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烏龜死亡原因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烏龜死亡原因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烏龜死亡原因產品中有1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08萬的網紅今周刊,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台灣成海龜墓園? 一年擱淺300隻:原因曝光令人不捨!】 據海保署統計,2020年就有超過330海龜在台灣擱淺,超過276隻死亡,比去年多出一成,到底為什麼台灣變成海龜墓園呢? 研究海龜長達30年,號稱台灣最強龜仙人的程一駿教授指出,一直被視為海洋健康的重要指標的海龜,在台灣海域面臨的威脅...
烏龜死亡原因 在 Faye觀人類圖·你看看你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7-11 10:12:23
先寫重點:關於死亡、關於小時候的傷、關於無法好好道別,你都是用什麼方法去收藏這些心情呢?我的朋友 @chiastration 在30年後,畫出人生第一本繪本,梳理出那個10歲孩子的巨大心事。她的 Profile 裡面有購買連結,歡迎大家下單~ . . 月初的時候收到朋友出的第一本繪本。好喜歡。每個...
烏龜死亡原因 在 如履的電影筆記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05-09 13:41:55
《#狗狗的旅程》無可取代的情感羈絆 (7.6/10) ⠀⠀⠀ #新網站請多多幫忙點擊 @looryfilmnotes 《狗狗的旅程》是一部美國寵物家庭電影,由蓋兒曼庫索執導,丹尼斯奎德、凱薩琳普雷史考特、Henry劉憲華、喬許蓋德、貝蒂吉爾平主演,劇情接續首集《為了與你相遇》,講述貝利終於找到主人,...
烏龜死亡原因 在 今周刊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台灣成海龜墓園? 一年擱淺300隻:原因曝光令人不捨!】
據海保署統計,2020年就有超過330海龜在台灣擱淺,超過276隻死亡,比去年多出一成,到底為什麼台灣變成海龜墓園呢?
研究海龜長達30年,號稱台灣最強龜仙人的程一駿教授指出,一直被視為海洋健康的重要指標的海龜,在台灣海域面臨的威脅超乎我們所想,如果我們再不行動保護海龜,就連人類也可能要遭殃啦!!
5/23是世界烏龜日,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台灣海龜到底面臨那些困境,而我們又該如何保護牠們呢?
🐢更多海龜故事:https://bit.ly/3wnO4LV
🌟現在就加入還海行動一起守護海龜吧!
了解計畫👉https://bit.ly/3sH319G
立刻行動🔥https://bit.ly/3dGfnuB
#還海行動 #海龜 #塑膠垃圾 #減塑 #海洋 #台灣 #世界烏龜日 #世界海龜日 #保育 #今周刊
烏龜死亡原因 在 烏龜妹,出走旅行 TurtleGirl's Travel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重要預告:烏龜妹首次推出 Podcast 節目啦! 】
.
烏龜妹首次推出 Podcast 節目《旅創浪人Life Show》,且第一支音頻終於要在本週四於 Spotify 上架了!(灑花)
.
至於什麼時候會上架 Apple Podcasts,我會再通知各位小烏龜們,你們可以放一百個心。(明明就只有自己在擔心 🤣)
.
未來除了以上兩個平台,也會上架至 Google Podcasts 和 Youtube 喔!
.
雖然我在音頻裡,會提到為什麼要做 Podcast,但還是想先和你們聊聊這個主題。
.
其實,從大概從去年底就已經有做音頻的想法,在過程中也有不少人認為我的聲音適合做 Podcast,並持續給我鼓勵,但我心中始終有一個跨不過的檻,就是恐懼。
.
我很害怕我沒辦法準時產出內容,或是講話的時候會各種吱吱唔唔。
.
但是,當我在準備六月底的旅行講座,仔細回想著旅途中的每一個片段,在鍵盤上敲打出一個個文字的時候,我看著最後的那一頁講稿寫著「不要害怕死亡,沒好好活過才真的可怕,你不需要永遠活著,而是要真的活著。」,內心不禁又激起了一陣漣漪。
.
如果我一直鼓勵別人要活在當下,但自己卻沒有勇敢去做這輩子沒做會感到後悔的事,還對的起自己嗎?
.
於是,如同你們所看見的,我錄製了我的第一支音頻。很幸運的是,從構想到錄音,再從剪輯到上架,出乎意料地,並沒有我想像中那麼困難。(呃,後面的訪談還不知道 🤣)
.
這也再次證明,很多時候,限制了我們自己的,是我們自己的想像。
.
當然,不只是這個原因促使我推出音頻節目,其實背後還有一個大推手,但這裡就先埋下一個梗,未來再和大家分享。
.
至於其他的精彩內容,我們就一起期待禮拜四,和未來的每個禮拜四吧!
.
———————————————————————
Q&A Session
.
❶ 旅創浪人Life Show 是個什麼樣的節目?
.
在節目中主要會與你分享和數位遊牧、遠端與自由工作、自我成長與斜槓創業有關的內容,同時我會邀請創業家和創作者分享他們的理念與故事。
.
❷ 第一集的內容大綱是什麼?
.
第一集的主軸有三個:
.
一,讓大家更認識烏龜妹、這個節目的走向和我做音頻的初衷
二,我會如何透過這個節目幫助你,你能夠從中獲得什麼內容
三,邀請你和我一起做一點小挑戰改變自己的生活
.
未來每一集的主要文字內容都會上架到我的部落格喔!
.
