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熊旅揚婚姻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熊旅揚婚姻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熊旅揚婚姻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熊旅揚婚姻產品中有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奶媽 Naima,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25 年後,《Before》愛情三部曲重新上映,突然理解什麼是愛】  由柏林影展銀熊獎最佳導演李察林克雷特(Richard Linklater)執導的電影三部曲《Before Sunrise》《Before Sunset》《Before Midnight》,是影迷們眼中的愛情經典。  今年...

熊旅揚婚姻 在 奶媽 Naima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4-04 15:18:53

【25 年後,《Before》愛情三部曲重新上映,突然理解什麼是愛】  由柏林影展銀熊獎最佳導演李察林克雷特(Richard Linklater)執導的電影三部曲《Before Sunrise》《Before Sunset》《Before Midnight》,是影迷們眼中的愛情經典。  今年...

熊旅揚婚姻 在 Sky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4-04 05:57:33

謝謝 插頭讓飯店服務生有機會清理花園嘔吐物 謝謝 小妹讓我學他的背影拍攝POSE 謝謝 阿斐,阿賢帶來的冠軍甜酒,成為第一天晚上唱名開始的禍首 謝謝 一峰,丁丁為我帶來了12隻白色馬爾濟思的鬼故事,跟毽子校隊 謝謝 江勝源,王宜萍不見了五天最終在機場見面 謝謝 顯豐哥,二姐讓我看到二度蜜月的甜蜜 謝...

  • 熊旅揚婚姻 在 奶媽 Naima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11-16 19:04:36
    有 383 人按讚

    【25 年後,《Before》愛情三部曲重新上映,突然理解什麼是愛】
    
    由柏林影展銀熊獎最佳導演李察林克雷特(Richard Linklater)執導的電影三部曲《Before Sunrise》《Before Sunset》《Before Midnight》,是影迷們眼中的愛情經典。
    
    今年恰逢首部曲《Before Sunrise》上映 25 週年,為了回應台灣影迷的熱烈要求,片商特別將這三部電影重新搬上大銀幕,讓大家重溫 Ethan Hawke 和 Julie Delpy 的迷人風采。
    
    /
    
    《Before…》系列主在刻畫不同階段的愛情,探討一段情感的剎那和永恆。
    
    3 部電影劇情並沒有常規的情節,講的是男女主角的邂逅與重逢,期間不斷以「對話」做為電影軸心,呈現最真實的感情樣貌。
    
    第一部作品《Before Sunrise》,敘述年輕人傑西到歐洲旅遊,在火車上偶遇法國女子席琳,傑西對席琳一見鍾情,雙方交談投機。
    
    火車到站後,傑西說服席琳下車和他同遊維也納,雙方在途中聊了許多對人生、愛情及夢想的看法,並於破曉前分道揚鑣,允諾半年後同一地點再聚。
    
    《 Before Sunset 》則是承接上集,但時間已經隔了 9 年,劇情描寫傑西與席琳 9 年後在巴黎重逢,談及這幾年雙方的經歷,感嘆人生猶如白駒過隙。
    
    第三部曲《Before Midnight》仍舊延續前作模式,一樣過了 9 年,傑西與席琳因朋友邀請到希臘遊玩,照樣在旅途中激辯。
    
    只是相較前兩部,《Before Midnight》更像是現實的婚姻生活。
    
    片中隨著時間流逝,傑西和席琳的關係再無神秘感,雙方逐漸對彼此失去耐性,言談間總是給人一種山雨欲來的壓迫,相信結婚多年的夫妻來看第三部,應該會最有感觸。
    
    電影三部曲並沒有高潮起伏的劇情,整體節奏緩慢,純粹讓觀眾平靜下來,陪著傑西與席琳在城市漫遊,看著他們飽覽沿途美景之餘,相互思索「愛」的意義,試圖為愛情找出一個通俗的解答。
    
