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火柴人現代戰爭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火柴人現代戰爭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火柴人現代戰爭產品中有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4萬的網紅每天為你讀一首詩,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倫敦隨筆 ◎王家新 1 離開倫敦兩年了,霧漸漸消散 桅杆升起:大本鐘搖曳著 在一個隔世的港口呈現…… 猶如歸來的奧德修斯在山上回望 你是否看清了風暴中的航程? 是否聽見了那隻在船後追逐的鷗鳥 仍在執意地與你為伴? 2 無可阻止的懷鄉病, 在那裡你經歷一頭動物的死亡。 在那裡一頭畜牲, 它或...
火柴人現代戰爭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倫敦隨筆 ◎王家新
1
離開倫敦兩年了,霧漸漸消散
桅杆升起:大本鐘搖曳著
在一個隔世的港口呈現……
猶如歸來的奧德修斯在山上回望
你是否看清了風暴中的航程?
是否聽見了那隻在船後追逐的鷗鳥
仍在執意地與你為伴?
2
無可阻止的懷鄉病,
在那裡你經歷一頭動物的死亡。
在那裡一頭畜牲,
它或許就是《離騷》中的那匹馬
在你前往的軀體裡卻扭過頭來,
它嘶鳴著,要回頭去夠
那泥濘的鄉土……
3
唐人街一拐通向索何紅燈區,
在那裡淹死了多少異鄉人。
第一次從那裡經過時你目不斜視,
像一個把自己綁在桅杆上
抵抗著塞壬誘惑的奧德修斯,
現在你後悔了:為什麼不深入進去
如同有如神助的但丁?
4
英格蘭惡劣的冬天:霧在窗口
在你的衣領和書頁間到處呼吸,
猶如來自地獄的潮氣;
它造就了狄更斯陰鬱的筆觸,
造就了上一個世紀的肺炎,
它造就了西爾維婭•普拉斯的死
——當它再一次襲來,
你聞到了由一隻絕望的手
擰開的煤氣。
5
接受另一種語言的改造,
在夢中做客神使鬼差,
每週一次的組織生活:包餃子。
帶上一本卡夫卡的小說
在移民局裡排長隊,直到叫起你的號
這才想起一個重大的問題:
怎樣把自己從窗口翻譯過去?
6
再一次,擇一個臨窗的位置
在莎士比亞酒館坐下;
你是在看那滿街的旅遊者
和玩具似的紅色雙層巴士
還是在想人類存在的理由?
而這是否就是你:一個穿過暴風雨的李爾王
從最深的恐懼中產生了愛
——人類理應存在下去,
紅色雙層巴士理應從海嘯中開來,
莎士比亞理應在貧困中寫詩,
同樣,對面的商販理應繼續他的叫賣……
7
狄更斯陰鬱的倫敦。
在那裡雪從你的詩中開始,
祖國從你的詩中開始;
在那裡你遇上一個人,又永遠失去她
在那裡一曲咖啡館之歌
也是絕望者之歌;
在那裡你無可阻止地看著她離去,
為了從你的詩中
升起一場百年不遇的雪……
8
在那裡她一會兒是火
一會兒是冰;在那裡她從不讀你的詩
卻屢屢出現在夢中的聖詠隊裡;
在那裡你忘了她和你一樣是個中國人
當她的指甲瘋狂地陷入
一場爵士樂的肉裡。
在那裡她一順手就從你的煙盒裡摸煙,
但在側身望你的一瞬
卻是個真正的天使。
在那裡她說是出去打電話,而把你
扔在一個永遠空蕩的酒吧里。
在那裡她死於一場車禍,
而你決不相信。但現在你有點顫抖
你在北京的護城河裡放下了
一隻小小的空火柴盒,
作為一個永不到達的葬禮。
9
隱晦的後花園——
在那裡你的頭髮
和經霜的、飄拂的蘆葦一起變白,
在那裡你在冬天來後才開始呼吸;
在那裡你遙望的眼睛
朝向永不完成。
冥冥中門口響起了敲門聲。
你知道送牛奶的來了。同時他在門口
放下了一張帳單。
10
在那裡她同時愛上了你
和你的同屋人的英國狗,
她親起狗來比親你還親;
在那裡她溜著狗在公園裡奔跑,
在下午變幻的光中出沒,
在起伏的草場和橡樹間盡情地追逐……
那才是天底下最自由的精靈,
那才是真正的一對。
而你楞在那裡,顯得有點多餘;
你也可以搖動記憶中的尾巴
但就是無法變成一條英國狗。
11
在那裡母語即是祖國
你沒有別的祖國。
在那裡你在地獄裡修剪花枝
死亡也不能使你放下剪刀。
在那裡每一首詩都是最後一首
直到你從中絆倒於
那曾絆倒了老杜甫的石頭……
12
現在你看清了那個
仍在倫敦西區行走的中國人:
透過玫瑰花園和查特萊夫人的白色寓所
猜測資產階級隱蔽的魅力,
而在地下廚房的砍剁聲中,卻又想起
久已忘懷的《資本論》;
家書頻頻往來,互贈虛假的消息,
直到在一陣大汗中醒來
想起自己是誰……
你看到了這一切。
一個中國人,一個天空深處的行者
仍行走在倫敦西區。
13
需要多久才能從死者中醒來
需要多久才能走出那迷宮似的地鐵
需要多久才能學會放棄
需要多久,才能將那鬱積不散的霧
在一個最黑暗的時刻化為雨?
