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瀚宇博基本資料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瀚宇博基本資料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瀚宇博基本資料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瀚宇博基本資料產品中有8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4萬的網紅王董的大盤籌碼,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每日一股☆☆☆ 2020/08/17 晴 【上週五老王告訴大家,大盤已經封閉周三空方缺口,代表短線重返多方,結果今天大漲逾百點不是完美印證嗎?現在台股一天大漲一天大跌波動劇烈,您若喜歡追高殺低完全沒有方法就容易被多空雙巴。但您要是跟著老王學習,利用成交量與缺口來輕鬆判斷短線的強弱支撐,那其實...

  • 瀚宇博基本資料 在 王董的大盤籌碼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8-17 16:40:05
    有 2,960 人按讚

    ★★★每日一股☆☆☆ 2020/08/17 晴

    【上週五老王告訴大家,大盤已經封閉周三空方缺口,代表短線重返多方,結果今天大漲逾百點不是完美印證嗎?現在台股一天大漲一天大跌波動劇烈,您若喜歡追高殺低完全沒有方法就容易被多空雙巴。但您要是跟著老王學習,利用成交量與缺口來輕鬆判斷短線的強弱支撐,那其實簡簡單單的方法反而都可以讓您掌握短線漲跌耶!比如8月11日封閉多方缺口,隔天盤中重挫150點;上周四大漲但封閉缺口失敗,隔天早盤又急跌逾70點!然後上周五封閉空方缺口,今天立刻大漲延續強勢,您說缺口理論好不好用啊?未來台股就會再次挑戰3400億大量高點壓力,這邊就是台股的最大關鍵。若能突破並站上區間上緣的時候,就代表正式結束區間橫盤,會複製7月21日突破7月7日波段大量高點壓力後的強勁大漲。

    櫃買指數也跟著連動上漲,不過相對漲勢較小,這其實是好事,為什麼?代表未來還有上漲空間啊!如果一天就噴個2%,很快就像放煙火一樣放完了,您還買什麼股票啊!櫃買雖然沒有大漲但穩穩站在所有均線之上,除非一根長黑或跳空摜破才會翻空。若能突破七月下旬跟八月上旬的高點壓力連線,中小型股就能迎來全面大漲,屆時就可加碼來到五成更多!太陽能族群再度強勢往上,除了茂迪之外其他個股幾乎基本面慘兮兮,太陽能綠電又不是現在蓋就馬上有營收。但我上週一已特別提醒這族群就是沿著五日均線觀察就好,就像先前的生技股沒有人在看什麼營收獲利的,有題材就是爹,我就是這樣講的!領頭指標為虧轉盈的茂迪,能否續漲就是這族群觀察。PCB持續上演落後補漲,有沒有看到瀚宇博攻上漲停?它過去二周有漲嗎?沒有啊,上上下下橫盤洗刷嘛。】

    ***每日一股免費開放轉貼分享***

    本週壹電視年代向錢看錄影時間: 一到五 21:00
    本周民視財經周日趴錄影時間:週日晚上22:00

    老王給你問 #34 爆量特輯!盤中急拉爆量、尾盤爆量跟突然區間爆量,是出貨還是吃貨?!最後老王我不是胖虎啊?!https://youtu.be/EC5jMx6zLX0

    2020/08/14【老王不只三分鐘】 巴菲特大買美銀!這三檔最有可能長期持有?買股票不能盲目,PCB上演落後補漲!生技、櫃買均線糾結等下週表態!那斯達克、費半前高震盪。https://youtu.be/wSWa2Q1Jrcw

    【精華重播】 馬斯克警告!AI將超越人類?機器選股比較強?https://youtu.be/awvUBEPYy-w

    蘋果日報專欄 (每周一清晨固定刊出):【PCB落後補漲持續 生技櫃買均線糾結】https://tw.appledaily.com/finance/20200817/ETYKNZ6SMI6GM2LWC5U7K7DZUE/

    2020/08/14 【年代向錢看】 精彩片段》王倚隆:iPhone將成為史上最貴電子垃圾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ECMZqmZ3fk

    浦惠投顧官網:https://www.inclusion.com.tw/

    -----------------------------------------------------------
    ※王倚隆(老王)為浦惠證券投顧分析師,本影片僅為心得分享且不收費,本資料僅提供參考,投資時應審慎評估!不對非特定人推薦買賣任何指數或股票買賣點位,投資請務必獨立思考操作,任何損失概與本頻道、本公司、本人無責。※

