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漢皇德居凶宅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漢皇德居凶宅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漢皇德居凶宅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漢皇德居凶宅產品中有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4萬的網紅名為變態的神父,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神父的鹽 「其次,刻意操作省籍對立剝削意識.他認為228事件是『中國高官、逼台灣民』的省籍對立剝削.他表示,1947年228事件爆發,當年國民黨接收台灣,外省人壟斷了所有的權位.果若外省人壟斷所有權位,他的父親怎能有此機會擔任官派首長?」 「陳建仁的這場演講,刻意偽裝家族是228事件受難者...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碧江金樓位於佛山市順德區北滘碧江,屬明清時期建築,已有幾百年歷史。金樓古建築群由泥樓、職方第、金樓、南山祠、見龍門、亦漁遺塾、慕堂祠、磚雕大照壁和三興大宅等等多座建築組成。集中了宅第、祠堂、書齋、園林等功能,保留著乾打壘、蠔殼牆、水磨磚、“鑊耳山牆”等等嶺南特色的古建築實物。珠江水鄉的古建藝術和官宦...

  • 漢皇德居凶宅 在 名為變態的神父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7-27 22:12:04
    有 815 人按讚

    #神父的鹽
     
    「其次,刻意操作省籍對立剝削意識.他認為228事件是『中國高官、逼台灣民』的省籍對立剝削.他表示,1947年228事件爆發,當年國民黨接收台灣,外省人壟斷了所有的權位.果若外省人壟斷所有權位,他的父親怎能有此機會擔任官派首長?」
     
    「陳建仁的這場演講,刻意偽裝家族是228事件受難者、操作省籍對立剝削意識、隱滿家族豐厚成長背景,以及誇張了威權時代國民政府為反共、護國、保台所造成的過失,而刻意不論政府在二戰以後戮力建設台灣,免於中共統治的功勞.這場謬誤不實的演講,不但扭曲了228事件及威權時代的真相,也彰顯一個知識分子袒護當權者的墮落,更著實豎立蔡政府的新威權.」
     
    這什麼墮落文章?提及事實叫做操弄族群對立?要戰陳建仁祖宗八代就算了,順道扭曲二二八真相?
     
    二二八本來就跟省籍衝突脫不了關係,國民政府來台就是實行殖民統治,「中國高官、逼台灣民」、「外省人壟斷所有權位」,這本來就是事實,說是實行殖民統治,怎麼會讓本省人位居高位?就算讓本省人當官,其動機為何?難道不是效法清廷以番制番,來個以台制台?這不就是過往外來獨裁皇權對於本土居民的高壓手段?不就是為了靖綏所以採取的統治方法?如同中國共產黨在人大安插的台灣省代表,藉以加強殖民統治與侵略他人的正當性?
     
    難道說,港人林鄭擔任特首,就等於「中國政府沒有排斥香港人,重用香港人?」林鄭鎮壓反送中運動,是站在香港的人角度著想,還是站在中共的立場?林鄭的自主性有多少?能代表香港人嗎?她是當作樣板宣傳,還是讓香港人自己當家作主?我們可以用林鄭來合理化中共對香港的暴政嗎?可以用香港本土警察攻擊香港民眾,說明他的行動是自願的?他們樂意這麼做?可否將真兇中國政府下的明明白白的指令,扮演的角色徹底去除?香港人自己殺死自己?說中國政府制定的國安法是為了「護國、保港」?
     
    如果不行,怎麼會拿陳建仁的父親當過官派首長,所以沒有「中國高官,逼台灣民」,沒有「追究台灣人民的政治忠誠,剝奪他們參與公職的權利?」
     
    真敢摸著覽趴說,二二八「外省人沒有壟斷權位?」、「沒有中國高官逼台灣民」? 
     
    不如這麼說,要是陳的父親有所抵抗,或者說,拒絕擔任,違背黨國意志,會有什麼樣的下場?
     
    本土人士擔任國民黨的官,就不會面臨到黨國的壓迫? 
     
    難道要效法李敖的說法,因為有少數外省人被毆擊,所以變成「臺灣從光復 以後,從日本人手裏,我們中國重新把它拿回來以後所發生的一個政府和人民之間的一個嚴重的衝突」、「台灣人殺外省人」、「軍人並不知道誰該殺誰不該殺,有一些臺灣的人,張三跟李四的不對,張三就鼓動軍隊去殺李四,所以嚴格的說起來,最後的殺來殺去的局面是臺灣人殺臺灣人」、「台灣人自己殺死自己」?
     
    這是部分替代整體的謬誤.
     
    按照李敖的說法,外省人被殺了十天,死了數萬,但警備總部紀載的的外省人死亡人數為52人,然後李敖說本省人死亡數字是炒作,所以把受害者的數字驟減,被波及的人數誇大,所以整體就變成「元凶是台灣皇民日本兵」?
     
    這種被害者當成加害者,加害者變成被害人,國民黨無罪,蔣介石鎮壓暴民的黨國史觀,不就跟陳儀的記者會和黨國報紙專門強調外省人傷亡,遮蓋自己暴行無異?
     
    迫害外省人的又是誰?不分本省外省一齊鎮壓的始作俑者又是誰?不就是外來殖民政權嗎?警備總部之下的忠義服務隊,在台灣實行反間工作,專門燒毀外省人商店、毆打外省人,利用黑道流氓在各地製造混亂、燒殺擄掠,製造派兵的藉口,這怎麼不提?所以忠義服務隊利用黑道或吸收台灣學生,滲透台灣民間,可以說成是讓本省人當官,「外省人沒有壟斷權位」?因為忠義服務隊隊長許德輝是本省人?林頂立這個「半山」是軍統裡的本省人?
     
    誰收買他們的?誰指揮他們的?誰下達命令讓他們去殺害手無寸鐵的學生?
     
    「柯遠芬引導監察委員兼監察院特派臺灣監察使楊亮功到圓山陸軍倉庫前面廣場,指遍倒在廣場上的數百具屍體說:這些就是昨晚進攻這個倉庫,被國軍擊斃的奸匪暴徒.楊亮功無言.後來楊亮功對他的跟隨人透露:倉庫附近並沒有戰鬥過的跡象,死者都是十八、九歲的中學生,又沒有攜帶武器……這數百名十八、九歲的中學生,就是昨晚在市內各派出所維持治安,而機槍步槍齊響以前,被憲警,林頂立的『行動隊』和許德輝的『忠義服務隊』所拘捕、押到圓山倉庫前面廣場,被國軍擊斃的.」
     
    誰使百姓為了自保互相舉報?誰用利益誘惑他們讓他們互相殘殺?
     
