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為什麼我們總是在逃避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為什麼我們總是在逃避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為什麼我們總是在逃避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為什麼我們總是在逃避產品中有2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08萬的網紅今周刊,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人們總會為了滿足慾望,而對自己撒謊,就像美食當前偏偏又遇到減重時,總心想「吃一口也沒差吧」,透過這種謊言,掩飾真實動機或行為造成的後果,逃避減肥無法實現之苦。 當我們願意對自己誠實,才能擺脫大腦中的謊言,回歸真正的平衡與自由。 擺脫大腦謊言,14堂自我療癒的課>> https://reurl.cc...

 同時也有19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650的網紅我媽叫我不要創業 !,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為什麼每個人都害怕負面情緒,甚至不敢讓自己體驗? 那不是人生必定會經歷的小事嗎? 《 悄悄告訴你重點 》 ❶ 情緒原本就沒有好壞之分 → 人們太習慣為情緒貼上標籤,所以不敢展現悲傷、難過、憤怒、嫉妒、厭惡、低落 → 為什麼獨處的時候也要欺騙自己,不願讓自己宣洩情緒? ❷ 情緒像水,會來也會走 →...

為什麼我們總是在逃避 在 樂讀 | Keep Calm & Read A Book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08-11 12:12:36

|為什麼我們總是在逃避? — 「逃避雖可恥但有用」幾乎是全民皆知的一句話,但事實上,逃避背後的其原因,隱藏著許多不願面對的真實情緒,它們可能導致我們無法跨出舒適圈拓展新的視野,且害怕為自己的生命負起全然的責任。 《為什麼我們總是在逃避?》從精神分析的角度來探索我們的心理防衛,我個人覺得非常有意思...

為什麼我們總是在逃避 在 林牙齒的日常╳ Weiki Lin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05-11 02:39:30

我很少在這個時候發照片 其實只是想要記錄一下 我現在當下的一個心情 其實今天我一整天心情沒有很好 我還是在笑啊在講啊 嘴砲呀 但其實心裡的情緒非常的沈重 也許工作朋友家人都有 我一直很想問問大家 當你知道一個人脆弱的時候 其實是用強顏歡笑的方式來掩蓋 如果是你你會怎麼 安慰他? 也許你會跟我說 想哭...

  • 為什麼我們總是在逃避 在 今周刊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7-25 20:00:30
    有 15 人按讚

    人們總會為了滿足慾望,而對自己撒謊,就像美食當前偏偏又遇到減重時,總心想「吃一口也沒差吧」,透過這種謊言,掩飾真實動機或行為造成的後果,逃避減肥無法實現之苦。
    當我們願意對自己誠實,才能擺脫大腦中的謊言,回歸真正的平衡與自由。

    擺脫大腦謊言,14堂自我療癒的課>> https://reurl.cc/62XoKO

    #今書坊 #今周刊出版
    #為什麼我們總是在逃避
    #合理化 #謊言

  • 為什麼我們總是在逃避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4-29 06:30:45
    有 55 人按讚

    🎙️最新一集 #下一本讀什麼 Podcast 第56集上架囉!
    《為什麼我們總是在逃避?》面對,反而是最好的解藥
    .
    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摯愛的親人因病離世,你說服自己,這對彼此都是一種解脫。但當你觀看一部家庭電影時,忍不住抽泣,才發現傷痛從未遠去。到底是什麼原因,讓我們總是習慣逃避和壓抑?
    .
    《為什麼我們總是在逃避?》的作者是擁有35年執業經驗的心理治療師約瑟夫.布爾戈(Joseph Burgo)。在這本備受心理醫師界讚賞的書中,他把心理學理論和生活案例做了完美的融合,讓原本對心理學沒什麼概念的我,可以很快進入狀況。
    .
    作者透過許多生活中的案例,教我們如何「辨認」自己與別人表現出的防衛機制,也教我們如何「卸下」這些防衛機制,與內心真實的情緒共處。最終,讓我們學會「為什麼懂得面對不舒服情緒的人,反而能體驗更豐富的人生,以及如何成為這樣的人」。
    .
    #本集贊助 Pubu飽讀電子書城 是最多元的數位內容平台,暢銷電子書、最新雜誌、報紙、熱門有聲書和知識影音,想讀什麼、想學什麼都在這裡。平台支援「書檔留存」的功能,買書後提供書籍檔案下載(PDF、EPUB),永久閱讀有保障、留存備份好管理、不受網路和閱讀裝置限制。擁有一組帳號就可以同時登入7台裝置閱讀,包含手機、平板、電腦和電子閱讀器,且各家電子閱讀器皆支援,不受綁定限制的開放式閱讀。
    .
    Pubu 提供 閱讀前哨站/下一本讀什麼 的讀者「專屬購書優惠」,只要結帳時輸入優惠碼「waki」立即享全館最低優惠 83折!
    .
    Pubu飽讀電子書城的使用心得與評價:https://readingoutpost.com/pubu/
    .
    🎧希望你從這個頻道認識更多好書,找到你的下一本讀什麼
    👉Apple Podcasts https://apple.co/34gUy39
    👉Google Podcasts https://bit.ly/2SfLGF9
    👉Spotify https://spoti.fi/3i71G70
    ✍️圖文版 https://readingoutpost.com/why-do-i-do-that/
    .
    ⭐⭐⭐⭐⭐如果你喜歡這樣的說書方式,邀請你前往 Apple Podcasts 給予五星評價和留言,這是對瓦基最大的鼓勵唷!

