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烙印標籤理論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烙印標籤理論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烙印標籤理論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烙印標籤理論產品中有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322的網紅傅家慶個人網頁:每天來點 FU 能量,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創傷壓力,親身走過】 (文長四千,歡迎轉載) 關於「創傷壓力症候群」,我來分享一下自己走過的經驗。這篇特別想給倖存者、家屬、救難警消醫護、新聞同業等人。這篇不多談理論,談深深刻刻的內心世界。因為當時對我來說最難的就是找得到理論,找不到真切有人味的經驗談,可以連結到我當時被掏空的內心,跟我對上話...

烙印標籤理論 在 辰榛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05-17 02:26:43

⠀ 「你眼中的精神疾病患者,是什麼樣的人?」 ⠀ 🔖今天來讀 #瘋癲與文明 ⠀ 不知足、危險、不定時炸彈......,你對精神病患者有著怎麼樣的想像呢?那些所謂「異於常人」的瘋癲,又是界線分明、實然存在的嗎? ⠀ 📖 瘋癲意義的流變 ⠀ 古希臘時期,人們崇尚體液、元氣理論,主張激情和體液會相互影響,...

  • 烙印標籤理論 在 傅家慶個人網頁:每天來點 FU 能量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4-06 01:06:57
    有 63 人按讚

    【創傷壓力,親身走過】

    (文長四千,歡迎轉載)

    關於「創傷壓力症候群」,我來分享一下自己走過的經驗。這篇特別想給倖存者、家屬、救難警消醫護、新聞同業等人。這篇不多談理論,談深深刻刻的內心世界。因為當時對我來說最難的就是找得到理論,找不到真切有人味的經驗談,可以連結到我當時被掏空的內心,跟我對上話。

    首先,這不是只是倖存者、家屬、救難人員才會發生的狀況。我們任何人,對這事件都承襲了一部分的能量,成為自己的了,只是或多或少。當你看到太魯閣號的意外,哭了,這「事件」勢必觸動了你什麼!就跟看電影,看劇會哭的點一樣,你擷取了某部分在你的內心世界發酵了。

    有時候創傷,是集體的,有時候,創傷更會遺留成為文化的。例如為何我們的父母、祖父母會有囤物的習慣?跟一些無用的物品難分難捨呢?後來我感受到他們經歷時代動亂,物資缺乏的「不安全感」,我甚至認為那是那個時代的人「集體的創傷壓力症候群」。

    創傷壓力三大來源:身體受侵害、交通事故、戰爭災難。任何一個,其實都會遞延很多的蝴蝶效應,只是我們不太談它,慣性忽略,壓抑,所以最後表徵在一種文化,或是生活習慣上,像是「囤物」,已經是最「保守」的表現手法了。

    我自己是在2017年經歷一場車禍,到院前死亡,竟能奇蹟重生。之後除了身體上的復健,最難的就是心理上的。這件事情外人看來是個奇蹟,是大難不死,是三生有幸,但對我來說先體會到的會是大難的「難」字,我看到自己曾經躺在一灘血中,那些衝擊是很震撼的,喚醒當時三十五歲的我,很多以為不記得的「記憶」。

    注意:被喚醒的就是你最害怕的,也是最需要被療癒的部分,這是壓力的「核心」,也是日後心理諮商時最需要被「工作」的區塊。

    首先要注意的是一個時間點,第三個月。

    前面三個月,包含手術住院的那二十天,你根本無力顧及心理健康,每天被身體的疼痛給折騰,身體的痛蓋過了心裡的痛。這時我也會哭,也魂不守舍,但因為身體有痛,第一要務是止痛,醫院也會提供你一些復健方法,所以我基本上還維持在一個「行屍走到醫院」去復健的節奏上。

    注意:只要有規律的事情做,心就不會那麼空!

