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澳門歷史城區地圖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澳門歷史城區地圖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澳門歷史城區地圖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澳門歷史城區地圖產品中有1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走過、路過、不能錯過的朝聖之路(勒皮 puy-en- velay)~ 一早收拾完行李、 跟民宿主人道別後, 迫不及待的想離開這濕冷的山區,期待奔向陽光燦爛的南法風情。 從我們民宿到下一個目的地Ardèche ,國家自然風景區還有3-4小時車程。於是我們聽了民宿主人的建議,順路到另一個的美麗小村...

澳門歷史城區地圖 在 法國生活日記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2-21 16:35:31

歷史超過2000年的法國勃艮地古城~歐坦Autun。 如期許走遍法國的初心,這些年來盡量不重覆地參訪過這美麗國度大大小小數以千百計的城鎮,照片拍了至少數萬張有,因旅遊好奇心與自娛娛人寫文的分享樂趣,有時心血來潮,偶然發現奇景妙聞,看一下地圖、說走就走,像羅馬帝國時期就存在的歐坦古都就是這樣尋出遊興...

  • 澳門歷史城區地圖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7-27 08:12:55
    有 81 人按讚

    ~走過、路過、不能錯過的朝聖之路(勒皮 puy-en- velay)~

    一早收拾完行李、 跟民宿主人道別後, 迫不及待的想離開這濕冷的山區,期待奔向陽光燦爛的南法風情。

    從我們民宿到下一個目的地Ardèche ,國家自然風景區還有3-4小時車程。於是我們聽了民宿主人的建議,順路到另一個的美麗小村莊Blesle走走, 順便午餐。

    這個小鎮座落在一片綠色的山谷內,這同時也是4000多年前查德柯勒(site de Chadecol)的遺址, 這片遺址上的石頭房屋,還是保留新石器時代搭建石頭屋的技術。

    之後曾是高如羅馬人的重要居住地,九世紀後小村莊裡修建了許多的修道院,11世紀蓋了城堡,小鎮也隨之蓬勃發展。

    11世紀後,勢力強大的梅爾克爾男爵決定在此落腳,並於修道院之間產生了封地之爭。最終男爵告敗。13世紀在王權的支持下, 男爵成為此地的領主。

    為了平息與修道院的衝突, 男爵修建城堡、保護修道院, 同時為顯示家族權威, 不顧修道院的反對蓋了一座高塔,叫做20角塔樓( tour aux vingt angles).

    法國大革命時,城中重要的教堂 saint Pierre 鐘樓被毀, 聖馬丁教堂被變賣為國家財產後也被摧毀。

    直到20世紀開始, 旅遊業發展, 這保存了十多個世紀的歷史以及小鎮原有的木結構房屋、古老的修道院、才有機會讓大家認識。

    這座小而美山城, 處處可見歷史的痕跡。找了間較正式的餐廳,讓像樣的美食撫慰一下前幾天空虛的味蕾。

    吃完午餐,不疾不徐的逛著小鎮, 看著鐘樓、石屋、 河邊木造的房子,一切是如此平靜,好難想像隨著中世紀奪權、 法國大革命再到第一次世界大戰, 這裡的修道院、修女以及青年就在時代交替之下一一的犧牲、離去。

    我們最後找到一條走上小丘的路, 俯瞰山城, 一切是如此美好。小鎮美麗的風景就此印入眼簾。

    為了趕時間, 只好一一不捨的離開。
    ————————————————————————

    前往下一站的路上, 看了地圖, 會經過Puy-en-Velay,也就是有著千年歷史的古城以及朝聖重地。

    這城市又有什麼值得我們特別停下來一瞧的呢?

    原來法國勒皮是有名的西班牙聖雅各朝聖之路的其中一個起點。這條路就叫「波迪昂西斯之路(Via Podiensis)。

    此外,蕾絲(Dentelle du Puy)、綠扁豆(Lentille verte du Puy)和維萊檸檬馬鞭草酒(Verveine du Velay)也是這城市的名產。

    勒皮不但是宗教聖地,同時也是全法的蕾絲重鎮,這兒的蕾絲編織名列法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Inventaire du patrimoine culturel immatériel en France);綠扁豆也有產地專利,(AOC),也就是說綠扁豆一定要在這區域且特定條件下種植、生產的才能被冠上「勒皮」二字;此外,馬鞭草為基底的利口酒也是全法最有名的特產。

