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焦慮逃避型困境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焦慮逃避型困境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焦慮逃避型困境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焦慮逃避型困境產品中有4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6,488的網紅心靈僻靜花園,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海王星的迷幻,是通靈還是精神病? 記得曾在一本書中看到過,所謂與其它次元存有連結(神佛、高靈、天使等),是真正的通靈還是其實是患有精神疾病?我想以我一個月土海三分相火象大三角的人,要說沒有直覺及感應是騙人的,但要說完全沉浸在其它次元活得不落地也屬牽強,好在我有土星強大的把關,好處在於不至於過度迷幻...

焦慮逃避型困境 在 洪爺手寫|硬筆書法/手寫心情鋼筆✒️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8-02 11:03:25

一直以來的理想生活,就是下班後不用再繼續想工作的事,可以放鬆玩文具、練練字,做喜歡的事就好。 自己很討厭需要壓時間的工作,因為一件事未完成,就會開始令我焦躁到吃不下睡不好。 但是有難度的工作就是必須要做計畫與時間的排程,因此讓我很抗拒。 我沒什麼企圖,不求什麼令人稱羨的薪水與頭銜,只想做簡單的工作直...

焦慮逃避型困境 在 貓心—龔佑霖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5-31 13:06:55

#貓心小語 還記得我的書裡面曾經談過依附悖論(Attachment Paradox)嗎?當一個孩子有需求時,父母能夠用適切的方式給予他安全感三要素,則他比較有可能長成安全依附的孩子。 🎯安全型的教養方式,反而能讓孩子「學獨立」 安全依附的孩子,能夠在該黏人的時候黏人,該獨立的時候獨立,相較於一直黏...

焦慮逃避型困境 在 胖胖龜 胖讀時光 閱讀 書籍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5-17 14:14:15

愛無能 #愛無能 理解愛情世界觀 1、 檢視自己的愛情圖像 從小到大,你看到父母的親密互動都是什麼樣子的呢? 他們的親密互動方式,能不能讓你想像出一個畫面? 想像出來後,你能否用三個形容詞卻描述這段親密關係? 可以了解出「你如何看待親密關係」 2、 女孩們,你印象中的爸爸你會用哪三個形容詞...

  • 焦慮逃避型困境 在 心靈僻靜花園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8-08 06:46:12
    有 69 人按讚

    海王星的迷幻,是通靈還是精神病?

    記得曾在一本書中看到過,所謂與其它次元存有連結(神佛、高靈、天使等),是真正的通靈還是其實是患有精神疾病?我想以我一個月土海三分相火象大三角的人,要說沒有直覺及感應是騙人的,但要說完全沉浸在其它次元活得不落地也屬牽強,好在我有土星強大的把關,好處在於不至於過度迷幻到不接地氣,而壞處則在於不夠信任內在的直覺感應。那到底通靈與精神疾病間的那條分隔線劃在哪呢?書中提到的是:現實感。換句話說,如果你所看所聽所覺都失去現實感時,就有可能有潛在的身心問題,而不是神佛代言人。

    在「海王星」一書中提到很多異教團體因過度迷幻而帶有災難色彩,比如1978年11月18日降臨在圭亞那「人民神殿(People’s Temple)」的不幸,成員和領袖一起喝氰化物自殺;由大衛.考雷什(David Koresh)領導的「大衛教派(Branch Davidians)」也同樣恐怖,當美國聯邦調查局探員試圖一窺其祕,幫助成員逃離那位宣稱被上帝選定的救世主時,有很多人死於子彈或大火之中;還有在1994年秋天,一個名為「太陽神殿(Solar Temple )」的瑞士祕教,成員跟著領袖一起自焚。這當中不乏師徒關係中的充滿催眠師和極易受暗示對象間的海王星式的「集體參與」,以及冥王式的背叛、偏執、更黑暗的強迫性,有時這能帶來奇蹟式的療癒或轉化經驗,但有時也可能帶來悲劇。

