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無法連接至世界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無法連接至世界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無法連接至世界產品中有540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9萬的網紅廣告狂人 Madman Magazine,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世界上最難衡量嘅嘢,莫過於個「最」字。 最醒係你,代表你醒極有限;最愛係你,即係仲有幾個排緊隊?有些「最」無法衡量,有些卻實至名歸。例如最佳男主角,又例如最top嘅5G網絡供應商。 SmarTone敢以「全城最好」宣傳其5G網絡,要做全港No. 1+除咗因為網絡覆蓋全港至廣^,亦係唯一電訊商同E...
同時也有2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4萬的網紅賢賢的奇異世界,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根達那文明 #三眼神族文明 #史前超文明 各位大家好,歡迎來到賢賢的奇異世界,我是Tommy 我們來繼續我們的半人族外星人,如果還沒看上幾集, 可以點擊右上角的I去複習複習 好了!我們開始吧! 上一集我們有說到根達那文明,或者有些人叫根達亞文明 讓我詳細的和大家講這個傳說。 根據瑪雅文明的卓爾金...
「無法連接至世界」的推薦目錄
- 關於無法連接至世界 在 Anko Yeh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無法連接至世界 在 樂讀 | Keep Calm & Read A Book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無法連接至世界 在 又曦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無法連接至世界 在 廣告狂人 Madman Magazine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無法連接至世界 在 紐西蘭愛代購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無法連接至世界 在 我是賀禎禎 - 攝影教學 & 自助旅行 & 數位生活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無法連接至世界 在 賢賢的奇異世界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無法連接至世界 在 Shaun&Nick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無法連接至世界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無法連接至世界 在 Anko Yeh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9-10 19:55:56
- 距離上次ig發發廢文也好一陣子 時光轉眼間就到中秋 突然發現整個夏天就在疫情的肆虐下度過了呢 分享一下整個summer的生活吧~ 其實整個四月其實過的不是很好 從那個事件開始,身邊突然少了一個人 從此每個禮拜回到上班地,心情就開始很阿雜(閩) 只能靠著週末的貓咪還有你的陪伴舒壓度過 甚至每個月...
無法連接至世界 在 樂讀 | Keep Calm & Read A Book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9-10 19:20:30
|9號的工作 — 工作的意義是我們身而為人時常會思考的問題,好像沒有意義就很難在職場持續努力。 ..... 他有一個夢想,就是等待高中的兒子大學畢業之後,賣掉現在的公寓,與老婆搬到清幽的鄉下,靠著另外一棟房子的租金過退休生活。 二十六年前,他開始任職於一間負責通訊公司的安裝與維修組,輔佐...
無法連接至世界 在 又曦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9-03 13:26:34
🚨 🚨 🚨 劇透注意 🚨 Spoiler alert🚨 🚨 🚨 🚨 本篇為 #陪朋友去自修室追女神點知女神鍾意咗我 結局篇《#時光機》完結後的特別篇 🚨 為免影響閱讀樂趣,請看完《#時光機》正文之後再讀 / 如需補購《自修室》《補習社》《時光機》的同學請直接DM我,或留言「買」,或點個人檔案的網址...
-
無法連接至世界 在 賢賢的奇異世界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1-06-05 20:29:05#根達那文明 #三眼神族文明 #史前超文明
各位大家好,歡迎來到賢賢的奇異世界,我是Tommy
我們來繼續我們的半人族外星人,如果還沒看上幾集,
可以點擊右上角的I去複習複習
好了!我們開始吧!
上一集我們有說到根達那文明,或者有些人叫根達亞文明
讓我詳細的和大家講這個傳說。
根據瑪雅文明的卓爾金曆(Tzolkin),
這個名字是來自於猶加敦語,意思是日子的計數,
裡面一共有20個神明,有從0-12 的13個數字,
有點像中國的十個天干,十二個地支組成的一甲子,
而卓爾金曆一共識260組合,一年分成18月,
每個月20天,另外加上5天的禁忌日,
