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焦距定義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焦距定義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焦距定義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焦距定義產品中有28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9萬的網紅我是賀禎禎 - 攝影教學 & 自助旅行 & 數位生活,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想攝影138] 細說分鏡 Vol.15 🎥 影片時間連結:https://youtu.be/3XpWY8Xbe5U?t=204 🖍在我心中,沒有那句「差不多這麼拍就好」 🖍每個參數都代表者 🖍心中當下感受的一項取捨 🖍既是為了創作與藝術,所做下的決定 🖍每一次次的決定,都是獨一無二 決定曝光構圖...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羅莎莎,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晚安」 最後我只這樣說。聊天室的燈終於暗下,光暈沿著你的輪廓慢慢緊縮,直到整個房間完全暗去,只剩下我,和每一個同樣的靈魂。 〈熄燈時間〉 數位收聽 ➔ https://orcd.co/OFFLINE_ - 我在要給你的句子裡灑了一些香料,試完剛剛好的味道,烹調出一份完整的情感;可惜心臟到...

焦距定義 在 地下電影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12-04 14:17:03

【#地下評論】《#逃亡的女人》 這兩周,影迷們應該都會在台北信義區的金馬影展,但還是聊聊目前正在院線熱映的《逃亡的女人》。 洪常秀揮別討論親情,向父親致意的《江邊旅館》後,隨即帶來《逃亡的女人》,洪常秀目前獨立執導 24 部劇情長片,至今為止也只看過 11 部,雖然還未全部觀影完畢,但《逃亡的女...

焦距定義 在 Ryan Jhan攝影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3-06 22:09:10

新鏡入荷✨ SIGMA 105mm F2.8 DG DN Macro💰 身為一個以攝影維生的人,手邊有一顆微距鏡可以說是相當必要的💦 以職業用戶為主要取向的微距鏡,在選擇上往往是比一般鏡頭少一點,以我所使用的SONY系統來說,也僅有入門的50mm以及進階的90mm兩顆可選😳 原廠90微距我本...

焦距定義 在 Zashō 高林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8-02 19:39:01

- 那天一直被忽視的,我忽到現在仍然殘存著副作用,雖然已經到了不必去解決的程度,但離淡忘還差個十萬八千里。 - 卓越的人啊或者幸運的人,逐漸成了眼中僅能看見的,然後對著他們漂亮的角度東追西趕,我可以越來越輕鬆地看待善變的自己,而不是去指責。 於是對於自己模樣的焦距,在這些過程中不斷渙散,除了不斷告訴...

  • 焦距定義 在 我是賀禎禎 - 攝影教學 & 自助旅行 & 數位生活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9-23 10:20:30
    有 93 人按讚

    [想攝影138] 細說分鏡 Vol.15
    🎥 影片時間連結:https://youtu.be/3XpWY8Xbe5U?t=204
    🖍在我心中,沒有那句「差不多這麼拍就好」
    🖍每個參數都代表者
    🖍心中當下感受的一項取捨
    🖍既是為了創作與藝術,所做下的決定
    🖍每一次次的決定,都是獨一無二

    決定曝光構圖與曝光 (How),以及創作者身後的動機 (Why),兩者交接的地方,那就是照片故事 (Story),故事已經發生,且存在在那裡不會改變,身為創作者,或是說書人,對於相同的故事所能做的,就是找出自己如何理解故事,與故事的關係在哪裡,每個人對故事都有不同的表達方式,這就是「創造力」讓這個世界更有趣豐富的地方。

    🟥電影重播、重製與重拍
    「重播」就是同一隻影片,原封不動的按下「播放鍵」,從中播到尾,任何一點改變也沒有,不會有任何新意在裡頭,你無論看上幾篇遍,影片永遠都是相同的內容,差的就是你多看幾次,心中解讀也會多少而有差異。

    🔹在我心中最明顯的例子,就是電影「絕地任務 The Rock」, 描求一名軍官為了掙取為了愛國進行任務死去的同袍弟兄,得不到應有的撫恤對待,因為挾持惡魔島監獄的觀光客,以要求政府巨額的贖金來賠償那些死去的士兵將領,每每在第四台看到這部電影一再重播,我都會停下來看完它 (無論從哪一段開始),雖然劇情倒背如流,已經無任何驚喜與期待,但是每回看時都會對劇情中不同的片段,在心中就會對該片段,有了一些新的想法,是過去幾次沒有想到的部分,特別是裡頭,由「艾德.哈里斯」飾演的「弗蘭克」,最後對著手下傭兵說的那句話「士兵,任務結束」,有次看到這段,正是因為知道他整個恐怖行動目的為何,也知道即將發生的悲劇,特別看看他說這句話的態度神情,那時的堅定的神情是整部片中我認為最精采的一段,反而推翻了許多人心中 (包含我)最經典的橋段 – 尼可拉斯凱吉雙手握著信號火花,脆在空地,背對著觀眾面對二台投下炸戰飛機整個人被炸飛的經典畫面。🔹

    重製電影就是將既有的內容,透過更好的數位修復技術,讓畫質、音響得到更好的品質,當你重看後,得到的感受差別不大,最多就是視聽的享受提昇一級,不過也能在閱讀重播的電影過程中,重新發現更有趣值得討論的空間,也能在畫質、音效提昇的空間下,發堀出一開始沒看清楚的電影細節。

    重播、重製都可說是相同的元素、相同的畫面,最多重製後的電影,新增了過去因時空限制下沒放入的片段,讓整部劇情更加完整,甚至反轉了電影本身主指 (比如說銀翼殺手,因應不同播放地區,刪除、新增部分片段,使得既是重製,也更還原作品的原貌)。
    「重拍」就是完全不同的作品了,重拍的「幅度」可大可小,小幅度的微調,比如說「倚天屠屠龍記」,每段時間就重拍一輪,小說依舊不變,差的是選角的適配性,或是劇情微調讓觀看的節奏更好一些,但故事還是相同;大幅度的改變是否還稱作「重拍」就有待商確,比如角色的「性轉」,男性變女性 (或反過來),黑人變白人等等,「性別、種族」等觀念大大影響一部電影角色意義與價值,雖然是對既有的小說改變成電影後「重拍」,但「小說歸小說」「電影與重重作品」等這三者,就可說是三個獨立的故事。