    有學過(或做過)催眠的都知道,催眠並不是如電視上演的那樣讓一個人失去意識聽從指令,而是在一個人能保有自己的意識但進入較深層潛意識時,「主動」想要去配合指令。換句話說,如果你強硬地用意識去控制自己不要聽從指令,那麼你是無法被催眠的。所以,催眠要能成功,第一步是你相信且願意嘗試。當然催眠真正的作用在於進入潛意識去更改編碼,然後再把潛意識的訊息調到意識來,進而改變一些外顯行為或情緒。其核心理論為一個人的很多行為或情緒是受潛意識驅力推動的,但我們意識卻不自知。比如一個人不斷地抽煙,你可以說它是「癮」,但若深究它有可能在潛意識裡有一層需要被化解的焦慮,而觸發焦慮的才是真正的核心。這光用頭腦想不見得想得出來,但若透過催眠進入潛意識,就有可能調出很早期的生命經驗所造成的某個情結,作為改善的基礎核心。

    因此,回到海王星式的迷幻模式,很多人容易進入宗教、禪修、靈性等團體,除了反映出某個無法承受的寂寞或無助外,也呈現出渴望尋找一種無法在內心找到的接納、愛和救贖,更甚者是迷惘於看似全身奉獻投入於團體中提供服務,實是逃避自身難以接納的困境或感受。要分辨其中,最簡單的方式是把焦點放在自身的覺察及探索,因為無論是哪種高頻存有或宗教,都是為了讓我們更了解自己而存在的。

    當然也有可能外界看來通靈者(或所謂的命理師或算命師)一心想幫助他人,自己的人生卻過得很慘淡,此時我們很常會聽到一種較膚淺的言論:「他要是真的很厲害,怎麼沒算到自己會這樣?」或是「他要是真通靈,怎麼還逃不過命運的考驗?」等。(岔題一下:我本人就很少算自己,因為我覺得過於主觀,我該死的土星太愛分析)其中我們忽略的是很多靈媒或命理師人生充滿了疾病、不快樂或某種形式的犧牲,很可能是透過自身在體驗海王星式的救贖者原型,無意識中需要體驗這種犧牲的感受,而吸引它發生。

    在靈性圈,如果你是個助人工作者也很有可能落入這樣的迴圈,因為你需要幫助他人學習某種課題,因此自己也少不了考驗。可以說是先自身經歷過,才能產生出某種療癒力,去幫助遇到同樣課題的他人。也可以詮釋為因為靈性覺醒,所以會較細緻地去覺察自己內在的功課,因此不會逃避或外歸因,所以也有可能不見得是人生較犧牲及慘淡,而是透過每個人都安排好的不同靈魂之旅來學習及精進。差別只在於,知或不知。

    結論是,若要運用海王星的通靈直覺,少不了土星式的架構及自我心理探索,去檢視自己是否含有冥王的「偏執或控制」、海王的「救贖或逃避」或天王的「疏離或批判」特點。愈是能看見自己身而為人的陰影去整合及接納,則愈是能提升通靈管道的精純度,而不落入看似為高頻存有傳遞訊息,實是擴大小我的批判及狂妄。

    簡單的深度同理,有時可能比神通的療癒力更能起到作用。

  • 焦慮逃避型困境 在 社會心理,從他們到我們-林仁廷 諮商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7-12 11:09:05
    有 24 人按讚

    【林仁廷心理師新書宣傳】《挑對時機做自己,冷眼不冷心的處世智慧》方言文化

    這是當時一口氣寫三本的第三本
    其他兩本是《何必管別人怎麼看,反正沒人看》、《當亞斯人來到地球》
    這本重點放在「人與社會環境的互動」,講述大多時候我們其實都身不由己,後來就習慣了,跳脫不出社會框架,以為沒有別的選擇
    不是的,當然要做自己,但要先「工欲善其事,必須利其器」,認識人性與心理工具,也要認識社會心理,有時不妨將計就計、演演戲。掌握的越多,越能自主開創人生。
    文章一半改寫自部落格過去寫過的社會議題,另一半是串連此主題新寫,仔細分析個人心理與社會環境的關係,又建議如何互動。