    警備總部接收了西本願寺,以「整理情報」、「收集情報」之名,進行逮捕、監禁、拷問之實,結果把外省人歐陽可亮給捉進去,稱他為「34號」.
     
    「一種叫做『跪鐵鍊』的拷問,是教犯人坐上鐵鍊,讓鐵鍊的凹凸不平,叫人疼痛不已.還有一種『踏木桿』,教人跨坐到一根削尖的木材上,然後由二個人用力從肩膀下壓,屁股嵌入木桿,痛的連尿都會閃出來.也有人陰莖被通電流,因而喪失生殖能力。聽說在詢問室的隔壁,一些被判死判的囚犯還被用來練習空手道呢.甚至曾經謠傳,死去的人的鬼魂經常出現.」
     
    「他們說我和台灣共產黨的林樑材同謀造反,無論如何,都不能教我心服口服.我抵死抗辯.於是,他們從另一個角度詰問我:『不然,你清楚地交代你的經歷.』」
     
    「我父親是外交官,我在北京出生,到國外留學過一段時間.回國後,任教於各大學」.
     
    歐陽可亮在獄中,和其他獄友相識,旁邊有一人和他搭話,
     
    「我叫王育霖,是建國中學的老師,也擔任『民報』的法律顧問。我有個弟弟在台南.如果你可以離開這裡的話,能不能請你告訴他,我最後被關在西本願寺的事.」
     
    「沒問題,我叫歐陽可亮.我們大概沒救了吧?不過,像你說的,我也要拜託你,如果是你離開這裡的話,請把我的事情轉告大同的林挺生.」
     
    「林挺生,他是早我一年的高中學長.」
     
    「我不記得王育霖到西本願寺是十四日或十五日,不過確定是比我晚進去的.他什麼時候死的,我也不知道.到我離開西本願寺的三月底為止,他應該都還活著的.」
     
    歐陽可亮不久就被釋放,他的太太向上海的吳元黎告急,吳元黎再向南京的父親吳鼎昌求援.吳鼎昌便直接打電話給陳儀,要求他「不要殺歐陽可亮.」
     
    但是其他同在獄中的人,可就沒那麼幸運.
     
    歐陽可亮出獄了以後,又被姚虎臣勒索,即是當初關押他的警備總部第二處處長,他身兼三個職位,訓練總隊長和綠島集中營主任,專門懲戒流氓,本身的行為卻跟流氓沒兩樣-甚至比流氓還惡劣,他把放出去的人又捉了回來,向他們勒索贖金.
     
    和歐陽可亮一同被姚邀請的,還有林挺生、林子畏,林子畏是「全民日報」的社長,批評陳儀被威脅,於是將全民日報頂讓給林頂立.
     
    「你們都是台灣有名的大企業家-」 
     
    姚虎臣說, 
     
    「和你們比起來,我不過是一介武夫.台灣呢,比我想像的還難治理,而且物價又貴.只靠陸軍少將的薪水,不容易生活的喲.」
     
    「所以,要和你們打個商量,」、「能不能請你們各別寫張借據給我?」
     
    我們四人互相看來看去.

    「借據?是說我們向姚處長借了什麼東西嗎?」林挺生問,
     
    「沒錯,中國的作風是以黃金幾兩計算的.物價波動這麼厲害,金錢是會貶值的.」
     
    於是被關押出來的人們,又紛紛被勒索黃金,簽下借據,可謂將一條牛剝兩層皮,歐陽可亮被迫要繳交一百兩黃金,其他人兩百兩.
     
    「這話真是欺人太甚.不正面向我們勒索,變成是我們償還向他告貸的債務,真是狡滑」
     
    書中如此形容,
     
    在這個勒索完成後,姚心滿意足地找來樂隊唱戲,聲音太大,驚動了隔壁的台灣仕紳劉明,他不認識姚虎城,卻認識歐陽等人,他不知道他們正被這群「阿山兵」綁架著.
     
    「像這樣咚鏘吵雜,一點也不像你們的樣子.隔壁的人根本無法談事情.我正在招待教育廳長許壽裳,討論成功大學昇格登記的重要事情.你們能不能安靜一點,拜託!」
     
    姚虎臣聽了,勃然大怒,他跑去隔壁討面子,對著劉明吼「劉明,你知道有天,不知道有地嗎?知不知道我是誰?警總第二處處長姚虎臣,就是我.」
     
    「聽好,明早十點之前,來中山堂給我謝罪,否則,給我小心你們兩人的狗命!」
     
    最後,劉只好找歐陽、林幫忙說情,諷刺的是,這兩人也是被威脅的對象.
     
    姚在中山堂羞辱了劉一番,稱看在歐陽、林的面子上,饒他一命.
     
    「然而劉明並不就此平安無事.沒多久,不知因何罪名,他被警總逮捕,判了十年徒刑.此事報紙也曾刊登過,相信還有人記得吧?他一日不少地在砂石場整整服刑十年.
     
    教育廳長許壽裳更可憐,竟被暗殺了.」
     
    姚虎臣就是典型「中國高官、逼台灣民」、「外省人壟斷所有權位」的代表,他囂張跋扈的嘴臉,連同為外省人的教育廳長許壽裳都不放在眼裡,連歐陽可亮都能加以威脅,至於同為他眼中羔羊的人們,顯然也有差別待遇,至少在西本願寺被關押的本省人,不一定等得到打給陳儀的一通電話.
     
    所以,若要將當時被迫服從的人們,或者被當作工具,有利用價值的本省人,為了自保而屈從,服務於外省權貴的仕紳階級,反而當作一種證明,稱陳建仁的父親擔任官派首長,所以「當年國民政府不但沒有排斥曾在日本時代總督府任職的台灣人反而更加重用」,而把數百數千被殺台灣菁英當作不存在,這是去語境的謬誤,陳建仁的父親當然很幸運,他能生存下去,不代表國民政府屠殺壓迫,實行階級剝削的事情不存在.
     
    接著將責任轉嫁到陳建仁身上,說他「操作省籍對立剝削意識、隱滿家族豐厚成長背景」,以及「誇張了威權時代國民政府為反共、護國、保台所造成的過失」、「而刻意不論政府在二戰以後戮力建設台灣,免於中共統治的功勞.」
     
    這種就是黨國文宣看太多,才會產生的去語境的謬誤,維護真兇,合理化暴行的見解.
     
    只有白癡才會在香港人被中國鎮壓以後,說香港人講中共的暴行是誇張中共的過失,故意不提中共建設香港的功勞.
     
    簡單直白問一句,你會在看到被害者被強暴以後,要他提起加害人曾經多愛自己?為他做了多少事?
     
    噁心透頂.
     
