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無脊椎動物種類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無脊椎動物種類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無脊椎動物種類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無脊椎動物種類產品中有2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打開「新冠病毒」的潘朵拉盒子】 2019年11月17日,中國湖北省武漢市一張胸部電腦斷層掃描(CT)影像出現毛玻璃狀結節(nodule),疑似新型肺炎病例,病因成謎。隨著年關將近,人們在12月開始頻繁奔波各地,武漢市位居中國交通樞紐,陸續發現數起新型肺炎的病例。疫情似乎悄悄蔓延。 同年12月3...

 同時也有1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220的網紅Hero祖雄官方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居家運動全攻略 EP4 無深蹲不翹臀|深蹲訓練|不出門也能建立運動習慣|HERO來了 談到深蹲,大家想到的一定是肥皂?,哦不,是翹臀!因為有句話說:無深蹲不翹臀,但實際上練深蹲的作用可能比你想像的來得大許多,人類是少數站立行走的脊椎動物,然而直立行走時脊椎容易缺乏穩定性,尤其在年齡增大肌肉退化的...

無脊椎動物種類 在 Debby_黛比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8-02 20:22:03

#點讀筆 小鹿跟洋洋每天早上起床 就是一直在「嘰嘰咕咕咚 」 尤其時小鹿對於這套小百科 完全是沈迷!沈迷到可以記得對話! 記得裡面的音效!還可以翻出哪一頁給我看! 因為第一套的魔力 所以我後面出的二、三套也都買了 之前有介紹過第一輯就不多說 但拿到第二輯還是美到讚嘆 My Fisrt Discove...

無脊椎動物種類 在 FITNISTA(フィットニスタ)ダイエット/セルフケア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05-26 06:04:16

今回は過去に人気があった投稿を再アップ! @kinaho_167_fitness さんの「腸内環境を整える」を紹介!! ・・・ 良い腸と便秘の原因について💜🌸🌼💕私がダイエットや健康を考え始めた時、一番初めに注目したのは食事でも運動でもない。腸でした♡ ・ ダイエットや健康の上で最も重要だと思う項目...

無脊椎動物種類 在 陽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5-18 08:14:01

✩︎⡱ 𐬿𐬾𐬿𐬾𐬿𐬾𐬿𐬾𐬿𐬾𐬿𐬾𐬿 ストーリーでシェアしまくっていた、 V3ファンデーション☺︎✨ . 大阪でアイリストとして活躍している友達、まなみんのおすすめで購入しました🥰 . @manami_eyelashartist . 2枚目の美しい女性です🥰 きれいで可愛いだけでなく、努力家勉強家のま...

  • 無脊椎動物種類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10-01 07:30:27
    有 17 人按讚

    【打開「新冠病毒」的潘朵拉盒子】
    2019年11月17日,中國湖北省武漢市一張胸部電腦斷層掃描(CT)影像出現毛玻璃狀結節(nodule),疑似新型肺炎病例,病因成謎。隨著年關將近,人們在12月開始頻繁奔波各地,武漢市位居中國交通樞紐,陸續發現數起新型肺炎的病例。疫情似乎悄悄蔓延。
     
    同年12月30日武漢中心醫院醫師李文亮透過網路社群通知同事,華南海鮮市場出現類似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的病患,應小心防護。不幸的是,李文亮醫師因這種新型肺炎於今年2月7日病逝於武漢金銀潭醫院。
     
    英國醫學期刊《刺絡針》(Lancet)特別於2月18日發文悼念李文亮,引述了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彭博公衛學院主任英格勒斯比(Tom Inglesby)的一句話:「世界上最重要的預警系統是,醫護人員意識到某種新疾病正在出現,然後發出警報。」
     
    醫學界現在清楚知道這種新疾病是由人傳人的新冠病毒(SARS-CoV-2)所引起,命名為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但人們太晚意識到「吹哨人」發出的警報,低估新冠病毒的傳染力,疫情迅速從中國傳到新加坡、韓國、日本等亞洲區域,蔓延到歐洲地區(特別是義大利以及西班牙),再擴散至美洲地區(美國紐約成為重災區),死亡和感染病例以指數型曲線與日俱增,人類正面臨21世紀的瘟疫[1]。
     