    三個月後,理論上也是該發酵的時候,我的內心也真的就發酵了。當時復健科說其實這些復健都是輔助性,幫助不大,建議我在家附近找復健診所做即可。這是很實際的建議,可是我當時天天失眠,惡夢連連,然後拖到早上五點勉強睡下,天卻亮了,更睡不好,惡性循環,然後到了中午得趕緊出門,花一小時去醫院,再花一小時復健。這看來是折騰,其實後來發現有很大的意義,因為「只要有規律的事情做,心就不會那麼空!」

    當我不用再去醫院,我反而覺得「落空」了。把我救回來的雙和醫院,對我有很大的情感連結,每天去那裡,我好像靠近了事件的核心,我反而有一點「歸屬感」。記得三個月後的回診,主治柯玉誠醫師說可以不用再來時,我竟有種「畢業的不捨」。

    三個月後也是面臨調解的時期,當時我得開始去翻找相關文件資料,準備「出庭」。原本那疊完全不願意去碰觸的診斷證明、收據、病歷等資料,這時候被迫得翻閱。才剛開始翻,立刻雙耳後漲紅,看到那些照片,診斷書上「到院前死亡」五個字,都會立刻崩潰大哭,真是覺得黑白無常一定到家門口了,怎麼辦?怎麼辦?來抓我了!

    注意:新的事件刺激,會加速壓力的爆發!

    三個月是很多關鍵時候,很多法律程序差不多得遞出,不能逃避,但當面對了,就等於直接迎戰壓力本身。這是助力,因為不要逃避了,開始把這些一點一點梳理清楚。這時候如果能有旁人幫忙釐清,會減少很多無力感,減低壓力感,所以專業的法律協助很重要,政府或台鐵若真有心,這塊莫讓家屬操心,因為每經歷一次「儀式」都是重新打開傷口。

    而身為旁人,我們對經歷重大事件的人可以做什麼呢?我記得在一本書提到如何陪伴失去親人的親友時,說到其實幫他打掃環境,買便當,這些都是最實際的幫助。是的,因為生活會陷入一團亂,而那團亂,會讓心情更亂。如果可以,幫忙這些生活雜事,是很大的幫助。

    我的第一次崩潰大哭,就是某次回家發現廚房水管漏了一地,我邊擦地就邊大哭起來,覺得「這一切都在和我作對」!甚至,地上的一根頭髮,我都恨,恨它不知道我連彎腰吸塵的力氣都沒有嗎?

    如果無法做什麼,身為旁人,盡量不要以鼓勵平常挫折的方式安慰人,例如說「快樂是一天,難過是一天,何必選擇難過」,又如「你可以的」!

    回想起來那段時間,每當我看到外人給我的這句鼓勵,第一時間的反應就是「我不可以」。我就是要「停在我不可以的狀態」裡,我要憐憫自己的不可以,我就是要哭,就是要哭出來,才能慢慢釐清為什麼「不可以」。我不要再慣性地被社會的包袱限制,先用「我可以」來壓抑「我不可以」。

    我要給自己秀秀,如果經歷創傷都不能給自己秀秀,我的身體還有淚腺嗎?

    到此,若情緒能得以紓解,或許可以告一段落,但我非常建議,即使不再哭了,仍可以找專業心理諮商協助,徹底挖一挖自己。

    先說諮商,它看起來像在聊天,實際上是在一個脈絡下,被專業人士工具性地分析自己。很多人會擔心諮商浪費時間,這就像要找病因一樣,需要幾次的懇談,才能把你的心打開,找到核心。創傷事件只是一個觸媒,要挖的是觸動了你的什麼?

    我認為很有用,因為我我從第一次進去時大哭,到現在被諮商師譽為「博士級」的諮商者,因為我很有感觸,給我一個點,我自己就能畫出一張心裡脈絡圖,對諮商效益幫助很大。而我在挖什麼呢?以下說的是我對創傷壓力症候群最深刻的體認。

    觸動的,未必是創傷事件本身。比方,我對於車禍撞擊瞬間沒有什麼記憶了,也一直沒有來到我惡夢裡,而來到我惡夢裡的,都是小時候的記憶,更專業地說是「童年負面經歷」,這是一個專有名詞,已經被廣為研究對人的生理和心理都影像甚鉅。原來成長中父母師長有意或無意的「情感忽略」,也就是對你冷淡的態度,也是種負面經歷,當時我們都以為沒事,實際上烙印在你心裡。

    問題是為何創傷事件(車禍)喚醒的是童年?為何作祟的竟然是所謂的「內在小孩」?我目前是這樣解讀:核心問題是你到底「怕」什麼?