  • 瀚宇博基本資料 在 總編當莊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7-15 09:41:07
    有 91 人按讚

    台股再度往新高挑戰

    昨天美股又持續攻堅,道瓊大漲556點,NASDAQ與費城也都持續上漲,蘋果的股價又創了收盤的新高,總市值不斷創高,而台積電ADR也大漲,目前換成台幣的價格已經逼近四百,與昨天的收盤價有10%的價差,我們一路跟大家說買台積電就是最簡單的邏輯,今年賺18元左右明年挑戰20元,本益比比起費城半導體的其他公司真的是小巫見大巫,現在總市值全球第12,我認為投資人千萬不要畫地自限,如果台積電都不斷在漲了,台股還會寂寞嗎?所以只要掌握到類股資金的輪動,錢在燒的行情就是不賺也難
    台積電決戰16號
    昨天台股指數幾乎是依靠台積電才能力守在平盤附近,有趣的是在證交所公布三大法人交易資料之前,我相信所有人一定認為外資會大買台積電,沒想到在看到外資賣超還台積電2446張,就連投信也賣超373張!這時候,各位投資朋友要心想,在外資與投信同步賣超台積電的時候,到底是誰可以把台積電拉到上漲9元?難道是散戶真的扳倒大象嗎?但基本上我認為有兩個用意,第一軋期貨結算我們知道今天就是期貨結算,靠著台積電讓空頭徹底認輸,第二超前部屬16號的法說行情,其實16號不只是台積電法說,台積電的600億現金股息股息也在當天發放,到底這六百億會繼續買台積電,還是外資趁台幣大好換成美金,不但影響台股未來的走勢,也牽動台幣的匯率,因此我覺得台積電決戰16號法說,我們也將參加法說給投資人最新的訊息,並在周六的演講深入分析。
    內資資金往哪跑
    我最近常與投資朋友們分享,內資的資金已經從生技股轉出去了。但是要內資回歸法人的股票無異緣木求魚,所以我認為內資將資金流向兩個族群。第一類資金是炒作資產股,我們可以看到台幣往上的時候,非常多的小型資產股在今天都有亮眼的表現,士紙(1903)是這次的指標,投信也買超1600張的國產(2504),外資也買超2581張的和桐(1714);基本上,我們認為只要台幣維持在高檔,資產股的確有一波作價的可能。特別是南港附近的資產股,我們可以看到參與大南港案的三家公司,不管是國揚(2505)、工信(5521),以及和桐,營收都大幅創高,特別是工信,股價目前只有10.25元,不過大南港案將挹注超過5元,所以資產股以參與大南港案的公司為焦點。而投信在營建股中,還有鎖定冠德(2520),市場普遍認為冠德今年的營收將會有不錯的表現,也是投信長期認養的題材。

    至於另外一部分的內資很明顯地是流入太陽能族群。老實說,今年太陽能族群能不能轉錢,各位投資朋友都心知肚明;除了太陽能電廠以外。可是我們可以看到,不管是聯合再生(3576),還是茂迪(6244),股價都已經快要回到10元的票面值,這些公司的淨值其實都十分的低,也絲毫看不到賺錢的機會,但股價卻依舊上漲。就基本面的角度,在太陽能族群,我們仍然只看好與電廠有關的公司,像是六月營收創新高的安集(6477),或是有轉投資的和益(1709),都是在太陽能電廠早有斬獲的公司,也才是投資太陽能族群的正規軍。
    投信買甚麼
    除此之外,投信還有什麼樣的腳步值得注意呢?昨天為各位投資朋友追蹤的PCB題材,雖然今天的股價偏弱,可是投信在今天仍是對它不離不棄;投信對瀚宇博德(5469)買超1500張,在台郡(6269)仍然買超1121張,對金像電(2368)也是只進不出,買超966張,可以看得出來,法人仍然是對於PCB族群持續的看好,而且這三家公司有一個共同的特色,就是本益比仍然不高。瀚宇博德去年EPS 6元,而本益比在10倍以下,金像電將會獲利3.5元,而本益比也在10倍以下,今年的台郡也有賺一個股本以上的實力,有此可見,投信在PCB族群,鎖定的是低本益比的公司。而我們認為這些低本益比的公司,仍然是進可攻,退可守的好標的。至於受到媒體注目的台光電(2383),今天投信也做大幅的買進,銅箔基板也可算是PCB相關產品,在上游銅箔基板的公司裡,本益比最低的公司就是台光電,我們也與投信站在相同的立場,持續的看好低本益比的印刷電路板。