    ■什麼是病毒
    病毒是一種寄生在於細胞內的微小生物體,感染的對象涵蓋細菌、古菌和所有的真核生物。病毒的構造極為簡單,主要包括四層結構,由內而外依序為:位於核心的遺傳物質、蛋白質構成的衣殼、源自於宿主細胞膜的脂質外套膜、以及具有宿主專一性的特殊蛋白質。
     
    某些病毒的構造甚至更為精簡,不具有外套膜。由於缺乏複製遺傳物質與合成蛋白質所需的材料和環境元素,病毒的生存繁殖需要完全仰賴宿主細胞;而脫離細胞體的病毒,其活性可以維持數分到數小時不等。
     
    目前已知的病毒種類共有489種病毒,因病毒具有高突變率,衍生出的亞種通常具有不同程度的感染力和致病性。除此之外,病毒毒性的差異亦見於不同的宿主物種間。隨著自然環境變遷的壓力與日俱增,似乎也加速了病毒演化的時程:擴大感染的物種範圍以及產生新種病毒。
     
    以近數十年來侵襲人類的新變異株或新種病毒為例,有些已經成功地潛伏在人類的群落裡(如:愛滋病毒);而毒性強的新變異株(如:伊波拉病毒、 SARS病毒),則以低致病性的形態潛藏於原始的宿主物種當中。這些現象投映出病毒演變的縮影,也展現了病毒病絕佳的可變性和適應力。
     
    病毒的起源現今仍未有定論,若從部份病毒基因的相似性橫跨了原藻以至於脊椎動物的角度來看,病毒可能是演化上最原始的生命形態;然而,另一種說法是:細胞的基因組意外地分割出可以獨立複製的基因片段,形成病毒顆粒的前身。無論如何,可以確定的是,精巧詭變的生存策略足以讓病毒成為演化長河中最淵遠流長的物種[2]。
     
    ■病毒與人
    傳染病的流行,常常會影響人類的所有活動。歷史上的社會榮枯、文化起落、宗教興滅、政體變革、產業轉型、科技發展,都和傳染病的流行有密切的關係。戰爭的勝敗也可決定於傳染病的蔓延。在中世紀的圍城戰爭中,曾經將黑死病患者的屍體當作武器,以強力彈弓拋擲到城堡裡,讓守城敵軍得病死亡,進而不戰而勝。
     
    ■影響人類至巨的流行病毒
    當新種病毒出現時,所有人類對它都沒有抵抗力,一旦傳染開來,流行就大為爆發,使得民眾陷入一無所知的高度恐慌當中。像二十世紀的多次流行性感冒、愛滋病和狂牛症等,在擴散蔓延的初期,帶給人們極度懸疑的不確定性和不安全感。
     
    一直等到醫學界闡明了感染途徑及擴散風險、重症與致死比例、易感受宿主特徵、病原體真面目、有效防治措施之後,人們才逐漸消滅心中的不安[3]。
     
    ■會感染人類的冠狀病毒
    會感染人類的冠狀病毒包括:引起輕微症狀的人類冠狀病毒OC43、HKU1、NL63、229E,以及引起嚴重症狀的中東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MERS-CoV)、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冠狀病毒(SARS-CoV)、新冠病毒。
     
    從基因組分析可發現,新冠病毒與SARS病毒基因相同度約有80%,複製酶的胺基酸序列相同度達到94%,表明這兩種病毒屬於同一類;而新冠病毒與中國雲南當地的中華菊頭蝠(Rhinolophus affinis)冠狀病毒RaTG13整體基因相同度更達到96%,代表演化關係更接近。
     
    但如果比較與感染細胞直接相關的棘蛋白(spike protein)基因組,新冠病毒與中華菊頭蝠(Rhinolophus affinis)冠狀病毒RaTG13的相同度高達93%,與SARS病毒的相同度卻只有75%左右,因此科學家已排除新冠病毒與SARS病毒的同源關係[1]。
     