    讀文至此,大家不妨停下來思考一下,今生,你怕什麼?

    我怕死!

    我的車禍本身經歷的就是生死議題,這夠我怕的了!所以我剛剛說了,看到那些「到院前死亡」的字眼,我感覺自己要被「抓回去了」。我一直怕這奇蹟是有時間性的,好像電影裡那些還魂的人,只是借我一點時間,終究要還回去。我怕再次死去,所以我一直不敢閉上眼睛,所以我一直失眠。

    問題來了,我怕死,可是我活了,那我怕什麼?

    在更多諮商抽絲剝繭後,我發現我怕「孤獨」。今生各種挫折感裡,連結到的核心情緒往往是這個。

    再次注意:被喚醒的就是你最害怕的,也是最需要被療癒的部分,這是壓力的「核心」,也是日後心理諮商時最需要被「工作」的區塊。

    每個人的核心都不同,我只能藉由自己的讓大家當做參考,你的核心議題跟我的未必相同,但都是我們今生最需要被挖掘的部分。

    你怕什麼呢?為何怕自己來不及說再見?為何看到別人的遭遇跟著哭?連結到的那個核心情感是什麼?如果能釐清,今生會豁然開朗。

    那找朋友聊天可以嗎?當然可以,只是效果完全不同,比方朋友會說「你可以的」,但你知道的,其實我不行!

    我知道諮商需要花很多錢,另外比較少錢的方法是,當時我去上了各種社區大學,宗教機構等等的課程,用數千元可以連續每週一天去上某種跟心靈有關的課程,不管名稱是什麼,去聽人說,去說給人聽。我曾經在某堂課的第一堂,就突然很釋懷,因為同學們真的男女老幼都有,我就發現「原來大家都有病」。

    這樣去上課的好處在於「只要有規律的事情做,心就不會那麼空」,維持一個恆定倒垃圾的頻率很重要。把自己放去一個你哭了,沒人會訝異;你不語,也會有人問你怎麼了的環境,讓你今生正面的造化帶你去正面的地方,把心打開。

    回想起來,那段時間我的心,第一次被打開是什麼幫助我的呢?

    第一,社會的集體關心。就是我車禍後發現自己大難不死,有這麼多人幫忙救治,我展開感恩之旅後,得到更多正面回應,尤其是救過我的人,這股力量,成為我很大的動力,為了道謝,我竟有勇氣走回急診室,手術房,每當我道一次謝,一定也釋放一些壓力。所以我們持續對這些參與過的人的關心,告訴他們,謝謝你們,是有幫助的,那是「第一道光」。

    第二,自己的覺察。我從一開始就告訴自己,我過去所有的情緒和挫折都都跟這一切有關,所以我不要逃避,這次我要徹徹底底「挖乾淨」。後來我也在這些學習中得到證實,就是童年經歷絕對不是「長大就好了」,小時候沒哭過的淚,你還是得把它哭出來,你才會重新長大;你曾委過的屈,都會在夜裡變成逆流的胃液,燒你的心。

    第三,專業的諮商,以及後續一切連結本心的課程。既然心亂了,請讓專業的來。

    第四,謝謝家人和朋友的陪伴。

    至於創傷壓力症候群何時能治好?沒有這一天!我常說,這條路只有零和一的區別,最難就是從零跨越到一,很多人認為自己沒問題,連這「一」步都不願跨出去。而跨出去之後,其實沒有終點,要把自己釐清到什麼程度?是自己的決定。

    嚴格來說,我是誰?我在哪?這問題的探索沒有終點,只有出發。

    讓自己的正面造化,帶自己去一個方向,用專業方法,把自己像曬書一樣,一頁一頁,攤開來,重讀一遍。

    所以消防人員號召,把捐款用作提供救難人員的心理輔導,我認為是非常必要的。首先,消防人員是英勇的,他們很可能說「不需要」,但那都是文化包袱,是怕示弱!但我們絕對要讓打了一場仗後的英雄,落淚,我們要主動提供,英雄們才會願意使用。

    如果我們對那些慘不忍睹的第一現場必須馬賽克處理,不敢看那些屍首分離,我們就更知道救難人員內心多煎熬,而清空多重要!

