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澎湖撿石頭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澎湖撿石頭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澎湖撿石頭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澎湖撿石頭產品中有9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獨享這片海 一心抱著來墾丁放空的我們 起床隨意找間餐廳 誤打誤撞走進金剛和小嫻的妙妙廚房 他們的兒童餐衝衝竟然完食! 下一篇再來發一篇衝衝餐廳遊蕩特輯 離開前老闆推薦這個開30分鐘山路的秘密基地 放眼望去真的只有我們 路途中巧遇羊群和牛群 和輾不完的💩 天然的寶寶游泳池 石頭上的螺顆顆比澎湖...

  • 澎湖撿石頭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2-10 18:17:12
    有 411 人按讚

    #獨享這片海

    一心抱著來墾丁放空的我們
    起床隨意找間餐廳
    誤打誤撞走進金剛和小嫻的妙妙廚房
    他們的兒童餐衝衝竟然完食!
    下一篇再來發一篇衝衝餐廳遊蕩特輯

    離開前老闆推薦這個開30分鐘山路的秘密基地
    放眼望去真的只有我們
    路途中巧遇羊群和牛群
    和輾不完的💩

    天然的寶寶游泳池
    石頭上的螺顆顆比澎湖的大
    好想撿回去當宵夜🤤
    衝衝跟著媽媽的驚呼聲一直前進
    風吹到發抖才願意跟海說byebye

    沒有行程就是最好的行程♥︎
    -
    #衝衝日記#1y6m26d
    #衝衝去哪裡#九棚村
    #墾丁景點#屏東景點#滿洲
    #妙妙廚房#服務餐點都推

  • 澎湖撿石頭 在 郝明義Rex How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12-14 21:29:57
    有 419 人按讚

    【把女人的生命寫得讓異性感受到同步的震撼】
     
    1.
    森林是大海的戀人。
    水是山心裡的祕密。
     
    兩個女人將近二十年間,由女孩而女人,一路由山而海,由海而山,互相經歷了始終相對又相呼應的生命曲線,各自得出一句結論。
     
    張卉君是埔里人,劉崇鳳的老家在美濃。
     
    近山的張卉君,大學時和花蓮的海邊結緣,畢業後去了美濃社區工作,再去花蓮當了海洋的導遊和護衛者,現在回到台南。
    近海的劉崇鳳,大學就加入登山社,進入山的世界,畢業後去了花蓮和台東的海濱居住,現在回到美濃的農村定居。
     
    她們兩人從成功大學的交會開始,從此是同學,是旅伴與閨蜜,也有了生命的對話和對照,最後交織出《女子山海》這本書。
     
    2.
    吳明益在書前的『導讀』裡,如此介紹:
     
    『《女子山海》正是崇鳳與卉君以往復信件形式來表現這些年來她們信仰、懷疑、轉變的剖白,對我來說,這是她們的真情寫作、身體寫作。沒有之前作品的包袱(環境運動者的身份、登山嚮導的身份……),不掉書袋,重點放在敘說自己的觀點、自己的記憶,引出自己轉變向「非文學科系式」 的人生,而又深深受文學影響的生命經驗。 ..........
     
    『她們有時寫著自己的經歷,有時寫出對對方的想像,寫到面對自然時的寬闊、陰暗、死亡與救贖, 偶爾觸及到生而為人與其他生物的差異,以及投入人世時對教育與改變他人觀念的思考。她們的作品都還提到「組織」。組織如何吸引、消磨熱情,卻也打磨她們的思考與行動。組織不是必要之 「惡」,而是必要之「痛」。組織讓她們打消念頭,也促成行動。
     
    『這正是我要說的,卉君和崇鳳作品裡的價值。她們兩位或許在三十年前,都會發育成臺灣女性散文家所追求的:談論成長經驗(如《擊壤歌》)、以詩詞文學做為抒情的聯想(如簡媜早期作品), 或是追求某種優雅文化的美學(如林文月的作品)。但她們同樣以女性觀點出發,面對的卻是野地 與野性,時而多感傷情,時而天真爛漫,時而包容孕育,時而帶出她們以性別出發的批判性。同樣這裡頭的文學思考,體質卻已大不相同。
     
