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牌系列 [#vocabno開心share🌋 ]
我總共有三個急救證書,有兩個係大家認知嗰啲St. John、Red cross發出嘅急救證書,仲有一個係精神健康急救(Mental health first aid),今日就主要講咗physical嘅兩個先,同埋我推唔推介大家去讀,MHFA留返下...
急救牌系列 [#vocabno開心share🌋 ]
我總共有三個急救證書,有兩個係大家認知嗰啲St. John、Red cross發出嘅急救證書,仲有一個係精神健康急救(Mental health first aid),今日就主要講咗physical嘅兩個先,同埋我推唔推介大家去讀,MHFA留返下次講。
第一個係最基本、好多人都會讀嘅基本急救證書課程 (FA),喺三十小時內學習急救原則同急救方法。去到考試就要完成三部分:筆試、CPR、包紥,如果肥咗其中一part就可以補考,肥多過一part就要重新讀過個course。通常見到啲人肥係肥喺CPR緊張吸唔夠氣而吹唔脹隻公仔,又或者喺嗰十幾個包紥方法入面揀錯方法應付個傷勢。不過如果你冷靜啲,事前有練習得多,要合格都唔係難事嚟嘅。個牌為期三年,之後就要再讀個温習班考返個試嚟續牌。
咁值唔值得讀呢?我覺得工作同日常生活中都值得讀嘅,有啲行業/學科直程會要你考,例如幼教/幼稚園老師同要儲CRE學分嘅醫療行業,包括nurse、OT、PT,我都有見過想考救護嘅人去讀。咁但係中學老師又需唔需要呢?冇話要考,不過如果學校有多啲老師識急救,相信對學生都係安全啲。至於日常,唔知大家知唔知早幾日有人食鮑魚哽親窒息死,其實如果在場有人識急救,救返嘅機會又可能大啲。又例如丹麥球員艾歷臣早幾日踢踢下波直頭心跳停頓,都係因為有隊醫即時做CPR同AED,喺送院前醒得返。急救未必幫到自己,但touch wood講句,身邊嘅人有事,你會幫到佢哋多啲。
至於第二個牌係AED (自動體外心臟去纖維性顫動法證書課程),四個鐘內會認識心臟與心律同AED機使用方法,跟住要考筆試同用AED機,都係三年牌照,之後要上温習班考試續牌。坦白講,唔係工作需要其實唔洗專登上,因為你喺市面見到嘅所有AED機其實係俾唔識急救嘅人都用得,佢會有圖示教你幫傷者貼pad貼邊度,傷者心律情況、洗唔洗電擊同幾時做CPR都會喺啟動AED機後佢幫你分析,咁當然你有急救/CPR知識,會再得心應手啲,但對本身識急救嘅人嚟講,都係聽部AED機order做嘢,相信唔讀個course都會識做。
之後等疫情好啲,St John開返多啲courses,我應該會考埋寵物急救同運動急救,到時再同大家分享,相信到時我應該係我啲朋友之中最俾到安全感大家嘅人。😹
講左咁多嘢,點都要教下啲英文既(🐸強行加插)
Extra Vocabulary ✨
CPR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心外壓
AED 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s 自動體外除顫器
suffocate (v.) 窒息
unconscious (adj.) 不省人事的
sterile (adj.) 無菌的
@vocabno 就嚟5歲,已經寫到第520個post, 由大team陪住咁多人考DSE,到依家細team睇住以往嘅followers喺大學發光發亮,當中嘅苦樂都難以用筆墨形容。啲人成日話保持到好嘅理念好難,但我覺得我呢啲咁固執嘅人嚟講其實一啲都唔難,難處在於點樣將理念變成行動嘅嗰份毅力。踏入第五個年頭,回望當初屬於pioneer嘅我哋,回想當初搞一個活動幾十人報名,去到今日,你問我市場仲需唔需要我哋?我唔知道,但我堅信我哋嗰份精神已經影響咗部分人。重點唔係在於vocabno有冇人鍾意,而係我哋當日影響嘅人有冇將我哋嘅精神傳開去,甚至比我哋做得更好。我哋冇辦法知道十年後嘅我哋會走到邊度,不過只要每一日都將要行好嘅步伐行好,就係我哋每時每刻要顧好嘅唯一事情。
我對vocabno嘅喜愛同五年前坐喺梳化發呆突然諗到要搞呢個page一樣,甚至更多。感謝呢五年走過嘅路上,同我哋並肩嘅你哋,感謝呢個地方讓我思考人生意義同成長。
#🌋👶🏻
🌋 𝐯𝐨𝐜𝐚𝐛𝐧𝐨 🌋
єяυρт ιηтσ уσυя ƒυтυяє
———
#Vocabno #DSEEnglish #hkdseenglish #dse英文 #DSE #dsefighter #2021DSE #2021dsefighter #22DSE #2022DSE #2022dsefighter #23DSE #2023DSE #2023dsefighter #24DSE #2024DSE #2024dsefighter #HKDSE #Dsetips #JUPAS #升學 #大學 #dsestudygram #studygram #DSE英文 #英語學習 #學英文
無菌原則英文 在 Mr.elk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書呆子怎麼打得過AI?》
過去,學校是人類獲得系統性知識的唯一管道,但自從網路時代興起,汲取知識的方式也隨之劇變,現在我們只要動動手指,讀秒掌握無國界資訊,只要有一顆向學的心,想學甚麼網路上找不到?
