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澳洲一年制碩士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澳洲一年制碩士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澳洲一年制碩士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澳洲一年制碩士產品中有2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3萬的網紅龔成,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龔成問答信箱】(Q22341-Q22360) Q22341: 睇咗你好多專欄,幫人解決投資/人生上既問題,比左好多好既建議,可以幫下我嗎? 你好。龔成老師!係你既讀者,第一次來信給你。 本人38歲。已婚。想在5年之後財務自由,做自己想做既事,做兼職減少工作時間,想之後幾年生小朋友,多些...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萬的網紅港。故 kongguhk,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家境決定一切?「我好相信我攞到嘅機會,其實都只係自己幸運。」 陳君洋(Arnold)出身於中產家庭,自幼讀名校,是會考十優狀元,升讀中大「神科」環球商業課程,畢業後加入投資銀行,年薪逾百萬元,更赴美國哈佛大學攻讀工商管理碩士課程(MBA)。 走在香港千千萬萬家長望子成才、夢寐以求的青雲路上,Ar...

澳洲一年制碩士 在 Yumi Brisbane | 澳洲外籍新娘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8-16 17:31:01

有追蹤阿婷的朋友大概都知道 Paul哥對 #自學語言 有自己一套的方式,他的專業之一就是教語言,不只教外國人中文、也教華人英文。本身除了是 #語言學碩士 外,也在澳洲三所大學授課。 他25歲才開始自學中文,大概只花兩年就可以講一口流利的中文,有時候講電話,電話另一方還以為他的母語是中文😂 Pau...

澳洲一年制碩士 在 游大東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12-03 15:54:47

【 2013年舊文重推/點解無綫要年年賀台慶?】 _ 周四晚(19/11),一年一度無綫台慶。重頭大騷《萬千星輝賀台慶》,看,還是不看,都是一種選擇。我太忙,能夠有時間打開手機屏幕看直播,已是晚上11時,剛好在街上等巴士,剛好下班車要12分鐘後才到,剛好有時間看完《全民造星III》第一輪小組對決。同...

澳洲一年制碩士 在 輯輔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05-09 04:39:09

《準備24歲,新年快樂》 去年的我(23歲),對明年的我(25歲)做了一些期許,包含雙聯學位、英日西證照、控制周遭電器、攝影、拉花技術、咖啡知識、分子料理、樂理和書籍閱讀量…。 ⠀⠀⠀⠀ 我想我逐漸在完成那些期許。 ⠀⠀ 此外,還開啟了其他的支線任務,例如寫了畢業歌拍了MV、對兩千多位大一新生演講、...

  • 澳洲一年制碩士 在 龔成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02 23:00:56
    有 160 人按讚

    【龔成問答信箱】(Q22341-Q22360)

    Q22341:

    睇咗你好多專欄,幫人解決投資/人生上既問題,比左好多好既建議,可以幫下我嗎?

    你好。龔成老師!係你既讀者,第一次來信給你。

    本人38歲。已婚。想在5年之後財務自由,做自己想做既事,做兼職減少工作時間,想之後幾年生小朋友,多些時間陪BB,老婆。

    現在有點迷惘,唔知下一步點做好。希望老師幫忙分析下,產資應該怎樣分配,為日後鋪路,本人投資方面比較保守。

    本人每月收入,人工$1.8萬+收租$1.3萬,每月支出(1萬) + 供樓(5千) + 月供股票(1萬)

    。現金178萬
    。人民幣27萬(定期)
    。股票約95萬(同媽媽各佔一半)=47萬
    。股票債券基金16萬︰
    景順環球消費趨勢基金4萬
    瑞銀中國股債基金(每月派息5%)12萬
    。單位自住(己供完)
    。單位收租(己供完)(市值約700萬)每月$1.3萬
    。單位爸媽住(市值約660萬)每月供$5000(欠144萬)

    月供股票︰
    中華煤氣$2000
    香港交易所 $2000
    領展$2000
    建設銀行 $1000
    騰訊 $1000
    阿里巴巴 $1000
    小米集團 $1000

    股票約 $956 939($478 469)
    0002。中電控股/500 2500
    0006。電能實業/500 2000
    6823。香港電訊/1000 2000
    2638。港燈/500 2000
    0003。中華煤氣/1000 1025
    2800。盈富基金/500 226
    0823。領展/100 164
    0005。匯豐/400 924
    1398。工商銀行/1000 10000
    3328。交通銀行/1000 5000
    0939。建設銀行/1000 18971
    0388。香港交易所/100 223
    0270。粤海投資/2000 2000
    0941。中國移動/500 1000
    1310。香港寬頻/500 2000
    4246。ibond/100 300

    0700。騰訊/100 106
    1810。小米集團/200 631
    9988。阿里巴巴/100 144
    9626。Bilibili/20 40
    9888。百度/50 50
    3033。南方恆生科技/200 400
    3032。恆生科技ETF/200 400
    6993。藍月亮/500 500

    1)想日後每月有3萬左右被動收入, 應該點樣操作?

    2)想喺五年內供完層樓(因為想無負擔),好定還一半比較好?定係用現金做其他操作好?

    3)這個股票組合可以加/減什麼股票,會更好?

    4)月供股票應否繼續?有冇供錯股?

    #好多問題請多多包涵#80後百萬富翁支持者

    龔成老師︰

    1) 如果你希望每月有3萬蚊現金流,以股息率6%計,你需要本金600萬。你可以透過投資有增長力的優質資產,去累積這個資金。

    而你現有物業,已經可以為你創每月1.3萬現金流,因此你最終只需要額外340萬,基本上你就可以創造到每月3萬現金流的效果。

    你現時持有不少物業類資產,未來時間,你應集中在優質股部份,去令成個財富組合更平衡。

    2) 現時按息好低,唔建議提早還款。你應該用這些資金,去做投資增值,或者買其他收息資產,個創造財富效率,會更高。

    當然,如果你財富已足夠你財務自由,你都可以考慮將額外資金,先還款都無問題。

    3) 你現時組合好亂,雖然這些股票都有質素,但隻數太多。長線你要集中翻係10隻左右,最多都係15隻好了,否則你好難定期審視和管理。

    由於你現金、定期、債券和股票,加總已經可以有340萬這個金額。所以投資上,唔需要太進取,可以維持現狀,在這5年間,再進行適度增值去提高個本金,咁就可以。

    持股中,嗶哩嗶哩(9626)和百度(9888)都有質素和潛力,但風險都係會較高,故不宜持有太多。

    到5年後,你就慢慢將組合中股票,換成收息資產,咁去支援你財務自由的生活,就可以。

    另外,你債券基金部份,表面上係穏定收入。但你要留意翻佢個回報,有多少係保證,同時會否出現賺息蝕價的風險。

    4) 月供股票,大致可以。

    現時大市只在合理區,我建議你再多動用50-80萬,去買入一些平穏增長股,去進行適度增值。如果想保守些,你可以將部份投入收息股,都係可以。

    至於餘下資金,我地就等大跌市出現,才去掃平貨。

    例如收息股,目標是5%、6%的股息率的收息股,例如港燈(2638)、深高速(0548)、香港電訊(6823)、工行(1398)、恆生(0011)、置富(0778)、陽光(0435)、高息基金(3110)都可以。

    另外,有些更有超過8%的高息股,但股價就略有風險,你可以小注考慮,例如佐丹奴國際(0709)、中石化(0386)、互太紡織(1382)、富豪產業(1881)等(記住,股價略波動,不能太過大注)。

    ------------------------------------------------

    Q22342:

    老師,你點睇未有盈利,但股價升既股票?

    龔成老師:

    要深入分析,投資者要了解,企業現時是否發展理想,就算無盈利,都要有一些發展,例如產品、生意有增長、技術提升,市佔率正擴大。

    如果無這些因素支持,而市場不斷對將來作無限幻想,只要企業發展有少少不如預期,股價都可能大跌,因為之前的價位無足夠實際因素支持。

    ------------------------------------------------

    Q22343:

    有不少人認為即將會有股災,假如目前就算分小住購入,都是損失啊!稍為等待是否更好呢?