14
威嚴的帝國拱門。
當彤雲迸裂,是眾天使下凡
為了一次審判?
還是在一道明亮的光線中
石雕正帶著大地無聲地上升?
你要忍受這一切。
你要去獲得一個人臨死前的視力。
直到建築紛紛倒塌,而你聽到
從《大教堂謀殺案》中
傳來的歌聲……
15
臨別前你不必向誰告別,
但一定要到那濃霧中的美術館
在凡高的向日葵前再坐一會兒;
你會再次驚異人類所創造的金黃亮色,
你明白了一個人的痛苦足以
照亮一個陰暗的大廳,
甚至注定會照亮你的未來……
1996
-
◎作者簡介
王家新,1957年生於湖北均縣(現丹江口市)。高中畢業後在鄉下務農,1978年就讀武漢大學中文系,組辦詩社,參與大學生刊物《這一代》的編輯。1985年至1990年任職於《詩刊》(北京)。1992年旅居英國,1994年回國後先後任教於北京教育學院和中國人民大學中文系。著有詩集《紀念》(1985)、《游動懸崖》(1997)、《王家新的詩》(2001)、《未完成的詩》(2008)等。另有多種詩歌隨筆和詩論集出版。
-
◎小編柄富賞析
90年代中國的知識分子寫作,有一個很大的主題是知識分子對於自我存在的反思,這個反思必然結合著他們所閱讀過的,跨越東西方的知識與詩歌小說,他們會拿自己的「處境經驗」與這些「文本經驗」交疊、對話。王家新的〈倫敦隨筆〉正是這樣的作品。不只一次,王家新在文章裡多次談到「互文性」的觀念與問題,他把互文性當作90年代詩歌的重要特徵,其實,這個特徵更尤其屬於90年代的知識分子寫作群(詳見責編文)。
這是一首蠻長的組詩,就不便逐節說明了。在詩中,我們可以讀到許多典故,這些典故串連起了一個「文本的倫敦」。根據學者趙璕的整理:有「狄更斯筆下『霧都孤兒』的陰鬱悲慘的地下室生活(4、7、12節);詩人普拉斯用乙炔的自戕,以及她在乙炔味的『倫敦味』中絕望的囈語──『我/是一個純潔的乙炔/處女』(普拉斯〈發燒103°C〉(4節);奧頓活畫下『倫敦霧』的死亡氣息的『死亡那不便言及的氣味』(W.H.奧登〈1939,9月1日〉,4節第3行),以及『向日葵』自『清晨薄霧中』的〈布魯塞爾美術館〉滲出的光輝(W.H.奧登〈美術館〉,15節);T.S艾略特〈大教堂謀殺案〉中的『寬恕之歌』(14節))……客居倫敦寫作的馬克思及其所揭示的『階級意識』(12節)、『查泰萊夫人』的『白色寓所』及其『資產階級隱藏的魅力』(D•H•勞倫斯,《查泰萊夫人的情人》,12節)、莎士比亞『暴風雨中的李爾王』(莎士比亞,《李爾王》,6節)。」
倫敦之外,還有《奧德賽》裡的奧德修斯,在木馬屠城的特洛伊戰爭勝利後,歷盡艱難返回家鄉的處境,以及屈原《離騷》中的馬(「僕夫悲余馬懷兮,蜷局顧而不行。」),王家新使用這些典故以表達他作為一個現代中國知識分子,當時旅居倫敦,遭遇一個複雜世界的經驗,當中有對於由資本主義完成的新世界體系,所造成「民族/國家」這一壁壘的批判,也抒發漢語作為他旅居英國時的弱勢語言,在心中拉扯而來的一種懷鄉的軟弱,這種異鄉人雙腳離地的心情。
他在倫敦,抵抗著這些「倫敦文本」的光輝,也從中反思漢語所形成的集體記憶(母語即是祖國),那塊絆倒了杜甫的石頭此時也會絆倒他,石頭象徵著也許是杜甫使用漢語完成詩歌的技藝,王家新肉體上遠離了中國,精神卻從中重新感受到了漢語的光焰與能力,而感覺自己與杜甫被同一塊石頭絆倒的心情。
