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01
SFBT的基本假設
/⠀
傳統的精神分析療程很長,動輒以年為單位,現代為了講求經濟效益和時間效率,發展出許多更適合短期諮商的學派取向,短期焦點解決治療(SFBT)就是其中之一。因為它的概念和技術明確易懂,通常是心理相關科系學生的入門,也很適合一般民眾學習來幫助自己,或者和身邊的...
2021.06.01
SFBT的基本假設
/⠀
傳統的精神分析療程很長,動輒以年為單位,現代為了講求經濟效益和時間效率,發展出許多更適合短期諮商的學派取向,短期焦點解決治療(SFBT)就是其中之一。因為它的概念和技術明確易懂,通常是心理相關科系學生的入門,也很適合一般民眾學習來幫助自己,或者和身邊的人好好溝通。今天先來聊聊SFBT的基本假設,看看我們可以抱持什麼樣的心態有利於改變,改天再分享更加實務的內容。(以下引號當中是我對概念的註解,其他是SFBT假設的整理。)⠀
/⠀
1.正向:
「我們很常去關注自己的缺失,卻很常忽略自己擁有的美好。」
關注現在和未來而非過去、目標導向(問題解決導向)而非問題導向、什麼是對的和有功能的而非缺陷和弱點。
⠀
2.事出並非有因:
「世界上不是所有事情都有為什麼。」
要解決問題不需要知道發生的原因,關注現在所能做的。沒有正確解法適用所有個體,每個人、每個解決都是獨特的。
⠀
3.問題具有正向功能:
「問題之所以持續存在,必然有它的意義。」
不以心理病理觀點探究案主的問題成因,只是當下持有的認知侷限了問題的面向,需要做的是重新框架問題多面性、功能性,並以階段性的發展觀點視之。
⠀
4.例外:
「當一次意外的驚喜可以無限複製,問題自然而然就消失了。」
表示問題可以控制或克服,可作為問題解決的指引。
⠀
5.有效就多用:
「你若知曉前方璀璨,何必捨近求遠?你若知曉前方黯淡,何妨另闢蹊徑?」
有效就多用,無效就嘗試別的事。
⠀
6.變化是必然的、小改變帶來大改變:
「世界上唯一不變的是改變,所謂滄海桑田皆來自於自然與人為力量的日夜打磨。」
沒有事情永遠相同,沒有問題會持續不變。當小改變發生時,所處的環境、系統就和原來不同,藉由一點一滴的小改變所帶來的正向回饋,鬆動問題僵局,最終發揮滾雪球效益聚合成大改變。
⠀
7.人是資源性的:
「你比你想像的還要強大,你將會找到自己的路。」
個體有充分能力和資源解決問題。
⠀
8.意義的解釋與經驗是交互影響的:
「疾病若只是悲苦,沉溺苦痛之中,將會走向萬劫不復的道路;疾病若可以是上天的禮物,從中學習成長,便是走向康復的道路。」
知識透過社會歷程建構,真理是不同人在每天生活互動中漸漸形成,世界的意義是個人經驗所構成,主觀解釋是左右個體內在經驗與體會的最重要因素。
⠀
9.行動和描述是交互循環的:
「當你說他多愁善感,可能表現出不耐煩,他因此更加鬱鬱寡歡;當你說他細膩敏銳,可能給予肯定與鼓勵,他因此能在適當的地方發揮長處。」
人的行為與問題的介定是互相循環(個體如何描述現象與如何行動之間是相互影響的),因此需要改變人的觀點。
⠀
10.訊息的意義在已接收的反應中:
「沒有所謂的失敗,每一次結果都在告訴你此路可行與否。」
沒有失敗,只有回饋。
⠀
11.當事人是自己的專家:
「沒有人比你更清楚你自己。」
當事人最清楚自己的問題和最適合自己的解決方法。
⠀
12.系統:
「蟲兒羽化成蝶展翅飛翔,能夠為世人帶來陣陣涼風。」
一個人的改變,將會引發其他人的改變。
⠀
13.行動:
「紙上談兵不如操戈演練。」
嘗試行動才能促使目標達成。
#sfbt #短期 #解決 #治療 #諮商 #改變 #心態 #知識
#精神疾患 #躁鬱 #焦慮症 #憂鬱症 #恐慌 #ptsd #解離 #選擇性緘默症 #心理學 #以病為師 #海希
焦點解決短期心理諮商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心理師你好,我想請問你在進行諮商、心理治療時,背後有沒有特別使用哪個學派的方法,或有一套屬於自己的理念呢?然後,你是怎麼決定要使用這個學派而不是別的呢?」
.