    ■病毒是比人類更高級的存在!
    科學家們尊稱為「冠狀病毒之父」的中研院院士、病毒學家賴明詔在 30 年前開始投入冠狀病毒研究,那時冠狀病毒被認為只是「感冒病毒」,研究的人少,非常冷門,連申請研究經費時,他都要再三強調「冠狀病毒未來會很重要」,才能順利過關。
     
    直到 2003 年,亞洲地區爆發 SARS 疫情,才讓冠狀病毒成為病毒學研究的大熱門,更發現這或許是對人類最有威脅性的一種病毒。賴明詔院士直言「人類不可能比得過病毒,冠狀病毒比冠狀病毒學家還要聰明,病毒一定有很多奇妙的方法,可以把不可能的事情變成可能。」
     
    ■賴明詔院士:「永遠會有新興病毒出現」
    病毒可以分成 DNA 病毒、RNA 病毒 2 種,DNA 病毒在複製的時候,需要複製雙股的基因,還要經過轉譯的作用;所以速度比較慢、也比較不容易突變、進化,相對來說是比較好控制的病毒。
     
    但 RNA 病毒只有單股,複製速度快、又容易突變,相對來說比較難控制,像是愛滋病病毒就是 RNA 病毒,它也是世界上最難治療的疾病之一。
     
    賴明詔院士說,而冠狀病毒又是 RNA 病毒中,最特別的病毒。「它有世界最長的 RNA 基因,有 3 萬個鹼基(承載基因的單位),理論上這樣的基因不應該存在,因為 RNA 複製時常常會出錯,所以超過 1 萬個鹼基之後,很多基因就會失去功能。但冠狀病毒可以遠遠超過這個數目,必然有個改變,可以去彌補出錯的問題。」賴明詔院士說。
     
    而這次的新冠病毒又比以往的 SARS 傳播力更強,賴明詔院士說,「新型冠狀病毒跟 SARS 的病毒是很相近,但病毒受體的附著力將近高了 20 倍,可能是因為這樣所以傳播力很高,這是非常、非常奇怪的,我們以為新的病毒突變以後不會附著在受體,但附著力反而增加這麼多。」
     
    在這樣的狀況下,賴明詔院士說,不管是動物跟動物接觸、還是動物跟人接觸,都可能產生出新的病毒,「只要接觸越來越多,我相信這個新的病毒會不斷的、繼續產生,而且會持續演化。」
     
    ■蝙蝠是冠狀病毒最重要的動物關鍵
    跟冠狀病毒最緊密連結的動物,其實是「蝙蝠」。雖然很多動物身上都會帶有冠狀病毒,但目前觀察到的動物,只有蝙蝠可以跟冠狀病毒完全和平相處。
     
    台灣病毒學權威、研究病毒數十年的徐明達教授說:「因為蝙蝠本身有很多可以抑制病毒發展的因素,一個是牠會製造很多干擾素,抑制病毒的發展,但是製造太多干擾素會影響細胞的活性,讓感染更厲害;但冠狀病毒在人身上,不會引起干擾素的製造,而蝙蝠有另外一些因素,很多干擾素也不會影響細胞。」徐明達教授說。
     
    再加上蝙蝠的壽命很長,有的甚至可以存活四十年,種類又多、因此會帶有變種的病毒,同時數量也很多,病毒產生也多,所以影響的範圍也特別的大。
     
    徐明達教授說「所以蝙蝠可以帶著病毒到處飛,到處去接觸(感染別人)」,但人類直接接觸到蝙蝠的機會很少,即使接觸也不容易直接引起突變,雖然(新冠病毒)跟蝙蝠定序有 96% 相似度,其中最重要的細胞受體的蛋白質不一樣,所以一定是有經過別的動物,經過變化,才變成新冠病毒。」
     
