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烏烏醫師後悔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烏烏醫師後悔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烏烏醫師後悔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烏烏醫師後悔產品中有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今天來分享最近入手的一本好書「無框身體」婦產科醫師寫給你的身體指南,破除性別限制與生育迷思,陪你一起愛自己。 由婦產科醫師-烏烏醫師寫給女性破除迷失,突破框架的心事說❤️ 分享閱讀心得: 由於自己本身一直是烏烏醫師的粉絲,醫師寫的關於女性孕婦重訓相關的文章,也常常在粉絲團分享,所以一收到閱讀邀請...

烏烏醫師後悔 在 健身狂Sally Chen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8-18 10:36:31

今天來分享最近入手的一本好書「無框身體」婦產科醫師寫給你的身體指南,破除性別限制與生育迷思,陪你一起愛自己。 由婦產科醫師-烏烏醫師寫給女性破除迷失,突破框架的心事說❤️ 分享閱讀心得: 由於自己本身一直是烏烏醫師的粉絲,醫師寫的關於女性孕婦重訓相關的文章,也常常在粉絲團分享,所以一收到閱讀邀請...

  • 烏烏醫師後悔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8-12 17:11:09
    有 143 人按讚

    今天來分享最近入手的一本好書「無框身體」婦產科醫師寫給你的身體指南,破除性別限制與生育迷思,陪你一起愛自己。

    由婦產科醫師-烏烏醫師寫給女性破除迷失,突破框架的心事說❤️

    分享閱讀心得:
    由於自己本身一直是烏烏醫師的粉絲,醫師寫的關於女性孕婦重訓相關的文章,也常常在粉絲團分享,所以一收到閱讀邀請,就興奮的立馬答應。

    當我閱讀完之後,蓋上書本的那一瞬間,覺得很開心,對身為女性身體的自己,更有自信,更加愛惜。

    回想以前總覺得身為女性,有很多制式的規矩困擾著我,如月經期間得來的痛苦,是我們的『福利』還是『謹惕』?

    女人身體非常的奧妙與神奇,難道只是背著著傳宗接代的命運?所以養好子宮變成女人必須要做的使命?

    對於身體構造的表達,因為過於羞愧,所以都用外號跟別名來代替,其實只是對身體強大的構造不理解而取一個自己覺得『不害羞』的稱呼?

    想到每次大口吃冰的時候,隔壁熱心的阿姨都會恐嚇+關心的情緒勒索『你現在吃冰以後不能生,你現在吃冰,以後生孩子很辛苦』等等的民間傳說來讓我失去吃冰的樂趣。

    結婚就該生子,不生子就會後悔,不生子就對不起列祖列宗?抬不起頭,不夠愛先生?

    ——————————————————

    其實最懂自己身體的人,是自己,
    不是隔壁老張阿姨,
    不是把把帶大的母親,
    不是躺在隔壁的室友,
    也不是素未蒙面的網友。
    多認識自己的身體,學習認識,
    學習了解,
    學習不對身體的變化感到恐懼,
    學習接納身體每一個階段帶來的反應,
    然後感謝身體的變化,
    你就會更愛惜自己。

    而烏烏醫師的『無框身體』
    會讓你更懂的面對自己,也會讓你更有自信的告訴身邊那些『為你好的人』,所謂的『為我好,需要的是尊重,而不是強迫』。

    非常推薦所有女性朋友必讀的書,是分享與值得學習的優質讀物,也可以介紹給身邊的男性伴侶,夫妻一起閱讀,會讓感情更加升溫喔!

    各大書店及網路書店都有販售喔!

    烏烏醫師

  • 烏烏醫師後悔 在 蔡明劼醫師 健康。瘦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7-22 19:04:31
    有 686 人按讚

    我的老同學、好朋友烏烏醫師出第二本書了!有沒有人跟我一樣看不懂書名?🤣

    身為一個臭直男的蔡醫師,有時候真的不太知道女人在想什麼,而烏烏醫師正好相反,她不但妥善照顧女性患者的身體,更深入剖析女人的內心,她的文章時而犀利,時而溫暖又療癒。(跟我完全不同星球👽)

    『結合了我婦產科醫師的專業,診間的觀察,網路上的田野取材以及我身為一個女人面對經痛、避孕、生育選擇的心路歷程。
    處女膜不是膜。怎麼避孕,墮胎真的很可怕?
    月經到底是什麼?月經來可以OOXX嗎?
    我現在還不想生小孩,要怎麼思考才不會後悔。
    我是男生,我的伴侶流產了,我跟怎麼辦?
    相信,各種關於身體、生育、生理期的迷思與困惑,你都能從中找到力量以及專屬於你的答案。』