互文性的寫作使得這一首詩在內容層次上的解讀顯得複雜,另一方面,學者姜濤則說這首詩的許多作用是來自「想像力的發生」,他說「王家新的許多詩的想像力的發生,都是這樣的在文本和現實之間發生的。這個距離給了他一個好像是修辭的空間。」這個說法也是理解王家新,及許多90年代尤其是知識分子寫作的中國當代詩的一種方法。
參考資料:
《在北大課堂讀詩(修訂版)》,洪子誠主編,2014,北京大學
-
圖片來源:鄭閔聰
美術編輯:鄭閔聰
-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中國當代詩 #1990年代 #知識分子寫作 #王家新 #倫敦隨筆
火柴人現代戰爭 在 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一個多月的陪伴,《天橋上的魔術師 公視影集》就如魔術師所言,一眨眼就演完了,熱淚盈眶的終點倒像是一個美好的頓點,三小男孩的戲到此為止,幾個家庭的戲到此為止,中華商場的戲也只能到這裡為止,火車該轉彎了,哭過笑過後剩下的,只能交給觀眾、交給我們努力好好記得。
⠀⠀⠀⠀⠀
其實能夠理解,親身走過中華商場年代的人或許會對主創團隊的刻劃、詮釋有所怨言,畢竟那無法代表他們經歷過的一切,甚至可能與百感交集的真實經驗有極大落差,但是,但是,我還是想加個但是 —— 能慎重將逝去的歷史以大眾藝術的方式被下一代留存、述說、傳唱下去,都值得予以肯定。因此藝術是危險的,人們才會持續去拍攝,去書寫關於一戰、二戰、越戰、納粹、南北戰爭等無數故事,舉凡虛虛實實的《兔嘲男孩》、《戲夢巴黎》、《霸王別姬》甚至是《俘虜》云云,都無法覆蓋或重寫任何真實記憶,故事是從記憶不在的地方長出來的,《天橋上的魔術師》提供了我們,以及未來的孩子一個無法拒絕的理由,主動認識《戀戀風塵》,發覺台北的另一頁歷史切面,接觸父母的父母的昔日生活碎片,然後,再回過頭來思考屬於這個世代生長在此塊土地上必須面對的種種複雜問題。
⠀⠀⠀⠀⠀
謝謝《天橋上的魔術師》,於我心裡,這齣戲劇雖然有其不完美之處,卻真正從各方面拓展了台劇的新格局,並立下一個難以超越的高標準,不但在於技術層面,在於改編、致敬,更在於戰戰兢兢謹守著熱愛電影藝術的創作初衷。
⠀⠀⠀⠀⠀
⠀⠀⠀⠀⠀
🎩以下文章皆有雷,尚未觀賞者請斟酌服用。
⠀⠀⠀⠀⠀
⠀⠀⠀⠀⠀
以文本改編角度而言,〈金魚〉的取捨與呈現方式是相當耐人尋味的,原本吳明益筆下的小說情節帶有不少成人色彩,對往日的回望來到劇集裡,搖身一變成為商場小男孩情竇初開的故事。一個是姊姊離家出走,被班上同學捉弄的冷漠金髮少女,一個則是失去了哥哥,家中從此不再有生氣與溫度的孩子。特莉沙和小不點就像兩隻活在水中的魚,只有他們能看見彼此的眼淚。
⠀⠀⠀⠀⠀
一以貫之地從多篇故事淬鍊出屬於童年記憶的明徹眼神,由畫裡跳進水壺的「透明感」金魚,變為一隻肉眼看不見的金魚,甚至可以說魔術師賦予了特莉沙化身金魚的能力,選擇以視覺之外的感受呈現,更能塑造魔幻寫實氛圍。手指比呀比,雙手遮住眼睛,中華商場周遭漸漸被升起的潮水淹沒,剩下夕陽染橘的天台,隔絕塵囂紛擾、抽離時間流動,記得哪裡痛就冰哪裡,全身浸在水中才得以麻痺生活帶來的疲憊與苦澀。
⠀⠀⠀⠀⠀
其實,大人們的負面情緒往往都是門後的孩子在承受。或許小不點也曾以為自己可以放下,可以對一切無動於衷,直到父母往常的熟悉呼喚穿透透明液體的屏障,暫時舒緩了某些傷口,宛若這個城市歷經風霜的道路,即使預見未來會再次支離破碎,仍在關鍵時刻做出屬於自己的抉擇。目送特莉莎漸趨透明的身影,這就是成長的瞬間。
