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濟民中醫診所台中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濟民中醫診所台中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濟民中醫診所台中產品中有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5萬的網紅徐耀昌加油讚,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竹南科設快篩站5條線同步作業,今天快篩585人,全數陰性! 縣內傳出竹南園區電子廠移工群聚感染,為讓竹南、鄉親就近接受篩檢,縣府今天開始一連6天在竹南科學園區社區公園設立快篩站,阿昌哥今天在快篩前,特地到場為醫護及檢疫人員加油打氣。 感謝慈濟台中醫院院長簡守信、苗栗縣醫師公會的祥安及祥恩診所...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5萬的網紅77老大,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老大幫各位整理的全台灣診所: 長庚醫療財團法人基隆長庚紀念醫院 張子瑜 基隆市安樂區麥金路222號 健保 駿琳大直中醫診所 黃建榮 台北市中山區北安路598之1號 ...
-
濟民中醫診所台中 在 77老大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1-04-08 19:00:14老大幫各位整理的全台灣診所:
長庚醫療財團法人基隆長庚紀念醫院 張子瑜 基隆市安樂區麥金路222號 健保
駿琳大直中醫診所 黃建榮 台北市中山區北安路598之1號 健保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 邱榮鵬 台北市萬華區昆明街100號 健保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 周文程 臺北市中華路二段33號 健保
翰林中醫診所 陳文戎 台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一段27號 健保
悅展中醫診所 陳曉鈞 台北市士林區延平北路五段243號 健保
崇生中醫診所 陳潮明 台北市士林區文林路519號 健保
全生中醫診所 陳朝龍 台北市大同區重慶北路二段184號 健保
佛教慈濟醫療財團法人台北慈濟醫院 黃惠棻 新北市新店區建國路289號 健保
昌盛堂中醫診所 劉佳祐 台北市中山區松江路277號2樓 自費
妙健堂中醫診所 李興明 新北市泰山區工專路3號 自費
新北市立土城醫院 楊宗憲 新北市土城區金城路二段6號 健保
坤儒中醫診所 蔡坤儒 新北市板橋區陽明街77號 健保
順安堂傷科中醫診所 李澤堂 新北市新店區順安街16號 健保
育源堂中醫診所 盧文瑞 桃園市中壢區莒光路10號 自費
長庚醫療財團法人林口長庚紀念醫院 李科宏 桃園市龜山區復興街5號 健保
羅明江中醫診所 羅明江 桃園市中壢區環北路155號 健保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新竹分院 徐新政 新竹縣竹北市興隆路一段199號 健保
郭豐演中醫診所 郭豐演 苗栗縣苗栗市府前路81號 健保
大同中醫醫院 張瑞麟 台中市豐原區仁愛街11號 健保
東興中醫診所 王來庫 台中市西區東興路三段126之3號 健保
亞洲大學附設醫院 陳志昇 台中市霧峰區福新路222號 健保
慶和中醫診所 林繼興 台中市北屯區北屯路232-2號 自費
慶和中醫診所 林繼興 台中市北屯區北屯路232-2號 健保
迦南中醫診所 卓青峰 嘉義市西區竹圍路123號 健保