    🟥照片故事與創作者
    猴硐貓村,自早是有許多貓在那兒棲息,又再加上貓群的繁殖,因而聚集上百隻貓在那兒與居民共處,透過愛貓人士發起「有貓相隨、猴硐最美」等活動,再配合政府規畫、建設,在 2013 年與日本兩大貓島、美國、義大利、土耳期等地,有著「世界六大賞貓景點」之美稱。

    相同的故事,同樣前往貓村拍貓的人,背後動機可就完全不同,我相信大多是「貓奴」「愛貓人士」居多,前往這奇特景觀的小小村落,更多是像我這種純粹的觀光看,感到好奇去看看世界有名的「貓村」是什麼模樣,相同的故事,不同的動機,交織出來的「照片裡的故事」,自然不同。

    🔹我認為呀,相同在貓村所創出每個照片,照片故事盡管大同小異,就算兩人用相同的構圖拍攝同一場景、同一隻貓,相同的照片故事,會因攝影者 – 也就是說故事的人,心中對貓村的「連結感受不同」,使得拍攝照片流程、動作、構圖一致,背後想訴說的故事也更有意思,若請這兩位發表分享一下「照片的故事」,我們能從二位創作者表達過程中,感受到「是純粹湊熱閙的觀光客?」還是「愛貓成痴的貓奴?」二者之間熱情的不同。🔹

    不過呢,這故事還在進行,自 2009 年開始規畫、發展至今,這十多年間的變化不斷的改變「世界最佳賞貓景點」的樣貌,比如說一些惡劣的飼主在這裡遺棄動物,或是觀光客太多造成當地景觀破壞、居民生活被打擾,或是貓咪被人偷走、動物間的傳染的疫情等問題,都不斷的改變最初「貓村」的好意與樣貌,這故事持續改變著,相同創作者,在不同時空下前來的感受,那就更不一樣,若再刻意執著一些,找到相同一隻貓,相同的構圖原素,甚至是連「畫面」都完美複製出來,相信這二張不同時期拍攝的照片,訴說的照片故事也完全不同。

    🔹若以這例子來看 – 刻意的在不同年代,拍出「完全一樣」,是「重播」還是「重製」還是「重拍」? 我認為「都不是」,貓村時空境遷改變了樣貌,最早的初衷也許也漸漸消失在人們回憶,僅保存於最早的文字、影像畫面裡,由於故事已經不同,拍攝出的「照片故事」,也應屬於新的作品,即使同一創作者,不同年代下心境路程也隨年紀增長有所不同,這創作者不同時期前來此處創作的「背後故事」我相信也是不同的故事。🔹

    故事變了、人也變了,所有的事物都變了。

    🟥回到攝影與攝影人
    真的要問我「拍照,跟攝影有什麼不一樣」,這麼難的題目,要我用最簡單的回應的話,斬釘截鐵一點的說法,我認為是:

    🔹「帶著主觀的意識,思維,並且追尋特定目的下的按下快門,這叫做 “攝影”;倘若只是隨手不經意的按下快門,那叫做 “拍照”。」🔹

    相信這麼說一定會招來許多非議之論,若有機會我也許能再另外書寫一篇,我對這二者的看法,但這裡容我暫時取這樣子武斷的定義往下說。

    這裡不談「不經意的拍照」,我們談談簡單的「攝影」,帶著主觀意識、思維,到了一場景追尋,心中抱持特定目標加以尋找,並且依當下的考量,決定了構圖與曝光所有的元素,最後按下快門產生照片,這張照片幅有著「故事」,與創作者有深刻的連結,說說這個「連結」,那就是創作者的「動機 Why」,也就是前面幾篇不斷說的「照片故事背後的故事」。

    🔹為何總有人一個點、一個景追尋了數次,若水三千只取一瓢追尋的精神;反之他人不經意的按下快門,若這二人擦肩而過,都朝著相同點做出相同的拍照流動與動作,「作品意義與人的連結」大有不同,我想說到這兒,再配合前面數篇的分享,或許讀到這行字的任何人,能夠了解…,其實我說了這麼多篇、這麼多例子、觀念,我只是不斷表達一個觀念「照片故事確實是重點,但人與故事的連結才是深入照片的靈魂」🔹

    單單是「照片故事」不是我最感興趣的,那個「創作者與作品的連結」可真的無法單純透過「一張照片搭配照片故事」就能清楚說明,談到那深入照片靈魂,並不是在照片裡頭鑽牛角尖,而是回到創作者個人的故事,才是最後一張照片的原點,我想我們更該在意這一點。

    既然如此,那麼以上述「攝影」而不是「拍照」簡單武斷的定義下,攝影者所拍出的每張照片,除了「照片故事」外,也包含「攝影者的故事」,這兩個故事進而產生「連接與交集」,我們就可以說 – 在這樣子的交集之下,每一張照片自然沒有那個「差不多這麼拍」就好

    🔹「焦距增減那 1mm,視角改變了一些,快門快慢一點、光圈大小一點、ISO 高低一點、白平衡 K 數左右偏了一些、最後焦點停留在哪」,這些細細的拍照流程裡的動作,都是每位攝影人「當下對場景的感知,透過內心的感受加以回應世界所做下的決定」🔹

    再加上拍照條件總非十全十限,器材的限制、環境的條件,時間的壓迫…,甚至是身體的不適,都無法很難讓每張照片理想條件下誕生出來,但無論如何抱著攝影的心態下,每個參數的取捨,都是為了「創作與藝術」做的決定,任何一個決定、哪怕是重複一來再來的拍攝,我認為對自己都是獨一無二。

    若是這樣,當我們表達分享一作品,自然就不會有「差不多,這麼拍就好」的說法,但表達分享過程,仍舊像是說故事分享的過程,而「說故事」這件事本身又是另外一項專有的領域,追尋精美的攝影作品後,也該花點時間在「表達、說故事」下點努力,畢竟我們知道「藝術,包含了前段創作的過程,也包含了後段分享表達的部分」,缺乏了前、後任一片段,都無法讓一張充滿靈性的照片,能被更多人看到、感受到。

    📷📷📷📷
    7 堂攝影入門課 🙆‍♂️終生看 ⏱隨時看 🎞線上看
    #報名連結:https://go.hojenjen.com/3p2g6n
    👉9/30 前早鳥價~~ $4990