  • 為什麼我們總是在逃避 在 今周刊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2-28 20:00:52
    有 12 人按讚

    每次想要減肥時,你是否發現「挑戰」會特別多?尤其春節後緊接著連假,原本的瘦身決心更容易動搖。
    想想,你是不是很容易催眠自己,編織出美好的謊言,例如吃一點點應該沒關係、明天再減應該來得及……,
    當我們「合理化」所有的藉口,減肥這件事就回到原點了。

    擺脫大腦中的謊言吧>> https://reurl.cc/62XoKO

    #今書坊 #今周刊出版
    #為什麼我們總是在逃避
    #合理化 #減肥 #節食

  • 為什麼我們總是在逃避 在 我媽叫我不要創業 !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1-04-21 19:00:06

    為什麼每個人都害怕負面情緒,甚至不敢讓自己體驗?
    那不是人生必定會經歷的小事嗎?

    《 悄悄告訴你重點 》
    ❶ 情緒原本就沒有好壞之分
    → 人們太習慣為情緒貼上標籤,所以不敢展現悲傷、難過、憤怒、嫉妒、厭惡、低落
    → 為什麼獨處的時候也要欺騙自己,不願讓自己宣洩情緒?

    ❷ 情緒像水,會來也會走
    → 當你在情緒當中時,不一定需要表達出來,只需要知道「 它來了、它走了 」
    → 別強迫自己抽離情緒,時間到了你自然就會振作起來去面對之後的人生

    ❸ 你以為的堅強是種逃避
    → 當你再難熬時刻,都別急著推開它們,放慢腳步練習去體驗、接納
    → 殺不死你的都將使你更堅強
    → 脆弱的反面不是堅強,更正確的來說是反脆弱

    ▬▬▬▬▬▬▬▬▬▬▬▬▬▬▬▬▬▬▬▬▬▬

    各節重點:
    00:00 為什麼我們要做心理悄悄話?
    01:04 為什麼情緒沒有好壞之分
    02:17 有負面情緒的時候該怎麼辦?

    ▬▬▬▬▬▬▬▬▬▬▬▬▬▬▬▬▬▬▬▬▬▬

    【 #社群經營攻略 | 禮包免費贈送 】
    做電商想獲得免費流量來增加訂單數?
    你絕對需要社群平台的加持💪

    📚 按照以下步驟做,即可獲得社群經營攻略
    ❶ 訂閱「我媽叫我不要創業」Youtube頻道,並截圖下來!
    ❷ 到Facebook搜尋「我媽叫我不要創業」
    ❸ 私訊截圖畫面即可獲得 💛

    \ 我媽叫我不要創業 /
    ‣‣ Facebook ► http://bit.ly/2Zzts5g
    ‣‣ Instagram ► https://bit.ly/2NF1sdE
    ‣‣ Youtube ► http://bit.ly/3s8Ppo4
    ‣‣ 來信合作 ► 220mofan@gmail.com

