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討厭的松子的一生》中島哲也
⠀⠀⠀⠀⠀ ⠀⠀⠀
觀看《令人討厭的松子的一生》的過程真令人難受,因為那就是最令人害怕的一種人生,那種人生呢,是妳戰戰兢兢依循社會的脈絡成長,亦步亦趨迎合父母的期待前進,當一個善體人意為他人著想的好人,作一個愛上了便生死相許的伴侶,但是,但是,妳還是有極高的可能會失...
《令人討厭的松子的一生》中島哲也
⠀⠀⠀⠀⠀ ⠀⠀⠀
觀看《令人討厭的松子的一生》的過程真令人難受,因為那就是最令人害怕的一種人生,那種人生呢,是妳戰戰兢兢依循社會的脈絡成長,亦步亦趨迎合父母的期待前進,當一個善體人意為他人著想的好人,作一個愛上了便生死相許的伴侶,但是,但是,妳還是有極高的可能會失敗,會孑然一身,會眾叛親離,還是無法扮演好生命中每個應該扮演的角色,好比某人的女兒、某人的太太、某人的好友。
⠀⠀⠀⠀⠀ ⠀⠀⠀
行至一段感情的瓶頸時,或許許多人都曾於該灑脫轉身、該執著等待的分岔路口躊躇過,內心一個聲音說,妳的等待會有回報的,然後另一個聲音響起,山不轉路轉,每個人一定都有自己的歸屬。而傳統思維下的理想愛情是這樣的,愛一個人就應從一而終,認定一個人就是一生一世,卻總是在與命運對峙的過程不停來回擺盪,百般自我懷疑 —— 是不是輕信命運的人,可以過得比較輕鬆?
⠀⠀⠀⠀⠀ ⠀⠀⠀
此時,松子舞台劇般的故事就這麼綺麗卻悲傷地綻放於眼前,彷彿告訴觀眾,無論相信命運與否,都不足以換來另一段較為順遂的人生。
⠀⠀⠀⠀⠀ ⠀⠀⠀
自幼,不苟言笑的爸爸將所有的關愛都給了體弱多病的妹妹,所以松子努力成為長輩眼裡的好孩子,費盡心思博取父親的微笑,乖巧溫順,安分守己,熱情善良,並選擇多數人認定最適合女性的職業:老師,擁有無異於普通女孩的少女情懷,深信未來會遇見白馬王子,帶著無畏火煉的真心來到自己面前,兩個人白首偕老,幸福度過餘生。偏偏花落始終無聲,一回神,已累積無數設計精美的名片,已旁觀無數朋友的舉起交杯酒,已滑過無數張以幸福為名的全家福,我們甚至找不到原因,努力不比別人少,付出所愛從未吝嗇,沒有犯下罪不可赦的錯誤,但無語問蒼天的是,反觀自己的生活,卻像補釘般一事無成、東拼西湊,甚至遍尋不著活下去的動力。
⠀⠀⠀⠀⠀ ⠀⠀⠀
松子每一段慘烈感情都有如飛蛾撲火,孤注一擲到不見黃河心不死,渴望獨屬於她的愛,才是支撐那堅毅臉龐每天持續睜開雙眼的精神支柱,挨打受罵沒關係呀,當第三者沒關係呀,成為黑道的女人更沒關係呀,即使愛他是睜著眼走入地獄,孤獨至極的人也寧願義無反顧闖入滂沱大雨,教人一度相信,這應是她苦苦等待的幸福。有人說要嫁雞隨雞,有人說愛是赴湯蹈火,整個社會告訴我們,值得被愛的完美情人、伴侶、妻子、女性就是這樣的輪廓。無須成為一個樂觀的人,松子遍體鱗傷依然不屈不撓,繼續靠著自己的力量重新站起,無奈的是,當找不到一個堅持下去的理由時,再勇敢的人都會日漸疲乏,這是我們不願放棄愛與被愛的真正原因,然而,雙手死命緊抓的,又是真正的愛了嗎?