    這篇墮落的文章透露出許多謬誤,實在讓人難以吐槽,居然會有媒體刊登這種謬論,並且指稱他人犯了謬誤,所以都是假的,並合理化自己的謬論為真,簡直是謬論謬論,謬誤學家的謬誤.
     
    「他父親只會講台語,不會講國語(普通話)…」,說陳的家族經商,是漢語化家庭,陳的父親不會中文,怎麼當官?
     
    這依然是個謬誤,陳說的是語言,不是文字,外省族群來台灣,來自中國各省,就不是使用同一種語言了,蔣介石的母語也不是北京話,就連蔣介石帶來的官兵,也不少聽得懂台語,陳所敘述的原文是,
     
    「陳建仁也提到,1945年起,父親陳新安擔任官派的旗山鎮長,有一天鎮長辦公室突然遭許多軍人闖入,配槍軍人還將刺刀對準陳新安,要求『搬出去!』但陳新安只會說台語,不會說普通話,因此以台語反問『什麼叫「出去」?』不料對方回嗆『我槍斃你!』一度引發緊張對峙,所幸後來找上軍方長官溝通,才順利化解僵局.」
     
    聽得懂不代表會說,會說不一定說的很流利,會聽不一定聽得懂全部,說陳的父親是漢語化家庭,不會中文怎麼當官,這就是訴諸純潔的謬誤,北京話不等於中文,漢語化家庭不一定會說北京話,至於陳父所當的土官,實際上是為了統治者方便統治台民,那顯然會台語的實用性大於北京話.
     
    我們看看歐陽可亮所敘述的另一個情境,
     
    「學生當中有人對軍隊明白表示不滿,和他們起了衝突而被毆打.我連忙趕去道歉,教訓學生,平息軍隊的怒氣.那種情況之下,不這樣做,就無法救那些學生.另外有些學生不知事情原委,看到軍人打開倉庫拿米,大叫:『阿山兵搶我們的米』
     
    從福州調來的二十五師獨立旅團,有不少士兵聽懂台灣話.就在學生大聲喊叫的時候,一個士兵突然拔出手搶,當場射殺那名學生.那種殘酷的景象,至今仍在我腦中揮之不去.」
     
    就可以知道,當時使用的語言情境,十分複雜,如同姚虎臣聽不懂台灣話,身邊卻有可以當翻譯的軍官,他依此跑去問責仕紳,陳父如果做官,應也有類似會北京話的同僚,而陳所稱「找上軍方長官溝通」應也是凸顯這個語言衝突的實際情境.
     
    而如果不會中文,就不能當官,這不就是「外省人壟斷權位」的最佳例證?依此邏輯,台灣人不會中文,當不了官,那多數權位不就由會中文的外省人擔當?
     
    簡直通篇自打臉.
     
    說國民政府重用日本時代總督府任職的台灣人,不曾排斥,不如說,日本時代總督府任職的台灣人,被殺死、冤枉關押的有多少?當官存活跟被殺的比例為何?
     
    光講幾個例子,當到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教育處副處長的宋斐如被拖去大直槍殺,依據歐陽可亮所述,
     
    「台灣大學文學院院長林茂生也是在大直被槍殺.淡水中學的校長、副校長、教務主任、體育老師等多人,也都被載到大直槍斃.花蓮出身的國大代表張七郎,他的台北住宅遭受襲擊,全家遇害.蔣渭川被便衣收押時,利用機會從後門逃走,可是,他女兒卻當場被射殺身亡。此外,遭受毒手的人數,難以估計.在三月十三日這一天被逮捕的人當中,大概只有我倖免於死吧.」
     
    所以這個「重用」到底怎麼個重用法?這些當官、不當官的,是如何死的?怎麼會用「國民黨重用台人」、「陳建仁父親當過官派首長」一筆畫帶過去?
     
    被迫害過的人當不了官?當官的一定不會被迫害?這又是一個簡單邏輯,光講文中的蔣渭川,國民政府派武裝警察攻擊宅邸,謂「我們奉命要來槍斃你」其女蔣巧雲當場慘死,兒子松平則重傷,此後一年蔣渭川逃逸,直到丘念臺向政府作保,蔣渭川方才出來.
     
    蔣渭川在吳國楨擔任台灣省政府主席後,被聘為民政廳長,甚至當到內政部次長,吳國楨,外省人,以公開大膽地與蔣經國激烈爭執而著稱,他是親美派,蔣介石任命吳國楨,「以利用吳國楨『民主先生』的形象,全力爭取美援」,吳國楨擔任臺灣省主席期間,致力於推動台灣地方自治、農業改革,允許某些地方官員職位由普選產生,可以看出二二八屠殺後,外省統治集團內有其他派別對台灣人有不一樣的態度,事實上,屠殺完後,蔣隨即派白崇禧來台「宣慰」,然後嘉獎屠夫彭孟緝,這也是獨裁者的雙面手法,也意味著他們害怕台人再次反抗,一群外省集團要以單純的鎮壓來治理台灣,或者在政治上完全隔離台灣人,那是不可行的,因為這是台灣人的島,島上都是台灣人,而且還要看外國的臉色,必然要有其他分化、懷柔的手段,而這些手段不會是擦拭血跡的白布-全世界都知道,二二八屠殺是不義恐怖統治,就連統治者自己也知道,他們心裡有鬼,他們畏罪,害怕暴行被揭穿,公諸於世.
     
    吳國楨作為實質建設台灣的人物之一,不久就被控以貪汙批鬥下台,吳公開批評政府「一黨統治」,指出臺灣當時政治的六大問題:一黨專政、軍隊政戰部門、特務問題、人權問題、言論自由與思想控制.吳在美國雜誌用英文發表《在台灣你們的錢被用來建立一個警察國家》的文章,「在台灣每年的預算中,美國人提供了30-40億美元,用來創造一個極權國家」、「國民黨之經費,非由黨員之捐助,乃係政府,即國民之負擔,這種國庫通黨庫做法,除共產集權國家外,實為今古所無.」
     
    曾有作家劉宜良欲寫「吳國楨傳」,卻被蔣經國下令國防部情報局局汪希苓指派台灣黑道刺殺,此即著名的「江南案」.
     
    所以我們可以知道,這個壟斷所有權位的外省統治集團,為了確保自己的獨裁統治,連外省人也不放過,至今仍有人把被他們驅逐出去的人所做的事,當作獨裁統治的建樹,說什麼「二戰以後戮力建設台灣,免於中共統治的功勞」二二八是「威權時代國民政府為反共、護國、保台所造成的過失」,這種諂媚威權統治的言語,企圖將暴行除罪化,堪稱知識分子的恥辱.
     
