人、每道菜、每項體驗都經過當地風土的醞釀。猶如陳達可以一把月琴唱遊無數,走過社頂、水蛙窟、大光、龍水、滿州、里德、港口、旭海、東源、高士和港仔十一個社區,你也能讀到唱不完的恆春調。
      
    ●聽礫石吟唱海之歌—旭海:來到最夯的阿塱壹古道,看海浪淘洗礫石稜角。在部落停留,當個一日漁夫學會阿美族式的漁法,離開海邊,往旭海草原居高遠眺,視野包攬四面山海。而玩累了最好的放鬆方式,是到旭海溫泉歇一歇腳。
      
    ●用美味文化傳承—東源:品嘗哭泣湖蛙鳴鳥叫伴隨著野薑花香,在柔軟的水上草原享受冰涼足部SPA;麻里巴廚房烹調山林野味,排灣手作美食讓人垂涎三尺
      
    ●高岡上的勇士部落—高士:來旅人學苑跟小朋友上課交換免費住宿,接著換上排灣禮服體驗揹婚禮,感受既單純又濃烈的喜慶氛圍。遠眺八瑤灣,放眼盡是部落獵場,高士的收獲和農作在一日的餐桌展現讓人驚喜的豐盛飽滿!
      
    ●舊日繁華今猶在—滿州:走訪有著貝殼砂鋪面和氣派迴廊的百年宅邸,還有嚼一輩子檳榔的黑牙美人,檳榔產業帶來的榮光在這裡保有一點餘溫。罕見的植群壓縮讓低海拔山區出現溫帶林生態,靜謐的南仁大山值得你走上一天。
      
    ●灰面鷲的秋祭典—里德:不用深入山區就到達沁涼宜人的欖仁溪,溯溪而走,勒沙竹手作的砲竹、海金沙葉做成的頭墊、山棕葉撿來作掃把…沿路童趣無窮!十月後這兒成為北方鷹鷲的驛站,在傍晚時分只見鷹海盤旋,倏忽以獨特的鷹柱飛落到山裡夜棲,是自然界最美的線條。
      
    ●國寶陸蟹港口茶—港口:港口溪陸蟹多樣性高居世界第二,農曆七月至中秋節前陸蟹媽媽往海岸奔走的生產之旅,是大自然最動人的篇章。帶有鹽味的海風終年吹拂的小部落,來到這裡喝杯港口茶,聽一曲人間國寶張日貴的滿州謠,就算嘗遍人生甘苦的況味了。
      
    ●迷宮森林野樂園—社頂:大尖山下蜿蜒山路的頂點,有著礁岩台地蘊藏的野生樂園,這小小一方森林裡,熱帶雨林、季風林、榕屬植物繁殖成富足的森林生態系,四季飛舞不斷的蝴蝶、躲在岩壁納涼的獼猴、大方隨意散步的爬蟲類…隱沒在山林間的龜仔角社守著這片山林,有說不完的故事…
      
    ●咆嘯山丘天人菊—水蛙窟:風吹砂公路下,有著隱藏版的壯觀沙壁;從貓鼻頭綿延到出風鼻的無垠草原,任你放縱乘風奔馳的想像。無人的曠野,在夜晚卻出奇的繁忙,悄聲而來,野地是梅花鹿的國度。
      
    ●半島最美的海域—大光:深入恆春半島海域最閃亮的珍珠,讓在地阿北阿姨帶你去看各種熱鬧繁生的潮間帶,潛入水面進行一場後壁湖漂浮旅程。向晚時分在大樹下聽陳達軼事,哼著一段思想起…
      
    ●湧泉種出稻米香—龍水:尋訪台灣最南方的有機稻作,漫步龍鑾潭,到田溝邊捲褲管撈蜆仔,在超涼爽的土角厝下,大口飽嚐著洋蔥、蘿蔔帶有泥土香氣的全食材料理。
      
    作者簡介:
    陳美惠
    國立台灣大學森林學研究所博士。現任屏東科技大學森林系教授,社區林業工作室主持人。近年來帶領學生團隊投入屏東社區部落,陪伴社區發展自然人文資源保育,培養生態旅遊專業人才,將保育與生計結合,具體實踐屬於台灣的社區林業。
      
    李盈瑩
    輔仁大學廣告傳播系畢業。曾任廣告設計、出版社旅遊記者。目前住在台北半山腰上,過著半農半寫作的簡單生活。創作以生活散文為主,作品有2008年《台北小旅行》、2009年《花蓮小旅行》、2013年《台灣小野放:出走不必遠行,在山.田.洋.森找自己》。
      
    張倩瑋
    文化大學新聞系畢業,曾任職新台灣新聞週刊財經生活組資深記者。
    是個道道地地的台北人,大學畢業進入雜誌社工作後,才開始出走台北,一人開著車上山下海,認識台灣。愛好自由,奉行「不自由毋寧死」之志。現為自由的文字工作者,依舊以「遊戲人間」的姿態看待人生。編有《城市夢想家》、《聽!校園裡的綠色樂章》、《剝復》、《單純就是美》。
      
    張 筧
    高雄人,現為自由撰稿人,曾任台灣時報、自立晚報記者。喜歡恆春半島,在冬日聽落山風拍打門窗,入夜後奔馳在人煙稀少曲折縣道,一點荒涼變讓他充滿感性。合著作品有2012年《暴雨後,看見彩虹虹》、2013年《高雄,慢‧慢遊》、2014年《我在阿塱壹,深呼吸》。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