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無法抗拒的他漫畫40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無法抗拒的他漫畫40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無法抗拒的他漫畫40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無法抗拒的他漫畫40產品中有1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肌萎症生命鬥士陳燕麟醫師 — 獻身志業,擁抱人生的不完美】 「醫師,這個病有藥可醫嗎 ? 如果沒有,怎麼辦 ?」擔任耕莘醫院組織病理科主治醫師的陳燕麟醫師,國三就發現自己罹患「肢帶型肌肉萎縮症」(簡稱肌萎症),是一種四肢會逐漸無力的罕見疾病,目前仍沒有治癒的方法。 ■生命的缺口,成就一生的志業...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祖寧,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無法抗拒的他》改編自韓國漫畫《알고 있지만》直譯就是「雖然知道」,本劇由宋江、韓韶禧、蔡鍾協、李烈音主演。 被稱為Netflix親兒子的宋江,相信有許多朋友都已經認識他,過去作品便包含了《喜歡的話請響鈴》《Sweet Home》《如蝶翩翩》而女主角韓韶禧,去年更是以《夫婦的世界》爆紅。 本...

無法抗拒的他漫畫40 在 少女心文室 NEWS ROOM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7-11 04:05:13

💜『歷年16部漫改韓劇盤點(下)』 / 🤩🤩🤩終於來PO漫改劇下集系列~上集可以回顧粉格下下則貼文喔!一樣都是可以在LINE WEBTOON上都可以看得到的原著漫畫作品喔!這一格除了《Sweet Home》是去年的作品,其他都是今年的作品喔!!有幾部也還未開播待播中~來分享你們喜歡哪幾部漫畫或電視劇...

  • 無法抗拒的他漫畫40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8-25 07:30:40
    有 137 人按讚

    【肌萎症生命鬥士陳燕麟醫師 — 獻身志業,擁抱人生的不完美】
    「醫師,這個病有藥可醫嗎 ? 如果沒有,怎麼辦 ?」擔任耕莘醫院組織病理科主治醫師的陳燕麟醫師,國三就發現自己罹患「肢帶型肌肉萎縮症」(簡稱肌萎症),是一種四肢會逐漸無力的罕見疾病,目前仍沒有治癒的方法。
     
    ■生命的缺口,成就一生的志業
    「我國三的時候,發現自己跑步越來越慢,覺得奇怪,在高一時確診,才知道我罹患了肌萎症 (Limb-girdle muscular dystrophy,LGMD)。」得知之後傷痛萬分,但怕家人與朋友擔心,仍然強裝鎮定,陳醫師回想,「我高中畢業時還向同學誇下海口,說我有三大目標:第一,當醫生,希望治癒我的病;第二是唸博士班,深入了解這個疾病的機制;第三,是開漫畫店。」他笑著說。但隨著唸書過程,發現該疾病沒有治癒的方法,便萌生退意,總覺得無須多花心力在一件不可能成功的事情上。
     
    因為內心的抗拒,陳醫師後來選擇的研究方向也都與該病無關,直到三年前就讀博士班的某一天,指導教授對他說:「你兼具『醫師、病友及家屬』的三重角色,不研究這個太可惜了 !」後來,陳醫師換個角度想,疾病能治癒當然最好,但若沒有辦法,只要有任何方式可以減緩其發展,還是能對社會有所貢獻。帶著師長的支持與鼓勵,陳醫師毅然決然踏上神經肌肉疾病的研究之路,也在今年和日本相關單位聯繫,打算赴日進修肌肉病理學。
     
    不過,他也感慨地說道:「前幾天我到台中參加一個神經肌肉病理的研討會,遇到當初診斷我的楊智超醫師,至今已過了十八年,從最初的排斥、懷疑到欣然接受,當我繞了一圈終於又回到這條路上時,楊醫師也要退休了。」在台灣,研究該領域的學者相當少,這類病例也因為不多,所以醫院並沒有資源額外培養一位該科的醫師。
     
    因此,陳醫師希望透過自己的力量,或許有機會為社會帶來一些改變。而他也和我們分享,近年來在研究上愈做愈能發掘出有意義的成果,即使無法投稿論文,卻能滿足他探索問題的好奇心,甚至發現以前看似無關的所學,都能相互融通,能運用的資源也相對較一開始就投入肌肉研究來得多。言談中,陳醫師道盡一路走來的波折,但從他略帶喜悅的表情中,可以深刻感受到他「重回崗位」的堅毅決心[1]。
     
