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之子》選擇相信,還是屈服命運? (8.6/10)
⠀
(Part1) 全文太長分兩篇
@looryfilmnotes 主頁部落格會是你最好的選擇
———————以下可能有雷——————
⠀
《天氣之子》是一部日本奇幻動畫電影,由新海誠執導,醍醐虎汰朗、森七菜、小栗旬、本田翼配音,劇情講述叛...
《#天氣之子》選擇相信,還是屈服命運? (8.6/10)
⠀
(Part1) 全文太長分兩篇
@looryfilmnotes 主頁部落格會是你最好的選擇
———————以下可能有雷——————
⠀
《天氣之子》是一部日本奇幻動畫電影,由新海誠執導,醍醐虎汰朗、森七菜、小栗旬、本田翼配音,劇情講述叛逆的高一少年帆高離開位於離島的家鄉,獨自一人來到東京生活,由於未成年身分難以找到正當工作,他只能勉為其難到一間超自然刊物出版社擔任寫手。在東京連日的滂沱大雨中,帆高遇見一位性格開朗、跟弟弟相依為命少女陽菜,並發現她擁有一個能改變天氣,讓久未放晴的天空照下耀眼陽光的奇妙能力。
⠀
在《你的名字》跳脫了過往框架,開始把作品格局拉大、在靜與動之間取得良好平衡之後,新海誠似乎也逐漸熟悉這類較為商業化的模式,進而在三年後推出以氣候變遷為主題的《天氣之子》。一直以來,雖然新海誠每部作品都有各自獨特的元素,但故事內容多半還是聚焦在既甜蜜又帶有苦澀的青春愛戀,不論是《追逐繁星的孩子》、《言葉之庭》、《你的名字》,他都擅長透過若有似無的聯繫來突顯兩人之間的距離,讓觀眾沉浸在有些曖昧、思念,但無法更進一步的憂鬱氛圍,並深深體會到角色心中的難處,我想這正是我喜歡新海誠作品的主要原因。
⠀
常看到人把新海誠拿來跟宮崎駿比較,但我個人倒認為他風格更像是細田守,同樣都喜歡把角色設定為青少年,只不過比起細田守把故事圍繞在青春的活力,新海誠則更強調青春伴隨的苦澀與遺憾。然而這些明顯的差異在《你的名字》之後也不復存在,因此我們才能在《你的名字》與《天氣之子》中看到像是《跳躍吧時空少女》結合了奇幻、青春與愛情元素,還有如同《夏日大作戰》那種未達目標絕不放棄的精神,雖然這可能讓老粉絲有些不太習慣,但看著片中新海誠一貫存在的作者印記,與其說是這兩部作品是風格與調性的改變,我倒認為更多的是融合與突破。
⠀
從《秒速五釐米》受限於現實與時間,最終沒能符合原本期望的遺憾,到《你的名字》、《天氣之子》以 RADWIMPS 歌曲為電影帶來屬於青春的熱血;從瀧為了拯救三葉、三葉為了拯救鎮民,到帆高為了找回他沒能傳達自己真心的女孩而在鐵路上狂奔,最終迎來「讓人感動」的結果。我們雖能從中發覺新海誠開始靠向大眾,在故事安排上所做出的取捨與轉換,但也不能否認,在細膩的角色塑造與心境轉變的鋪陳醞釀之下,其作品的核心價值與最終帶來的後勁依然沒有減少,反而能引發更多觀眾對於故事的共鳴。
⠀
這次《天氣之子》正巧就介於導演過往作品與《你的名字》之間,他非常清楚自己創作的初衷,沒有刻意模仿某種風格或一味迎合大眾口味,比起《你的名字》更加掌握商業與藝術的平衡,這無疑又是新海誠的一次進化。而有趣的是,《天氣之子》大多橋段是非常不商業的,它絕對不會像《你的名字》那樣短時間就引起所有人的共鳴、最終評價也不會那麼高。就算我們知道《天氣之子》是以「能夠操控天氣的少女」為主題,電影前半段較生活化的劇情也難以讓人明白故事的核心走向,導致整部電影有點原地踏步,但這真的是個「問題」嗎?