    事實上,沒有這個外來殖民政權,台灣也有本事能獨立建國,台灣本身經日治時代的洗禮,早有超越中國本土的進步和現代化,以及自己治理自己的台籍菁英,掌握經濟的仕紳階級,是蔣介石敗逃到台灣,壟斷所有權位的外省統治集團使一切都變了調.
     
    當時美國亦可以扶植其他本土勢力,或者是讓較為開明的如吳國楨之流掌權,這都能避免蔣介石一干外省統治集團荼毒台灣的現況,而他們留下的迷思,依然在統治某些人的腦袋,企圖搬弄是非.
     
    到底是台灣確保了外省族群以及外省統治集團的生存,還是他們在「反共、護國、保台」?是台灣保護他們還是他們保護台灣?平心而論,你突然闖入別人花園將草木踐踏殆盡,這會是「保護」嗎?將國共爭端帶到台灣,用反共之名屠殺台灣人,樹立權威,這叫「反共」還是「毀台」呢?
     
    然後「護國」是護哪個國?鬥爭的是哪些「國民」?哪些人被劃定於該國之外慘遭殺害?
     
    「陳建仁竟然附和台大獨派教師陳翠蓮的 『中國高官,逼台灣民』的主張」
     
    如今看來,實在可笑,中國人反台獨,滯台中國人亦反台獨,從1945年至今,當真沒學到一點東西,一點教訓,一點懺悔,自外於台灣之外?
     
    我只看到,當初姚虎臣囂張跋扈的嘴臉,到現在還浮現在進步的台灣社會.
     
    壟斷所有權位的外省統治集團,把反抗的人殺光了,留下了「順民」,強迫他們服從自己,為其所用,否則便死,現在,「順民」的後代不願服從了,開始述說真相,就開始批鬥他,說他的祖輩也拿了黨國的好處,怎麼能不服從,說黨國的壞話?
     
    好像當過奴隸,就必須當一輩子-連連子子孫孫都必須當下去,世世代代陪他們一起說謊.
     
    一旦提及事實,就說他在操弄族群對立.
     
    「日本人投降撤出台灣後,滿懷期望的臺灣人原本認為應該有更多自治與參政的機會,但是在台灣政治方面,行政長官陳儀本人不僅集行政、立法、司法三權於一身,還身兼軍事大權,權力之大較過去的日本總督有過之無不及,而政府的中高級職位幾乎由外省人壟斷.行政長官陳儀以下九個處的十八位正副處長之中,只有一位副處長是自大陸返台的臺籍人士(即宋斐如,歿於二二八事件)十七位縣市長中,僅有四位臺籍人士,且均為自重慶返台的「半山仔」,並不受台灣人歡迎.根據1946年11月由長官公署發表的統計,簡任及簡任待遇級官員,臺籍僅占0.82%;薦任及薦任待遇級官員,臺籍僅占6.63%,而且在極少數的薦任、簡任級臺籍人士當中,大陸返臺的半山就占據裡面的70%.」
     
    最後我們要問的是,到底誰在操弄省籍對立?
     
    恐怕不是陳建仁,而這些1947年至今,仍然揮之不去的威權遺緒,只要有人提及228,他們便跳針228是人們取之不竭的提款機.
     
    至於他們是什麼?恐怕是獨裁者的殺人硬幣.
     
    獨裁者每殺一個人,就投一枚硬幣,這些硬幣會大聲歌頌獨裁者的美好,並強調他們殺人如何合理,台灣人如何不知感恩,嚷嚷著扭曲真相去扭曲真相.
     
    就像硬幣上那一抹微笑一樣,他們凝視著那一毫釐的慈悲,而歡愉.
     
    他們在萬人塚裡尋找一枚完整的指節骨,盛讚獨裁者的溫柔,在那些堆疊的屍首的後代裡,尋找數不盡的邪惡,用以憎恨,brother.
     
     
    【贊助神父的菸 阻止族群對立】
    https://g6m3kimo.blogspot.com/p/blog-page.html

  • 漢皇德居凶宅 在 法學博士石人仁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5-29 11:01:30
    有 0 人按讚

    太神了!三顧茅蘆由不同的作者寫出來的版本。

    博君一笑!

    A. 古龍版

    諸葛十一不認得劉大,他從來沒有見過劉大。

    但劉大一站到草廬的門前,諸葛十一立刻認出他來。

    劉大,劉皇叔。他這人就像是羊脂玉做的。

    他穿的是身雪白的衣裳,沒有被衣裳掩蓋的地方每一處都其堅如玉,其潤如羊。
      
    兩個人跟在他身後,不問可知,他們也都是萬中選一的壯士。

    但這時諸葛十一的眼中卻只看到他一個人。只要他在那裡,就絕不會再有別人的鋒芒。

    劉大銳利的目光不停地四下掃動,最後直直定住在諸葛十一的臉上。

    劉大:「不請我進去嗎?」

    諸葛十一:「為什麼?」

    劉大:「因為我來了。」

    諸葛十一:「你畢竟還是來了。」

    劉大:「我畢竟還是來了。」

    諸葛十一:「你本不該來的。」

    劉大:「可我已經來了。」

    諸葛十一:「你來幹什麼?」

    劉大:「我來見一個人。」

    諸葛十一:「見什麼人?」

    劉大:「見該見的人。」

    諸葛十一:「什麼人該見?」

    劉大:「只要他不是個死人。」

    諸葛十一看著劉大的劍。

    他的劍很冷。

    諸葛十一的眼神更冷。

    B. 村上春樹版

    在靜寂的雨夜,一個孔明無論如何也無法忘懷的人來到他的屋前。

    敲門聲響起,這時他突然想到漢室的事。

    「萬物都在那裡生長,」他自言自語,「然而真正存活只有漢室本身。」

    據說有一天會失去的東西沒什麼意義,該失去的光榮也不是真正的光榮。

    玄德君也是這樣相信著吧?他想。

    於是孔明開了門。

    C. 瓊瑤版

    劉備:「我來了三次你都不見我,你無情、你殘酷、你無理取鬧!」

    孔明:「你就不無情?不殘酷?不無理取鬧?」

    劉備:「我哪裡無情?哪裡殘酷?哪裡無理取鬧?」

    孔明:「你哪裡不無情?哪裡不殘酷?哪裡不無理取鬧?」

    劉備:「我就算再怎麼無情、再怎麼殘酷、再怎麼無理取鬧,也不會比你更無情、更殘酷、更無理取鬧!」

    孔明:「我會比你無情?比你殘酷?比你無理取鬧?你才是我見過最無情、最殘酷、最無理取鬧的人!」

    劉備:「我絕對沒你無情、沒你殘酷、沒你無理取鬧!」

    孔明:「好,既然你說我無情、我殘酷、我無理取鬧,我就無情給你看、殘酷給你看、無理取鬧給你看!」

    劉備:「還說你不無情、不殘酷、不無理取鬧,現在你完全展現你無情、殘酷、無理取鬧的一面了吧!」

    D. 倪匡版

    書僮開了門之後,我抬頭一看來人,也不禁愣了一愣。在我記述的故事中,極少出現這樣的反應。否則在我的耕讀生涯中,也不知死去幾次了。

    來人不是什麼青面獠牙、七隻手八隻腳的怪物,相反的,除了耳垂和手臂比較長,普通到在南陽城裡隨便都能遇到兩三個長這樣的人。然而,讓我愣住的,是這個普通人,有著不普通的身世。

