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灌漿拆模時間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灌漿拆模時間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灌漿拆模時間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灌漿拆模時間產品中有1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1萬的網紅Aiko愛可。愛生活,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愛可改造30年老透天裝修記實 沒想到肯吉生日卻是晴天霹靂的一天!前陣子還在說拆到現在真的房子狀況很好,都沒有什麼大問題...所以話就不能說太早,今天就是震撼教育😱 打到一樓廁所見結構後,我也把樓梯下方打開,想說可以多個空間也好,但也多虧了打開才知道,當初連續壁根本沒做好,模板沒弄乾淨就灌漿,所以...

  • 灌漿拆模時間 在 Aiko愛可。愛生活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10-27 22:56:56
    有 1,191 人按讚

    #愛可改造30年老透天裝修記實
    沒想到肯吉生日卻是晴天霹靂的一天!前陣子還在說拆到現在真的房子狀況很好,都沒有什麼大問題...所以話就不能說太早,今天就是震撼教育😱

    打到一樓廁所見結構後,我也把樓梯下方打開,想說可以多個空間也好,但也多虧了打開才知道,當初連續壁根本沒做好,模板沒弄乾淨就灌漿,所以交接面完全是沒有密合的🤦

    且山裡的房子格局比較特別,因為山勢關係,我們雖然是一樓,但其實相對後棟的房子來說,我們的一樓其實算是後棟房子地下室的位置,所以雖然是一樓,但情況有點像是地下室滲水的概念!

    而且很奇妙的是沒有打到見結構前,完全沒有任何滲水痕跡,見結構才見真章,滲漏水立刻被發現,這時我們新店拆除第一帥默默的說:「這也是為什麼我都跟你們建議打到見結構,因為這樣有問題才能一次發現。」

    就像如果沒有打到見結構,可能因為浴室防水層的關係,水被放在防水層跟結構中間,最後往地下漏我們根本不知道,接著就再防水貼磚蓋過去,完全沒有解決最根本的問題...

    目前找了之前我們山居幫忙解決窗外滲水的謙德防水抓漏專業工作室 ,只是他要兩週後才有空來看,根本來不及,哭...

    後來找到酷哥酷一半的防水工程 ,他們有寫部落格,馬上丟文章對應我遇到的問題,可惜他們太忙,能進場的時間也太晚了...想想以前都在奇摩拍賣上找任何廠商,現在老了真的要慢慢找覺得好辛苦,到底哪裡還有厲害的抓漏師傅😅

    不過剛好就是交界面的問題,又是地樑位置不能敲打,看來也只有打針把空隙填滿這一途了,有專業人士知道該何解嗎😭

    話說泥作師傅剛好來看拆除完的現場,我一直覺得發現地樑進水很糟糕,但是泥作師傅卻說:「這哪是糟糕,你應該慶幸先發現,總比你都弄好搬進去才發現問題,到時候要修繕才人仰馬翻」,想想也是耶~只能說師傅們真的都超會轉念!!!

    整理老屋真的就像打怪,拆阿拆的都會有不同的震撼教育...這也是每次很多論壇上說xx建商的房子很差品質不好等等,我都覺得這些人是不是沒有住過老房子?

    因為當你整理過中古屋遇到的都是不可思議、光怪陸離的問題,當裝修過好幾間中古屋後,根本就是應變跟處理力大爆發,就會覺得那些人所謂新成屋品質有多差,那些真的都完全不是問題啊!

    #中古屋才是真正的驚喜包好嗎🤷
    ---------------------------------------
    #單筆滿3500送昌信RELAY收納分格盒10P
    ✅ 團購網址:https://reurl.cc/5q3yRV
    ✅ 詳細照片:https://reurl.cc/MdWdDk

    Aiko Chiu 肯吉。好爹日常

  • 灌漿拆模時間 在 島內散步Walk in Taiwan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9-03-28 18:14:00
    有 730 人按讚


    最近新晉為國定古蹟的路思義教堂,他獨特的外觀一直都是大家來到東海大學的必訪景點。
      
    這樣超越時空的特殊作品,在當年的台灣是怎樣被完成的呢?為大家請到徐明松老師,説說背後的建築故事:
      
    【沒人敢拆模板的路思義教堂】
      
    有聽說過台灣那棟現代房子灌完漿,鋼筋混凝土凝固後,卻沒有工人願意冒險進工地拆模板的嗎?
      