  • 焦距定義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6-20 21:00:43
    有 145 人按讚

    養鳥需知 ◎陳斐雯
     
    常常看見你
    在鳥店徘徊留連
    終日素描一隻籠中的畫眉
    所以猜想你喜歡鳥
     
    我也喜歡,不過
    比你貪心一點
    總共擁有幾萬幾千幾百零幾隻
    統統養在天空裡
    從來不必擔心
    誰會遠走高飛
     
    我請大風陪它們賽跑
    如果累了便躺在雲上喘口氣
    如果吃膩春天的食物
    夏天自然會有新奇的菜單
    夜晚如果睏倦
    每棵樹都可供高枕安眠
    我一點也不擔心
    如果真的十分想念
    一抬頭便能相見
     
    在鳥店徘徊留連
    看見你買下那隻畫眉
    提籠悠哉散步離去
    遺落在地上的素描簿裡
    畫的竟是自己
     
    所以我說你喜歡鳥
    我也是
    只是比你貪心一點點
    總共也才幾億幾萬幾千幾百零幾隻
    養在天空裡
    養在雨後的電線桿上
    養在陽光午睡的草坪
    養在你正提籠散步的小公園
     
    --
     
    ◎ 作者簡介
     
    本名陳斐雯,女,1963年8月20 日出生,台中人。

    中國文化大學中文系文藝創作組畢業。曾任「人間雜誌」特約採訪記者,自立晚報藝文組記者兼自立早報兒童版主編、中時晚報副刊、中國時報編輯。

    曾獲文化大學文藝行列獎散文、新詩雙料冠軍、第四屆華岡詩獎魁首。

    詩作具有敏感的纖情,透過多變的抒情,編織一種現代的美,語言清澈,想像飛躍。
     
    --
     
    ◎小編宇路賞析
     
    在進入詩的賞析之前,需要稍微花點篇幅介紹該時代背景,更有助於讀者們理解選讀這首詩的理由。《二十世紀台灣新詩史》的作者張雙英在論及八〇年代新詩時,認為在「政治因素」、「經濟與社會因素」、「文學因素」等三個領域上的改變,導致了台灣的新詩走向了多元化的時代。其中產生了「生態詩」這種新的題材,張雙英以陳斐雯於一九八三年發表的作品〈地球花園〉作為代表舉例,認為該首詩是觸及到「環境生態」問題的好作品。
     
    這說法可能是來自於焦桐寫過的一篇文章〈八十年代的新浪潮〉,該文提到:「陳斐雯的語言清新,想像飛越,『地球花園』、『養鳥須知』是難得一見的生態詩佳構。」〈地〉、〈鳥〉二詩接連被選入了《創世紀詩選》以及向明所編選的《七十三年詩選》(爾雅出版)(註一),並且在詩選中向明認為「這種從博愛觀出發的自然生態保育理論,較之一般的只知責難和揭發的詩文,既具親和感又有說服力,任何人讀了都會覺得摘花捕鳥是一種多麼自私的,自絕於大自然的愚笨之舉。」
     
    不論是向明、焦桐,似乎都認為〈地〉、〈鳥〉二詩在分類上屬於生態詩(之後張雙英也承續了這樣的觀點),然而詩人林燿德卻持否定看法,在〈生命場中的蒔花女──論陳斐雯的詩〉文中表達他的觀點:

    「『生態詩』的重點應集中焦距於人類文明破壞大自然循環法則與生物鏈結構的層面上,最終落實在客觀世界的改造;陳斐雯的『地球花園』與『養鳥須知』二詩,固然在字面意義上透露了對人類控制生物遺傳基因與生存環境的事實有所不滿與關切,但其強調的理念乃落實在於『萬物與我同在』的人生觀,『地球花園』與『天空鳥園』的宏偉藍圖,並非以客觀世界的環境改塑為終極目的,而係以人類的心靈空間為其投射與開拓的真正園圃。」
     
    這兩種觀點的分歧,若要詳細解析,恐怕篇幅太長,但我們可以從兩個角度去理解和區別。一即是生態詩的定義,以及所包含的範圍廣度,林燿德的觀點是「狹義」的生態詩,其範圍限定在著重讓讀者意識到人類正對生態環境造成破壞,而喚起讀者的環保意識,這類詩以前篇所賞析白樵的〈白鷺鷥的抗議〉為代表;向明等人的觀點則是較「廣義」的,只要在主題上涉及自然環境與人的關係,便得以歸類為生態詩。二是「手段」上的不同,因為向明的注文也認為陳斐雯的詩要傳達「人類對自然的控制是自私的行為」,進而引發讀者做出「所以人類不該破壞環境以及剝奪生物的自由」這樣的反思。

    只是陳斐雯用的手法並非「責難和揭發」,而是有其他的做法,相較於〈白鷺鷥的抗議〉這類詩更有效果。
     
    瞭解觀點差異之後,讓我們實際從文本來看,究竟爭議的關鍵在何處。從首兩段,可以清楚的看見兩組對應關係,「你」之於「一隻籠中的畫眉」,和「我」之於「幾萬幾千幾百零幾隻/統統養在天空裡」的鳥。第三段重點在描述「大自然中的動物」享有各種好處,潛台詞即是「籠中的畫眉」不但不自由,而且不能隨處帶著走,若不在身邊還會擔心並想念。第四段「看見你買下那隻畫眉/提籠悠哉散步離去」,「你」在字面意義上擁有了那隻畫眉,但「遺落在地上的素描簿裡/畫的竟是自己」,顯見「你」根本毫不關心畫眉的生死,只在乎自己。最末段利用「一點點」和「總共也才幾億幾萬幾千幾百零幾隻」之間的差距對比做強調,而且「養在你正提籠散步的小公園」,表示「我」的世界之寬廣,也包含了「你」所擁有的那隻畫眉和所在的小地方。
     
    在下結論之前,先提到在〈地球花園〉這首詩中,有一句「(我)不許妳摘花」,表示「我」對「摘花」這樣的動作是排斥的,而且還禁止「妳」去做。但是在〈養鳥須知〉裡面,我們卻沒有看到「我」對「你」做出任何強制的行為,只是「看見你買下」僅此而已。所以對〈地〉詩,我們也許能說陳斐雯想以「摘花」借代「破壞環境」的行為,呼籲讀者要愛惜地球;然而〈鳥〉詩更合理的解釋,是想以「我的貪心」和「你的自私」做出對比,表達一種胸襟的開闊,告訴讀者人不應著眼於小處,較趨近於林燿德所說,是一種人生觀和心靈空間的描繪。
     