    比較特別的是,投信也開始佈局金融股,像是開發金(2883)、上海商銀(5876)、永豐金(2890)、兆豐金(2886),以及第一金(2892)。市場上都知道,投信追求的是績效,但是為什麼投信會開始買進金融股呢?這是因為法規規定,投信有持股限制,必須持有七成的持股,而如果投信認為股市將有下檔風險,則買進金融股則會是安全的選擇,因為金融股相對下跌幅度較小,也就是說,有部分的投信的看法已經轉趨保守,也順便賭落後補漲的行情。

  • 瀚宇博基本資料 在 知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5-20 14:00:00
    有 335 人按讚

    明初鄭和能遠洋航行的基礎是甚麼? (二)| 知史百家

    歷史春秋網

    (續)
    忽必烈滅宋以後,認識到自己的國家疆土異常遼闊,其實普通元朝人也知道自己生活在一個疆域空前的大帝國之中。按元朝人自己的說法,叫做「皇元混一聲教,無遠弗屆」。「聲」就是語言,「教」就是宗教或者禮儀、文化。元人還說「區宇之廣,曠古未聞」,「中國之往復異域商販,如東西州焉」。即從中國到外國去做生意,就像往返於東邊的省份與西邊的省份之間一樣平常。

    為此元世祖忽必烈發起了一個項目,要編一部《大元一統志》,還要繪製一幅地圖,表現整個蒙元帝國。負責這個項目的機構是元政府中的秘書監,相當於今天的中央檔案館或者是國家圖書館。當時中國內地的地圖,如南宋、金的地圖,秘書監已有不少,蒙古人遠征也帶來了一些回回人的地圖。秘書監的地理學家們的雄心壯志是,把這兩種體系的地圖拼合在一起,繪出一幅更大的蒙古帝國全圖。

    這個任務非常艱難,不只是雙方資料的文字不一樣,主要是雙方的科學體系完全不一樣。我們中國的古人認為大地是方形的,所謂「天圓地方」,而回回人則認為大地是球形的。那麼在拼合過程中,漢地圖中說的東方,是不是就是回回圖中的東方呢?問題非常大。

    編纂《大元一統志》的是秘書監的負責人,名曰札馬魯丁,是回回人,其家鄉是布哈拉,位於今烏茲別克斯坦。札馬魯丁在忽必烈的兄長元憲宗蒙哥在位期間,曾進獻了幾種天文儀器,其中有一件叫做「苦來亦阿兒子」,是波斯語kura-yiarz的音譯,《元史 • 天文志》說,「華言,地理志也」。但是「地理志」怎麼會是一件科學儀器呢?

    《元史》專門有解釋,稱札馬魯丁所獻的「苦來亦阿兒子」,是一個木頭做的球,表示大地,陸地以白色表示,海洋用綠色表示,陸地佔三分海洋佔七分——這不就是地球儀嗎?可以說大地球形說是在元代傳入中國的。

    除了札馬魯丁以外,秘書監中最重要的掌握海外地理知識的人,以及其他科學家,如天文學家、數學家,都是回回人,都是穆斯林。這些回回科學家,給我們一個很重要的啟示,就是我們中國人不能盲目自大,認為自己在歐洲殖民者來到中國之前,一直是領先於世界的。每一個民族都是有創造力的,如果你不能吸取別人的長處,一直以為地球是方的,怎麼行呢?