    整體來說,台灣對心理衛生還非常的缺乏,對於心理諮商還是有很多負面標籤,認為那是弱者的表現,就像我車禍後第一次掛精神科,臉書來寫了「應該不算魯蛇吧」。

    我永遠記得諮商師跟我說過的一句話「不管任何原因來諮商,都是為了尋求自己跟自己的平衡」。

    是的,你會發現自己平衡了,世界就不銳利了。

    你會生氣,都是內在自己跟自己不平衡,所以看誰都不順眼!我們為此發過多少無謂的脾氣?甚至對我們最愛的人。而為何不平衡呢?因為你壓抑了。為何壓抑?因為你以為不能釋放。

    覺得「一切都在跟我作對」是非常可能冒出來的情緒,經歷創傷後,會恨,為何是我?這部分是一個引頭,不要撲滅它,把恨意抒發出來!是的,為何是你遇到?為何是我的家人遇到?為何是我去救?為何我不能拒絕?為何?

    有一個特徵就是,第一時間我們都會想解釋「這是使命」、「我的工作就是這樣」,就是這句話壓抑了心裡真實的感受!誰不會怕呢?誰想看到血血肉肉?把那些情緒釋放出來吧!

    越說不會的,越會!這道理很簡單,就像一位家長,越說自己不在乎孩子成績,其實抓得越緊。口是心非,是很大的心理特徵,我們要讓自己口是,心是。

    你可以的,謝謝每位參與過的人,每一次,都該釋放,正是因為這份工作的使命,釋放才能走得長久。謝謝2017曾經救過我的人,2021年曾經救過太魯閣意外的人。祝福能有股力量幫助您大哭一場,把自己交出去給生命,承認你不行的,所以你可以哭的。英雄們,請先哭為「淨」!

  • 烙印標籤理論 在 酸酸時事鐵絲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7-10-25 08:58:43
    有 2 人按讚


    【💬 在日本,有高達 9 成的犯罪者家屬曾有過自殺的念頭…】

    一般提到犯罪案件的受害者,社會都會將焦點被害人與家屬身上,遺忘了新聞版面上還有另外一群傷心欲絕的人——在往下談之前,先聽我們說個故事吧。

    在 2008 年時,日本秋葉原發生了一起嚴重的隨機殺人事件。當時 25 歲的兇手加藤智大,在徒步區以貨車瘋狂衝撞路人後,持刀下車在街頭亂砍,連照護被害人的女性也不放過,造成 7 人死亡、10 人受傷的悲劇。

    事件發生後,日本社會一片嘩然,有非常多關於兇手及其家人的報導。加藤的父母出面向大眾鞠躬道歉,母親哭到腿軟下跪,但媒體仍窮追不捨,起底是過於嚴苛的家庭教育是將兇手推向犯罪邊緣,社會上充滿對被害人及家屬的同情與對事件的恐懼、憤怒。

    加藤一家在強大的社會壓力下,家中每天接到恐嚇騷擾電話,母親因罪惡感崩潰住院,父親被迫從銀行離職,弟弟因記者騷擾不斷搬家、換工作,論及婚嫁的女友也因此離開。

    因「殺人犯家屬」的標籤如烙印般無法揮去,六年後,加藤的弟弟在絕望下走向死路。死前,他以化名向週刊投書,訴說多年來的痛苦:

    「犯罪者的家屬,只能在陰暗的角落悄悄生活,不能擁有和一般人一樣的幸福。」

    ----------

    【 💭 你是否曾經想過,犯罪者的家屬的人生,會是什麼樣的呢❓】

    看著新聞上傷痛欲絕出來道歉的親屬,我們不禁這麼想,於是上網搜尋資料。
    但即使找遍各個國家,對於犯罪者家屬提供援助的資料,都是相當的少。

    日本專門提供犯罪者家屬扶助資源的 NPO 組織——World Open Heart(WOH)表示,犯罪者家屬在精神、經濟、社會上都會受到極大的傷害。

    尤其對於犯罪者的小孩來說,在事件發生後,他們的立場等同於「第二被害者」,法律保障的受教權、與接受健全成長環境的權利都會受到剝奪,容易出現失去自尊、自責、對自己的血緣抱持著罪惡感、擔心家計、不安等心理狀況。