    他們逐漸摸索到:這個世界上絕對沒有完美的關係,能夠找到那個願意陪你一路順應「變化」的那個人,就已經最浪漫的事。
    
    /
    
    愛的命題太難,能找到願意相伴的就是浪漫
    
    趙詠華那首《最浪漫的事》唱的沒錯,能夠一起變老太不容易,畢竟從年輕走到衰老的過程裡,該如何做到相看不兩厭、如何在柴米油鹽的消耗裡仍能理性溝通,這些都是需要強大的耐性與徹底的理解。
    
    《Before Sunrise》就有討論過這個話題,傑西與席琳初次在火車上相遇,雙方熱情暢聊的主題就是:夫妻是不是年紀越大,越會失去互相傾聽的能力。
    
    只是,在第三部電影《Before Midnight》裡頭,觀眾竟會發現傑西與席琳已經無法好好聽完對方講話,男方甚至一度苦苦哀求女方:「拜託,妳可以聽我把話說完嗎?兩秒就好。」
    
    不知不覺間,席琳與傑西成為自己一度厭惡的大人,無法相互傾聽,且這段關係不過才 18 年光景。
    
    關係最奧妙的地方莫過於此,我們看著一對夫妻如何從無話不談變成無話可說,直至最後領會「愛」這個概念本就不可言明,它只能靠時間證明。
    
    幾十年過去了,眼見對方都一直在你身旁,吵吵鬧鬧又言歸於好,沒有放棄彼此。
    
    這不就是一種愛的彰顯嗎?
    
    /
    
    電影三部曲,就是讓我們看到一段關係從消耗到和解的過程。
    
    雖然我必須承認自己 10 歲看《 Before Sunrise 》時完全睡著,根本適應不了這種慢節奏,直至大學重新把三部曲看完,那時候談了幾場挫敗戀愛,稍微能從電影裡琢磨到人生況味。
    
    距離大學至今快 10 年,相信重看《Before》三部曲,我應該能再重新品味到什麼吧?也期待觀眾們能從男女主角的交鋒裡,感受人與人關係間的纏繞和難忘。
    
    三部曲將在 12 月 4 日上映。
    
    #Adaymagazine

    https://www.adaymag.com/2020/11/12/before-sunrise-before-sunset-and-before-midnight.html

  • 熊旅揚婚姻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7-13 07:15:03
    有 1,561 人按讚

    摧毀溝通的第一大殺手就是好勝心太強。

    一味地拒絕,會失去朋友;一味地順從,會失去自我。

    取自《放棄的魚,就是你選擇熊掌的代價》

    ……………………………………………………………..

    各位朋友,早安:

    我把昨天直播談到的部分重點,放在這篇摘文裡面。這幾個重點,我認為對經營關係有相當的關鍵性。
    https://www.facebook.com/Psychologist.Hung/videos/711027846353505/

    當一個人特別重視自尊,不管溝通什麼事,常會變成意氣之爭,最後變成破壞關係。在準備要好好溝通之前,可以把這段短文多看一遍,可以幫助我們抓住溝通的重點。

    對人說「不」,也是一個我常被問到的問題,因為這牽涉到界線。尤其在家庭裡,不想做的事其實很多,但少了溝通,也沒清楚說「不」,常變成用發脾氣的方式,或者迂迴施展情緒勒索,這反而讓雙方的壓力更大。

    沉沒成本,則經歷過的人都會懂。也就是我已經對關係投入這麼多了,明明這個人不適合我,但要我就此離開,我不甘心不放手。

    如果再把機會成本的概念加進來,就會知道,勉強自己在不適合的關係裡,也許暫時不用面對失落的痛苦,其實是放棄了自己一個人的清靜,還有其他幸福的可能性。生活就是不停的取捨,偏偏有人就是什麼都要,把自己困在僵局,其實一直在失去,只是遮住眼說自己看不到。

    這些知識,不一定能在討論家庭或關係的書裡面看到,可是好理解、可運用。祝願您,能透過知識整理自己,能覺察並梳理自己的慣性!

    ……………………………………………………………..