    『崇鳳談到雌性之美,香與髒的辨證(傳統我們總把前者歸給女性,後者歸於男性)、一般人對山間嚮導的刻板性別形象。卉君則以自身投入環境運動,時常被以性別的角度特殊看待的經驗,思考自己脫下「公鹿角」的過程。她們意在訴說,一個少女、女人、情人、妻子、媳婦,同時也是一個嚮導、 農務者、 團體的執行長時,看待事物的方式有何特殊之處,而又是如何演化出她們此刻的視野。
    對我來說,這就是《女子山海》的魅力。』
     
    3.
    因為行動不便,我始終和山難以親近。所以讀這本書,先注意到她們各自寫的山。
     
    卉君跟山的結緣,和她曾經在私立高中因為留級而待了四年的苦澀青春有關。
     
    『我可能永遠都忘不了某次段考後我站在四面封閉的校舍頂樓,望著如蟻列般密密麻麻的放學人潮,手裡緊抓著敬陪末座的全校排名成績單,胸口那股幾乎要爆裂的憤怒感—— 那一刻連風都不在,而我曾經想一躍而下,以全然破碎的肢體瞬間攪亂四方校舍僵直堅硬的規訓,是不是,有可能藉此逃逸出屬於自己的自由路線呢? 』
     
    她始終沒有真的那麼做的勇氣,但慶幸的是她可以在假日時逃回山裡。
     
    『不知道會去到哪裡,也不知道終點何在,只是感受著山的起伏,時高時低地將呼吸融入地形的曲線之中,有時費力有時輕鬆,直至前方無路,我硬是用雨靴踏踩半身高的芒草,隨手撿起一根斷木為杖,試圖劈斬出屬於自己的道路,每一步都顫抖又篤定, 就這樣一直走到雙腳失去知覺自動邁前,腦部出於每一秒的直覺選定下一步的方向,胸口的腫脹感隨著腳掌的踏步被土地一點一滴吸收了,才頹然地躺平在坡地上喘息........
     
    『 我睜眼望著各種葉型交織滿布的天空,它們站得那麼密,卻容得下風,風一來它 們搖曳,便讓出了天空,滲進一絲絲的陽光,如同救贖。我不是忠誠的信徒,不特別信奉任何一個宗教,但那一刻我匍匐於山的氣習裡,臣服於它的靜偕之中, 淚如泉湧。
     
    『我從不知道山有多高,然而它們始終巍然而立,溫暖堅定,未曾在我生命之中位移。』
     
    劉崇鳳則如此總結了山給她的依歸:
     
    『自小父親母親嚴格控管我的活動範圍,女孩子家不可以隨便到處亂跑,我背離了他們;婚後與夫婿攜手返鄉耕種,卻三天兩頭就不在家,面對留在客庄守著老家 守著田的丈夫,我不免內疚;而不知何時,臺北的婆家成為我的休息站,公公婆婆時常見我背著大背包來去如風,我不及細想他們如何看待這失控的長媳,我不敢想。
     
    『時常,我難以自處,我該符合誰的期待?做好哪些本分?........』
     
    然而,面對她的困惑,山始終在那裡,什麼也不說。
     
    『林間散步時我仰望幾棵玉山圓柏,看祂們的枝幹在風裡起舞,即便糾結,也高聳伸向天際。爬到一根大倒木上呆坐,被這雖死猶榮的中空和偉岸完全折服,只是靜靜在森林裡漫步,就找回信心。一股巨大而古老的安定之力扎進身體裡,似乎再難的人生課題都能在老圓柏的生存智慧中迎刃而解,偶爾,我會在那樣浩瀚的安靜裡,怔怔落下淚來。
     
    『接受自己就是這麼纖細善感,我看向圓柏,是祂們認出了這樣的我。 山時時刻刻提醒著,無須輕易隨外界起舞。自然界中上萬種生物群相,沒有一種是多餘的、麻煩的、不應該存在的。』
     
