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無法融入教會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無法融入教會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無法融入教會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無法融入教會產品中有9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1萬的網紅羅寶鴻 老師,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寶寶10-12個月喜歡亂拿、亂碰東西怎麼辦??】 隨著寶寶漸漸長大,會爬會走,也開始讓人歡喜讓人憂;他開始逃離大人的掌控,爬到不該去的地方,拿不該吃的東西往嘴巴塞,時常製造驚慌;但太多限制,又怕限縮孩子的探索機會。對此,羅寶鴻老師為大家說明如何回應這年紀孩子的內在需求,幫助孩子在沒有危險的情況下...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93萬的網紅Eric周興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English/한글/อักษรไทย/Bahasa Indonesia/Bahasa Melayu/Pilipino/Tiếng Việt/မြန်မာအက္ခရာ subtitles are available. 他的歌聲卻永遠那麼澄淨,像是不曾沾染世事塵囂,在黑白琴鍵間流轉。 《如果雨之後...

無法融入教會 在 C h a r l y n?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8-18 10:57:09

. #體驗順流的靈魂 這條手鍊其實原本是項鍊,發現戴在手上也好喜歡😍。靈魂目的項鍊的解讀是需要客製訂購的,字母、寶石都可以自己搭配顏色。看待它的方式因人而異,對我來說它是其中一種從旁觀者角度解讀自己的觀點,你可以選擇用雙臂迎接,也可以選擇順從內心,合則來不合則去,找到適合自己的能量,對此感到舒心就行...

無法融入教會 在 Cher 雪兒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6-21 09:25:27

_印度寓言教會我,生活原本就不會按照計畫展開 總有人問:「走遍世界的你,最喜歡哪個國家?」而我通常不加思索回答:「印度。」台下傳來驚呼的表情。或許對尚未踏足印度的人來說,刻板印象充滿混亂、骯髒以及對女性不尊重,並非旅遊的首選。而對我來說,印度卻是解開我人生最艱難的一把鑰匙,也逐步明白為何有書上會說...

無法融入教會 在 徐文良(徐園長護生園)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5-03 21:45:44

好開心,本週總共有六個孩子找到幸福,六個歷經生死關頭的孩子,經過我們的救援,醫療,照護,然後重生,現在融入了六個家庭 希望我們六個孩子,能帶給這六個家庭,美滿幸福的人生 感謝,岡山高中六位學生前來當一日志工,幫忙清理大小便環境整潔 歡迎十方善友,參觀日也來加入志工行列, 熱血體驗一下 要來當志工...

  • 無法融入教會 在 羅寶鴻 老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9-16 21:00:31
    有 435 人按讚

    【寶寶10-12個月喜歡亂拿、亂碰東西怎麼辦??】

    隨著寶寶漸漸長大,會爬會走,也開始讓人歡喜讓人憂;他開始逃離大人的掌控,爬到不該去的地方,拿不該吃的東西往嘴巴塞,時常製造驚慌;但太多限制,又怕限縮孩子的探索機會。對此,羅寶鴻老師為大家說明如何回應這年紀孩子的內在需求,幫助孩子在沒有危險的情況下,探索環境。

    ……………

    小米媽媽
    👩:「女兒快滿周歲,她已經可以不用扶著物品站立步行了。看到孩子學會走路,我們都很開心,但也多了一個煩惱。孩子現在可以隨著她的心意活動,開始喜歡亂碰家裡的東西,我們也曾當面禁止,但她總是左耳進右耳出不放在心上。請問該怎麼教會孩子不要亂碰東西呢?」

    ……………

    羅寶鴻老師
    🧑🏻:「探索是這個時期孩子的本能,孩子不是『故意』不聽話。」

    到這階段,孩子活動力又更增加一些了。身體平衡發展上,孩子已經能夠扶物站立、扶物行走,甚至能開始獨立走路;手部動作也更成熟,抓握能力越來越好了。隨著可以站立,孩子雙手不再需要用來支撐身體,因此能探索的範圍也更廣。

    很多家長在這時候就會發現孩子開始「什麼都喜歡亂拿」、「講都講不聽」,十分令人困擾。在這階段我希望家長瞭解的是:

    ⭕️ 蒙特梭利觀點

    🧑🏻:10∼12個月孩子愛亂拿東西並非「故意」不聽話或不乖
    🧑🏻:探索環境是這時期孩子的本能,在沒有立即危險下,允許孩子探索環境

    孩子在3歲以前,「先天的內在發展衝動」會比「後天培養的意志力與自我控制力」強,你跟他說不可以做的事,他很可能還是會不斷去做、去嘗試。不要跟這年紀的孩子生氣,因為他真的不是「故意」。

    但與其讓他漫無目的地亂抓、亂拿,什麼都跟他說「不行、不准」,不如有目標地幫助他找到一些對他發展有幫助的活動,統合他內心的發展能量。

    蒙特梭利博士給予的建議是:「在沒有立即危險下,允許孩子探索環境。」探索是人類本能,唯有透過探索環境,孩子的心智才得以建構。

    孩子這階段最喜歡探索的,就是他從出生到現在每天看到環境裡大人都在做的事。所以他最想要拿來「玩」的,就是每天我們使用的東西。

    在此,父母應該牢記一點:0 ∼3歲孩子最喜歡的並不是玩具。與生俱來就擁有探索與適應能力的孩子,內心有著一股想要融入真實生活與文化的衝動,玩具是無法回應孩子這種偉大的內在需求的。