    【文/ 路騁】

    |關鍵對話|
    壓根說不到點上,怎麼溝通?

    ▍關鍵對話是什麼?

    在平時的工作和生活中,你一定會遇到這些對話:一,對話的兩個人意見不合,比如你想說服老闆調薪水,老闆不願意;二,對話時帶有強烈的情緒,很容易失控,比如情侶吵架,孩子不聽話惹你生氣; 三,談話造成的影響、風險特別大, 比如重要的面試、商務談判。

    有人給這類對話起了一個名字, 叫作「關鍵對話」。

    ▍基因決定反應

    面對關鍵對話,人們的第一反應不外乎兩種:要嘛拔腿就跑,要嘛衝動行事。這是數萬年來人類進化所形成的基因決定的。原始人打獵的時候,聽見草叢裡有一陣響動,下意識的反應肯定是拔腿就跑,或者是抄起工具準備拚命。不管選擇哪種方式,他們全身的血液會快速流向四肢,好讓自己跑得夠快、打得夠猛,而此時大腦就會瞬時供血不足,無法冷靜思考。

    再看看你自己吵架或生氣時,一旦情緒占領大腦,你就會瞬間停止思考。說的話、幹的事,全都和平常不一樣。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如果你強迫自己關鍵時刻還要冷靜思考,那你付出的代價很可能是葬身虎口,一命嗚呼。因此,遇事不慌的基因已經在漫長的人類進化中被逐漸淘汰了。

    然而,無論是逃跑還是打架,都沒法真正解決問題。我們需要的是在面對關鍵對話的時候,保持理智,積極妥善地解決問題。所以,具體應該怎麼做呢?我們把關鍵對話技巧總結成最重要的3 個方面。

    第一,從「心」開始,明確目標。
    也就是審視自己內心真正的目標。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你跟別人因為一件事吵起來,吵到最後,都忘了是因為什麼了,滿腦子就想著絕不能,誰服軟誰是「孫子」。其實,摧毀溝通的第一大殺手就是好勝心太強。比如,同樣是「削減成本」這個問題,你說要簡化包裝,你的同事說要減少鋪貨通路,雖然你們倆的觀點都有道理,沒有誰對誰錯,但是你們都想證明自己的方案更好,這時候溝通的目標就從「如何削減成本」變成了「如何戰勝對方」。所以,在關鍵對話之前,你得明確自己真正的目標,無論出現多少可能轉移注意力的情況,都不要關注,只有盯住真正的目標才是重要的。

    第二,營造氛圍,避免衝突。
    我們可以把溝通需要的能力看作大腦的兩台處理器:一是大腦A,負責談話的內容;二是大腦B,負責談話的氛圍。比如無論你怎麼說,對方就是不買單,這往往是因為你只關注了A, 而沒有關注B。那怎麼調整氛圍呢?—道歉、解釋誤會、尋找共同目標。比如,一對夫妻因為怎麼過週末這件事吵起來了,丈夫想去跟朋友打籃球,妻子想讓他陪著看電影,說不到一塊,於是妻子開始哭訴:「你就是不愛我!」這時候,如果丈夫回這麼一句:「這跟愛不愛妳有什麼關係?能不這麼鬧嗎?」估計後果不堪設想。萬一沒忍住真的這麼說了,丈夫需要保持冷靜,先道歉:「親愛的,我剛剛沒顧及妳的感受,是我不好。」然後再解釋誤會:「我不是不在乎妳的感受,我非常愛妳。」接著尋找共同目標:「我也想看這部電影,咱們找個工作日的晚上一起去看,順便帶妳吃妳一直想吃的火鍋?」看,這不就解決了嗎?