    在 WOH 訪談的個案中,有近九成的犯罪者家屬表示自己「想過要自殺」、「害怕外出」、「對於歡樂及笑容抱持著罪惡感」。

    明明沒有犯罪、卻在社會上顯得孤立無援的他們,活在贖罪的痛苦與社會排擠之下,嚴重影響到就業、家庭生活、就學、經濟、精神狀況。

    然而,社會越將這群人推向弱勢與邊緣,卻又造成了新的問題…

    【 💬 脫離社會生活軌道的人們將會如何❓】

    2014 年,WOH 針對交通事故的肇事者家屬做了訪談,在這個訪談中有:
    ► 54% 家庭親屬關係惡化
    ► 32% 肇事者面臨失業瓶頸
    ► 32% 面臨婚姻問題(包含離婚、取消婚事的狀況)
    ► 11% 的肇事者自殺

    當事件的發生為這些人的生命帶來重大事故時,因精神、經濟、社會所導致的壓力,將有可能導致家庭破碎、社會地位趨向邊緣化等負面情況,破壞原本可互相依賴的社會人際網路,形成社會安全的漏洞。

    【 💬 那,台灣的情況又是怎麼樣呢❓】

    在台灣,有大部分的犯罪受刑人是家裡主要的經濟來源。然而根據法務部 2015 年的調查,新入監的受刑人中:
    ► 54% 來自經濟困難的家庭
    ► 93% 學歷在高中以下
    ► 社經地位多處於弱勢

    當主要經濟支柱入獄,這些家庭將面臨更嚴重的經濟問題,如果社會沒有機制能夠對他們伸出援手,在缺乏資源的情況下,會更趨向弱勢。
     
    而除了生計問題,強烈的社會壓力也會造成家庭成員對外的行為有所轉變,產生「自我烙印現象」,難以對外人啟齒家人犯罪、不願向其他親屬說出真相(特別是對未成年的孩子)等狀況。
     
    對內則隱瞞家人的行為,則會讓家庭成員有被欺騙的感覺,家庭內在傷害的程度更甚於外界貼標籤的問題。
     
    雖然有這麼多的問題正在社會上發生,但是我們在查資料的過程中卻發現,台灣對加害者家庭的社會支持非常非常少,僅有紅心字會與受刑人服務機構有提供相關的服務,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多需要依靠公益募款等方式來維持營運。
     
     
    【💬 在日本,有越來越多人開始重視這個問題,呼籲政府積極面對社會的陰暗面💡 】

    在重大案件頻傳的日本社會,有越來越多人開始注意社會安全網絡的問題,包括像是——

    🚩在東野圭吾的小說「信」當中,就透過了來自獄中的信件,探討了犯罪者與犯罪者家屬間親情的糾葛,與外在社會的關係、揭露了現實的歧視問題。

    🚩日劇「無法守護」中,也透過描寫犯罪者家屬後續的人生,來探討新聞事件背後大家看不到的隱藏問題。

    除了文學與戲劇的探討,法律界也開始逐漸透過影響力,呼籲政府來面對問題。

    🚩2016/7/1,日本東北律師會聯合會提出了一份「要求政府對於犯罪者家屬提供支援的聲明」,當中提到了積極支援犯罪者家族的社會意義,主要可分兩個層面:
     
    ► 保障基本人權:不讓無辜的家屬因事件而受到牽連,受到社會排擠
    ► 社會防護網的建制:透過積極輔導家屬回到正常的生活軌道中,降低成為弱勢、走向邊緣的狀況,可防治自殺、犯罪等後續事件的發生
     
    他們呼籲政府正視問題與社會需要,成立對應的輔導機構、組織與流程,幫助犯罪者及家屬能盡快的回歸家庭與社會,並提出了改善的方向:
     