忠義中醫聯合診所 楊禾 台南市永康區蔦松一街29號 健保
長庚醫療財團法人高雄長庚紀念醫院 曾詩婷 高雄市鳥松區大埤路123號 健保
天乙中醫診所 陳俊龍 高雄市三民區正興路187號 健保
馬光中醫診所屏東分院 高宗桂 屏東縣屏東市公園路19號 健保
羅國鶴中醫診所 羅國鶴 宜蘭縣羅東鎮維揚路188號 健保
仁濟中醫診所 劉德才 宜蘭市文昌路147之1號 健保
佛教慈濟醫療財團法人花蓮慈濟醫院 何宗融 花蓮市中央路三段707號 健保
00:00 開頭 聊腰酸背痛原因
00:39 改善腰酸背痛3建議
04:32 看診中醫
09:15 結尾 -
濟民中醫診所台中 在 林佳龍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1-09-30 16:50:54聽見幸福的聲音 2011免費健康檢查暨義剪活動
一、前言:
為體恤大台中市民的身心健康問題,特別舉辦免費健康檢查活動,為里民健康把關,全程免費。
二、活動對象:台中市各區里40歲以上民眾
三、活動說明:免費社區健康檢查項目如下
※血壓、血糖檢測
※成人健檢(請攜帶健保卡)
※老人聽力檢測
※足部病變檢測
※癌症篩檢(檢查項目依各區里需求為主)
※體脂肪檢測
※健康講座:如何減重、健康飲食等
※民俗推拿
四、主辦單位:台灣大台中發展協會
五、合辦單位:宏恩醫院、臺安醫院、台新醫院、中山醫學院、南區衛生所、弘生堂中醫診所、高堂中醫聯合診所、祐生中醫診所、弘濟堂中醫診所、林佳龍辦公室、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紅十字會台灣省台中支會、國際獅子會300C1第十專區、民泰獅子會、名人獅子會、東海同濟會、大屯扶輪社、國際青商會台中市中一區各分會、新技美容沙龍髮廊、台中市各社區發展協會、台中市各里辦公處(陸續洽談中)
六、協辦單位: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台灣青年基金會、明展生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協康國際股份有限公司、泰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博登連鎖藥局台中榮總店台榮藥局、臺安社會福利慈善基金會、財團法人宏恩社會福利基金會
七、辦理內容:
1.發放健康關懷護照(人手一卡)
2.活動當日集滿所有健檢項目章即可獲得限量精美紀念品
八、後續服務:
主辦單位將與合作醫院診所成立後續醫療服務窗口,來進行約診及衛教諮詢。
九、活動申請聯絡人:(歡迎其他鄰里、社區大樓洽談合作)馬郁勳 04-2310-8888 分機 204、陳怡潔0935-727-940
十、活動場次:請注意活動時間固定於早上九點至中午十二點
【九月份場次地點】
日期 社區名稱 舉辦地點
9月10日 城市經典 西區公館里三民路50巷8號
9月11日 工學里辦公處 南區工學里大慶街一段81-6號
9月14日 大仙宮 東區振興里大勇街與忠孝路
9月17日 天乙宮 東區東門里天乙街50號
9月18日 崇倫大廈 西區吉龍里南屯路一段148號
9月24日 崇倫里老人會 南區崇倫里柳川西路一段59號
9月29日 醒修宮 南區長榮里國光路90號
(15:00-17:30)
【十月份預定場次地點】10月場次陸續增加
10月1日 福順公園 南區福順里新和街福順公園
10月8日 里辨公處 西區中興里美村路一段188巷23號
濟民中醫診所台中 在 徐耀昌加油讚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竹南科設快篩站5條線同步作業,今天快篩585人,全數陰性!
縣內傳出竹南園區電子廠移工群聚感染,為讓竹南、鄉親就近接受篩檢,縣府今天開始一連6天在竹南科學園區社區公園設立快篩站,阿昌哥今天在快篩前,特地到場為醫護及檢疫人員加油打氣。