    將伊斯蘭世界和中國的地理知識相結合,表現範圍遠超以往

    秘書監的官僚在編修《大元一統志》的過程中,向忽必烈打報告說,除了元帝國東、西兩邊的漢地圖與回回圖以外,新地圖中還要描繪東南亞、印度及海外諸藩國,需要收集航海圖。除了漢文海圖以外,還需要回回的海圖。報告中提到專門要派人到福建去,那裡有一種圖叫「海道回回文剌那麻」。多年前南京大學陳得芝教授曾經考證說「剌那麻」是波斯語rāh-nāma的音譯,其意義是「行路指南」。他們的要求得到了忽必烈的批准。《大元一統圖》今已不存,但我們還是可以看到元仁宗時代的《經世大典圖》等幾幅非常重要的元朝留下來的地圖,表現的範圍遠遠地超過了歷朝歷代。

    講到地圖,我們不能不提到有一幅很重要的古代中國地圖,叫做《大明混一圖》,現存於第一歷史檔案館,這個圖現在已經完全朽爛了,一翻就破,有4米多長、寬達3米7,幾乎佔了一面牆這麼大,但摹本還是可以看的。從圖中的國內地名判斷,繪製的時間大概是在洪武二十年左右,也就是1387年,早於鄭和首航約20年。這幅地圖覆蓋的地理範圍極廣,東面到日本、東南亞,南及印巴次大陸,西面更了不得,包括了整個歐洲和非洲,巴黎也繪在其上,還標示出地中海。

    雖然此圖被稱為《大明混一圖》,但圖中多數中國內地地名都是元代地名,且從朱元璋取得天下,至此圖繪成不過二十餘年,其間積累的地理知識不足以畫出這樣一幅地圖,因此它一定利用了元代的資料,應當有一幅元代的底本,但其底本又與官方機構中的科學家們繪製的地圖不同,應當是一幅由元代江南的民間人士繪成的世界地圖。

    民間人士怎麼會有那麼多的世界地理知識呢?這非常值得追究。我們迄今在中國本土沒有發現甚麼線索,但是1339年蒙古統治者建立的伊利汗國有一幅繪出歐、亞、非三大陸基本輪廓的草圖,繪圖者是一位地理學家叫穆思脫非,圖中歐、亞、非三大陸的形狀和《大明混一圖》大致相同。這點使我們相信,《大明混一圖》的元代底圖在繪製時參照過與穆斯脫非圖類似的回回地圖。

    《大明混一圖》為甚麼重要呢?如果我們把它和《鄭和航海圖》比較一下,會發現《鄭和航海圖》一類的海圖,通常不管地理方位,起點是南京的龍江關(今南京的下關),終點是東非,以一字長卷的形式表現,像人在一條船上看兩邊,船經過了甚麼地方我就把它畫出來。《大明混一圖》發現之前,歐美人雖然承認《鄭和航海圖》很了不起,居然畫到非洲了,但是認為中國人沒有地理方位感,東南西北不分。所以單憑《鄭和航海圖》還不足以說明當時中國人對中國和海外地理知識掌握的程度。

    而《大明混一圖》可以說是記載了「地理大發現」以及西方人到達東方之前,中國和東方對於世界地理知識的最重要的資料。當時的歐洲人甚至不知道非洲呈三角形,尖端指向南方,歐洲人長期以來認為非洲的大陸的形狀是一個「7」字形,其南部尖端是拐彎的,認為印度洋像地中海一樣,被包圍在亞洲、非洲之間,歐洲當時的地圖都是這樣畫的。這說明甚麼呢?它說明,早在元代,各民族的科學家們,在吸納海外地理知識的過程中,創造了新的地理知識。元代的科學家將伊斯蘭世界的地理知識與原來中國的地理知識結合在一起,表現出當時的歐、亞、非三大陸,除了澳洲、美洲不知道以外,全世界都在上面。這也說明,鄭和在出海之前,海外的方位已經很清楚了。

    小知識:中國古代航海的自然條件

    島鏈:中國所面對的並不是浩瀚無際的西太平洋,在黃海、東海以東是一連串島嶼,即所謂「島鏈」,大致和中國的海岸線相向平行。若從北向南數分別為:千島、日本列島、琉球(沖繩)、台灣島、呂宋(菲律賓)列島等等。所以中國古代的水手從東南沿海的港口啟程,只要知道北極星在甚麼地方,在航行中不會有太大的危險,如果遭遇到風暴或發生不測,向東可能會漂到這一連串島嶼中的一個,向西可能漂到中國大陸沿海,向北可達朝鮮,越過對馬海峽則為日本,向南就進入東南亞。

    季風:中國地處東亞的季風帶,每年4月,東南風起來了,出海的船舶帆一張起,就自動向北航行。而每年到了秋末冬初,北風起的時候,帆一張起風就把船向南推。因此,我們古代的航海稱為季風航海。季節性的航海持續了幾千年,只是在自然動力被人工動力(蒸汽機等)取代以後,季風航海的規律才被打破。