    ① 正視犯罪者家屬需求:提出完善的制度,消除對個人精神、經濟、社會上的衝擊
    ② 社會環境教育:藉由教育強化人權觀念,啟發社會民智,改善社會風氣
    ③ 公設法律扶助:以公部門援助的方式,提供家屬在過程中專門法律顧問支援
    ④ 鼓勵相關組織成立:透過財政支援,鼓勵民間成立提供家屬協助的組織與相關活動

    【 💭 除了政府和輔導機構,我們還可以做什麼❓ 】
     
    根據研究指出,受刑人出獄後的生活環境,會影響他日後再犯的機率。
    而他的家庭是很重要的關鍵!
    你也可以試試下面這些方法,提供他們正向的支持:
     
    📌 呼籲媒體自律,抵制嗜血報導
    📌 事件發生時,就事論事、理性討論
    📌 不傳播傷害事件的影片
    📌 避免攻擊犯罪者的家人
     
    謝謝你看到這裡,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也認同我們的觀點,
    歡迎你分享出去,讓更多人一起為社會帶來改變!

    不嫌棄的話可以訂閱我們喔 ☞ bit.ly/Coming_Out_info

    特別感謝: @心納家庭服務 提供相關資料
    ( https://www.facebook.com/rhfamily0505/ )

    #犯罪者家屬是無辜的
    #讓悲傷不再蔓延
    #用溫暖的心給與社會更多正面態度
    #社會安全網有你有我
    #為了查資料研究了一整天好累啊
    #資訊設計
    #改變社會
    #歡迎小額訂閱我們
    #產生更多好內容
    #下面還有很長的參考資料

    --

    📚 參考資料
     
    受刑人家庭兒少家庭的自我療癒之路 & 另類單親—女受刑人攜子入監
    https://www.facebook.com/rhfamily0505/
     
    無辜的歧視 受刑人家屬的生活困境
    https://digital.jrf.org.tw/articles/1387
     
    報導:受刑人家屬壓力大 紅心字會協助重生
    http://www.appledaily.com.tw/....../new/20171005/1217422/
      
    2017 受刑人之人權暨家庭議題國際交流研討會演講影片
    https://www.facebook.com/pg/rhfamily0505/videos/?ref=page_internal
     
    心納家庭服務(台灣從事受刑人家屬服務的組織)
    https://www.facebook.com/rhfamily0505/
     
    中華民國紅心字會(心納家庭服務的負責機構)
    http://www.redheart.org.tw/index.php?code=list......
     
    日本東北律師聯合會的聲明〈犯罪加害者家族に対する支援を求める決議〉
    https://www.t-benren.org/statement/84
     
    加害者家族支援への道のり 負の連鎖を断ち切るために
    https://www.tokyo-jinken.or.jp/publ....../tj_59_feature.html
     
    加害者家族支援の理論と実践
    http://www.genjin.jp/book/b276521.html
     
    加害者家族たちの行方
    https://matome.naver.jp/odai/2144043259237342101
     
    World Open Hear
    http://www.worldopenheart.com/index2.html

    〈受刑人家庭服務實務經驗探討-以中華民國紅心字會為例〉,江雅筑,1999,《社會發展季刊》Vol.128.

  • 烙印標籤理論 在 同志人夫鄒宗翰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7-10-25 08:15:16
    有 7 人按讚


    【💬 在日本,有高達 9 成的犯罪者家屬曾有過自殺的念頭…】

    一般提到犯罪案件的受害者,社會都會將焦點被害人與家屬身上,遺忘了新聞版面上還有另外一群傷心欲絕的人——在往下談之前,先聽我們說個故事吧。

    在 2008 年時,日本秋葉原發生了一起嚴重的隨機殺人事件。當時 25 歲的兇手加藤智大,在徒步區以貨車瘋狂衝撞路人後,持刀下車在街頭亂砍,連照護被害人的女性也不放過,造成 7 人死亡、10 人受傷的悲劇。

    事件發生後,日本社會一片嘩然,有非常多關於兇手及其家人的報導。加藤的父母出面向大眾鞠躬道歉,母親哭到腿軟下跪,但媒體仍窮追不捨,起底是過於嚴苛的家庭教育是將兇手推向犯罪邊緣,社會上充滿對被害人及家屬的同情與對事件的恐懼、憤怒。