    ⭕️ 蒙特梭利觀點

    🧑🏻:真實生活才能回應孩子的內在需求,豐富孩子心智
    🧑🏻:玩具只能滿足孩子的欲望,無法培養出獨立、自主、自信等正向人格

    美國教育家約翰.杜威(John Dewey)說:「教育,即生活。」每天充斥著各種玩具但缺乏真實生活經驗的孩子,無法培養出獨立、自主、自信等正向人格。玩具只能滿足孩子的欲望,真實生活才能豐富孩子的心智。所以,成人應該從小就讓孩子「接觸真實生活」;要讓孩子接觸真實生活, 就必須從「允許孩子探索環境」開始。蒙特梭利博士說:「為了要滿足孩子探索與發展的需求,環境必須要預備好。」

    我兒子在這階段,最喜歡玩的就是拖把、掃把、澆水壺等,為了讓他可以安全探索環境,每天早上我都會在他起床以前先把環境預備好。例如:每天用來掃地的掃把,我會換成他專用的新掃把;拖把的頭會拆下來換一個乾淨、消毒過的;等他醒了、喝完奶之後,我就會把他帶到客廳活動墊上讓他自由活動。

    他那陣子第一件會做的事,就是爬到放清潔用品的角落把拖把拖出來到客廳,然後坐在椅子上把玩。而且我觀察到在沒有人教他怎麼玩的狀況下,他也會自己玩得很有「心得」。

    他會一隻手垂直握著拖把的柄,然後轉動手腕;在轉動時拖把的毛會張開,他就會趁這時候把拖把頭蓋在地上,讓拖把毛很整齊地呈現出一個圓形。若做成功,他會露出滿足的表情、眼神散發著「我做到了」的光芒,然後再將拖把拿起來、重複練習著。等到一隻手轉累了,他就會換另一隻繼續轉。

    我觀察到:當孩子重複做一件事的時候,他會開始產生專注;在當下他的身、心、靈能量會統合起來,同時導向一個工作目標。同時,他的眼神會非常專注,綻放著生命光采。

    ⭕️ 蒙特梭利觀點

    🧑🏻:孩子看似不經意的重複行動=他正在自我建構各種重要能力
    🧑🏻:孩子在探索的時候,會找到能回應他內在需求、對身心建構有幫助的物品

    不懂的大人會說「孩子只是在亂玩拖把」,甚至可能會中斷孩子的活動;殊不知其實孩子正透過我們認為微不足道的事情,自我建構著各種重要的能力—專注力、意志力、手眼協調能力、秩序感、身體協調能力。透過他自發性的活動(spontaneous activity),他也正為以後更多的生活探索、獨立自主做準備—他正在預備他的生命能力與技巧。

    成人總是以為孩子什麼都不懂、什麼都要被教;但其實我們不知道原來孩子生命有著一個祕密—只要我們提供良好、豐富的環境給他,並在環境中賦予他自由,他就能透過探索環境,藉由「內在導師」(inner teacher,蒙特梭利博士以此來比喻生命的本質、自然的法則)的指引,自我建構出健全、正向的人格。

    ⭕️ Follow the Child

    為了允許孩子透過「內在導師」的指引,自我建構生命本有的發展藍圖,蒙特梭利博士告誡我們成人要「跟隨孩子」(Follow the child)。其實孩子很多時候都比我們更瞭解他想要做的、能幫助到他的是什麼。當他在探索的時候,他會找到能回應他內在需求、對他身心建構有幫助的物品。問題就在於:我們大人是否願意給他自由。

    如果我們能以謙卑的態度看待孩子探索,允許他自由,我們就會發現孩子在我們面前展現出我們意想不到的事情,做出許多我們不相信他有能力做到的事。一個1歲不到的孩子,原來能在沒有任何人教導他之下,透過不斷的重複練習,完美他自身的發展;原來在那弱小的身軀裡,正隱藏著一個神聖又偉大的靈魂。

    這是我從事將近二十年幼兒教育親眼看到的事實,確實是「因為相信,所以看見」。很多家長、父母甚至幼兒園老師都「看不見」,主要是因為他們內心「不相信」,所以也間接限制了孩子許多發展的可能性。

    ⭕️ 蒙特梭利觀點

    🧑🏻:這階段的自由與紀律拿捏原則:有限制的自由
    🧑🏻:在「不傷害自己、不傷害別人、不傷害環境」前提下,允許孩子探索環境。

    我兒子1歲前,每天玩拖把的工作週期(work cycle,意指一個活動從開始到結束的時間)大約是半小時;換句話說,他當時的專注力已經有半小時。拖把活動結束後,他會拿掃把來玩,然後再拿廚餘桶。就這樣大概玩了三個月左右,他就逐漸不玩這些物品了,因為在這段時間裡,他內心已透過這些活動習得了各種相關的心智與技能,內在發展需求得到滿足,所以會往下一個目標邁進。因此,大人不用擔心讓孩子這樣做會養成「什麼都愛亂玩、沒有規矩」的壞習慣。