⠀⠀⠀⠀⠀
「人生就像一齣電影,一眨眼就演完了。」
⠀⠀⠀⠀⠀
《天橋上的魔術師》亦是,終點屬於此趟旅程的一部分,以手腕上那支超時空手錶開啟,也以超時空手錶作結。面對家庭、教養、政治、愛情、友情、夢想、性別、自我、創傷等無數凌駕時空的命題,十字路口的人們迷惘而徬徨,時間的魔法一分不差於此時的黑暗中點亮火柴,絕望中彰顯希望,並於有限中創造出更多超越文字和影像的無限。
⠀⠀⠀⠀⠀
始料未及的是,吳明益老師書末信手提及的《戀戀風塵》中華商場一幕,竟成為整部劇集獻給影迷的最大驚喜,彷彿一層夢境再生另一層夢境,將虛構與歷史、現代與過去、創新與傳承完美融合。王晶文和辛樹芬再三出現,小不點和魔術師徘徊不去,都是對逝去國度的深情回望,「拍到的東西才會被記得,其他都會慢慢消失」,諸多無聲無息離開的人事物,像一霎風雨,教我們認識這個世界的哀傷。然而,這些人事物真實存在過的證明,在幾度雨停後,讓人更幡然領悟到世界曾經多麼美麗。
⠀⠀⠀⠀⠀
火車在這裡一定得轉彎,無論人在或人走,相遇或別離,此篇共同揮灑的龐大「讀後感想」扎扎實實創造了十集的奇蹟,為每一片從彼此生命經驗中呼嘯而過的風景覓得一處九十九樓,溫柔安放在時間與記憶之外,讓你我由衷相信,平行時空裡的他們仍會好好活出自己的故事。
⠀⠀⠀⠀⠀
⠀⠀⠀⠀⠀
⠀⠀⠀⠀⠀
▍延伸閱讀:
⠀⠀⠀⠀⠀
釀電影 多方探索的本月專題:《天橋上的魔術師》
https://filmaholic.tw/covers/2021-03/
火柴人現代戰爭 在 StoryTeller 說故事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都市妖怪圖鑑:【食人的銅像】
在遙遠的上世紀六十年代,中環一帶經常發生離奇失踪事件。當時,警隊貪污嚴重,幾乎無心辦案,街坊只好自行聘請私家偵探調查事件。
「大家都說,是昃臣爵士作怪。」街坊都這樣說。
聽聞,不少失踪者在消失前都曾途經中環皇后像廣場,更有部份人認為,起因是皇后像廣場上的昃臣爵士銅像。
如今的皇后像廣場早已沒有皇后像。本來,皇后像廣場上有足足九座巨型銅像,猶如守護神一樣在中環中心地帶坐陣。二戰期間,日本佔領香港,日軍將所有銅像運到日本,打算燒熔來製造武器。戰爭後來結束,但大多數的銅像都被燒熔了,只剩下愛德華七世伉儷、維多利亞女王和昃臣爵士的銅像得以悻免。
戰後,愛德華七世伉儷的銅像被送返英國、維多利亞女王的銅像則被安置在銅鑼灣的維多利亞公園。時至今日,只得昃臣爵士的銅像仍然留在皇后像廣場。
昃臣爵士當年曾是匯豐銀行總經理,有年老街坊說,在昃臣爵士主掌滙豐時,工作非常用心,令滙豐業務比過往都好,因此不相信昃臣爵士的銅像會做出這種讓人失踪的壞事;亦有比較年輕的街坊猜測,昃臣爵士的銅像曾被運送到日本,可能就是在那邊被日本仔教壞了;亦有位師奶說,夜裡曾經在遠處見過昃臣爵士的銅像跳下高台,在地面上走來走去,說是要尋找獵物 ⋯⋯
眾說紛紜,眾人無論如何都得不出結論,大家只好將目光投向偵探先生身上。作為一位受西方教育長大的現代化偵探,偵探先生固然不相信這些鬼神之說,他認為,只是有賊人假借昃臣爵士銅像之名,來進行殺人越貨的勾當。
偵探先生決定帶助手前往皇后像廣場,他更大膽地計劃以助手為誘餌,自己則躲在暗處,看看有沒有機會一舉捕獲疑犯。