⠀⠀⠀⠀⠀ ⠀⠀⠀
其實,松子人生中有一個再普遍不過的盲點,窮極一生執著在求而不得的事物,忘記自己有幸得到的一切是多麼珍貴,並非只有愛情才是愛,才是動力,好比她有一個真心惦記自己的妹妹,好比她在人生最低潮時得到一段相知相惜的友誼,好比她看不見拙於表達卻始終存在的父愛。獨自坐在和家鄉河流如此相似的水畔,獨自眺望,獨自凝視,獨自落淚,飽和濃烈的暮色與深沉靜謐的星空襯托起依然盛放的花朵,她最美麗的時候,就是拿起剪刀,自信滿滿佇立在客人面前的模樣,是那不為任何人,只為自己而活的時候,而她也終於準備好,重新找回這樣的姿態。
⠀⠀⠀⠀⠀ ⠀⠀⠀
《令人討厭的松子的一生》是無論在任何年紀,任何階段,皆會心有戚戚焉的電影,沒有人想成為松子,但每個人都會希望,自己在遭逢生活一次又一次幻滅時,被幸福一次又一次遺棄時,能擁有一次又一次昂首的毅力,以及一次又一次浴火重生的希望。
⠀⠀⠀⠀⠀ ⠀⠀⠀
⠀⠀⠀⠀⠀ ⠀⠀⠀
「海明威寫道:『這個世界是美好的,值得我們去努力奮鬥』,我只同意後面那句。」
⠀⠀⠀⠀⠀ ⠀⠀⠀
Ernest Hemingway once wrote, "The world is a fine place and worth fighting for." I agree with the second part.
⠀⠀⠀⠀⠀ ⠀⠀⠀
⠀⠀⠀⠀⠀ ⠀⠀⠀
#令人討厭的松子的一生 #嫌われ松子の一生 #memoriesofmatsuko #中島哲也 #中谷美紀 #🎬 #台灣 #taiwan #taipei #LetMeSingYouAWaltz #電影 #movie #film #觀影 #一頁華爾滋
無語問蒼天蒼天亦無語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自以為睇漫畫不算少,但老實說,未睇《千年一問》之前,真的不識鄭問。當晚睇完後,立即找了他在日本的成名作《東周英雄傳》來看,哈哈,得三本,本以為一晚讀得完,怎料卻越睇越慢,讀了大半晚,才完成一本。
鄭問喜歡歷史題材,在台灣還未成名時連載的《刺客列傳》,就是根據《史記》剌客列傳的內容而寫的。《東周英雄傳》,一樣是以春秋戰國時代為背景。據聞他在生前,還在籌備以《清明上河圖》為題的漫畫,可惜已無緣讀到。
看《千年一問》就知道,《東周英雄傳》是以毛筆作畫的,所以每一格都像畫作一樣,表現的力度、神緒、魄力,雷霆萬鈞,讀起來似看畫多過看漫畫。在情節進動及分鏡上,亦較為跳脫,如果要簡單比喻,有點像文言文,又或者像詩一樣。
故事之間多留白,由讀者自行想像詮釋。這種手法,大眾一時未必接受得了。平時睇漫畫之所以快,是因為一般專業漫畫家,都會在分鏡連接下功夫,一格接一格,過程中往往不必太多思考。但睇鄭問的漫畫,要慢慢咀嚼角色的心理、情節之間的衝突,有時甚至要睇返轉頭,才能搞清中間發了甚麼事。
大槪也是這個原因,導致鄭問的作品,好像有點叫好不叫座的感覺。在時代裏走得太前,難免會覺得孤獨,鄭問的問,是無語問蒼天的問。但時間總有一天會還你一個公道,也許鄭問也想不到,當年的留白,反而令作品歷久猶新,也啟發了一代漫畫家。
所以在紀錄片中,中港台日各個大師級人馬,無不對鄭問讚不絕口,而片名也像那些「千年一遇美少女」一樣,叫《千年一問》,意思是千年才能出一個鄭問。而自稱「鄭問學生」的陳某,則有個平實但很中肯的評語:「鄭問先生是一個給漫畫家看的漫畫家。」
佬編不是漫畫家,雖然強烈考慮要收返幾套鄭問作品收藏,但與鄭問先生最有共鳴的,還是他在《時報周刊》初次連載漫畫時的一件趣事。
據聞當時的稿費,是一格格計算的,所以鄭問初次連載的《戰士黑豹》,分格特別的多,有時一頁會分到廿幾格,稿費冠絕全書。利申一下,佬訊的稿費通常都有字數下限,如果有時覺得我們長氣,一定唔關稿費事,好似係。
F.