    4.
    我從小也生長在一個港都,所以比較可以更貼近一些體會兩個女人對海的書寫。
     
    『怎麼那麼好,生在四面環海的島嶼之上。』劉崇鳳寫道。
     
    但她雖然出生在鳳山,卻因為父母來自環山的美濃,所以在她童年的記憶中,對於海先學到的是害怕,記得的,是海很危險。
     
    到她十八歲,讀大學之後,才有機會自己騎機車,去「黃金海岸」,親近海。從此「愛上大海不止息翻覆的力量。什麼都可以容納,也什麼都可以失去。」
     
    因此她「難以自持地讀起各種航海日誌、海洋散文或小說」,可諷刺的是,學校沒有航海社,所以她只好加入登山社,負著背包走入森林的海洋,成為山的信徒。
     
    不過她終究啟動了一個長期的願望:到海濱生活。從大學期間只要有長假就去東岸短居,到後來去花東扎扎實實旅居九年,滿足了海濱生活的願望,才和男友結婚,回到美濃種稻。
     
    張卉君感慨她和劉崇鳳對海的感受並無二致,「來自於臺灣長久以來海洋教育的缺席,根著的恐懼讓我們只在遠遠看望大海的時候想像她,卻不敢輕易走入她。」
     
    國中的暑假,他們家去澎湖旅遊,卉君有了第一次潛水的經驗。她寫自己對海的初體驗,十分動人:
     
    『也許是在嗆水時吞了幾口苦鹹的鹽水,與海交換了體液;抑或是在浪裡掙扎亂踢的瞬間皮屑刮在了鋒利的珊瑚礁上,留下了基因的線索,總之海神一定記下了我 的體味,順手黏貼了一片透明的魚鱗在我的身體裡,作為標記。』
     
    大學,卉君去花蓮參加了海上解說員培訓,從此和大海結了更深的緣,再到幾年後她從流浪中回來,回花蓮擔任起當年培訓她那個單位的執行長。她從更深的層次認識海洋,不只成了導遊者,也是教育者和護衛者。
      
    6.
    在劉崇鳳的後記裡,有一段文字提到我第一次聽她們簡報寫作構想的場景:

    『卉君滔滔不絕於敘述臺灣海洋與山林的現況,郝明義先生耐心聆聽,聽到一半冷不防拋出問題:「情感,妳們的情感呢?」、「要寫下愛啊!」郝先生說完,轉著輪椅出去。我呆愣兩秒,看向完全傻住的卉君,哈哈大笑。』

    我不太記得當時是怎麼說的,但願意說一下我讀到崇鳳寫她在美濃開辦一個「溪女」 工作坊那段落的感受。

    參加那個工作坊的,有二十個來自島嶼四面八方的女人。有三十歲背著吉他而來的女生,有四十歲騎著機車抵達的女子,有五十歲預計搭便車而走的女人。

    『幾個夜晚,我們圍著生命低低絮語,女人的故事很長,如河流一般,有時說著說 著,不知怎麼眼淚就流出來,哽咽地吸吸鼻子要吞回去,「流下來吧,沒關係。」 另一個女人拍拍她的肩。........

    『最後一個晚上,收拾行囊,決定去溪邊過夜。 「想要火。」一個女人說。

    『又是臨暗時刻,戴起頭燈,四散撿柴,手鋸木頭的聲響在暗夜中明晰地響起,這 場景似曾相識……而我不再是一個人,一群人有明晰的意念與方向。

    『火苗在她手中擦撞出來,翻轉童話,賣火柴的小女孩不再孤苦無依,冬日會遠去, 春天還會再來,如同黑夜的存在是為了迎接白日到來。每一個女人拾一根柴薪添 入,火壯大了,輝映著彼此的臉。

    『是夜,圍著火的女人們不知怎麼了,沒有酒卻像醉了一樣,一一脫口而出心裡深 處不輕言的故事。像深埋在水底的石頭終於鬆動、又或是存放太久的木頭突然起 火燃燒,那些痛苦煎熬的情感或戲劇化的人生遭逢,都在這一夜獲得釋放。