⠀
《天氣之子》並沒有我們以往所熟悉的電影節奏,那些編劇書告訴我們應該在哪裡讓角色「發覺自身能力」、「遇到困難」、「重新振作」的制式化套路在《天氣之子》中根本不存在,但也正是如此,我們才得以在看似毫無重點的劇情中慢慢深入帆高這位角色。雖然電影並沒有明說他逃家原因,但從前段帆高臉上貼著 OK 蹦與他幾乎沒有提起家人來思考,可能跟校園霸凌、家人關係惡劣或者家暴脫不了關係。電影從他離開海島來到東京開始、經歷求職處處碰壁、受到陽菜的幫助,再到出版社工作、打聽晴女的消息,直到跟陽菜重逢,進入《天氣之子》的主線故事,我們也因此更明白帆高的處境與他內心的迷惘。
⠀
《天氣之子》表面看似跟《你的名字》一樣,都有著「控制天氣」這種帶有強烈奇幻色彩的設定,但《天氣之子》所講述的卻不光只有青春與愛情,更多的是關於「理想與體制」、「虛幻與現實」的衝突。如同片中帆高常閱讀的小說《麥田捕手》,書中講述一位離家出走的男孩在紐約遊蕩,過程中所遭遇的困難,經歷改變、成長與思考自己生命的真理,電影巧妙的把陽菜可以操控天氣的能力、不尋常的豪雨、相信古老傳說的迷信,拿來跟電影前段寫實化的日常、陽菜在失去雙親後無可避免的經濟壓力,還有最後帆高被迫回到離島的家鄉、弟弟凪進入社福機構,三人無法共同生活的社會現實互相對比,進而在旁人對帆高提出的種種質疑與否定的情況下,突顯出他最後「選擇相信」的偉大。
⠀
全文超過字數上限,後段請到 @looryfilmnotes 下篇文章或部落格閱讀原文
⠀
#新海誠 #醍醐虎汰朗 #森七菜 #小栗旬 #本田翼 #動畫電影 #動畫 #你的名字 #言葉之庭 #追逐繁星的孩子 #秒速五釐米 #跳躍吧時空少女 #夏日大作戰 #RADWIMPS #電影 #影評 #如履影評 #天気の子 #weatheringwithyou @garageplay.tw
瀧觀橋在哪 在 跟著董事長遊台灣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遊台灣25條旅遊行程,請點我: reurl.cc/ObZog9
服務電話:(02)2721-7300
—————————————————
您可知全台灣第一多負離子的森林浴在哪?讓我報你知!👉https://reurl.cc/5qekKq
就在杉林溪的松瀧岩瀑布!這裡的負離子至少含量3萬,最高的時候更達19.6萬,有著「杉林溪首景」的名號。在經過九九吊橋後,跨越寮溪來到天地眼的重要路口,也是觀賞松瀧瀑布的絕佳地點!而在森林園區裡,有一潭碧水「大學池」,池上還有一座造型優美的孟宗竹橋,倒影於湖面之景,搭配起來詩情畫意!您以為只有這樣嗎?當您漫步到了杉林溪的松瀧岩瀑布,還會聽見優美的旋律響起~這是我們特別為您準備的,來自竹山的排笛博士唐子騏老師,將在杉林溪的瀑布旁為您演奏閩南語老歌,帶給您視覺與聽覺的雙重饗宴!
