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無遠弗屆弗解釋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無遠弗屆弗解釋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無遠弗屆弗解釋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無遠弗屆弗解釋產品中有60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9萬的網紅法鼓山,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睽違8年,中秋終於月圓了! 一起「線上賞月趣」 https://pse.is/3ndbn5 ----------------------------------------------------------------- 【#聖嚴法師開示精選】誰把月亮摘下來──中秋夜談感應 諸位看到天上的月亮了...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哈克翻過來看世界》系列工作坊(三)~為生命整地,結出新果實~03/09(六) & 03/10(日)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

無遠弗屆弗解釋 在 法鼓山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9-24 17:00:21

【#聖嚴法師開示精選】誰把月亮摘下來──中秋夜談感應 諸位看到天上的月亮了沒有?誰把月亮摘下來呢? 我在日本看到一個故事,說有一個小和尚參禪,日也參,夜也參,師父問他:「你在參什麼?」他說:「我不知道,師父要我參,我就參。」師父說:「天上有星星你看到沒有,你現在把星星一個個摘下來給我。」他抬頭...

無遠弗屆弗解釋 在 尼諾 x 拾玖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8-02 20:42:07

. . (about-nino-消失的名偵探) 
  ——   -女工讀-  坐在店內櫃檯,手上拿著那本推理小說,仔仔細細的端詳著書裡的每一行文字。她是這裡的工讀生,是這間書店的工讀生。  突然一抹微笑,她似乎想通了某些事情,可能是書裡的偵探解釋了某段犯人的手法。她眼睛張大看...

無遠弗屆弗解釋 在 法鼓山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8-03 08:43:52

📰斜槓世代學習多樣化 法鼓社大辦線上講師共識營 法鼓山社會大學每年都會舉辦講師共識營,讓講師們了解社大未來的辦學方向,在110年春季班開始前,於3/7舉辦了第一次線上講師共識營,共30位講師線上參加,運用無遠弗屆的網路,讓老師們無論身在哪裡,只要拿出手機,就可以一同來了解社大的教學方向。 對著螢...

  • 無遠弗屆弗解釋 在 法鼓山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9-21 00:30:11
    有 2,498 人按讚

    睽違8年,中秋終於月圓了!
    一起「線上賞月趣」 https://pse.is/3ndbn5
    -----------------------------------------------------------------
    【#聖嚴法師開示精選】誰把月亮摘下來──中秋夜談感應

    諸位看到天上的月亮了沒有?誰把月亮摘下來呢?

    我在日本看到一個故事,說有一個小和尚參禪,日也參,夜也參,師父問他:「你在參什麼?」他說:「我不知道,師父要我參,我就參。」師父說:「天上有星星你看到沒有,你現在把星星一個個摘下來給我。」他抬頭看星星,覺得很近,伸手去抓,卻抓不到。便爬上屋頂,拿了根曬衣竿,想把星星頂下來。頂到第二天清晨,師父問他:「星星頂下來了沒有?」他說:「頂著了。」師父問:「有多少呢?」他回答:「已經一籮筐。」師父又問:「籮筐在那裡呢?」他回答:「師父啊!你一來,星星們都一個個地從籮筐底下溜上天去了。現在,該由師父你來頂,我要睡覺去了。」

    諸位想想,現在該由誰來摘月亮呢?今晚中秋夜,我們大家共聚賞月。昨天有人問我:「師父,明天要不要拜月宮呢?」我說:「月亮裡並沒有宮殿,我們拜什麼呢?」可能諸位聽說過僵屍拜月、玉兔拜月、狐狸拜月的傳說吧!月亮光非常的柔和,使人看了就產生一種明亮、清涼、舒適、開朗的感覺。所以日精月華之說有其深義,賞月、拜月也確實有它的道理。過去修道人,也有在夜裡觀月亮的,當我們用心注視著月亮,月亮便有光反射給我們,使我們心境安寧,這就是人和月亮之間發生感應了。

    除了月亮,世間上的任何東西,都有直射和反射的本能,也就是互相間都有感應的作用。靈性低的,感應力較差;靈性高的,感應力較強、較遠而較廣。這「靈」字,就是敏感的意思。諸位知道,磁器是不導電的,而銅最容易導電。所以磁器對於電來說,靈敏度差;銅對於電來說,靈敏度就高了。而人的靈敏度也有高有低,這又該如何解釋呢?