    這是一則早年東海與光源營造廠的傳奇故事。當年東海大學的路思義教堂在貝聿銘帶領下,由陳其寬設計,留法結構博士鳳後三計算,最後又找到敢挑戰困難的光源營造廠老闆吳艮宗先生。當陳其寬那個不知是牆還是屋頂的教堂設計完成後,起先吳老闆有點猶豫承接此案,在學校與陳其寬請託下,吳老闆才決定孤注一擲。
      
    過程中有兩件軼事經常被提及:
      
    首先就是鋼筋綁好,灌漿前,都會找間當地香火較盛的廟拜,祈求工程順利,沒想到擲筊時,神明給予不確定的指示,因此吳老闆連夜趕往台北找到鳳後三,請他再次確認鋼筋混凝土裡的配筋有無問題,鳳後三大驚,配筋圖裡竟然少畫了部分配筋,果然有拜有保庇。
      
    之後灌完漿,凝固後,準備拆模板時,工人卻不敢進去拆模,可以想見,這在台灣當時,絕對是一棟獨特的建築,再加上之前少畫鋼筋的差池,工人的擔憂也不無道理。據說最後大家商量後決定,由兩位設計者陳其寬與鳳後三站在教堂的祭壇上,以示自己對設計的信心,才讓工人在忐忑的心情下逐步拆模並完成後續的工程。
      
    ----------

    一起跟著徐明松老師的腳步,來場東海大學的建築巡禮,去發掘、去聽見藏在東海校園裡,那段傳統遇上現代、東方底蘊結合西方思潮的時代故事。

    【台灣戰後建築的瑰寶─走入台中東海校園】
    日期時間|04/07(日) 10:00-16:30
    主持講者|徐明松
    詳細行程|goo.gl/x3b9fm
    快速報名|goo.gl/bM1zdN
         
    —城市中的建築深讀—
    三到四月導覽/講座場次搶先看:

    03/30 19:00-21:00 講座:開卷篇—深讀城市中的建築|徐明松
    詳細行程|goo.gl/ZSw2vJ
    快速報名|goo.gl/bM1zdN

    04/06 07:30-20:00 走進百年家厝─摘星山莊和霧峰林家|鄭勝吉
    詳細行程|goo.gl/nCfZkj
    快速報名|goo.gl/bM1zdN

    04/13 10:00-12:00 三百年街區的建築深讀─新莊廟街|鄭勝吉
    詳細行程|goo.gl/tGqhsH
    快速報名|goo.gl/bM1zdN

    04/20 10:00-12:00 齊東街日式建築群|孫啟榕
    詳細行程|goo.gl/zfAfcD
    快速報名|goo.gl/bM1zdN

    04/27 10:00-12:00 青田到麗水的綠色迴廊|孫啟榕
    詳細行程|goo.gl/RPjEYD
    快速報名|goo.gl/bM1zdN

  • 灌漿拆模時間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8-09-02 09:47:07
    有 65 人按讚


    核電困境 一再提出搆不著的夢!!! (09/02/2018 蘋果日報)

    最近幾個核電里程碑發生:一是國際核融合研究中心(ITER)公布進度已完成一半,預計2025年產生第一股電漿,「證明核融合可能提供乾淨、安全與近乎無限能源」;二、中國三門核電廠,全球首座西屋公司設計之第三代進步壓水式反應爐(AP1000)完成,預計今年底供電;三、在芬蘭完工並進行測試的首座第三代歐洲壓水式反應爐(EPR),預計明年底供電。

    這些進展並沒有讓擁核者興奮地敲鑼打鼓,他們是核電業者的痛──一次又一次難以實現的夢!

