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漢朝年份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漢朝年份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漢朝年份產品中有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9萬的網紅換日線 Crossing,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你還可以怎麼做?】 #問問歷史人物 歷史總是意外地相似,古人和我們其實有著令人驚奇的關聯性,與其向命運認輸,不如向歷史上前輩們學習,仿效那些「狠角色」。 本文摘錄 4 則有關「女王」的有趣歷史,從一年內反抗漢朝,收回了 65 縣主導權的越南徵氏姊妹花,到將居魯士頭顱作成杯子、復仇成功的遊牧民族...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550的網紅香港喵喵俠,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盲貓創業 葡萄酒導賞團 葡萄酒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到导航跳到搜索 葡萄酒是用新鲜葡萄果实或葡萄汁,经过发酵酿制而成的酒精饮料。在水果中,由於葡萄的葡萄糖及果糖含量较高,贮存一段时间就会发出酒味,因此常常以葡萄釀酒。葡萄酒是目前世界上产量最大、普及最广的单糖酿造酒。早在六千年以前,在盛产葡萄...
漢朝年份 在 歷史|历史|中國歷史|古人生活|諺語新知|動漫知史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12-04 13:59:01
古人是如何過冬的?從炭火到棉服,趣說古代禦寒史 歷史春秋網 作者:陸棄 冬天來了,御冬成為人們生活中首先要考慮的一大問題。現代人們御冬保暖,採用的方法多了,屋裡有暖氣、空調,可穿單衣,出行在車里,也有空調取暖。外面再穿上厚厚的毛衣、皮衣、棉衣,要多暖和有多暖和。在古代,沒有暖氣、空調,他們是如何...
漢朝年份 在 歷史|历史|中國歷史|古人生活|諺語新知|動漫知史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05-01 16:42:29
相煎何急 | 諺語新知 「 相煎何急 」 是用作比喻兄弟間互相迫害。此成語出自劉宋時期劉義慶的《世說新語·文學》,寫漢末三國時期著名詩人曹植所寫的《煮豆》詩中的一句「相煎何太急」,而成語 「 七步成詩 」 的典故也出自這本書。 東漢未年,梟雄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四處征伐,包括平定黃巾之亂、滅董卓、...
漢朝年份 在 尋覓香港古蹟之旅 ????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05-13 16:14:11
【#尋幽探秘:李鄭屋東漢古墓的年代推論】 眾學者根據古墓的結構設計、砌磚及出土文物進行年代推論,相信李鄭屋東漢古墓建於東漢年間。 李鄭屋古墓的設計與東漢年間華南地區的墓葬構造相符。此古墓都以磚室墓為主,而墓室形制則為當時最常見的十字形及穹窿頂合券頂式,其後再會為大家詳細介紹。 另外,李鄭屋古墓...
-
漢朝年份 在 香港喵喵俠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9-01-16 23:39:15盲貓創業 葡萄酒導賞團
葡萄酒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到导航跳到搜索
葡萄酒是用新鲜葡萄果实或葡萄汁,经过发酵酿制而成的酒精饮料。在水果中,由於葡萄的葡萄糖及果糖含量较高,贮存一段时间就会发出酒味,因此常常以葡萄釀酒。葡萄酒是目前世界上产量最大、普及最广的单糖酿造酒。早在六千年以前,在盛产葡萄的地中海区域,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和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人就会酿造葡萄酒。有趣的是,在舞蹈文化中,有一種葡萄酒舞是在釀酒用葡萄豐收時,慶祝的團體舞蹈。在古埃及文化中,葡萄酒(紅酒)和血相關聯,這種象徵關係也影響了附近地區產生的的宗教。在中國文化中,與葡萄酒有關的詩詞文學始自漢朝,多視葡萄酒為一種美酒[1]。
葡萄酒有許多分類方式。以成品顏色來說,可分為紅葡萄酒、白葡萄酒及粉紅葡萄酒三類。按照糖度划分可分为干型葡萄酒、半干葡萄酒、半甜葡萄酒及甜型葡萄酒。以釀造方式來說,可以分為平静葡萄酒、氣泡葡萄酒、加烈葡萄酒和加味葡萄酒四類。其中一般葡萄酒的酒精含量約為百分之八到十五,然而加烈葡萄酒的酒精含量可能會更高。