    ▬▬▬▬▬▬▬▬▬▬▬▬▬▬▬▬▬▬▬▬▬▬

    你絕對不想錯過的精選影片 ↓↓↓

    別再喊薪水太少想創業!3種心態讓你反思自己適不適合當老闆!
    《心理悄悄話》EP02
    https://youtu.be/rGV3fRaXQks

    你總是三分鐘熱度,對什麼都有興趣卻都做不長久?一招破解你的煩惱!
    《 心理悄悄話 》EP03
    https://youtu.be/-BDnRe2cJjI

    ▬▬▬▬▬▬▬▬▬▬▬▬▬▬▬▬▬▬▬▬▬▬
    #感情問題 #心理諮商 #心靈成長 #心理 #人際關係
    #個人成長 #創業 #我媽叫我不要創業

  • 為什麼我們總是在逃避 在 NeKo嗚喵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1-02-09 20:00:22

    在愛情裡老是受傷?也許原因是從小學不會怎麼愛人吧
    請用訂閱代替掌聲▶https://goo.gl/4cGq4T 或者在上方按個喜歡❤,我們下一支影片見嚕(゚∀゚)
    工作聯繫請mail💌: aaliyah0919@gmail.com

    #渣男 #被分手 #原生家庭 #年度必讀 #兩性關係 #諮商 #心理治療

    📚延伸閱讀📚
    為什麼我們總是愛錯?:梳理你的原生家庭,走出鬼打牆的愛情
    作者: #莊博安
    出版社:#遠流
    出版日期:2020/11/27
    語言:繁體中文

    📚目錄📚
    00:00 前言
    01:32 拯救者
    03:14 受難者
    05:12 逃避者
    06:07 交友軟體
    07:19 復原的七個練習
    08:42 第一步:檢視自己的童年是否累積了情緒炸彈
    09:09 尋找關係中的惡循環
    09:52 檢視愛的路徑
    11:30 在關係中感受到情緒
    11:50 辨別伴侶與父母相似之處
    12:38 可以為了關係做什麼? (設定底線)
    13:33 可以為了自己做什麼?
    13:48 NOTE.1 平靜心靈
    14:18 NOTE.2 了解創傷
    14:46 NOTE.3 自由書寫
    15:35 NOTE.4 停止複製
    16:00 NOTE.5 持續溝通保持合理期待
    16:30 我的心得

    ===== Podcast #嗚喵備忘錄 =====

    pressplay ▶ https://reurl.cc/ldQXZv
    apple podcast ▶ https://reurl.cc/N6QDR5
    spotify ▶ https://reurl.cc/VXzeR6
    soundon ▶ https://reurl.cc/Q3RDb0
    KKBOX ▶ https://reurl.cc/8nv75o

    ===== About 會員福利 =====
    每個月75支持我繼續創作(不同國家youtube的可能收費會不太一樣)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QbyKhmFHIRptrAJMSwS-dw/join

    會員限定的FB社團 https://reurl.cc/qGk7q
    可以優先挑選我的二手書
    可發文跟其他人互動,類似小型讀書聚會

    ===== About Neko嗚喵 =====

    NeKo嗚喵 官方網站▶https://neko-wumiau.com/
    NeKo嗚喵 遊戲頻道▶https://goo.gl/L9cqMU
    NeKo嗚喵 粉絲團▶http://goo.gl/AybChp
    NeKo嗚喵 IG動態▶https://goo.gl/s2zTrA

  • 為什麼我們總是在逃避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0-09-18 14:31:32

    序 - 附著與穿越 曾敏雄

    「不要跟隨道路的方向前進,走到沒有路徑的地方,留下足跡。」- 拉爾夫.沃爾多.艾默森


    按下快門的當下,我們擁有的是什麼?是找到的驚喜?還是創造的滿足?

    對於這個爭論,蘇珊.桑塔(Susan Sontag)在其《論攝影》(ON PHOTOGRAPHY)第五章中提到:攝影對於「認知」的辯論 —「要嘛作為一種簡單、準確的認知活動,一種有意識的理智行為;要嘛作為一種前理智的、直覺的邂逅模式」。這本攝影集裡的作品,充分體現了蘇珊.桑塔所說的有意識的理智行為以及直覺的邂逅模式。

    這十位新一代的攝影家,背景各異,來自台灣南北各地,每個月會有一天聚集到台中我的工作室裡彼此討論作品,作為一個與他們討論的對象,我卻經常從他們的作品中找到新想法,或者是必須逼迫自己重新組織既有的觀念來更深入地解釋他們的作品,這過程往往得花上一整天,很累但也很過癮,我從他們身上學到的不少,他們努力不懈與積極的態度,再一次喚醒自己對攝影的熱情,這些都是我的養分,讓我的攝影一路能走到今天。

