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為什麼很多人對生活逐漸無感失去動力和熱情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為什麼很多人對生活逐漸無感失去動力和熱情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為什麼很多人對生活逐漸無感失去動力和熱情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為什麼很多人對生活逐漸無感失去動力和熱情產品中有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萬的網紅小逸,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各位我們來談談人生 http://tuanuu.tw/view-deal-with-parents-3/ 之前寫了很多關於脫離父母的控制,或許我最想說的是:請好好感知你的生活,不要成為行屍走肉。我在我自己的人生經驗中,看到因為父母強烈控制而痛苦的人,我都會跟它們說「會痛,就代表還活著」反而...

「為什麼很多人對生活逐漸無感失去動力和熱情」的推薦目錄
  • 為什麼很多人對生活逐漸無感失去動力和熱情 在 小逸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6-10-11 21:41:59
    有 146 人按讚


    #各位我們來談談人生
    http://tuanuu.tw/view-deal-with-parents-3/

    之前寫了很多關於脫離父母的控制,或許我最想說的是:請好好感知你的生活,不要成為行屍走肉。我在我自己的人生經驗中,看到因為父母強烈控制而痛苦的人,我都會跟它們說「會痛,就代表還活著」反而有些人,感受不到被控制的疼痛卻是進入了長期的憂鬱狀態。

    他們知道自己正在父母的強烈控制之下。

    他們會說:「有一點不自由所以不太快樂,但是好像也沒什麼關係。」

    他們會說:「我沒有想過我未來想要做什麼」

    他們會說:「本來就不是一個很有主見的人,這輩子這樣過也不是不行……爸爸幫我選好科系,找好工作。媽媽幫我管錢,替我弄三餐洗衣服買衣服……」

    他們會說:「你問我有什麼興趣嗜好?我沒有興趣嗜好啊!」

    他們會說:「雖然我知道我父母是控制狂……但是他們選擇的方向好像都很正確。要是我照我自己的路走失敗了怎麼辦?而且我沒有熱情又沒有想法啊!」然後你總是會感覺到他們緩慢而深沉的,逐漸消融崩落。因為內心崩毀的太安靜,表面又太平和。甚至沒有人發現這些人有些地方壞掉了。



    從小父母就決定了一切。

    穿什麼衣服,

    上什麼才藝班,

    交什麼朋友,

    選什麼志願,

    找什麼工作,

    交什麼男女朋友,

    跟什麼對象結婚。



    子女不是沒想法,沒興趣。只是往往在提出想法時遭到父母否決或無視,又不願意對抗父母。子女因為表達出來的想法與情緒可能遭受批評矯正,不如不說。喪失了培養興趣的機會,久而久之連表達情緒與想法的能力都喪失了。

    人需要懂得跟人產生連結,產生情緒的共鳴,感知美好,感受愛。我看過很多社經表現很好的男男女女。對外界的感受力幾乎是零。除了身為一台表現良好的工作機器,他們幾乎不具備其他能力。失去夢想、失去動力、失去熱情。卻最有可能成為完美的工作機器。



    工作機器只能用微小的信念,支持自己在生活中打拼下去。這些人總是特別喜歡買東西,或者特別期待戀情。

    買東西讓他們覺得:一切還在自己的掌控之中,自己擁有支配力!而且因為幾乎不知道自己的興趣與喜好,就更容易被廣告洗腦,企圖買到一個比較好版本的自己。特別著迷於戀愛的想法,是因為不知道如何拯救自己。只好寄望某個”總有一天”:總有一天,自己會談一場美好的戀愛。會被戀愛中的女神男神拯救出這個無聊無趣的生活。



    結果等到談戀愛,這群從小被控制的工作機器是最可憐的一群人。被控制者不懂得怎麼去建立愛情交流,但是知道怎麼達到標準。

    滿滿的討好。討好。再討好。



    他們心想的東西是:

    「只要討好,就會給我愛了吧?」

    「如果她/他沒有被打動,一定是我討好的不夠吧?」



    不存在自我,標準卻存在。然後他們時常鞭策自己要達到一個幻想中的”可以被愛的標準”因此累死自己。



    工作機器也可能認定了:「只要達到功成名就的標準,就會得到快樂。」就算真的一度功成名就,最後也可能被中年危機給吃吞落肚,連骨頭渣都不剩。如果你已經會有一種:”沒有興趣怎麼辦?””沒有熱情怎麼辦?”的想法出現。



    請從現在開始去感受生活。



    嘗試給自己的生活多一些新事物。跨出自己的舒適圈,參加平常不會參加的活動,閱聽平常沒有接觸過的作品。跟別人來一次深談,安排一次旅行,動手做一些小東西等等……厚植自己的生活經驗,尤其是舒適圈外的生活經驗。然後從中發掘可以讓自己靈魂休憩的方式。



    重點是找到正確的詞語去表達內心的感受,厚植自己的感動,替自己的生活做出選擇。不要徵詢太多長者的意見,甚至所謂”正確的意見”。別人不是你,不會替你快樂也不會替你負責。

    開始用:

    「我現在正感覺到什麼?」

    「做出這樣的決定我會快樂嗎?」

    「選擇出錯,我願意自己負責嗎?」做為自我詢問的基準。



    而不是「我這樣做,旁人會怎麼看我。」



    深切感受自己的情緒,不要打壓自己的情緒。現代社會很瘋狂地將「分享自己的感受」、「訴說自己的感覺」視為一件愚蠢,沒有建設性,娘娘腔的事情。(這邊的娘娘腔就是一個尊崇陽剛資本,賤斥陰柔特質的常見概念)卻忘記了分享訴說是維持心靈健康最基本的條件與方式。反正這個社會也不推崇心靈健康的人,歌頌的是毫無感覺,作戰到底的企業戰士。



    認真尋求美感共鳴,因為你需要一些形而上的東西去休憩與餵養你的靈魂。不要只買東西,要買體驗。雖然有些藝術相關的東西感覺難以親近,但是現在網路發達,你肯定可以找到簡易入門的美感體驗。只要你負擔的起,做好理財規劃。就不要管旁人說什麼「亂花錢」、「cp值不高」、「為什麼不去買房子」之類「觀念正確的花錢方式」



    有沒有注意到這個社會最喜歡強調的”賺錢”到最後都不能靠理性與硬體,要靠感性與軟體。但這個社會很矛盾的,最不喜歡培養的就是美感。美感不能立刻換成肉眼可見的生產力與金錢,不代表美感不重要。做人要學會跳脫父母師長與大老闆們的思考,停止用他們的標準來苛求自己。



    開始在自己的生活中選擇快樂,講就感受,發覺美感。

    問自己:「脫離了生產力的標準,我究竟要怎麼型塑我的人生」

    全系列:
    http://tuanuu.tw/view-deal-with-parents/

    http://tuanuu.tw/view-deal-with-parents-2/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