    龔成老師:

    第一,無人能預測到股災,能預測的就不是股災。

    第二,只要是優質公司,就算短期股價下跌,企業價值完全無變,你是完全無損失的。

    ------------------------------------------------

    Q22344:

    sir,我在$18.5買了5千股3067,求救

    另外,我看你的fb,得知你持有1177 ,我也跟着在7.65買了一萬股的1177,現在如何辦?好恐慌
    多謝你

    龔成老師:

    恆生科指ETF(3067)有質素,你長線持有就得,最好長期月供,你唔好太著重短期價格,要睇長線,起碼持有3年,根本唔洗理短期股價。

    中生(1177),我有貨,長線,根本完全無野要擔心。

    (你的問題都幾大,心理質素好弱,都幾擔心你,因為以我過往做銀行及證券行的經驗,這類人是最不適合投資的。)

    ------------------------------------------------

    Q22345:

    龔sir,看到您專欄,知道您對股票投資有獨到見解,想在此方面向您請教:

    本人42 歲,有自己投資股票,但以短炒為主,數年前亦在高位入市,致現金股票虧損了約二十多萬。我暫時的存倉有:

    1. 005 HSBC 4000 股 (這股佔我虧損一半金額)(平均買入價75)(收了5-6 年息)

    2. 0941 中國移動 1000 股 (平均買入價 60)

    3. 1336 中華保險 3000 (平均買入價 40)

    4.1398 工商銀行 5000 (平均買入價 5.94)

    5. 2318 中國平安 500 (平均買入價 87.4)

    6. 6127 昭衍新藥 & 9888 百度,均是新股獲分派一手,惟2 隻現也虧損

    7. 9988 阿里爸爸,抽新股獲分派一手,暫時是所有股票中有些點微利的......

    本人買了數份銀行的儲蓄保險,預期在65 歲可拿回約二百萬現金 (投資合共約一百萬港元)

    本人月入約4 萬,每月支出約1.8 萬,有一層未補地價居屋自住。現有約70-80 萬流動現金。

    本人期望可以55 歲時有錢可買一層細私人樓自住或出租,請問在投資組合上有何建議?本人正考慮買入一些穩定收息股如煤氣、中電、港燈、電能實業等...不知是否合適?還是您有其他更好建議?

    本人在工作出來不久已嘗試投資股票,起初以短炒為主也有不錯斬獲,惟憾15-16 年股災虧損,之後在股市30000 點時高位入市(特別是滙豐),致現今的情況....

    非常感謝您閱讀此訊息,也謝謝您賜教!

    龔成老師:

    建議你之後長線投資,全球最賺錢投資者巴菲特的方法,都是長線的。這是投資的王道。

    至於你現時的持股,並不是無質素,但買入價一般都唔平,反映你未有企業估值的能力,建議你之後用平均入市法,例如分注或月供,能減少一次過在高位買入的風險,當然,都要好好提升投資知識,學習選股,計算企業價值。

    另外,如果有些個別股佔你組合比例較多,宜減。

    匯豐(0005)你可長線收息,但預佢增長力不強,如果你持貨多宜在上升一定水平後減持。經濟好轉後,佢股價都會上翻D,你到時可減部分,餘下再守。

    中國移動(0941)你可持有,但預佢增長力不算強。

    新華保險(1336),只是不過不失,不宜持有太多。

    工商銀行(1398)你可持有,但預佢增長力不算強。

    中國平安(2318)雖然中短期較弱,但長遠仍是不差的。

    阿里爸爸(9988)可長線。

    百度(9888)如果貨不多,無問題,可長線。

    昭衍新藥(6127),都有D發展力的。

    這股潛力度都有,但業務始終有不確定性,建議小注投資好了。都可以長線的。

    另外,同一行業不能多過30%,同一股票佔組合比例不能多過15%,你長遠要跟這指引調整翻。

    如果你想55歲完成目標,你可以用「先增值,後現金流」的策略,你42歲,可以投資「平穩增值股」+「潛力股」,不過,由於潛力股要求你有一定的投資知識,因此這刻不用急著投資,你可以集中在平穩增值股先,潛力股小注好了。

    建議你的比例,平穩增長股:潛力股
    7:3
    (如果你投資實力較強,可增加潛力股比例)

    平穩增長股:指數基金。另外再加:銀娛(0027)、恆基(0012)、港鐵(0066)、平安(2318)、粵海(0270)、領展(0823)、希慎(0014)、太古地產(1972)等,你可以了解下這些股票,然後從中選股。

    潛力股:安碩恆生科技ETF(3067)

    另外再加:阿里(9988)、騰訊(0700)、港交所(0388)、舜宇光學(2382)、小米(1810)、GX中國電車基金(2845)、比亞迪(1211)、中生製藥(1177)、三星FANG ETF(2814),但就要明白波動性比上述會高左,同時風險大左,你要自己平衡。部分要等回少少先入。

    現時大市波動,可以一邊投資一邊留現金,而餘下現金的運用,就是等大跌市時出手,如果你能在這段時間學好選股等技巧,到大跌市時就能把握機會,財富增值會更明顯。

    ------------------------------------------------

    Q22346:

    月供港鐵,平安好醫生,小米可以嗎?49歲

    謝謝老師

    龔成老師︰

    平安好醫生(1833)和小米(1810)都係有質素,但都是潛力股類。佢增長潛力較大,但風險都會較高。你朋友49歲,不應投資太多這類股票,最多佔組合2成好了。

    若月供,我建議佢集中係平穏增長股類。港鐵(0066)係其中一隻唔錯的平穏增長股,可以選擇。

    以下係其他平穏增長股,你可以比你朋友參考下。如果佢對這些股票,認識不太多,可以集中供指數基金。

    再加平穏增長股︰金沙(1928)、恆基(0012)、平安(2318)、中銀(2388)、港鐵(0066)、長建(1038)、粵海(0270)、領展(0823)、希慎(0014)、太古地產(1972)

    現時大市只在合理區,每月儲蓄唔好盡用。要留有一部份,等大跌市機會出現時,可以用來掃平貨。

    ------------------------------------------------

    Q22347:

    早晨龔Sir, 可以問下你俾d意見嗎? 我現時有份marketing 工作月入穩定,可是壓力越來越大,常常OT,我身心累到沒有精神時間處理投資,和女兒相處時間又小,

    但我都很多開支,供保險,養父母等都須用上3/4, 餘下可能得番$5000,有時洗費大咗都沒錢儲,所以點想都唔敢遲職,我想問學股票或全職投資取代正職的做法是不可取對嗎?

    因為應商也是要希唔定積蓄才可考慮。

    龔成老師︰

    其實做全職投資者,係我書本《80後千萬富翁》講述5條致富之路,其中之一。

    要做到全職投資者,投資對你而言,不單要係興趣,而且更要成為你強項。若你現時對投資無乜了解,你就要先由一個「基本知識投資者」,慢慢開始提升自己。

    你要花大量時間,努力去看相關書籍、睇年報聞、睇新、、上課程,去學習如何分析一隻股票。

    到你累積到分析50間企業和長期實戰經驗,你就可以變成一個「有實力的投資者」,以算有做全職投資者的基本條件。

    但要突破至最高層次的「真正專業投資者」,已經不單是投資知識的問題,因為要突破,就要擁有很強的分析力、很強的眼光、很強的心理質素。這些要更長時去磨鍊,才會做到。

    你以前作為目標,係可以。但當現時未有太多相關經驗時,最好都係有份基本收入,用作支付你日常洗費和定期投資之用。

    之後,再邊工作,邊學習。到你應為時機合適,或者你被動現金流,已足夠支付你大部傻份開支時,就可以考慮慢慢變成一份全職投資者。

    至於你現時工作,從你生活和投資學層上分析,都唔係太理想。但畢竟你開支較多,如果你一時間無法找到相近收入的工作,最好暫時維持現狀較好。

    ------------------------------------------------

    Q22348:

    呀sir你好!想請教一下你,我而家29歲,月入6萬-10萬(睇生意而家)

    月供緊︰
    小米一萬
    五千煤氣
    2500金沙中國
    2500 銀河娛樂

    因為儲錢比較近期先開始,暫時有30萬股票係手,都係小米 京東健康 同埋銀河娛樂

    想係31歲前買樓,想請教一下你 點部署會比較好

    目標:買600-800萬樓,想9成按揭

    多謝你呀sir 會繼續睇你page,遲少少希望上埋你堂

    龔成老師︰

    假設投資回報有10%(連股息再投資),你每月投資$20000 + 30萬股票,2年後大約會增值至85萬,相信足以支援你首期。

    但問題係,雖然你現時持股都有質素,但2年係一個短時期,好易會出現股價上的波動,影響最終回報,你要明白這個風險。

    若你想保守少少(但回報都會少左),可以將部份月供資金,改為月供收息股。收息股增長無你上述股票咁高,但股價相對較穏定,再加上有一定股息。

    另外,小米(1810)雖然有質素,但唔建議太集中去供任何一間企業。建議你抽走佢部份月供資金,去投資其他優質股。

    以下是一些適合股票,若你2年要動用資金,收息股會較穏陣,而平穏增長股,增長力會較高,但波動性都會比收息股高少少。你可以因應自己風險承受能力,去作出選擇。

    除了投資優質的平穩增長股外,同時,可以建立一個收息股的組合,目標是5%、6%的股息率的收息股,例如港燈(2638)、深高速(0548)、香港電訊(6823)、工行(1398)、恆生(0011)、置富(0778)、陽光(0435)。收息基金(3110),都可以。

    另外,有些更有超過8%的高息股,但股價就略有風險,你可以小注考慮,例如佐丹奴國際(0709)、中石化(0386)、互太紡織(1382)等(記住,股價略波動,不能太過大注)。

    ------------------------------------------------

    Q22349:

    龔Sir你好!我有幾個問題想請教你一下:

    今年買股票明年才收息,咁應該係睇周息率還是預測息率呢?

