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T Day 89
早上離開帳篷之後,一路被蚊子追殺到山頂上,接著走在毫無遮蔽的稜線上。眼看著天空開始變化,席捲而來的烏雲就在我們左前方蓄勢待發.查看了一下地圖發現,接下來一直到公路邊,可能都沒有遮蔽的地方.
.
我說過了在這條路上「事情絕對沒有這麼簡單」、「崩潰之後絕對還有更崩潰」.就在我們爬到...
PCT Day 89
早上離開帳篷之後,一路被蚊子追殺到山頂上,接著走在毫無遮蔽的稜線上。眼看著天空開始變化,席捲而來的烏雲就在我們左前方蓄勢待發.查看了一下地圖發現,接下來一直到公路邊,可能都沒有遮蔽的地方.
.
我說過了在這條路上「事情絕對沒有這麼簡單」、「崩潰之後絕對還有更崩潰」.就在我們爬到更高的地方時,烏雲已漸漸逼近我們,戲劇性的下起了冰雹,我還開心的(苦中作樂)記錄下這一刻。不久後,開始閃電和打雷,我們觀察了一下閃電的方向和步道的方向,原地等候在當時並不是最佳的選擇,只好硬著頭皮趕快走過這一段稜線,趕往步道開始下降高度的地方.
.
開始下坡之後,以為可以逃過一劫,順利的抵達公路攔車前往Kennedy Meadows North Resort.沒想到烏雲也跟緊了我們的腳步,閃電和打雷的間隔已經不到10秒鐘,可以清晰地看見黑濛濛的雲霧之中一道耀眼的光芒.等等,現在不是讚嘆的時候,不要再拍照了.邱先生緊張的催促我快點走,危機還沒解除.
.
剩下公路僅有2英哩,伴隨著高頻率的閃電打雷,我認真的把各國神明都唸了一遍又一遍,只希望能平安下山.沒想到最後還有一段又陡又長的雪坡捷徑,我想起了在Mammoth Lake洗衣店裡遇到的一位徒步者,他告訴我們這段捷徑比較困難,必須滑行下去,若有冰斧最好. .
.
站在雪坡前面我已經嚇傻了,我完全看不出任何一條合理的路線,原本的步道又會走到打雷的正下方.這兩條死都不想走的路線,我必須選擇.邱先生回頭用最快的速度告訴我接下來他要爬前方的這顆大石頭下到雪坡,快速的滑下去底部.邱先生:「妳有聽到嗎? 我等一下會" 很快 "滑下去,妳趕快跟上知道嗎!」等我回過神,邱先生已經在雪坡的底部.
.
我覺得我被丟下了,而你明明知道我害怕雪坡。淚水連打轉的機會都沒有,像瀑布一般湧出眼眶.我記得我對著落跑的邱先生說了一些無厘頭的氣話,類似「如果我被雷劈死了你會比較好過嗎」之類的話.而他的解釋是,至少一個人可以去求救.但我心裡知道,「他是真的害怕打雷到極點了,才會丟下我的吧」.好不容易鼓起勇氣爬到雪坡上,突如其來一聲巨響,我嚇得蹲在原地遲遲不敢動.我小心翼翼的在雪坡上前進,伴隨著轟隆隆的雷聲,接著又下起滂沱大雨.
.
17:00左右抵達公路,錯過了前往Kennedy Meadows North Resort的接駁車,站在Sonora Pass的牌子旁邊,全身溼透的我還沒有回過神.心裡想著像這樣的大風大雨是攔不到車的.但是邱先生堅持想要今天抵達溫暖的旅館,非常努力的在路邊攔車.
.
我撐起雨傘,躲到大樹旁避風,我知道這樣等下去不是明智的選擇,為什麼不能在這裡紮營,明天早上再搭接駁車呢? 直到18:00,無情的雨終於停了下來,我也已經失溫,只剩下嚎啕大哭的功能.這大概是我在步道上哭的最慘烈的一次.此時,邱先生才意識到(嚇到),我們一開始就應該直接在步道口紮營,畢竟剛才真的沒有任何一台真車願意停下來.
.