    熟悉我故事的老友都知道,故事涉及真實人物時,我常姑隱其名。我只能說,這普通人大大有名,在大漢任何地方提起他來,聽者都會「啊」的一聲。

    他是真正的世家子弟,雖然從他父執輩那一代沒落了,但是若要細細計算,他甚至輩份比當今聖上還高了一階。有傳言甚至認為,如果他願意,隨時可以讓半個大漢陷入風暴。

    而這樣的一個人,如今卻低聲下氣,前來求見於我!

    E. 魯迅版

    劉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著他笑,有的叫道,「劉乙己,你又吃閉門羹了!」

    他不回答,對櫃裡說「溫兩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錢。

    他們又故意的高聲嚷道,「你一定又去跟蹤人家了!」

    劉乙己睜大眼睛說「你怎麼這樣憑空污人清白... 」

    「什麼清白?我前天親眼見你站在孔明家門口,偷窺他睡覺!」

    劉乙己便漲紅了臉,額上的青筋條條綻出,爭辯道「求賢不能算偷窺… 求賢!… 漢家的事,能算偷窺麼?」

    接連便是難懂的話,什麼「興復漢室」,什麼「皇叔」之類,引得眾人都鬨笑起來;店內外充滿了快活的空氣。

    F. JK羅琳版

      「門外是什麼人?」書僮喊道,「我警告你... 我有掃帚!」

      外面靜了一會兒。然後... 咔嚓!門從合頁上脫落下來,震耳欲聾的嘩啦一聲,門摔在地板上。門口站著一個彪形大漢。他的臉幾乎完全被蓬亂的長髮和糾結的濃密鬍鬚掩蓋了,但你仍能看見他那對像黑甲蟲似的眼睛在頭髮下面眨眨發光。

      巨人好不容易才擠進屋來,他弓著腰,這樣他的頭剛剛擦著天花板。他彎腰拾起門板,輕而易舉地就把門裝到了門框上。外面的風暴聲減弱了。他轉身看著大家。

      「能給俺來壺溫酒嗎?走這麼一趟可真不容易… 」他大步走到沙發跟前,書僮在牆角拿著掃帚,坐在那裡嚇傻了。

      「這就是孔明了!」巨人對著沙發說。

      孔明抬頭看著他那張凶狠、粗野、面貌不清的臉,他那對甲殼蟲似的眼睛眯了起來,露出一絲笑容。「上次見到你,你還在睡覺。」

      這時書僮發出一聲刺耳的怪叫。「我要你馬上離開,先生!」他說,「你這是私闖民宅!」

      「不管怎麼說… 孔明,」巨人回頭看了臉色蒼白的書僮一眼,似乎不理解他的反應。他轉過身來,「我這裡有一件東西要代替俺大哥送你... 有的地方我可能壓壞了,不過我們邀你出山的心意還是一樣。」

      他從黑外衣內袋裏取出一隻稍稍有些壓扁的錦盒。孔明抬眼看著這個巨人。他本來想向他致謝,可是話到嘴邊卻不見了,他脫口說:「你是誰?」巨人咯咯地笑起來,「說真的,我還沒向你作自我介紹呢。俺老張張飛.翼德,新野魔法學校校長劉備.玄德座下征虜將軍。」

      他伸出一隻巨手握住孔明的整隻胳膊。

    G. 朱自清版

    我與大哥不相見已二年餘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

    那年冬天,大哥棄了汝南,入荊州投靠劉表,正是禍不單行的日子!

    到南陽時,徐庶推薦了一個叫孔明的年輕人:「此人只能前去拜謁,不可委屈他前來。將軍宜枉屈尊駕以顧望。」大哥因為事忙,本已說定不自己去,叫三弟陪我同去。他再三囑咐我們,甚是仔細。但他終於不放心,怕我們不妥帖;頗躊躇了一會。其實,我那年已四十六歲,荊州已來往過兩三次,是沒有什麼要緊的了。

    他躊躇了一會,終於決定還是自己親自去。我兩三回勸他不必去,他只說:「不要緊,元直說不親自去不好!」我心裡暗笑他的迂,這些水鏡八奇只認得錢,託他們直是白託;而且我和三弟這樣大年紀的人,難道還不能料理孔明麼?唉!我現在想想,那時真是太聰明了!

    我說道:「大哥,您走吧!」他說:「聽聞臥龍先生喜歡橘子,我採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我看那邊路邊有幾棵橘子樹上結著橘子。大哥是一個胖子,走過去自然要費事些。三弟本來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讓他去。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路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可是他穿過官道,要爬上橘子樹,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眼淚很快地流下來了。我趕緊拭乾了淚,怕他看見,也怕三弟看見。我再往回看時,他已抱了朱紅的橘子望我們走了。我的眼淚又來了。

    近幾年來,大哥和我都是東奔西走,漢室光景,一日不如一日。我鎮守荊州後,他寫了一封信給我,信中說道:「我身體平安,三分天下之事也依軍師之計進行。惟入蜀後,膀子疼痛得厲害,舉箸提筆,諸多不便,大約大去之期不遠矣。」我讀到此處,在晶瑩的淚光中,又看見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時再能與他相見!