    『明明是悲慘人生,卻只聽聞女人不停不停大笑,張狂放肆。幽默如海岸成片的鵝卵石,在洶湧的情感大漲潮之後,嘩啦啦啦退去時我聽見石頭與石頭間清靈細碎 的聲響,滌洗過去每個倉皇失措的暗夜。

    『沒有評價,無條件接納,我擁抱我潰堤的水壩。』

    我要說的是,讀到這裡,我也不由自己地眼前都模糊了。

    她們把女人的生命寫得可以讓異性感受到同步的震撼。

    書的封面上,有一行字:『我愛山,也愛海,我愛我們是女生。』
    她們確實都寫到了。

    7.
    讀完書後,我打電話給張卉君,問她離開海,離開黑潮基金會執行長的位置之後,回台南做什麼。

    她回答我:

    『我覺得離開組織有一個背後的實驗是想鬆綁自己,過去是以一種組織的方式在動員跟做環境議題,如今回到個人身份時,我如何從自我生命出發,成為一個以個人為主體的能動者,更自由、更靈活,也更純粹,我想繼續追求這樣的熱情,所以給自己在最高峰的時候從組織腳色裡引退,成為一個自由工作者。』

    祝福卉君以及崇鳳的女子山海更加遼闊。

  • 澎湖撿石頭 在 跟著 小花 去旅行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9-08-02 15:38:06
    有 125 人按讚


    《金嶼》。發現黑金寶藏之旅

    在澎湖中多島嶼中,有很多島嶼是無人島,連在地人都沒去過。 像是金嶼,這一個充滿傳說的小島,小花本人就從來沒有去過。根據我爸媽的說法,這個島嶼以前充滿了各樣的海洋生態,他們年輕的時候也是很難得有機會可以上去,採補螺貝類, 這輩子也才 去過一兩次。 而我在澎湖這麼多年,完全沒有機會登上這個島。

    這次有機會受到澎湖科技大學海洋運動系胡俊傑老師的邀請,來到這一個充滿傳說的島嶼。 我跟孩子們都非常的興奮,在澎湖有個地方傳說,在瓦硐這個地方,有一個傳奇人物叫做張百萬,他的本名其實並不是百萬,傳說他有一天出海 登入到某個島嶼上,發現了少見的黑金,從此一夜致富,因此當地人都改稱他為張百萬。而這個神秘的島嶼後來也被命名為金嶼, 所以我跟孩子們整裝待發準備上去這個島,進行難得一見的尋寶之旅遊。

    由於金嶼非常的偏僻遙遠,所以行前帶隊老師們有特別提醒,這個島只有少數幾個潮汐可以跨海過去,我研究了一下潮汐,大概是農曆29 30初一,這三天,跟農曆13 14 15 三天,一個月大概就這6天有機會可以過去,其他時間不建議前往。一是路途遙遠,二來不熟水路, 第三等到你發現潮水已經漲了,你完全趕不回來,很容易就被沖走發生意外。所以絕對要有熟悉當地的環境的在地人帶隊,才可以過去。而島上有非常多的生態跟玄武岩景觀,需要被保護,所以能夠去到那裡也真的要小心維護才是。

    這天我們在赤崁集合,然後老師帶我們到附近的一個小沙灘上面做行前解說,換上便於行走的膠鞋,手套 ,隨身的裝備要裝防水袋裡面,保護貴重的相機攝影器材。另外本人建議這個行程一定要帶足夠的飲用水,以及隨身糧食,還有遮陽的設備再出發, 因為我們走到一半小孩子就肚子餓到受不了,雖然飲用水足夠,但是沒有東西吃也真的是非常折磨人 。還好 登入金嶼時的礁岩上長滿了很多牡蠣,我們家小孩上去之後發揮他們野生求生的本能,在哪裡吃了一個小時,總算 有一點飽足感。

    我們在潮水開始退的時候就出發,順著潮水走,雖然是大退潮,但是我們在水深及膝的水路也走了有將近一個小時 ,同行很多國小五六年的小朋友,幾乎都走不到島上 。另外有兩位從德國漢堡過來的外國友人,也是 走到虛累累,最後也沒能登島所以我們一行三十幾個人大概只有不到10個人最後登島到達目的地。