感謝慈濟台中醫院院長簡守信、苗栗縣醫師公會的祥安及祥恩診所醫師謝其俊、邱培明等人帶領醫護團隊60多人協助,還開設5條快篩站同步進行,今天篩檢人數585人,結果全數呈現陰性,還是要提醒鄉親非必要不要出門,外出全程戴口罩,持續遵守各項防疫措施。
篩檢工作將持續到6月11日,竹南、頭份地區商家和居民,以及京元電子員工同住者報名篩檢,有需求的民眾請事先預約以利安排分流。
⚠️時間:6月7日~6月11日,每天13:30~16:00
⚠️地點:竹南園區社區公園
⚠️報名方式:
📌掃瞄圖片中的QR-code
📌網路連結:https://reurl.cc/dGGoR8
民眾前往篩檢應攜帶身分證及健保卡,並全程戴口罩,自行騎車或開車,切勿搭乘大眾交通工具。未來將視疫情狀況再增設篩檢站。相關疑慮,請電洽037-558510、558520
#感謝慈濟基金會 #感謝苗栗縣醫師公會 #團結防疫 #非必要不出門 #外出全程戴口罩 #防疫新生活 苗栗健康加油站
濟民中醫診所台中 在 施志昌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年八月第二週 國內外大事報你知】
【一週大事關注焦點:黎巴嫩大爆炸30萬人失去家園/台美軍售協商有望首次購無人機/川普簽署TikTok微信禁令/美國宣佈制裁11名中港官員/美國衛生部長9日訪台參訪口罩國家隊/台中兩家中醫用藥爆出重金屬超標/新冠肺癌疫情升溫8種室內公共場所務必戴口罩】
國外:
#黎巴嫩大爆炸30萬人失去家園與全國斷糧危機
黎巴嫩首都貝魯特大爆炸後,截至6日死亡人數上百人、超過五千人受傷,且至少有30萬市民流離失所,再加上新冠肺炎疫情,當前首都的醫療資源和人力嚴重不足,同時位於港區的全國糧倉,也因為港口碼頭近乎全毀的緣故,導致黎巴嫩面臨全國糧食儲備只剩下一個月的斷糧危機。
#川普簽署TikTok微信禁令
美國參議院7日一致通過「政府設備禁用TikTok」法案後,美國總統川普緊接著簽署行政令,禁止任何美國公民或企業和TikTok等多個中國App業者進行交易,45天後生效。
#美國宣佈制裁11名中港官員
特首林鄭月娥在制裁名單上首當其衝。美國財政部譴責她在去年試圖通過逃犯條例修訂、在近期推動香港《國安法》中扮演關鍵角色,「施行北京打壓自由和民主程序的政策」。
國內:
#台美軍售協商有望首次購無人機
美國正針對向台灣出售至少4架無人機與台展開協商,整筆交易上看6億美元(約新台幣176億元),美國國會最快下個月就會收到正式通知。如果這項軍售案通過,將是美國第一次出售無人機給台灣。
#美國衛生部長9日訪台參訪口罩國家隊
美國衛生部長艾薩(Alex Azar)9日訪台,代表美國總統川普晉見蔡總統,且將拜會外交部、衛福部,並與防治武漢肺炎的醫護、專家會談,10日與蔡總統會談簽署合作備忘錄。
#台中兩家中醫用藥重金屬超標
繼台中市盛唐中醫診所中藥遭查出重金屬超標,九福中醫診所就醫民眾也驗出重金屬超標,檢警協同衛生局人員今天前往搜查,衛生局重罰盛唐中醫新台幣50萬元,勒令停業2個月,九褔中醫30萬元、勒令停業1個月。
#新冠肺癌疫情升溫8種室內公共場所務必戴口罩
近期國內新冠肺炎有升溫跡象,除了新增多起境外移入病例,又傳出日籍女學生、泰籍移工自台灣出境後確診,以及在台比利時工程師感染源未知的案例。
---------------------------------------
中美對抗已經從經濟、軍事與外交等方面全面擴展。中國自習近平後,開始更加嚴格的控制中國境內,包括香港也以港版國安法嚴防「外國勢力」介入。美國早先透過貿易戰試圖削弱中國經濟,並逼迫投資中國的產業外移。隨著新冠肺炎的發展與川普選情告急,更是加大對於中國制裁的力道,並藉由軍事與外交手段給中國壓力。