    在人的腦波或心電波中,有它一定的週率,如果意識容易集中,心境能夠統一,他可以輕易而準確地調整頻率,以接受或放送不同的週波,我們稱他靈敏度高。如果煩惱心和散亂心重的人,不僅自己無法調整頻率,對外來波接收的能力也相當地遲鈍,這種人便是靈敏度低了。

    我曾做這樣的試驗,而且相當的靈,只要我心中想著某人,多想幾次,這個人要不很快來看我,要不就會夢到我。或者我突然會想到某人陌生的臉孔,數日之後這人會來,我說:「我們好像在那見過面。」那個人想想說:「沒有啊!我們根本沒見過。」我說:「我見過你。」

    有的人能預感不幸的事情將發生,卻不知時間;有人知道會發生事情,但不知會發生什麼樣的事;也有的人雖然很聰明,知識水準也很高,一生當中卻不曾有過這樣的經驗,多半是因為身上濁氣太重,心中煩惱太多,這種人看起來很聰明靈活,但他們的靈敏度反而差了。

    但靈敏度高,也可能是神經過敏或神經質。有一位居士到寺裡來,我叫他下次再來。他說:「師父,你們這裡有鬼!」我說:「你答對了,我們每天都在說法度眾,每天都要施食給冥界的眾生,有鬼是正常的,但你怎麼看到呢?」他說:「我看不到,但感受得到,我一到這裡就汗毛直豎!」我說:「你神經過敏,你是不是到處都有這種感覺呢?」他說:「凡是樹蔭多的地方都會有。」像他這種情形,可能就是神經過敏,也有可能是神經靈敏。

    感應通常又可分為兩類,一種是經過修行而產生的靈敏度,這是陽性的;一種不是修行,而是過去世的因緣感召而來或鬼神附體加給他的力量,這是陰性的。陽性的感應不受外力干擾,能自由主宰自己,陰性的感應自己無法作主。

    有一次,一個自認有靈力的人要求一位修行者試試他,修行者說:「如何試法?」他說:「你的手只要抓住任何東西,我就可知道是什麼?」修行者想了一會兒,他說:「你手中是十塊錢。」修行者一放手,卻不見錢,他說:「明明是十塊錢,怎麼會沒有呢?」修行者說:「你再試一次。」他一看又說:「你手中有十塊錢。」修行者問他:「這十塊錢是摺起來,還是平放的?」他仔細看看說:「奇怪了!怎麼會一下子摺起,一下子又放平了,錢自己會動啊!」其實修行者身上沒有鈔票,只是想著手上有錢,結果,他竟然也看到錢。像這種因鬼神力量而產生異能的人,他本身沒有自己,只是像野臺戲的木偶,藉著後面牽線指揮的人而動。

    我們開始講月亮,現在再要回到月亮。外道的修行法,說是採日精、月華,其實這也是訓練我們注意力集中。當你的眼睛看月亮或拜月亮,由於你的心地光明,心裡就有一種清涼的感應作用。漸漸地看,漸漸地拜,自然而然你的心會集中統一,心越統一越清朗、清明,你的感應力越強。

    感應力又叫反射力,我們的心如果是善良、溫和、清淨、明朗,這種人反射力強,就像陰曆十五日的月亮。如果心裡問題很多,貪瞋癡煩惱很重,這種人反射力就差,就像初一、二、三的月亮。當我在指導人修行時,某些善根深厚或修行較久的人,我花很少的心力,他卻很快得到力量。善根差,業障深重的人,我花了很多心血,他走出禪堂後卻說:「算我倒楣,挨罵又挨打,白白吃了一星期的冤枉苦,什麼也沒有得到。」這是因為感應力不同,我的心光雖然射到他身上,他不但不反射,反而拼命吸光,結果起不了作用。

    感應力若強到隨時想用就拿得出來,就叫作神通,普通人雖有感應,還稱不上神通。如果我們的心地隨時都像八月十五的月亮,那麼光明磊落,坦坦蕩蕩,毫無遮蓋,那時的感應力便可無遠弗屆了。心地光明,必須沒有煩惱才做得到,我們今天賞月,效法月亮,還需要從去除心地的煩惱開始。不過,學佛的人,目的不在神通感應,老實腳踏實地修行,才是最可靠的。

