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現在檯面上的新冠疫苗無法終結疫情?
剛剛看到一篇華爾街日報的文章,覺得這個觀點很有趣 (只能當作者個人臆測,主流目前不會納入這些考量)
大概分為:1️⃣ 載體不可複製而無法延續免疫力、2️⃣ 沒有採用佐劑增加免疫反應、3️⃣ 生理上對上呼吸道鼻腔的抗體濃度不足
1️⃣ 載體不可複製而無法延續免...
為何現在檯面上的新冠疫苗無法終結疫情?
剛剛看到一篇華爾街日報的文章,覺得這個觀點很有趣 (只能當作者個人臆測,主流目前不會納入這些考量)
大概分為:1️⃣ 載體不可複製而無法延續免疫力、2️⃣ 沒有採用佐劑增加免疫反應、3️⃣ 生理上對上呼吸道鼻腔的抗體濃度不足
1️⃣ 載體不可複製而無法延續免疫力
作者引用2007年一篇 正在開發的HIV/AIDS載體疫苗 的回顧文獻
說明若是以病毒載體疫苗而言
其實有可複製載體與不可複製載體(Replicating and non-replicating viral vectors)疫苗的差別
可複製載體像是:麻疹和水痘疫苗
感染人類的病原體在不管是在體內(動物胚胎)或體外(細胞培養)連續好幾代的複製,並且在人類有複製能力。
因為可複製載體有這種特性,所需要的劑量通常更少
代表可能相對較少的副作用
不過,可複製載體也不是沒有風險
免疫缺陷者就完全不能接受這種疫苗
因為這病毒等於是活的,接種者會因為這種疫苗真的會得病
最典型的就是小兒麻痺口服疫苗,因此而停止使用了
而且HIV/AIDS疫苗若想要以麻疹疫苗為載體
即便活麻疹載體病毒通過雞胚胎進行一系列複製
隨著每一次傳代,病毒在雞細胞中的複制能力變得更強
但是若在人類細胞中則失去複制能力。
這也不能叫做可複製載體,而是屬於不可複製載體了
(畢竟HIV病人是免疫缺陷,不可以有任何弱病毒感染的風險)
2️⃣ 沒有採用佐劑增加免疫反應
但是不可複製的疫苗也是有辦法提升它的保護力年限
最典型是破傷風和A型肝炎,是用 #佐劑 成分增加免疫生成反應
在嬌生和AZ疫苗使用非複製型腺病毒,並且不包含這類佐劑設計的考量。作者認為這導致降低了效果
不過與非佐劑疫苗相比,含有佐劑的疫苗會引起更多的局部反應(如注射部位發紅、腫脹和疼痛)和更多的全身反應(如發燒、發冷和身體疼痛)。
3️⃣生理上對上呼吸道鼻腔的抗體濃度不足
另外在抗感染方面
從生理推斷比較大的問題是
肺部、下呼吸道有豐沛的血流供應,所以有足夠的康體
但是鼻腔和上呼吸道可能就不足
這是抗感染一直看不到盡頭的原因
當Delta的親和力是對上呼吸道增強了,這個可能就是重要原因
展望未來,Covid-19 疫苗將得到更新以對抗該病毒的變異,據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稱,下一代疫苗也可能側重於增強鼻子和肺部潮濕表面的免疫力。(鼻噴疫苗?)
--
麻疹疫苗對生命有益,水痘免疫接種可保護 10 至 20 年,破傷風疫苗可維持十年或更長時間。
但是要聲明,未必它們的機制就適合新冠疫苗
研發疫苗的原則:
是提供保護,但沒有嚴重疾病或死亡的風險。
疫苗效果的里程碑,共有三階:
1. 全面防止感染和傳播 (接近消滅疾病)
2. 防止嚴重疾病和傳播 (壓制疾病,此為現在COVID19疫苗的位置)
3. 僅針對嚴重疾病的保護
從這篇文章來看
疫苗研發方向一定還是朝著non-replicating viral vectors
來確保大眾和免疫缺陷者的安全
但是如何同樣劑量下增加免疫反應
另外怎麼增加抗感染的效果
我們還有超過一百支各國的國產疫苗和國際藥廠正在研發
希望最後能有被稱為上帝的解藥成為終結疫情的關鍵
引用原文
Some Vaccines Last a Lifetime. Here’s Why Covid-19 Shots Don’t.
Researchers have calculated a key number—the threshold of protection—for other vaccines. Covid-19’s is still a mystery.
By Jo Craven McGin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