美國透過經濟手段制裁中國的方式,除了過去提高關稅,今年開始針對中國的企業進行防堵,如華為禁令,現在延伸到社群媒體TikTok(抖音)與微信等等,除了資安的疑慮之外,其實這些社群媒體在市場上快速擴張,勢必也將壓縮到美國現有企業的空間。在這樣的禁令下,字節跳動,也就是抖音的母公司將賣出抖音海外公司,目前微軟有意買下。
原本香港國安法通過時,第一時間川普的制裁力道可以說是相當弱,當時不管港股陸股都出現大漲,顯然全球普遍認為川普並未給香港或中國帶來威脅。但現今美國開始針對送中法案與香港國安法相關之官員進行制裁,連香港特首也如恐怖份子、獨裁者般被列在制裁名單上,除了林鄭月娥之外,新的制裁名單亦包含中國與香港官員共十一名。
除此之外,上週美國也開始與台灣磋商軍售無人機,加強台海防衛。且派台美斷交40年來最高層級的官員來台訪問。美國衛生部長雖是以防疫為目的作為交流,但中國第一時間氣得跳腳,堅決反對台美官方來往。很顯然的,台灣已經作為美國防堵中國的一環。
不過目前看來,台美關係的進展雖往前進了一步,但實際上,仍停留在宣示的意義上,但如果中國態度愈強硬,台灣的國際空間反而會愈大。究其因,美國並不在於對抗中國,而是對抗中國共產黨,只要中國態度軟化,進行民主化與市場化的改革,美國的態度也隨時會轉變。
但身為中國共產黨的習近平,可以說是鄧小平實施改革開放以來,反而轉向更加獨裁的領導人,而美國則是出現了美國近代最瘋狂的美國總統,且鷹派也大權獨攬,中美的對抗勢必要等到美國總統大選後,才有可能出現較大的變化。
盛唐中醫讓多名病患鉛中毒,包括台中市前議長與現任議員,成為了台中近期最大的藥安事件。而目前多篇新聞報導指出,盛唐中醫給衛生局假資料試圖誤導衛生局,使得在清查可能使用硃砂入藥的病患人數難以匡列,如此一來除非所有病患都去檢驗,才有可能查出真正的受害人數。建議衛生局,應該讓協助墊付所有病患檢驗費用,後續再用代位求償的方式由衛生局統一向盛唐中醫支付此筆費用,才能盡快查出受害的範圍到底多廣。
最後,還是要提醒大家,雖然台灣防疫做得很好,但近期疫情有回溫的跡象,大家還是要勤洗手與戴口罩,讓此安全的生活環境能持續。
#AugustW2 #Eventsoftheweek
濟民中醫診所台中 在 陳鈺萍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昨天記者會,大家一直提到母奶庫,與大家再度分享碩論的一部分整理的文章。
【現代奶媽 — 母乳銀行】
公視《主題之夜》節目,於2018年12月8日播出〈神奇的母乳〉紀錄片,片中提到「母乳銀行」的需求:然而,對於無法獲得母乳的嬰兒,「母乳銀行」便提供了重要的替代選擇。母乳銀行已有悠久的歷史,但數十年前,由於市面上越來越多工業生產的替代食品,西方最後一間母乳銀行在1970年代關閉。不過,隨著母乳漸受重視,當前全球趨勢又慢慢走向母乳銀行的復興。然而,不管是來自嬰兒母親或捐贈者的乳汁,複雜的篩檢步驟,需要合格員工、冷藏和殺菌設備,以及其他種種投資,這讓母乳銀行的設立複雜且昂貴。此外,母乳的取得並不容易,母乳捐贈的數量有限,但如果鼓勵母乳買賣,卻可能間接導致剝削了貧窮孩童的營養來源。
其實鄰里間的「共生共養」,是「乳汁共享」的起源。Joanna學姊是我爬山時認識的朋友,聊起故鄉才知是同高中的校友,所以就一直「學姊,學姊」地叫得親切。學姐的大姊跟她差了17歲,長姊若母,學姊小時候都是大姊幫她洗澡、照顧她,還做衣服給她穿。 因為大姊的年紀比我母親稍長一些,三胎都哺餵母乳,又照顧家中妹妹們的生產,剛好橫跨了嬰幼兒餵食方式轉變的年代。跟大姊相約訪談,想知道在大姊生產的那個年代,生產、坐月子與哺餵孩子的情形,以及當了婆婆之後,幫媳婦們坐月子的經驗,比較兩代母職傳遞方式的不同。
萍:您剛才講也有人沒奶的,那些人欲安怎?
姊:有的人用米麩、有的人用牛奶,有的人吃糜(台語唸:um ,米湯的意思)。阮大兄一個同學,大我兩、三歲,伊子出世以後攏沒奶給他吃,攏飼糜,也沒錢買牛奶。糜你甘知?那陣也不是調工煮的,做田人阿,攏煮大鼎飯,飯撈起來以後,倒水落去煮。欲吃粥的撈去吃,剩的糜給他吃,所以他叫做「糜ㄟ」(大笑)。
萍:他的身體甘會較不好?