    第三,主動耐心,化解沉默。
    有一方陷入沉默,逃避對話,其實跟兩個人激烈對抗是一樣的,都屬於溝通當中不好的情緒。要真是遇上不愛說話的溝通對象,就得想想辦法了。一般來說,想要打開一個人的心防,就得調動自己的好奇心和耐心。比如,你朋友不開心了,你可以問她:「怎麼了?」如果她說「沒事」,那麼考驗你的時候到了。尤其是各位男士需要特別注意,「沒事」這句話千萬不能輕信, 每次聽到,都要擺正態度,拿出十足的耐心,多追問兩句,才能把一場「危機」化解於萌芽。

    ◎關鍵對話
    關鍵對話可以總結為3 句話:意見不統一,氣氛特緊張,結果風險大。

    ◎一句話理解關鍵對話:
    意見不統一,氣氛特緊張,結果風險大。

    …………

    |拒絕|有些事,該說不,就要說不
    痛苦,是可以拒絕的

    有一個人感覺特別痛苦,他就去問禪師:「禪師,我怎麼才能解脫呢?」禪師笑了笑,給了他三天時間,讓他自己「悟」。第一天,禪師問他:「你悟到什麼了?」他搖了搖頭,於是禪師舉起戒尺,照著他的手心,狠狠打了一下。第二天,禪師又問了同樣的問題,他還是不知道,結果又挨了一次打。第三天,他還是什麼也沒悟出來,但是當禪師舉起戒尺的時候,他趕忙伸手攔住。禪師笑著說:「你終於悟了,痛苦,是可以拒絕的。」

    ▍「理所應當」的幫助

    我們在生活中承受的很多痛苦,從本質上來說,是因為我們不懂得拒絕。有時候,明明是幫助別人,卻被當成理所應當。比如「你PPT 做得那麼好,要不你幫我改吧,反正你一下就搞定了」、「那個方案,我實在寫不出來,要不你幫我寫吧,反正你都寫了那麼多了,不差這一個」。還有,常有人跟我說:「老路,你幫我看看,你這麼專業,隨便出個主意就幫我們大忙了, 反正你也不費勁。」

    剛開始我不懂拒絕,所以苦不堪言,每天花大量時間來應對這些莫須有的請求。有很多人自己都沒想清楚,就習慣性地找別人幫忙。後來有一天我想明白了,我終究不能讓所有人滿意。所以我就很自私地給自己定下一條規矩,以下這類人的請求,我一定盡全力滿足:一,真心幫助過我;二,真正關心過我;三, 真的在乎我的時間。除此之外,不管是誰,一律說「不」。

    話說回來,大家也不能都像我這麼任性,畢竟職場是一個講求溝通協作的地方,一刀切地說「不」,會給你增添很多不必要的麻煩。因此,我們還是總結出3 種溝通方法,可以讓你在拒絕別人的同時不傷情面。

    第一,推卻得留有餘地。人都有感性的一面,不管是多麼通情達理的人,在被別人拒絕的時候,心裡還是會很不爽。所以高明的拒絕就是,雖然沒辦法幫你,但是意思到了,或者有折衷方案。比如同事拜託你幫他改PPT,你可以說,確實擠不出時間幫忙改了,但是可以跟他一起過一遍,提一些修改意見。這相當於不是直接擋回去一件事,而是先接過來,再還回去。

    第二,回絕得有理有據。你總得找點託辭才能拒絕別人,實在不行,也得編個像樣的理由,每次都是「臣妾做不到」也不行。什麼是像樣的理由呢?比如,別人勸你酒,你說「我不會喝」,人家會放過你才怪。那如果你說:「不好意思兄弟,最近在喝中藥,不能碰酒。」別人也就有台階下了。當然,一方面堅持原則,另一方面還得保持靈活,不管理由多充分,拒絕別人還是要委婉一點。羅斯福在就任美國總統之前,曾經在海軍擔任要職。有一次,他的好朋友向他打聽海軍在小島上建立潛艇基地的計畫。羅斯福神秘地向四周看了看,壓低聲音問道:「你能保密嗎?」朋友說:「當然能!」羅斯福微笑說:「那麼,我也能。」