———————————————————————
如果喜歡今天的內容,歡迎分享出去,並在禮拜四(7/9)晚上九點準時收聽節目喔!
.
對了!有想要收聽的內容或主題,還是希望烏龜妹賣命邀請哪個大咖或你心目中的偶像來分享,趕快在下面留言告訴我,我來算一下良道吉日 🤣
.
.
#烏龜妹 #烏龜妹出走旅行
.
#創業 #音頻節目 #自我成長 #勇敢 #勇敢做自己 #自由工作 #自由工作者 #遠距工作 #數位遊牧 #斜槓 #podcaster #旅創浪人LifeShow #音頻 #Podcast #Podcast節目
———————————————————————
追蹤烏龜妹的 Instagram,看更多旅行照片和數位遊牧圖文
👉 https://www.instagram.com/turtlegirl_travel/
.
部落格
👉 https://ttgirltravel520.pixnet.net/blog
.
烏龜妹電子書《玩轉德國指南:這樣玩12城市深「德」你心》
👉 https://travostyle.com/book/view/118
烏龜死亡原因 在 陳薇仲 基隆市議員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四維荷花池+慈佛寺步道|生態走讀小分享】
發文這天是週五,明天還要上一天班,大家加油!!撐過去就有端午粽子節啦~(#唯一支持北部粽辣!!!要加maru進!)
南北粽戰爭開打前,來分享上週日本辦和基隆黨部舉辦的四維荷花池和慈佛寺步道走讀,感謝生態工作者鄭暐的帶領和一起參與的黨員與非黨員朋友❤。我們也學習到如何用iNaturalist來進行地點與物種的紀錄,期待之後應用公民科學來挖掘我們熟悉的城市邊郊生態。
#百萬預算我們決定之安樂區朋友第一名支持的案子
#四維里荷花池景觀復育
這次舉辦走讀的原因是本辦的「百萬預算‧我們決定」(議員建議款做參與式預算),其中第一名支持度的案子是🌷「再現荷花海及螢火蟲─四維里景觀復育」🌷。
由於此處有其他議員和里長配合準備進行水池生態的植栽(本辦樂見其成,僅建議要選擇適宜該地的植物種類),因此,目前我們僅能著重在「生態調查」的項目上,然而,因議員建議款屬於零星工程,不能在「沒有實體工程的情況下發包屬於規劃設計類的生態調查」,因此無法進行發包。(詳細請見:https://tinyurl.com/yc3c9tr4)
#完整的生態調查 #建議市府並一起來合作
雖然議員建議款經費不能執行生態調查,但我在總質詢時特別和市長討論到這次參與式的預算時,因為參與的朋友超過千人的好成績(感謝參與的朋友們🙏),也讓市政府重視到四維荷花池景觀和「生態」。市長也對此案展現興趣,認為可以一起來試試看。
在持續對話與尋求合作的期間,我們還是要有行動!
所以我們就自己來走讀啦~~~~😎
#走讀小分享 🏡
這一次的四維里荷花池+慈佛寺的生態走讀我們邀請到基隆在地、主修是植物的生態工作者鄭暐,帶領我們認識這些淺山生態和都市中的植物。
第一個地點是從四維荷花池出發,如我們的提案報告中提到,四維荷花池其實是當地社區的滯洪池,是人造的逕流分擔點,並不是自然形成的池塘。而在水流的設計上因沒有活水流動,只要陽光強烈照射,就會有優養化並造成魚類死亡、翻肚。另外,四維荷花池水中的生物如錦鯉、巴西烏龜,這些都是人為帶來的可怕的外來種😱,會入侵野地壓迫原生種空間。(當天有巴西烏龜打架搶死魚的狀況,就可以知道該池的問題有多嚴重QQ)所以請大家也要注意不要亂放生、亂放養,一起留給淺山動植物生存空間。(#愛台灣94要保護台灣原生種)
接著我們就進入慈佛寺步道,這個地方是居民散步運動的好去處,但有點可惜的是,除了私人地主種植單一作物外,也有蠻多居民種植景觀作物,而且也有亂丟垃圾的狀況。最嚴重的事情是,接近慈佛寺的一段步道旁有噴除草劑的問題,看到當下內心真的愴然,真的不要在自然的地方噴除草劑啊啊啊啊~~~~~🤦♀️🤦♀️🤦♀️之後我們也會來監督這個議題的。
除了這些悲傷的地方,鄭暐也帶我們看到淺山生物的韌性,這些植物跟我們生活的很近,自然在台灣民俗上有很多應用,例如常見的「江某」拿來做木片便當盒;而構樹韌性強、早年用來製作衣服,以及最應景的月桃——這個造就南部粽的植物(我家以前是種竹子的、#硬底基隆人唯一支持北部粽辣)。此外,還介紹了莿桐、血桐、紅楠以及茄冬、水同木等等我們的阿公阿嬤一定有一起生活過、而我們一定看過但卻叫不出名字的喬木。
雖然外頭天氣熱得像烤爐,但在這些大樹樹蔭的照顧下🌳,我們非常輕鬆走完這次的走讀,而且因為大家利用app記錄著植物建立公民科學資料庫,也透過植物聊著玩著(同時開打南北粽戰爭),非常很開心、時間過得異常快🌿。雖然是尋常不過的步道,重新把眼光放回我們生活的地方,發現了自然和我們深刻的連結。要一起記得樹木無私分享給我們的樹蔭,之後也要來守護我們生活周遭的自然環境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