無語問蒼天蒼天亦無語 在 酸酸時事鐵絲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說個笑話:#誰給錢誰是爸媽!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349120285228047&id=584986081641475
二戰教訓殷鑑太遠,歐洲靠美國庇護,卻一邊拿人民幣,對罪大惡極的極惡政權愈發坐大默不作聲,甚至參與迫害其境內無辜民族,現在這肺炎也算是差不多該開始還債了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0221257343973256&id=1536493133
歐洲搭便車過太爽太久了...
能搞福利國家,代價是國防支出全部凹美國扛...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0212155683629267&id=1291419051
【北約國家被曝國防支出不達標】
http://big5.ftchinese.com/story/001078425?full=y&archive
【國際局勢】
很多人不知道美國在德國一直有駐軍,目的是防止俄羅斯入侵歐洲。二戰過後,當時東歐還有許多地方處於蘇聯的勢力範圍,若蘇聯要入侵到中西歐,關鍵路線就是德國,因此美國協助北約組織在德國駐軍,防止紅軍滲透,這樣持續了數十年。
但現在美國宣佈將從德國大規模撤軍,部分很有可能移防去波蘭,因為現在防俄的最前線已經變成波蘭了,波蘭自己也很清楚這點,為了國家主權,努力發展國防武力,而在前幾年的難民潮,也完全拒絕收難民,就是為了防範俄羅斯藉機滲透,恢復原本蘇聯的勢力範圍。
下面轉錄網路評論:
#美軍的撤軍撤的不是兵
這次撤軍有幾層意義:
1.德國的地理位置不再是歐洲要衝
2.德國對英美集團來說不再是「安全保證」對象
3.俄羅斯的威脅性部分消失
4.更大的敵人不在這裏
而政治上的含義是更清晰的。
1.梅克爾政府選擇綏靖中國、而非對立
2.德國不願意花錢建軍
3.美國不爽保護你了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
4.製造德國內部的各種矛盾,影響政府決策
這個撤軍案如果不能讓德國看清自己的方向錯誤,就會在歐盟內部及德國內部引發爭論。這種「不戰而屈人之策」才是這次美軍大撤軍的真實意義。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0223829383509619&id=1445957717
在二戰相關的電影及紀錄片中,美軍於諾曼地登陸後,陸續與歐洲盟軍聯手收復被德國納粹侵占的各國領土。長征歐洲的美國大兵常用巧克力、罐頭等軍用口糧來敦親睦鄰,與所到之處的難民或妹子交換情報及肉體,這情節想必大家一定不陌生。
巧克力:大家再熟悉不過的一種甜食,富含熱量及咖啡因、味道濃郁可口,且體積小便於攜帶。小小一口就有助於補充體力,不但可以提神醒腦,亦能舒緩緊張情緒。因此巧克力在二戰期間,也是歐美各國軍用口糧的必備品項之一。
而在二戰時期,在同盟國及軸心國這敵對的雙方,彼此也都出現了一款極具代表性的"軍用巧克力"。
以同盟國來說,手骨最粗的美軍,在尚未介入歐洲戰場時,就未雨綢繆地接洽Hershey's(好時)這家老字號的巧克力工廠,美軍希望Hershey's能夠做出一種以巧克力為主要成分的袖珍型口糧,而且必須符合這幾個條件。1.重四盎司約110公克。2.耐高溫不易變形。3.能夠提供高熱量。4.絕對不能太好吃。
