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庫全書》中的科技文獻
歷史春秋網
作者:何紹庚
中國歷代統治者重道輕藝和鄙薄科學技術的思想,決定了《四庫全書》(以下簡稱「《四庫》」)的收書原則。四庫館臣明確提出:「聖朝納錄遺文,以闡聖學明王道者為主,不以百氏雜學為重也。」在這種思想指導下,《四庫》收書無疑側重於儒家典籍,但乾隆也...
《四庫全書》中的科技文獻
歷史春秋網
作者:何紹庚
中國歷代統治者重道輕藝和鄙薄科學技術的思想,決定了《四庫全書》(以下簡稱「《四庫》」)的收書原則。四庫館臣明確提出:「聖朝納錄遺文,以闡聖學明王道者為主,不以百氏雜學為重也。」在這種思想指導下,《四庫》收書無疑側重於儒家典籍,但乾隆也曾諭示對那些「發揮傳注,考核典章,旁暨九流百家之言」而「有裨實用者」「亦應備為甄擇」,因此,《四庫》著錄和存目的科技文獻從總量上看還是不少。
據粗略統計,《四庫》著錄的科技文獻有300餘種,約佔全書著錄的十分之一,存目360餘種,約佔全書存目的二十分之一。其中以數學、天學、農學、醫學、生物學和地學方面的書籍最多,而工程技術方面書籍較少。工程技術書著錄和存目僅有100餘種,主要涉及建築、水利、交通運輸等,偏頗較甚。就中國古代成就卓著的天、算、農、醫四大學科而言,當時采進的重要著作,《四庫》大多著錄,僅有少數列入存目。《四庫》收錄的一些綜合類著作,亦常為科技史家所徵引。如沈括《夢溪筆談》,詳細記載了中國古代兩項重大發明(活字印刷術和指南針)以及其他一些重要成果,是名副其實的科技史上的名著。另外,在《尚書》、《詩經》、《周禮》、《禮記》、方志、筆記、文集等文獻中,也間有一些關於中國古代科技發展情形的珍貴史料。由上可見,《四庫》中的科技文獻和科技史料是相當豐富的。
《四庫》不僅收有當時流傳的許多科技文獻,更為可貴的還是從《永樂大典》中輯錄了一批當時罕傳罕見之書。例如數學名著《九章算術》,在明末清初幾近失傳,南宋鮑瀚之刻本僅存五章且是孤本,另有一部這一殘本的影抄本。著名學者戴震從《永樂大典》中輯錄出《九章》及劉徽等注,使之成為全帙,並做了初步的整理與校勘。他還從《永樂大典》中輯錄出秦九韶的《數學九章》。中國數學史上這兩大名著幸賴《四庫》保存下來,重顯於世,後經多次翻刻而流傳至今。在《四庫》中這類文獻還有不少。在《永樂大典》絕大多數卷冊已經被毀無存的情況下,《四庫》保存和整理中國古代科技文化遺產的功績就不言自明了。
《四庫》中的科技文獻對當時和後世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由於參與編纂《四庫全書》的人大多是學有專長的一流學者,如戴震、李潢、陳際新、郭長發、倪廷梅等都是精通天文數學的專家,因而他們在天文數學方面的選書和整理工作就比較細緻準確,水平也比較高。因而,這些文獻的存世對今人瞭解中國古代的科技發展非常重要。但也必須看到,《四庫》收錄的科技文獻與儒家典籍和各種文集相比,數量要少得多。即使有些已采進的重要科技文獻也未著錄,僅僅是存目而已,有的後來甚至連底本也散失了,這不能不說是它的缺陷。例如《算法統宗》、《甘石星經》、《飲膳正要》、《耒耜經》、《豳風廣義》、《梓人遺制》等,都是相應領域的重要著作,但《四庫》皆存目而未著錄。另外,清政府雖曾在全國範圍發起大規模的征書活動,並給予獻書者某種獎勵,但不少皇戚貴胄、高官顯宦甚至民間藏書家,都不肯進獻或全部進獻所收藏的孤本、善本和抄本等珍籍。如《四元玉鑑》、《楊輝算法》等都是在《四庫》成書後才由阮元收集到的。又如清康熙時欽天監監正、著名數學家和天文學家明安圖有關三角函數冪級展開式的數學成就當時已為人所知,而作為天文算學纂修兼分校官的陳際新,既是明安圖的得意弟子,又曾直接參與整理編成明安圖的數學名著《割圓密率捷法》,可《四庫》也未收錄該書。還有一些科技著作很可能是因為政治原因而未收錄。如明代宋應星《天工開物》是一部關於中國古代農業和手工業生產技術的百科全書,其內容幾乎涉及當時社會的全部生產領域,但也不見於《四庫》,其原因就很可能是因為宋應星有反清思想,其兄又殉明自盡,所以被排斥在《四庫》之外。