    第三,能不能之後再議。曾國藩有句名言:「事緩則圓。」很多時候,「緩兵之計」都是解決棘手問題的上上之策。比如別人找你借錢,你可以說:「等老婆給我發零用錢了,我就借給你。」再比如,面試官讓你回去等通知,十有八九就是沒有通知。關於用「緩兵之計」來應對,我是有切身體會的。有些人在麻煩別人之前,自己完全不過大腦,遇到這種情況,你完全沒必要第一時間去幫忙,因為很有可能他在下一秒就反悔了。

    ◎拒絕
    一味地順從,會失去自我。一味地拒絕,會失去朋友。就人生而言,一方面應該懂得有容乃大,另一方面也應該明曉不能是來者不拒。—汪國真《拒絕》

    ◎一句話理解拒絕:
    一味地拒絕,會失去朋友;一味地順從,會失去自我。

    …………

    |沉沒成本|
    因為「來都來了」,所以「將錯就錯」

    ▍要繼續等公車嗎?

    假設你月收入為5,000 元,扣除「五險一金」,能拿到4,000 多元,去掉2,000 元房租,剩下的2,000 多元就是你一個月全部的零用錢,吃飯、買衣服、買化妝品、玩遊戲⋯⋯都從這裡支出。此刻你要去某個地方辦事,這件事重要但不緊急。坐公車需要2 元,叫車需要62 元,除此之外沒有其它交通工具可供選擇,步行也不可能,那麼你會選擇叫車嗎?

    多數人會選擇等公車。但如果10 分鐘過去,公車還沒來,你會叫車嗎? 20 分鐘、40 分鐘、1 小時後呢?那些一開始就選擇叫車的人,雖然花了62 元,但他們一分鐘也沒浪費,而你在等了一個小時後,也沒省下叫車費。這時你會不甘心嗎?

    有沒有發現,等待時間越久,越不想放棄。經過一個小時的等待,你內心一定被折磨得難受—為什麼剛開始沒直接叫車呢?現在都等這麼久了,再叫車,豈不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魔咒「來都來了」

    對大部分人來說,有一個四字魔咒永遠繞不開,那就是「來都來了」。只要你「來都來了」,你就會買不算便宜的門票,衝破人山人海,逛遍沒特色的景點;只要你「來都來了」,你就會強迫自己吃掉盤子裡難以下嚥的飯菜;只要你「來都來了」,你就會說服自己堅持看完令你昏昏欲睡的電影。

    經濟學告訴我們,做決策時,不要考慮沉沒的成本。無論如何,你已經來了,是否「將錯就錯」,完全取決於你是想享受或想受罪。無論如何,等車的一個小時已經沉沒,是否繼續等, 只取決於在這個時間點,你認為公車還要多久才能來。

    沉沒成本這個概念本身並不複雜,我們可以參照以下3 條原則對此加以運用。

    第一,敢於「半途而廢」。假設你投入100 萬元創業,一年後不見任何起色,而你內心很確定,進入這個市場的窗口期已過,此時的你如何選擇呢?如果就此放棄,那麼已經投入的100 萬元和一年時間都虛擲了;如果繼續堅持,則意味著還要再投入更多資金、時間和精力,而且十有八九換不回好的結果。你內心可能有個聲音不斷迴響:「不要半途而廢。」這時,與其說你堅韌不拔,不如說是沉沒成本在逼著你不能退。其實,在確定是錯誤的方向上,懂得「放棄」比「堅持」更可貴。

    第二,讓人「欲罷不能」。美國著名連鎖超市Costco,在電商的席捲衝擊之下,居然逆勢上揚,保持著驚人的增長速度。究其原因,最核心的一點就是Costco 的會員制。只有交55 美元成為會員,你才能進入Costco 門市,並可享受海量的優質低價商品。這55 美元就相當於商家給你製造的一個沉沒成本,讓你控制不住自己,就算吃不完、用不完,也總想再多買一點。消費者的心理是:只有多買,才能把拿不回來的會員費攤薄一點。這種想法一旦作祟,商家就可以坐等數錢了。