    由於〈地〉詩和〈鳥〉詩在對應結構上的相似,令我們很難不將這兩首詩所傳達的意旨視作相同的來看待,若真是如此,那麼就只有一種可能,即〈地〉詩並沒有想要提倡環保意識,而「不許妳摘花」這一句,用「我希望妳同我看見把地球當作一座花園的美好,因此我不要妳去做摘花這件事」的意思去解釋,套用在人生觀這方面其實也可通,只是過了一年,作者對於把這種人生觀強加於他人身上的態度軟化了。
     
    寫到這裡我們可以做個總結,事實上向明的觀點並不無道理,從讀者角度來看以及廣義的說是生態詩是能夠成立,只是如果分析到最後,將作品意圖考慮在內,會發現陳斐雯此二詩的重點並非放在生態保育的目的,那麼要說是生態詩便有點牽強了。
     
    最後有一則與生態詩爭議無關的小趣事:〈養鳥須知〉於2016年被節選入國中會考的國文科考題,陳斐雯本人在臉書上表示:「我不知道答案是哪一個啊啊啊(掩臉)」,引起熱烈討論。

    ※註一:以上「八〇年代」或「八十年代」均指西元一九八〇-八九年,而「七十三年詩選」係民國記年,即西元一九八四年的詩選,前後皆為同一年代,為避免閱讀混亂故在此註明。

    ※註二:連同白樵〈白鷺鷥的抗議〉賞析,感謝主編謝三進提供閱讀資料。
     
     
    ---
     
    美術設計:驀地
    圖片來源:Unsplash
     
    ---
     
    #生態詩 #陳斐雯 #養鳥需知 #年度詩選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1/06/20210620.html

  • 焦距定義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12-31 12:00:29
    有 415 人按讚

    《#曼克》、《#導演先生的完美假期》、《#誓血五人組》、《#悲慘世界》和《#殺戮荒村》是我今年十大電影中的 10 至 6,延續此話題,進一步在 2020 年的最後一天,談談自己今年心中前五喜愛的電影。
     
    今年共看了 360 部電影,不算特別多,一定有好片子沒看到,也總會有遺珠,但進行這樣的年底回顧,在爬梳觀影紀錄的過程中,老話幾句,發現讓自己最有感觸的,還是在於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國家怎麼共處的作品,世界已經夠亂了,但透過影像我們好像還能奢侈地去反思,還能去醒悟,雖然某些時刻對於諸多議題有種無能為力的失能感,但在電影之中,或許人們終能找到一絲避世的位置。
     
    發表年度片單,某一部分是透過審視今年的觀影足跡,記住在光影間的擺盪與遊歷,回味難忘的怦然心動,重溫甜蜜的美妙時刻,私心替自己再度烙下印記,希望有些感動永遠能記得。最後,在混亂的 2020 ,還能奢侈、自在地進電影院看電影,怎麼都該知足了。
     
    🎬以下排名有分喜好順序,並附上短評。10 至 6 名請點此連結👉https://bit.ly/3hrs1Oq
     
    5.《#逃亡的女人》,【可樂電影 Cola Films】發行
     
    《逃亡的女人》呈現出來的,是洪常秀更明確地轉向探尋女性的樣貌,於同質中求變。這部替洪常秀拿下柏林最佳導演的作品,某程度來看的確很「洪常秀」,但同時也不那麼「洪常秀」。《逃亡的女人》幾乎是以一種全然的女性觀點敘事,男性視角基本上在片中遭到排除,是缺席的,是無理的,從這點來看,《逃亡的女人》可說是洪常秀一種創作上的轉變。
     
    《逃亡的女人》結構明確,分成三段敘事,觀眾跟隨金珉禧走入三位女性的日常生活,或許解讀成跟著洪常秀窺視女性也未嘗不可(片中也出現監視器錄像的運用),這三位女性的感情狀態並非當代社會所謂的「完好」,第一位離婚、第二位遭一夜情對象糾纏、第三位與另一半貌合神離,但從對話中觀眾可以得知,這三位女性的生活基本上在男性的缺席中找到與自己「共處」的可能,是否「和解」不得而知,但能確定至少努力生活。
     
    第一位女性靠著離婚的贍養費買一棟好房子;第二位女性也能思考去酒吧尋找豔遇和心儀對象;第三位女性更大膽碰觸女女間的同志議題,縱使只有幾秒鐘,但洪長秀也特地變焦距,以 Zoom in 提醒觀眾此刻的特別。在南韓封閉、父權的社會中,洪常秀用一種看似鬆散實則嚴謹的結構抓住女性和社會的鏈結,這是比之前轟動台灣的《82年生的金智英》更勇於表現女性主權的電影。
     
    特別的是,這三段女性的開場,洪長秀都將鏡頭率先瞄準了群山,而後才調整焦距將鏡頭放置於女性身上,最後一段的結尾,則收在戲院,銀幕上放映大海浪潮下的反覆洗滌,這邊我將山與海視做洪常秀對女性的致意,穩如山、靜如海,或許是種浪漫的定義。
     
    《逃亡的女人》少了洪常秀在時間上非線性的虛晃一招,也脫離了洪常秀時常於角色間遊走在真實、夢境的恍惚狀態,但角色間仍然維持一種「神秘性」,觀眾很難從對話與動作間掌握故事全貌,無從得知離婚的來龍去脈,無從得知單身的原因、更無從得知女女同志間可能有的壯烈或噤聲,得靠觀眾去詮釋、去想像,敘事上也就有了無限的可能性。這樣的可能性,便是洪常秀令人如此著迷的原因之一。
     