    ■不讓疾病留給下一代,「基因檢測公益計畫」誕生
    陳燕麟是新店耕莘醫院病理科醫師,也是「肢帶型肌肉萎縮症」患者。高一時被診斷罹患罕見疾病,四肢也隨年紀逐漸萎縮失能,面對自己的疾病,陳燕麟有著超凡理性,「目前還站得住,我能走就盡量走,多感受走路的感覺。」
     
    陳燕麟回憶,在國二、國三的時候,自己跑步愈來愈慢,甚至腳踮不起來,心裡覺得奇怪,就去看了醫生,住院期間,做了一堆檢查。
     
    「出院前,主治醫師對我說,要做肌肉切片檢查,因為是一個小手術,躺在病床上就可以了。這個手術在左大腿打了麻藥,再拿刀把皮割開,把肉挑出來,雖然有打麻藥,但是在取出肌肉組織,剪斷的那一瞬間,還是有痛覺。」陳燕麟對這段過程,留下深刻印象。
     
    「你罹患的是肌肉萎縮症,這個病是沒有藥醫的。」醫師告訴燕麟檢查結果。「那一瞬間我懵了,在醫學發達的年代,怎還會有這樣情況?那時,我是怎麼回到家的,都想不太起來。」
     
    醫師的珍斷對陳燕麟影響很大,這也是他現在致力研究肌肉萎縮症,希望以基因檢測做為第一步的原因,當基因檢測愈來愈成熟,可以讓某些病友,不用體驗可怕的肌肉切片手術。
     
    「有次閃過一個念頭,其實,我不一定要治癒這個病,如果有機會可以減緩它惡化,例如,本來 30 歲要坐輪椅,延緩到 40 歲,這 10 年的時間就有很大意義。」[2]
     
    ■肌萎症的類型與診斷過程
    陳醫師接著說明肌萎症的類型與診斷過程,通常造成肌肉萎縮、無力的症狀有兩大因素,一是肌肉細胞本身無法正常運作,二是神經傳導出問題。醫師會透過臨床症狀和神經學方面的檢查來區分這兩類。分析過後,若判斷屬於肌肉類問題,牽涉到的基因大約有 150-200 個。
     
    然而,早期的基因檢測並不發達,頂多鎖定特定一、兩個基因,採用桑格定序 (Sanger sequencing) 檢驗,效果不彰,所以即使病人知道了自己的疾病類型,仍不曉得是哪個基因出問題,加上當時也沒有資料庫的概念,所以分析結果也就束之高閣,無法多加利用。
     
    隨著次世代定序技術 (NGS) 問世,檢測以組合基因 (panel) 的方式,一次可偵測多個基因位點,較過去更有效率。但是,陳醫師也點出其中的挑戰:「萬一測完結果是陰性,變成還要再找其他的組合 (panel) 來做,而一次檢測的費用大約四萬,多次檢測的醫療花費相當可觀,也會造成病患很大的負擔;更重要的是,即便病人願意自費,醫師也無法保證一次的檢測結果就能找到確切的答案和治療方式。」
     
    即使如此,基因檢測依然有其重要性。在看診過程中,陳醫師發現許多患者仍渴望孕育生命,也有家屬擔心自己帶有隱性基因,會遺傳給下一代,而最佳的防範策略就是基因檢測,因此他決定自掏腰包,默默協助病友。
     
    後來,病理科主任在跟陳醫師聊天的過程中得知此事,鼓勵陳醫師以募款方式執行,「基因檢測公益計畫」也就應運而生。起初,僅得到醫院同仁的支持與贊助,資源並不多。直到某一天,陳醫師接到新北市醫師公會理事長周慶明的電話,表示希望一起響應,並協助募款,後來透過新北市醫師公會籌辦的攝影比賽,以及攝影作品的義賣,終於募得了兩百七十萬左右的資金,讓計畫得以順利進行[3]。
     
    ■肌萎症 (Limb-girdle muscular dystrophy,LGMD)
    肌肉失養症(Muscular dystrophy)是一群和基因遺傳相關,臨床上緩慢進展、逐漸惡化的肌肉疾病,可影響四肢、軀幹、顱面肌肉,並且在顯微鏡下,顯示有肌肉組織的不正常退化及再生。
     