    這麼有特色的城市,既然我們就這麼巧的走過、路過、當然也就不能錯過這難得的機會,停下腳步隨著朝聖者好好的感受這偉大的宗教之城。

    說起勒皮(puy- en-velay),它自古以來就是聖母朝聖地。來到勒皮,一定不會錯過聖母大教堂(1856年已升格為主教座堂)。

    這座教堂聳立在山坡上, 一走進廣場, 抬頭看見這座仿羅馬式的教堂, 跟澳門大三巴牌坊很像,都是進入廣場後,一長條石階路, 最頂端就是三成樓高的教堂。

    現今聖母大教堂歷經五世紀到15世紀陸陸續續的修建,形成各種風格的混搭,但主要結構還是在12世紀就建構。

    爬上134階樓梯後, 從拱門往回看,景色非常漂亮。
    聖母教堂風格融合現代但依舊看見舊時期的壁畫在裡頭。看到了傳說中的黑面聖母像( 原始的在法國大革命時,路易九世在第七次十字軍東征歸途時敬贈的黑面聖母慘遭革命黨焚燬!)。

    看完聖母升天大教堂,我們往後頭的老城區走去。

    我們雖然不是教徒、也不是為了朝聖而走進這城市,不過真要好好了解、 看過每個角落幾個小時是不夠的。 多希望我們能有多一點時間可以好好接受這城市的洗禮。

    在老城中,望向山丘,看見了新蓋的聖母及聖嬰雕像,原本拍張照就想離開趕路, 沒想小E興奮的說想爬上聖母的頭頂看看。 我們凹不過他的堅持,也只好陪他一起爬上去。

    到了頂上俯瞰城市, 有居高臨下王者之風的感覺。 最後通過無止境的旋轉樓梯,一路爬上聖母頭頂。 其實頭頂的風光不如外頭美麗, 一次只能一個人爬上, 透過透明罩快速看一眼, 連照相都無法照(因為樓梯就是鐵條, 陡峭,必需雙手扶穩)更別說逗留, 因為下面一堆人盯著你的屁股, 等你下來換他們上去。

    完成了小E登頂的願望後,我們就快馬加鞭的趕回車上,前往山中民宿報道。

    #爺爺農場民宿是這趟旅行留給我們印象最深刻的民宿。

    下回待續~

    教堂、山城影片請到IG或限動看

  • 澳門歷史城區地圖 在 馬老師的旅遊跑馬地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7-02 07:50:01
    有 51 人按讚

    #時事求世 11
    從時事看世界遺產:澳門歷史城區(2005年)

    西元1553年葡萄牙人東來澳門,向當時官吏行賄,以貨船遇到風浪爲藉口,請求借地曝曬浸水貢物,並上岸搭棚暫住,1999年澳門回歸中國,葡萄牙人巧妙地把「暫住」變成了屬地四百多年。四百多年中國與歐洲文化經過消化反芻之後,成為別樹一幟「中學為體,葡學為用」的風味,也因為如此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澳門地小人稠,向天爭地,大部分是看不見天際線,自然也找不到顯著地標作為判別方向的指引,這時只能憑藉方向感,或者到路口擲筊決定向左或向右走,路長在嘴巴上?別以為當地人就熟門熟路,我拿著地圖向當地人詢問時,很多巷名有聽過,但不確定是在哪,因為要記這樣多的名字實在太難了,和澳門人約會,得要約地點,像是小木偶、小飛象(餐廳名),都比說巷名來得強,如果約巷名,他苦你也苦。因為很多巷弄名字並沒有出現在地圖上,再加上巷弄窄小,常會讓人在巷弄裡鑽了半天,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的狀況下,又莫名其妙的繞回原地,這可能就是傳說中的鬼打牆。

    澳門有1255條街道,每條不管長短寬窄都有名稱,有以紀念日命名(十月初五街),有以人物命名,華人葡萄牙人皆有(盧九街、高士德大馬路),有以地方命名(大三巴街),不論直接發音翻譯或是意義翻譯,看名字往往就能了解澳門或當地的小歷史。就拿澳門的(Macau)來說,其實就是廣東話發音的「媽閣」,別笑!閩南語發音的「媽宮」,就是今天澎湖馬公地名的由來。媽祖廟前是當初葡萄牙人首次登岸之地,葡萄牙人試圖從住民口中得知地名,雞同鴨講的結果,陰錯陽差成為今日澳門英文名稱由來。而走在市區,諸如此類廣東腔式的葡語譯音屢見不鮮,像是聖老楞佐教堂(St.Lourenco)、澳門地標大三巴(St.Paulo)牌坊、亞美打利庇盧大馬路(Almelda Ribeiro)、士多鳥拜斯大馬路(Sidonio Pais)等等,雖不見得能夠達到翻譯對於信、達、雅標準的追求,但都是這類「葡涇幫」語言的延伸。