    「這就是中間宿主。」林口長庚副院長、也是感染科醫師的邱政洵說,「冠狀病毒的自然宿主是果子狸跟蝙蝠,病毒接觸到中間宿主可能會停留一下,再傳染給人,但因為人不是自然宿主,病毒不會跟我們共存傳很久,所以之前像是 SARS、MERS 才會被控制住。」
     
    所以邱政洵醫師很樂觀的認為,只要人類控制好跟動物的界線、不要輕易接觸野生動物、不要侵犯動物的領域,保持防疫觀念,新冠病毒還是有機會可以完全消失[4]。
     
    2003年,SARS來襲。相隔17年後,新冠病毒帶著超強的感染力襲捲而來,現代文明社會遭受前所未見的打擊,幾乎全面停擺。面對不斷演變的新冠病毒,科學家在基因組定序、結構生物學、公衛及流行病防治等領域有了長足的進步,在短短數個月內,我們已能一窺新冠病毒的面貌及作用機制,同時擬定治療策略。
     
    即使潘朵拉的盒子已經打開,這些無價的科學研究讓我們面對疫情時不會一籌莫展。在黎明來臨之際,世界必須團結一致,共同對付這個危險的敵人,相信不久之後,我們能戰勝這場嚴峻的瘟疫[1]。
     
    【Reference】
    1.來源
    ➤➤資料
    [1] 《科學人》粉絲團「打開新冠病毒的潘朵拉盒子」:https://bit.ly/3BM5a9e、(Yahoo新聞)https://bit.ly/2YkoITx
    [2](臺灣醫學會)「什麼是病毒」:http://www.fma.org.tw/2009/bio-1.html
    [3](國研院國網中心 )「病毒與人-從SARS的流行談起 (▸演講人/陳建仁) (科學發展 2003年6月,366期)」:http://science.nchc.org.tw/science/science2005/Papers/c4academician/9206-08.pdf
    [4](Heho健康)「病毒是比人類更高級的存在!台灣 4 大病毒學家:新病毒會不斷產生,只求和平共存」:https://heho.com.tw/archives/93282

    ➤➤照片
    [1]科學家揭露新冠病毒基因組和棘蛋白胺基酸序列,探索其感染機制。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免費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edu.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疾病管制署 #新冠病毒 #SARS-CoV-2 #賴明詔 #徐明達

    疾病管制署 - 1922防疫達人 / 衛生福利部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 無脊椎動物種類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7-16 13:14:44
    有 1,335 人按讚

    這兩天將提告資料送件給律師,經過雙方討論後得出以下結論。​

    1.律師認為該社團內較活躍的臉書帳號大多為分身帳號,這種行為也表示這類型的人打從一開始就不打算以真面目示人,所以對自己的言行從一開始就不打算負起責任,針對這種人沒有必要浪費時間提出告訴,把時間花在更有意義的地方即可,因為即便我方告成,被告也有很大的機率學不乖,況且假帳號的言論通常不具有參考價值所以放置不理較佳。​

    2.我則認為,該社團討論的內容基本上大多在於針對政府對貓狗的相關法令不公或偏袒等,但也因為討論內容較為敏感,所以以假帳號參與社團討論,較可發揮台灣民主自由言論的最大價值,但觀察該社團幾則討論串發現,多數人的討論文章皆還是跟台灣生態較有關連,只是較不清楚外來種跟外來危害種的差異,外來種在台灣有非常多的種類,陸海空都有所謂的外來種,但是綠鬣蜥議題是因為,美洲鬣蜥是被政府單位歸類成"外來危害種"的需移除對象,所以我等行為不是該社團少數人所認為的雙重標準"對貓狗偏袒,對綠鬣蜥殘忍"等。​

    而現今法律上本身在外來種貓狗就有一定的法規法條,是受動保法(脊椎動物)所保護,所以該社團少數成員可能產生了"對綠鬣蜥這麼拍手叫好? 對貓狗呢?" 的不平衡的反應等,認為所有支持移除綠鬣蜥的人皆是雙重標準,具個人淺見該社團可能有少數人深受外來種貓狗所害,所以有偏激言論我認為皆屬正常反應,就跟你不可能要一個被綠鬣蜥欺負的農夫去公平的對待綠鬣蜥一樣。​