    於是,他開始每天到戶外拿著澆水壺澆花、澆盆栽……重複練習著。到了1歲半,他每天在花園外面玩澆水,都可以專注一個多小時了。

    在這階段,我們開始讓孩子瞭解有些地方他可以自由進出與探索,但有些地方是不可以的,例如陽台、樓梯間、或者是正在開火煮飯的廚房等。

    這正是透過實際生活讓孩子瞭解「自由與紀律」的開始,我們給予孩子的自由,是「有限制的自由」:在「不傷害自己、不傷害別人、不傷害環境」前提下,我們允許孩子探索環境。

    #摘自野人出版《蒙特梭利專家親授!教孩子學規矩一點也不難》

  • 無法融入教會 在 河西羊的健聲房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12 09:00:35
    有 60 人按讚

    讓女兒寫個在家自學一年的心得,她躊躇了一陣子,前天一動筆,三、四個小時寫出了五千字,寫的欲罷不能,超過我要求的字數。

    寫的頂好的!

    ~~~~
    自學一年心得
    不知不覺間,我已經自學一年了,想想有些感嘆,就稍微和我的爸爸聊了聊這件事,結果,他思路清晰,很快的給了我一句話:「哦,自學滿一年啊,那就寫一篇三千字的心得吧,這是功課。」當下聽到有點無語,好吧,自己挖的坑自己跳,於是就有了這篇心得,來聊聊我這一年的經歷與學習。
    為什麼會自學呢?一開始我自學時,身邊的同學與朋友是不相信的,一直以來我在學校的人緣都還行,雖不到真的很多朋友,但也不致邊緣,成績也沒有真的爛到哪去。
    但事實上,我在學校的生活過得並不好。學習的部分,自從升上七年級開始,我的成績可以說是一落千丈,大約就是從第七名變成倒數第七名,生物數學地理變得困難,英文更是像開啟了新世界的大門,變得完全聽不懂,更要命的是學校一星期有五堂英文課,其中更有一堂是外師,全部都是英文,在得知有這堂課時,我的內心是崩潰的。
    於是,在艱辛的七年級學業路上,只剩勉強過得去的歷史與公民,還有我唯一的希望國文。因為曾經遇過好老師,我的國文可以稍微自豪一下,在某次國文考試中似乎還得過全班第五名,為此我開心了很久;如果說國文可以稍微自豪一下,那麼作文就可以再自豪一點,我一直都很喜歡寫作,除了一次四級分,剩餘都是五級分以上,也常常被國文老師表揚。
    但除此之外,就只能用一個「慘」字形容。隨著時間推移,我的數學開始跟不上,生物的難度也逐漸加大,社會科勉勉強強,原本就夠悲劇的英文更是變得慘不忍睹,偏偏英文的比重與考試是最多的,有成堆的英文考卷、講義,三個英文老師的功課更是讓我喘不過氣,那時,我很討厭考單字,因為我都是零分,不論怎麼努力都背不起來。
    雖然,有許多熱心的同學幫助過我,有人會細心地告訴我錯的題目是為何而錯,有人甚至會在外師的課上幫我翻譯(在此深深感謝幫助過我的同學們,謝謝你們讓我撐過好一段時間),但還是無法彌補我的程度與考試範圍之間的落差,我開始逃避這一切,在上課時間寫小說,因為只有這樣,才能讓我的校園生活過得開心一點。
    在進入小說的世界後,與世隔絕,一切都是我能掌控的,不用被幾個成績欄的數字束縛,不用因為不擅長的事情而否定自我,雖然是個惡性循環,寫出來的作品質量也不好,但,那至少是我當下能想到的最好辦法。
    除了成績與考試外,令我困擾的事情還有一件,我很怕吵,不喜歡和太多人相處,但學校就是一個群體生活的地方,每天一定要接觸到人,去接受他們的情緒,那時我對自己還不太了解,也嘗試融入人群,但發現好像沒有辦法,於是,我向我爸媽提起了自學。我的哥哥也曾是個自學了四年的自學生,爸媽在我表達完觀點後,便同意讓我自學,於是從八年級開始,待在家中自己學習。