    而所謂的肢帶型肌肉失養症(Limb-girdle Muscular dystrophy,簡稱LGMD),指的是一群異質性的進行性肌肉失養症,主要影響肩帶以及骨盆帶的近端肌肉,以體顯性/隱性遺傳為主,與常見的性聯遺傳肌肉萎縮症(Duchenne裘馨氏/Becker貝克氏肌肉萎縮症)有所不同。LGMD最早是由兩位英國籍的醫師,John N. Walton以及 F. J. Nattrass,於1954年提出。據統計LGMD是第四常見的肌肉失養症,保守估計其盛行率約為20,000分之1。
     
    罹患此病的患者,其共通點為近端肢體無力、萎縮,早期會發現患者爬樓梯有困難,或是蹲下後再站起來,需要以手撐地、撐膝蓋(高爾現象, Gowers Sign)。患者走路時會左右搖擺,呈現蹣跚步態(waddling gait),要把手舉高也可能會出現問題,並且觀察其肩胛骨會有左右不平均的現象(翼狀肩胛,scapula winging),小腿肌肉可能會假性變大(pseudohypertrophy)。
     
    一般而言,兒童期發作的患者以骨盆帶的近端肌肉為主,而成人發作的患者會同時影響肩帶以及骨盆帶的肌肉,容易造成肢體活動度的限制,甚至須坐輪椅。大多數LGMD的患者並不會影響智力發展,並且臉部的肌肉、遠端四肢的肌肉在疾病早期不受影響。抽血檢驗可以發現患者血液中的肌肉酵素(Creatine Kinase, CK)顯著上升。
     
    依據患者的不同基因病變,其發病時間、疾病進程、臨床表現、嚴重程度,以及預後各有不同。依照基因遺傳方式的不同,可概分為體顯性遺傳(LGMD1),以及體隱性遺傳(LGMD2)兩大類,其中以LGMD2為大宗,病患數量相對較多。
     
    LGMD有各種不同的亞型(subtype),是由於不同的基因突變影響不同的肌肉蛋白所造成。依據影響的肌肉蛋白不同,可概略分成Dystrophin–glycoprotein complex 的 病 變 (LGMD2C-F,P) 、 肌 小 節 (sarcomere) 相 關 蛋 白 的 病 變 (LGMD1A; LGMD2A,G,J)、肌纖維膜上(sarcolemma)運輸蛋白(Trafficking)相關突變(LGMD1C,2B)、核蛋白病變(LGMD1B)、醣基化(Glycosylation)相關蛋白的病變(LGMD2I)、泛素-蛋白酶體路徑(ubiquitin proteasome pathway)病變(LGMD2H)等,目前已發現有超過25種亞型。
     
    ■為肌萎症研究鋪路,做到不能動為止
    肌萎症基因檢測的費用每例3萬元,一開始陳燕麟醫師打算自掏腰包、每月挪用一部分薪資去做這件事。「3萬元對一般人來說可能不算太貴,但對許多病友來說,因病沒了工作、生活都成問題,更別提拿錢做基因檢測,想減輕病友的負擔。」陳燕麟說,自己經濟狀況算好的,還有工作,只要能溫飽,其它的錢想拿來做有意義的事。
     
    耕莘醫院組織病理科主任馬鴻均獲悉後深受感動,「陳燕麟醫師這股傻勁讓我和醫院同事們非常敬佩,但這公益之事,應集合社會之力,一起推動。」馬鴻均向院方呈報此事,耕莘醫院大力支持這項計畫,並成立專門的肌肉罕見疾病核心實驗室,也期待善心人士共同響應這個公益檢測計畫。
     
    陳燕麟感謝醫院支持,他希望趁著自己還能動,「做多少算多少」。下位研究者可以站在他肩膀上往前走,如同鋪路一樣,前面鋪好了,後面的人只要接力進行就好。
     
    因為疾病曾經畏懼死亡,陳燕麟體悟生命脆弱,「如果有什麼想做的事,遲做總比沒做好,即早找到方向,或許這輩子不見得達到終點,但至少可以離終點近一點。靠近一點,看到的東西一定不同。」
     
    關於肌萎症這個疾病,陳燕麟說,研究的前輩很多,很棒的研究者也很多。但他自信對於這件事的堅持無人能比,希望盡己所能,貼近這個疾病、找出更多可能解決這個疾病的方法,不知道結果會是如何,不過他相信,只要開始走,終點線就不遠[4]。
     