    另外綠鬣蜥在2019年依野保法公告已改為危害種,且地方政府也與民眾"合法"偕同移除綠鬣蜥至今,政府單位也因持有高動能移除氣槍所以在移除效率上會更迅速於一般民眾,但一般移除民眾無法合法持有或使用高動能氣槍,倘若私下持有將依照槍砲彈藥管制條例送法辦,所以大多數民眾皆以彈弓套索協助移除綠鬣蜥,所以請不要以為我們會用這種吃力不討好的方式去做移除,如果可以合法申辦移除用之氣槍,我等團隊不會使用鎮暴槍跟套索等效率較差的工具。​

    另外嘉義大學生物資源學系助理教授陳宣汶表示,綠鬣蜥體內有大腸桿菌、沙門氏桿菌,可能還有一些未知的病毒,所以請剛接觸甚至只是側面了解的人,可以"確實的做好功課",而不是隨意的亂下評論。2021年5月11日我方所參與的受訓,基本上是政府為了之後推動移除計畫所開設的移除試行訓練,基本上與一般民眾移除手法雷同,所以未來如果開設了移除獎勵,基本上領獎者也必須接受事前移除課程訓練。​

    那經過跟律師短暫的討論後,我認為即便言詞上過於偏激,但是多數人還是關心台灣生態議題,所以我選擇不浪費國家資源,把時間用在其他事情上(跑法院是還滿浪費時間的,即便法院就在我家旁邊..排了一兩個月進去開庭出來不用十五分..)。​


    所以這件事情就到這邊,爾後我將會更仔細去挖掘各種對我的幹譙、批評的背後所富含的生命意義。 ​ 2021/7/16
    [圖為小兒子]

  • 無脊椎動物種類 在 呂秀蓮:台灣和平中立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5-18 12:00:24
    有 56 人按讚