    自然環境決定格局,最熱鬧的新馬路雖名之為路,但事實上也只是條雙向道,更不用說街或巷的規模了。為了在窄路中保持交通順暢,大部分被規劃為單行道,小公車如魚得水般的在猶如支流的巷弄中穿梭,最後再從四面八方匯流入「大馬路」。不知道是不是為了增加熱鬧感,或者是讓初來乍到者覺得澳門其實並不小。

    中國人怕鬼,西洋人也怕鬼,但偏偏有個街道叫做爛鬼樓巷,不是死鬼也不是醉鬼,原來這邊有座蘭桂樓是華僑所建的洋房,後來遭到祝融之災變成廢墟,中國人管外國叫鬼(洋鬼子、日本鬼子),加上廣東話發音,當然就變成爛鬼樓巷囉!而身為台灣人一定得來找美麗街,不是找了就美麗,而是這條街的葡萄牙文路名是Rua Formosa,台灣被葡萄牙人稱ilha Formosa(美麗島),當然得來另類朝聖一下;在地標大三巴旁的「戀愛巷」 ,據說是以前保守時期做完禮拜男女互訴情衷傳小紙條的地方;也在大三巴附近有條「短巷」,我一分鐘走了數十回之後,還是沒找著短巷中有任何的門牌號碼,果然短得讓人一目了然,短的讓人全無懸念。

    澳門最早發展的三條街是關前正街、草堆街、營地大街,以三街會館為中心,三街會館是座關帝廟,也是以前的商業總會,做生意講信用,所以商人多半拜關公,一座建築結合兩種功能。營地大街在明代駐紮軍隊防海盜,關前正街就是廟口,自然熱鬧,而草堆街類似青草巷,許多柴草交易買賣之處,孫中山1893年在此開設中西藥局,掛羊頭賣狗肉從事革命事業,三條街涵蓋政治、商業、民生等需求,當然成為人潮匯集之處。

    如果世界遺產的大江大海看膩了,不妨留意世界遺產中存在的涓滴細流小趣味,雖無法醍醐灌頂,但也有甘甜喉韻。

  • 澳門歷史城區地圖 在 法國生活日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2-17 07:02:57
    有 766 人按讚

    歷史超過2000年的法國勃艮地古城~歐坦Autun。

    如期許走遍法國的初心,這些年來盡量不重覆地參訪過這美麗國度大大小小數以千百計的城鎮,照片拍了至少數萬張有,因旅遊好奇心與自娛娛人寫文的分享樂趣,有時心血來潮,偶然發現奇景妙聞,看一下地圖、說走就走,像羅馬帝國時期就存在的歐坦古都就是這樣尋出遊興來😊。

    「歐坦Autun」城市名源自羅馬帝國開國皇帝奧古斯都Augustus ,曾經是巴黎、第戎之前羅馬帝國時期法國中部數ㄧ數二的大城市,如今人口流失,都會區僅剩約4萬左右,城區仍留有羅馬神廟、劇院、城門等歷史超悠久的古跡,是勃艮地著名古城,也是中世紀天主教聖賈克朝聖之路必經之地。

    這城市出生過一位留華法國傳教士蔣友仁(Michel Benoist 1715-1774) ,他是清朝乾隆時期北京圓明園十二獸首西洋噴泉的水文設計師,精通數學、物理、天文,畢生有超過一半的時間留在中國,聽說他從澳門入境在北京一年就通曉中文,聰穎語言天份真是讓人汗顏😓,除了向乾隆解釋日心說外,還畫出非常精準的世界地圖~皇輿全覽圖更新版,而出身自科西嘉島,十歲還不太會講法語的拿破崙,小時候也曾跟哥哥弟弟一起被送來這裡的學校精進法文一陣子,他一生與此地數度結緣,連1815年被貶到南大西洋小島前都曾經過這邊看看...。

    這城市有很多餐廳、咖啡廳,商業經濟似乎發展不錯,市中心廣場旅遊局旁還有一條精巧美麗的十九世紀新文藝復興式的古廊街,但可惜疫情期好多商家都沒開門,幸好城市本身人文歷史、自然景緻豐富,真的不虛此行~待個一晚慢慢逛都值得!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