    為什麼預測息率通常都是高過周息率呢?這是否純屬估計今年盈利增加, 而預示明年派息金額會比今年為高嗎?

    點解經濟通和A A Stock同一隻股票同一個股價,息率會有少少分別呢?計算方式有冇咩唔同呢?咁應該睇邊一個才更加準確呢?

    另外上一堂聽你提到Vtech303算不算是工業股嗎? 因為有9%股息那麼高,如果作為我上面配置表中10%穩健的收息股作長期收息是否穩陣和適合嗎?

    謝謝龔Sir解答並祝週末愉快

    龔成老師︰

    "預測息率"只係一個估算,你可以作為參考,我實際派多少,要到明年才知道。但投資定平貴時,若你用股息率作估值,我地應主要參考"周息率"。

    至於"預測息率"高於"周息率",主要是預期來年派息會增值。但這只是估算,而且每個網站估算方法都會有所不同,所以這指標只宜作輔助性質。

    而經濟通和A A Stock同一隻股票同一個股價,但息率有分別,這是正常。因為佢用邊個時間股價、匯率等,都有機會造成影響。

    你做分析時,只要係用同一網站資訊去作比較,咁就可以,用那一個網站都無問題。

    偉易達(0303)算係工業股,產品未算係高端科技,但都要一定技術,故都略有競爭力。增長力就不算強。本質正面,長遠投資價值有的。

    以佢過往正常的經營環境來講,佢派息比率高達9成,成立於70年代,業務是電子產品,這麼高的派息,反映管理層明白這公司已過了最高增長的年代,之後只會是平穩增長。

    公司已不需要每年投資發展,反而管理層、大股東,偏向想收息,因此這是重派息多過重發展的公司。

    雖然佢係某些業務做得不錯,但發展心不強,同時大環境並不是高速增長,故相信佢之後都會平穩。近年這公司的生意,都是平穩增長,如果比較幾年前的盈利,都是差不多。

    這股係一隻有投資價值的收息股,都有平穏增長力,此股適合你。但不能太過大注,大約佔你組合5-10%就好了。

    ------------------------------------------------

    Q22350:

    阿sir你好,因為工作需要黎緊要讀一個碩士學位,想問下應唔應該借學貸確保自己有錢投資?

    因為如果我借左黎交學費之後將自己既錢攞去投資喺大型etf (voo qqq 果類)或者穩健/收息型既公司(823,apple果類),

    只要佢地年回報率/股息率高於學貸既利息率,理論上我既資產喺讀緊書既時期都係上升緊。

    同埋如果借錢係咪應該將還款年期拉到最長?因為宏觀經濟喺大機率情況下會長期通脹,變左我拉長黎還既話越後期還果舊錢既實際購買力其實會越低?

    唔該阿sir!

    龔成老師︰

    碩士課程,你可以睇翻個息率高唔高,如果唔高,其實應該借貸(用較長年期),再用空出來資金去投資增值,咁個效益會較好。

    你所講股票,長期平衡回報相信都有8-10%,如果學貸息口明顯係低好多,咁就會創造出投資效益。

    但記住,這個回報我係用長線去估計,中短期都會有波動。所以,你要預算好還款部份。唔好諗住靠這些投資去還錢,因為可能係你要開始還款時,剛好大市在不利環境。

    若你要套現,就會變成賤賣資產,令到正向投資效益不能產生。

    ------------------------------------------------

    Q22351:

    龔城老師對不起,我之前打錯左,比亞迪係242入,唔係142入,請問應該點做?以下係我嘅資產分佈⋯⋯

    100股700 $519.5
    100股700 $539.5
    100股700 $567
    100股700 $557.5
    100股700 $527
    100股700 $581
    100股700 $542.5

    200股3690 $211.2
    100股3690美圑 $248.2
    100股3690美圑 $232
    100股3690美圑 $238.4
    100股3690美圑 $241.6
    100股3690美圑 $366.4
    100股3690美圑 $298.2

    500股1211比亞迪
    $247.2
    500股1211 $248.6

    500股2269 藥明生物
    $129.6

    100股9988.HK 阿里巴巴 $197.7

    謝謝

    龔成老師︰

    比亞迪(1211)你係$142,定$242入,其實都唔影響你是否持有的決定。只是心理上影響你。

    你要明白一個概念,我地持有一隻股票與否,關鍵位是企業質素、前景,不要被買入價影響。買入價只是一個心理因素,如果企業核心因素未被影響,我地係唔需要理會。

    你持股都有質素,係值得持有的股票。

    但問題是全部都係"潛力股",佢地雖然有增長潛力,同時風險都較高,不宜持有過多。

    若你算年青,潛力股可佔約5成,餘下應用以下平穏增長股。若你投資經驗較淺或年紀較大,潛力股比重,要再下調。

    你美圑(3690)和騰訊(0700)佔比好高,而沽出部份,換至其他股票平衡下,咁會較好。特別係美圑(3690)佢不確定性較高,不宜持有太多。

    未來時間,你就要加大翻平穏增長股部份,令組合更平衡。

    平穏增長股:指數基金、金沙(1928)、恆基(0012)、港鐵(0066)、平安(2318)、粵海(0270)、領展(0823)、希慎(0014)、太古地產(1972)、長建(1038)

    ------------------------------------------------

    Q22352:

    老師請指教 持有︰

    長實1000(51.00)
    吉利 3000(25.00)
    長城1000(29.00)
    京東健康400(165.00)
    美團 100(322.00)
    比亞迪500(225.00)

    共蝕3萬幾,應該再等候? 可以長期持有??

    龔成老師︰

    你要明白一個概念,我地持有一隻股票與否,關鍵位是企業質素、前景,不要被買入價影響。買入價只是一個心理因素,如果企業核心因素未被影響,我地係唔需要理會。

    你持有的股票,都有長線投資價值。中短期股價波動,係正常,你照持有就可以。

    但你上述股票,都係偏向潛力股較多。若你係年青至中年人士,都係可以。但若你年紀較大,這個組合風險就有點過高。

    另外,我見你不少股票,買入價都偏貴。如果你唔係咁識估值,去定平費,最好用分注或月供策略儲貨,以平衡價格波動的風險。

    ------------------------------------------------

    Q22353:

    龔老師, 你好!朋友拜讀老師的註作和分享,獲益良多,因而我也開始留意龔老師的分享。我想請教一下,我以下這個財務狀況,要怎樣投資,才能達到兩年後,獲利30萬的目標:

    現有投資和資本:

    中電(500股), 2235
    恒生銀行(100股),
    勝捷(1000股),
    本金 $50000 (可著量加碼)

    因重返校園,没有收入。

    中電以$65買入,恒生以$118買入,勝捷錢招股價買入。中電和恒生打算長期持有。

    感謝老師幫忙!

    還有,set左小米以目標價$26買入兩手。

    龔成老師︰

    現時你持有的股票,中電(0002)恆生(0011)可持有,雖然你年齡可以進取少少,而這電股增長力不算強,但如果佔組合比例不過多其實可以的。

    至於勝捷企業(6090),佢於新加坡及馬來西亞開發、擁有及管理特建工人宿舍。並開發、擁有及管理英國、澳大利亞、新加坡、美國及韓國特建學生宿舍。

    佢財務數據只是中等,增長力不強,近年盈利大跌,企業的獨特性唔算高,投資價值中等。

    雖然不是劣質,但長遠當股價上翻D時,可考慮賣出。

    至於小米(1810),你預$24為合理區頂位。

    我地投資股票,等同投資一間企業,就算再優質股票,都要時間成長。2年只係一個好短時間,好大機會會出現股價波動。

    而且,我地一般希望做到架合理回報,係每年增長10-15%。你現時這個目標,用股票投資去做,風險會好大,較難達到。

    如果你無其他增值方法,建議你按部就班,透過月供和買入優質股,去為自已資產作增值。

    除了上述持股和計劃,你可以因應自己年紀,去再月供一些股票,去做財富增值。

    我地投資增值會運用「先增值,後現金流」作方法,初期投資較有潛力的股票,令財富較快增值,當增值到一定金額後,可開始將財富分配至平穩增值型股票,然後到已累積了相當財富後,才漸漸轉成收息型股票,為自已創造穏定現金流。

    假設你係年青至中年人士,你可以用「平穏增長股」 + 「潛力股」的組合。如果你係偏年青,比例大約可以去到各一半。

    但由於「潛力股」有一定波動性,較適宜年青和有投資經驗人士。若你投資取態較保守、經驗較淺或者較接近中年,「潛力股」比重就要相對下調。

    現在你每月先用5成儲蓄做月供。其餘先儲起,用一邊月供一邊儲蓄的策略。

    至於餘下的現金(包括現有5萬),就等機會,當大市出現一定程度的下跌,就可以動用現金去投資,在平宜價加大力度掃貨,然後長線投資。

    ------------------------------------------------

    Q22354:

    你好,龔成老師,我係你學生黎㗎,上左你投資班!有個小提意,你而家因為幫人愈來愈受歡迎!你又真係好好人,咩問題都答!