    一開始自學,也像是打開一道新世界的大門,門後的世界是精采美麗的,不會被課表切割時間,不會有成堆的考試等著我,可以在平日和爸媽出去玩,能在家自由自在的生活,愛做什麼做什麼。
    不過,最讓我高興的依然是能將大部分時間精力投入到小說創作,一天中,我花最多時間作的事是寫作,架構世界觀,寫出一個個完整的角色,將它們之間的情感糾葛寫成一本精彩的小說,我非常享受這樣的過程,有時一寫就是好幾個小時。
    我寫小說的這條道路還滿特別的,是在我五年級的那年,爸爸出了作業,要我和哥哥一天打字十分鐘,哥哥去玩打字遊戲,我則是想到可以寫小說,一開始的創作毫無章法,就寫了一點點奇幻校園故事,講述一群人打妖怪的故事,也就隨便寫寫,打發時間,直到五年級升六年級的暑假,暑假作業之一是要完成一千字的小說,那時,班上同學隨口說了句:「老師,如果寫到一萬字會怎麼樣?」那時班上氣氛歡樂,老師也開玩笑似的隨口回了句:「寫到一萬字就不用寫其他暑假作業了。」我默默地將一萬字這個數字記在心裡,並且在接下來的兩個月中,將原本八百字的奇幻校園故事完成,一共一萬零八百字。
    從此以後,我便愛上寫小說,我喜歡寫奇幻故事,更是偏好暗黑驚悚,目前進行中的十二本小說,有奇幻、校園、異世界、現實等主題。
    漸漸的,小說從逃避現實的工具變成我與世界溝通的媒介,我每天花大把的時間在創作與發想,寫作能力也漸漸提升,從以前的一天只能寫三百字到現在能一天六千字,而爸爸也給了我一個機會,去出版一本小說,於是,我開始將注意力放在一部作品上,也就是如今已經出版的「傷痕」。
    「傷痕」其實跟我一開始的寫作風格差的很多,畢竟我是寫奇幻世界起步的,也沒想過會拿一個「連續殺人魔」當主角。
    書中,一名童年被霸凌的少女得了創傷壓力症候群,精神疾病令她無法好好生活,也影響到她的思考模式,她堅信,只要殺了霸凌過她的人,她就能獲得「救贖」,她開始逐一解決霸凌過她的六人,在過程中有悲傷、痛苦,也有過後悔,隨著得知她慘痛的經歷,她心中的感受只剩下恨,最終殺了霸凌過她的六人,也殺光了教會中一半的人,這樣的方式並沒有令女主角獲得救贖,故事的結尾也非常悲傷。雖然小說終究是假的,但我覺得女主角這樣的人是真的有可能存在的,她的心生病了,令她做出極端的事,但凡教會中多一個人關心她悲劇都不會發生,偏偏卻沒有,這本小說也是我想告訴大家,要友善的與人相處,不然可能會釀成大禍。
    在這本書中,我用了一種奇特的方法詮釋,分成了三個階段,現在、夢境(過去)、獨白。現在的部分主要是在描寫殺人的過程以及主角心境的變化,夢境是過去發生的事情,主要描寫主角被霸凌的故事及過程,獨白則是死亡的人沒說出來的心聲。
    很多人問我,為什麼寫出這樣的故事,我給的答案都是「抒發心情」,對我而言,創作與寫作是有意義的,就是說出心中想說、表達想發聲的事情,而「傷痕」有更深層的意義,它是給不可改變的過去一個機會,也給了我一個機會。「傷痕」畢竟是我的第一部作品,各方面都很稚嫩,也不可能是我最好的一部作品,但他卻是對我而言最重要的一部作品,令我放下了許多執念,令我的心理狀態變得更加健全。
    故事永遠都是故事,但卻能帶來如此神奇的功效,我想,這就是寫作的魅力吧!在自學的過程中,我會一直不懈的去創作故事,從而去理解世界與人心,我想成為一個厲害的作家,用文字成為他人的光,用作品去讓他人得到所謂的救贖,我不能阻止世界上發生悲傷的事,但我想盡我所能,讓更多人能感受到世間的美好。
    傷痕出版後,我感受到了很大的快樂,除了親朋好友的好評,還有賺到了錢的快樂,也要感謝贊助我出書、為我這本書奔波勞累的阿嬤,感謝鼓勵我創作此書的哥哥,還有理解我的父母,我也會更加努力學習的。

    如今我的十二部作品中,有許多提到精神病的故事,精神病是我想去了解的領域,因為想要去看看所謂「與正常人不一樣」的人心中究竟在想些什麼,去深入了解這社會中很多人不理解的「常態」,從而去創作真實又殘酷的劇情。
    於是,我便開始研究「變態心理學」及「精神病學」,找到了一個北大的變態心理學課程影片,教授講的很好,我便看著影片學習。
    我是真的很喜歡變態心理學,雖然不擅長的生物學模型有聽沒有懂,但心理學模型我還是上的津津有味,在心裡學模型的四個學派中,我最喜歡精神病分析學,意識、前意識和無意識和本我、自我、超我的概念是我很認同的。
    異常心理與精神病是我在寫作中很喜歡提的,因為在童年成長過程所遭遇的事情會影響一輩子,在上課時教授也時常提起童年經歷等相關事情,我也喜歡將童年描述的悲慘,去營造一個更加立體的角色,這也就是為何我的作品中時常會有過去的描寫。北大的變態心理學課程很難,其中還會接觸到生物學、腦神經科學及遺傳基因等,都是我不熟悉的領域,雖然上課進度緩慢且要花更多時間精力去釐清,但卻是我自己心中所喜歡的,在過程中是快樂的,所以我很喜歡學習變態心理學。