    第三,創造「覆水難收」。有句諺語是:「如果你想翻過一面牆,就先把帽子扔過去。」給自己設立一個沉沒成本的假象,可能會得到更好的結果。比如,婚禮就是結婚的人扔到牆那邊的一頂大帽子。大家都知道婚禮有多複雜,經過天昏地暗的婚禮籌備後,好多親密無間的愛人甚至都不想結婚了。但是,從心理學來說,勞民傷財的婚禮正是給婚姻投入的沉沒成本。人們在潛意識裡會想:這麼複雜的婚禮,我這輩子都不想再經歷第二次了,辦都辦了,好好珍惜吧。所以,別再學新潮玩「裸婚」或者旅行結婚了,婚禮、鑽戒、大教堂,一個都不能少,這份投入,值得你擁有。

    ◎沉沒成本
    人並不總是理性的,在做決策時總會被已經發生的成本影響。
    經濟學上將這種已經發生且無法收回的投入稱為沉沒成本。

    ◎一句話理解沉沒成本
    因為「來都來了」,所以「將錯就錯」。

    .

    以上文字取自
    放棄的魚,就是你選擇熊掌的代價:用得上的商學課,全球超過81萬人訂閱,100則超實用商戰策略:用得上的商学课
    聯經→https://linkingunitas.com/L1493831
    博客來→ https://linkingunitas.com/B1493831
    誠品→ https://linkingunitas.com/E1493831
    金石堂→ https://linkingunitas.com/K1493831
     
    聯經出版

    .

    已額滿_7/14 台北公益免費講座_我們與和解的距離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299368801245302/

    已額滿_7/16-17免費台北市教師研習_非暴力溝通_如何讀懂愛的語言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519814295382140/

    7/25高雄公益免費_善牧第五屆爸比媽咪節-親子有話好好說(高雄場)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550194072308694/

    已額滿11/7 三重免費公益講座_樂讀親子共學系列講座_以善意應對青少年情緒人際問題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917322447609/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 熊旅揚婚姻 在 天堂島嶼.撒哈拉.蔡適任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9-06-14 18:25:57
    有 259 人按讚


    最近臉書貼文很政治!除了香港反送中,就只有「2020唯一支持蔡小英」!
    話說古早古早以前啊,就常有人非常樂於「免費指導」我臉書該寫什麼,才能「發大財」,例如撒哈拉鄉土劇不要寫,家醜不可外揚啦,我講那麼多貝桑家族事,客人嚇都嚇死了,誰敢來呢?諸如此類。我就想,X,我一個人在沙漠,身邊沒有任何社會支援,如果連臉書這唯一出口都要阻斷,那麼在發大財之前,我即使沒死,也都瘋了吧?!更何況,我面對的是許多身陷傳統婚姻婦女的共同困境,一點都不稀奇,事實就是事實,有啥不好講的呢?幸好我這人向來我行我素(咦?),才能歸欉好好活下來。
    當然啦,不時也會有人建議我,政治歸政治,旅遊歸旅遊,多講些摩洛哥好吃好喝好玩的就好,多吸引大家來找我玩,我才有錢賺,政治不用管那麼多。這種論點更莫名其妙啦!政治的影響無處不在啊,你不管政治,最後就只是讓很糟糕的人來管你罷了,例如高雄選出某魚,市長沒當幾個月,為了他的總統競選造勢,我們雲林這週末要交通管制數天!你說,冤不冤?很像全世界都得配合他,圍著他轉似的。
    更何況,我如果不是天性就對公共性議題有很深的關注,會來撒哈拉戮力推動對人跟土地都更友善的文化導覽與生態旅遊嗎?實在是……。
    這幾天,我很關注香港的事,默默爬了些文,從自己沒想過的角度來認識這個離台灣其實不遠的地方,同樣學習很多。不禁想著,啊,在自由、民主、法治與人權這些普世價值之前,貝桑家族狗屁倒灶事,實在是一點重要性都無啊!如此一想,熊熊豁然開朗!也是意外的收穫啦!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