1/23溪頭、杉林溪、霧峰林家花園、1894大花廳、宮保第宴辦桌菜、音樂饗宴尊爵二日之旅 A
瀧觀橋在哪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文末課程資訊】眠月線與水漾森林|毀滅後的美麗重生
地震與颱風對於很多人來說,幾乎是毀滅的代名詞,然而以自然的角度來說,卻僅是萬物循環的過程之一。但毀滅之後的重生,往往美得觸動人心,就如阿里山眠月線鐵道與水漾森林。若要一睹這兩個例證,新阿溪縱走便是很好選擇。
此路線即是從眠月線所在阿里山,走到水漾森林登山口所在的杉林溪遊樂區。稱之為新阿溪縱走,是因為過去在民國60-70年間也有類似的路線,但後來因為921地震而中斷,故加一『新』字以做區隔。
▌眠月線與水漾森林行程
我這次行程共耗時三日:第一日早上從阿里山森林遊樂區開始沿眠月線行走,並拍攝紀錄沿線美景,最後抵達石猴車站紮營過夜。第二日則離開石猴車站,繼續沿著眠月線前進,直到遇到斷軌處,再高繞上松山。登頂後,一路陡下至水漾森林,並在途中造訪眠月神木。第三日在拍攝完水漾森林日出後,便拔營離開,最後抵達杉林溪森林遊樂區,搭乘客運前往台中,再搭車回台北。
▌第一日 眠月線
眠月線是日治時期為了開發阿里山森林資源,所開闢之阿里山鐵路的支線。眠月線晚主線一年,於1914年完工。起站為舊阿里山站(今沼平車站),經塔山站、眠月站,止於終點石猴站。
眠月一名則源自當時受日本政府所託,前來探勘規劃阿里山森林資源開發,與森林鐵路路線測量的東京帝國大學教授河合鈰太郎。河合教授號琴山,後世多稱之琴山河合博士。在阿里山的一次調查探勘裡,因為當時環境原始、全無開發,因此克難地睡在大石頭上。然而晚上的點點繁星與皎潔的月光照耀下的巨木森林,美得讓這位留學德國的森林學家無法入眠。此地後來也因此命名為眠月,即後來眠月站所在一帶,這條支線也被稱作眠月線。
1919年琴山河合博士再回到阿里山時,也回到當年帶給他滿滿感動的夜宿地點。然而昔日的參天古木卻早已被砍伐殆盡,讓他感傷不已,因而作詩一首:「斧斤走入翠微岑,伐盡千年古木林,枕石席苔散無蹤,鳴泉當作舊時音。」,以表感嘆。
為了能夠早點從阿里山出發,我們前一晚就先到嘉義住宿,隔天一早與其他同伴會合後,再一起前往阿里山。前往阿里山的路上,我就發現雲霧漸濃。當我們準備踏上鐵道時,雨珠便毫不客氣地下了下來。
我們穿上雨衣後繼續前行。前段鐵軌因為與賞日出的祝山線共用,所以路廊寬闊,鐵道也維護得很好。很快地,我們就來到眠月線與祝山線的方開的十字分道。一進入眠月線,我的目光很快就被緊鄰鐵道兩側的森林給吸引。而這裡的鐵道也因為不再維護,開始不時被泥土與植物給覆蓋。
很快地,我們就來到此行稍微比較困難的地方 -明隧道崩塌處。這裡雖然看起來可怕,但其實已經有架設棧道、繩索、鐵鍊與鋼筋踩點。基本上只要小心謹慎,都能順利通過。因此雖然我們抵達時正起大霧、下大雨,仍然可以順利通過。但可惜因為雨勢,沒辦法飛空拍機空拍。
通過崩塌處,再過一個明隧道後,緊接著就是眠月線的第一與第二隧道。這兩個隧道是伐木時期就開鑿的隧道,因此雖然部分有後來加強的水泥結構,但還是有很大部份是採素掘工法、可以直接看到山體的區段。眠月線最長的第二隧道內有崩塌,但因為近來眠月線變成熱門旅遊路線,爆紅之下,崩塌處其實也被踩出一條道路,可以輕鬆通過。