Hershey's的研發部門將可可粉、糖、棕梠油、奶粉、燕麥粉等混合,生產出一款在太陽下曝曬也不會融化,每份還可以提供近1800 大卡熱量的"D口糧"(D Ration)。而軍方高層最擔心的,無非就是怕士兵閒閒沒事就把D口糧當零食吃,真遇到彈盡糧絕的緊要關頭,口袋裡卻空空如也,餓到只能啃草啃樹皮。至於把東西做到不好吃這種神奇的要求,當然不是啥難事!! Hershey's的研發部門不負眾望,生產出這款開業有史以來最難吃的巧克力(孰不知N年後的今天,我們還有更難吃的香菜口味巧克力上市),不但口感奇差無比,還硬到可以防彈,也正好符合美軍開出的第四項條件。
在二戰後期,Hershey's將D口糧進化為Tropical Bar,主要差異是增加甜味及改良口感,使其更接近一般市售巧克力風味,而T Bar的生命週期延續到越戰及韓戰結束,一直都是美軍的軍糧補給品之一。
維基百科提到,在1940年至1945年間,約有30億條D口糧與 T Bar 配發到世界各地的美軍及同盟友軍手上,但實際被軍方吃下肚的則是不可考的未知數。而包辦美軍口糧裡軍用巧克力業務的Hershey's自此一戰成名,身價翻了兩翻,成為舉世聞名的世界大廠。
同個時空,換個背景來看看軸心國。二戰時期的歐洲戰場的軸心國代表,毋庸置疑就是德國。德國人對於巧克力一樣愛不釋手,國內的巧克力產業歷史悠久且發達。與美軍對壘PK的德軍,在二戰時期同樣也推出了一款軍用巧克力來當作補給。
1817年創立於柏林的特奧多爾·希爾德布蘭德巧克力工廠,在1935年研發出一款名為"Scho-Ka-Kola"的圓鐵盒裝巧克力。這是一款標榜食用後可增強體能、消除疲勞的機能性巧克力,並在隔年的德國奧運趁勢置入性行銷,並大打廣告宣傳。這款號稱吃了可以一個打十個的機能性巧克力,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時間,銷量稱霸整個德國。
沒多久,希特勒想併吞整個歐洲的野心再也壓抑不住,他老兄上位後,舉國上下全體動員準備參戰。此時,這間名字實在有夠難唸的特奧多爾·希爾德布蘭德巧克力工廠,旗下的產線被國家徵召,用來專門生產Scho-Ka-Kola這款巧克力,以應付德國空軍、傘兵、潛艇組員、狙擊手、破譯員等需要極大專注力及熬夜行動的軍種所需。
Scho-Ka-Kola:顧名思義為德文的Schokolade(巧克力)、Kaffee(咖啡)、Kolanuss(可樂果實),三個名詞取其字頭縮寫,同樣也顯示這巧克力的主要成分:可可粉、咖啡粉及可樂果粉(相似現今的可樂配方)。這如此簡單的配方對照現今的蠻牛、阿比仔等提神飲料來說,可說是小巫見大巫,號稱台灣勞工之光的阿比仔裡頭還有人蔘跟一大堆阿撒布魯的添加物,但在80年前,這塊巧克力已稱得上是非常前衛且有效的機能食品。
正所謂物以稀為貴,手骨粗的山姆叔叔把D口糧跟T bar當作萬聖節糖果在發(還有一個SPAM午餐肉罐頭也是,這又是另一個故事了),多到吃不完還可以拿來送人兼換炮。而德軍高層卻恰恰與美軍相反,非常明智地操作這甜甜的小東西。這巧克力可不是人手一包的常規配給,除了分配給軍官及上述提到的高階兵種外,反而多用來當作關懷勞軍或提振第一線士氣的犒賞(訣別禮??)。
想像一下在運輸機上準備空降深入敵方的德軍傘兵,這一跳可說是有去無回,此時帶隊的軍官拿出兜裡的紅鐵盒,打開並分發下去,士兵們人手一塊拿起巧克力含進嘴裡,燈亮機艙門開後,喊了一句希特勒萬歲就從飛機上一躍而下。或是,被圍困在敵陣內的突擊兵,死守多日、飢寒交迫,此時收到從天而降的空投補給,拆開其中一個木箱後發現裏頭有Scho-Ka-Kola,這可以解讀成是來自高層的倚重,然而白話一點的翻譯就是:不久黎明破曉、短兵相接時,吃了巧克力之後,你們就自己看著辦吧.......