    【Reference】。
    1.來源
    ➤➤資料
    [1]
    (基因線上)「專訪肌萎症生命鬥士陳燕麟醫師——獻身志業 擁抱人生的不完美」:https://geneonline.news/warrior-who-fights-against-limb-girdle-muscular-dystrophy-exclusive-interview-with-dr-yenlin-chen/
     
    [2]
    (大愛電視 DaAi TV)「是醫師也是病人 - 陳燕麟」:https://daaimobile.com/project/5f3f80d0bdde990006f93df9
     
    [3]
    (基因線上)「專訪肌萎症生命鬥士陳燕麟醫師——獻身志業 擁抱人生的不完美」:https://geneonline.news/warrior-who-fights-against-limb-girdle-muscular-dystrophy-exclusive-interview-with-dr-yenlin-chen/
     
    [4]
    (罕見疾病基金會)「把疾病留在這一代!肌萎症醫師陳燕麟發起基因檢測公益計畫」:http://www.tfrd.org.tw/tfrd/library_d/content/id/2541
     
    ➤➤照片
    ∎(彰化基督教醫院)「彰基罕病電子報 第35期」:https://dpt.cch.org.tw/upload/site_news/4614/1098/35_%E5%BD%B0%E5%9F%BA%E7%BD%95%E7%97%85%E9%9B%BB%E5%AD%90%E5%A0%B1%20%E7%AC%AC35%E6%9C%9F-Muscular%20dystrophy-dystroglycanopathy%20(limb-girdle)-20200108.pdf
    圖說:骨骼肌蛋白相關的肌肉失養症病變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免費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edu.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肌萎症 #肌肉萎縮症 #陳燕麟 #罕見疾病 #LGMD
     
    罕見疾病基金會 / 衛生福利部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GeneOnline 基因線上 / 大愛電視 DaAi TV
    罕見疾病基金會 / 彰化基督教醫院
     
    📢肌萎症生命鬥士陳燕麟醫師,擁抱生命的不完美!全台罕見疾病發聲出版計畫:https://bit.ly/3sLwktw

  • 無法抗拒的他漫畫40 在 美麗佳人 Marie Claire Taiwan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8-12 23:30:37
    有 40 人按讚

    【#mc愛追劇】好奇點開原著漫畫來看!不!得!了!啊嘶~🥵🥵🥵姐妹們,上車嘍~
    *19禁漫改劇《夏至點》即將開拍>>https://bit.ly/3y9QlMg
    #marieclairetw #韓韶禧 #宋江 #床戲 #無法抗拒的他 #夏至點(#派脆克)

  • 無法抗拒的他漫畫40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3-23 07:25:42
    有 174 人按讚

    「舊文新貼」這是2019年8月分享的文章,重新翻出來分享,是因為:
    最近有好幾個媽咪私訊我聊到關於培養兒童閱讀的心得,昨天晚上又和另一個媽媽聊到,我乾脆再把以前的舊文章翻出來分享,當時是分著三天寫完,今天一次貼出來。對於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的方法,我來分享一下我們家陽陽如何從小二老師告訴我們她是一個閱讀有障礙的小孩變成小四時兩週閱讀40本書的成長故事(文太長,有興趣的當故事看喔,沒興趣或已經看過的老朋友請轉彎):

    女兒不是從小就喜歡閱讀,十個月大來澳洲後一直到三歲半才上幼兒園,那時才接觸英語環境,在家是紮實的全中文教育(因為24小時跟我一起)。
    因為澳洲學制的關係,四歲半進入小學系統的prep,五歲半上小一,在家我們仍然要求全中文交流,這樣的堅持,除了學校老師的支持,我們夫妻也相信這是對的。
    小二第一學期,老師告訴我們,女兒有閱讀方面的問題,他可以流利的閱讀書本中的每一個字,卻無法說出故事的內容,不懂故事的意思,表示她沒有理解與吸收;而女兒也因為這些壓力很抗拒閱讀。
    澳洲小學教育很重視閱讀能力與習慣的培養,甚至會有檢測系統得知孩子的閱讀能力是超越或是落後於該年齡。女兒當時是落後的。因為閱讀後不能口述內容,以至於無法升級到更難的書籍內容,檢測結果一直在原地踏步。
    為此我思考許久,也失眠,更不敢過度勉強抗拒的女兒,雖然引導、鼓勵,也從圖書館借來我覺得有趣、而他應該會喜歡的繪本回來,似乎沒什麼進展。
    有一天,我覺得我應該要拋棄台灣教育給我的舊思維與作法;於是硬著頭皮去請教只有點頭之交,但對我算友善的一個澳洲白人媽媽(女兒小一同學的家長)她告訴我:「建立孩子閱讀的自信,更勝於追求她閱讀的能力程度,而習慣的養成,來自於她能自信的閱讀,快樂的閱讀,輕鬆的閱讀。即使讓她從頭來過,即使讓她去讀prep程度的讀本,都沒關係,即使她只看圖片也無所謂,愛上看書這件事、這習慣的養成比什麼都重要。」
    我聽了有如當頭棒喝;懂了,也找到方法了。
    你們知道怎麼做了嗎?腦力激盪一下😊