    加藤一家在強大的社會壓力下,家中每天接到恐嚇騷擾電話,母親因罪惡感崩潰住院,父親被迫從銀行離職,弟弟因記者騷擾不斷搬家、換工作,論及婚嫁的女友也因此離開。

    因「殺人犯家屬」的標籤如烙印般無法揮去,六年後,加藤的弟弟在絕望下走向死路。死前,他以化名向週刊投書,訴說多年來的痛苦:

    「犯罪者的家屬,只能在陰暗的角落悄悄生活,不能擁有和一般人一樣的幸福。」

    ----------

    【 💭 你是否曾經想過,犯罪者的家屬的人生,會是什麼樣的呢❓】

    看著新聞上傷痛欲絕出來道歉的親屬,我們不禁這麼想,於是上網搜尋資料。
    但即使找遍各個國家,對於犯罪者家屬提供援助的資料,都是相當的少。

    日本專門提供犯罪者家屬扶助資源的 NPO 組織——World Open Heart(WOH)表示,犯罪者家屬在精神、經濟、社會上都會受到極大的傷害。

    尤其對於犯罪者的小孩來說,在事件發生後,他們的立場等同於「第二被害者」,法律保障的受教權、與接受健全成長環境的權利都會受到剝奪,容易出現失去自尊、自責、對自己的血緣抱持著罪惡感、擔心家計、不安等心理狀況。

    在 WOH 訪談的個案中,有近九成的犯罪者家屬表示自己「想過要自殺」、「害怕外出」、「對於歡樂及笑容抱持著罪惡感」。

    明明沒有犯罪、卻在社會上顯得孤立無援的他們,活在贖罪的痛苦與社會排擠之下,嚴重影響到就業、家庭生活、就學、經濟、精神狀況。

    然而,社會越將這群人推向弱勢與邊緣,卻又造成了新的問題…

    【 💬 脫離社會生活軌道的人們將會如何❓】

    2014 年,WOH 針對交通事故的肇事者家屬做了訪談,在這個訪談中有:
    ► 54% 家庭親屬關係惡化
    ► 32% 肇事者面臨失業瓶頸
    ► 32% 面臨婚姻問題(包含離婚、取消婚事的狀況)
    ► 11% 的肇事者自殺

    當事件的發生為這些人的生命帶來重大事故時,因精神、經濟、社會所導致的壓力,將有可能導致家庭破碎、社會地位趨向邊緣化等負面情況,破壞原本可互相依賴的社會人際網路,形成社會安全的漏洞。

    【 💬 那,台灣的情況又是怎麼樣呢❓】

    在台灣,有大部分的犯罪受刑人是家裡主要的經濟來源。然而根據法務部 2015 年的調查,新入監的受刑人中:
    ► 54% 來自經濟困難的家庭
    ► 93% 學歷在高中以下
    ► 社經地位多處於弱勢

    當主要經濟支柱入獄,這些家庭將面臨更嚴重的經濟問題,如果社會沒有機制能夠對他們伸出援手,在缺乏資源的情況下,會更趨向弱勢。
     
    而除了生計問題,強烈的社會壓力也會造成家庭成員對外的行為有所轉變,產生「自我烙印現象」,難以對外人啟齒家人犯罪、不願向其他親屬說出真相(特別是對未成年的孩子)等狀況。
     
    對內則隱瞞家人的行為,則會讓家庭成員有被欺騙的感覺,家庭內在傷害的程度更甚於外界貼標籤的問題。
     
    雖然有這麼多的問題正在社會上發生,但是我們在查資料的過程中卻發現,台灣對加害者家庭的社會支持非常非常少,僅有紅心字會與受刑人服務機構有提供相關的服務,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多需要依靠公益募款等方式來維持營運。
     