好不容易找到一處沒有因為大雨而淹水的營地,邱先生把保暖衣物塞給我之後,趕緊搭起了帳篷讓我躲進去.遲遲無法回溫,加上伴隨著驚嚇過度的胃痙攣,我躲在睡袋裡昏迷了好幾個小時.
.
.
If mosquitoes are the worst thing on the trail, thunder and lightning are the second. .
.
2019/07/25
Today’s miles : 15.9
Total miles : 1016.9
.
.
#PCT2019 #太平洋屋脊步道 #pctig #outdoors #outdoorlife #naturelovers #keepitwild #sonorapass #hiking #thruhike #pacificcresttrail #wilderness
烏雲先生線上看 在 羅寶鴻 老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 - 用心的太太與努力的先生】
週六線上講座後,收到很多家長的回饋。在這邊分享一則我很有感的回覆,這位媽媽說:
親愛的羅老師您好,
首先要謝謝老師您昨天精彩的講座,因為老師的專業,再次成功引領我先生走進他冰山下的世界,讓他再次貼近自己,鬆開了觀點,也讓我們家的家庭氣氛再次獲得改變。
昨天,我在會議上有提問孩子經常在被規範時,和爸爸有衝突的問題,其實這個問題最近一直困擾著我(不知道是不是因為疫情停課的關係,親子相處時間變長,父子間因管教產生的衝突也因此增加)。
當時老師問我「爸爸有罵他嗎?」,爸爸回答說「沒有」,此時我那還沒睡著的四歲兒子一聽到,立刻抗議的說「有」。
其實有時爸爸真的沒有罵孩子,但語句可能帶有命令、恐嚇、或威脅,所以孩子聽在耳裡就覺得被否定或不舒服,本能的覺得爸爸罵他。當孩子心裡覺得委屈,他第一個會跑來找我安慰,當我安定時,我可以接住他的情緒,但有時我內心不安定時,心中就會跑出埋怨,覺得先生為什麼不能先放下道理和管教,先同理孩子的感受,不要總向我抱怨兒子找我告狀,在此同時先生也覺得自己很委屈,因為他覺得犯錯的又不是他,為什麼要一直被攻擊。多數時候我不想介入他們的衝突,我不想當仲裁者,因為那很容易讓我陷入選邊站的困境。
前一晚,我又趁著兒子睡著時候,想和他溝通這件事,可是沒談幾句,就談不下去。到最後,先生這麼對我說,他說「我做這麼多努力,都得不到妳的鼓勵,如果生一個小孩會讓人這麼不開心,我情願不要」,我聽到他這麼說,其實覺得很挫折、難過,因為我的想法聽在他耳裡全變成指責和批評,即便我只是想告訴他,當我們用指責、命令的說話方式時,孩子很容易放錯重點,不是去反省自己錯在哪裏,而是在意自己不被愛和肯定。
接著他又告訴我「有時候妳做不好時,我也沒說什麼」,我說「你可以告訴我啊,我很樂意聽到你的發現,因為有時候旁觀者清,而且我也還在學習」,他接著回我說「我覺得這沒什麼好說的」我可以感覺到他的委屈,可是同時我也覺得無力。直到昨晚,聽到老師說「我們沒辦法幫助覺得自己沒有問題的人」時,我才覺得比較釋懷,因為看不見問題,怎麼改變,也許時機成熟,才會出現改變的契機。
而這個改變的契機在昨天晚上真實發生了。後來孩子睡著後,我們一起躺在床上聽完老師的講座,聽完後,他告訴我他覺得心情好多了,也明白一些事,我聽到忍不住笑了,打趣的說「明明老師說的話很多我也有說」,他說第三人講就是不一樣,但我覺得那是因為老師您有深厚的功力,所以才能帶領他看見自己的慣性,同時溫暖他內心那個受傷的小孩(雖然他可能沒發現其實自己的內在小孩有受傷)。
他是一個不喜歡聽課的學生,但他參加您的每場講座總是能認真聽到最後一刻。結束後,我告訴他「你一直很努力,我從沒有懷疑,我跟你溝通並不是想指責、批評你,我只是希望我們可以一起變得更好。唯有你接納自己,才能真正貼近自己,一個總是希望贏得別人肯定的人,很容易覺得委屈。真正的豐盈只有自己能給自己。」他聽完說他明白,謝謝我報名了這場講座。
話說老師最後帶我們做的靜心練習時,我眼淚不由自主的流下來,喉嚨也覺得緊緊的,胸口痛痛的,感覺身體像在告訴我,這一切它都知道,關於我的一切,那些我可以言語,或是無法言語的。而先生他也在老師的引領下,感受到自己從來都是值得的,同時釋放了那些負面情緒。
雖然我不知道下次還會遇到什麼問題,但我相信只要我們願意,一定能繼續看見前方的曙光。(如果烏雲真的太多,就趕快參加老師的講座吧!哈!因為老師總是為我們帶來滿滿的能量,不僅帶我們照見問題,也照見自己)
末祝
闔家平安喜樂!