這一盒巧克力與弟兄們共享,可以用來慶祝大捷,也許是有今生沒來世的最後一口訣別。
Scho-Ka-Kola被當作一種鼓舞軍心的獎勵品來操作,的確非常成功,一個小小的紅鐵盒卻有著無上的尊榮,畢竟有吃過還能活下來阿兵哥,想必經歷過種種生死關。而Scho-Ka-Kola吃下去是否真的有如神助?像開無雙這樣在戰場橫著走?當然不是,這就區區一盒巧克力,富含精神安慰劑的成分,僅此而已。
1945年,大勢已去的德軍,無語問蒼天,只能龜在家中死守,同盟國開始對德國境內實施密集轟炸。這間名字實在有夠難唸的特奧多爾·希爾德布蘭德巧克力工廠,運氣就沒有Hershey's巧克力工廠來得好,很衰小的被轟炸機夷為平地,直到50年代才恢復產線。
這款極富故事性且外觀寯永的Scho-Ka-Kola至今仍有量產,傳統配方依舊不變,吞下肚的每一口巧克力都是懷舊與歷史,不過在Scho-Ka-Kola的官網上,絕口不提任何與納粹相關的包裝與資訊。但當年印有出廠年份及納粹標誌的軍用版圓鐵盒,那可是有錢也買不到的夢幻逸品,在軍事古玩界非常搶手。
這巧克力的提神效果到底如何??我只能保守地說:若以台灣人從小嗜茶飲、咖啡及提神飲料的抗咖啡因能耐來說,真要說有打擊瞌睡蟲的功效,可能要吃上整盒。吃個一塊兩塊,充其量只能當作吃保平安的。
不過,這款巧克力拿來送馬子似乎是不錯的選擇,假如馬子吃了你送的巧克力,結果睡不著,長夜漫漫、輾轉難眠,增加一些聊天的機會也是不無小補。Scho-Ka-Kola另有一款藍色鐵盒的包裝,乳製品及糖類的含量提高,並降低咖啡粉%數,吃起來有太妃糖鹹甜鹹甜的味道。此外,還曾出現過一款稀有的綠色盒裝,是榛果口味的巧克力,但已經不再生產販售。
以上就是Hershey's及名字實在有夠難唸的特奧多爾·希爾德布蘭德巧克力工廠,這兩家巧克力工廠的小故事。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3844829542218345&id=100000740100308
【回顧】
一「歐洲議員大讚台灣是偉大國家!痛批習五點不是統一根本是併吞」
一「力挺台灣!歐洲議會決議籲全力遏止中國武力挑釁台灣」
一「歐議會挺台! 議員重批中共霸道扼殺台灣」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304481139691962&id=584986081641475
無語問蒼天蒼天亦無語 在 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觀看《#令人討厭的松子的一生》的過程真令人難受,因為那就是最令人害怕的一種人生,那種人生呢,是妳戰戰兢兢依循社會的脈絡成長,亦步亦趨迎合父母的期待前進,當一個善體人意為他人著想的好人,作一個愛上了便生死相許的伴侶,但是,但是,妳還是有極高的可能會失敗,會孑然一身,會眾叛親離,還是無法扮演好生命中每個應該扮演的角色,好比某人的女兒、某人的太太、某人的好友。
⠀⠀⠀⠀⠀
行至一段感情的瓶頸時,或許許多人都曾於該灑脫轉身、該執著等待的分岔路口躊躇過,內心一個聲音說,妳的等待會有回報的,然後另一個聲音響起,山不轉路轉,每個人一定都有自己的歸屬。而傳統思維下的理想愛情是這樣的,愛一個人就應從一而終,認定一個人就是一生一世,卻總是在與命運對峙的過程不停來回擺盪,百般自我懷疑 —— 是不是輕信命運的人,可以過得比較輕鬆?