《四庫》所收科技文獻都有或簡或繁的書目提要,但《四庫》書目達一萬餘種,卷帙浩繁,四庫館臣雖多飽學之士也難以仔細研究,因而書目提要紕繆疏漏之處亦復不少。如戴震輯錄的《九章算術》,其功績在於完整地恢復了這部數學經典著作的全貌,其校正的文字也不在少數,但也有師心自用、以意擅改而改錯了的文字。不過,各書提要中存在的種種缺陷也為進一步整理和研究這些歷史文獻提供了許多值得深入研討的課題。余嘉錫《四庫提要辨證》就是學界公認的重要成果。
《四庫全書》中的科技文獻,在一定程度上集中、全面地展示了中國古代數千年來豐富多彩的科技文明。這些珍貴的科技文獻不僅對於保存、繼承和發展中國傳統文化,深入研究中國科學技術史,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和學術價值。這是前人傳留下來的一份極其寶貴的科技文化遺產,值得我們珍惜。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歷史 #中國歷史 #四庫全書
瀚儒中醫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四庫全書》中的科技文獻
歷史春秋網
作者:何紹庚
中國歷代統治者重道輕藝和鄙薄科學技術的思想,決定了《四庫全書》(以下簡稱「《四庫》」)的收書原則。四庫館臣明確提出:「聖朝納錄遺文,以闡聖學明王道者為主,不以百氏雜學為重也。」在這種思想指導下,《四庫》收書無疑側重於儒家典籍,但乾隆也曾諭示對那些「發揮傳注,考核典章,旁暨九流百家之言」而「有裨實用者」「亦應備為甄擇」,因此,《四庫》著錄和存目的科技文獻從總量上看還是不少。
據粗略統計,《四庫》著錄的科技文獻有300餘種,約佔全書著錄的十分之一,存目360餘種,約佔全書存目的二十分之一。其中以數學、天學、農學、醫學、生物學和地學方面的書籍最多,而工程技術方面書籍較少。工程技術書著錄和存目僅有100餘種,主要涉及建築、水利、交通運輸等,偏頗較甚。就中國古代成就卓著的天、算、農、醫四大學科而言,當時采進的重要著作,《四庫》大多著錄,僅有少數列入存目。如天學的《新儀象法要》、《曉庵新法》,數學的「算經十書」、《數書九章》、《測圓海鏡》,農學的《齊民要術》、《陳農書》、《王禎農書》,醫學的《黃帝內經》、《傷寒雜病論》以至金元四大醫家的主要論著等,都已悉數收錄。明代四大科學名著(《本草綱目》、《徐霞客遊記》、《農政全書》、《天工開物》),也著錄了前三種。工程技術類著錄有《考工記》、《營造法式》、《武經總要》等,存目書則涉及建築、紡織、冶鑄、水利、交通運輸、造船、兵器、造紙、印刷、陶瓷、製糖、釀酒、製鹽等,名目不少,但數量不多。《四庫》收錄的一些綜合類著作,亦常為科技史家所徵引。如沈括《夢溪筆談》,詳細記載了中國古代兩項重大發明(活字印刷術和指南針)以及其他一些重要成果,是名副其實的科技史上的名著。另外,在《尚書》、《詩經》、《周禮》、《禮記》、方志、筆記、文集等文獻中,也間有一些關於中國古代科技發展情形的珍貴史料。由上可見,《四庫》中的科技文獻和科技史料是相當豐富的。
《四庫》不僅收有當時流傳的許多科技文獻,更為可貴的還是從《永樂大典》中輯錄了一批當時罕傳罕見之書。例如數學名著《九章算術》,在明末清初幾近失傳,南宋鮑瀚之刻本僅存五章且是孤本,另有一部這一殘本的影抄本。著名學者戴震從《永樂大典》中輯錄出《九章》及劉徽等注,使之成為全帙,並做了初步的整理與校勘。他還從《永樂大典》中輯錄出秦九韶的《數學九章》。中國數學史上這兩大名著幸賴《四庫》保存下來,重顯於世,後經多次翻刻而流傳至今。又如《永樂大典》收錄的《熬波圖》,圖文並茂,是有關製鹽技術的重要文獻,也經《四庫》著錄而得以傳留。在《四庫》中這類文獻還有不少。在《永樂大典》絕大多數卷冊已經被毀無存的情況下,《四庫》保存和整理中國古代科技文化遺產的功績就不言自明了。