    理智行為與邂垢模式

    文波的作品《寂靜・低語》,從一開始他就非常地明白,這是一種去脈絡化的切片攝影行為,藉由再次觀看,重新建立起他的脈絡;風景攝影的描述,或許就屬安瑟.亞當斯(Ansel Adams)最為大家熟知,文波的作品少了亞當斯紀實成份的描述,卻多了抽象式的隱喻,他放棄照單全收的觀看方式,從現實具體的風景中逐漸轉換成他的切片,雪景的淡白一如曠野的濃黑,建構出安靜、低吟的話語來。

    碧玲的《失衡》,抹去了紀實攝影的直觀式記錄,讓觀看的畫面滲入了作者私我的猶疑晃動,為第三世界日常的現實生活樣貌中,賦予一種略為脫離現實的無奈,而這無奈,一半來自真實的世界,一半來自作者心中的衝擊與無力感。

    慶章的壯遊快門,一如寇德卡(Josef Koudelka)的流放地(Exiles),他屏棄了畫面外的景物,只悄悄的告訴了觀看者這是作者在場的主觀抉擇,進而提出了一個隱晦的問題:「藉由照片,觀看者是否如同作者一樣在場?」我們不難在世界上知名的攝影家中找到這些存在主義色彩濃厚又帶點街頭快拍式的作品,在虛幻的場景變換游移當中,一如這些成熟的攝影家,慶章作品中微微的現實荒謬,有些淡淡的諷刺與寂寞,作者本人稱這些作品為《幻相》。

    凌雲幻想式的畫面,彷彿一半在現實世界中矗立,一半在想像的世界中某個不知名的角落綻放,攝影在此脫離了最原始的記錄功能,將現實物從「眼見」轉換為「心見」,這種轉換的過程,日本攝影家中平卓馬形容為「詩意」,凌雲的「詩意」展現在不按牌理的景物框取,豐富卻又脫離現實的色彩表現,有點像是在大人成熟的眼光中卻又帶著小孩純真的思維來觀看。

    惠民的《羅生門》,門的這邊是外面,是公共領域,門的那邊是裡面,是私有空間,門作為一種隔離內外的界線,它是清楚而不可侵犯,然而,惠民在日常踏查中卻發現,實際的情形是門裡面的土地被私人在沒有告知土地擁有者的情形下被開發利用,私自開發者用「門」來標示出他私人開發範圍的入口,而這入口恰恰好也標舉著私人與公共空間界線曖昧不明的證據,攝影在此作為一種觀察後的紀錄行為,方惠民的「羅生門」讓我們得以了解,在現代化的社會中,仍有私佔土地這種不可思議的現象存在。

    信嘉的《自拍》作品,他舉了安東.契軻夫(Anton Chekhov)所說:創作者得誠實到...觀者無法逃避!在世界攝影史中,照片是否強大到具有讓觀者無法逃避這樣的力量另待討論,然而,信嘉特意在安排好場景後,只略為告知對象一些操作上的細節,便將快門線交給對方之後他便離場,讓對象自己面對鏡頭進而自己拍下自己身體的樣貌,在觀看這些作品之時,或許我們會先從窺視者的角色中得到快感,一開始想到的是「他們好勇敢啊」「她們的身體很美」... 慢慢轉變到「他們為什麼要這樣拍下自己呢?」「她們在按下快門的瞬間,腦袋裡想的是什麼?」「她們是如何看待自己的身體?」「我又是如何看待自己的身體?」若觀看者轉化到後面的思考行為,或許信嘉所說的透過觀看這群人,得以觀省自己的想法才能達成。

    敏寬的《名牌花》,在全球化的浪潮之下,生產與消費,藉由傳播,我們對於日常生活中必需品的知名品牌耳熟能詳,在習慣於使用這些物品之後,或許我們堅信如此知名的品牌企業應該能永續經營,然而,時間與市場是無情的,不適者淘汰,敏寬採用了靜物攝影的方式,藉由「花的美好,卻仍舊凋零」,搭配了品牌的容器,暗喻了再怎麼美好的事物終有結束的一天,更重要的是,當品牌結束後,這些人造物容器的分解有些需要50年的時間,有些則需要超過百年以上,甚至比企業存在於這世界的時間更久,藉由敏寬的「名牌花」,或許我們會重新審視自己,在我們當一個消費者的角色時,我們更應該如何看待地球的資源與環境問題。