    約20多年前,美、日、俄與歐盟聯手的核融合計劃進行10多年後仍遙遙無期,預算不停追加,1999年在美國退出後瓦解;兩年後,宣稱是簡化過、概念機組的概念機組設計出爐,印度、南韓與中國加入;但,原定於2018年產生核融合電漿,進度已經延到2025年,經費也漲至原本估計的1倍;產生電漿後還需10年才可能進行真正的核融合反應,不少人質疑能否產出10倍的熱,況且ITER根本沒有要發電。

    也是約20年前,西屋公司推出AP1000:一個大幅簡化開關、馬達、安全管線與控制,直接採用工廠成品等;會比舊型核電簡單又便宜!中國三門核電第一座AP1000在2008年破土,供電從預期的2014延至2018年,至少追加15億美金。美國喬治亞與南卡電力公司2008年與西屋公司簽約建4座AP1000,雖然是「最經濟」的核電機組,但這4座核電機組才動工就已經向消費者收錢。從2012年工地灌漿後,進度就不斷落後、預算不停追加,2017年3月西屋公司宣佈破產!南卡州兩座機組計劃不久後終止。喬治亞Vogtle核電廠能否完成,許多人不看好。

    德法混血的EPR設計與西屋公司AP1000幾乎同時推出,承諾高效率、多重防止核災的安全設計、工廠組件與價格便宜等。2005年8月開始興建,預計2009年5月供電;承包的法商Areva信心滿滿,合約總價32億歐元,任何超出由承造公司吸收。至今尚未供電,但總經費已逾100億歐元,鉅額虧損讓Areva幾乎破產,只得拆散重組,併入國營電力公司;法國興建的同型機組也未完成,正在處理發現興建中的瑕疵,花費已達109億歐元。EPR和AP1000相同的是:宣稱設計簡單造價便宜,都在實際執行時徹底走樣!

    預算不停追加、工期一再延期,已是商用核電計畫數十年來的常態,也未能因此避免三哩島、車諾比與福島核災發生。

    核電業發展初期沒有時限問題,美核子潛艇之父理歐佛(Rickover)將軍的原則是零輻射外洩,在興建過程中不時現勘查核,嚴格地要求品質,迫使技術、材質與設備不斷突破當時的極限,還親自面試每位可能的員工;有疑慮就立刻處理,即便是已安裝的數百件閥門、設備,立即全數拆解整修。在這樣嚴格訓練下,美國核子潛艇至今保持零意外紀錄,俄羅斯海軍至少已知發生14次意外。理歐佛也是促成第一座商用反應爐的主要功臣,但核能業者相當抗拒理歐佛對品質的堅持,只關心如何壓低成本賺更多利潤,零輻射外洩早被拋到腦後。

    重大核災發生後,核電業者以「更高效率、更安全、更簡單」的概念機組企圖贏得民眾信心;只是紙上說的天花亂墜、完美無瑕的概念,能否做出?即便有成品,能否與當初宣傳目標吻合?與過往不同的新設計,要重新摸索如何施作,不僅容易出錯,更難掌握進度;多數產業,如LED螢幕、手機與太陽光電等,產量越大經驗越豐富,生產時間縮短,成本下降,所以「學習曲線」是正值;只有核電,每個機組都和過往略有不同,學習曲線是負的──越蓋越貴、工期越拖越長!

    但即便反應爐越蓋越貴、越蓋越久,不少的核電熱中者依舊信心滿滿:宣稱「極簡單」、「絕對安全」、「不可能用於核武」的反應爐即將出現,可以解決過去所有的疑慮;例如:釷(thorium)反應爐、小型模組反應爐、融鹽反應爐等等。但這些還都在電腦設計階段,不知能否做出,是否符合所宣稱的期望,有沒有新的問題?總之,概念或雛形不是成品! 發展近70年的核電,該是個成熟的產業,不該逃避現有問題,持續地用「嶄新」的概念呼攏大眾!概念需要有成品證明能力,充斥瑕疵的核四是能力好壞的最佳代表。

    本文作者:徐光蓉 \ 國立台灣大學大氣科學系教授 \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理事長

    完整文章內容請見:
    https://tw.appledaily.com/new/realtime/20180902/1422333/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