姊:還好,不過與阮大兄的囝仔相打攏打不贏。那陣的人較有韌性阿,遇到沒奶,我與你若是差不多時間生的,我就同齊飼阿,愛真好的才會這樣做啦!也有人用錢買「若無我一割錢給你,你幫我飼囝仔」,也有人這樣,不過真少啦!有的人生一個沒剛好囝仔過身(死亡),別人的子她就會抱來飼。以早的人攏互相幫忙,足單純ㄟ,足好ㄟ。
(訪談逐字稿,2013年9月8日)
總是會有奶不夠的母親,也會有失去母親的小孩,與失去小孩的母親。「乳汁分享」,是人與人之間單純互助的表現,讓人為之動容。在醫院工作時,也常有早產兒的母親,因為自己孩子沒有存活下來,而認真擠奶提供給新生兒加護病房的動人故事。而在社會較上層的階級,無論古今中外,一直都有「奶媽」這樣專屬於女性的工作。隨著配方奶盛行,奶媽這項專屬於女性的工作消失。
一、擠乳器出現:人奶商品化,奶媽消失
19世紀開始發展的科學母職使得母職也開始醫療化,「奶媽」這個肩負餵養自己與雇主小孩的職業,也同時被醫療化了。Golden關於美國奶媽社會史的研究指出, 在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初,因為嬰兒餵食關乎兒童的健康,於是兒科醫師出面設立機構管理奶媽。在奶媽到服務家庭之前,會先幫她們做身體檢查,確定身體的健康狀況。對奶媽同時設立了科學與道德標準,有一整套醫學的流程,篩選合適奶媽,還將她們的乳汁置於顯微鏡下檢查。到了二十世紀,即便於家庭裡服務的奶媽近乎消失,醫院與孤兒院為要了降低嬰兒死亡率,尤其是醫院的早產兒沒有人奶幾乎活不了,所以仍然雇用奶媽。對機構來說,有擠乳器之後,請乳汁提供者定時到醫院,使用擠奶器將乳汁擠出,負擔的成本較低。於是機構逐漸不再雇用奶媽,乳汁提供者的社會階級也開始發生轉變。以往擔任奶媽多為社會中下階級,大多數為單親媽媽,擔任奶媽成為機構中的工作人員,有一份正式工作的收入,可以同時改善家庭經濟與社會處境。而只要將奶擠出送至醫院,讓提供乳汁的母親,轉為以中產階級增加家庭收入為主,奶媽於是消失。
因為醫院裡的早產兒與病嬰,一直都還是有人奶的需求,所以擠乳器是醫院當中必備的「醫療器材」,人奶也成為一種「治療藥物」。即便社會開始轉為配方奶餵食為主,仍有一些兒科醫師一直努力著。1910年,在美國波士頓的Fritz Talbot醫師,為了幫病嬰尋找奶媽,找了三天都還找不到,讓他深刻體會失去奶媽對嬰兒存活的影響,成立了「波士頓奶媽管理中心」(Boston Wet Nurse Directory),希望能夠維持讓這些孩子活下去的人奶來源。一樣在波士頓的另一頭,一位細菌學家Francis Parkman Denny為了救細菌感染生病的寶寶,央求哺乳中的鄰居手擠一些乳汁餵孩子,只喝了3盎司寶寶就活了下來,讓細菌學家大嘆人奶的「殺菌力」無敵,於是在Tolbot成立奶媽管理中心的隔一年,成立了美國第一家母乳庫。Denny參考乳牛擠乳器的設計,設計了人類使用的擠乳器,尋求捐乳者用擠乳器將乳汁擠出。而因為父母越來越覺得寧可收到罐裝人奶,也不願意雇用奶媽住在家中,Tolbot醫師後來也將奶媽管理中心改為母乳庫,稱為「母乳管理中心」(Directory of Mother’s milk)。
隨著配方奶餵食新生兒成為主流,母奶商品化與治療效果又開始被擠壓到邊緣。1920至1930年代蓬勃發展的母乳庫(人奶買賣),也開始面臨經營困難的問題。到最後能留下來的,大多靠的是慈善捐款,Talbot成立的母乳庫在1962年結束,象徵著「商品化人奶」時代的結束。因為人奶對早產兒與病嬰的治療用途需求仍在,人奶變成一種「禮物」,是捐奶者「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表現。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公捐的血庫開始大量成立,曾有人想要讓母乳庫也跟血庫一樣依需求成立卻沒有成功,因為血液沒有替代品而母奶有。1930年兒科名醫William McKim Marriott 在其著作的教科書寫著「無法得到母親餵養的孩子,人工餵養與收集來的人奶餵養有著一樣的功效。」 時至今日,母乳哺育提升,人奶有沒有可能再度「商品化」?有一個母奶媽媽曾分享,她在台北工作,孩子在台中給外公外婆照顧。第一次用宅急便寄送冷凍母奶回台中時,上頭內容物註明「母奶」,宅急便說這是「體液」,無法運送。後來她重新改寫為「乳製品」,母奶就送回台中了。我們是如何看待「擠出來的奶」呢?