    在八年級下學期時,我的媽媽接到了一個三年級國小老師的工作,於是,非常閒的自學生我本人便接下了家中伙食處理的重要任務,開啟了我的廚娘生活。
    我對煮飯是很有興趣的,之前也煮過幾次,不過要包辦全家人的三餐還是一項挑戰,我開始研究菜單,研究家人的口味,來煮出全家人都能接受的食物,一開始當然不太順手,跟廚房不熟,也多次燙到自己,在一次炸肉時更是差點把手炸掉,至今手上還有一道淺淺的疤痕,不過我不斷嘗試,越來越好,甚至被哥哥的高中同學們大力稱讚,聽說他班上同學很喜歡吃我做的燉飯,帶去的便當常常被搶,讓我非常的開心,還有一陣子幫哥哥的朋友也準備一份便當,賺一些小錢。
    在煮飯的過程中,我了解了一些道理,第一便是和人一起生活有相同的口味是很重要的,我們家的口味還算相近,也能互相配合,比如我、爸爸和哥哥都不喜歡紅蘿蔔,我們家的咖哩裡面就不會放紅蘿蔔,改成全家人都喜歡的地瓜,但有些時候無可奈何,主廚就要辛苦一點,比如我哥哥不吃辣,但我和爸媽很喜歡吃部隊鍋,這種時候就要另外幫哥哥準備一鍋不辣的鍋物,不過因為過於麻煩,現在學乖了,我和爸媽會在平日中午哥哥去上學時吃有辣的東西。
    第二個道理便是預算控制的重要性,爸爸給了我一定的預算讓我學習控制,起初幾個月預算常常超支,導致月底要吃的很簡單,不過也是愈來愈好,漸漸的還能留下一些預算,對於食物的價錢概念也愈來愈強。
    我認為,會煮飯算是一項滿好的技能,能自己控制吃什麼、什麼時候吃,健康又省錢,如果有時間,學習煮飯真的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我一直很喜歡音樂,從小就也學習鋼琴,雖然現在漸漸荒廢,但我對歌唱的興趣也愈來愈高,尤其喜歡中文說唱,喜歡強大的節奏感以及富含意義的歌詞。
    會接觸到中文說唱是因為鄧紫棋和潘瑋柏合作的「死了都要愛」,我便愛上了說唱的感覺,但是真正讓我想要學習說唱,是因為VAVA改編的「Life's a struggle」,叛逆又強勁的歌詞,無畏又悲傷的聲線令我決定開始練說唱。
    我在說唱上有點天分,節奏感與生俱來,在說唱的過程中,我能感受到強烈的快樂,我也嘗試寫過幾首歌,雖然不成熟,但作詞作曲編曲都是我完成的,其中我最喜歡作詞,寫的大多是饒舌,唯一寫過一首旋律較多的歌是送給閨密的生日禮物。
    相對來說,我歌唱的能力並沒有那麼強,也沒有特別喜歡的歌,直到聽到歌手黃霄雲唱的「打開」,我突然想要飆高音,便去找我的發聲老師爸爸學習,也愈來愈喜歡唱歌。
    自學不久後,爸爸買了一台混音器,我便常常使用它,去磨練我的歌聲在麥克風中的樣子。
    經過了爸爸的教導,我的唱歌實力不斷提升,以前唱起來吃力的歌也變得輕鬆,我很喜歡唱歌與說唱,也曾經參加「聲林之王3」的網路海選,雖然並未成功,不過也累積了些經驗。

    自學的過程中,大部分時間都在與自己相處,於是,我慢慢去了解自己,漸漸的,我接觸到了「高敏感族群」這樣東西。
    「高敏感族群」這樣的人大概就是會深度處裡事情,常常被過度刺激,同理心高且情緒反應強烈,是十分敏感的一類人。高敏感通常來自遺傳,我去做了測試,指數很高,其實不用到太驚訝或感到稀奇,畢竟世界上有20%的人是高敏感族群。
    得出這個結果,便回顧了一下我的人生,好像真的是這樣的,我在人群中待不了太久,容易覺得吵雜,很在意別人的微表情與情緒,小時候也很多人說我內向,更嚴重的例子是,只要有人在我旁邊罵人,我都會感到害怕,不管他罵的是誰、因為什麼事情而罵。
    印象深刻的是在國小的時候,有一位老師因為我們班的男同學太過不乖而氣哭,明明跟我毫無關係,我卻去跟老師道歉,還哭了,因為我能感受到老師的無奈和悲傷,我也是打從心裡覺得對不起老師,即便那堂課我完全沒有吵鬧。
    不過,在了解自己是高敏感族群後,我的生活反而輕鬆了不少,因為知道我不是故意不融入人群,不是故意不去與人相處,只是先天的容易疲憊,自學待在家不去接觸人群也令我感到輕鬆,不禁再度感嘆自學這個決定的美好。
    現在我接觸人的機會很少,除了去教會和買菜以外幾乎不與人接觸,朋友也是非常的少,但我活得很開心,因為這樣的狀態對我而言是最好的狀態。
    高敏感對於我的寫作有很大幫助,因為對於情緒感受敏感,我能去創作飽滿的人物與劇情,這也是有人說「高敏感是種天賦」的原因吧!