    得到老外媽媽的指點迷津之後,我帶著女兒去社區圖書館,讓她自己選書,當然她表現興趣缺缺,我告訴她隨便選五本,她可能會喜歡的,就算帶回家後發現不喜歡也沒關係,拿回來還就好,讓她在無壓力之下選書。
    女兒選書時,我觀察到吸引她的書都是她可以看到封面或是內頁的書,他不會選擇排列在書架上的書,而是會選擇放在展示架上的書。
    於是我選了15本書,加上她的五本一共20本,
    回到家後,我仿造圖書館的陳列方式,吸引她的目光,然後又網購買了一個雜誌架,讓每一本書都可以看到封面,而這個方法奏效了。

    6歲半的女兒開始會因為好奇書本內容,而主動去翻書,我選擇的15本書,除了有繪本、圖鑑還有各種她學校正在學習的課程內容,像是動物、像是九大行星、像是植物的生長等等,都是有趣生動的內容,她翻書翻到某一頁會突然說:「喔,這個我們老師今天有講到這個耶。」(很好,這就是我要的連結)
    此外,我還選了一些圖多字少又容易閱讀的短篇故事,人物沒有很多,像是寶寶讀本那樣,內容也都是她認識學過的單字,我會陪她讀完後說給我聽,她慢慢的找到自信,我也找到問題,本來她以為復誦故事是要整本一字不漏的背下來,我告訴她retell真正的意義是什麼,也因此解開她的心結,我告訴她,把記得的內容說給媽媽聽就好。後來,每天晚餐後,我們全家會坐在沙發上,給她一個小舞台,讓她說故事給我們聽,然後爸媽和弟弟會給予最熱列的掌聲👏。她進步很快,說故事的細節越來越多,越來越精彩。終於,她的閱讀能力檢測結果開始往上提升。

    當然,閱讀的習慣沒有這麼容易養成,雖然,她稍微比較會拿書來看,但只要我沒有陪伴,她就是看看圖片而已,一般閱讀時間不會超過15分鐘。
    孩子嘛,喜歡新鮮感,所以我請老公也去辦一張借書證,剛開始我平均5到7天就跑一次圖書館,每次借閱40本書。回到家,我每次陳列20本書,10本在書架上,10本放在玩具木箱上;看到新書,孩子會很興奮的翻閱、參觀,漸漸的她看書的時間也拉長一點,兩三天後觀察女兒不再摸書時,我再更新另外20本,她又開心的摸書😂,翻閱、看圖,等到她不再觸碰那些書,我立刻再去換一批書回來。

    以上是我沒空陪讀時,讓她主動去接觸書本的方式,但要她深入閱讀,我還有招(嘿嘿)。我不會說出:「來,媽媽陪你讀書」或「我們來看書」或「借著麼多書你都不看」也不說「怎麼都只看圖片,不讀內容」這些句子請忍住不要說出口..孩子一般很喜歡唱反調,你越在意越催促的事,他們會越排斥,千萬不要提到「看書」這個關鍵字,可是孩子們喜歡模仿,也喜歡跟你在一起,所以,讀書給你的孩子模仿你........我會拿起有趣的繪本,故意走到孩子身邊或附近坐下來,開始閱讀,然後自言自語、誇張的語氣說「天啊,怎麼會這樣」「小松鼠,也太危險了吧」「喔,這隻魚也太可愛了吧」「天啊,巫婆好壞喔」各種驚呼😂,各樣大驚小怪,孩子一定會被吸引過來,這招對中低年級以下的小孩很有效,但有時候還會吸引到孩子他爸也湊過來😝。