    為因應8月28日四大公投要項之一的「您是否同意中油第三天然氣接收站遷離桃園大潭藻礁海岸及海域?」公投,行政院同意將大潭電廠的第三天然氣接收站外推455公尺,離岸1.2公里。如此可以不浚深、不填地,避免傷害藻礁,做到生態與能源兼顧,也算小英政府從善如流,珍愛藻礁。
    原本在高雄興達港及台中港已有兩個接收站,依「2025非核家園」計畫,核二廠的1及2號發電機組將除役,另外協和電廠的燃油機也要除役,必需增加大潭電廠8、9號機組的發電量;因此需要增建第三個天然氣接收站,就近直接將遠洋輸運的天然氣配供大潭電廠,如此較方便也較安全。
    此次行政院決定「三接外推」,工期將延長2.5年,增加150億預算,由中油負擔,較合實效。總比遷移到林口或台北港等替代方案,需時10年以上,較合實效,也避免台灣陷入斷電危機。
    而桃園的藻礁生態公園有何珍貴之處?藻礁是由生長在海洋或淡水湖泊的大型底棲藻類死亡後的鈣化藻體遺骸,經過長時間與周遭表層無脊椎動物粘結或膠合,加上礦化作用,所形成富含碳酸鈣的生物礁體。
    珊瑚礁和藻礁都是生物造礁,但珊瑚礁是「動物」造礁,成長在水質清澈的海域,生態豐富異常;而藻礁是「植物」造礁,它由紅藻層層堆疊而成,能在較惡劣的環境裡自成一片礁體,地溝內藏有許多物種。
    藻礁擁有較珊瑚礁更為綿密的多孔性結構,提供了魚蝦貝類良好的生長環境,適合生物多樣性發展,如果棲地被污染破壞,這些物種也會跟著消失。
    桃園藻礁最早的生成年代約有7500年歷史。在大園區潮音海岸的礁體超過6公尺高,年代約7620年。殼狀珊瑚紅藻具有保護棲地的重要功能,因為活珊瑚紅藻在生長時會緊貼老化的鈣化藻體,保護已形成的藻礁體,免受海浪侵蝕。爾藻類造礁過程緩慢,以桃園海岸造礁主體的「無節珊瑚藻」為例,20年還成長不到1公分,比珊瑚礁平均年成長1公分,更為稀有特別。
    典型桃園海岸的河口,因河川攜帶泥沙入海後,受到沿岸流由北往南輸送的影響,在河口堆積成沙嘴,與河道出口形成潟湖,退潮時潟湖內水位低,漲潮時則是一片汪洋。
    桃園藻礁的分布地點從竹圍漁港西側之大鼎海岸、埔心溪口、新街溪口、老街溪口、富林溪口、大堀溪口、小飯壢溪口、新屋溪口到後湖溪口,完整藻礁約4.5公里,面積315公頃。桃園市至政府於2014年7月7日公告為「觀新藻礁野生動物保護區」。
    桃園藻礁是全球最獨特的大型淺海現生藻礁地景及生態系,地質特殊、生態豐富、生物多樣性高,具有世界自然遺產價值。它的固碳功能可以減緩地球暖化的氣候危機。國際保育組織Mission Blue將大潭藻礁列為「東亞第一個生態希望熱點」。
    大潭藻礁是精華中的精華,造礁的殼狀珊瑚藻種類最多,覆蓋率最高,24種造礁藻類有19種是世界新種。此處海岸蟹類豐富度遠高於墾丁國公園潮間帶,頂級掠食性動物裸胸鯙超過1200隻,證明生態豐富穩定,是一級保育類動物柴山多杯孔珊瑚最大棲地,亦是國際瀕危物種紅肉ㄚ髻鮫的育幼場,全球僅剩約50隻的台灣白海豚也來這裡覓食。
    至於大潭電廠200多公頃的用地,是我擔任桃園縣長時完成徵收的。在我上任之前,桃園縣沿岸土地大部分都因王永慶宣布要在桃園蓋六輕,而被土地掮客收購一空。
    但因當時環保人士的堅決抗爭而遷移到雲林,炒地皮的人為回收資本,就將已收購的土地剝兩層皮。先是將土地上的土石賣給土石業者挖採,接著又讓有毒廢棄物充填到土石坑洞收取利潤,土地掮客來回賺錢,桃園縣海岸邊千瘡百孔,甚至形成大峽谷,慘不忍睹。
    當年競選時我提出「黃金海岸」的計畫,上任後將破碎大地打造成後來的「桃園科技園區」。由於我的清廉高效率,而在上任短短幾個月完成225公頃的土地徵收,任何國家建設的用地如果取得有問題,一切計畫都會遙遙無期。
    大潭電廠順利完工,成為全球最大燃氣渦輪發電廠,每小時可發電438萬度,占北台灣發電三分之一至五分之三,比核四的預期發電量還高,可供應新竹以北科技園區80%的用電。
    當時原有一個工業港的規畫,經我努力奔波,將它擴建為國際工商綜合港,因近鄰國際機場,海陸兩棲交通,加速桃園國際化。在我三年任期內,我馬不停蹄,盡其所能努力,因此對觀音的風土人情和未來發展,特別留念關懷。
    不過當時大潭藻礁因經年累月被砂石掩沒,並未浮現出來,否則我一定會特別留意。如今行政院三接外推的政策,也算兼顧生態與能源。雖不滿意,尚能接受,希望國人同胞共體時艱,勿再各持己見,大家相忍為國吧。

  • 無脊椎動物種類 在 Hero祖雄官方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0-07-26 12:00:29

    居家運動全攻略 EP4 無深蹲不翹臀|深蹲訓練|不出門也能建立運動習慣|HERO來了

    談到深蹲,大家想到的一定是肥皂?,哦不,是翹臀!因為有句話說:無深蹲不翹臀,但實際上練深蹲的作用可能比你想像的來得大許多,人類是少數站立行走的脊椎動物,然而直立行走時脊椎容易缺乏穩定性,尤其在年齡增大肌肉退化的同時,容易出現多處的關節問題,因為可以訓練到背,臀,腿肌肉群的深蹲訓練就顯得至關重要!