就很神奇的和我們現在的日曆一樣是365天,
當卓爾金曆輪迴了73圈後,
剛好是太陽年周轉量52圈回到了同一個標記上面,
因此形成了52圈的大週期。
在瑪雅金字塔裡面發現的瑪雅神廟,一層層相疊而成,
每兩層之間相隔了52年。所以用這個日曆來計算紀年,
甚至可以準確無誤的記下幾千萬年前的每一個日子。
那麼根據卓爾金曆,地球由此至終一共有五個太陽紀年,
分別代表五個浩劫,
而之前鬧得沸沸揚揚的2012年就是處於第五個太陽紀,
這是最後一個太陽紀,
這個太陽紀的時間是從公元前3113到2012年為止。
那麼最早的第一個太陽紀,就是馬特拉克提利Matlactil Ail,
也稱作根達亞文明,傳說中的三眼神族的文明,
關於這個根達亞文明的歷史記載,真的是寥寥無幾,
而在地圖上,是位於非洲大陸和南美洲大陸之間的海洋,
根據阿茲特克文明裡面最重要的抄本,
梵帝岡拉丁抄本裡面有記載,根達亞文明的人是
靠一種亞齊欽特里的水生玉蜀黍為主食,
那時的人類擁有三隻眼睛,額頭上的第三隻眼睛
在眉間兩公分左右的位置,呈翡翠色,也有其他的顏色,
每一個男人的超能力各有不同,而女人是沒有的,
但是她們具有神通的能力,能在懷孕時和即將要投生的神靈對話,
然後決定要不要孩子。
當時的非洲和美洲大陸上連在一起的,在發生大海嘯過後,
非洲和美洲大陸分離了,而在其中的根達亞文明就南北裂成兩片,
形成了現在的非洲和美洲大陸,如果你把兩個地圖拿來對照,
發現他們是可以合併在一起的,而且兩個大陸出現的動物都是一樣的,
而在發生大海嘯的之前,在根達亞文明
東南邊的一個城市叫艾密納的城市,
裡面的人的超能力就是預知未來,知道大災難的降臨,
於是就經過海路到達了南極,在哪裡創建了米特拉姆文明。
以前的南極並不像現在那麼的寒冷,
這些人到了那裡過後,就開始農耕,慢慢的失去第三隻眼的超能力,
而過了很久,地球的軸心變動顛倒,而南極瞬間變成極寒之地,
有一部分人得以乘船逃脫,
於是米特拉姆文明的延伸就到了雷姆利亞文明(Lemuria)
雷姆利亞大陸位於印度洋,介於馬達加斯加Madagascar,
泰米爾納德邦Tamil Nadu和西澳的之間,
由於這三個大陸都有狐猴,但是這三個大陸是沒有連接的,
因此推測他們原本是來自於同一個大陸,
而部分的印度學者認為,
雷姆利亞其實是古默里坎達Kumari Kandam(傳說中的神明大陸)
雷姆利亞的傳說出現在很多神秘學的書籍裡,
就說這個文明其實是火星人或者是昴宿星團的人開始的,
然後逐漸傳到其他的古文明,包括印度和中國華夏文明
所以傳言說「中國是龍的傳人」這是真實的事,
只是它發生在20萬年前到15000年前,
當時在地球上,同時存在著兩個文明,
一個就是「亞特蘭提斯文明」,另一個就是「雷姆利亞文明」。
因此,中國人其實是「雷姆利亞人」的後代或轉世的。
而半人族外星人的傳說也出現在其他歐美國家,
包括人魚,人馬,獨角獸等等的故事。
人魚—是歐洲神話中,長得很美麗的半人族,
擁有人族的身體,和大魚的雙尾。
值得一提的是,人魚是真實存在過的半人族,
只是它發生在20萬年前到10000年前的「亞特蘭提斯文明」。
註:亞特蘭提斯在10000年前文明滅亡,
但雷姆利亞在15000年前就已經逃脫到4~6次元的外星去避難、重新生活。
還有,其實人魚不一定是美麗的,
就像人類一樣,有美、醜、普通的差別。
在中國的《山海经·海內南经》裡面記載的人魚寫道:
氐人国在建木西,其為人,人面而鱼身,无足。
日本也有詳細的人魚傳說,在今昔物語裡面,人魚是這個樣子的,
他的眼淚會變成珍珠,而且人魚出現大部分是代表吉祥的預兆,
而且傳說中吃了人魚肉可以長生不老,
日本傳說裡面就有一個吃了人魚肉活了800年的尼姑。
Ok,扯太遠了,我們回到這裡,那人魚是處於4~5次元的狀態。
獨角獸—是歐洲神話中,頭上長著一根角,身體是潔白色的馬。
但其實獨角獸歸屬於「人馬」的其中一種類別。
「人馬」下一個就會講到。
值得一提的是,獨角獸其實擁有人族的上半身,
潔白色馬的下半身。
獨角獸是處於4~5次元的狀態。存在於「亞特蘭提斯文明」。
人馬—又稱半人馬,是歐洲神話中,
擁有人族的上半身,棕色馬的下半身。
半人馬有很多擅於「射箭」的,所以在歐洲被稱作「射手座」,
你如果去查詢的話,會發現星座「射手座」正確的稱法為「人馬座」。
半人馬是處於4~5次元的狀態。存在於「亞特蘭提斯文明」。
妖精/精靈—是歐洲神話中,擁有人族身體,
半透明翅膀,但非常小的半人族。
妖精的英文是fairy,精靈的英文是elf。
其實是同一種半人族,被歐洲不同國家給予不同的稱呼,所以才有兩種說法。
妖精/精靈是真實存在過的半人族,
只是它發生在20萬年前到15000年前的「亞特蘭提斯文明」。
「亞特蘭提斯人」普遍身高為200~250公分。而妖精/精靈只有25~31公分。
妖精/精靈是處於4~5次元的狀態。
接下來我們提到「半透明類人族外星人」以及光明與黑暗的連結性
大家有沒看過一本書叫:藍色的血液,真正的血液,
在裡面曾經有提及過透明人,裡面的描述是這樣的。
在蒙托克項目,偶爾會遇到自稱爬蟲人的外星人,
他們幾乎突然間出現,又突然間消失掉,
爬蟲人主要是使用較低的星光層來進入物質的世界,
而這些生物是在很久以前就被
一班未知的生物體帶到來天龍座恆星系統,
這裡裡面有提到關於蒙托克項目,我在這裡大概解釋一下。
蒙托克項目:時間實驗 (The Montauk Project: Experiments in Time)
發布於1992年6月,這個奇異行動的起源是在1943年,
在新型的戰艦埃爾德裡奇號上面進行的隱形實驗,
由於這艘戰艦上停泊在費城海軍基地,所以也叫做“費城實驗”
這個實驗的目的就是要讓戰艦無法被雷達偵測到,
但是卻產生一個意想不到的嚴重副作用,這艘船變透明了。
這個費城實驗有點長,可能下次再另外做一個完整的影片和大家講解。
好啦!今天的這一集就暫時到這裡,
下一集我們來講費城實驗和透明人外星人究竟是怎樣的?