葡萄酒的酒性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土壤、氣候以及釀酒技巧等因素的影響,但是酒的風味卻取決於釀酒葡萄的品種。根據目前的考古發現,葡萄酒的原料-葡萄,最早產於中國以及黑海與裡海之間的外高加索地區。外高加索葡萄亦在西汉时经张骞出使西域传到中国。目前葡萄已经被广泛引种到世界各地,主要是作为釀酒原料。但世界最有名的葡萄酒大多產自法国,法国葡萄酒的酿造历史可追溯到罗马帝国时期。由於法国气候温和,除了北部诺曼底一些區域以外,全國都能生产高品质的葡萄。在1996年時,全國共有超過818,000公頃的葡萄園,13個產酒區域,葡萄酒產量超過46億公升。至於其他歐洲國家,意大利與西班牙也是傳統的葡萄酒大國,以往多生產一般餐酒,但是從二十世紀七十年代起,開始有酒商走精緻路線,目前也有生產評價極高的葡萄酒。德國的白葡萄酒,產量雖然不多,但是幾百年的工藝傳承,也產出不少精緻的珍釀。歐洲國家生產的葡萄酒,通稱為舊世界葡萄酒,其他區域生產的葡萄酒,則稱為新世界葡萄酒,美國、澳洲、紐西蘭、智利、阿根廷、以及南非,是新世界葡萄酒的主要產區,但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一些非传统葡萄酒生产国比如英国也开始尝试生产起泡葡萄酒。
目录
1 字源
2 葡萄品種
3 釀製
4 使用與品味
5 封裝與收藏
6 著名產地
6.1 法国
6.2 其他著名產地
7 葡萄酒的分類
7.1 法國
7.1.1 自然葡萄酒
7.1.2 一般慣行農法葡萄酒
7.2 葡萄牙
7.3 德國
7.4 西班牙與義大利
7.5 新世界
7.6 年份酒
7.7 無年份酒
7.8 紅葡萄酒產地與葡萄品種
7.9 汽泡葡萄酒
7.10 白葡萄酒產地與葡萄品種
7.11 加強葡萄酒
7.12 冰酒
7.13 貴腐酒
7.14 各国葡萄酒分级制度
8 葡萄酒的歷史
9 参见
10 参考文献
11 外部連結
字源
葡萄酒的英文「wine」源自於原始日耳曼語*winam,這個單字由拉丁語:vinum借用而來。它的歷史可以上追到原始印歐語字根*win-o-,它衍出生如赫梯語: wiyana;呂基亞語: oino;古希臘語:οἶνος oinos; 尼亞希臘語(Aeolic Greek): ϝοῖνος woinos, 亚美尼亚语: gini[2][3][4]。
「wine」可以被用來指其他的水果酒,但是通常需要冠上那種水果的名稱,如蘋果酒(cider )。在沒有冠上任何名稱時,它單單用於指葡萄酒。
葡萄品種
在藤蔓上的釀酒用葡萄
葡萄酒的風味取決於釀酒葡萄的品種。因為不同的葡萄,所釀製出來的香味、喝的方式、收藏的方式都不同,所以風味會有很大的差別。葡萄的品種千變萬化,而不同地區的地理位置、緯度、土質與氣候,都有適合栽培的葡萄品種。
儘管數個世紀以來,所傳承下來的嚴格法條都明確的規定著每個地區所可以種植的葡萄品種。但是,法國各地的葡萄農夫還是不斷的嘗試研發新品種的葡萄。1935年來法國政府制定了AOC法定認證。規定某些產地只許生產特定的葡萄品種。若此產地生產出非在法定規範內的品種,酒瓶上就看不到AOC法定認證的榮譽標籤了。此法用來確保法國葡萄酒,在有限的土地上達到產量及品質的最佳狀態。
釀製紅葡萄酒的葡萄品種主要有: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又称卡本内苏维翁)、品麗珠(Cabernet Franc)、梅洛葡萄(Merlot)、西拉葡萄(Shiraz,法國稱Syrah)、黑皮諾(Pinot Noir)、皮諾塔吉(Pinotage)、馬爾貝克(Malbec)、山吉歐維榭(Sangiovese)、田帕尼優(Tempranillo)、格那希(Grenache)、內比奧羅(Nebbiolo)、金芬黛(Zinfandel)、加美(Gamay)。
釀製白葡萄酒的葡萄品種主要有:莎當妮(Chardonnay)、雷司令(Riesling)、琼瑶浆(Gewurztraminer)、蜜思卡岱(Muscadet,別稱為勃根地香瓜)、白蘇維翁(Sauvignon Blanc)、榭密雍(Semillon)、麝香葡萄(Muscat)、維歐尼爾(Viognier)、灰皮諾(Pinot Gris)。
釀製
#採收葡萄 (拍攝地點:法國的 Côte de Beaune)
世界各地的红葡萄酒酿制程序大都是去梗、破碎,再将果汁、果肉、果核和果皮都装进发酵桶(或罐)中发酵,这些发酵桶会先被低剂量的二氧化硫处理以防止微生物感染[5]。葡萄汁液在发酵桶中发酵成酒精的同时,果皮和果肉经过在葡萄汁中的浸泡,在5-7日后便会释出葡萄酒的色素和劲度。
与白葡萄酒相比,红葡萄酒的酿造则要灵活的多。一些法国罗纳河谷的葡萄园,会将葡萄汁浸泡约3个星期,这样可以释放出大量的单宁酸。而另外一些葡萄酒庄同样的葡萄则只发酵7-9日,因为他们希望所产葡萄酒单宁酸更少。