在某場辦給高中生的助人工作體驗營裡,有位學生提出了這個問題。看到這個問題時,您會怎麼回答呢?
.
根據2014年台師大心輔系兼任教授林家興的調查,在325筆以諮商心理師為樣本的調查中,心理師在治療中使用的治療學派,以「折衷或整合學派」最多,次之為「心理分析或心理動力」、「個人中心」、「認知/認知行為或理情治療」、「焦點解決短期治療學派」、「敘事治療學派」。
.
治療學派百百種,到底新手助人者可以怎麼去構思自己在助人這條路上的核心架構呢?不少資深前輩都同意,在心理師發展的過程中,找到適合自己的治療理念,依據經驗來精進微調,並慢慢整合出一套自己的治療理念,雖然不容易,卻是個必要的專業任務。這一次專欄,我想提出幾個方向,供新手夥伴在這條路上思考。
.
【本集大綱】
1. 還是學生時,就記得把這個提問放心中
2. 閱讀是最省錢的自我投資策略
3. 一個人讀,不如大家一起讀
4. 慢慢微調出一套自己的治療理念
5. 工商服務:接納與承諾治療推薦書單
.
============================
◼️閱讀全文◼️ https://reurl.cc/Krpvxm
============================
.
【新手心理師求生指南・連載中】
.
1. 挑戰,一個接著一個:專欄起源、同儕團體與邀請
https://reurl.cc/1o2zWW
2. 新手心理師的求職焦慮
https://reurl.cc/4348MK
3. Back to Basic:基本諮商技巧的刻意練習
https://reurl.cc/73elAd
4. 從摸索到打造:治療學派與理念
https://reurl.cc/Krpvxm
焦點解決短期心理諮商 在 心靈僻靜花園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當家族成員出現問題時,代表整個家庭系統出了問題。
很多時候家族中有成員出現一些問題,比如成癮(藥物、酒精、性愛、食物、工作、運動、偷竊)症狀、疾病、自殺、意外,或是生活中有些適應問題,實是顯現出這個家庭系統其它人沒有表現出來的問題。透過這個人的問題,顯現出整個家庭中的隱藏問題。因為系統中牽一髮而動全身,因此一個成員呈現的問題,大家都會受影響,而身在其中的每個人都得改變,這個系統才得以平衡。
最簡單易懂的例子就是,父母婚姻的搖搖欲墜靠的是女兒的疾病支撐,或是家中的凝聚是因為弟弟的成癮問題。也就是說,一個人透過失控的行逕來替大家演出每個人都閉口不談的問題,透過帶這個人去看醫生希望把他的問題治癒,家中就恢復平靜,則是其它人的防衛方式。「有問題的是你,不是我。」這是典型的防衛模式。然而家庭系統有著自己的一個動態平衡,一處失衡是為了平衡另一處的失衡來平衡整體。因此,家庭成員中的問題,與每個人都切身相關。
以下為一個實例與大家分享:(摘自親密無能)
爸爸每天都辛苦工作看很多電視,媽媽不儘工作忙碌還常煩惱孩子的事,大兒子成績優異是高中畢業班的學生致詞代表,老二妹妹乖巧又安靜是個乖孩子,最後一個小弟可愛活潑又逗趣。這個系統是處於平衡狀態的,並且有自己的架構。這是個完整的家庭,並不只是爸爸、媽媽、大哥、妹妹或小弟等個體被放在一起而已。就像所有系統一樣,若其中一個成員發生事情,會影響所有成員;每個人都會下意識地試圖把他拉回原位,而這樣的反應是不帶惡意的。
所以爸爸成天工作和看電視,媽媽成天工作和操心,爸爸媽媽沒有好好照顧自己,也沒有好好經營婚姻。老大努力考高分,也努力成為足球場上的明星。老二則繼續當個乖小孩,努力融入周遭環境,不打擾任何人。老么則變得越來越可愛逗趣。
爸爸和媽媽開始對婚姻生活感到空虛,兩人日漸疏離,這在系統中產生了一股壓力,但沒有人願意談論它。爸爸電視越看越多,大兒子在學校表現越來越傑出,老二變得更乖,小弟則感受到了緊繃壓力,而和他八年級的同學們偷喝酒。爸爸開始擔憂,媽媽更是煩惱得不得了。老大為了確保家庭一如往常,又努力獲得更多嘉獎。老二變得更乖更安靜,也更努力要融入大家,然後小弟吸食毒品被抓到。
此時平衡系統遭受衝擊了,有事情發生造成這個混亂局面,而我們知道是什麼事情,我們可以解決,因為我們是一家人。讓我們聚在一起,握緊彼此的雙手,一同找出問題,分析它,深入探討,列出解決方案,把這惡火撲滅吧!小弟遇到了麻煩,而我們絕對不會放他不管,我們會好好幫助他,而且說到做到,我們要小弟接受心理治療。
因為我們關心小弟,所以在心理治療師的建議之下,全家答應一起做家庭諮商。我們去了,而治療師想要檢視整個家庭系統。他開始把焦點放在媽媽和爸爸身上,我們覺得很奇怪,其它人都沒有問題啊!看看大哥,他表現得這麼好;再看看妹妹,她這麼乖巧;再看看爸爸和媽媽,他們這麼努力工作。沒錯,就只有小弟有問題,拜託請好好治療他吧!