而這個作者又會帶給我們怎樣的故事呢?
我們下一個亞特蘭提斯重啟檔案見!
如果喜歡我的影片,就記得訂閱,按贊和分享吧!
下一集見!Bye Bye -
無法連接至世界 在 Shaun&Nick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0-09-04 13:23:15夢境才是真實。
它孵化於現實的搖籃中,
亦為孕育現實的真理之檻。
我是夢幻交界之阿德普圖斯,
乃是父神的僕人——。
身高/體重:152cm·44kg
出處:史實
地域:北美·馬薩諸塞
屬性:秩序·惡 性別:女性
逐漸甜蜜地沉淪於虛幻之夏的回憶。
17世紀末。英國統治下的馬薩諸塞。
時年12歲的清教徒少女阿比蓋爾·威廉姆斯
乃是導致眾多村民遭到告發並殞命絞刑台的
“塞勒姆魔女審判”這一淒慘事件的中心人物。
作為從者被召喚的阿比蓋爾由於種種原因,
與尚未在這個宇宙中被證實存在的外宇宙邪神——
“一生萬物,萬物歸一者”建立了連接。
少女作為外神忠實的憑依之軀“夢之門”,
能夠使用降臨者(Foreigner)強大的力量。
而這位少女心中隱藏的小小願望竟是
和御主一起度過一個愉快而悠閒的
夏日假期……。
「……不對嗎? 畢竟是假期嘛。
平日里偷偷藏起來的心意會滿溢出來
肯定也是沒辦法的事呢……」
『遙遠的幻夢鄉』
階級:A 種類:對人寶具
有效範圍:1~6 最大捕捉:6人
Dreamlands。
流暢地切換對象周圍的世界。
使對像在絲毫察覺不到邊界的情況下被邀請到夢境世界。
當隱藏在日常背面的世界真實的模樣被翻開,
其壓倒性的分辨率與質量能使看到的人
戰意全失,甚至難以保持自我。
○薔薇的沉睡:B
引導至夢之國深處的沉眠。
薔薇芳鬱的香氣與酷熱的浪潮,可以將精神從實體中解脫。
○理智喪失:B+
對夢中毫無防備的精神加以乾涉,使其產生瘋狂與解放的衝動。
但這並不一定全是壞事。
因為這反而可能會成為找到真正的自己的契機。
○引導者:A
守護窮極之門的外神僕人。
會引導來訪的銀色鑰匙持有者,
並給予其最後的試煉。
雖然她們本質上是同一靈基·人格,
但性格與愛好會根據再臨階段有所不同,顯得複雜而多變。
【第一再臨】
如果看作是三姐妹的話,就是長女。與可怖的外貌相反,
會以寬容的態度對待禦主。
有時嘴裡會冒出一些稍顯老成的大道理,而且意外地很有常識? ?