    (一九八四年十一月十五日《人生》一五期)

    ---本文摘自《明日的佛教》

  • 無遠弗屆弗解釋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8-13 09:33:34
    有 369 人按讚

    #討好自己不等於事事以我優先
    #只是凡事也要為自己著想 #討好陷阱
    .
    我們身邊都有這樣的人:他們忍不住要討好別人,他們可能難以說出自己真正的想法,或是不願意特立獨行;就算沒做錯事,也可能會道歉;變更計畫時會懷有罪惡感;他們覺得與其要解釋為什麼沒辦法,不如直接答應。也許他們兼有以上行為,也許你就是如此?
    .
    我以前也總愛討好別人。守時是我的一貫作風,我在母親預產期當天早上準時出生。我從小就擅長討別人開心。每當我父母舉辦派對,我一定會把握娛樂賓客的機會;我也心甘情願拜訪老人家,為他們唱聖誕頌歌。我就像一隻變色龍,擅長融入任何社交場合,施展取悅別人的能力,滿足他人的期望。成年之後,在職場上或和朋友相處時,我還是不自禁討好別人,把別人的快樂當作自己的優先要務,似乎欠缺拒絕他人的能力。我想方設法避免別人討厭我(事實上,我更不想要討厭自己),不過討好的行為妨礙我依照自己的想法真誠過活,使我身心俱疲。我現在很少討好別人了,也因此身心都舒暢得多。
    .
    在我擔任心理治療師的臨床實務中,我每天都看到在這種複雜的兩難局面中苦苦搏鬥的人:他們沒辦法討好每一個人,卻又不允許討好自己。我會與案主合作,協助他們認清一個令人寬慰的事實:有些人無論如何都不會滿意,所以祕訣就是別再試著討好他們。
    .
    #討好的原因
    .
    你可能以為,討別人開心是周到、體貼、親切的作法。事實上,這是因為你渴望掌控別人的反應,避免被討厭的感受讓自己心裡不舒服。討好是一種策略,目的是讓自己安全地握有掌控,並以慷慨或隨和的假象包裝。
    .
    討好者禁不起別人的失望,被討厭更是無法忍受。我們害怕被批判、被認為有所不足。被需要的感覺就和被愛一樣令人滿足。我們討好是因為害怕失去對方,但在此過程中,討人歡心不僅徒勞無功,我們還失去了自己。
    .
    討好行為的根源很容易理解。人類屬於群居動物,我們依賴群體提供火源、食物及保護,假如被討厭,後果相當嚴重。恐懼、罪惡、羞愧都是本能的感受,目的是保護我們安穩地生活在群體之中。不要觸怒別人,以免失去篝火旁的位置、被驅逐到荒野之中,或死於飢餓掠食者的爪子之下。如果懲罰可能是死亡,那就別惹事生非。
    .
    然而,現代生活已和遠古大不相同,但這些感受卻沒有隨之演化。我治療室中的案主只不過是忘記別人的生日、打電話請病假、取消和朋友的晚餐約會,卻都感覺彷彿犯下滔天大罪。不論任何事情,只要影響別人或令人稍微不舒服,他們都會極度不自在。
    .
    討好並不是某種怪癖或個性,而是制約的產物。本書後續將說明討好行為的發展歷程,從出生、童年、青春期一路談到成年,解釋今日所做的選擇如何一再強化早期建立的信仰。
    .
    #討好的陰暗面
    .
    過去討好行為常被貼上女性專屬的標籤,的確,就文化刻板印象來說,女孩的成長過程經常被教導要保持恬靜、以他人為優先。不過現今任何人都可能有討好問題,不論性別、年齡或地位。
    .
    不過長久以來,這個問題都只被輕描淡寫地帶過,說討好者只是「隨和」或「人太好」。相關陳述的口吻一貫輕鬆,甚至是戲謔。建議治療方式相當輕浮、不屑一顧,例如勸討好者:「不要管其他人怎麼想就好了」,或是將應對方法武裝成「啥事都不在乎」的哲學,勸討好者不要理會攻擊辱罵者,或是「別去理那些鳥事」,不過實際上,我們應該全心處理、明快解決。如果解決方法真的就像「不要在意」一樣簡單,那我們早就照做了。事實是,沒有簡單的解決方法。
    .
    討好是一種犧牲自我的強迫症行為,對討好的對象和討好者本身來說,傷害力一樣強大。討好並不是一種可以學習與之共處的良性習慣,這不是充滿好意又無傷大雅的小怪癖。這是焦慮的展現,是因為討好者害怕失去掌控(他人的情緒)而出現的行為。討好者會想方設法隱藏自己的真實想法,避免影響他人或引發不快。不論是討好或極力避免使他人不開心,如果放任這種衝動,討好者可能出現焦慮、憂鬱的狀況,身體健康惡化、自我價值低落、自暴自棄。
    .
    現今要討好的人比以往更多。在忙碌的現代生活中,要討好的對象無窮無盡,我們的角色和責任往外延伸、擴張,界線模糊不清。旁人期待我們在職場上保持彈性、隨時回應朋友的需求、擔任伴侶的好搭檔,還要抽身照顧年幼子女及年邁父母,永遠沒有打卡下班的一刻。社群網路將討好者推到無遠弗屆的線上觀眾面前,他們的自尊來源被外包給行銷演算法及陌生人比讚的大拇指。
