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火車時刻表紙本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火車時刻表紙本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火車時刻表紙本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火車時刻表紙本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9萬的網紅工頭堅。旅行長,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週末帶著一點宿醉和講話太多而微痛的喉嚨醒來,就開始搜尋菲律賓馬尼拉的資訊,機票票價,住宿區域,等等。 其實從很年輕還沒有網路的時代就喜歡這樣,拿著外國地圖甚至火車時刻表,開始進行旅程的想像。閉著眼睛模擬從 LAX(洛杉磯機場)開車出來要從哪上高速公路的引道,或者從某著歐洲的小城車站出來,該...

  • 火車時刻表紙本 在 工頭堅。旅行長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8-07-07 11:21:25
    有 126 人按讚


    週末帶著一點宿醉和講話太多而微痛的喉嚨醒來,就開始搜尋菲律賓馬尼拉的資訊,機票票價,住宿區域,等等。
     
    其實從很年輕還沒有網路的時代就喜歡這樣,拿著外國地圖甚至火車時刻表,開始進行旅程的想像。閉著眼睛模擬從 LAX(洛杉磯機場)開車出來要從哪上高速公路的引道,或者從某著歐洲的小城車站出來,該走多遠可以抵達背包客棧。
     
    當然,這些在如今都是只要打開瀏覽器或手機,就可以查詢的。所以我常跟很多年輕的朋友說,這是個非常適合旅行的時代,如果不出去走走,那真的太可惜了。尤其是因為 LCC(廉價航空)的普及,使得區域性的短程「城市對城市」的移動成本降低,我老早就想規劃「每月一城」的小旅行。
     
    例如一開始提到的馬尼拉,明明離台灣那麼近,卻一直未曾造訪。我看一座城市,首先必先確認機場位置,然後找離機場最近的地鐵(或輕軌、空鐵、捷運)樞紐站,再找這樞紐站附近的平價住宿。如此,一旦抵達,把背包丟著,就可以買張一日票或二日票(如果有的話),開始搭軌道交通的旅行,當然沒有地鐵等的城市,搭巴士也行。不過軌道交通還是比較方便,認真想來,光是「有地鐵的城市」這麼一個主題,全世界就去不完了。
     
    外地旅人來台灣,我也鼓勵他們這麼做。現在悠遊卡一卡通都可以刷,包括台鐵區間車在內,雖然比不上日本,但可到達的城鎮其實也夠了。
     
    如此想著,忽然憶起一位朋友,就是近期做為「有馬妹的表哥先生」而馳名、剛移民去美國不久的「蔡姓部落客」(笑),但其實早在他成為新聞人物之前很多年,就是有一定熟識程度的網友與推友「無敵小恩恩」了。
     
    早在 2011 年,恩董(我們都這麼叫他)就進行了一場華麗冒險,基本上便是前面講的「每月一城」的概念,我當時在網上 follow 著他的旅程,心中好生羨慕(明明自己也從事旅遊業),他後來還出了書。紙本書應該是已經絕版了,還好仍可以找到電子書。
     
    有人會說這樣飛到一個城市、蜻蜓點水般地淺嚐,有意義嗎?要我說,不但有,而且有得很。尤其是鄰近周邊的亞洲城市,不去親臨現場,又怎知人家的特色是什麼,人家的生活是如何,我們的城市美或醜,便利或不便。光是聽著不同的電視與街上的聲音,吃著路旁的小吃,都可以成為很好的記憶。
     
    週末早晨的雜思。

  • 火車時刻表紙本 在 工頭堅。旅行長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8-07-06 08:00:00
    有 127 人按讚

    週末帶著一點宿醉和講話太多而微痛的喉嚨醒來,就開始搜尋菲律賓馬尼拉的資訊,機票票價,住宿區域,等等。
     
    其實從很年輕還沒有網路的時代就喜歡這樣,拿著外國地圖甚至火車時刻表,開始進行旅程的想像。閉著眼睛模擬從 LAX(洛杉磯機場)開車出來要從哪上高速公路的引道,或者從某著歐洲的小城車站出來,該走多遠可以抵達背包客棧。
     
    當然,這些在如今都是只要打開瀏覽器或手機,就可以查詢的。所以我常跟很多年輕的朋友說,這是個非常適合旅行的時代,如果不出去走走,那真的太可惜了。尤其是因為 LCC(廉價航空)的普及,使得區域性的短程「城市對城市」的移動成本降低,我老早就想規劃「每月一城」的小旅行。
     
    例如一開始提到的馬尼拉,明明離台灣那麼近,卻一直未曾造訪。我看一座城市,首先必先確認機場位置,然後找離機場最近的地鐵(或輕軌、空鐵、捷運)樞紐站,再找這樞紐站附近的平價住宿。如此,一旦抵達,把背包丟著,就可以買張一日票或二日票(如果有的話),開始搭軌道交通的旅行,當然沒有地鐵等的城市,搭巴士也行。不過軌道交通還是比較方便,認真想來,光是「有地鐵的城市」這麼一個主題,全世界就去不完了。
     
    外地旅人來台灣,我也鼓勵他們這麼做。現在悠遊卡一卡通都可以刷,包括台鐵區間車在內,雖然比不上日本,但可到達的城鎮其實也夠了。
     
    如此想著,忽然憶起一位朋友,就是近期做為「有馬妹的表哥先生」而馳名、剛移民去美國不久的「蔡姓部落客」(笑),但其實早在他成為新聞人物之前很多年,就是有一定熟識程度的網友與推友「無敵小恩恩」了。
     
    早在 2011 年,恩董(我們都這麼叫他)就進行了一場華麗冒險,基本上便是前面講的「每月一城」的概念,我當時在網上 follow 著他的旅程,心中好生羨慕(明明自己也從事旅遊業),他後來還出了書。紙本書應該是已經絕版了,還好仍可以找到電子書。
     
    有人會說這樣飛到一個城市、蜻蜓點水般地淺嚐,有意義嗎?要我說,不但有,而且有得很。尤其是鄰近周邊的亞洲城市,不去親臨現場,又怎知人家的特色是什麼,人家的生活是如何,我們的城市美或醜,便利或不便。光是聽著不同的電視與街上的聲音,吃著路旁的小吃,都可以成為很好的記憶。
     
    週末早晨的雜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