    說到底,自學最大的好處仍是「能學自己想學的東西」,畢竟人都有擅長與不擅長的東西,我認為沒必要對著教科書照單全收,去學習自己喜歡且有天分的東西對學習的效率與品質有也很大的影響,如果不自學,我根本不可能在十四歲完成一本小說,也不可能去研究什麼變態心理學,但既然我自學了,我就要對我所選擇的事物全力以赴,做到最好,這樣,才無愧於我的十四歲,無愧於我的國二。

    如今已經邁入了自學的第二年,我也要抓緊時間去學習,好好運用我的天賦與努力,去寫作、創作,並且過的快樂、充實。
    不知不覺間,本是三千字的心得也寫到了五千字,或許我真的很喜歡文字吧?就像是喜歡我的人生一樣。

    小說「傷痕」博客來連結:https://pse.is/3ju946

  • 無法融入教會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8-08 09:00:25
    有 107 人按讚

    #Charlyn聊聊天:運動培養的心理素質💪🏻
    -

    今天是8/8,除了是父親節,也是歷時15天的東京奧運順利閉幕的日子🇯🇵(還是農曆七月鬼門開🙏🏻)。

    從7/23開幕以來,對開幕式的討論,Google首頁Doodle奧運限定合作小遊戲的加持🐱,再加上選手的優秀表現,這段日子台灣也吹起了觀賞奧運比賽的熱潮,而我當然也不例外。身為從小每逢奧運最先關注吉祥物,然後把報紙上的報導跟吉祥物都剪貼下來的我;電視上轉到比賽一定會看下去跟著讚嘆、跟著激動的我;頒獎典禮每次都忍不住跟著淚眼汪汪的我,真的很愛看運動比賽,還有什麼比運動更熱血的嗎?人的肌肉與身體是可以準確被訓練的,好吧,儘管有時候有點病態地在要求在操控了🙈。那是意志的體現,奇蹟的具現化。往往都很激勵人心,每次都感動到不行。

    #難產的奧運
    2017上半年到日本的時候就已經在期待2020東京奧運了,就算沒抽到票,也覺得一定有很多有趣的事會發生,感覺日本就會有很多新的東西出現。但是病毒打亂了一切,曾經抽到票的朋友大概更遺憾了。無論如何至少今天奧運順利結束了,希望每位選手都健健康康❤️。幾經波折,不斷更換最終拼湊出的開幕式,可能無法滿足所有人,但不得不說日本還是很強啊!煙火簡單但很美,場內打光也很舒服,配樂是遊戲音樂,場館位置用不同顏色遠看很像有觀眾一樣沒那麼孤單,最後的表演日本味回來了!超級變變變果然不會缺席!比起張揚舞抓,更需要節制的狂歡,是疫情下的妥協。

    #自我認同的提升
    還有什麼比體育賽事更能激勵人心呢?面對體育賽事,非常能提升對自我的認同感,我來自哪裡?我代表哪裡?我爭取榮譽的歸屬,各式各樣的議題都得以得到了關注跟討論。此外,還有一個就是很常被提起的,運動員的心理素質。

    #心理素質的好與壞
    筆記本上幾段寫寫停停、塗塗改改,關於運動提升心理素質的內容已經留在上面好長一段時間,最近因為奧運的關係,大家又開始把關注放到體育身上,突然覺得這是一個合適的好時機,終於可以把這些文字好好整理寫出來了✍🏻 (我很怪寫完常常不發🤭,就是要來感覺了才會把它送出)。

    #體育教育是體驗人生的縮影
    這幾天經常可以看到觀眾分享觀展心得的時候,常常會說到某位運動員的心理素質很強大;也因為奧運帶出的體育話題,看到一篇作者寫道體育教育教會的不只是運動本身而是透過體育教育讓你親臨體驗人生的縮影。

    就我自身參與體育活動的經驗來說,對我而言其中一個很大的收穫確實就是這樣的。體育可以是單純的競技,也可以成為不同群體中之間力量的分派,有各式各樣的角度可以討論,這邊無法一一解讀,只談心理素質的相關。我高中讀的學校打排球的校風很興盛,首先有了背景因素,再來他是團體運動,對一開始選擇參與的人來說,主動參加體育活動也可以是一種,在來到新環境後對融入團隊的嚮往,直到後面個人打出興趣才會持續直到大學都有參與。

    #建立自信的特效藥
    在場上領先、落後、追趕、超前、失敗、成功都在一個體育賽事中體驗完畢,人要不斷調適自己符合當下的情況,還要抵抗正以現在進行式來襲的壓力,逐漸培養個體適應能力的最大值。我很喜歡那種嘗試控制自己的感覺,即便那不容易也經常事與願違;然而一旦能控制自己的緊張,順利拿下一分的時候,那仿佛就是建立自信的特效藥。