    H. 金庸版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這是是唐朝大詩人杜甫所作的「蜀相」詩。唐肅宗乾元二年,杜甫結束了歷時四年的顛沛流離的生活,到了成都,定居在浣花溪畔。成都是當年蜀漢建都之地,城西北有諸葛亮廟,當地人稱武侯祠。是年春天,他即是在成都武侯祠,寫下了這首感人肺腑的千古絕唱。

    時當漢末獻帝年間,地處荊州南陽。一座清幽的草廬之前,三個黑衣人收了輕功,飄然落下,只見那草廬空無一人,僅有幾隻黃雀自前院飛掠而過。三人面面相覷,只道莫不是來錯地方。遠望看似隨從的二人本就不欲主子屈尊前來,只因主子執意,無奈跟隨於後。眼下看似撲了個空,臉上更是露出不悅之色。

    那貌似主子之人劍眉星目,猿臂大耳,姓劉,名備字玄德,是「中山靖王莊」的少莊主。身後兩人正是他的結拜兄弟關雲長和張翼德,也是山莊的護院。劉玄德見草廬主人如此怠慢,暗忖自己既是求賢而來,也不好擅自闖人家門,沉吟半晌,朗聲道:「在下劉玄德,特來求見臥龍先生,望先生賜教!」聲音雖不甚響亮,卻是特意以飽含「九鼎真經」的高深內力送出說話,令屋內人每一個字都聽得清晰異常。

    關、張二人正要喝采,驀地一個清脆稚嫩的嗓音自三人身後傳來:「三位少俠,眼下我家公子不在,還是下次再來罷。」

    寥寥數語,卻令劉、關、張三人聽了都是吃了一驚,怎地身後有人居然並不知覺?而且聽此人的說話口氣,似乎在自己身後已久。倏地轉身,只見樹下一個身著粗衣,約莫十來歲的書僮拿著一把掃帚,正在弓身掃地。那落葉堆積如山,顯然這書僮早已經灑掃多時,三人自負武功高強,竟然未能察覺一掃地小僮就在身後,心下無不駭然。

  • 漢皇德居凶宅 在 政變後的寧靜夏午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5-17 17:12:36
    有 75 人按讚


    A. 古龍版

    諸葛十一不認得劉大,他從來沒有見過劉大。

    但劉大一站到草廬的門前,諸葛十一立刻認出他來。

    劉大,劉皇叔。他這人就像是羊脂玉做的。

    他穿的是身雪白的衣裳,沒有被衣裳掩蓋的地方每一處都其堅如玉,其潤如羊。
      
    兩個人跟在他身後,不問可知,他們也都是萬中選一的壯士。

    但這時諸葛十一的眼中卻只看到他一個人。只要他在那裡,就絕不會再有別人的鋒芒。

    劉大銳利的目光不停地四下掃動,最後直直定住在諸葛十一的臉上。

    劉大:「不請我進去嗎?」

    諸葛十一:「為什麼?」

    劉大:「因為我來了。」

    諸葛十一:「你畢竟還是來了。」

    劉大:「我畢竟還是來了。」

    諸葛十一:「你本不該來的。」

    劉大:「可我已經來了。」

    諸葛十一:「你來幹什麼?」

    劉大:「我來見一個人。」

    諸葛十一:「見什麼人?」

    劉大:「見該見的人。」

    諸葛十一:「什麼人該見?」

    劉大:「只要他不是個死人。」

    諸葛十一看著劉大的劍。

    他的劍很冷。

    諸葛十一的眼神更冷。

    B. 村上春樹版

    在靜寂的雨夜,一個孔明無論如何也無法忘懷的人來到他的屋前。

    敲門聲響起,這時他突然想到漢室的事。

    「萬物都在那裡生長,」他自言自語,「然而真正存活只有漢室本身。」

    據說有一天會失去的東西沒什麼意義,該失去的光榮也不是真正的光榮。

    玄德君也是這樣相信著吧?他想。

    於是孔明開了門。

    C. 瓊瑤版

    劉備:「我來了三次你都不見我,你無情、你殘酷、你無理取鬧!」

    孔明:「你就不無情?不殘酷?不無理取鬧?」

    劉備:「我哪裡無情?哪裡殘酷?哪裡無理取鬧?」

    孔明:「你哪裡不無情?哪裡不殘酷?哪裡不無理取鬧?」

    劉備:「我就算再怎麼無情、再怎麼殘酷、再怎麼無理取鬧,也不會比你更無情、更殘酷、更無理取鬧!」

    孔明:「我會比你無情?比你殘酷?比你無理取鬧?你才是我見過最無情、最殘酷、最無理取鬧的人!」

    劉備:「我絕對沒你無情、沒你殘酷、沒你無理取鬧!」

    孔明:「好,既然你說我無情、我殘酷、我無理取鬧,我就無情給你看、殘酷給你看、無理取鬧給你看!」

    劉備:「還說你不無情、不殘酷、不無理取鬧,現在你完全展現你無情、殘酷、無理取鬧的一面了吧!」

    D. 倪匡版

    書僮開了門之後,我抬頭一看來人,也不禁愣了一愣。在我記述的故事中,極少出現這樣的反應。否則在我的耕讀生涯中,也不知死去幾次了。

    來人不是什麼青面獠牙、七隻手八隻腳的怪物,相反的,除了耳垂和手臂比較長,普通到在南陽城裡隨便都能遇到兩三個長這樣的人。然而,讓我愣住的,是這個普通人,有著不普通的身世。

    熟悉我故事的老友都知道,故事涉及真實人物時,我常姑隱其名。我只能說,這普通人大大有名,在大漢任何地方提起他來,聽者都會「啊」的一聲。

    他是真正的世家子弟,雖然從他父執輩那一代沒落了,但是若要細細計算,他甚至輩份比當今聖上還高了一階。有傳言甚至認為,如果他願意,隨時可以讓半個大漢陷入風暴。

    而這樣的一個人,如今卻低聲下氣,前來求見於我!

    E. 魯迅版

    劉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著他笑,有的叫道,「劉乙己,你又吃閉門羹了!」

    他不回答,對櫃裡說「溫兩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錢。

    他們又故意的高聲嚷道,「你一定又去跟蹤人家了!」

    劉乙己睜大眼睛說「你怎麼這樣憑空污人清白... 」

    「什麼清白?我前天親眼見你站在孔明家門口,偷窺他睡覺!」

    劉乙己便漲紅了臉,額上的青筋條條綻出,爭辯道「求賢不能算偷窺… 求賢!… 漢家的事,能算偷窺麼?」

    接連便是難懂的話,什麼「興復漢室」,什麼「皇叔」之類,引得眾人都鬨笑起來;店內外充滿了快活的空氣。

    F. JK羅琳版

      「門外是什麼人?」書僮喊道,「我警告你... 我有掃帚!」

      外面靜了一會兒。然後... 咔嚓!門從合頁上脫落下來,震耳欲聾的嘩啦一聲,門摔在地板上。門口站著一個彪形大漢。他的臉幾乎完全被蓬亂的長髮和糾結的濃密鬍鬚掩蓋了,但你仍能看見他那對像黑甲蟲似的眼睛在頭髮下面眨眨發光。