    可以確定的是,這是洪常秀一次重要轉變,也是創作者感受到社會氛圍、從自我生活提煉而出的作品。或許碰上金珉禧之後,洪常秀的創作將走向下一階段。
     
    📝全文請點👉https://bit.ly/3n0jHX1
     
    4.《#氣球》,【台北電影節 Taipei Film Festival】放映
     
    中國從七零年代鼓勵計劃生育,喊出「一個不少,兩個正好,三個多了」的口號,而後進入八零年代,一胎化政策實施,以更為粗暴的方式進行人口生育控管,引來的是墮胎、勞動力短缺、人口急速老化、男女比例失衡等結構性問題,八零年代的中國,經歷社會改革的巨變。西藏導演萬瑪才旦的《氣球》也將鏡頭對準生育計畫,這段在中國改革史上無法抹滅的失敗,猶如鬼魅幽靈般降臨在佇立於青藏高原的傳統家庭之上,萬瑪才旦召喚的是揮之不去的中國共業,如投胎、如轉世,宗教與政策的重量壓著現實,無法喘氣。
     
    《氣球》在雄性世界中以「羊群」對比人類,父輩苦惱母羊生不出小羔羊,影響生計,走投無路之下向鄰居暫借「種羊」,拼死拚活地交配,藉以生出品質優良的小羔羊,以量取勝,進而改變羊群體質;反觀中國社會,喊著「優生優學」的口號,節制生育,以寡為旨,希冀改變人口結構。羊越生越好,人則越少越好,人類看似馴服羊群,生命的位置卻缺少高度,於是觀眾能看見男性在洗滌羊群的藥水中爭鬥,惹得一身腥,雄性建構的世界,會濕身且帶著點羊騷味。
     
    更驚喜的是,萬瑪才旦在片中加進西方社會「試管嬰兒」的新聞畫面,當民主、自由的西方世界不斷探尋生命不同的可能性時,中國正節制生育,抑制生命的出路,幾相對比下,其荒謬與困惑展露無遺,萬瑪才旦精闢的對生育提問,並加以辯證。
     
    說到底,《氣球》達成的是在男女間的拉扯中,貫徹「傳統觀念」與「現代改革」的對立,當藏族社會篤信超脫轉世,孕育跨至宗教靈性層面時,女性身體自主權更加被限制、被剝奪,墮胎的當代觀念被傳統禁錮,萬瑪才旦便以人道主義的視野,捕捉到女性在計劃生育中的掙扎。
     
    《氣球》也精巧安排三位女性做階段性的象徵,城中女醫師的進步力量衝擊現代社會,不斷勸導女主角墮胎;高原上的尼姑是傳統宗教的代表,不斷勸導女主角順從靈性;女主角則夾在這兩者之間擺盪、飄移,萬瑪才旦縝密佈局,又是一抹「傳統」與「現代」對立的塗暈。
     
    順著敘事來到片尾,父親從城市買來的「紅色」氣球(象徵中共政策)自然不適用於高原,恰如因計劃生育而需要的保險套,最終氣球與保險套都如幻象般輕易被戳破。
     
    《氣球》全片緊扣生育,擅用符號象徵(氣球、羊群、保險套),調度穩健俐落,同時帶著青藏高原獨有的生活況味,餘韻綿延不絕,如孩童手中抓不住的氣球,突如其來的飄散,化作女性及生育政策的哀愁,在寬闊天際中無止盡漫遊,不知該往何方。
     
    📝全文請點👉https://bit.ly/3pC7CJa
     
    3.《#她們》,【Sony Pictures 索尼影業】發行
     
    葛瑞塔潔薇揮別《淑女鳥》的初試啼聲後,獨立執導的第二部劇情長片的《她們》更顯自信,全片散發著迷人、雋永的古典魅力。葛瑞塔潔薇精雕細琢、巧奪天工的將馬區家四姊妹的成長歷程,裝訂成一本乘載著回憶的手工精裝書,精緻、細微地幽幽道出愛情、家庭、女性、抱負、婚姻等等面向,雖然極富沈甸的厚重之感,卻溫暖地包裹人心。
     
    在今昔交錯的「雙時空」敘事下,葛瑞塔潔薇刻意將攝影機運動方向左右變換,精準地以好幾組工整的對稱剪輯,不斷明示這群「小婦人們」遭遇的困境與心境,映襯出苦澀與美好。諸如喬初回老家,獨自在街上行走的沈重感(行李掛身的包袱),下一顆鏡頭馬上切換四姐妹在街上的歡笑,並呈現輕盈感;喬與病重的貝絲在海灘上談心,對比的是四姐妹與四公子的戲水;劇場俱樂部的嬉鬧收到羅禮的鑰匙,換來的是人去樓空獨自打開信箱的蒼涼。
     
    除此之外,葛瑞塔潔薇也對比了四姐妹在「選擇」後的生活樣貌:喬選擇獨自在紐約教書、梅格選擇與老師結婚後的貧窮、艾美選擇前往歐洲修習藝術活躍社交圈、貝絲因良善選擇照顧弱勢染上猩紅熱而後身體每況愈下。四姐妹都在自身特質的選擇下走向彼端的未來,沒有對錯,只有選擇,葛瑞塔潔薇做的只是交互剪輯,將「選擇」與「結果」的概念強而有力地具象化。
     
    除了剪接,葛瑞塔潔薇同樣懂得利用「色調」做出對比,7 年後的現在是冷冽、灰色調,7 年前則是溫順、暖色調,拆開檢視,葛瑞塔潔薇刻意為之的結果,便緩緩述說了韶光荏苒,成長的苦澀滋味。此種滋味,更是本片藏在女性主義大旗下的另一道鮮明主題,而喬的這句獨白:「我想念過往的一切。」舉重若輕地點題,餘韻繚繞。
     
    縱看《淑女鳥》和《她們》,即使年代不同,但主題核心都不脫青春少女的成長紀事。電影藝術往往是真實經驗的再造與複製,導出《淑女鳥》的半自傳作品後,不難發現葛瑞塔潔薇也將自我投射進《她們》──不管是 19 世紀還是 21 世紀,加州、麻州還是紐約州,葛瑞塔潔薇都透過手中的筆,肩上的鏡頭,超越時空,直指當代,雜糅了女性的理性與感性、迷惘且自信、柔軟而堅毅的百種姿態。
     
    對於葛瑞塔潔薇而言,或許生活並非永遠只有愛情與婚姻、家庭和孩子,葛瑞塔潔薇橫跨幾世紀譜寫出心中的小婦人,不卑不亢地告訴女性能害怕、能退縮,但也請保持果敢與溫柔,抓住榮光與財富。無論童年或成年,不斷與自我對話、她人共處,希冀最終能走出一條屬於「她們」的康莊大道。
     