    孩子們會問:「怎麼了,這書在說什麼?」我就會簡單起個頭吸引他們,但又賣關子的說「喔,現在我看到正緊張,你等一下..」,然後孩子開始會好奇內容,想跟你擠在一起看,我索性把整本書交到她手上說,你自己讀就知道了,然後,孩子為了滿足好奇心,就進入書本的世界(有時候我會陪讀一兩頁)。看完書後,我還會跟她說「你有沒有覺得那個小孩好誇張」「妳看到那裡的時候有沒有感動?我都快落淚了」等等各種浮誇演技真的都可以拿影后了我。💁‍♀️👸🏻

    看完後孩子就會跟我熱烈討論,我就會很入戲的說「如果是我,我會....布拉不拉不拉講一堆」,孩子也會發表她們的想法和意見,並且提出更好的解決方法,嗯嗯,我的目的達到了,一直到現在,女兒看到好看的書,都會拿來跟我討論。

    在培養閱讀期間,每天睡前,我會提早一小時把孩子們集合到房間,在進房之前我已經佈置好房間,房間裡除了床,沒有玩具只有書,我會說:「想睡的就睡,不想睡的自己找事做喔」,沒有玩具,沒有畫筆,能做的事就是看書,睡前閱讀可以平靜身心,舒緩情緒,他們也因此養成睡前閱讀的習慣。這些書籍,我是每天更換,除非他們有喜愛的書,看了一半隔天還要看,就會保留。
    就這樣,女兒成功培養閱讀習慣,更棒的是弟弟也被深刻的影響,弟弟還沒上學,不識字,都會要求姐姐讀書給他聽,弟弟上學識字後,為了不求別人讀故事,很努力的認字學習,現在六歲讀小一,閱讀能力測驗結果是在十歲,小學四年級的程度,都可以讀姐姐讀的書了。女兒的閱讀能力從二年級下學期開始躍進,現在九歲,小學四年級,閱讀能力檢測在小六以上,已經超越同齡的孩子。
    我不辛苦,只是圖書館來回換書,演演戲,觀察孩子們的喜好,把書搬來換去,以前有些繪本畫風不得女兒歡心,我就會注意這些問題。偶爾她也看漫畫,但一次只能借兩本。
    以前,我經常自己去借書回來給他們看,因為借閱太多太多,經常借到重複的,現在都必須讓孩子們自己去借書找書,我就當司機接送就好,不用再傷腦筋。

    但是,你後來會發現孩子經常借同一類型的書,等於沒有進化,也就不會進步,這時媽媽我又會插手了,我會選擇幾本不同風格的書,然後告訴她,如果妳讀了前面五頁還是不喜歡,那這本書就放棄(這靈感來自:韓劇第一集沒吸引我,頂多到第二集我就棄劇了,書本我還給了五頁的機會耶)。通常十本裡面有五本她會繼續看下去,有時候還愛不釋手。這招也很有用喔,讓孩子接觸多元的寫作風格。

    現在每天晚上孩子們都會輪流讀床邊故事給我聽😂。而我最常說的話是:「你們讓眼睛休息一下,不要再看書了。」

    孩子愛看書之後,不管你是要追劇、運動、烘焙、還是滑手機,真的不會有人來吵妳(大誤😂🙅🏻‍♀️),好處多多,快點把孩子們的閱讀習慣培養起來吧。

    對了,最重要的是我家孩子每天只用ipad學習學校課程30分鐘,每個星期五和六晚上才能看電視,星期六下午可以打電動90分鐘。其他的日子和時間只能自己安排找事做,而且我們是去年12月因為學校要求才買iPad,所以小孩對3C中毒不深。因此訓練孩子們讀書習慣比較容易,孩子習慣養成後,對3C不會上癮、不依賴,能夠自己控制使用時間,這也是閱讀習慣養成的一種回饋喔。

    喜歡的朋友可以直接分享喔,不用問我😄。
    便當文稍後。今天帶刈包。

  • 無法抗拒的他漫畫40 在 祖寧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1-08-18 22:59:20

    《無法抗拒的他》改編自韓國漫畫《알고 있지만》直譯就是「雖然知道」,本劇由宋江、韓韶禧、蔡鍾協、李烈音主演。
      被稱為Netflix親兒子的宋江,相信有許多朋友都已經認識他,過去作品便包含了《喜歡的話請響鈴》《Sweet Home》《如蝶翩翩》而女主角韓韶禧,去年更是以《夫婦的世界》爆紅。
      本劇故事講述一名雕塑系的大學生劉娜比結束初戀後,卻遇見了那個傳聞中不和任何人交往的朴宰彥,娜比目睹過窄彥和不同女生接吻,但卻無法抵抗窄彥那莫名的魅力,因此在吸引與抗拒的循環中不斷盤旋,就像是一隻蝴蝶一樣。