    #接納失敗享受當下
    排球是團隊運動,相互的配合、默契,習慣性地觀察彼此,記下每個人的喜好去配球,彌補彼此的不足,很多能力並非天生,但可以被訓練的。參與跑步的賽事也是一樣的,配速只要配錯了,前面緊跟著領跑的人,到後面卻失去該有的均速(是的,當年比800我就是配速失敗的小傻瓜😛,還因為好玩丟過鉛球比賽🤣)。所以才說人生不到最後都看不到結果啊!賽場上無論成功跟失敗都必須即刻面對,接受自己的不足,甚至到最後你也可以坦然覺得無需力爭獎牌,而是給好好地完成比賽的自己一個愛的鼓勵👏🏻。

    這種從運動競賽中得到的心理素質其實不知不覺,也默默地跟著你一直到人生其他的戰場上。過去那些我花在體育活動中的時間,無論長短,只要曾經投入其中,不僅是存入身體肌肉的記憶,還轉化成其他的養分,滋養長大成人的我❤️。

    #Tolyo2020 #東京奧運
    #晚上一起看閉幕式🏹🏓🏸🥋🏋🏻‍♀️🥊🏌🏻‍♂️🥇🥈🥉
    #然後讓我們約定好2024巴黎見🇫🇷🤙🏻

    -
    📷:照片是2018年,巴黎為了宣傳即將主辦奧運而在市政廳週邊舉辦了一系列的活動,當時我也寫過專文分享🙌🏻。是用讓大家參與來了解各種運動項目,特別有意思。我當時有好好走完全程紀錄現場,還下場報隊打了排球🏐️😆。

  • 無法融入教會 在 Eric周興哲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7-05-24 20:00:01

    📌 English/한글/อักษรไทย/Bahasa Indonesia/Bahasa Melayu/Pilipino/Tiếng Việt/မြန်မာအက္ခရာ subtitles are available.
    他的歌聲卻永遠那麼澄淨,像是不曾沾染世事塵囂,在黑白琴鍵間流轉。
    《如果雨之後 The Chaos After You》MV:https://youtu.be/gdGdO6KjF1I
    《怎麼了 What's Wrong》MV:https://youtu.be/Y2ge3KrdeWs
    ________________
    立即收聽:https://eric.lnk.to/Unbreakable-Love
    訂閱周興哲Youtube頻道:https://goo.gl/cYssbm
    ________________

    他的創作「以後別做朋友」、「你好不好」創下破億點播率,然而他的歌聲卻永遠那麼澄淨,像是不曾沾染世事塵囂,在黑白琴鍵間流轉。

    鋼琴創作小王子周興哲不但音樂受到戲劇圈的喜愛,現在他個人遺世獨立般的貴族氣質也獲得作家饒雪漫的青睞,饒雪漫因「左耳」三部曲、「離歌」三部曲等暢銷小說而被譽為「青春文學掌門人」,今年她又親自將代表作《小妖的金色城堡》改編為網路劇,並且指定Eric周興哲擔任第一男主角,她說劇中林南一就是個鍾情音樂的創作人,Eric的氣質完全就像是他的化身!

    第一次在戲劇中擔此重任,Eric好幾個月來都全心投入在角色中,即使沒有自己的戲他也在一旁看別人如何表演,一邊學習,也一邊讓自己更融入角色和故事。於是當戲快殺青時,饒雪漫邀請Eric為劇譜寫主題曲,人在重慶還一邊拍戲的Eric毫無猶豫,一天之內就完成了旋律,而他的伯樂饒雪漫也立刻填詞,完成了這首劇創完全貼合的主題曲「永不失聯的愛」。

    雖然「小妖的金色城堡」目前預計暑假才會推出,但是Eric迫不及待想跟歌迷分享這首全新創作,因為這代表了他這幾個月來點點滴滴的努力。於是我們特別製作了「永不失聯的愛[原創概念版]」,以創作的原始狀態,讓大家感受Eric周興哲最真實的創作初衷,也請期待他即將問世的戲劇作品。

    不過Eric周興哲最在意的還是音樂創作,雖然年紀輕輕,他的創作卻被一些前輩歌手肯定,例如張信哲的最新單曲「遷徙」就是Eric的創作,另外齊秦、A-Lin也都向周興哲邀歌,可望很快就會聽到作品,對於自己的創作能夠被這些唱過無數好歌,唱功又一流的前輩們選中,他覺得無比榮幸,也希望歌迷們耐心等待,戲已殺青,他要全力衝刺準備新專輯了。