但這不只是小弟的問題,只是我們看不清這一點。我們終止了家庭諮商,因為檢視自己的內在讓我們很焦慮。小弟的脫軌行逕還是持續上演,他不斷翹課、吸毒、偷東西,必須送到心理治療中心。在那裡,他開始覺得自己慢慢變好,因為有人願意聆聽他的心聲,有人要求他為自己的行為負責,而不是讓他活在一個功能不健全的系統之中,卻要求他行為良好。
三十天後,小弟覺得好很多了。他回到家,每個人都覺得問題解決了,但事實並非如此。因為系統中的其他成員沒有為自己的問題做出任何改變,爸爸和媽媽沒有面對他們搖搖欲墜的婚姻,大哥沒有察覺成天追戈好成績的負擔有多沉重,小妹沒有意識到自己一天到晚當乖小孩錯過多少人生中的精彩事物。因此,這個系統非常有可能再回到原本的狀態,就是小弟持續在這個家中扮演他的角色,繼續用脫序的行為來表現出整個家庭的痛苦,其它人就不需要承認家裡有任何問題。
我自己聽過一個案例是家中的弟弟,在短期內(約莫三個月)不斷地車禍出意外,不僅造成家中的財務負擔,更是製造出家庭內一股不可控的張力及壓力。一次二次不奇怪,若五次八次就實在令人好奇,到底出於什麼原因會這麼大量的重複此事件。而這個家族中每個人雖扮演不同角色,但有一個共通點就是「掌控」。而大家閉眼不看的問題,是對於掌控的失控。於是弟弟以無法被控制的車禍意外,來顯現出家中的那股爆棚的張力。如果家中的成員意識到了這一點,那麼也許經由每個人的改變,系統動力就得以平衡。
Everything happens for a reason.
illustrator: alexandradikaia
焦點解決短期心理諮商 在 社會心理,從他們到我們-林仁廷 諮商心理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線上課程的構想】《心理學與心理諮商的概念認知地圖》
。
不知道有沒有人想上線上課程
我現在想到的題目與方向是《心理學與心理諮商的概念認知地圖》
#心理學與心理諮商的概念(一小時)
1.簡介「心理學在學什麼」的整體概念,即「生理-身體-心理」及「個人-家庭-社會-文化」。學科:認知、人格、社心、知覺、生理、發展和變態心理學。
2.心理學的應用分支--心理諮商
以時間軸(過去、現在、未來)對心理諮商四大學派做簡介,「不同理論怎麼看一個人」,以致產生什麼人性論、發展軸、自我成長與治療方向,最後產生相對應的目標與技巧。
小結:「人心」的持續性發展
#心理諮商怎麼進行?(一小時)
承上,實際的心理諮商怎麼進行,以一簡單案例說明可能的互動
1.認知性的晤談架構(傾聽、問問題、議題詮釋、諮商目標),短期諮商—採取「認知行為、焦點解決」為主。
2.諮商關係的互相影響(移情、依附與矛盾情緒的探討),長期諮商—採取「精神分析、自我成長」為主
3.結構的VS非結構的(如遊戲治療、音樂治療、沙遊…主要針對兒少及情緒表達困難者)
小結:百種人百種狀態百種方法,而對他有效的方法就是好方法。
。
整體而言就是「概述」,而且盡量生活化語言說明
時間很短,主要是想讓有興趣的人或助人者,對心理學及心理諮商有個「認知地圖」,大致有個了解,之後再依個人興趣自行研讀進階的書。
。
形式就用Google Meet,一次一小時內,每堂課100元
因為現在免費版的Google Meet自6/28起,3人以上會議只限使用一小時內。
開課會利用假日或平日晚上吧
。
先討論看看,各位有什麼想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