《四庫》中的科技文獻對當時和後世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由於參與編纂《四庫全書》的人大多是學有專長的一流學者,如戴震、李潢、陳際新、郭長發、倪廷梅等都是精通天文數學的專家,因而他們在天文數學方面的選書和整理工作就比較細緻準確,水平也比較高。因而,這些文獻的存世對今人瞭解中國古代的科技發展非常重要。但也必須看到,《四庫》收錄的科技文獻與儒家典籍和各種文集相比,數量要少得多。即使有些已采進的重要科技文獻也未著錄,僅僅是存目而已,有的後來甚至連底本也散失了,這不能不說是它的缺陷。例如《算法統宗》、《甘石星經》、《飲膳正要》、《耒耜經》、《豳風廣義》、《安驥集》、《洗冤錄》、《南船紀》、《糖霜譜》、《酒譜》、《梓人遺制》等,都是相應領域的重要著作,但《四庫》皆存目而未著錄。另外,清政府雖曾在全國範圍發起大規模的征書活動,並給予獻書者某種獎勵,但不少皇戚貴胄、高官顯宦甚至民間藏書家,都不肯進獻或全部進獻所收藏的孤本、善本和抄本等珍籍。如《四元玉鑑》、《楊輝算法》等都是在《四庫》成書後才由阮元收集到的。又如清康熙時欽天監監正、著名數學家和天文學家明安圖有關三角函數冪級展開式的數學成就當時已為人所知,而作為天文算學纂修兼分校官的陳際新,既是明安圖的得意弟子,又曾直接參與整理編成明安圖的數學名著《割圓密率捷法》,可《四庫》也未收錄該書。還有一些科技著作很可能是因為政治原因而未收錄。如明代宋應星《天工開物》是一部關於中國古代農業和手工業生產技術的百科全書,其內容幾乎涉及當時社會的全部生產領域,但也不見於《四庫》,其原因就很可能是因為宋應星有反清思想,其兄又殉明自盡,所以被排斥在《四庫》之外。
《四庫》所收科技文獻都有或簡或繁的書目提要,但《四庫》書目達一萬餘種,卷帙浩繁,四庫館臣雖多飽學之士也難以仔細研究,因而書目提要紕繆疏漏之處亦復不少。如戴震輯錄的《九章算術》,其功績在於完整地恢復了這部數學經典著作的全貌,其校正的文字也不在少數,但也有師心自用、以意擅改而改錯了的文字。不過,各書提要中存在的種種缺陷也為進一步整理和研究這些歷史文獻提供了許多值得深入研討的課題。余嘉錫《四庫提要辨證》就是學界公認的重要成果。
《四庫全書》中的科技文獻,在一定程度上集中、全面地展示了中國古代數千年來豐富多彩的科技文明。這些珍貴的科技文獻不僅對於保存、繼承和發展中國傳統文化,深入研究中國科學技術史,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和學術價值,而且有些文獻如農書、醫書、動植物譜錄、地理方面的著作等,至今仍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和現實意義。這是前人傳留下來的一份極其寶貴的科技文化遺產,值得我們珍惜。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歷史 #中國歷史
瀚儒中醫 在 子迂的蠹酸齋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偏方是烏合之眾最相信的神蹟,每每總是可以聽到鄰居隔壁的各種神醫神蹟神逆轉,然而能經過科學檢驗的又有多少?
願意承認自己只是不理性的人又有多少? 醫學即便發展到今天都一堆沒法解釋的東西,即便有解釋有理論都會在幾十年後一個莫名的小事情給擊垮,更何況是完全沒有經過檢驗的民俗療法神蹟呢?
《關於偏方》
身為第一線的臨床工作者,常常面對病人對偏方的各種詢問,諸如「用油漱口可不可治療牙周病」、「那個彈X式假牙究竟好不好」、「這個藥吃了對牙齒有沒有幫助」(謝天謝地!我至今尚未遇到問我體氣的病人!)。
現今醫學教育都講求實證醫學(EBM, Evidence-based medicine),其定義是「謹慎地、明確地、小心地採用目前最佳的證據,作為照顧病人臨床決策的參考」(A. Cochrane, 1972),以我淺薄的執業和訓練經驗來看就是:「用可再現性最高的方法,進行投報率最大的保存醫學」(當然這是我目前的感悟,有錯誤請先進指正)。正如經濟學一句名言:「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萬物皆有其成本,治療策略也是,特別是在我這自由主義信奉者的心中,沒有什麼治療策略是絕對錯誤的,若是有錯誤,就是「投報率太低」或者「違反不傷害、保存原則」。(事實上所謂的「不傷害」和「保存」也是基於投報率,正因為天然ㄟ尚好,目前牙醫學中,任何想要在事後企圖接近最初天然狀態的作為,其付出代價都極高)