    運動,是必須建立成習慣才能體現價值,在長期不運動的情況下偶爾動一動,其實意義真的不大,但在繁忙的工作課業與生活中,要安排很多時間來運動又似乎是難度很高的。。。

    在2020「HERO 來了」全新企劃中,特別詳細介紹了建立居家運動習慣的完整攻略,讓你在上班前,或是下班回到家後都可以利用半小時來進行運動!簡單又節省時間,可以算是建立運動習慣最低門檻的方法!

    一系列不同種類的居家運動,從暖身,肌力訓練,心肺訓練,伸展動作全都在「HERO來了」居家運動全攻略!全系列影片陸續上載!任何關於運動,健康的問題或話題都歡迎詢問與討論,留言區見!

    2020年7月份起每逢週日中午12點準時上線!
    「HERO來了」 節目其他頻道連結?
    www.facebook.com/LikeHeroTai
    Instagram: herotai_official

  • 無脊椎動物種類 在 ブライトサイド | Bright Side Japan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9-08-13 15:00:05

    今日、海に生息する約500種類のサメのうち、人間を襲うのは、わずか12種しかいないんです。 そして、そのような場合でさえ、単にサメが混乱したことによるものや、好奇心を持ったことにより起こったものだと考えられています。 ということは、“ジョーズ”や“MEG ザ・モンスター”の映画に出てくるような、海岸の近くを泳ぎ回り、人間を食べようと狙っているサメはいないということ。

    実際、サメは都合の良い食事を探し回っているだけであり、小さな魚や無脊椎動物を好む傾向にあります。古い決まり文句かも知れませんが、人間に関しては、サメの方が人間を怖がる傾向にあるということです。まあ、海の中にいる時は、どんなことでも起こり得ますが、ここで、サメに出くわしてしまった時のための心得を紹介していきましょう。



    タイムスタンプ:

    サメとの遭遇を避ける方法 1:44

    サメと遭遇してしまった場合:

    - ビクビクしない3:14

    - 突然動くことを避ける 4:10

    - 常にサメを正面から見る 5:02

    - 自分をできるだけ大きく見せる 5:57

    - カメラやシュノーケルを使う 7:05



    #サメ #サバイバルのヒント #ブライトサイド



    音楽:

    エピデミックサウンド https://www.epidemicsound.com/

    概要:

    - まず第一に、常に集団で泳ぐべきだということ。 集団でいると、独りでいるより、サメに狙われる可能性が大幅に低くなります。

    - 第二に、夜明けや夕暮れ、または夜間に水に入るのを避けるということ。 もちろんプールに入るのは、大丈夫です。

    - 光沢のある宝石の着用も避けた方が良いでしょう。 これは、人間ルアーになってしまうという、予想外の効果をもたらしてしまう可能性があるからです。

    - サメは最低0.5km離れた位置からでも血の匂いを嗅ぐことができるので、簡単に追跡されてしまいます。

    - 海にいる時に、サメを見ても絶対にビクビクしないということ。

    - 突然動くようなことは避けてください。 とはいえ、周りに人がいる場合には、何が起こっているのかを知らせなければなりません。そうすれば、助けてもらえるかもしれませんし、もし、その人たちが、この動画を見ていなかったら、サメと聞いて、バタバタと逃げ出すので、そっちの方にサメの気が散るはず。

    - 常にサメを正面から見るようにしましょう。 サメは「待ち伏せする捕食者」として知られているので、不意に獲物を襲うことを好みます。

    - もし逃げられずに、サメが自分の周りを旋回し始めたり、ジグザグに泳ぎ始めたりしたら、サバイバルモードに移らなければなりません。 この場合、自分をできるだけ大きく見せてみてください。

    - もしカメラやシュノーケルを持っている場合には、それらを使って目やえらを狙ってみてください。

    - シュモクザメなどの多くの種は、絶滅の危機に瀕しているので、出くわしてしまった場合にも冷静さを保ち、必要な場合にだけ防御するようにしましょう。



    ストックマテリアル (写真、動画など):
    https://www.depositphotos.com
    https://www.shutterstock.com
    https://www.eastnews.ru