      巨人好不容易才擠進屋來,他弓著腰,這樣他的頭剛剛擦著天花板。他彎腰拾起門板,輕而易舉地就把門裝到了門框上。外面的風暴聲減弱了。他轉身看著大家。

      「能給俺來壺溫酒嗎?走這麼一趟可真不容易… 」他大步走到沙發跟前,書僮在牆角拿著掃帚,坐在那裡嚇傻了。

      「這就是孔明了!」巨人對著沙發說。

      孔明抬頭看著他那張凶狠、粗野、面貌不清的臉,他那對甲殼蟲似的眼睛眯了起來,露出一絲笑容。「上次見到你,你還在睡覺。」

      這時書僮發出一聲刺耳的怪叫。「我要你馬上離開,先生!」他說,「你這是私闖民宅!」

      「不管怎麼說… 孔明,」巨人回頭看了臉色蒼白的書僮一眼,似乎不理解他的反應。他轉過身來,「我這裡有一件東西要代替俺大哥送你... 有的地方我可能壓壞了,不過我們邀你出山的心意還是一樣。」

      他從黑外衣內袋裏取出一隻稍稍有些壓扁的錦盒。孔明抬眼看著這個巨人。他本來想向他致謝,可是話到嘴邊卻不見了,他脫口說:「你是誰?」巨人咯咯地笑起來,「說真的,我還沒向你作自我介紹呢。俺老張張飛.翼德,新野魔法學校校長劉備.玄德座下征虜將軍。」

      他伸出一隻巨手握住孔明的整隻胳膊。

    G. 朱自清版

    我與大哥不相見已二年餘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

    那年冬天,大哥棄了汝南,入荊州投靠劉表,正是禍不單行的日子!

    到南陽時,徐庶推薦了一個叫孔明的年輕人:「此人只能前去拜謁,不可委屈他前來。將軍宜枉屈尊駕以顧望。」大哥因為事忙,本已說定不自己去,叫三弟陪我同去。他再三囑咐我們,甚是仔細。但他終於不放心,怕我們不妥帖;頗躊躇了一會。其實,我那年已四十六歲,荊州已來往過兩三次,是沒有什麼要緊的了。

    他躊躇了一會,終於決定還是自己親自去。我兩三回勸他不必去,他只說:「不要緊,元直說不親自去不好!」我心裡暗笑他的迂,這些水鏡八奇只認得錢,託他們直是白託;而且我和三弟這樣大年紀的人,難道還不能料理孔明麼?唉!我現在想想,那時真是太聰明了!

    我說道:「大哥,您走吧!」他說:「聽聞臥龍先生喜歡橘子,我採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我看那邊路邊有幾棵橘子樹上結著橘子。大哥是一個胖子,走過去自然要費事些。三弟本來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讓他去。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路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可是他穿過官道,要爬上橘子樹,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眼淚很快地流下來了。我趕緊拭乾了淚,怕他看見,也怕三弟看見。我再往回看時,他已抱了朱紅的橘子望我們走了。我的眼淚又來了。

    近幾年來,大哥和我都是東奔西走,漢室光景,一日不如一日。我鎮守荊州後,他寫了一封信給我,信中說道:「我身體平安,三分天下之事也依軍師之計進行。惟入蜀後,膀子疼痛得厲害,舉箸提筆,諸多不便,大約大去之期不遠矣。」我讀到此處,在晶瑩的淚光中,又看見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時再能與他相見!

    H. 金庸版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這是是唐朝大詩人杜甫所作的「蜀相」詩。唐肅宗乾元二年,杜甫結束了歷時四年的顛沛流離的生活,到了成都,定居在浣花溪畔。成都是當年蜀漢建都之地,城西北有諸葛亮廟,當地人稱武侯祠。是年春天,他即是在成都武侯祠,寫下了這首感人肺腑的千古絕唱。

    時當漢末獻帝年間,地處荊州南陽。一座清幽的草廬之前,三個黑衣人收了輕功,飄然落下,只見那草廬空無一人,僅有幾隻黃雀自前院飛掠而過。三人面面相覷,只道莫不是來錯地方。遠望看似隨從的二人本就不欲主子屈尊前來,只因主子執意,無奈跟隨於後。眼下看似撲了個空,臉上更是露出不悅之色。

    那貌似主子之人劍眉星目,猿臂大耳,姓劉,名備字玄德,是「中山靖王莊」的少莊主。身後兩人正是他的結拜兄弟關雲長和張翼德,也是山莊的護院。劉玄德見草廬主人如此怠慢,暗忖自己既是求賢而來,也不好擅自闖人家門,沉吟半晌,朗聲道:「在下劉玄德,特來求見臥龍先生,望先生賜教!」聲音雖不甚響亮,卻是特意以飽含「九鼎真經」的高深內力送出說話,令屋內人每一個字都聽得清晰異常。

    關、張二人正要喝采,驀地一個清脆稚嫩的嗓音自三人身後傳來:「三位少俠,眼下我家公子不在,還是下次再來罷。」

    寥寥數語,卻令劉、關、張三人聽了都是吃了一驚,怎地身後有人居然並不知覺?而且聽此人的說話口氣,似乎在自己身後已久。倏地轉身,只見樹下一個身著粗衣,約莫十來歲的書僮拿著一把掃帚,正在弓身掃地。那落葉堆積如山,顯然這書僮早已經灑掃多時,三人自負武功高強,竟然未能察覺一掃地小僮就在身後,心下無不駭然。