    .
    你可能不覺得自己有忍不住討好別人的毛病,我許多案主一開始也這麼認為,以為自己絲毫不受他人意見影響,準備好獨立揮灑自己的人生。最明顯的討好行為是想方設法讓身邊的人更輕鬆自在,不過這只占討好者的一小部分,討好行為還有其他多種形式及偽裝。人際關係中如果存在討好的壓力,可能引發多種反應,包括藉由故意不討好來表現自主,不過這些反應都只是自我價值低落、缺乏權力、害怕拒絕的防禦行為。下一章我將介紹四種不同類型的討好者,他們反映的都是同樣的問題:無法自在地做自己。
    .
    但這個問題是有出路的。
    ◼️不是要你選擇自私,
    ◼️只是要你能夠安然地回應自己的需求,
    ◼️就像你回應他人的需求一樣。
    .
    如果被喜歡、被需要的代價是犧牲自己,那其實並不值得。總有一天,我們必須做出決定:要繼續討好下去,還是真誠地做自己。
    .
    以經營關係來說,討好自己其實才是負責、慷慨大方的方式。做到這一點,我們可以在尊重對方的同時真誠過活,我們擁有同時幫助他人與自己的資源及能力,撥出一些心力關注自己並不會減損對他人的關心。關心不是派,分給自己一些,別人不會少一塊。
    .
    #關心重質不重量
    .
    本書提供討好的替代之道,但不是阻止你關心他人,事實上,本書呼籲更加關心、提升關心的品質。更加真誠、公平、適當、一致地關心自己和他人。付出適當程度的關心,敢於承受某些人無法接受你真實樣貌的風險,這樣你才能擁抱另一些人對你無條件的接納。付出適當程度的關心,不要將替你判刑、行刑的責任強加於他人之上。付出適當程度的關心,承認除非我們擁有拒絕的權力,否則就無法發自內心地答應。如果我們沒有拒絕的選項,那答應根本就毫無意義。
    .
    本書將協助你適應被討厭,而不是只是保持沉默;引導你復元,而不是一味擔心失敗;教導你接受批判,而不是逃避。我沒辦法告訴你如何停止討好別人,卻又不會讓任何人不開心,我只能告訴你,就算稍微不討人喜歡,你還是能照常過生活,甚至過得更好。如果在一段關係中,你無法表達自己的需求與感受,這種關係根本就不牢靠,此外還占據了建立其他穩定健康關係的空間。
    .
    本書嘗試解釋討好行為的原初動機,並以另一種角度加以說明,為討好者提供建議,協助你從照顧別人的位置上退下來,轉而開始照顧自己。我們會發現,他人對待我們的方式其實只是反映他們與自我的關係,而不是對我們的公正評價。我們可以學習關注自己的感受與需求,如果發覺自己感覺憎恨,那就該與憎恨的對象設下界線。
    .
    本書將教你如何做自己,教你如何停止苦苦追逐他人,並留在原地吸引他們;協助你認清這個事實:屬於你的終會自然開花結果,而強摘的果子不甜;鼓勵你花時間與適合自己未來的對象相處,如果不適合,就把他們留在過去。本書教你成為更好的朋友、伴侶、子女、家長,協助你透過更加關心自己,進而提升關心他人的品質,而不是承擔他們的問題。
    .
    本書也會協助你為失去做好準備,因為失去是成長的必經之路。有些人不希望你停止討好。如果他們告訴你:「你變了」,你要知道,他們真正的意思是:「我不喜歡你不照我的方式行事。」
    -
    閱讀更多:https://reurl.cc/3aV6aV
    -
    本文摘自《討好陷阱:心理師的情緒解方-有些人無論如何都不會滿意,那就別再嘗試討好他們》,作者艾瑪.里德.特雷爾為英國私人機構The Therapy Loft臨床治療所的心理治療師與臨床主管,為個人和團隊提供治療諮詢和指導。
    .
    你是否因為拒絕別人的請求會有罪惡感?讓別人失望的時候會感到不自在?極力避免發生爭執的場面?對他人的意見很不耐煩,索性全部拒絕假裝不在意?
    .
    或許你發現自己不論怎麼做都徒勞無功……那麼,你也落入了討好的陷阱中。本書告訴你該怎麼做才能繞開討好陷阱。作者艾瑪身為心理師,分享多年臨床實務和無數次治療服務, 帶你看穿討好的真相:討好不是體貼周到,討好只是一種策略!一種掌控別人反應的策略,一種避免被討厭的策略。然而,當討好成為情緒的困擾、壓力的根源時,便落入了討好的陷阱中卻不自知。
    .
    閱讀這些案例故事,都能引起你的共鳴,並汲取對自己有所助益的建議。每個章節提供反思問題、見解與技巧,幫助你深入瞭解自己,認清討好的陷阱,為人生指引一條更好的路。本書教你如何向願意珍惜你的人付出關心,而這,就從你自己開始。