    📝全文請點👉https://bit.ly/2WTBdBC
     
    2.《#1917》,【環球影片粉絲專頁】發行 
     
    《1917》在導演山姆曼德斯的領導下,各部門配合的天衣無縫,尤其攝影師羅傑迪金斯的神乎其技,全片親密地緊跟大戰下的小人物,共同克服壕溝、草原、泥地、洞穴、洪水、森林等地形,在限制中掌握室內與戶外的光影變化,更以廣角鏡頭宏觀地映照出戰爭之苦,同時完美地隱匿攝影機,隔著銀幕都能感受其滿溢的才華與實力,望諸當代,少有人能匹敵,難以置信。
     
    再來是剪接李史密斯(長期與克里斯多福諾蘭配合)縫合了鏡頭的斷裂,利用鏡頭運動、場景調度的掩護找到剪接點,巧妙且流暢地切換轉場,在這場「偽一鏡到底」中來去自如,將 1917 這一年的戰爭,連成一氣呵成的磅礡氣勢。而湯瑪斯紐曼(藍迪紐曼表兄弟)的管絃配樂情緒飽滿、烘托人心,替這場史詩戰爭奏出難忘樂章,雖有過重之嫌,但瑕不掩瑜。全片在各大師們的齊力中,概念與形式完整合一。
     
    此外,在一部與時間競賽的電影中,「迫在眉睫」之感強而有效地貫串,情緒張力也隨著劇情推演逐漸加溫,但《1917》最棒的戲都是於「快」中提煉出的「慢」──山姆曼德斯無所畏懼地停下腳步,在逃亡時打破與法國婦人的隔閡,並透過士兵之眼於嬰孩中望見新生與希望。
    值得注意的是,此場戲出現的牛奶成為存活的養分,對比片子中段盛裝牛奶時的死亡,出現截然不同的表徵;而這裡的女性也有可能擴寫成聖母形象(沒生孩子、秒瞬止血),成為槍林彈雨中超現實的神來一筆。
     
    山姆曼德斯也懂得在湍急流水中感受緩緩灑落的櫻桃樹花瓣,似在奠祭死去的亡魂(櫻桃樹是好友的愛);山姆曼德斯更莊嚴的在樹林間透過古老民謠〈Wayfaring Stranger〉幽微傳唱出對死亡虔誠、尊敬的態度,靜靜地輕撫戰火下每顆顫動的心。
     
    最後,山姆曼德斯在「偽一鏡到底」中繞行死亡幽谷一圈,將小兵執行任務後的出發與抵達於樹下完整收束,首尾的寧靜之勢遙相呼應,「家」與「愛」則成了失去朋友的救贖與大戰後的心之所向。
     
    《1917》揉合了《現代啟示錄》和《搶救雷恩大兵》,透過營救任務,在斷壁殘垣中反思暴行,同時在一連串命運與人為的偶然性中,書寫戰爭。山姆曼德斯創造出粗獷同時溫柔的風格,在此證明了自己精湛的執導功力(調度與整合),無庸置疑是近年戰爭電影的標竿,無與倫比的大師之作。
     
    📝全文請點👉https://bit.ly/3o2Dfez
     
    1.《#日子》,【#台北電影節】放映
     
    《日子》是蔡明亮獻給努力生活的人的故事(要說獻給李康生也十分認同),或許人們都是一座座孤島,但某些時刻又能彼此連結,可以是陌生人,也猶如音樂盒,這份連結更能跨國度、跨時間,蔡明亮的溫柔,溢出影像,承接住人性的困頓時分。
     
    此片是屬於大銀幕的電影,甚至是美術館式的錄像,它是日常生活,縱使拆開片段觀看,都能成戲,而看似鬆散的結構經過蔡明亮統一與整合,雲淡風輕的在 46 顆鏡頭中,做出許多符號隱喻及情緒堆疊,是創作者的直覺生成也好,或是縝密布局也罷,都長成所謂的「作者電影」,將蔡式的電影語言發揮淋漓盡致,皆提供觀者不同角度的切入,亦在疫情慌亂的局勢底下,提醒世人電影、電影院永遠不會消散。
     
    人們常說「以畫面說故事」,蔡明亮的《日子》洗盡鉛華,做到「以畫面說故事」的純粹高度,且並非淪於表面炫技,反倒是經過時間與生命的淬煉、掏洗後,返璞歸真,才於無形中內化成行雲流水的創作底蘊,《日子》的好,就在層層對照、堆疊、並置當中,刻劃出兩具肉體的差異,並順著自然讓靈魂水到渠成地自由交合,電影中的電影。
     
    蔡明亮的《日子》並非曲高和寡,是不帶隔閡地進入小人物的平凡生活,是聽雨沈思,是煮飯燒菜,是洗澡淨身,是祭奠拜香,是做愛歡愉,當人、事、物慢了下來,日子也就慢慢被看見、被聽見了。每位觀眾都能嚐出《日子》的苦澀與甘甜,至於熟稔蔡明亮的觀眾,則能深掘出《日子》的醍醐味。
     
    這是一部允許觀眾睡著的作品,將主動權完整交還觀眾,如美術館,遇到沒感覺的畫面,就跳過,有感覺的,便駐足幾秒、甚至花上幾分鐘觀看,能停留,當然也能逃離,生活中總有百無聊賴的時刻,但也必定有傾心著迷的瞬間,這便是日子,恣意的日子。蔡明亮正在影響、創造人們觀看電影的方式。
     
    蔡明亮輕輕拾起哀愁,化繁為簡,真摯邀請觀眾「感受」每個人都有的日子,無論喜歡與否,日子就在那,安安靜靜在電影院綻放。
     
    📝全文請點https://bit.ly/37UmZ8D
     
    #2020年度片單

  • 焦距定義 在 羅莎莎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0-10-27 00:00:02