  • 漢皇德居凶宅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6-10-31 20:27:36

    碧江金樓位於佛山市順德區北滘碧江,屬明清時期建築,已有幾百年歷史。金樓古建築群由泥樓、職方第、金樓、南山祠、見龍門、亦漁遺塾、慕堂祠、磚雕大照壁和三興大宅等等多座建築組成。集中了宅第、祠堂、書齋、園林等功能,保留著乾打壘、蠔殼牆、水磨磚、“鑊耳山牆”等等嶺南特色的古建築實物。珠江水鄉的古建藝術和官宦儒商的文化積澱,在這組緊湊的古建築群中體現無遺。古建築群的最亮點金樓,原名賦鶴樓,樓內裝飾著金碧輝煌的木雕,據說是因清末名臣戴鴻慈之女嫁入職方第,作為嫁妝與贈。而民間有“金屋藏嬌”的之傳說。巧奪天工的金木作,幾乎包羅了木雕藝術中的所有手法。尤為難得的是木雕全部採用中國傳統題材,滲入了外來的藝術風格,以實物印證了嶺南文化的發展史。院宅內還保存著當年劉塘、宋湘等清代名家為這個家族題寫的木、石匾額和戴鴻慈以及多位清代順德進士、舉人題贈的書畫翰墨真跡,加上大批原汁原味的清代傢俱、珍稀的清代官轎、跋步床(千工床),遊客登臨,可親身鄰略昔日珠三角富庶人家的生活,認識嶺南文化在建築藝術上的建樹。
    主要景點
    推薦一:金屋藏嬌的傳說--金樓以貼金得名,卻憑藏嬌聞名於世。相傳當年慈禧的幹女兒、法務大臣戴鴻慈的女兒戴佩瓊下嫁曾任兵部員外郎蘇丕文的大曾孫蘇伯雨,蘇家大少蘇伯雨將戴佩瓊安置在金樓之中伴讀,夜夜有美人紅袖添香,故傳有金屋藏嬌的佳話。
    推薦二:三口井--因為用做書樓,又是木制結構,所以一個小小的碧江金樓,就修有三口井:院子裏的井、正廳裏的井以及頂部的藻井。天花上做了一個貼金木雕的藻井,它以九龍爭珠為題材,還真有點北京故宮的味道。而它就是主人用來“克火”的風水設計。細心的朋友還會看到在藻井中央有一個很粗的大鐵鉤,這是用來吊燈的。以前這裏用鐵鏈吊著一盞巨大的玻璃吊燈,據說有48釐米直徑、60多斤重。按照五行的說法,木被火克,而火又被水克,院子裏的井和正廳裏的井主要用來防火、降溫。
    推薦三:鬼斧神工的木雕--這樓上的裝修佈局,取意於古時珠江上的遊船——紫洞艇。雅集(接待客人、以文會友的場所)是整座金樓的精華所在,這裏的傢俱、木門窗、木屏風大多是採用紋理細密光滑的酸枝木所造。酸枝木在經過刮磨後,表面如同鏡面一般光彩照人,觸摸起來質感細滑清涼,從視覺和觸覺上都能感覺到一種深厚含蓄的美感。如果再在上面貼上一層金箔,一入此室,便有一種富麗堂皇卻不失華貴雍容的感覺。不過遊客們大多料不到,金樓精華中的精華並不是這炫目奪眼的黃金裝飾,而是其中鬼斧神工的木雕工藝,仔細環顧四周門窗,便會發現小小的方寸之地竟然雕刻著大千世界,花鳥魚蟲,應有盡有,而且動物姿態生動,神態逼真,植物巧奪天工,栩栩如生。
    推薦四:講究的擺設--金樓中有不少講究的擺設,比如跋床,它比一般的床要寬許多,而且有兩道屏風,兩道屏風中間是給婢女站立服侍用的;比如八角窗,是向兩邊滾動推開的,意思是八面威風;比如古代的保溫設備,在兩層包裝之間填上滿滿的棉絮,以達到阻止熱散發的功效。
    推薦五:文人墨寶--清朝中期的碧江是儒鄉,讀書風氣濃烈,很多家的天井中都種植著龍眼和桂花,取一個攀龍借貴(桂)的祥瑞。當時鄉中有“家無讀書子,功名何處來”的傳統,因此,對知名的文人是推崇備至,蘇家把書樓建設得如此豪華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讀書人在碧江的地位。正是因為這種學風,很多文人在碧江留下了足跡,在金樓,你可以發現很多熟悉的名字,例如宰相劉墉,“翰墨丹青事事妍,湖山佳處寄才賢。幾回禪院花爭發,一夜山堂月正圓”。例如當時嶺南著名的文人張岳嵩,“漢江東去有高臺,煙樹蒼蒼楚望行。老馬銅蹄訪北塔,少年齊唱晤鷹來”。
    推薦六:碧江版“清明上河圖”--清代道光年間,蘇家有子蘇鶴,號二悟坡道人,作二十四詠,概括碧江當地的人文自然景觀,並以此詠為線索,雕作銅壁,重現歷史上的繁華碧江。 這幅碧江版的“清明上河圖”長23•8米,高1•5米,上面所繪風景栩栩如生,是不可多得的珍品。
    推薦七:鑊耳山牆--是珠江水鄉地方富戶人家的特色建築。而屋脊有一條黑色的雕塑,這就是官宦人家專用的“龍頭鳳尾”屋脊了。大家細心看,左邊抽象的龍頭高高昂起,還有兩個小爪用力地撐住屋脊,尾部的設計就象鳳凰彎卷起來的羽毛。這樣的屋脊在我們這裏共有三條,另外的兩條在泥樓及其旁邊的樓房上,等一下大家要留意了。據說只有三品以上的官員才有資格建“龍頭鳳尾”屋脊,而這座職方第的主人蘇丕文,就是當時大清兵部職方司員外郎,位居三品官銜。職方第的名稱也就是由蘇丕文的職銜得來的。
    推薦七:四柱大廳--特色還在於廳前建有過亭和牌坊。一般宅第的過道都只建成走廊,而職方第裏就把大廳前兩邊的地方做為過亭,又稱為香亭。過亭是借用牌坊背面的牆身和四柱大廳的前簷設計成的,另外兩面做成木制扇門,開時可作過道,合時就是一個獨立的小廳。這樣既增加了室內可使用空間,也使大廳與前面的建築連結得更加緊密,從美觀上考慮,它們就像是大廳延伸出來的兩隻手臂,令大廳的結構更加穩重大方。正對大廳的這面牆被建築成牌坊。一般的牌坊都是為家族共同所有而建在村口之類的地方,要建這種私人住宅內的牌坊必須要有相當的功名作為資格。現在請大家抬頭看一下,牌坊後的小天井上還有一個歇山式的屋頂,它建在牌坊和過亭的頂上,僅以四點磚柱支承。一百多年來它巋然不動,即使是十級的颱風也未能動它一絲一毫。不少國內的古建築專家來到這裏,都要驚歎這個牌坊的設計巧奪天工呀。不過,細心的朋友可能已經發現,左邊磚柱上的橫樑已有一點點的向外傾側及開裂,這是近幾年修楫時搭建木排柵導致的。幸好及時發現和補救,才使這座古建築得以完整保存下來呀。大家請注意一下牌坊頂上的一組木雕,尤其是中間這個內外兩層相套的圓形的抽象八卦圖案。這個木雕的內層原來是可以轉動的,據說以前的主人每年都要按照該年的風水運程,轉動內層的木雕以趨吉避凶。不過,經過這麼長時間,這個木雕原本已經損壞了,現在雖然修復了原貌,但也再不能轉動了。在走過這個牌坊之前,我們再看看後額上寫著“退讓明禮”,它是由道光三年進士、主講豐湖書院的鮑俊題寫,他是香山人,也就是現在的中山人吧。走過牌坊,回頭再看,牌坊前額是“視履考祥”,題寫的是南海人熊景星,他是晚清廣東著名書畫家。這兩個橫額是要教導蘇門子弟出門去,要待人謙遜有禮,回家時要檢討自已的衣冠和行為舉止。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