「放心吧,我一定會捉到那個凶徒。」偵探先生自豪地說。
沒想到,這就是偵探先生對街坊說的最後一句話。那晚,他和助手出發到皇后像廣場後,便再也沒有回來。
街坊都知道,案情並不單純,他們連群結隊到中環各大小廟宇拜祭,到過荷里活道文武廟、士丹頓街伯公老爺廟、太平山街水月宮、連水巷福德宮都拜過,希望得到神明啟示。結果,街坊竟在最後一站的和安里三義君廟,遇到了久未露面的廟祝。
原來,廟祝同時也是一位懂得驅鬼的道士,之前一直忙著趕鬼,才顧不下維護廟宇的工作。街坊聽到這件事後,無一不高呼:「這是天意啊!」然後,大家合力請了這位廟祝出山。
+++
夜裡,廟祝孤身一人到達皇后像廣場。
廟祝看到一個高大的人影,在廣場上四處走動。原來是一個銅像。
「你是誰?」廟祝問。
「我是昃臣爵士。」銅像說。
「你不是昃臣爵士。昃臣早就死了。」廟祝問。「你是誰?」
「是嗎?我是誰?」銅像說。「對了,我沒有名字,我只是銅像。」
「你為甚麼要食人?」廟祝問。
「食了人,終有一天我就能成為人。」銅像說。
「別說傻話了,銅像是不可能成為人的。」廟祝問。
「不試試又怎會知道呢。」銅像說著,張開了它的血盤大口。
廟祝右手拿起祖師爺傳給他的清代銅錢劍,左手拿起葫蘆狀的酒瓶,喝了一口米酒。他口中含著酒,再豪爽地噴出來,酒精和廟祝的口水撒落在銅錢劍上。他以火柴點一把火,在劍上燃起一道黃符,問道:「對了,你想死嗎?」
+++
以上,就是廟祝和大家覆述的故事。到了翌日早上,當太陽完全高掛,大家戰戰競競地踏足皇后像廣場時,只見廟祝孤身一人安穩地睡在長椅上。昃臣爵士的銅像,則仍舊站立在高台,但不知為何,地上竟多了一大堆三角尖錐體,密密麻麻地包圍銅像四周,彷彿封鎖著昃臣爵士一樣。
廟祝沒有解釋那些三角尖錐體從何而來,更沒有講明它們的用途,只是一次又一次和街坊覆述自己和銅像生死搏鬥的故事。
雖然不知廟祝所言真偽與否,但自此以後,中環一帶的神秘失蹤事件幾乎完全消失了。
Storyteller:Wong Yue Hang @wongyuehang2047
Illustrator:Mandy Mackenzie Ng @mandymackenzieng
#沒有你的故事也是你的故事
〖關於 #都市妖怪圖鑑 系列〗
夜幕低垂,百鬼夜行,妖怪本來無處不在,都市的路燈卻將它們趕到黑暗中的更深處 ⋯⋯ 鐵路、街燈、高速公路,高速的城市化發展破壞了都市本來的龍脈,讓一片土地的法力一點一滴消失。你還記得那些妖怪的模樣嗎?人們書寫妖怪,同時也在書寫歷史。
重温「#未來見」:
https://bit.ly/3bxHdFx /#StorytellerFutureIsNow
.
「StoryTeller 說故事」是一個說故事的平台,也是一個獨立創作單位,連結一群風格獨特的影像及文字創作人,創作各類插畫故事。我們相信故事的力量。歡迎任何合作/品牌推廣,請電郵至info@story-teller.com.hk。
.
👉🏻Tag us at IG @everyone.is.storyteller to be featured 🙂
.
📮投稿你的故事/藝術作品:https://bit.ly/2FwN6G3
.
#EveryoneIsStorytell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