通過二號隧道之後,便是穿越了塔山,來到塔山車站。原本日治時期的塔山車站已在921大地震中被震毀,目前看到的塔山車站是之後重建的,因此保存狀況算是相當良好。塔山本來也有支線塔山裏線、大瀧溪線,但現場看來軌道應已經淹沒在草叢中,及掩蓋在月台下。
我們繼續沿著鐵道前行,沿途便是最經典的眠月線景色 -橋樑與隧道。其中又以九號隧道與其旁的山壁最吸引我,許多眠月線的經典照片皆出於此。而過了九號隧道,在木棧橋另一端的十號隧道邊坡壁上,便可看到台灣一夜蘭。
續行鐵道,途中陸續經過廢棄的道班房,以及許多橋樑隧道。其中12號隧道的北口爬滿了植物,綠意蔓延,有種說不出的美麗。而12號隧道也是眠月線最後的隧道,接下來通過的皆為橋樑。我們在通過高度最高的22號橋樑時,空中飄著細細的雨珠,看不清對岸的景色,因此猶如走在空中一樣。
通過22號橋樑不久,我們就抵達了過去眠月站的位置,據傳當年琴山和河博士眠於月下處就在這一帶。然而眠月站的建築已經消失,目前僅剩的建築為不遠處的舊管制站。
繼續前行不久,就來到了石猴遊憩區。然而這裡多處被土石掩埋、觀景台也被植物遮蔽沒有展望,石猴的頭部更是早被地震給震斷了,崩落碎解在正下方。離開觀景台,通過石猴下方的崩塌地後,傾斜但依然屹立的石猴車站便映入眼簾。這裡也是我們今晚紮營過夜的地方。這裡我們遇到了要去抓山老鼠的林務局人員,我們相談甚歡,度過了愉快的一夜。
▌第二天 上松山 下水漾森林 一訪最老的神木
因為昨晚睡前發現天空越發清朗,可以看見點點繁星。除了想到我們也眠於月下,會心一笑之餘,也想著今早可能會有景可拍。便在天亮前起床,沿著石猴休憩區的舊步道,爬上石猴的頸部等待景色。不過因為天氣實在太晴朗,因此沒有出現特別的景色。
我們回到車站吃玩早餐、整理好裝備後,便繼續出發。石猴站後方的鐵軌因為更少人走,狀態顯得更為殘舊。途經一處也許是過去為了截彎取直,但來不及完工的隧道。
隨後我們來到第二處鐵道路基崩塌處,在此我們便要高繞至此行最高點松山。一開始的上坡確實相當的陡,但接上稜線後,便稍微和緩一些。期間我們經過一開闊有展望處,本來希望可以看到玉山主峰與其山脈,可惜被雲層阻擋,未能如願。
很快的我們就抵達松山的三角點,與其後山頭制高點上、日治時期營林所所立的石碑,此後便是一路陡下至亞衫坪林道。這段下坡不太好走,加上水氣將沿路的石頭、樹根打濕,很容易滑倒,很多地方甚至要拉繩而下,必須全神貫注在路徑上。中間我們經過早期林業鐵道遺留的鐵軌,但不太確定是屬於哪條路線。
離開斷軌後,我們繼續陡下,直到抵達酒瓶營地後才稍做休息。這裡有許多新舊的酒瓶,然而新的遠多於舊的。這是早期過去林務局與其配合廠商在伐木或造林時,工人飲用留下。跟過去日本駐在所,駐守的日本警察也會留下許多酒瓶一樣。
離開酒瓶營地後,我們短暫地踏上林道。但由於林道也因地震而斷裂,無法直接通往眠月神木,我們只得再往前下切至乾溪床,再回到森林中爬升回林道。回到林道後就輕鬆了許多,我們很快來到水漾森林與眠月神木的叉路口。在這裡我隱隱約約聽到有電鋸的聲音,不知道是不是山老鼠,希望林務局的大哥們能去查明。
前往眠月神木,包含休息、拍照,來回需要一小時左右。期間林道有幾處的崩塌,有不小的上下起伏。不過最終看到巨大的眠月神木時,還是相當的震撼。眠月神木是紅檜,高48公尺、樹圍21公尺,樹齡則有4100年,是台灣最古老的神木。神木內部雖已中空,但頂部仍有枝葉,因此應該還活著。樹的根部有大量的垃圾,但大多年代久遠,還看到已經絕版許久的汽水瓶,猶如格格不入的時空將囊。