………….
我回饋給這位媽媽:
你好我是羅老師。
看完你的回饋,我感到很欣慰,替你有一位這麼愛你、這麼努力想讓自己成為更好爸爸的丈夫而高興。
在教養育兒的路上能與先生一起學習,是非常、非常、非常難得的。
「先生為什麼不能先放下道理和管教,先同理孩子的感受,不要總向我抱怨兒子找我告狀」- 我想是因為在絕大部分的生命歷程裡,你先生不曾被「先同理再處理」這般對待過,所以他還沒學會,還沒內化,還沒熟練。
就算跟你們倆是夫妻,我想他也鮮少被你「先同理再處理」地對待;就算你有,我猜想他也感受不到。從何得知呢?從你說『前一晚,我又趁著兒子睡著時候,想和他溝通這件事,可是沒談幾句,就談不下去。到最後,先生這麼對我說,他說「我做這麼多努力,都得不到妳的鼓勵」』中得知。
但他說:「如果生一個小孩會讓人這麼不開心,我情願不要!」這句話是讓我很感動的,因為不知道你是否曉得,這句話代表著他心裡有多在乎你、多愛你啊!這是一個男人表達自己愛妻子的方式,雖然有點隱晦,但我看到他這麼說,真的能感同身受,眼眶都紅了。
你先生真的很愛你。
緣份是很奇妙的,人與人在一起有著他固有的緣份與慣性,有時候很難改變、或許也無法改變。你和先生之間的緣份是夫妻,但並非師生或益友,可以彼此提醒、勸諫。而我跟你們的緣份比較像是老師與學生,所以我講的話你們會接受,但並不代表我們之間的感情,比你們夫妻來得深厚。
當你能體會這番話,我想你就更能對夫妻之間教養的事釋懷了。不是你先生不想聽你的、也不是你說得不夠好,而是你們的之間緣份,並不包含師生這一層關係。
很高興在昨天講座後,你先生有煥然一新、撥開雲霧見青天的感覺。你跟他說我說的話,他覺得很悶;我跟他說同樣的話,他卻覺得心開意朗。我想,這就是緣份,勉強不來。
所以,以後再遇到同樣的事情,你可以生氣他,但請不要責怪他,因為他已經很努力,希望自己做得更好了。你大可關愛他就好,不用再跟他說道理。因為如我在昨天講座上說的,其實他跟孩子一樣,很多道理都懂,只是還沒做到而已。
「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希望你們能繼續珍惜彼此的美好緣份,一起努力,把孩子的教育做好,把你們的關係經營好。
深深地祝福。
......................