【第二再臨】
如果看作是三姐妹的話,就是次女。
其認真的性格與清教徒少女阿比蓋爾最為接近。
好奇心旺盛,熱愛學習。做事周到而可靠。
【第三再臨】
如果看作是三姐妹的話,就是三女。略顯孩子氣,天真爛漫。
也正是因為這份純粹,才與瘋狂離得更近。
是至今為止阿比蓋爾從未表現過的全新的一面。
來自夏日魔力的賞賜。
身邊的黑貓名為“諾修”。
灰貓名為“露塔爾”。
它們關係很好,總會在阿比蓋爾
看不到的地方互相廝殺。
自外宇宙爬行而來的
降臨者“Foreigner”是聖杯戰爭的異端、異物。
據說富有者有義務為世界貢獻自己的力量。
但少女並不這麼想。
只有那些禱告公正降臨的人才能容納瘋狂。
據說智者的職責就是探尋天啟之路。
但少女並不這樣相信。
比起墓穴中沉睡的智慧,還是敲響大門的來訪者的熱情才更有價值。
據說王者即便隱藏在人群中亦是鶴立雞群。
但少女並不渴望這一點。
她只是祈求自己能為拒絕平穩與安寧的心靈提供依靠。
貧窮者。愚者。無法觸及之人。
少女想要在被分隔的世界的邊境引導那些
自願停佇、或是迷途的來訪者,成為他們的港灣。
降臨者是異端、異物。
人類在描繪未來時,甚至編織出了這份威脅。
#FGO #阿比蓋爾 -
無法連接至世界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0-07-15 19:00:13【線上課程】《與人連結的三個秘密》
啟動接觸、開啟話題,你需要有一顆願意欣賞的心
課程連結:https://pros.is/SPQZC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3hUVtIhDZE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QWLR2
【10/13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20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線上課程】《自信表達力》~讓你不再害怕開口
從「敢表達、說清楚」到讓人「聽得進、會去做」的完整學習
課程連結:https://pse.is/RG5NC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AjySLoa2f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UJK9
【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擺脫家庭影響,從心培養富體質
課程連結:https://pse.is/EPBWE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HgrDK7pqR-0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J5VE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KQZZH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GXZWM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LVRLY
【我們有Podcast囉~】歡迎到Podcast應用裡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訂閱我們!
Apple Podcast~https://pse.is/N2WCZ
Google Podcast~https://pse.is/PEN2Z
在Himalaya收聽~https://www.himalaya.com/ekoob
在Spotify收聽~https://pse.is/PQT76
在SoundCloud收聽~https://soundcloud.com/ekoob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歡迎來到一天聽一點,我們每週一到週五晚上7點準時為你更新,結合心理跟生活的真實運用,陪伴你每天進步一點點,如果你每天都想要有所進步的話,那就請你一定要訂閱我們的頻道哦!
我們常常會用「溫度」的比喻來形容跟一個人的相處,比如說,「這個人說的話讓我的心暖暖的」、「這個人好溫暖」或者是「這個人好冷漠」、「這個人像冰塊一樣」、「像個冰山一樣」,你知道嗎?這樣的一個說法它不只是一個隱喻,他還是我們真實對溫度,不管是自己的體溫還是室溫的感知。
聽到這裡你可能有一點點無法理解,我用一個實驗來跟你分享,讓你感受一下,其實我們對待他人的方法或者是他人對待我們的方式,的確會影響到我們對溫度的感知哦!
這個實驗是心理學家齊普・威廉斯(Kip Williams),他設計了一個叫做「電子球」(Cyberball)的電腦模擬遊戲,在這個遊戲裡面呢,有三個火柴人丟球給彼此,而每個受試者哦,都由一個火柴人所代表,然而這個遊戲玩到一半的時候,它分成兩組,一組是「拒絕組」,另外一組是「接納組」。
如果你被分在拒絕組,那麼這三個火柴人當中,另外兩個代表「其他人」的火柴人就不再把球丟給你,他們只是一次又一次的對彼此玩傳接球的遊戲,把那個代表「你」的火柴人晾在旁邊,讓你覺得有一種被排擠的感覺。然而如果你被分到接納組的話,那麼這三個火柴人就會彼此跟彼此進行隨機的傳接球的活動,你在這裡面完全不會感受到被排擠的感覺。
雖然哦這是一個不起眼的電腦遊戲,甚至於你根本不認識另外兩個玩家,但是如果你被排在排斥組的話,你仍然在感受上會覺得有點難過。
如果用這樣對比的話,被接納就是一種人際的溫暖,而被拒絕就是一種人際的冰冷。接下來就是這個實驗的關鍵了,當這個遊戲結束之後,除了問所有的受試者對於實驗室一些無關痛癢的問題之外,也請他們估計實驗室的室溫。
那些相對感受到人際溫暖、沒有被排擠,被接納的受試者來說,他們感覺到的是溫室相對比較高的;而那些受到人際冰冷、被排擠的受試者,他們感覺到的室溫是更低的。
在這裡面呢,人際當中,那種冰冷、被排擠的經驗,會活化了我們跟身體感受那種冰冷的感覺,所以你可以感覺到在不同的狀況底下,我們對於室溫的感知其實是有主觀經驗的差別。
但事實上呢,所有的受試者他們所在的實驗環境,室溫都是一模一樣的,然而這裡就有一個進一步的問題了,是他們的身體真的會比較冷,還是他們把室溫低估了?比如說當我們被排擠的時候,「寒冷的」這樣的想法就在我們心裡被觸發了。
所以為了做更深入的研究哦,另外一組研究團隊就主持了進一步的研究,在受試者玩過這個電子球的遊戲之後,去測量它們的實際體溫,而使用的是那種非常敏感的溫度計,專門給工業冰箱使用的,它的靈敏度會到0.03攝氏度,他們用這樣的方法把溫度計直接連接在受試者的指尖上,
結果發現哦,在電子球遊戲當中,感受到人際冰冷的那一組,的確他們的皮膚溫度是會下降的,平均會下降0.38度c,你可能會覺得0.38度c這實在是一個很小的差異,但是對我們的身體來說,這是一個很顯著的體溫起伏,所以這也就呼應了前一個實驗,那些受試者為什麼會感覺到室溫比較低。
他們是真的感覺到比較冷,尤其是在遭受到人際的冰冷跟排擠之後,那麼透過這個實驗的分享,你想到什麼呢?如果我們期許自己成為一個溫暖的人,那麼你所帶給別人的不只是主觀感受上心的溫暖,他們的體溫也會跟著變化哦!