    肇圀的《夾娃娃機》,2019年年底某天晚上十點多,我在金門金城鎮散步,看到一家亮晃晃的夾娃娃機店還在營業,或許還有更多家店開著也說不定,對於在純樸的金門這麼晚還看到這景象,不禁令人好奇:台灣社會需要這麼多的夾娃娃機店?或者,更深入的討論,台灣人的生活壓力大到需要這麼多簡單放鬆的時光?日本評論家飯澤耕太郎曾說,一個好的創作者,其作品經常能反映出一個時代,對於飯澤耕太郎所說「時代」到底需要多久時間才得以形成,我們無從定義,但若說台灣風靡夾娃娃機已經是某一個時期普遍的社會現象,則應該不至於是一個誇張的說法,只是,這種一窩蜂的現象到底能維持多久?我想沒人敢打包票,即便連夾娃娃機店的主人也是如此,正因為大家心知肚明,這只是一個現代社會快速變遷的現象之一,所以即便開店經營,索性就連招牌也不用了,於是到處看到店裡面是經營夾娃娃機,店招牌卻跟這一點關係也沒有的荒謬,形成了一個有趣特殊的社會現象,肇圀以嚴謹的社會地景拍法記錄下了這個曾經屬於我們這一代台灣人特別的記憶。


    馨儀的《變裝者》,從變裝前的自我,到變裝後的他者,這「自我與他者」之間是否有一道界線?是在到達這條線之前,還是在這條線上,抑或跨過了這條線,自己將會變成一個陌生的他者?而這條線,是藉由化妝?服裝?還是因為在鏡頭關注(我們都處在鏡頭的這端觀看)下,就會喚醒心裡面的另一個人出現?或者,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都有配戴面具的時候,只有在變裝了之後,才是真實自我的展現?馨儀引述了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説的:「面對鏡頭,我同時是:我自以為的我,我希望別人以為的我,攝影師眼中的我,還有他藉以展現技藝的我。」 馨儀在很困難拮据的情況下,南北奔波,以肖像新紀實的手法告訴觀者,台灣一種次文化生活的樣貌。

    志豪的《光世代》,引發了我的一個小小記憶,小時候我住在南部鄉下,每次上台北都是大事,記得傍晚時分遊覽車過新店溪之後,小孩子的眼睛對於都市的高樓與燈光總是充滿著好奇與憧憬,幾十年過去了,都市的燈光從照明的功能變得更迷離多樣,而現代人生活步調加快的速度亦不遑多讓。杉本博司的「劇院」系列,螢幕上一片空白,這片空白標舉出了機器(底片)與人眼的不同之處,人眼觀看之後產生記憶,於是我們有了電影的劇情轉換,機器(底片)缺少了記憶,於是只以紀錄的方式存在,最終形成一片空白,志豪的「光世代」,乍看之下雖然同樣是一片空白,但是這一片空白所標舉的,卻是現代人資訊氾濫爆炸的結果,當後一秒的資訊不斷的覆蓋前一秒的資訊時,你到底能留下多少訊息?當資訊不斷的覆蓋更迭,在生活步調急速加快的現代社會中,或許在我們腦海裡留下的只剩一片空白吧?!

    留下足跡

    「不要跟隨道路的方向前進,走到沒有路徑的地方,留下足跡。」在我與這十位新一代攝影家討論作品的期間,曾經引用艾默森的這句話來彼此鼓勵,在網路盛行的這個年代,我們很容易看見有這麼多新奇的想法已經用攝影的方式來表現了,換句話說,我們很難再找到一條沒有人走過的路徑,然而,正因為如此,或許我們可以轉個方向,用力一點,留下一點走過的足跡,這本攝影集正是這十位新一代攝影家的足跡印證,同時在台灣艱困的攝影大環境中,或許這本攝影集也能踩踏出一個小小的鞋印。

    感謝張照堂,郭力昕與張世倫三位老師曾經與這十位新一代攝影家討論作品,同時更感謝照堂老師為這本攝影集定名「附著與穿越」,我想,這個書名,已然包含了書中所有作品的文本根基!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