    本書於7/21開始預購,7/28上市。我已經先訂了三本,反正看不懂書名沒關係,看到作者名字馬上訂起來就對了!😌

  • 烏烏醫師後悔 在 烏烏醫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9-08-12 12:39:49
    有 1,726 人按讚


    36年前,媽媽自然產下我,3900克。嬰兒室的副班長。那時他芳齡24歲。

    36年後,換我幫產婦剖腹產。是的,沒有什麼醫學上的理由。她選擇的是自願性剖腹產,Caesarean section on Request 。

    剖腹產,Caesarean section,有人翻譯成帝王切術,傳說中凱薩大帝是以此方式誕生,但也有一種說法為古羅馬的法律規定,女性若在分娩中過世,需要將她的肚子剖開確認胎兒是否死亡。在麻醉、輸血、抗生素、外科技術都還不夠的好幾個世紀前,剖腹產的死亡率是相當高。用『死馬當活馬醫』這句話形容也是一點都不浮誇,時至今日台灣的剖腹產率大約為三成,死亡率亦降低至萬分之一。

    剖腹產好?還是自然生好?這個問題的答案和理由可能問十個人會有十一種說法。

    自然生恢復快、傷口小。剖腹產傷口大而且日後還可能有剖腹產疤痕癒合不良,植入性胎盤的問題。

    『老師,你怎麼不勸這個要求剖腹的產婦試試看自然生產?』

    『第一胎都自然生了,第二胎還要開刀太可惜。』

    『怕痛不是有無痛嗎?』

    猶記,年少初出茅廬的我,是這麼說著的。歲月是把殺豬刀,殺的不只是你的皮膚還有你的銳氣。個案經驗不能導入事實,大數據也不能套用於個案。產程遲滯、『吃全餐』、胎心音窘迫緊急剖腹,看得越多臨床上實際遇到的狀況,自己的堅持好像又少了那麼一分。在門診聽著媽媽講述他對自然生產的不確定性、恐懼感、還有他身邊的姊妹生得多辛苦、多煎熬最後來試吃了全餐。第二胎的媽媽抱怨著上一胎不好的生產經驗 讓她多遲疑才敢再懷孕。我才知道,不是所有的痛都能『無痛』。

    一個小小產科醫師的心路歷程和WHO對剖腹產的立場剛好相似。

    生得過麻油香,生不過四塊板。沒聽過這句俗語也看過宮廷劇,嬪妃小主的每一次生產都是過一次鬼門關,胎位有沒有正,胎頭骨盆有無對稱都不在考量內,自然生是古代的唯一選擇。剖腹產是婦女健康醫療的福音,這個世界至今仍有地區因為醫療資源的短少,使得許多女性在生產過程中即使醫療上需要,但卻無法接受剖腹產。根據統計,WHO建議剖腹產率在10%以上時會有較好的生產結果,講得簡單一點,就是一百次生產約有十次是醫療上真的需要剖腹產的。公共衛生上要做的努力就是讓這些婦女能順利接受剖腹產。哪麼上限呢?怎麼樣的剖腹產率是合理的?2010年前WHO建議15% 以內較好,但在10年後議已經將剖腹產率上限取消 。考量到母親的生理心裡、新生兒的健康,多高的剖腹產率最好?最合乎社會成本和期待?目前的研究還無法回答這個問題。和其他的外科手術不同,多了一個『人』的手術要想得總是多了些。c

    當然,這不表示我支持剖腹產。在沒有併發症的生產過程中,自然生產婦的恢復的還是比較好。產科醫師很簡單,母子均安就好。作為一個隱性的女權主義者,理想狀態是每個女性都能在接受到完整資訊的狀況下,以自由意志決定自己的生產方式。不論是溫柔生產或是剖腹產,妳對孩子的愛不會因為你選擇剖腹產而減少一絲一毫,妳的勇氣也是。

    上個月,認識二十年老友生產。骨盆小、相對高齡、從不運動。老朋友一句話,我想要自然生,恢復比較快。

    奮鬥了十幾個小時終於母子均安,過程很辛苦不要問你會怕,會陰部很腫,醫師壓力很大但還是淡淡的說OK、沒問題。身為醫師,我為自己的能力感到驕傲,而且我清楚若是五前年的我可能無法如此有信心。身為好朋友,我對他的辛苦感到心疼,也會懷疑是否當初就開刀就好?直到今天我傳訊問他,再一次你要剖腹產嗎?

    『嗯,可以自然還是自然好』 我會心一笑。

    或許產科醫師的最高境界就是這樣,陪著媽媽一起做一個不會後悔的決定。說得雲淡風輕,做起來有時候卻轟轟烈烈。

    妳的生產經驗好嗎?也是一個不悔的決定嗎?和烏烏分享一下吧!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