也因為這樣子永遠不要小看我們怎麼跟別人連結跟相處,如果你能夠帶給別人溫暖,那就會像是你徜徉在和煦春風一般,它真的不只是個形容詞,而是一個具體真實的身體感受,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溫暖的人?還是冷漠的人呢?
或者是反過來問自己,你覺得自己的溫度水準在哪裡呢?我想真正重要的不在於你眼前的人能否給你溫度,而是你自己是否能夠成為一個發光發熱的人,哪怕只有一點點,這都是我們帶給這個世界跟他人最好的祝福。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啓發與幫助,我是凱宇,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除了YouTube之外我們有Podcast的頻道,你只要在Podcast應用裡面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你就可以訂閱我們,也記得給我們5顆星的評價,我們需要你的行動來支持我們。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如同今天提到的「我們帶給別人的是什麼?」跟人連結的每個相處跟相遇,它都是一個機會,究竟是我們幫別人升溫還是降溫?有沒有一個途徑能夠讓我們先靠近自己、先溫暖了自己,進而可以帶給別人溫暖呢?
這個問題的答案往往不在於你要學更多的技巧或能力,這個問題的答案在於,你是否能夠一步一步的靠近自己的潛意識,很多朋友都知道我們最近推出了一門線上課程,叫做「與人連結的三個秘密」,他是由我的好朋友哈克(黃士鈞博士)他所主講的。
哈克他會用很獨特的潛意識工作的方式,一步一步的陪伴你身體心中的溫度,並且把溫暖帶給別人,我相信對很多朋友來說,這是一個很特殊的學習體驗,也歡迎你的加入!
我相信你會透過這一門線上課程,成為一個更溫暖的自己,也會溫暖你身旁所有的存在,詳細的課程資訊在我們的影片說明裡都有連結,期待你的加入,那麼今天就跟你聊到這邊了,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無法連接至世界 在 廣告狂人 Madman Magazine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世界上最難衡量嘅嘢,莫過於個「最」字。
最醒係你,代表你醒極有限;最愛係你,即係仲有幾個排緊隊?有些「最」無法衡量,有些卻實至名歸。例如最佳男主角,又例如最top嘅5G網絡供應商。
SmarTone敢以「全城最好」宣傳其5G網絡,要做全港No. 1+除咗因為網絡覆蓋全港至廣^,亦係唯一電訊商同Ericsson 合作推出5G服務。品牌代言人向來唔多,今次破天荒搵嚟影帝張家輝擔任代言,因為佢為將角色做到最好而「搏到盡」嘅演藝精神,同SmarTone 為顧客盡力提供至佳5G網絡體驗嘅理念同出一轍。無獨有偶,原來張家輝亦係SmarTone嘅忠實客戶,用咗20年不離不棄,自然係品牌嘅perfect match。
1分鐘promo將本來複雜嘅5G技術擬人化,令觀眾更易消化SmarTone 5G網絡嘅速度同質素。創作總監Hardy表示:「因為廣告用咗唔少綠幕拍攝,張家輝全憑想像演出,少啲演技都唔得。」
SmarTone 運用獨家5G Max*技術,除咗實時人工智能可以自動連接5G最佳發射站,仲有Ericsson網絡超強化技術,令訊號接收更穩定。加上SmarTone客戶人均可用頻譜全港最多,網絡體驗自然好。
人人都出5G,比人快一步、delay少一秒,已經係最好同幾好嘅分別,就好似張家輝拍攝廣告時咁講:「最好,真係唔易做㗎。」
#特約壹句 #5G #SmarTone #SmarTone5G #全港Number1 #全港覆蓋至廣 #消費者Number1首選5G網絡 #5GMax #Ericsson #人均可用頻譜全港最多 #張家輝
+ 基於委託NuanceTree於2020年7月至9月調查之結果。^基於本公司於2021年7月19日進行之路測結果。 * SmarTone所應用之香港獨有5G Max技術─即實時人工智能加Ericsson網絡超強化技術由Ericsson研發。詳情請瀏覽 https://5g.smartone.com/tc/5G/