    陸標導航

    中國古代海船所使用的最重要的導航法,是陸標導航。在海上航行的時候,舟師——今天叫船老大,大都有一個世代相傳的小本子,記錄航線沿途地理特徵。如要去某一個國家,舟師事先要估計順風需要航行五天,到了某處應當先看到某種形狀的海島,然後如何轉向。海上有時候風大、有時候風小,如果航至第四日某一時刻,應當出現的島嶼已經看到了,雖然天數未足,也應果斷轉向。在陸標與預計航行日程發生矛盾時,舟師的判斷以陸標為第一標準,日程是第二標準。

    早期海圖

    中國的舟師,那些船老大,在世世代代航海的過程中,像師傅帶徒弟一樣,將航路中某一站會看到甚麼——比方說一座山,把山上的廟,古怪的石頭等等地理特徵,都描繪下來,以待他日再次經過時對照,這應該說就是海圖的起源。最早明確提到海圖的是宋代的文獻,存留至今天最詳細的古代中國海圖是《鄭和航海圖》。

    海圖是這樣做記錄的:比方說海船抵達今越南南方的外羅山時,海圖中會提到這座山東高西低,海灣里可以看到有椰子塘,海水有四十五托深。一托就是成年人雙手伸開後兩個中指間的距離,大約相當於今天的一米六至一米七的樣子。

    測量水深的辦法是:水手將繩子的一頭拴個石頭或其他重物,抹上豬油或牛油沉到海底,油脂會沾到海底的泥沙,水手將繩子拎回,就可以用雙手伸直的方式丈量出海水有多深,也可觀察到海底是泥質還是沙質。

    元代的國際交流語言是波斯語

    元朝中央政府設立了兩種翻譯的職位,一種叫做蒙古譯史,把蒙漢語互譯。第二種叫做回回譯史,即翻譯回回人的語言。

    今天,英語被視為國際交流語言,而在10 -16世紀的西域和亞洲許多地方,波斯文是最重要的學術語言,也是通用的國際交流語言。元代與明代中前期,中國的使臣到西域去,都使用波斯文與當地人進行交涉。元代的色目人民族眾多,宗教不同,多數擁有自己的書面語,但是只有回回文,即波斯語,與蒙古文、漢文一起,被列為元代的官方文字。

    舉個例子,我們今天在海外能夠看到鄭和留下來的唯一的實物證據,就是在斯里蘭卡的國立博物館中保存有一塊三種文字合璧的碑,記錄了鄭和代表明政府向當地一個寺院進行的布施。這三種文字是漢文,當地使用的泰米爾文,以及波斯文。

    新觀點:「西洋」在哪裡?

    鄭和下西洋,甚麼叫「西洋」?

    關於「東洋」和「西洋」的概念,過去討論來討論去,大家沉在史料的圈子裡出不來。我想另闢一條思路,跳出前人討論的範圍。

    為甚麼會有「東洋」和「西洋」的概念呢?

    南海有很多珊瑚礁,很多在水下,到低潮的時候冒出來,人可以站在上面,捕魚是好地方,但是遠航的船舶都知道這個地方危險,一定要避開。怎麼避開呢?兩條路,第一條從中國福建、廣州出洋以後,先向東到台灣或菲律賓,然後向南走;第二條路,從中國東南沿海的港口出海以後,直接沿著中國大陸向南走,從福建、廣東到海南島,再到越南,繞過越南到泰國、柬埔寨。前兩種方法之間的差別,就是前者是沿著南海的東邊走,後者沿著南海的西邊走。所以我就提出了一個新的看法,「東洋」與「西洋」應當起源於上述兩條航線,是航線概念而不是地理概念。

    因此「東洋」指的就是東洋航線所經過的地區,就是從福建、廣州出去,向東到台灣、呂宋(菲律賓)、印尼、日本,這都叫東洋,地理範圍大概是今天南海以東;那麼沿著中國大陸向南走,經過越南、泰國、柬埔寨、馬來西亞到印度,沿途所經各地就叫西洋,大概是今天南海以西。東洋和西洋的界限就在於南海的珊瑚礁。
    (二之二,續完)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