沒想到,我回覆後又收到這位媽媽的回饋,內容更是讓我溫暖:
親愛的羅老師:
謝謝您的用心回覆,而且還很快就給予真誠的回應(老師您要記得休息啊!辛苦了!)。晚上我把您的回覆分享給先生,他也深受感動,難怪我們夫妻倆會被您圈粉(笑),因為從您的文字和話語中,我總可以感受到老師深深的同理。即使當下我不是被您引領對話的那一方,我也會被觸動。
老師的話讓我發現自己的困境,說起來還真是慚愧,我一心想要解決親子問題,想要建立良好的親子連結,卻忽略了枕邊人的感受,也因為自己只想好好同理孩子,卻忘了好好同理先生,所以讓他覺得受委屈。想想自從有了孩子,我好像把全部的心力都放在孩子身上,所以請育嬰假全職帶孩子,不斷吸收育兒的知識,從理解孩子慢慢走上認識自己的路,卻忘了牽著先生的手一起向前走。也許因為孩子沒有帶著原生家庭的課題,所以在我心裡難免會做比較,覺得「為什麼孩子比先生好溝通」,所以我開始會埋怨先生怎麼沒一起跟上自我成長的路,為什麼沒有好好靜心覺察,改變原生家庭帶來的慣性⋯⋯。
謝謝老師,您讓我發現自己在對待先生時,就像是一個沒有耐心的媽媽,不斷比較、抱怨為什麼孩子不能走快一點,卻忘了每個人走路的速度本就不同。面對親密關係,我該做的是同理、陪伴與欣賞,而不是糾正和指導。而這一切的改變也應該先從我自己做起,如果我願意用欣賞、開放的角度看對方時,也許我們都會看見不一樣的風景。
老師說「其實他跟孩子一樣,很多道理都懂,只是還沒做到而已」,我想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是如此,不過透過老師的靜心練習引領我們明白一件重要的事,就是即便沒有做到,也不代表自己不努力,我們依舊是那個完整且努力的自己。
謝謝老師讓我深切明白一件很重要的事,就是「良好的親子關係建立在安定的家庭氣氛中;良好的家庭關係建立在美好的親密關係裡」。
從今天起,我會學習好好同理與祝福我的另一半。
最後也要謝謝老師給我們的深深祝福❤️
末祝 闔家一切順心:)
#羅寶鴻的安定教養學
烏雲先生線上看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Delta病毒如何在短時間內入侵英國,攻潰接近近乎疫苗接種已近群體免疫的英國》
英國衛生部長漢考克 (Matt Hancock) 在6月14日週一表示,政府"懷著沉重的心情"決定,將原訂6月21日最後一階段的解封推遲四週至7月19日。屆時酒吧、餐館、夜總會和其他招待場所,原訂將完全重新開放。
首相強森表示,由於傳染性更強的Delta變種在英國的迅速傳播,如果繼續進行解封,可能會有數千人死亡。
延遲解封的決定基於科學模型,該模型指出,如果解封按原訂計劃進行,可能會重現2020年3月份的狀況,住院人數會導致英國醫療系統不堪重負。
英國公衛當局評估,Delta變種的傳染性比以前主要的英國變種毒株高了60%,在家庭內部的傳播率已增加64%,而僅接種第一劑之後疫苗的效果,平均也降低15%-20%。
英國政府希望爭取在未來四週內 - 7月19日之前 - 加速英國的疫苗接種計劃。英國已經是世界上最先進和最大規模的疫苗施打計劃之一,但是Delta變種正在考驗英國迄今的疫苗戰略,英國決定將兩劑之間的間隔時間從12週縮短到8週。
反對黨工黨則歸咎於政府,太晚才對來自印度的旅客,關閉國界。
根據6月16日公佈的官方數據,英國在最近24小時內又增加了9,055 確診病例,這是自今年2月以來的最高單日增幅,並且從5月30日死亡人數清零以來,出現了9起與新冠病毒相關的死亡。
但是英國首相強森認為延遲解封不需要超過4週。因為疫苗正在發揮作用,而且疫苗施打的龐大規模,使英國的情況比前幾波疫情好過許多。
英國的全面解封與面對Delta變種的因應措施,值得全世界各國關注與借鏡。
{內文}
6月12日 康沃爾郡 晴天。這是首相強森帶領著脫歐後的英國,重新回到世界舞台中心的焦點時刻。G7領袖全數拿下了口罩參加合照,暫時忘卻了,英國是歐洲疫情最慘重的國家,也是全球新冠死亡排名第七的國家。事實上G7合照上晴空萬里的背景裡,藏著一朵正在擴大的烏雲。