無法連接至世界 在 紐西蘭愛代購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目前看到最高含量的
#月底優惠衝業績了
2瓶以上‼️超優惠~~~
#越橘
#葉黃素
#金盞花
已成每天日常囉‼️‼️
GO HEALTHY 高之源 藍莓護眼精華 30000mg膠囊 60粒
改善眼病血液循環;
抑制消除眼部致病因素;
提供眼部所需營養;
維護眼部微血管健康;
GO Healthy 高之源 30000mg 藍莓越橘精華膠囊中的越橘是從北歐高山寒冷地帶,常綠低矮灌木植物葉子提煉出來的精華,其主要成分有天然視紫質和類黃酮。
視紫質是眼睛產生視覺的最基本物質,可加強適應對黑暗弱光的敏感度。類黃酮具有維生素P的活性,是保護血管的最好物質。#越橘可以增加毛細血管的柔韌性,可以純淨促進血管膨脹和伸縮性,防止血管破裂。
產品特點
每粒富含30000mg藍莓越橘精華活性成分,具有護眼明目的功效。
溫和易吸收,保護眼睛健康。經檢驗,無添加任何人工色素、香精、防腐劑。
產品功能
#預防視力受損,保護眼睛的微血管,促進血液循環。
促進視網膜細胞中視紫質的再生成,#適合深近視和視網膜損傷人士。
#能減慢黃斑退損,保護眼睛黃斑,#避免藍光對眼睛的傷害。
#防止視力下降和退化,#預防各種眼睛敏感徵狀,如眼乾、流眼水、疲累和易起紅筋等。
#藍莓中富含的花青素是強效的抗氧化劑,可抑制破壞眼球細胞的酶,清除損害眼部血管的自由基,維持正常的細胞連接、穩定血管、改善眼部微循環,最終使人恢復視覺的敏銳。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空軍部分飛行員發現食用了藍莓果醬後,在夜間飛行,向確定方向攻擊時,在微明的環境下也可以清晰地看到目標。至今,藍莓果醬仍被英、美空軍定為"飛行員的早餐"。
🔹如果您的孩子患有 #假性近視,請立即改正不良用眼習慣,配合食用藍莓越橘精華會贏得恢復視力健康的時間。
🔹如果您的職業是 #老師、計算機工作者、銀行員、開車族、飛行員、警察等,或者🔹#您是電玩狂熱分子,你無法避免過度用眼,藍莓會幫助您避開視力下降的苦惱。
🔹#如果您是老年人,視力退化勢不可擋:老花眼、視網膜退化、青光眼、白內障、黃斑退化等等可能會不經意地和您聯繫在一起。藍莓讓您擁有年輕態的眼睛。
🔹此外,藍莓中的花青素還可以 #治療循環系統失調,#改善靜脈曲張和動脈硬化。
適合人群:
1、長時間注視電腦/電視的人士,經常駕駛汽車的人士,經常日曬的人士,功課繁忙的學生需要補充藍莓提取物。
2、免疫功能欠佳者、皮膚粗糙、有細紋或長斑的人士可適當補充藍莓提取物。
3、白內障、夜盲症、高血糖(尤其是糖尿病引發眼部病變)、高血脂的人士應適當補充藍莓提取物。
4、建議 藍莓與維生素C(每天500毫克)#配合食用效果更佳。
相關知識:
越橘,俗稱藍莓,是一種多年生灌木,原產於北歐、北美和加拿大,在當地將其用於治療糖尿病和眼部疾病已有很長歷史。作為一種具有治療多種消化系統、循環系統和眼部疾病的強勁功效的貴重草藥,也在布里亞特、歐洲和中國的很多古老文獻中被提到。成熟的越橘果實富含黃銅類色素和用作抗氧化劑花青素。健康人或視力障礙病人單用越橘提取物或同時服用β-胡蘿蔔素和維生素E,可明顯改善夜間視覺,對黑暗反應較快,眼暴露於亮光之後,能較快恢復視敏度。
越橘富含花青素。在越橘中發現超過15種不同的花青素。花青素可有助於維持毛細血管完整性和穩定膠原。花青素也是有力的抗氧化劑。眾多的臨床研究顯示越橘在治療循環系統不適、靜脈曲張和其它靜脈和動脈不適方面十分有效。花青素可穩定內皮細胞中磷脂,通過增加膠原質及黏多糖維持動脈壁結構的完整性,以此通過合成物來保護靜脈和動脈。花青素同樣防止血小板在內皮細胞表面的聚集和粘著。#研究還顯示越橘可通過刺激視紫質產生來起到在亞鐵血紅素所致和糖尿病導致視網膜病變中協作治療的作用。
主要成份
每粒膠囊含:
越橘精華:30000mg
金盞花:60mg
葉黃素:6mg
適用人群 :適合於成年人群。
使用方法:每日1粒,隨餐服用,或遵醫囑。
無法連接至世界 在 我是賀禎禎 - 攝影教學 & 自助旅行 & 數位生活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想攝影143] 細說分鏡 Vol.20