    永不失聯的愛
    詞: 饒雪漫 曲:周興哲

    親愛的你躲在哪裡發呆
    有什麼心事還無法釋懷
    我們總把人生想得太壞
    像旁人不允許我們的怪

    每一片與眾不同的雲彩
    都需要找到天空去存在 唔
    我們都習慣了原地徘徊
    卻無法習慣被依賴

    你給我 這一輩子都不想失聯的愛
    相信愛的征途就是星辰大海
    美好劇情 不會更改
    是命運最好的安排 哦

    你是我 這一輩子都不想失聯的愛
    何苦殘忍逼我把手輕輕放開
    請快回來 想聽你說
    說你還在

    走過陪你看流星的天台
    熬過失去你漫長的等待
    好擔心沒人懂你的無奈
    離開我誰還把你當小孩

    我猜你一定也會想念我
    也怕我失落在茫茫人海 唔
    沒關係只要你肯回頭望
    會發現我一直都在

    你給我 這一輩子都不想失聯的愛
    你的每條訊息都是心跳節拍
    每秒都想 擁你入懷
    全世界你最可愛 哦

    你是我 這一輩子都不想失聯的愛
    就算你的呼吸遠在千山之外
    請你相信 我給的愛
    值得你愛

    ●Eric周興哲官方FB
    https://www.facebook.com/ericchou0622
    ●Eric周興哲官方Weibo
    http://weibo.com/0622ericchou

    ●更多活動詳情請上
    Sony Music官方網站
    http://www.sonymusic.com.tw
    索尼音樂 Sony Music Taiwan CPOP
    https://www.facebook.com/sonymusiccpop

    #周興哲 #EricChou #주흥철

  • 無法融入教會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5-11-15 21:48:19

    童軍廣播人才培訓營第一梯(學員受訓心得與未來主持計劃)

    1、黃筠雅,中山女高 111女童軍團,蘭傑

      因為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所以更真實的問自己想做什麼?並在遇見了機會時更勇敢的好好把握。
      在高中後發現自己對廣播媒體方面起了興趣。以前的我想做的事情很多,真正做到的卻那麼少,總是鼓不起勇氣去爭取自己想要的,直到隨著年紀的增長,面臨到了要考大學的階段,才發現自己已經不是小孩了,在過去錯過了多麼多。直到某天在滑 facebook 時,不經意發現了漢聲快樂玩童軍廣播人才培育營的活動。
      童軍是目前在我人生中最重要的角色之一。當發現興趣和所扮演的身分可以完美的合作時,發現機會的興奮和激動完全的打敗了對私訊主持人的猶豫和害怕,就這樣的成功報名並參加了活動。
    活  動當天其實緊張就冒了出來,但是在上課老師親切的帶領之下,開始融入了氣氛。從一開始的問一個好問題,教會我們從生活中對自己提問,更深入的理解每個議題、做適量的引導,迅速抓住事件的重點並對裡面的人物提出自己的疑問,掌握訪問的要點。再來討論童軍的公共關係,針對社會的觀點對童軍活動做一個分析,到中午分享快樂童軍節目的成立和未來規劃,甚至還學到如何運用生活中最簡單 PPT 就可以做出令人驚艷的海報,每個課程充實的讓我遺忘了一開始小小的害怕,開始興奮的和自己的夥伴討論下午實地演練的流程。
      第一次進錄音室即使已經做好了許多心理建設和排演還是緊張的全身僵硬,即使和自己的夥伴不停的對彼此說我們可以,在正式錄音的時候還是無法控制自己的緊張,在腦袋一片空白的情況下完成了我們的初體驗。直到自己剪輯的時候聽到了我們自己的聲音,才放鬆的嘲笑自己和對方說了多少個 "然後" 、"那" 、"就是" 等很口語的用字,聽到因為緊繃而有點顫抖結巴的地方還會一起大笑再做修剪,剪輯的過程或許是因為玩開了也不會像一開始的小心翼翼,而是青澀卻帶點熟練的討論和動作,不自覺一天的課程就在歡笑聲中落幕。
    一日下來,我覺得我學到的不只是很多知識和經驗,還有對自己做的事保持著的熱忱、對自己的堅定,謝謝舉辦這個活動的所有夥伴和快樂玩童軍主持人,也很高興自己跨出了第一步。


    2、李心禾 ,台北市信義國小第99團,行義童軍
      整個活動下來,下午的錄製活動是我印象最深刻的,和一位剛認識的伙伴互相討論訪問主題、問題和內容,在進去錄音室之前,除了很興奮的感嘆道:「哇!錄音室耶!」還很緊張得和伙伴一遍又一遍的確認問題和內容,深怕待會兒會忘記。在錄製過程中,我們常常在句首前加上「那」、「然後」而使得句子變得很不順,還好可以透過剪輯來修飾掉,修飾過程中可有趣了!原來自己講話有那麼多的「然後」!
      整個活動下來,我的第一個收穫是「問一個好問題」,身為主持人要問一個好的問題才能使對話繼續並有意義,為了問好問題,我和伙伴可是花了許多心思;第二個收穫是學習到在錄製過程中,講錯話或不知道要說什麼時,不要緊張要冷靜,也不要胡言亂語,事後的剪輯也較容易。
      我很開心能參予這個活動,不但讓我認識到新的伙伴,也讓我體驗到新的事務,我很有興趣及意願繼續參予錄製「快樂玩童軍」的節目。
    計畫:
    我比較傾向於訪問學校的師長或同學。師長方面,我想訪問管理圖書館的叔叔。同學方面,優先會選擇儀隊的同學做採訪。

    如有活動需要報導採訪,任何問題洽詢,以下三個粉絲頁,均可連絡!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李基銘主持人mail: a0986650006@gmail.com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