  • 無遠弗屆弗解釋 在 李允呈 呈睿國際法律事務所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5-22 23:53:28
    有 429 人按讚

    在疫情嚴峻的此時,立法院還是競競業業地於110年5月21日三讀通過了刑法第185條之4、第222條修正案。總統也於110年5月28日公布第185條之4,所以該修正條文已於110年5月30日生效;並於110年6月9日公布第222條,該修正條文已於110年6月11日生效。我們來一睹本次修正的重點吧。

    第一百八十五條之四(肇事逃逸罪)
    駕駛動力交通工具發生交通事故,致人傷害而逃逸者,處六月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於死或重傷而逃逸者,處一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犯前項之罪,駕駛人於發生交通事故致人死傷係無過失者,減輕或免除其刑。

    本條的修正主要有幾個重點:
    一、立法者將「肇事」修正為「發生交通事故」。(此乃因司法院釋字第777號解釋,認為過去刑法第185條之4肇事逃逸罪有關「肇事」要件有違法律明確性原則,所以才修正。但話說回來,大法官的意思是說肇事有可能是指行為人「對於發生交通事故有故意」、「對於發生交通事故有過失」、「對於發生交通事故無故意或過失」三種情形,到底是要指哪幾種要說清楚,本次修正只確定「對於發生交通事故無故意或過失」有包括,但前二種沒有規定,或許可以用舉輕明重認為都包含,但其中「對於發生交通事故有故意」與最高法院102年第9次決議認為不包含的見解則有衝突,還是應該說清楚比較好吧)
    二、從第二項的規定可知,立法者的意思是縱使駕駛動力交通工具發生交通事故致人死傷係無過失,其逃逸者,亦予以處罰。(不過這樣的修正方向似乎跟釋字第777號解釋的意旨不太相同,是否妥適甚至有無違憲之虞,仍有待討論)。
    三、依法益侵害之結果,分別規定致人傷害而逃逸者,處6月以上5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於死或重傷而逃逸者,處1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另就駕駛人於發生交通事故致人死傷係無過失之情形,設有減輕或免除其刑之規定,以兼顧個案情節輕重之適當處罰。一改過去肇事逃逸不分青紅皂白一律處以1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現象。