英國首相強森:
Delta變種的確診病例正在上升,變種病毒似乎確實傳播性更強,住院人數正在上升,我們都想要一個不可逆轉的(解封)路線圖,但是為了提供這個不可逆轉的路線圖,勢必要謹慎,我從一開始就是這麼說的。
根據倫敦帝國學院出爐的疫情研究顯示,自5月以來Delta毒株的大規模傳播,使英格蘭的感染率上升50%,路透社報導英國政府表示,這項調查資料讓強森做出了,第四階段全面解封,推遲到7月19日的決定,而唯一可遏止Delta毒株快速傳播的,是加快疫苗接種計畫。
SB英國衛生部長漢考克:
因此我們懷著沉重的心情,面對這一現實,做出了艱難的決定。下週不繼續進行第四階段的解封。相反的我們將暫停解封最多四個星期,直到7月19日,在兩週後對數據進行審查。
等不及還在布魯塞爾,參加北約峰會的首相強森,衛生部長漢考克於6月14日週一宣佈,原訂一週後,可以完全重新開放酒吧餐館,和其他場所以及超過30人以上的聚會,第四階段的全面解封將延遲至7月19日。
英國衛生部長漢考克:
Delta變體現在佔全國病例的90%以上,我們知道 Delta變體更容易傳播,並且有證據表明住院風險高於以前,占主導地位的 Alpha(英國)變種,議長先生,病例數是上週在英格蘭上升了64%,但接種疫苗的整體目的是要打斷,確診病例與住院和死亡之間的連結,這種連結顯然比以前弱,然而在上週我們看到了,住院治療開始上升50%,謝天謝地死亡人數沒有上升,而且仍然很低,可悲的是在疫苗出現之前,我們看到住院人數不可避免地的增加,導致幾週後死亡人數的增加。疫苗正在改變這一點,但現在知道與死亡的連結,是否被有效打斷還為時過早。
英國衛生部長口裏的現實是,印度變種確診病例僅在一週內,增加率大增。
英國在三月份首次發現「新」的Delta病毒,現在則佔了全國確診病例的96%,比年初英國本地的Alpha病毒,只是增加20%傳染率大為不同。英國公衛當局評估,在家庭內部的傳播率已增加64%,而僅接種第一劑之後疫苗的效果,平均也降低15%-20%。
英國衛生部長漢考克:
我們確實知道接種一劑疫苗後,對這種新的Delta變種的有效性降低,症狀性疾病減少約33%。然而今天發布的新數據證實了好消息,注射兩劑疫苗面對Delta變種,與Alpha變種相比對住院治療同樣有效,事實上一旦您接種了兩劑,如果您感染了新的Delta變種,疫苗對防止住院的效果可能稍微好些。
六個月以來英國已經為4100萬人次,施打了7100萬劑疫苗,超過93%40歲以上的英國人,至少接種了第一劑,而且英國已經在本週擴大開放對,23歲和24歲的年輕人疫苗接種。但是面對來勢洶洶的Delta變種病毒,到目前為止,成功遏止了Alpha變種的疫苗戰略,卻遇見了更強大的變種病毒。
巴黎聖路易斯醫院傳染病學教授 Anne-Claude Crémieux:
如果以mRNA疫苗為例,對於這個(Delta )變種的有效率還是在88%,相較於英國變種也僅僅減少了6%,而在防止住院機率也更高,但是現在考驗的是只施打一劑的策略,因為只施打一劑的效率只有33%。
英國和以色列幾乎同步在2020年12月,領先全球開始施打疫苗,但是選擇了兩個非常不同的疫苗戰略,以色列選擇了mRNA的輝瑞疫苗,而英國選擇的是腺病毒載體的疫苗AZ,而且由於疫情嚴重為了爭取時間,拉長了兩劑注射之間的時間,現在這套策略正在接受考驗。
巴黎聖路易斯醫院傳染病學教授 Anne-Claude Crémieux:
現在考驗的是英國的疫苗施打策略,也就是說極大化第一劑施打的人數,換句話說打了第一劑AZ疫苗的人,在一段時間之內三個月左右,他們面對英國變種的保護率為50%,但是我們在兩劑之間面對的印度變種,傳染率更高,對疫苗的抵抗力更強,因此這個保護效率從50%減為30%,這就是問題所在。
在印度變種疫情爆發初期,大批有專機、有錢的印度人飛往英國避難,也說明了為何除了英國之外,其他歐陸國家整體的疫情正在趨緩。
英國工黨領袖Keir Starme日:
議長先生,總理是否承認他保持邊境開放的決定,導致了Delta病毒在這個國家的傳播?