🎥 影片時間連結:https://youtu.be/3XpWY8Xbe5U
🖍說的簡單,又該如何做到
🖍在討論藝術、創作之前
🖍我認為,如何抉擇曝光、創作參數的心路歷程與感受
🖍才是支撐那些,一幅讓人感受驚豔作品下的堅固的基石
在攝影中,知到與作到,往往中間有很大的距離,你無法知道所有的細節,這些細節在實際拍攝過程中才會遇見,也許,並不是誰誰誰藏私,而是實拍中變數太多,有時你無法將書本上、課堂上所學習到的觀念,真的 100 分的用在實拍上,所以才需要練習。
🟥外拍與實拍
外拍與實拍是不同的練習,因為在戶外拍攝,遇上的「變數」比較多,實拍則不一定是在戶外,如果實拍是在室內的話,許多干擾的變數就能避免,而且還能控制,學習起來比較簡單。
通常我會出一些練習作業,讓學生在家裡就能做到的練習,這作業大多是將一些比如相機的操作、觀念與器材溶合與理解,來拍出觀念上應呈現出來的實例,這樣子的練習,我比較會用「實拍」來稱乎。
🔹但還是需要外拍的,外面的世界充滿許多不可知的變數,最簡單的一點 – 風,風大風小就會影響拍照的「穩定性」,比如說你使用低速快門拍攝,在考慮安全快門、防手震的條件下,你用了非常慢速度快門創作,這時你卻沒考慮到風速也會讓你站的不穩、相機也拿得不穩,最後拍出失敗的作品。
戶外紊亂的光線也是,會影響測光的穩定與準確性,轉一個身就完全不同的測光條件,應該視情況調整曝光補償、切換測光模式以因應變化,觀念上也許學到了,但是實際上面對,經常時候「觀念與眼前的問題」會連接不起來。🔹
經過外拍的練習,發現許多「變數」都是無法在書本上、課程中學到,有了這層體會,再回頭看看那些基礎的觀念,有時還會得到意想不到的結果,看得更仔細,更專注在書本,課堂中每一字句、圖、表觀念的呈現。
🟥技術與攝影藝術
我認為,任何藝術創作,都應熟練好技術,才能在技術的組合與應用,創造出多元的藝術,前篇提到,我在前幾篇文章提到技術的想法:
🔹「因為技術有這個本質,也就是說,你必需熟練每一個攝影的觀念、操作方法,不能臨時抱佛腳 (因為景像千變萬化不等人的),也不能含糊帶過 (不能無法解釋變數間的交互影響關係),當一切熟練、駕輕就熟,才能讓我們面對一場景下,生出更多的創作可能,這就是技術 – 驅動改變的自發性的動力,這個自發性就是從我們心中所產生的動力。」🔹
結合外拍所遇上的問題 – 戶外像是個大教室,整個教材都在我們眼前,我們若是手邊技術熟練了,許多觀念之間交叉影響、運用也清楚了,面對外拍時才能臨為不亂,當然這只是理想,總是在「外拍」與「檢討」之間來來回回數次,才能了解自己還有什麼是不夠熟、不夠理解的部分。
至於「藝術」又是什麼? 我也提到了我對「攝影藝術」的看法:
🔹「我認為,如果在攝影的「觀念、技術」無法熟練,你是無法創造出精采的作品,誤讀了觀念,解釋不清的變數互動,雖然仍可創造出作品,但要記得藝術不但是創作的過程,也包含了分享的過程,在前一階段你可以模模糊糊的拍出一張視覺驚豔的作品,但後一階段相信就難去表達清楚,難以他人共享你的意識與情感。
不要說什麼「藝術不該是主觀、客觀、多元解讀」這套說法,來偷渡你無法與他人解讀、分享你作品意義這一關,你可以是一個表達拙劣的「說者」,畢竟「表達這件事,也是個技術與藝術」,但你不能是對自己作品毫無念頭的攝影創作者,吱吱唔唔的說「我覺得這就是美,就該這麼做」,雖然這也是一種自我解讀作品的說法,但以「表達作品,與他人共享意識、情感,視為藝術創作的一環」來看,前半段作品創作你或許過關了,但後半段作品分享,卻可能打上了零分。」🔹
簡單說就是,藝術有二個不同的階段,一是「創作的過程」,有了作品才有下一階段「分享、共享」的過程,在攝影的領域下,熟練觀念、技術,才有能力面對主題,應自己的想法進行「創作」,有了具體作品「照片」,我們透過照片這張具體的物件,成為我們討論的焦點,而不會空口說空話,毫無焦集,論點無法有交集,又特別是在現今的社群網路上,人們更不容易靜下來,好好的透過數百、上千的字句文章,來訴說一個「自己想表達的觀點」。
因為「表達」本身就是一門技術,也更是藝術,好的表達讓他人透過簡單易懂的例子,複雜觀念背後的基礎,就像是你正在看本篇文章一樣,寫作超過 10 年,我還在練習寫出更精簡易懂的文章,我心中對攝影有再多、再好的想法,無法透過文字、圖片、影片來傳達,那也只是存在我腦海裡自我陶醉而已。
🟥表達的專業