    其實我想話有個小提議,不如你另外開一個Facebook group,只係for有上過你堂既人先可以join

    咁個個group既人可以係group問你上堂教既問題,你又唔會太怕一d無上堂嘅人攞到你既心得!咁我覺得對你公平d!

    你得24小時,你救唔到全世界既人,順便都要救下上過你堂d人!haha只係小提議而已!

    龔成老師︰

    多謝你意見,其實回答問題,的確係會比較費時。因為FB中問題,我99%都係會回答。

    但我設立FB平台目的,除了幫助同學,解答一些課堂上的問題外,都希望可以幫到一些投資者(非同學),找到正確的方向。

    所以,我暫時都會保留平台,跟同學或者讀者交流投資心得。

    到真係吃不消時,才再算,哈。

    ------------------------------------------------

    Q22355:

    龔成老師你好, 我40歲, 丈夫每月給予$18,000家用, 扣除日常開支, 餘下大約$10,000. 現時持有股票如下:

    9988_200股@177.9
    1398_5000股@4.19
    0175_2000股@23.75
    3067_2000股@16.2

    0135_8000股@6.903
    0939_10000股@6.00
    6837_2400股@12.55
    0005_1600股@69.5

    自從一年多前看你的專頁便開始月供股票, 本年6月份前只供2800和2638, 每月供款合共$5,000. 6月份調整每月供款金額為$6,500, 月供股票如下:

    0002 每月供款$2,000 (自本年6月份開始供)
    2800 每月供款$3,500 (自一年多前開始月供, 目前大約有3000股)
    2638 每月供款$1,000 (自一年多前開始月供, 目前大約有4800股)

    現金約有60萬, 計劃4年後送女兒到澳洲讀書, 希望能在這4年內有一筆資金可讓女兒留學4年的費用, 即大約160萬,

    故來信請教龔成老師給予一些投資建議, 以達成目標.

    龔成老師︰

    你現時持股,都係有質素。但如果你目標係想做增值,現持部份持股只是收息類(1398, 0939, 0005, 2638),增長力較弱,你就不宜持有太多。

    而且,個別企業和行業,不要佔組合15%和30%以上,銀行業更加不要高於組合20%,否則會有過度集中性風險。

    你現時銀行股(1398, 0939, 0005),係超左標,加上佢地只係收息股,建議沽出部份,換至較有增長力股票。

    另外,昆侖能源(0135)和海通證券(6837)質素只係中等,不宜持有太多。現貨可持有,但暫時不要加注了。

    新資金和月供,可以集中投資在一些「平穏增長股」和「潛力股」。你每月$6500儲蓄做月供,其餘先儲起,係正確策略。但港燈(2638)增長力弱,建議換成以下股票。

    選股上,你可以投資在平穏增長股︰指數基金、金沙(1928)、恆基(0012)、平安(2318)、中銀(2388)、港鐵(0066)、煤氣(0003)、長建(1038)、粵海(0270)、領展(0823)。

    潛力股可選安碩恒生科技(3067)、阿里(9988)、騰訊(0700)、港交所(0388)、舜宇光學(2382)、小米(1810)、中生製藥(1177)、福壽園(1448)、GX中國電車基金(2845)、三星FANG ETF(2814)。但佢地波動性和風險會較高,你要自己平衡。

    現時大市只是合理區,你現有60萬資金可以先投入10-20萬,用"分注"形式,慢慢買貨。餘下資金和每月所儲倒的資金,就等大市出現一定程度的下跌,才大力度掃貨,然後長線投資。

    假設投資回報有10%(連股息再投資),你每月投資$10000 + 80萬資產(股票+現金),4年後大約會增值至160-170萬,故這樣安排相信很大機會達至你的財務目標。

    ------------------------------------------------

    Q22356:

    龔sir你好,本人41歲,有兩個小朋友,在職月入$55000,先生42歲月入$70000,自住物業購入$475萬,欠$300萬,月供$20000,每月花費頗多,最多只能淨$15000-$20000.

    股票只有滙豐,少於十萬.現金大約$180萬.

    以前買過基金及股票輸過太多,所以唔敢亂買,現有小朋友既顧慮,並希望可以盡快退休陪小朋友。

    所以好想請教一下龔sir我嘅情況應該如何安排比較合適?謝謝你

    龔成老師︰

    由於你以往在投資上,都輸唔少錢,相信係有一些核心性問題存在。譬如一些錯誤的投資觀念。

    記住,正確和正常的完全不同的事,多人採用,並不代表係正確的方法。

    首先﹐股票是企業﹐你要分析企業的本質去投資股票。買股票也不是「賺差價」,而是享受企業成長以及產生的股息。

    往後,你只要以「長線投資優質股」,作為投資目標。我好有信心,你會結束過往一直虧損的狀況。

    以你41歲,可以選擇一些「平穩增值股」+「潛力股」作投資目標。

    以現時大市合理區狀況,你可以考慮用部份儲蓄,進行月供股票。你可以每月先用一半儲蓄,另一半就先儲起架策略。

    由於你投資知識不高,因此可較集中在平穩增長類股,至於潛力股,只宜小小注(約2成)。此期間,你最好是努力提高投資知識,才慢慢增加翻潛力股比例(最多4成)。

    如果你想再保守D,可以全數100%投資平穏增長股,都係可以。

    大市現處於合理水平,那180萬資金,你可以再用多40-60萬,以"分注"形式慢慢入貨。餘下資金和每月儲蓄,就等大跌市機會出現,才大力度掃貨,並長線投資。

    到你累積到一定金額,你就可以將佢地,慢慢換成收息資產(如收息股、A級債券、年金等),去創造穏定現金流,支援你退休生活,咁就可以。

    ------------------------------------------------

    Q22357:

    我現年50,股票有大約160萬,分佈如下:

    60000股煤氣
    500股港交
    23000股建行

    1000股電能
    5200股領展
    60股蘋果

    自住物業仲有4,600,000按揭,每月人工大約46,000,

    問題如下

    1. 煤氣好似升得比較,建唔建議用一半$換港交所?

    2. 又或者有冇其他建議?我希望可以做到一年多啲被動收入

    3. 同埋如果想買多一層樓收租,細單位,應該點樣部署

    龔成老師︰

    1) 我地進行人生財富累積時,會運用「先增值,後現金流」方法。年輕人應著重於增值類資產,而較年長的,就應著重保守類別。因年輕人財富系統未成形,同時負擔較少,可以承受較高風險,所以應以增長為先。

    例如初期投資較有潛力股票,令財富增值較快,到一定金額後,可轉較平穩增值的股票。最後有相當財富時,才換成收息股去為自已創造穏定現金流。

    以你現時50歲去計,雖然都可以增值,但就要保守少少。港交所(0388)和APPLE這類波動性較高股票,不宜持有太多。

    另一方面,我地創造一個財富組合,除左因應人生階段外,都會講求平衡性。

    個別企業和行業,不要佔組合15%和30%以上,銀行業更加不要高於組合20%,否則會有過度集中性風險。

    你現時持有股票,都有質素。但煤氣(0003),佔你組合比重太高,點都要沽少少,換去其他行業會較好。

    2) 以你年紀,可以用以下股票作增值,去先累積起一筆財富。到你將近退休前數年,就慢慢換成收息股,去創造穏定現金流(即股息),來支援退休生活開支。

    3) 方法一樣,都係透過以上股票,去增值這筆資金。

    但現時租金回報率不高,從投資角度,投資優質股會較好。而且,你已有一間物業,再加一間會比較偏重左係物業之餘,都會令你負債進一步增值,造成風險。

    以你年紀,總負債最多只好佔總資產一半,所以是否再加一個收租物業,你要自己衡量。

    ------------------------------------------------

    Q22358:

    呀sir..想請教下點睇平安好醫生?哩排日日跌,係本質變左定係仲可以keep等佢升返?感謝

    而家持倉哩幾隻,請問有無咩建議
    (1211、1833、1810、3067、1919、1448、1177、1083)

    龔成老師︰

    平安好醫生(1833)本質上,唔見有明顯改變。近期大市較弱,這類未有盈利,市值很大程度建基於"未來"的企業,好多時都會有較大調整。

    此股有質素,你可以照持有,只要佢佔你組合,唔係好大比重,咁就無問題。

    而其他持股,都係有質素,照長線持有係可以。

    但組合配置上,就較大問題。你而家組合,太偏重左係潛力股(除了1083唔算係之外),佢地雖然有增長潛力,同時風險都較高,不宜持有過多。

    若你算年青,潛力股可佔約5成,餘下應用以下平穏增長股。如果你投資經驗較淺或年紀較大,潛力股比重,要再調至2-3成以下。

    未來時間,你要根據自己人生階段和投資經驗,去加大翻平穏增長股部份,令組合更平衡。

    平穏增長股:平穩型指數基金、金沙(1928)、恆基(0012)、港鐵(0066)、平安(2318)、粵海(0270)、領展(0823)、希慎(0014)、太古地產(1972)、長建(1038)。