     
    【💬 在日本,有越來越多人開始重視這個問題,呼籲政府積極面對社會的陰暗面💡 】

    在重大案件頻傳的日本社會,有越來越多人開始注意社會安全網絡的問題,包括像是——

    🚩在東野圭吾的小說「信」當中,就透過了來自獄中的信件,探討了犯罪者與犯罪者家屬間親情的糾葛,與外在社會的關係、揭露了現實的歧視問題。

    🚩日劇「無法守護」中,也透過描寫犯罪者家屬後續的人生,來探討新聞事件背後大家看不到的隱藏問題。

    除了文學與戲劇的探討,法律界也開始逐漸透過影響力,呼籲政府來面對問題。

    🚩2016/7/1,日本東北律師會聯合會提出了一份「要求政府對於犯罪者家屬提供支援的聲明」,當中提到了積極支援犯罪者家族的社會意義,主要可分兩個層面:
     
    ► 保障基本人權:不讓無辜的家屬因事件而受到牽連,受到社會排擠
    ► 社會防護網的建制:透過積極輔導家屬回到正常的生活軌道中,降低成為弱勢、走向邊緣的狀況,可防治自殺、犯罪等後續事件的發生
     
    他們呼籲政府正視問題與社會需要,成立對應的輔導機構、組織與流程,幫助犯罪者及家屬能盡快的回歸家庭與社會,並提出了改善的方向:
     
    ① 正視犯罪者家屬需求:提出完善的制度,消除對個人精神、經濟、社會上的衝擊
    ② 社會環境教育:藉由教育強化人權觀念,啟發社會民智,改善社會風氣
    ③ 公設法律扶助:以公部門援助的方式,提供家屬在過程中專門法律顧問支援
    ④ 鼓勵相關組織成立:透過財政支援,鼓勵民間成立提供家屬協助的組織與相關活動

    【 💭 除了政府和輔導機構,我們還可以做什麼❓ 】
     
    根據研究指出,受刑人出獄後的生活環境,會影響他日後再犯的機率。
    而他的家庭是很重要的關鍵!
    你也可以試試下面這些方法,提供他們正向的支持:
     
    📌 呼籲媒體自律,抵制嗜血報導
    📌 事件發生時,就事論事、理性討論
    📌 不傳播傷害事件的影片
    📌 避免攻擊犯罪者的家人
     
    謝謝你看到這裡,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也認同我們的觀點,
    歡迎你分享出去,讓更多人一起為社會帶來改變!

    不嫌棄的話可以訂閱我們喔 ☞ bit.ly/Coming_Out_info

    特別感謝: @心納家庭服務 提供相關資料
    ( https://www.facebook.com/rhfamily0505/ )

    #犯罪者家屬是無辜的
    #讓悲傷不再蔓延
    #用溫暖的心給與社會更多正面態度
    #社會安全網有你有我
    #為了查資料研究了一整天好累啊
    #資訊設計
    #改變社會
    #歡迎小額訂閱我們
    #產生更多好內容
    #下面還有很長的參考資料

    --

    📚 參考資料
     
    受刑人家庭兒少家庭的自我療癒之路 & 另類單親—女受刑人攜子入監
    https://www.facebook.com/rhfamily0505/
     
    無辜的歧視 受刑人家屬的生活困境
    https://digital.jrf.org.tw/articles/1387
     
    報導:受刑人家屬壓力大 紅心字會協助重生
    http://www.appledaily.com.tw/....../new/20171005/1217422/
      
    2017 受刑人之人權暨家庭議題國際交流研討會演講影片
    https://www.facebook.com/pg/rhfamily0505/videos/?ref=page_internal
     
    心納家庭服務(台灣從事受刑人家屬服務的組織)
    https://www.facebook.com/rhfamily0505/
     
    中華民國紅心字會(心納家庭服務的負責機構)
    http://www.redheart.org.tw/index.php?code=list......
     
    日本東北律師聯合會的聲明〈犯罪加害者家族に対する支援を求める決議〉
    https://www.t-benren.org/statement/84
     
    加害者家族支援への道のり 負の連鎖を断ち切るために
    https://www.tokyo-jinken.or.jp/publ....../tj_59_feature.html
     
    加害者家族支援の理論と実践
    http://www.genjin.jp/book/b276521.html
     
    加害者家族たちの行方
    https://matome.naver.jp/odai/2144043259237342101
     
    World Open Hear
    http://www.worldopenheart.com/index2.html

    〈受刑人家庭服務實務經驗探討-以中華民國紅心字會為例〉,江雅筑,1999,《社會發展季刊》Vol.128.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