前面提到過「一張照片勝過千言萬語」,那是對創作者而言確實如此,照片本身裡頭所有含蓋的符號,都成為提醒創作者本人的「線索」,喚醒腦海裡沉睡的印像與記憶,不用說太多,單單看到照片就能在心中激心無限的情緒與感動,這是在「藝術創作過程」,大腦與身體所體會到的感受。
當創作者卻將這些感受分享給他人,也是「藝術的定義下第二個階段」,與他人共享創作意識、美感,進到情感的交流,這時如何將腦與心裡頭千言萬語,適當的「呈現」出來,這也就是「表達的技術」
🔹表達清楚也是一種「專業」,就是將複雜難解的觀念,透過簡單的說明讓他人明白了解,而阿拉伯人有一句俗語這麼說「若一篇文章,若你能不用花太辛苦,就能解理文章的意義,那需要高超的寫作技巧才能做到」。🔹
🟥攝影人缺乏的是…
很多攝影人在創作過程中非常的精研,其精神我個人真是打從心裡感受敬佩,可以舟車勞頓數十回,只為了一張代表作品,又在電腦前花上數小時編修,這點我真的不行,也十分佩服,這些作品非常漂亮、吸睛,而我也相信這前前後後的過程,有著許多我們大家可以學習的地方。
在作品精研上花上不少功夫,卻不知道「表達」也該是要學習技巧 (或是技術),我相信一張前前後後投數入小時的作品,絕對值得花上十來分鐘細細的談談,這張作品本身的故事,照片故事「背後的故事」。
比如說最簡單的 – 這張若是人像照片,可以先說說「主角與攝影師」的關係是什麼? 我認為「眼神」是人像攝影最重要一環,眼神可以傳達與創作者之間的關係,無論是「生活中的交集」或是「為了創作而扮演角色的眼神」,這些是我在看人像作品中第一個想知道的事情。
為何選擇這個場景拍攝? 如果不先知道「創作動機」,我能不能感受得出來選擇這場地拍攝的含義是什麼? 色溫、色調的呈現,我的感受是否與創作者一致? 時間點是一天的何時,為何選在「此時、此地」創作這些作品,光是以上這些問題,就可以費上好些時間來一一的講解。
風景攝影那也不簡單,追著光、追著影、追著一年僅有數周、或是數天才有較多機會的主題,這主題為何是你想追求的? 中間遇上了什麼困難? 同樣的作品不同時間拍攝,之間的關聯又是什麼? 太太多可以分享,若是一位好的聽眾,打破沙鍋問到底,一路追問創作者在拍攝作品最核心的問題 – 為什麼此時、此地、選擇這張照片作分享,這是個尖銳的問題,更是一張照片分享過程的主旨,也是藝術表達的一環。
可惜的是,絕大多數拍攝出讓人驚豔作品的攝影人,幾乎沒有太多人會注意到這點 – 作為藝術第二階段,與他人共享情感、意識的交流,在社群與通訊軟體發達的今天,只要貼張照片出去,簡單的三、五、十幾個字交代了想法,就期望觀者能夠了解這張作品想要訴說的種種故事,我想對於觀者來說,這項任務有點太難了點。
🟥要,溝通嗎?
除非是較正式的課程、分享會,攝影創作者才會為自己的作品多加說明,從我們看到的照片開始「倒敘著說」,構圖表現、創作參數、後期處理、創作念頭一一的分享,若非是個較為正式的場合機會,不然我們在網路上看到的作品分享討論,大多都只是淺薄、直覺的感受。
別說他人,我自己也仍在努力,只是方向有些不同,我的作品並非都追求驚豔的感受,大多都是為了「教學」使用所拍攝的照片,在課堂上呈現,必需符合教學上適用的範圍,能教的不只是道理也好、觀念也好,我仍更希望挑出的這張「哇照片」,是包含更多我的創作心路歷程與感受,好讓無現置身在現場的學生,也能透過我的話語、肢體表達、現場情緒所構成的氛圍,感受我當時的情緒也好、作品創作的抉擇。
不過這樣子的工作,在撰文的今天更難了,透過遠距教學,少了更多現場情緒感受,互動上又更少了更多線索,讓我無法從學生的表情中,來檢視自己上課過程中,這段是否表達清楚,還是該停下來多說二次? 但相信這遠距上課模式,也會成為將來的趨之一,反而讓我再改變表達的技巧,以及作品挑選的標準。
🔹當然,絕大多數攝影創作者,是不需要應付我所面對的問題,畢竟那是我的工作,但是仍舊有項共通點就是 – 照片分享,絕不該只是三言兩語就能傳神表達,大多數創作者並無意識「分享也是如同攝影技術一樣需要磨練」,若真心想要與他人分享,不是一張照片三言兩語就交代清楚、收工,而我自始自終認為,那些被創作者忽略表達的那些照片故事,才是那張照片真正的生命,成為所有讓人感動作品底下支撐的基石、支柱。🔹
📷📷📷📷
7 堂攝影入門課 🙆♂️終生看 ⏱隨時看 🎞線上看
#報名連結:https://go.hojenjen.com/3p2g6n
👉9/30 前早鳥價~~ $4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