    ------------------------------------------------

    Q22359:

    龔成老師 你好。小弟今年38,政府工月入42k。有兩個小朋友,居住完全無問題,我由6月中先開始睇你個page和買了你好幾本書睇,真係覺得好有道理完全改變咗我嘅理財觀念,

    其實之前對股票投資係0經驗。但我有跟著你的方法月供股票,但由於開支比較大,每月只可存3000左右現金用3000做月供,2k盈富、1k小米、1k金沙。

    再入咗2手3067、1手0808、2手0493。雖然剛起步入市好少~但我覺得係要行出第一步,令自己真係參與其中先會有動力繼續落去。

    老師現在我有一個問題就係現在我月供金額比較少,現在銀行有個低息貸款,如果我借15萬5年每月還款2900剛好就是我月供嘅金額,

    我想用15萬加大月供嘅金額由2k2800加到4k,小米和金沙各2k,請問這個借貸投資方法可行嗎?謝謝

    龔成老師︰

    你現有持股和月供計劃,大致都可以。

    但留意國美零售(0493),從過往分析,質素只是一般。企業連續出現虧損,品牌價值遠不及從前,優勢不強,雖然正加強網上網售網絡。

    唯一的賣點是創始人黃光裕回歸,可能帶公司變強,但發展仍有未知數,如果以這刻的業務、發展、現價,整體的投資價值唔算高。

    當然黃生可能帶領公司變到好唔同,但這點真的無得計。以理性分析,這刻投資值博率,只是一般。你持貨唔算多,可以守住再觀察,但不要再加注。

    至於貸款去投資,唔係唔得。但我會視之為最後皇牌,到大市真係好平,先會動用。

    但現時大市只在合理區,唔係最平宜,明顯未係理想時機。即是說,這些借貸投資不是不能用,但要等到有把握才會用會更好。

    所以,若你真係打算借這15萬。現階段最多只可動用部份,而且入貨時必需分注進行,等到大市有大跌,才好大注入貨。

    或者,你用來加大月供金額至4K,去平衡風險,都係一個可行方法。但你現明白當中風險,咁就可以。

    ------------------------------------------------

    Q22360:

    成哥,請問3898何解6個月升了一倍,因晶片関係,它是影子股嗎?不足收入長期月供股,是嗎?請指教。

    龔成老師︰

    中車時代電氣(3898)係中國鐵路車載電氣系統供應商及集成商。

    佢的產品可分為兩大類:(1)車載電氣系統:包括列車牽引變流器、輔助供電設備與控制系統、列車行車安全裝備。(2)電氣元件:包括電力半導體元件、傳感器及其他相關產品。

    佢主要客戶為鐵道部及其地方鐵路局、中國主機廠及城軌運營商。

    佢向主機廠及城軌運營商提供新造機車車輛的車載電氣系統,以及向鐵道部的地方鐵路局及城軌運營商提供作維修及更替用途的車載電氣系統。

    業務不是無質素,但增長力一般是較大的問題,企業價值無乜向上,盈利亦很普通。

    佢近半年大升,除了其半導體部份外,其母公司中國中車(1766),被美國從制裁名單中刪除,都係利好原因。

    但現價已被推得太高,由於此股質素只是中等,增長力不強,不宜用作月供。想投資的話,建議有好明顯回調出現,才好考慮小注。

    ----------------------------------------------

    若你有問題想向本人發問,可在龔成的fb專頁中(www.facebook.com/80shing)inbox龔成,但要注意如無特別聲明,有可能將問答放上網,當然,會將發問者的身份,以及有關個人資料的部分刪去。

    另外,我所給予的各種意見,只是供大家參考,當中無任何銷售及推介,不涉及任何利益,其實大家應該要有獨立分析的能力,我只是給予一些方向及純參考模式。

    由於提問人數眾多,見諒無法即日回覆,如果是普通的提問,預起碼要7天以上才能回覆,若然是較複雜的提問,起碼要10天才能回覆,希望各位能諒解。

  • 澳洲一年制碩士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11-30 14:33:03
    有 38 人按讚

    是的,的確如此~~ 台達電董座海英俊:減碳讓企業賺更多!(11/30/2020 工商時報)

    (吳筱雯報導)台達電以最近十年的營運實績,證明環保與賺錢可以並行不悖,減碳不僅不會拖累毛利率,反而讓獲利更好,台達電不僅成為綠建築的先驅,累積已經興建27棟綠建築,而為了讓在公司上班的員工覺得舒適、健康。台達電又再次率風氣之先投入WELL建築認證,在20年前環保意識不是很興盛的台灣如何一步一步走到現在?台達電董事長海英俊細說從頭。

    環保 可以和賺錢並行

    最近幾年野火到處在燒,澳洲、北加州、巴西燒得越來越頻繁,海英俊強調,地球升溫的問題一定要解決,綠能、減碳、建築節能都是方法,建築耗掉全世界能源30%以上,人口愈來愈多,舊房子還在、新房子一直蓋,而且大部分的建築沒有在設計時加入節能的概念,加以消費者比較在乎房子買了多少錢、不在意房子的維運成本,導致建築物能耗持續增長,以後建築耗能可能會來到50%以上。

    說到台達電在2005年決定自建第一棟綠建築的契機,海英俊回憶,是執行長鄭平還在東莞擔任中國區幹部時,在讀書會中選讀了由Lovis博士撰寫的「綠色資本主義」(Natural Capitalism),作者夫婦在美國科羅拉多州主持非營利組織落磯山研究中心,很符合一般人對環保人士的印象,也就是住在山裡、不在乎經濟、每天抱著樹,環保者已經沒錢了還要買比較貴的環保物品,不過,書中舉了許多實例,說明人類在推行環保的同時又可以賺錢,而且如果能多多師法自然,環保其實花不了什麼錢,這本書同時也介紹了綠建築。

    節能 靠巧思不靠鋪張

    海英俊說,鄭平讀完這本書之後覺得很有意思,推薦給台達電創辦人鄭崇華,這本書裡面的許多概念帶給鄭崇華許多啟發,更讓他對綠建築的印象深刻,當時,台達電台南廠辦公室是租來的,辦公室已經不敷使用之外,還嚴重漏水,下雨天辦公室裡面也在下小雨,弄的台南廠員工滿意度調查每次都只有60%的及格邊緣,為了改善工作環境,台達電興起了要蓋自己的綠建築廠辦的念頭。

    可是,當時台灣完全沒有綠建築概念,也沒有資料可以參考,為了蓋第一棟綠建築,海英俊憶起,做了一些研究後,鄭崇華與經營團隊決定去外面「取經」,第一站來到泰國看朱拉隆功大學教授蓋的綠建築「生物太陽能之家」(Bio Solar Home),它的外觀與泰國當地的獨棟房子差不多,唯一會讓人聯想到綠建築的地方,只有屋頂的太陽能板,不過這房子處處有巧思,透過舖滿地表的草地、隨處可見的綠樹與地道降溫等機制,加上刻意做大的屋頂創造遮蔭、減少太陽直射窗戶,以及巧妙利用屋子前方的水池造景作為空調的冷卻介質,幫房子降溫又省電,這些都是花錢的部分。不花錢的部分是,房子門口有些小土丘,全部都是人造的,小土坡都是照著當地的風向堆的,以便把涼風導進房子。

    海英俊說,鄭崇華帶隊取經的第二站,是去當時已是綠能大國的德國,經營團隊幾乎全員出動,隊員包括鄭平、實際為台達電規劃廠房的營建處總經理,為了怎麼了解綠建築做了一、兩年功課、經營團隊出國好多趟,更特別搜集台南廠預定地的風向、日照、雨量等氣候資料,要蓋台南廠之前,正好成大教授林憲德來台達電演講,他一直在推廣綠建築的概念,鄭崇華跟林憲德第一次見面就相談甚歡,所以台達電就請他規劃台南廠,有了第一棟的經驗之後,打造第二棟綠建築所需的準備時間少了很多。

    海英俊強調,節能不見得要花很多錢,以前的概念是太陽能、風能、各種感測器,好像都很貴,可是光是做到合乎自然,就能自然節能、舒適、不多花錢,以台達電內湖總部來說,改造後省很多電,改造前一年用300萬度電、之後一年180萬度,其中有一個改造不用花什麼錢,就只是在屋頂上開幾個窗戶,這個概念是從台南廠的經驗而來,因為台南很熱,建築師說熱氣上升、冷氣下降,屋頂打幾個窗戶,天氣熱的時候,熱氣會從屋頂的窗戶散出去,室溫自然容易降低,這就是順應自然,自然不用多花錢。