    「晚安」

    最後我只這樣說。聊天室的燈終於暗下,光暈沿著你的輪廓慢慢緊縮,直到整個房間完全暗去,只剩下我,和每一個同樣的靈魂。

    〈熄燈時間〉 數位收聽 ➔ https://orcd.co/OFFLINE_

    -

    我在要給你的句子裡灑了一些香料,試完剛剛好的味道,烹調出一份完整的情感;可惜心臟到指尖的距離太遠,暖騰騰的文字在端往你的路上,早就涼透了一半。

    第不知道幾次,還是沒有按下訊息的傳送鍵。因為害怕你說出我不能理解的語言,所以把想告訴你的話全部留在心臟裡。

    城市已經睡熟,手機設定好鬧鐘就關上螢幕了。電腦放在有點遠的地方,你的姓名和聊天室的在線燈,一起在眼裡慢慢失去焦距,直到光暈佈滿整個房間。你點亮了我—類似的那些話我還沒連著晚安一起告訴你,就抱著手機一起睡著了。

    每個故事在最一開始都有屬於它的命運,而我向來是相信這回事的人。不知道和你之間是什麼樣的路、或者關係有沒有明確的定義,只是在這麽安靜的晚上,熄燈之後的所有時間,我還能像這樣遠遠地朝你的方向望去,大概也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

    我把香料濾出那些句子,只剩下純粹簡單的味道,然後從喉頭用盡全力吞嚥下肚。

    「晚安」
    最後我只這樣說。聊天室的燈終於暗下,光暈沿著你的輪廓慢慢緊縮,直到整個房間完全暗去,只剩下我,和每一個同樣的靈魂。

    -
    〈熄燈時間〉

    說晚安 晚安
    最後 燈 捨不得關
    等待的人 空泛的夜
    把燈關了 卻還是又亮著
    靜看寂寥一樣沈重

    夜 不 再
    眼睛還離不開
    夜 不 再
    就清醒地腐敗

    設定熄燈時間
    設定熄燈時間
    設定個制約
    閉上每個字眼
    來 被黑暗淹沒

    最後的 晚安
    想跟著誰 一起入睡
    手中的窗 依然不眠
    有我的事 有他人的事 就
    見沒人願意沈默
    想太多 別說破

    夜 不 再
    眼睛還離不開
    夜 不 再
    就清醒地腐敗

    設定熄燈時間
    設定熄燈時間
    設定個制約
    閉上每個字眼
    來 被黑暗淹沒

    Why
    怎麼這個時間燈還亮著
    怎麼思緒比白天還亂呢
    不知道該把燈關了還是躲進棉被裡頭
    滑開手機看誰在線上
    還沒有睡呢 我想跟我一樣
    不敢輕易掉進夢裡
    害怕那些惡夢畫面太衝擊
    只能蜷縮在角落裡嘆嘆氣

    好的壞的只想要你懂
    胡扯附和只為了互動
    這氛圍太優美
    我直接闖進你周圍 待在你夢境裡偷窺
    說了太多 太過失控
    簡單來說 就像夢遊
    我說拜託 別再失蹤
    約好帶我 舊地重遊

    夜 不 再
    待在窗前俯瞰
    夜 不 再
    任由刺眼無奈

    設定熄燈時間
    設定熄燈時間
    設定個制約
    閉上每個字眼
    來 被黑暗淹沒


    ───────工作人員名單 ───────

    演唱:羅莎莎、HowZ
    詞 Lyrics:張伍 Chang Wu、HowZ、羅莎莎 Sabrina Lo
    曲 Composition:羅莎莎 Sabrina Lo、 HowZ

    音樂製作
    製作統籌 Executive Producer:羅莎莎 Sabrina Lo
    製作人 Producer:阿蘭 Alan Chou
    配唱製作 Vocal Producer:阿蘭 Alan Chou
    編曲 Arrangement:阿蘭 Alan Chou
    合聲編寫 Backing Vocal Arrangement:阿蘭 Alan Chou
    合聲 Backing vocals:羅莎莎Sabrina Lo
    樂器演奏 Instrument:阿蘭 Alan Chou
    錄音工程師 Recording Engineer:周均 Leo Chou
    混音工程師 Mixing Engineer:周均 Leo Chou
    錄音/混音助理 Recording & Mixing Assistant:徐昕 Vivian Hsin Hsu
    錄音室 Recording Studio & 混音室 Mixing Studio:追夢者娛樂整合 @TDP STUDIO

    OP:任意門娛樂股份有限公司
    OP: HM International Music Inc.
    OP:存在影像工作室
    SP: Sony Music Publishing (Pte) Ltd. Taiwan Branch
    SP: HIM Music Publishing Inc.
    TWEL52020007

    MV製作
    導演 Director:1955
    製片 Producer:YUE TANG
    美術指導Art Director:1955
    造型師 Stylist:YUE TANG
    攝影師 Director of Photography:劉靖元
    攝影大助 Focus Puller:巧克力
    攝影二助 2nd Assistant Camera :Minyuan Su
    燈光師 Gaffer:劉靖元 Minyuan Su
    剪接師 Editor:OWEN DAWNER
    調光師 Colorist:黃群耀
    字卡設計 Graphic Designer:blindvice_messwith
    劇照師 Still Photographer:OWEN DAWNER
    製作公司 Production:MADEOFMORE
    演出 Cast:羅莎莎Sabrina Lo、HowZ

    羅莎莎 Sabrina Lo
    藝人經紀 Artist Management:林峻立 Lee Lin
    藝人經紀執行 Artist Management Executive:吳優 yuuko wu
    企劃執行 Planning Execution:吳承祐William
    髮型師 Hair Stylist:Lesley Wu (ZOOM Hairstyling)

    HowZ
    經紀公司 Artist Agent:NXWV
    藝人經紀 Artist Management:J
    妝髮 Hair & Makeup:Zach Wang 、小斐



    -
    羅莎莎 Sabrina Lo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losasa720/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sasanitenite/
    Weibo|https://weibo.com/u/3986907441
    -

    #羅莎莎 #熄燈時間 #Offline

  • 焦距定義 在 M&K Kamera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8-10-27 08:49:07