離開神木後我們回到水漾森林的下切點,不久就抵達了我們此行的最後重點水漾森林。水漾森林是因為1999年921大地震後,石鼓盤溪的河道被阻塞,而形成的堰塞湖。原本的森林則因為被湖水浸泡,形成了湖中枯木林的美景,進而吸引許多人前來探訪,並連帶造成了環境上的影響。
當我們終於從森林中竄出,看到石鼓盤溪的溪水時,心情相當振奮。而且相較於網路上看到的人滿為患,這日似乎只有我們一行四人(以及後來抵達的一隊商業團約5、6人),可以享受一些清幽與寧靜。
我們趁天色尚未暗下來之前搭好營帳,本來期待能有夕景可賞,無奈最後仍因雲多未能如願。晚上用晚餐時,發現天空慢慢清朗,星空漸明,便帶著希望隔天一早能出大景的期待入睡了。
▌第三日 急行軍回杉林溪
清晨五點起床時,我往帳外水樣森林方向一看,發現天空大致晴朗,或許有希望出景。我便速速起床著衣,拿起拍攝裝備往湖岸走去。
在等待的同時,雖然樹木與雲朵已開始有日出前的淡淡紅光,但我也發現日出處的雲似乎有些多。果然這天的日出最終沒有出現我希望的大景。然而這日依然是舒爽的藍天白雲,我們在湖畔享受了一下日光,欣賞一下好天氣下的水漾森林後,便收拾裝備離開了。
離開水漾森林之後便是連續不緩的上坡,其中還有需要拉繩的段落。之後會再穿越一片較為平緩的森林,再往上接回林道。在接回林道的上坡中,又發現殘存的鐵軌,不知過去是屬於哪條路線。
接回林道後我們前進的速度就比較快了。林道來到鹿屈山叉路口後,會遇到一段需要拉繩的長下坡,但之後又再接回林道,一路平緩地通往杉林溪。快要抵達杉林溪時,相較於通行車輛的蜿蜒林道,我們選擇走山友開闢的捷徑。經過幾次拉繩陡下後,終於聽到嘈雜的人聲、看到油油亮亮、平滑如絲的黑色柏油路。不得不說,在山裡上上下下走了三天樹根盤錯、滿佈大小石塊的山路後,終於踏上柏油路時,其實還蠻感動的。
▌結語
這次走新阿溪縱走其實很有成就感,也看到許多美景,只可惜天氣不是最理想的狀態。也許之後有機會走阿豐縱走時,再來補拍吧!
▌課程資訊
下週我在Nikon School有一堂歷史建築拍攝課程噢!在這個課程裡,我會帶領大家認識並拍攝臺北城的歷史建築,實際用雙腳爬梳台北的歷史。課程總共分成兩部分,分別為12/18的前導課,以及12/20的外拍課,只要有基礎相機操作能力,不管是不是Nikon用戶都可以參加噢! 詳細課程資訊請參考:
https://www.wilhelmchang.com/nikon-historic-building
瀧觀橋在哪 在 跟著董事長遊台灣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享受芬多精,丟掉壞心情! 👉 reurl.cc/j5da8y
您可知,全台灣負離子最高的地方在哪裡?
就在杉林溪的松瀧岩瀑布!這裡的負離子至少含量3萬,最高的時候更達19.6萬,有著「杉林溪首景」的名號。在經過九九吊橋後,跨越寮溪來到天地眼的重要路口,也是觀賞松瀧瀑布的絕佳地點。
來杉林溪光看瀑布還不夠過癮,我們還安排了排笛博士唐子騏老師來,為您演奏閩南語老歌,在杉林溪的瀑布旁,耳聽音樂、眼看美景,享用這讓心情愉悅的正能量!
✨Line@線上客服營業中,詢問我們 👉 goo.gl/OJu0VQ
🎉賀!跟著董事長遊台灣榮獲TripAdvisor台灣旅遊第一名!
更多遊台灣、遊日本、遊世界行程,請點我: reurl.cc/ObZog9
服務電話:(02)2721-7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