    內湖總部改造一共花了1,000萬出頭,一年省下120多萬度的電、相當於省下400多萬元的電費,所以三年就回收了,而且根據統計,綠建築售價可以比普通建築高8~10%,綠建築的維運成本低、售價高,何樂而不為。

    綠建築 花小錢、省大錢

    海英俊說,他有親自去拜訪過洛磯山研究中心,科羅拉多州冬天很冷,但是那個研究中心沒有暖氣,它是用很厚的建材來絕緣,冬天房子裡很暖,同樣的事情台達電也做過,台達電辦的綠建築競賽得獎作品之一,就是在中國青海那邊用中國人以前的老辦法「夯土」來蓋房子,把牆壁做到很厚,鄭崇華一看就說,以前他家就是這樣子,古時候房子哪來的冷氣,還是有很多房子能夠冬暖夏涼,都是靠夯土的絕緣,台達資料中心能節電也是善用自然,天氣涼涼的時候,資料中心用新風系統引進外氣,就不需要開冷氣了。

    而台達電第一棟綠建築台南廠落成後,光是能耗,就比南科其他業者的廠房少30%以上,海英俊說,台達電的台南廠也沒做特別了不起的事,台南很熱,台南廠就是把遮陽做好,窗戶外面有一個遮陽棚、建築物有層層退縮,協助遮陽以隔熱,把隔熱做好的同時,注重自然採光、很明亮,不過他也笑說,對台達電而言,效果最好的是其實是員工滿意度提高很多,玷廠落成後,台南的員工滿意度從60%提高到90%以上,重視在建築物內員工的幸福安康,這就是台達電開始投入WELL建築想要追求的目標之一。

    共好 環境跟人都要舒服

    台達電同樣率風氣之先開始投入推廣WELL建築,海英俊表示,WELL是well-being,人不只是身體健康,心理與精神上也舒服,綠建築照顧地球健康,WELL則是透過室內環境提升人的身心健康,都是要對環境、對人好,所以WELL建築認證有十個要件,大概六、七個要件與綠建築相同,但WELL的面向比綠建築廣,大樓內的採光、溫度、心理健康、運動空間、空氣品質、水質、供水站密度,在WELL認證中都有規定,比如說,WELL鼓勵設置運動空間,必須設置於大樓內或500公尺~一公里之內,沒有的話就要為員工考量,台達電內湖總部旁興建中的研發中心大樓,整棟不僅是綠建築,也會是第一棟WELL認證建築。

    海英俊舉例,開會時很多人容易覺得開到昏昏欲睡,內部測過開大型會議的時候擠了100多個人,二氧化碳濃度高到2000多PPM,會不僅是白開了,人也難受,氧氣要很多,人才會覺得很好,事實上,二氧化碳只要一超過1,000ppm,腦袋運作就會不好,可是能因為二氧化碳濃度高就不開會嗎?不行的啊,所以,台達電用自行開發的新風系統,把外面的新鮮空氣過濾後打進會議室,把氧氣濃度提高、讓人舒服,會議自然而然有效率,不過,不是每棟建築都能這麼做,新風系統有管線要配合,WELL也有要求,新風系統進風口跟排風口周遭的環境與空氣品質,進風口不能在垃圾桶、吸菸區的旁邊,排風口是排大量的二氧化碳,也不能把二氧化碳排到人的身上。

    海英俊小檔案
    ◎現職:台達電董事長
    ◎經歷:台達電執行長、台達電全球策略規劃部副總裁、奇異融資台灣區總經理,曾任職於花旗銀行、摩根大通(JP Morgan)、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等投資銀行
    ◎學歷:美國德州大學達拉斯分校國際企管碩士畢業、台大社會系畢業

    完整內容請見:
    https://ctee.com.tw/people/interview/377063.html

  • 澳洲一年制碩士 在 蔡依橙的閱讀筆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9-08-21 11:02:01
    有 2,710 人按讚


    「和表弟閒聊時,他突然問我「是否支持台灣獨立」。我回答說「是」,表弟立即向我比了個中指,指責我「被台灣教壞了」。
     
    我壓抑怒氣,問表弟「為什麼這麼認為?」
     
    表弟非常自信地說:「網路報章都有寫啊」,那語氣彷彿我沒在看報紙。
     
    我追問他都看哪些報章媒體,他舉了「人民網」、「鳳凰衛視」、「央視」等等。當時,我們眼前的電視正好停在「CCTV4」,一個中國中央電視台針對國際華人社群設置的頻道。」

    #季風帶「故事」系列講堂後話篇—關於中國紅色力量與馬來西亞中華膠

    ▍「紅色認同」:淺談馬來西亞「中華膠」現象

    作者:馮垂華

    先從兩個個人案例說起。

    案例1.
    去年的農曆新年回到外婆家,和表弟閒聊時,他突然問我「是否支持台灣獨立」。我回答說「是」,表弟立即向我比了個中指,指責我「被台灣教壞了」。

    我壓抑怒氣,問表弟「為什麼這麼認為?」

    表弟非常自信地說:「網路報章都有寫啊」,那語氣彷彿我沒在看報紙。

    我追問他都看哪些報章媒體,他舉了「人民網」、「鳳凰衛視」、「央視」等等。當時,我們眼前的電視正好停在「CCTV4」,一個中國中央電視台針對國際華人社群設置的頻道。

    案例2.
    一位非常敬佩的馬來西亞友人到台灣來旅行,我們在午後的酒吧討論香港反送中運動。友人持反對態度,我們為此花了不少時間討論這場運動的發生、過程以及後繼影響。

    友人在討論過程中突然反問我:「難道你不認同自己是『中國人』嗎?」

    我愕然,然後搖頭否認,並且試著解釋「族群」、「種族」以及「民族」之間的差異:我們並不是中國人。我們在族群類別上屬於「華人」,並且是「馬來西亞」公民,但絕對不是中國人。

    一般上,如上述抱持大中華主義,認為所有華人同屬「中華民族」,並嚮往中國治理文化的人,常被戲稱為「大中華膠」。實際上,「中華膠」是相當貶義的詞彙,「膠」為粵語「硬膠」(「戇鳩」的諧音)的縮寫,泛指愚蠢、思維守舊僵化之意(維基百科,n.d.),因此「中華膠」通常旨在嘲笑或諷刺那些主張大中華主義的群眾。近來香港反送中運動引起馬來西亞華人社群在網路上辯論、謾罵,「中華膠」即被大量使用。然而,這樣的現象目前僅在網路上發酵,並未引起當地學界的興趣,也還沒產出足夠的研究。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很難對「中華膠」有全面的理解,也容易將這種貶義身份標籤化。

    對任何一個集體的提問,我們首先應該理解它是如何組成、產生認同,或者被建構的。問題核心包括:是什麼樣的社會條件或社會關係有助於這種集體的生成?其認同建構的文化依據為何?又有哪些制度性條件支持這種認同?又為什麼「華人」特別容易被賦予甚至接受這樣的身份分類?唯有試著討論這些問題,我們才能對「中華膠」有初步的理解。

    一、華人的種族建構
    安煥然(2019)在〈什麼「中華膠」〉一文中認為「中華膠」其實是一種「中華情結」。他尤其指出早期接受華文教育,或參與左翼運動的前輩對所謂「中華文化」滿懷熱情,因此難免對中國懷抱強烈的認同。作為族群的華人,文化即為其中一種重要的認同依據,但族群認同的邊界其實是雜糅、模糊、易變的,不同世代、社會、教育、工作經驗等等都可能對認同產生影響。但也正因為這種易變的特質,我們才有可能轉換傳統的「中華情結」,將之本土化或在地化。因此,安煥然在文末感慨:「一個缺乏文化主體性的在地族群,注定是離地的」;「當馬華文化就只等同於中國文化的時候,不管老左還是年輕人,你的『馬』已脫韁」。不過,安煥然沒有討論到的是,為什麼一部分的馬來西亞華人認同會如此僵化、不易流動?