英國首相強森:
不,議長先生,我認為「事後諸葛亮」需要調整他的「後照鏡」。因為他完全錯了,議長先生,我們在4/23就把印度列入紅色名單,而Delta變種直到4/28,才被確認為變種病毒。議長先生,一直要到5/7,才被確定為一個令人擔憂的變種。
面對延遲解封的決定,反對黨領袖砲火全開的攻擊強森,太晚對印度關閉國界,但是印度與英國無論金融、製藥、軟體等,各個方面關係密不可分,印度裔居民在英國人口比例眾多,也是不爭的事實。
律師Andrew Evans:
我認為在當時的情況下,這可能是政府唯一的選擇,也許當這個Delta變種就要開始的時候,他們關閉邊界的速度有點慢。對於可能倒閉的企業來說,這是悲慘的,但對於公眾和人們的安全,我認為這是他們能做的最好的事情。希望這將是最後一次,政府不會過度承諾,說他們不會再有任何封鎖。
即使有部分群眾示威抗議推遲解封,經歷過Alpha變種病毒的慘痛經驗,英國人對於目前尚未完全開放,但是有一定程度社交自由的狀態,並沒有太多的抱怨。
英國首相強森:
但現在是放鬆加速器的時候了,因為現在保持謹慎,我們就有機會在接下來的四個星期裡,通過為數百萬人接種疫苗,來挽救數千人的生命。
必須推遲原訂全面解封的主要目的,不是為了實施更加嚴格的封城舉措,而是要爭取在7月19日之前,加速完成兩劑疫苗的施打,使出全力和Delta病毒賽跑。
英國衛生部長漢考克:
我們的目標是到7月19日,大約三分之二的成年人,都接種過這兩種疫苗。
根據6月16日公布的官方數據,英國在最近24小時內又增加了9,055 確診病例,這是自今年2月以來的最高單日增幅,並且還有9起與新冠病毒相關的死亡。英國公共衛生疫情戰略小組透露,在如果沒有推遲解封情況下,那麼感染指數R值可能會大於5。
英國首相強森:
我相信我們不需要超過4週,也不需要超過7月19日。毫無疑問疫苗正在發揮作用,而且疫苗施打的龐大規模,使我們的情況比前幾波疫情好過許多。
即使英國人對強森推翻自己的承諾,已經習以為常見怪不怪,但是截至目前為止,強森在大幅施打疫苗之後的有序解封,的確說到做到。六月已經來了,七月還會遠嗎?英國的全面解封的最後四週是一步之遙?還是連兩劑疫苗也壓不下來的變種疫情?不只英國人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同樣也值得全世界各國關注與借鏡。
https://youtu.be/BHPO1J7GH7o
請訂閱【TVBS 文茜的世界周報】YouTube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TVBS%E6%96%87%E8%8C%9C......
並開啟🔔
烏雲先生線上看 在 醜爸的父母成長教室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接受自己,連不美好的自己也全然接納】
以下是一位媽媽和我分享的「讀後感」(經小調整),很動人:
“ …其中一本《烏雲先生》,故事裡小男孩看見陰陰的天氣,心情很不好,接著發生一連串倒霉事……烏雲先生出現,如影隨形。小男孩愈想他離開,他就變的更大,但男孩卻不知如何告訴身邊的人。小男孩終於忍不住對著烏雲先生怒吼,並掉下眼淚,「他看見烏雲先生眼淚上,自己的倒影」。他牽著烏雲先生回家,烏雲先生變的好小、透明。
作者用烏雲比擬我們的負面情緒,當我們愈在意,情緒越大,卻不知如何說起,當我讀到他們倆正視、掉下眼淚時,被感動了! 這不就是醜爸書說的「接受自己,連不美好的自己也全然接納」嗎? 當小男孩牽著烏雲先生的手回家,「不正是與自己和解」? 當他們倆躺在床上,烏雲先生變的好小時,那就是他們找到相處的方式。
我們懂得孩子壞情緒時,給他空間、時間轉圜,而我們自己呢? ”
-------
我們用盡力氣陪伴孩子,但當自己需要陪伴時,卻只留下無法接納自己的自己。
情緒是我們對環境的反應,接受這個反應,不評價它,會離開的。
就是接納自己了。
-------
🔥線上課程限時 66 折優惠:https://pse.is/FZ24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