    一代絕響Leica Vario-Elmarit-R 28-90mm f/2.8-4.5 ASPH變焦鏡頭
    變焦鏡頭是一種可以改變焦距鏡頭,基於變焦鏡頭這一個特性,一枝變焦鏡頭在焦距上可以取代多枝定焦鏡頭,甚至以過去定焦鏡頭中沒有的焦段拍攝,同時免去換鏡的煩惱,令改變焦段﹑取景構圖﹑抓拍更為快捷便利。
    不過,方便的代價可能就是成像質素的妥協。為了做到可變動焦距的特性,一般都需要用上比定焦鏡頭更多的鏡片,很大可能令光學質素變差。而且鏡頭的焦距經常變動,不同的鏡組前後移動,令變焦鏡較難如定焦鏡般加入特定鏡片/組作修正像差用途。除此之外,鏡頭的設計亦是另一個就光學質素變差的原因。變焦鏡頭的設計一般比較複雜,鏡片的排列固之然複雜;但鏡頭的裝嵌造工更是另一大難題。隨鏡頭不停使用,鏡組多次前後移動,鏡片或會移離原本的位置,令光線無法準確折射,產生像差。
    另一方面,變焦鏡頭的光圈一般也會隨焦距變長而變細。在光圈孔徑不變的情況下,焦距變長就會令光圈值變細,這是不能改變的光圈定義。
    這次的主角是Vario-Elmarit-R 28-90mm f/2.8-4.5 ASPH 就是Leica R system中最新也是最後的一枝變焦鏡頭,在2003年誕生一直生產至2009年。這枝鏡頭取代了Vario-Elmarit-R 35-70mm f/2.8 ASPH 的生產線,是R system中新一代的變焦鏡皇。在焦段方面首次達到3倍變焦,同時擁有28mm的廣角端。唯一比較可惜的可能就是鏡頭沒有採用恆定光圈設計。
    而作為頂級的變焦鏡頭,Leica當然沒有在畫質上作出妥協。Vario-Elmarit-R 28-90mm f/2.8-4.5 ASPH 雖為變焦鏡頭,但在光學質素上卻不比定焦鏡頭遜色,甚至在某些方面比一般的定焦鏡頭更為出色。據說Leica為了儘量避免上文提及變焦鏡頭容易存在的誤差,而改良並採用了新的生產方式,因此鏡頭的素質要有一定保證。
    這枝鏡頭的造工不錯。拿上手時可以感覺到鏡頭在手中有一種很實在的感覺。用料﹑表面處理﹑金屬接環﹑外觀設計等都予人感覺相當紮實及可靠。
    暗紅色鍍膜除觀賞外,也對成像質素作出不少貢獻。
    鏡頭的金屬遮光罩的鬆緊度剛剛好,在拉出時會有一點點平均的阻力,非常順暢亦不會自動伸出或縮入。
    鏡頭在變焦及對焦時會伸出,在50mm及對焦無限遠時最短。沒有出現垂頭之類的情況。
    詳見:
    https://www.facebook.com/notes/mk-kamera-cameras-equipment-%E9%BD%8A%E9%BD%8A%E5%BD%B1%E6%94%9D%E5%BD%B1%E5%99%A8%E6%9D%90/%E4%B8%80%E4%BB%A3%E7%B5%95%E9%9F%BFleica-vario-elmarit-r-28-90mm-f28-45-asph/1979949168745214/

    歡迎 Leica 相機/鏡頭 買賣Trade in
    接受Paypal、信用卡分期、信用卡、EPS、轉數快及現金付款
    齊齊影攝影器材
    主店地址: 香港九龍尖沙咀赫德道1-3A號,利威商業大廈1102室
    電話:(+852)2712-6000
    Whatsapp:(+852)66888290
    辦公時間:星期一至六 11:30 ~ 20:00
    公眾假期:11:30 ~ 19:00
    星期日休息

    星際分店地址: 旺角山東街47-51號星際城市3樓331舖
    辦公時間:星期二至六 12:00 ~ 21:00
    星期日、一及公眾假期12:00-20:00
    電話:(+852)2650-0289
    Whatsapp:(+852)66888310

    網頁:https://www.mkkcamera.com
    https://www.youtube.com/mkkcameradotcom
    https://www.facebook.com/mkkcamera

    Welcome Leica Camera / Lens Buy and sell / Trade in
    Accept Paypal, Credit Cards, EPS, FPS and cash payments

    M&K Kamera
    Main shop:
    Rm.1102 Lee Wai Commercial Building, 1-3A Hart Avenue, T.S.T., Kowloon, Hong Kong.
    Business hour: Monday to Saturday 11:30 ~ 20:00
    Public holidays 11:30 ~ 19:00, Sunday close
    Tel : (+852)2712-6000
    WhatsApp:(+852)6688-8290

    SimCity Branch:
    Shop 331, 3/F, Sim City, Nos.47-51 Shan Tung Street, Mong Kok, Kowloon, Hong Kong
    Business hour: Tuesday to Saturday 12:00 ~ 21:00
    Sunday, Monday, Public holidays 12:00 ~ 20:00
    WhatsApp:(+852)6688-8310

    Website: https://www.mkkcamera.com
    https://www.youtube.com/mkkcameradotcom
    https://www.facebook.com/mkkcamera
    WeChat ID : mkkamera
    Line ID : mkkamera
    Instagram : mkkamera

    #leica #leicasl #leicam240 #leicacraft #leicalove #leica_world #leicaworld #leicaimages #leica_camera #liecam3 #leicaporn #leicasociety #m10 #leicaM10 #leica_m10 #90mm #HongKong #廣東話 #粵語 #香港

  • 焦距定義 在 呂冠緯 / 冠緯學長陪你學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3-08-27 14:40:09

    行星軌道模擬網站:http://astro.unl.edu/classaction/animations/renaissance/kepler.html

    說明:本影片僅介紹橢圓的基本性質,沒有介紹數學上橢圓的代數表示法。

    先備知識:
    1.圓的定義

    影片重點:
    1.橢圓上任一點到兩焦點的距離和為定值。
    2.橢圓距離最遠的兩點連線稱作長軸,其一半則稱作「半長軸」(代號為a)
    3.橢圓距離最近的兩點連線稱作長軸,其一半則稱作「半短軸」(代號為b)
    4.橢圓中心到焦點的距離稱為「焦距」(c)
    5.橢圓的離心率(e)=c/a=焦距/半長軸。
    6.若離心率接近0,橢圓就很接近圓形,若離心率很接近1,則橢圓變得很扁。
    7.若離心率=0,則橢圓退化成圓,兩焦點疊在一起變成一個圓心。

    更多教學影片在均一教育平台 http://www.junyiacademy.org/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