    エピデミックサウンド https://www.epidemicsound.com/

    ブライトサイドのチャンネル登録 https://goo.gl/31w525
    -------------------------------------------------------------------------------------------

    5分でできるDIY Youtube https://goo.gl/ffui6
    落書きキングダム https://bit.ly/2Sy1lPk
    123 GO! Japanese https://bit.ly/2JUFBwB
    私たちの実録日記 https://bit.ly/2OHK5sk
    わんぱくスライムサム https://bit.ly/2PheoFI
    ----------------------------------------
    声の出演:かいどうまゆ(Studio Kiwi)

  • 無脊椎動物種類 在 ブライトサイド | Bright Side Japan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9-02-05 09:30:00

    地球上に雨が降り続いたときのお話。何週間も終わらない雨にうんざりしたときは、かつて地球上で起こった途方もない雨季のことを思い出してみましょう。三畳紀、およそ2億3400万年前に起こったその雨は、それはそれは長いものだったのです...。



    三畳紀初期ごろ、地球は灼熱の惑星でした。海は温泉よりも温度が高く、大気には二酸化炭素が多く、あらゆる場所で火山が噴火していました。その頃存在したパンゲア大陸には、広大な乾燥した大地が広がっていました。その地球の姿を大きく変えたのが、2億3400万年前に降り始めた、ある雨だったのです。大地を潤すこの雨はその後、200万年間も続くことになりました。


    タイムスタンプ:



    史上最大の大量絶滅 0:43

    絶滅の原因は? 1:16

    考古学者はどのようにして過去の出来事を知るか 3:09

    気候の原因となったものは? 3:54

    動植物はどのように変化したか 5:29

    恐竜が大きくなった理由 5:58

    雨は植物をどのように変えたか 8:52



    概要:

    -2億5200万年ごろ、陸上の脊椎動物の70%、海洋動物の90%が地球上から姿を消しました。地上の動植物は、この大災厄から立ち直るのに、1000万年を要したのです

    -燃える石炭から発せられる硫黄が、海を酸性に変え、海の動物のほとんどを死滅させました。酸性雨が森を破壊し、死骸に巣食うバクテリアが、毒ガスの硫化水素を発生させ、生き残った種の命を刈り取っていきました

    -考古学者は、地球が湿潤な気候に覆われていた証拠を、世界中で発見しています。つまり、2億3400万年前、地球全体に雨が降っていたのです

    -この雨季から数えて100万年〜200万年前頃、現在のカナダのブリティッシュ・コロンビア州、アメリカ合衆国のアラスカ州の辺りで、巨大な火山活動が起こりました。その噴火は500万年もの間続いたと考えられています

    -火山活動が続いて100万年。地球の大気は高温多湿となり、雨がパンゲアの中心にまで達するようになりました。雨の時代が始まったのです

    -恐竜については様々な誤解が残っているようです。実は、木よりも巨大な体躯を持つものはごく少数で、そのほとんどは七面鳥にも満たない体の大きさをしていたといわれています

    -気候変動によって、地球上の植物も変化を遂げました。熱帯の気候に合わせて、木は高く育ち、草は青々と茂っていきました。そして恐竜はその体を大きくさせていったのです

    -惑星全体を潤した雨は、ようやく終わりを迎えました。噴火も沈静化し、気候はだんだんと安定していくようになります

    -200万年続く雨は、地球の植物を大きく変えました。無数の種類の球果植物が、地上へと広がっていったのです



    音楽:

    Epidemic Sound https://www.epidemicsound.com/

    ブライトサイドのチャンネル登録 https://goo.gl/31w525
    -------------------------------------------------------------------------------------------
    ソーシャルメディア関連
    5分でできるDIY Youtube https://goo.gl/ffui6
    ----------------------------------------
    声の提供

    畑耕平 さくらい声優事務所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