    華人其實是複雜的文化群體,作為移民社會,馬來西亞華人其實涵蓋不同籍貫的社群。在殖民時代,籍貫社群彼此往往會因為經濟或政治利益而發生械鬥,釀成嚴重的流血衝突。這些彼此差異的社群在英殖民時代被建構為一支「種族」(race),相對的,歐洲人、馬來人、印度人也都被視為不同的「種族」。「種族」的知識建構首先從人口普查開始(如1891年後的人口普查),然後藉由分而治之以及「種族分區」的政策加以制度性強化。

    在被視為「種族」的情況下,不同籍貫的華人社群產生極大的涵容性,開始將彼此視為「同種同屬」的群體;相對的,它也具備強烈的排他性,將被歸類於其他「種族」的群體視為絕對的他者。「種族」論述的建構背後暗含兩種意義:首先,「種族」是一種生物性的類屬,在接納這種認同時,人們往往會認知彼此之間的差異是「與生俱來」,並且不能改變的;其二,「種族」知識由歐洲殖民勢力引入時就被賦予了社會達爾文主義的意義,他們認為不同種族之間存在著優劣之分,而這也合理化了優勢「種族」對他者的歧視、壓迫、剝削、暴力。

    「種族」雖然作為一種殖民帝國引入的知識,但馬來(西)亞人民也不全然是被動接受這種歸類的。當「種族」作為政治治理的策略以及經濟活動的單位時,不同族群為了捍衛自身的政治及經濟利益,往往會輕易挪用「種族」身份來區分彼此,以強調我群/他群的絕對差異來獨占特定的政治權力及社會資源。這種以「種族」為知識基準形構出來的國家、政治及社會關係可以被稱作「種族典範」(race paradigm),並且成為馬來西亞最成功的一種知識建構。時至今日,「種族」依舊是馬來西亞媒體及大眾的普遍用語,同時也是政治決策及實踐的主要依準。例如 Nakamura(2015)對馬來西亞大學學生廣泛使用「種族」一詞的現象進行研究,發現使用生物科學定義下的「種族」,其實暗示了馬來西亞各族群在身理及心理上存在著根本差異,繼而認定彼此之間的差異難以消除。

    在「種族典範」的影響下,「華人」自認為一種「種族」,並且對自身的「歸屬」有一種本質的想像(nature of belonging)。這種歸屬的想像無可避免地連接到其祖輩的移民母國——中國,並認為彼此作為「種族」的情況下是本質上近似的。不過,類似的討論可能高估「種族典範」對馬來西亞華人社會關係及歷史文化的影響,畢竟當代族群關係是繁複互動與衝突下的產物,因此要思考華人對中國的認同,至少要回到獨立時代的政治局勢進行觀察。

    二、民族之爭:華裔族群虛幻的民族認同
    民族指的是現代主權國家中的人民集合的稱謂,他常藉著想像共享特定文化、歷史以及社會生活來形成一個共同體。由於「國家」是這一群體的主要行動單位和想像依據,因此民族通常也稱作「國族」,民族主義者常強調自身民族對於國家有行使主權的權力,有強烈的政治治理的意涵(紀駿傑,2014)。和民族不同,公民則是法律賦予的政治身份,並且合理地享有法律規定之權力與義務的群體。在很多時候,這兩種身份看似平等,但在建構民族主義的過程中,社會成員會藉著強調「我族」的共同性來訴求其民族地位,這時候往往會對社會裡的其他弱勢族群造成排除的結果,甚至剝奪其公民身份。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許多殖民地開始追尋殖民母國的政治經驗,試圖建立現代民族國家。作為一個多元族群社會,當時的政治團體、知識分子曾就一個「民族」的定義進行過數次爭辯。1946 年,左翼的政治聯合組織(PUTERA-AMCJA)草擬了一份開放而包容的《人民憲法草案》。《人民憲法草案》第二節中,嘗試將「馬來人」界定為一個高度包容性的國族身份,其中沒有任何宗教上的義務,公民僅需要學習一些簡單的馬來語作為對話工具,因此「所有馬來亞公民都會受到平等的待遇,因為『馬來人』(Malay)一詞是一個開放與包容的政治概念,並不帶任何族群或宗教的含義」。

    PUTERA-AMCJA的左翼政治背景很快就引起英殖民政府的憂慮,而他將「馬來人」視為一種「開放與包容的政治概念」(實際上是在嘗試建構一個「民族」身份)則導致以巫統為首的馬來人民族主義菁英的憤怒。1948年,英殖民政府以反共為由宣布馬來亞進入「緊急狀態」,並將PUTERA-AMCJA視為非法組織,《人民憲法草案》才遭到廢置,從此(尤其官方歷史中)無人聞問。

    相對的,英殖民政府與巫統提出的《馬來亞聯合邦憲制》則成功取得憲制地位,成為1948年馬來亞聯合邦的憲法。這部憲制除了強調蘇丹及馬來人的特殊地位之外,也大大提高了其他族群公民身份的限制。雖然在往後的歷史中公民身份的限制被稍稍放寬,但仍無阻這部憲制強調馬來亞作為「馬來人的國家」的企圖。《聯合邦憲制》也成為未來馬來西亞憲法的基礎,正當化了馬來人的「國族」身份。

    Suryadinata(2013)認為,馬來西亞在建構國族身份時,就將特定的族群文化(即「馬來人穆斯林文化」)視為其國族核心,任何抵觸核心者,其國族身份將遭受質疑。換句話說,這種被建構的國族身份保障了馬來人的優勢地位,其他族群的國族身份則隨著政治局勢擺盪,時而獲得認同,時而遭受質疑。此外,國族身份也常與公民權力發生衝突。雖然國族與公民所依據的建構核心並不相同,但若國族身份遭到質疑,公民在一國之內所行使的政治權力也將受到挑戰。
    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馬來西亞華人雖然在「公民」身份上受到承認,但始終被排除在「國族」(民族)核心之外。在此情況下,華人很容易就將缺失的「民族」想像勾連到中國因統戰需求,以及回堵西方自由主義國家的威脅而建構出的「大中華民族」概念。這樣一來,華人社群在認同上很容易產生同時是「馬來西亞人」又是「中國人」、「中華民族」的詭異又矛盾的認同。

    除此之外,華人在馬來西亞政治場域遭剝削的現象也導致華人期待中國的崛起能為他們賦權。誠然,中國崛起了,而華人或許從中獲得些許政治及經濟資本,但其中的管道及方式是相當可議,並且有違民主的。追根究底,這是建構「中華膠」的關鍵因素——紅色滲透。

    三、中華膠與紅色滲透
    Hamilton(2019)以澳洲的局勢發展為例,討論了中國因素如何破壞澳洲的民主社會。其中相當重要的一點,即是利用「僑務」及海外華人來進行滲透。他描繪了澳洲當地華裔商人、政治人物以及中國移民運用金權政治、貿易與投資、「銳文化」來突破民主防線,很可以作為我們的借鑒。在馬來西亞,這些滲透一直被視為理所當然,使得「中華膠」的討論一直局限在上述我們提到的種族、文化情結,以及政治剝奪感等層面。

    2018年,馬來西亞最大中文報刊《星洲日報》在其背頁刊載了一整版的「廣告」。廣告主為「中國駐馬來西亞大使館新聞與公共外交處」登出的廣告,標題為「真實的新疆」。

    廣告內文很長,大致分成六小節:一、新疆的歷史;二、中國憲法保障宗教信仰自由,中國政府尊重伊斯蘭文化;三、新疆實行民族自治、多民族和諧共處;四、新疆穆斯林族群的宗教信仰和習俗得到尊重和保護;五、新疆面臨著恐怖主義和極端主義的重大現實威脅;六、中國充分尊重伊斯蘭宗教信仰,同穆斯林國家傳統友好。

    這無疑是回應國際社會對於中國新疆集中營事件的指責,並且尋求其他國家華人社群的支持所「製造」出來的廣告。不僅如此,2019年,當BBC深入新疆集中營採訪,並批評中國政府的不人道政策時,數家中文媒體也同時獲准進入新疆報導,其中亦有《星洲日報》。7月7日,《星洲日報》以「新疆教培中心曙光:助維吾爾族重融入社會」為題,正面報導了集中營,寫下令人戰栗的詭異故事:

    2019年7月11日,中國公佈「中國大陸以外華文媒體網站影響力榜單」,馬來西亞《中國報》、《星洲日報》、《南洋商報》分別名列第4、5以及12名。這份榜單的第一名為台灣《中時電子報》,其調查公正性十分可疑。換言之,馬來西亞媒體已遭中國勢力滲透,其獨立、自主的地位岌岌可危。

    不僅如此,中國對教育機構的影響也十分令人擔憂。在海外,其手段往往是透過金錢及物質利誘,最終達到滲透的效果。在馬來西亞,我並沒實質證據證明教育機構正成為中國政府的傳聲筒,但中國大手筆資助華校已是不爭的事實。以我的母校寬柔中學為例,中國駐馬大使白天就在2018年捐贈了獎助金、贊助龍獅隊1萬5600令吉,以及提供校董會成員中國簽證便利等配套。另一個經驗是,馬英九在2016年前往馬來西亞南方大學學院演講時,校方展示的海報、文宣上對馬英九的稱號竟然更改了數次,(印象中)從「台灣總統」或「中華民國總統」改成不倫不類的「世界華人前領袖」,令人疑心背後的政治角力。

    企業方面,中國在一帶一路策略下的海外投資已有許多研究。不過,馬來西亞華人企業主一般上常被視為文化或政治意見領袖,因此中國對華人企業的影響不可不查。以馬來西亞海鷗集團為例,其業務主要以經營中國藥材、藥酒、美容及保健產品為主,與中國官方及市場往來密切。在今年的「海鷗與媒體大團拜晚宴」中,其董事經理就引用中馬建交45週年推出的歌曲《左肩》歌詞,比喻彼此之間的關係:「左肩位於心臟上方位置,而海鷗就如同右手般,可以放在左肩上,為其遮風擋雨。」