二、人奶是最佳的母乳代用品
配方奶餵食對嬰幼兒健康的風險,常是「該做而未做的科學研究」。也因為兒科醫師很少會提配方奶對嬰兒健康可能造成風險,對於大部分的人來說,儘管知道母奶是最合適的嬰兒食物,還是很容易將配方奶視為母奶理想的代用品,母奶代用品的第二順位,應該是其他母親的奶。
媒體主持人于美人於育兒有聲書中, 講述她「求奶告急」的那段日子,「…兒子因為體質的關係,消化能力過於衰弱,必須要餵食母奶,可是偏偏我沒有奶水,甚至連脹奶的感覺都沒有。母奶協會也派人來幫忙,忙了一個半小時,只擠出5c.c.。後來我就在廣播節目裡面公開徵求奶媽,算一算我兒子總共吃過工程師的奶、家庭主婦的奶、檢察官的奶、法官的奶、還有大陸媳婦北京媽媽的奶。老天爺給了他這麼多媽媽,是這麼多媽媽幫我把兒子養大。在那段接受母乳救濟的日子,我徹底了解什麼叫感同身受…」也因此等兒子長大些,于美人總是告訴兒子要懂得感恩與互助。而作家吳淡如於2009年早產,女兒出生時只有1700公克,她的山東好友雪兒贊助她1萬c.c.母奶,吳淡如趕緊拿出LV包包當禮物送她。 媒體名人可以藉由媒體登高一呼,維持女性互助網絡,而一般民眾,隨著網際網路的發達,也很容易藉由網際網路連結,於是也有人開始在網路上分享母奶。但是對於這樣的現象,無論是政府或是大部分的民眾,甚至是醫護人員都是持負面看法。
民視即時新聞曾報導,網路上有許多低價販售母乳的情況,但是母乳的來源不清楚,產生許多疑慮,有議員將這些網拍母乳進行抽驗,發現裡面含有「格蘭氏陰性菌」,可能引發嬰兒敗血症甚至死亡,不過目前卻無法可管,因此議員出面呼籲政府應立即訂定法規,要求網路全面下架。 新聞出來之後,也有兒科醫師在部落格寫道:「所謂無法可管是衛生主管機關的推托之詞,當事務官能真心體諒人民,就一定會找出合適的法條嚴懲不肖業者或個人。至於母親也應有足夠認知,用錢也許可以買得到很多東西,但是母乳哺餵實在要靠媽媽的真心投入而親力親為才行,只要頻繁多次餵食而不要焦慮奶量不夠,就能夠可以做到充分餵食。」 並不是「媽媽的真心投入而親力親為」就一定有足夠的奶水給寶寶,網路母奶一上架馬上就被搶購,可見需要人奶的寶寶並不少。衛生主管機關是應該要管這件事,但不是懲罰,而是應該想辦法讓有需求的寶寶,都能喝到安全來源的人奶才是。
在台灣台北市立醫院和平婦幼院區設有母乳庫,台中醫院設立衛星站收集捐贈母乳。2018年4月20日成大醫院新設南區母乳庫。捐乳媽媽們到母乳庫,填寫詳細的問卷,並完成抽血檢驗(檢驗項目包含:A,B,C型肝炎、HIV愛滋病、HTLV人體乳突病毒、梅毒、全血檢查及肝功能),這些統整的結果交由母乳庫負責醫師審核,檢查合格通過後(約需1~2個星期)才通知捐乳媽媽們可以開始捐乳。而使用對象目前依病情的需要,主要提供給以下族群的嬰兒使用:早產兒、先天性異常、重大手術後、腸胃道疾病、餵食不耐、或是一些媽媽疾病或死亡而無法哺乳的孩子…等等,一般以住院中的病嬰優先。若臨床上符合可申請的條件,可以請醫院負責照護的醫師填寫醫囑單(可在母乳庫網站上下載列印),附上病歷摘要,即可傳真至母乳庫,之後再經由醫師審核後評斷可否領取母乳,再由專責人員連絡領取時間及數量。目前領取母乳庫的母奶均不需要額外付費。 若不符合這樣條件的孩子,就沒有辦法從母乳庫取得人奶。難道一般健康足月兒,母親乳汁不足時,就只能選擇配方奶嗎?