⠀⠀⠀⠀⠀
此時,松子舞台劇般的故事就這麼綺麗卻悲傷地綻放於眼前,彷彿告訴觀眾,無論相信命運與否,都不足以換來另一段較為順遂的人生。
⠀⠀⠀⠀⠀
自幼,不苟言笑的爸爸將所有的關愛都給了體弱多病的妹妹,所以松子努力成為長輩眼裡的好孩子,費盡心思博取父親的微笑,乖巧溫順,安分守己,熱情善良,並選擇多數人認定最適合女性的職業:老師,擁有無異於普通女孩的少女情懷,深信未來會遇見白馬王子,帶著無畏火煉的真心來到自己面前,兩個人白首偕老,幸福度過餘生。偏偏花落始終無聲,一回神,已累積無數設計精美的名片,已旁觀無數朋友的舉起交杯酒,已滑過無數張以幸福為名的全家福,我們甚至找不到原因,努力不比別人少,付出所愛從未吝嗇,沒有犯下罪不可赦的錯誤,但無語問蒼天的是,反觀自己的生活,卻像補釘般一事無成、東拼西湊,甚至遍尋不著活下去的動力。
⠀⠀⠀⠀⠀
松子每一段慘烈感情都有如飛蛾撲火,孤注一擲到不見黃河心不死,渴望獨屬於她的愛,才是支撐那堅毅臉龐每天持續睜開雙眼的精神支柱,挨打受罵沒關係呀,當第三者沒關係呀,成為黑道的女人更沒關係呀,即使愛他是睜著眼走入地獄,孤獨至極的人也寧願義無反顧闖入滂沱大雨,教人一度相信,這應是她苦苦等待的幸福。有人說要嫁雞隨雞,有人說愛是赴湯蹈火,整個社會告訴我們,值得被愛的完美情人、伴侶、妻子、女性就是這樣的輪廓。無須成為一個樂觀的人,松子遍體鱗傷依然不屈不撓,繼續靠著自己的力量重新站起,無奈的是,當找不到一個堅持下去的理由時,再勇敢的人都會日漸疲乏,這是我們不願放棄愛與被愛的真正原因,然而,雙手死命緊抓的,又是真正的愛了嗎?
⠀⠀⠀⠀⠀
其實,松子人生中有一個再普遍不過的盲點,窮極一生執著在求而不得的事物,忘記自己有幸得到的一切是多麼珍貴,並非只有愛情才是愛,才是動力,好比她有一個真心惦記自己的妹妹,好比她在人生最低潮時得到一段相知相惜的友誼,好比她看不見拙於表達卻始終存在的父愛。獨自坐在和家鄉河流如此相似的水畔,獨自眺望,獨自凝視,獨自落淚,飽和濃烈的暮色與深沉靜謐的星空襯托起依然盛放的花朵,她最美麗的時候,就是拿起剪刀,自信滿滿佇立在客人面前的模樣,是那不為任何人,只為自己而活的時候,而她也終於準備好,重新找回這樣的姿態。
⠀⠀⠀⠀⠀
《令人討厭的松子的一生》是無論在任何年紀,任何階段,皆會心有戚戚焉的電影,沒有人想成為松子,但每個人都會希望,自己在遭逢生活一次又一次幻滅時,被幸福一次又一次遺棄時,能擁有一次又一次昂首的毅力,以及一次又一次浴火重生的希望。
⠀⠀⠀⠀⠀
⠀⠀⠀⠀⠀
「海明威寫道:『這個世界是美好的,值得我們去努力奮鬥』,我只同意後面那句。」
⠀⠀⠀⠀⠀
Ernest Hemingway once wrote, "The world is a fine place and worth fighting for." I agree with the second p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