    因為疫情關係,大家鮮少去書店,實體書一落千丈
    是故出版社決定先發行「電子書」,待8月再發行紙本書
    敬請大家捧場。
    ------
    書籍介紹:
    父母的要求、親戚的比較、迎合別人認同、社會標準的緊箍咒,你無時不活在別人寫好的「人設腳本」,這些活生生的人際困境,令你沮喪與迷惘:「怎麼辦?該順從別人,還是勇敢做自己?」
    ★第一步:認識自己,與情緒平和共處
    擁有多年諮商臨床經驗的林仁廷心理師,在本書中一步步引導你從「認識自己」、「親友相處」、「社會關係」,擴展出最佳的群我人際互動。
    開心做自己的第一步,是先學會運用「認知與情緒的心理工具」,這有助於確立「你怎麼看待自己」,以及了解「自我性格與意識」是怎麼從童年到現在,以及將來會如何發展。
    透過「認知與情緒的心理工具」,你將明白情緒如何對人的行為反應帶來影響,林仁廷心理師也提供三種練習來學會情緒辨識與平和共處:
    ◎書寫情緒日記:記錄每天印象最深刻的情緒種類、引發情緒的因果。
    ◎描繪情緒語句:以情緒詞彙為題,完成情緒句子,內容要基於個人回憶。
    ◎專注身體感受:從身體反應覺察情緒的存在,找出壓力源,並放鬆身體釋放情緒。
    ★第二步:與人連結,找出溝通失敗的障礙
    阿德勒說:「所有問題都是人際關係的問題。」點出了人際關係對每個人來說是何等重要,而「自我中心」的主觀意識,是助長人際挫敗與溝通恐懼症的元兇。
    《挑對時機做自己,冷眼不冷心的處世智慧》書中將教會你三個解方,能有效調整「以自我為中心」的主觀偏狹──
    【解方一】探索害怕溝通原因:試想溝通失敗的關係與情緒,是什麼阻礙了你?你害怕什麼?找出因果就有改善的方向。
    【解方二】資訊充足時再判斷:不再用揣測來解讀他人訊息,而是多提問確定對方想法。
    【解方三】試著詢問對方感受:溝通需要「傾聽」文字外的情緒、語調與行為,了解越多才能完整知曉對方意涵。
    這三個解方能有效解決人際問題,無論是男女、夫妻情感、親子互動、同事或團體小圈圈等都能迎刃而解。
    ★第三步:社會生活不盲從,懂挑對時機做自己
    人類是群居動物,也因為多人一起生活勢必產生「規則」,並且經過長時間積累與傳承會形成文化和「群體潛意識」,深刻地影響人們情緒和作為,甚至是大規模的集體性行動。
    身處社會環境當中的你,很難置身事外而受到他人影響與各種考驗,萬一稍有不慎很容易被人利用成為共犯做出違法行為,也可能遭到詐騙、被排擠或成了網路霸凌的受害者,結果不僅身心受創、財物損失,嚴重時還會影響生涯前途與家庭生活。
    本書中,作者列舉多個人們易掉入的人際問題與陷阱,並提出該怎麼面對、如何全身而退,以及辨別是非不盲從的方法。譬如──
    ◎利用盲點的騙徒陷阱
    雖然生物本能可趨避危險與惡意,但在人類詐騙伎倆下完全發揮不了作用。騙徒其實利用了人性的心理盲點,利用資訊落差,引導當事人錯誤判斷。當對方佈局掌握了你的情緒、引爆焦慮,就會限縮原本思路,並在明示╱暗示下做出錯誤決斷,最後「被賣了還謝謝對方」。
    ◎社會集體焦慮的產物
    媒體每天產出大量挑起情緒的報導,我該隨著眾人一起憤慨嗎?面對未知和動盪,社會常陷入一種集體焦慮,並藉由情緒的抒發來逃避焦慮。我們可以透過持續學習、小心查證,自主思考避免跟風。
    ◎非友即敵的職場排擠
    我雖內向但做事認真,為什麼落得被同事排擠?職場關係建立於利益之上,只做好本分難免給人不夠積極的負面印象。試著主動協助同事或公司雜務,當別人發現你有價值便更願意和你親近。
    ◎銘印效應的情感渴望
    如何分辨某種行為是不是愛情?常常你只是太渴望投入關係,才會因對方的小舉動而盲目地產生依附感。克服這種情感的銘印效應,你必須先愛自己,知道自己的價值並不來自他人的施捨。
    掌握個人、團體、情境三大因素如何互相影響,就能以鷹眼鳥瞰全局、擁有更多選擇,不再身不由己,擺脫盲從委屈!