三、分享乳汁:以德國為例
德國在2014年1月成立了第一家網路母奶商店,讓媽媽們可以輕鬆在網路上買到母奶。這個商店的出現,讓許多沒有奶水的媽媽多了一個選擇來替自己的寶寶取得母奶,不過,德國也有機構認為這些從網路上買到的母奶有可能會對寶寶造成危險。創辦這間網路母奶商店的穆勒(Tanja Müller)是一位母奶太多的媽媽,常常需要把多餘的母奶擠出來才行,有一天,她突然想到為什麼不把媽媽們聚在一起,把多出來的母奶分享出去呢?於是在1月的時候,成立了德國第一家網路母奶商店。德國的國家母奶哺育委員會(National Breastfeeding Committee)強力譴責網路母奶商店,德國營養協會(The Nutrition Commission)也表示買賣沒有經過監管的母奶可能會帶來高度風險。像是細菌和病毒就有可能從送出母奶的媽媽身上傳給其他寶寶,傳遞愛滋病、肝炎、梅毒等傳染病。跟台灣很類似的情況,官方都是先予以譴責,醫學專家也提出警告。但是媽媽們的行動力是非常強大的。
非營利機構「媽媽的母奶銀行」(Mother's milk banks)就採取了一個方法避免傳染病傳染,他們直接和診所合作,徹底檢查捐贈母奶的媽媽和送出的母奶。送來的母奶會先冷凍,然後等到捐贈的媽媽送出最後一批母奶之後,會再對媽媽進行一次血液檢查,確保媽媽在捐贈期間沒有受到任何感染。所有的母奶也都會送去做測試,檢查裡面有沒有細菌。媽媽的母奶銀行總監吉鮑爾(Corinna Gebauer)則是強調應該要讓母奶保持冷卻,吉鮑爾:「如果儲藏母奶的時候沒有保持在適當的溫度,細菌很快就會長出來,喝到的小孩就有可能會感染。」其實這樣的步驟就是母乳庫運作的標準程序。台灣的母乳庫如前面所提,也是類似的程序。而上一段提到,美國早在二十世紀初成立的第一家母乳庫也是用這樣的方式建立起來的。
面對眾多的質疑,網路母奶商店創辦人穆勒回應,她是假設所有的媽媽都會自己承擔風險,並強調她的網站有多麼盡心盡力地告知媽媽們有哪些風險。穆勒現在也在和一家專門做細菌測試的實驗室合作,檢查母奶有沒有摻水或是奶粉在裡面。穆勒說:「我不能想像買母奶的媽媽不會先測試母奶」
2014年國際線上哺乳會議, 任教於澳洲西雪梨助產系的Gribble博士以「乳汁分享」(Milk Sharing)為題授課,她提到:「說到嬰兒餵食,什麼是危險的行為呢?當某種餵食方式已被證實是較危險的,為什麼還是較容易被選擇呢? 在母親無法親自哺餵母奶時,代用品的順序應該是母親自己擠出來的奶,從其他健康哺乳者或母乳庫來的人奶,最後才是配方奶。但在許多地方,第一個想到的卻是配方奶。」在比較「分享來的乳汁」與「配方奶」時,我們應該用更對稱的方式來評估兩者的風險。
在不同的文化脈絡中,對於風險的選擇不同。人乳在醫學中被看作體液,所以需要被管制。但若將其看成是一個身體製造出來,提供另一個身體營養的物質,那麼,乳汁的獨特性該如何被討論?乳汁的分享不只是醫學問題,也是文化問題。在以往母乳哺育是建立在女性社會網絡中,互相分擔家務勞動、建立社會連結、加強社區凝聚力的一種方式。工業革命改變了這一切,而生物醫療化的當代,社會大眾更信任的是專家,以往鄰居朋友的社區網絡瓦解。這樣的現況,女性主義有沒有著力點?如何讓女人做出她們想要的選擇,而不是受限?健康當權者總是警告婦女乳汁分享的風險,卻沒注意到相同的風險亦存在於配方奶餵食中。如果有關當局能提供適切的指引,乳汁分享並沒有那麼危險,這還是優於配方奶餵食的一種餵食選擇。而從兒童權利的角度來看,母乳庫應該與血庫一樣,讓有需要的人都能用得到。期待台灣政府能更積極的建立母乳庫,讓「共生共養」在當代,藉由母乳庫的乳汁分享來實現。
照片來源 https://www.facebook.com/wanyu.claire/photos/a.102159017918319/164781131656107/?type=3&thea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