    🥕本集文章版:https://ningspotlight.com/?p=1371
    《無法抗拒的他》其他必看解析
    EP1-EP4|你沒發現的8件黑暗隱喻:https://youtu.be/k3_F3f26NDg
    EP5-EP7|暗示宰彥的改變是徒勞:https://youtu.be/ox68nbapE6M
    EP8-EP9|10個率知完CP魔鬼細節:https://youtu.be/fuYKTfKoW9o
    EP9-EP10|結局解析宰彥為何不丟蝴蝶打火機:https://youtu.be/m2DBiqDCe-c

    📌《Sweet Home》解析系列 :
    https://youtube.com/playlist?list=PL2kXnWbjsC-l4PJjfhy4lmfBRpch_p-cO
    📌《喜歡的話請響鈴》解析系列 :
    https://youtube.com/playlist?list=PL2kXnWbjsC-l26T5CuyzT7W2X0_65Uzsa
    📌《夫婦的世界》解析系列:
    https://youtube.com/playlist?list=PL2kXnWbjsC-m4VdLU_7Z2oPbDlsMt41Bc
    #無法抗拒的他 #宋江 #韓韶禧

    🔖各節看點
    00:00 無法抗拒的他
    00:29 小率知完CP解析
    02:26 從電影看知完的戀愛觀
    03:40 知完為何跟娜比要小熊獎品
    04:46 SLOW交通號誌暗示慢下來
    05:17 盪鞦韆對率知CP的意義
    06:28 知完告白裡的小細節
    06:57 路標暗示禁忌之戀
    07:37 就連站的地方都有暗示
    08:03 知完的選擇
    08:45 停下來的盪鞦韆
    09:09 導演為什麼要用路標
    09:34 宰彥娜比看的藝術作品意義
    12:09 第九集開頭運鏡意義
    📺本集為劇光燈系列
    專講戲劇的單元,如果你和我一樣喜歡戲劇
    那就不要猶豫按下訂閱了!開啟小鈴鐺不錯過任何戲劇新片吧!
    ✦記得訂閱我的頻道✦
    ✦祖寧 IG搜尋 / ning_twins0125
    https://www.instagram.com/ning_twins0125
    ✦合作邀約請來信:twinszuning@gmail.com

    封面圖自JTBC:https://tv.jtbc.joins.com/photo/pr10011325/pm10062471/detail/18533
    《無法抗拒的他》為由beyond J、STUDIO N、JTBC Studios 製作,並由 JTBC播出。

    👉本影片以評論、研究精緻影集藝術為主,影片中所有繪製圖片皆描圖自影劇畫面,僅供呈現解說之用,本影片不以濃縮劇情販賣原劇劇情為目的,僅希望能透過解析讓觀眾更理解作品美好之處,若有侵犯版權之疑慮,請來信聯絡:twinszuning@gmail.com
    /
      All videos on my channel are only used for commentary.Copyright Disclaimer Under Section 107 of the Copyright Act 1976, allowance is made for "fair use" for purposes such as criticism, comment, news reporting, teaching, scholarship, and research. Fair use is a use permitted by copyright statute that might otherwise be infringing. Non-profit, educational or personal use tips the balance in favour of fair use.
      If you are the original owner and want me to remove the video, I will do it immediately, just send me an email to inform me. Please do not resort to any unnecessary copyright strikes.
    /
      이 유튜브 채널을 결코 패스트 영화 만드는 것이 아니에요.드라마를 평론하고 분석하는 것을 목표로 해요. 이 비유튜브 채널을 공정한 사용을 위한 것이며 저작권을 침해하려는 의도가 아니다.
      1976년 저작권법 제107조에 따라, 비평, 논평, 뉴스 보도, 교수, 장학금, 연구 등의 목적으로 사용될 때 허락된다. 공정한 사용은 저작권법에 의해 허용된 사용이며 그렇지 않을 경우 침해될 수 있다. 비영리적, 교육적 또는 개인적 용도는 공정한 사용을 위해 균형에 도움이 된다.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