    #電子書購買連結:
    讀墨(Readmoo)連結 https://readmoo.com/book/210186425000101
    博客來 連結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E050097031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板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檔案大小:3.1MB
    其他電子書連結:
    Mybook 連結 https://mybook.taiwanmobile.com/profile/BAB01001000104201
    KOBO樂天連結https://www.kobo.com/tw/zh/ebook/Y55D8tpWSj2d3jdHxM40HA
    Hami 連結 https://bookstore.emome.net/Stores/index/2/121100/new/0100322519
    Hyread凌網 連結 https://ebook.hyread.com.tw/bookDetail.jsp?id=255197
    Google pay連結 https://play.google.com/store/books/details/%E6%9E%97%E4%BB%81%E5%BB%B7_%E6%8C%91%E5%B0%8D%E6%99%82%E6%A9%9F%E5%81%9A%E8%87%AA%E5%B7%B1_%E5%86%B7%E7%9C%BC%E4%B8%8D%E5%86%B7%E5%BF%83%E7%9A%84%E8%99%95%E4%B8%96%E6%99%BA%E6%85%A7?id=U0k3EAAAQBAJ

  • 焦慮逃避型困境 在 于玥心理師的心靈命理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7-08 18:51:49
    有 412 人按讚

    【心理師看戲劇】逃避型依附的戀人(找我經紀人中的Andrea)

    最近防疫期間在家,於是我跟另一半開始追劇,我太太說想要看香香的拉子片,google之後發現找我經紀人這部法文影集。首先,先說這部真的很好看,除了裡面真的有不少歐美大明星客串之外,裡面也提到了許多女星即使再有名、再被世人所尊敬,都可能遇到的困境;加上最近防疫期間無法出國,裡面的法國風景與街景,都可以稍微撫慰一下無法踏出國門散心的空虛感。

    #找我經紀人 #callmyagent #逃避依附

    這部影集中主要在講述一個不算特別大也不算特別小、有點權威的經紀公司裡面發生的總總事情,以及經紀人的工作與藝人之間互動等等,其中一位頗知名的經紀人Audrea是一位女同性戀者,在劇中一開始她總追求著一夜情,卻沒有打算要走入親密的伴侶關係當中。

    在第一季因緣際會之下認識了她的女友Colette,後來成為老婆,但因對方渴望一個穩定的伴侶關係,所以屢屢把她拒之於門外。而好不容易Colette敞開心房,兩人關係越來越穩固時,Audrea卻總是以工作為由錯過了兩人的約會時間,甚至到最後被Colette親眼目擊她親吻了別的女人。

    在心理學家這幾年下來努力研究依附理論的結果,也發現成人也有自己的依附風格,除了我們每個人都想要安全依附類型之外,其中不安全依附類型有焦慮型、逃避型與矛盾型。

    以情緒焦點治療理論分析(簡稱EFT),在有些小狀況的關係裡面,常見的互動模式會有一種情況,就是一位是指責攻擊者,通常是焦慮依附類型,習慣用指責抱怨來表達自己的心情和需求,並且積極爭取維持情感連結),另一位是逃避退縮者,如字面的意思,通常是逃避依附類型,感到不安全就會與對方保持距離、沉默與避免談論情緒。這就是所謂常見的 #焦逃配

    由於在找我經紀人這部影集中,Andrea除了一開始就表明自己沒打算穩定下來,到後來即使遇見了Colette卻還是將生活絕大數的重心放在事業中,甚至與其他女性親吻等等,這樣的舉動很明顯就是逃避依附類型的人。