許多臨床工作者對偏方深痛惡絕的理由是,在一輪偏方的殘虐之後,患者到手上時已是慘不忍睹,所謂慘不忍睹的意思是:要能使患者盡可能接近到「最初健康、完好狀態下所能行使的功能」,常常要付出的代價極高,無論是時間、金錢、還是在這之中醫師、病人雙方所遭受的苦難(無誤)都令人崩潰。更可怕的是,患者在這一輪下來,心中充滿怨懟、不滿、無處訴苦的情緒,有可能會發洩在醫師身上,或者有些醫師並不認同、但已經深植在病人腦中的觀念,常常會造成治療過程中的困擾,再加上現今醫病關係的緊張,這對醫師造成的心理負擔亦是不言可喻。
我常常在思索,明明有許多專業人士苦口婆心、大肆宣導,而現今資訊流通也十分發達,為什麼偏方仍是盛行不衰,而從偏方大獲其利的更是所在多有。我試圖從幾個面向去思考這問題:
《死馬當活馬醫 v.s. 因果尋得》
以我個人經驗裡,當患者走投無路,或者說,所有現實表徵都在背離患者心中的希望,但患者依然持有不肯放棄(或者,不肯面對現實)的心態,這種心態便是偏方滋長的肥美土壤。偏方彷彿救世主從天而降,拭去他們的淚水,給予他們靈魂上的平安喜樂。當所有醫師都告訴你「你這個狀況應該要方法A」,但方法A若是不為患者所喜,這時如果跳出一個人告訴你「方法B可以幫助你」,患者很難不去把這方法B視為一個救命浮木。
這麼一想,偏方似乎也和宗教或神棍有驚人的類似。自古以來,所有宗教和大儒所注重的便是如何在這浩瀚無際的宇宙中「尋得因果」,尋得「因果」還不夠,還要能打倒這因果,乃至於掌控,人才不會覺得自己在一個隨機而無意義的世界中隨風跌宕,無意義地生,無意義地死。
在一個人無力掌控、似乎只能屈服不可知的偉力的世界裡,宗教的存在就是幫助我們解釋這個世界,尋得一個邏輯自洽的因果關係,乃至於去掌控因果。因此我們看到所有的宗教儀式都是企圖掌控因果的行動體現。即便到了現代,「宗教性的因果尋得」並沒有隨著神權的隕落而消失,只是從宗教變成科學,但諷刺的是,科學卻一步步把人多年以來建立的「人本位」剝落殆盡,人又要再一次面對生命在隨機中跌宕的難題。
《譁眾取寵 v.s. 生存者偏誤》
由於現今媒體傳播更為容易,許多小概率事件往往被放大到好像變通則。而另一個有意思的行銷學情況是,「當沒有什麼時,就要強調什麼」。記得去故宮看奧賽展時,同行友人告訴我,為什麼19世紀一堆畫家開始畫鄉村風情和大自然,就是因為當時這些畫的買主都是一些都市佬,根本沒什麼機會去鄉村看真實風景,只好買這些畫聊以慰藉。
這兩個概念合在一起就產生了有趣的化學反應。一個前所未見的方法在媒體上露臉,配以好幾個實際體驗者充滿感性地講述他們的成果和感謝,在宣傳之下這個新方法的好結果彷彿變成了通則,若是這些方法冠以「自然、有機、古法、小農」諸如此類的標語,就會顯得更加吸引人,正是因為我們都認為自己身邊的環境充滿著化工、非天然、機械標準化的產品。當患者已經厭倦許多藥物、假牙、費時費力的治療時,有人告訴他有「天然、自癒」的治療方法時,患者很難抵擋這層心理誘惑。
《自我辯解 v.s. 信仰》
人永遠都需要重新自我解釋—而且是正向的自我解釋—此外,人也需要內在邏輯自洽(這在上文提過)。要人類承認自己有無知、不理性、不周全等錯誤其實是非常艱難的事情。心理學上有所謂「認知不協調」,即「我心中所知的某些事情和我的所作所為是背道而馳」,在這種情況下,人為了正向地解釋自己,會採取許多行動自圓其說,比如說當我們在做抉擇時,一旦選擇了A,我們會花所有的努力、查找各種資料去說服自己「選擇A是明智的」,這就是降低認知不協調的實際例子。
當這種自我辯解一旦上升到感性層面(即認定這就是正確的),這種深化和信仰無益,會更加驅動人往他一開始認定的道路直直衝下去,並將所有他過去所懷疑的屏除在外。
放在偏方上也可以理解,無論是提供偏方還是接受偏方的人。過去鬧的沸沸揚揚的森青直銷,其會員就在鏡頭前哭喊:「我們可以不賺錢,難道台灣人民不需要健康嗎?」在所有人眼裡—甚至他們自己也知道—直銷的老鼠會型式是非法並為人詬病的,但既然頭都洗了下去,連錢也沒賺到,只好把「台灣人民的健康」和直銷做連結,為自己的所作所為找到正向的連結。
說起來,偏方的存在,就是人類的感性弱點和理智的永恆鬥爭,偏方大概永無消失的一天,只賴各位同行繼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