    加重強制性交
    第二百二十二條 (增加第9款)
    犯前條之罪而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一、二人以上共同犯之。
    二、對未滿十四歲之男女犯之。
    三、對精神、身體障礙或其他心智缺陷之人犯之。
    四、以藥劑犯之。
    五、對被害人施以凌虐。
    六、利用駕駛供公眾或不特定人運輸之交通工具之機會犯之。
    七、侵入住宅或有人居住之建築物、船艦或隱匿其內犯之。
    八、攜帶兇器犯之。
    九、對被害人為照相、錄音、錄影或散布、播送該影像、聲音、電磁紀錄。
    前項之未遂犯罰之。

    本條的修正重點:
    增訂刑法第222條第1項第9款強制性交且照相、錄音、錄影直播之加重刑責。
    理由在於,隨著網路傳播盛行,且其影響無遠弗屆及科技發展傳播方式日趨多元,性侵害之行為人如於強制性交過程中,對被害人為照相、錄音、錄影,或將被害人或強制性交過程之影像、聲音、電磁紀錄散布、播送者(例如直播、翻拍在網路流傳等方式),恐使被害人遭受二度傷害,嚴重戕害被害人身心及渲染擴大網路性犯罪,實有加重處罰予以及時遏阻之必要,因而增訂刑法第222條第1項第9款規定,即行為人犯強制性交罪,而對被害人為照相、錄音、錄影或散布、播送該影像、聲音、電磁紀錄之行為者,處7年以上有期徒刑之重刑嚴懲,以強化對性侵害被害人之保護。

  • 無遠弗屆弗解釋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9-01-04 19:00:00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哈克翻過來看世界》系列工作坊(三)~為生命整地,結出新果實~03/09(六) & 03/10(日)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85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 02/24(日)或 03/16(六)14:00
    活動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 2019.04.13 開課!]【寫作小學堂】~寫出專屬風格,找回文字悸動~第二期
    打造一盞自己的聚光燈,建立起專屬於你的品牌印象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55

    【2019/05/03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19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你可能有過這樣的經驗,低著頭走在路上,突然猛一抬頭,被迎面而來的汽車,或者是摩托車嚇了一大跳。當下你會覺得你意識到危險,可能差一點被撞上。

    可是當你仔細想一想,除了危險以外,你會不會突然也有一種感覺,彷彿是一張兇狠的臉,朝你撲過來。

    當你仔細回想,或者是在路上觀察一下,你會發現很多車子,從正面看過去,不管是汽車還是摩托車,它的造型都像是一張臉,瞪著你這樣的感覺。

    如果是汽車的話,兩個車頭燈是不是就像一雙眼睛?而且呢有些車款,它還會把這一雙眼睛的眼尾,稍微往上提、往上吊,故意呈現出一張有一點恐怖、有一點兇惡的臉。

    那當然對於一些追求速度,或者是跑車迷來說,這樣的造型是很吸引他們。可是如果回到,我們對於「表情」的理解、辨識,還有我們大腦的反應的話,的確!它也呈現出「他是兇悍的、別來惹我、我的速度很快…等等」這樣的意象。
    這樣的意象,或許你可以解釋成,車商利用人類的本能,去設計出車子和摩托車的造型,這樣的車頭燈;可以讓行人或者是孩子們,下意識的避開車子,防止交通事故的發生。

    我們對表情的理解跟反應,其實是我們大腦當中,一個很特別的區域,叫「杏仁核」的作用。尤其是「恐懼」跟「害怕」的情緒,會讓我們直接的聯想到生死。

    當出現這樣的反應的時候,我們的身體,會出現出一些立即的,讓我們想要逃離,這樣的「連鎖反應」。

    所以,對於功能正常的人來說,如果你走在路上,突然被迎面而來的車子嚇一跳,千萬不要再覺得是自己膽小了,這個代表著你的大腦是正常的,而且功能是良好的。

    但是對於一些「杏仁核損傷」的人,不管是因為先天,還是後天的因素;他們在解讀不管是任何情緒,笑、哭、恐懼,或者是威脅的表情,他們就沒有辦法解讀。

    有一種疾病叫「威廉氏症候群」,它是一個遺傳疾病。它的病症就是,在他大腦當中的杏仁核,它的活動力太低了,而導致它沒有辦法解讀別人的表情。

    這樣的患者,他的智商會稍微偏低,但是他們的特徵,就是大多在音樂上面會有天才般的能力。比如說,有些人只要聽過一段音樂,就馬上可以精準的唱出來,或者是直接用鋼琴演奏。