    《滿天飛舞紅燕鷗》

    一到達金嶼就被陣陣鳥叫聲,原來這邊 棲息 了一群紅燕鷗,盤踞在山頭 ,很遠就聽到他們陣陣愉悅的鳥叫聲。 帶隊的胡老師提醒我們不能太靠近,攪擾他們的生態。所以我們就沒有靠太近在遠方觀賞。

    日是日治時代『海上宮燈』

    島上最著名的景觀,就是有座從日據時代遺留下來的日本風格,宮燈,根據當地的老一輩的說法推斷,可能是當年的一種燈塔 ,而且在那個年代沒有電,是點油燈的,聽說那時候的漁民每天晚上會上島點油燈,因為金嶼附近蘊藏了大量的丁香魚,是個重要的漁場,往來船隻在這邊航行非常危險,所以要有這樣子的方式,來指引船隻回家安全的作業平安的回家。

    『玄武岩』景觀精彩絕倫

    登陸金嶼,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壯觀的石頭玄武岩 ,一顆碩大的玄武岩坐落在島嶼前,就像是一頭大獅子的獅子頭在哪裡,雄壯威武。而我在在旁邊也發現了一個非奇特玄武岩, 看起來很像鯨魚的肋骨化石, 我反覆觀察實在無法確定是否真的鯨魚的生痕化石,還是玄武岩的差異侵蝕所造成的景象。所以就把這個謎謎題留給專家學者來進行考就吧。 繼續往前探索早上玄武岩有各式各樣角度的柱狀玄武岩45度朝天,一根一根層層疊疊,也有放射狀的玄武岩可以看得出當年岩漿噴發在島上的1個熔岩流的狀態 。島上的柱狀玄武岩質的看起來特別細緻,在澎湖的玄武岩景觀裡面真的算得上是特別不一樣, 在這樣子 波瀾壯闊 的玄武岩景觀當中,我們當然要之後在這裡一人喝一杯, 充滿果酸味的手沖咖啡,讓薇薇咖啡香佐紅燕鷗的 美妙鳥囀,在夕陽餘暉之中觀賞玄武岩,這一刻的寧靜,我想是那些沒能登島的夥伴們難以想像的吧。

    『海廢淨灘』

    在我們的前面 澎湖的垃圾奇女子唐小三,已經早一步登島開始進行淨灘活動,而且這在我們等到時候,他捧著一大塊沉重的寶物,得意的炫耀他撿到一塊黑金了,說是黑金其實也是一個垃圾,就是某個船 引擎壞掉零件擱置在這個島上,他決定把這一個非常沉重的垃圾搬回去當作是此行的一個紀念物,其他夥伴也幫忙淨灘撿了一些寶特瓶跟保麗龍,能力有限,但是能夠多少為這個環境盡點心力也是非常有意義的。

    生態豐富的金嶼

    小孩子們在回程途上, 美少女小婕帶領著我們探索潮間帶, 我們家眼睛很利的小孩子,找到了3種不同的章魚,其中有一只根據描述有可能是劇毒的藍環章魚,但是因為我們沒有看到,只能憑空猜測,但另外兩種章魚,小孩子們看的是這樣開心, 因為大退潮, 礁石 底下多滿了大量的 玳瑁 石斑, 石頭翻開徒手就可以輕鬆抓起滿地的石斑魚, 銀塔鐘螺 馬糞海膽等,更是不在話下, 礁石上滿坑滿谷的黑齒牡蠣,更是漁民的最愛,以現在的孩子收看到這樣生態,已經非常的開心,但是帶隊的赤崁老阿公跟我們分享,現在珊瑚都死光了,以前的生態比較好大概10000倍,什麼東西都有,我們現在能看到了只是僅存的生態,希望這樣的生態能被保護,讓我們的孩子長大後,後代子孫能夠繼續承受到這大自然的美好。

    這個金嶼行程是澎湖科技大學海洋運動系 規劃設計的特殊遊程,前往時可以先詢問看看他們什麼時候有開團,切記絕對不要單獨前往,以免發生危險。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