無論學習動機是來自”需求”或”喜好”,網路都能提供大量而即時的素材,關鍵在於”求知慾的力量”,意思是指”自學力”。
換言之,教育的最高指導原則原本是盡其所能的替人類累積知識,所以我們的教育系統歸納出大量且繁複的內容,令學生花上數十年的光陰苦苦記憶,結果日後多半是記不住也用不到,畢竟人腦除了是個充滿Bug的硬碟之外,也是一具靠不住的搜尋引擎。
但是現在,這個機制即將完全被顛覆了。網路儲存了你所想所要的一切資訊,電腦的記憶體也可以無限擴充。
當你對世界有所好奇,按按鍵盤就能看見出口,而且獲得的資訊絕對是最新鮮的版本。既然如此,那麼我們何苦逼迫孩子花上大把光陰死記那些日後根本記不得也用不到的過期知識? 況且還佐以寫不完的作業與考不完的測驗來驗證填鴨的確實性?
他們從幼稚園一路背到大學,背經度緯度、背化學元素、背選罷法、背四書五經、背地理、背歷史、背各式法規和程式…以及一輩子也背不完的英文單字。除了背誦之外還加上數學的計算地獄,亞洲式教育並不著重"數的概念",卻十分熱衷於操練計算能力,孰不知比起電腦一秒上兆且萬無一失的計算能力,你確定這不是一場徒勞?
傳統教育往往因為僵化的教材與標準答案的框架,限制了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另一方面也由於亞洲式父母熱衷於掌控,慣於剝奪孩子的自我意識。過於注追求分數的虛榮,所以無所不用其極的迫使孩子陷入死讀書、讀死書的困境。
倘若主流教育觀點遲遲不肯改變,仍陷孩子於不實用殭屍知識的泥濘裡,他們的學習胃口全被打壞,追求學問變成無比厭惡又擺脫不了的苦行,在這種氛圍裡長大之後,主動求知的能力早已歸零。
被動、敷衍、不求甚解變成常態,當孩子讀書考試為得是”報答父母”,那這個教育系統就真是病入膏肓了!
死守士大夫觀念的父母們注意了,如果你仍不肯與時俱進,那世界不僅會殘酷的將你淘汰,還會毫不留情面的淘汰掉你一手養大的書呆子。
我們正處於一個瞬息萬變的時代,不願跟上這道洪流就勢必被洪流瓦解。或許你不知道目前人類花費在AI產業的上的研發經費已超過10億美金,連機器人都產生自我意識了,多數人類卻連危機意識都還來不及形成,未來,人力被人工智能取代早已是箭在弦上的事實。
近年來AI的應用面突飛猛進,科幻片不在只是電影情節,繼最早期的勞動加工之後,隨之而來的自動駕駛、下棋、寫小說、語言互動(聊天)、機器人自創語言….,現在還跨足醫療領域。
除了技術性的”達文西手臂”能提供無菌、小傷口、小出血量、以及比人類操刀更精細的手術應用之外,日前日本東京大學醫學部和美國IBM合作,運用了超級電腦「華生」來學習超過2500萬份的論文,以及超過1500萬份的藥物資料,並憑藉這些數據修正了之前醫生的誤判,10分鐘內重新問診,10分鐘內提出三種全新用藥新方案,因此挽回了一名罹患特殊白血病患者原本即將失去的性命。
如果連醫生都可能出現被取代的一天,那麼,未來AI還能取代多少其他的工作?
誰能保證明天的世界會變成甚麼模樣? 我們著實膽戰心驚,不敢揣測。僅能預估的是,AI雖能快速取代人類左腦的功能,短時間內卻無法成就人類右腦的功能,那麼,右腦是甚麼呢?
右腦是想像力、創造力、藝術、文學、音樂、運動、覺知、情感與五感。
所以,老木懇請虎媽虎爸們放了孩子一馬吧,花點時間更新自己的大腦,重新下載世界的全新趨勢,收起那厚厚一疊的評量,別繳那麼多安親費也別逼著孩子上一堆補習班了。
給孩子自行運用時間的權利,培養他們找樂子的習慣,多鼓勵他們從事那些你覺得浪費時間的事,好比煮煮菜,做做木工,欣賞音樂,踢踢足球,閱讀雜書,還有練習創作,無論是任何型態的創作都是好事,容許天馬行空的思考,表達能力是刻不容緩的栽培重點。
從爸媽丟掉標準答案的那一刻起,孩子才有機會展開尋找答案的自學旅程。
況且未來你孩子的競爭對手再也不是人類了,是AI,找出電腦的弱點才是當務之急,相信我,你今天錙銖必較著的分數,明日都將淪為古老的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