    另外呢,他們非常善於社交,他們對於別人的感受,跟一般人比較起來,他們的感受力會更強。他們會把別人的痛苦,當成是自己的痛苦;甚至於,自己所感受到的痛苦,比當事人還要多。

    可是雖然他們有很強大的社交,跟音樂能力;但是呢,他們處理「恐懼」的杏仁核,活動力卻很低。

    所以,後續的研究告訴我們,他們之所以能夠跟初次見面的人,很快的打成一片。是因為他們沒有辦法,去辨識出別人的恐懼,或者是別人下意識的排拒反應。

    自然而然他就不會覺得,對方對於自己的靠近,有什麼樣的防衛或者是排斥。所以,他們會一股腦的覺得你喜歡他,於是他就很樂意的跟你更靠近。

    可是相對而言,他們可能沒有能力去判斷,到底哪些人是有一點危險,或者是應該要逃離,哪些會被威脅的狀態?

    如果用一個你更容易懂得總結,就是這種人,這種「威廉氏症候群」的患者,他們其實是活出了一個,叫做「無懼」的狀態。

    那有一句成語叫做「勇者無懼」。那你想想看喔,這樣的勇者無懼,到底是在真正定義上的勇敢,還是在於他其實感受不到恐懼?又或者是,如果你真得感受不到恐懼,這在你的人生裡,真的會比較好嗎?

    其實很多人,會有一個錯誤的信念,就是會覺得「恐懼」它絆住了我;所以,如果我能夠拿掉恐懼,我就會活得更好,但事實上不是如此。

    我們生命當中的任何一種情緒,它之所以會存在,一定有它的價值。就好像是「恐懼」之於我們的生命,是讓我們能夠意識到危險,並且能夠做適當的「自我保護」。

    否則你想像一下哦,你的遠祖,那些活在蠻荒世界的人。他如果對於「恐懼的訊號」或者是「威脅的訊號」,一點反應都沒有。那請問你的基因、你的DNA還能夠留下來,還能夠讓你現在可以聽到我的「一天聽一點」嗎?

    所以,當我們面臨生命的挑戰,而感覺到恐懼的時候,這時候你要做的,並不是要想辦法拿掉自己的恐懼;而是要學會如何跟恐懼共處,並且透過恐懼讓你能夠冷靜的分析、判斷眼前的狀況,去做出最適當的反應。

    無論你是要迎擊,還是要逃跑,沒有哪一個答案是一定正確的,關鍵就在於,你有沒有先判斷清楚眼前的狀態。然而任何的情緒,不管是正面還是負面的,它都是一個「警報器」。

    它讓我們去注意那些,我們需要注意、也值得注意的事情。所以聽到這裡,如果你的新年新希望,是希望自己活出「無懼的人生」,那是不是該調整一下?

    或許你可以試著告訴自己:「就算是面臨恐懼,我一樣可以適當的呈現我自己,完成我想做的事情。」或許這樣子,你可以活得更平衡、更容易完成自己的目標。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啓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有一個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關於情緒跟表情的辨識,並且在辨識之後,怎麼樣做出適當的回應。我有一門課,叫『人際回應力』。這一門課,會用有系統的方法,帶給你很大的前進與幫助。

    那麼另外,我們近期也推出了一門線上課程,叫做『時間駕訓班』。很多人都想要完成自己的夢想,透過效率的提升跟避免拖延;然而很多人在這方面,卻是越努力越挫折。

    『時間駕訓班』這一門課,會回到你大腦運作的本質,教會你怎麼樣去透過你的大腦運作,去幫助自己調整出最適當、最有效率的模式。

    那這一門是線上課程,所以呢我也很希望,你透過這無遠弗屆的學習途徑,來幫助自己完成夢想。無論你要選擇進教室,還是線上課程,我都很期待能夠跟你一起相會,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