    這段談話雖然僅僅暗示了兩者之間的親密關係,但董事經理提到的《左肩》其實是中馬建交45週年微電影《時間的眼淚》之主題曲。實際上,過去中馬建交週年紀念在華人社群與報章常常博得許多關注及版位,中國政府更不惜透過許多廣告、藝文創作、社團活動等來「凝聚」華人的「中國認同」,將建交週年構築得如慶典一般。這樣的盛況不會出現在馬美建交週年,不會出現在馬英建交週年,也不會出現在馬新建交週年等場合,「中國」是難得的特例。

    最後,常常令人難以察覺,甚至認為無關緊要的,也許是中國對日常生活的細微滲透。那些出現在城市與小鎮中心、寫滿中國式標語與賀詞的掛簾與海報;那些在日常生活裡被認為政治意味並不濃厚的綜藝節目;又或者生活空間中一些微不足道的日用品或小小裝飾,都可能對我們的認同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友人Z的家庭在7月1日撕下農民曆的那一天,發現日曆上標著大大的「建黨節」字樣,畫面中還展示著共產黨標誌,彷彿時空的哪個節點出了差錯。Z翻了翻日曆,發現8月31日(馬來西亞獨立日)以及9月16日(馬來西亞成立日)兩頁在右上角部分標上了小小的馬來西亞國旗,象徵這兩天與馬來西亞有關。這樣一來,即確定他並未拿錯其他國家的農民曆,也並未生錯國家。但令人困惑的是,「建黨節」究竟與我們有何關係?

    而那每一戶擁有這本農民曆的家庭,每一年7月1日望著那顯著的共產黨標誌,以及強而有力的「建黨節」粗體,他們還會記得那兩面被標識在8月及9月的小國旗嗎?

    結語
    「中華膠」確實是一個具有貶義的詞彙,但實際上非常值得進行深入討論。我認為,「中華膠」的建構不僅僅是「中華情結」或「政治剝奪感」下的產物,同時也應該關注中國「紅色滲透」的影響。馬來西亞華人社群的歷史特殊性也許使得中國的「紅色滲透」更容易成功,甚至能輕易建構其「中國」認同,但這種認同並不純然是文化面向的。對中國的威權意圖而言,這種認同具有高度的政治色彩,並利於中國面對西方民主社會的批評時進行動員。與其稱之為具有貶義的「中華膠」或一般意義上的「中華情結」,我認為「紅色認同」更能帶出其「中國因素」的影響。

    當然,這篇文章不過是過去研究的心得,以及胡亂的資料整理。要進行中國對馬來西亞滲透的研究,還需要更嚴謹的實證方法,而且具有其迫切性。也許,未來會好好來寫寫吧。

    ▍作者簡介:

    馮垂華,1990年生。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系碩士生。研究興趣為族群關係、公民社會與社會運動。偶爾寫小說。

    #季風帶—帶給你不一樣的跨域視野
    #Read a different world. Read the world differently.

    ▍Reference

    Hamilton C.著,江南英譯, 2019, 《無聲的入侵:中國因素在澳洲》,新北:左岸

    Nakamura R., 2015, ―Race or Ethnic Group?‖ Politics of Race in Malaysia. Sociology and Anthropology 3(8): 389-398.
    Suryadinata. L, 2013, The Making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 State, Ethnicity, Indigenism and Citizenship. Singapore: World Scientific.

    安煥然,2019,<什麼“中華膠”>,《星洲日報》網頁內容:https://www.sinchew.com.my/content/content_2072192.html

    紀駿傑,2014,<族群關係>,頁181-207,收錄於《社會學與台灣社會》,台北:巨流。

    ▍延伸閱讀:

    1. 關於季風帶「故事」系列講堂—Season 1
    http://bit.ly/2NozRNr

    2. 關於季風帶「電影月」系列講堂
    http://bit.ly/2XdnrfI

    3. 關於季風帶8月講堂
    http://bit.ly/2M0JK2r

    圖: http://bit.ly/2HcAHaw

    【 季風帶文化網店:http://bit.ly/31NH4Zs】

  • 澳洲一年制碩士 在 港。故 kongguhk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8-01-30 11:11:01

    家境決定一切?「我好相信我攞到嘅機會,其實都只係自己幸運。」

    陳君洋(Arnold)出身於中產家庭,自幼讀名校,是會考十優狀元,升讀中大「神科」環球商業課程,畢業後加入投資銀行,年薪逾百萬元,更赴美國哈佛大學攻讀工商管理碩士課程(MBA)。

    走在香港千千萬萬家長望子成才、夢寐以求的青雲路上,Arnold卻毅然放棄高薪厚職,原因是他念念不忘中學時期一次探訪基層學童的經歷。

    「嗰時我好記得做義工,去探訪住板間房嘅小朋友,了解到佢哋嘅學習情況,同我自己嘅學習情況相差好遠。」Arnold設想,如果自己生於基層環境,相信未必能夠得到現在所擁有的機會。

    作為制度裡的大贏家,Arnold反思教育不平等的問題:「有啲基層學生,讀中三、四仍然唔知銅鑼灣喺邊;但名校嘅中學生,可能中一、二已經全級一齊去澳洲交流。」

    因此,Arnold決定投身教育,希望擴闊基層學生的視野。三年前,他創辦了非牟利機構「良師香港」,招募不同學系的大學畢業生,到基層學校做一年「項目老師」。

    除了常規課堂教學外,項目老師主要負責課外活動和生涯規劃,帶領學生走出課室,例如到中環與跨國公司員工以英語對話,或到不同地區上體驗課,讓學生認識自己社區以外的世界。

    計劃裡的學校夥伴,有一半或以上的學生都領取政府的書簿津貼;而項目老師每月就只獲派一萬元的生活津貼。「項目老師非常熱心,願意付出時間去關心學生,呢樣正正係基層學生嘅需要。」

    Arnold相信,在基層學校一年的體驗,對項目老師而言是很重要的領袖培訓。「無論之後繼唔繼續做老師都好,長遠佢哋都會真正成為社會未來領袖,為香港教育帶嚟制度性嘅改變。」

    今集《港。故》講一個尖子的故事,各位家長和學生都值得花五分鐘觀看短片,了解狀元眼中的理想教育制度。

    -------------
    《港。故》:東網每周專題習作,講故事、講香港人的故事,請關注《港。故》fb:https://goo.gl/YJXtcw

  • 澳洲一年制碩士 在 CoffeeTea&Jane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7-12-15 20:00:00

    出國留學該怎麼選國家?英國留學vs美國留學到底哪個好?今天的影片針對兩大留學熱門目的地,英國和美國做比較,針對以下五大項目初步的分析評估,包括學制差異、科系、學費、生活費、國際學生比例,以及留學期間能不能打工。提供給正在考慮出國,但還完全沒有頭緒,不知道要怎麼決定的朋友們~

    (美國部分的資料來源是網路上做功課+跟在美國留學的朋友確認)
    (英國部分的資料來源是我的腦袋)


    🔻 影片中提到的 🔻

    大學國際學生比例報告 International student table 2017: top 200 universities: https://www.timeshighereducation.com/student/best-universities/international-student-table-2017-top-200-universities#survey-answer

    以下是幾個介紹還滿詳細的影片和文章:
    申請美國大學經驗談 | 第1集 : 入學管道分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36Y1UMHjRo&list=PLY_58ar357LtdEdkIryU6-0FC6thv9dcF&index=6
    申請美國大學經驗談 | 第2集 : 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美國大學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Gu1wgAIYPQ&index=7&list=PLY_58ar357LtdEdkIryU6-0FC6thv9dcF
    美國學位介紹 https://www.useas.com.tw/usstudy-college.php
    美國留學打工 http://angela2.pixnet.net/blog/post/208427653-%E8%B6%85%E8%A9%B3%E7%B4%B0%E7%B6%93%E9%A9%97%E5%88%86%E4%BA%AB-%3E%3E-%E5%A6%82%E4%BD%95%E5%9C%A8%E7%BE%8E%E7%95%99%E5%AD%B8%E6%89%93%E5%B7%A5%E8%B3%BA%E5%A4%96%E5%BF%AB


    🔻 自我介紹 🔻

    Hiya 你好我是Jane! 今年22歲 來自台灣:)
    這是我離開家鄉在國外生存的第4個年頭

    台灣高中畢業後到馬來西亞念大學
    因為課程需要我去英國當了一年交換學生
    目前已經回到馬來西亞繼續完成學業
    我會在這個頻道分享在我的留學生活
    文化差異 旅行觀察 和任何新發現
    歡迎訂閱CoffeeTea&Jane!!!

    ▪ 每週一晚上8點固定更新+週五不固定更新
    ▪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coffeeteajane
    ▪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CoffeeTeaJane/
    ▪ Instagram: @coffeeteaandjane
    ▪ 非商業合作影片 This video is NOT sponsored.

    *** 未經同意請勿轉載影片 ***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