    "逃避型案主會聚焦在別人的問題,而非自己的,其普遍的因應策略與回應是他們的不反應風格,遠離情感需求或脆弱,並輕忽自己與他人的痛苦。"取自〈人際歷程取向治療--整合模式〉。

    Andrea一開始將生活重心皆放在工作當中,而藝人們所發生的大大小小的事情,讓她得以擔任直升機保母的身分協助處置,正好讓她沒有甚麼空檔好好跟自己相處或是細細品味自己的情緒與狀態;即使有了一些空閒,她就會開始滑交友軟體或是泡酒吧,看看有沒有人願意陪她躺在空蕩蕩的床上。

    這樣的生活模式其實並沒有甚麼問題,甚或事業心強這件事情,也是這個社會貼予一個相對正面的標籤。而她就不需要去碰觸自己內心最敏感的情緒或是脆弱、痛苦等等,但當她真正走進伴侶關係之後,對方卻因她老是輕忽彼此的約定、摧毀信任感與安全感,直到對方受不了離去,她才意識到對方對她的重要性。在現實生活中,往往伴侶關係真的已經走到這麼糟糕的時候,才會考慮走進諮商室。

    "逃避退縮不安全依附的人,表面上看起來理性冷漠、漠不關心、逃避退縮或面無表情,但其內在感受是生氣被打壓指責,因對方的批評攻擊而感到受傷,也對無法掌控情境而感到無助傷心、他們害怕被人瞧不起,也害怕無法達到他人的期望。"取自〈原來,婚姻可以不靠忍耐來維持〉一書。

    在Andrea在劇中雖然試圖想要挽回這段關係,並且提出約會的邀請,但也忙著處理藝人的事情,而幾次放了Colette鴿子。正因Andrea重視著事業,也擔憂著失去掌控、害怕自己被人所瞧不起,事業確實是最能夠被量化看見、被主流社會文化所鼓勵,一種展現自我價值感的方式,一旦失去了掌控或是抽離了經紀人這個身分,Andrea就會變得無所適從。而她的行為也在在地告訴她的伴侶,她的事業比她們的關係與家庭來得重要許多。

    不過幸好她遇到人生瓶頸的時候,懂得向Colette求救。當Colette感覺到Andrea的自我防備沒有這麼高、也沒有嘗試要逃避彼此的關係與自身的感受時,Colette稍微有貼近Andrea的真實感受與需求、脆弱時,她才會感覺到彼此的關係是真誠且緊密的,便更能夠願意待在Andrea身旁。

    當逃避型依附的人願意一改自我保護的態度,並對伴侶表現自己的脆弱與需求時,他們的伴侶便較得以感受到他對這段關係的真心。

    當然,要敞開心房不是這麼容易的事情,羅馬畢竟不是一天造成的。在逃避型依附的人經歷過這麼多次的受傷,他的人生歷練總是告誡他,展露自己的情緒跟脆弱終將會導致很可怕的結果,他又要如何在他還滿感到足夠安全的關係當中表現自己真實的情緒,更何況他可能也已經習慣隱藏、壓抑自己的情感到最後都麻木了。

    因此,倘若在文中你看到自己有點像是Andrea的部分,不妨先給自己秀秀,理解並且接納自己不讓他人靠近,是因為你害怕自己受傷,你也害怕讓別人對你失望。你願意先學習成為自己的避風港,學習如何陪伴自己的脆弱。

    而倘若你的伴侶有些Andrea的影子,當你們的相處使你們有些情緒或是焦慮浮現上來時,不妨先給自己幾個深呼吸,感受一下自己現在的狀態,倘若你很清楚你說的話可能會把對方推得更遠或是惡性循環重蹈覆轍,試著給彼此一些空間,梳理彼此的情緒與狀態,並且好好照顧自己的身心。

    延伸閱讀:
    重建生命的內在模式 傑佛瑞.楊、珍妮.克露斯克著
    守好你的心裡界限療癒你的內在小孩 文耀翰著

    #心理諮商 #伴侶諮商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