白葡萄酒的酿造是直接将果实放入压榨机进行压榨,果汁澄清后入罐发酵。通常白葡萄酒发酵温度更低一些。
还有一种较快的酿酒方法叫二氧化碳浸软法,此法用未经挤破的葡萄进行发酵和浸软,发酵缸中上层的葡萄以自身的重量压破下层葡萄,让葡萄自然发酵,随之产生的二氧化碳便可将上层葡萄与空气分隔开来。这种葡萄酒有上好的颜色和果香,且单宁酸的含量极低。
使用與品味
更多信息:葡萄酒搭配
葡萄酒每年消費量,按人數計算:
低於1公升
在1至7公升間
在7至15公升間
在15至30公升間
大於30公升
葡萄酒在歐洲廣受歡迎,不論是作為飲料或是地中海式烹飪的佐料,在簡單的或是複雜的用途都被廣泛的使用著。在烹飪中,它的價值不只作為一种飲料,料理人更借重它的酸度,使得料理更加的富有風味。在葡萄酒的世界中十分講究,不同的餐點應搭配不同的葡萄酒類。紅葡萄酒、白葡萄酒和汽泡酒是最受歡迎的,並且也被稱為淡酒,因為他們只包含大約10-14%的酒精。(酒精百分比通常以體積計。)
葡萄酒搭配食物是一种以特定食物和特定葡萄酒共食以增加两者风味的艺术。在很多文化中,葡萄酒是每餐必备的固定饮食,长此以往,一个地区的酿酒和烹饪紧密结合到一起。葡萄酒搭配没有固定章法,一个地区酿的酒自然搭配这个地区的食物。现代所谓“葡萄酒搭配的艺术”,其基本思想是,酒和食物的特性(例如口感和味道)各有不同,有的特性可以和谐地结合起来,有的特性互相冲突。找出和谐的元素同时享用,可以让整个饮食体验更加愉快[6]。在昂贵的餐馆里,侍酒師会向客人推荐搭配食物的酒。
封裝與收藏
大多數的葡萄酒都是被裝在玻璃瓶及使用軟木塞封裝後出售的,但是傳統木塞產量不多且有老化的問題,封裝品質並非完美,近年來,使用金屬瓶蓋及合成性軟木塞的數量在逐漸上升中。但是传统木塞要更环保一些。
葡萄酒是一種自然又脆弱的飲料,容易被光、熱、震動及過大的濕度溫差中受到傷害。傳統上,酒窖提供葡萄酒一個無光和常溫的環境,除了保護其免於從不穩定的外界環境被傷害的可能,同時也提供了其良好的陳年場所。所以目前家庭用的恆溫酒櫃,其設定條件多半參考酒窖的環境,溫度約14℃±2℃,濕度保持65%±10%。不過這只是依照傳統智慧得到的存放條件,並沒有經過嚴謹的科學探究。
著名產地
法国
法國是一個在地理上得天獨厚的國家,三面臨海、一面接陸。因為其地理上所佔的優勢,造就了法國擁有了豐富的物產及各地不同的風土人情。
以葡萄酒而言,擁有不同的緯度、氣候及地形這些自然條件,再加人文上的歷史傳統、政府的管制規定。現今雖非為世界第一大的產酒國及出口國(為義大利),但因上述的自然及人文上的條件,法國葡萄酒仍為世界上擁有最多元、最豐富、最佳的葡萄酒產國,也是現在所有的新興產區模仿的對象。
法國全國共有超過818,000公頃的葡萄園,13個產酒區域,葡萄酒產量超過46億公升(1996年),以下為各產區及管制規定的一些基本介紹。
法國共有13個產區分別為:
波尔多
勃艮第
香檳區
阿尔萨斯
罗纳河谷地
盧瓦爾河谷地
朗格多克-鲁西永
西南產區
普羅旺斯
科西嘉島
#汝拉省
#薩伏依
#洛林
#小說 #廣東話
#有聲小說
#文字小說
#有聲文字小說
#視覺小說
#有聲書
遊戲類型:#恐怖 #搞笑 #實況 #生存 #多人 #美女 #美男 #卡牌 #娛樂 #開心 #行屍 #DEAD #遊戲王 #DUELLINKS #小三 #遊戲王 #生存 #戀愛 #推理 #現代 #惊悚 #恐怖 #冒險 #懸疑 #青年向 #女性向 #都市 #完結 #編推 #經典 #架空 #古風 #明星 #光影 #非遺 #對話故事 #民國 #諜戰 #大逃殺 #逆襲 #日系 #橙光
過往作品
#迷夢遊戲 #以罪之名 #猎鬼特工队
PAYPAL直播彈字贊助
https://streamlabs.com/hongkong6429hongkong6429
香港贊助 使用以下圖片到便利店說 i tunes pass 增值
https://scontent.fhkg1-1.fna.fbcdn.net/v/t1.0-9/19437309_456983178008419_6452537168900830196_n.jpg?oh=8c6fb5ee6a3b09fc1228ec16f2fa1eb9&oe=59EE2713
喵喵俠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catcatcatman/
喵喵俠玩魔靈召喚群組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664214333715607/
喵喵俠玩【遊戲王 DUEL LINKS】群組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1396607467056722/
免費送你 #LIKECOIN #虛擬貨幣 #加密貨幣
https://like.co/register?from=hongkong6429
直播台 逢星期一 09:00PM 魔靈召喚
直播台 逢星期二 08:00PM
直播台 逢星期三 08:00PM
直播台 逢星期四 08:00PM
直播台 逢星期五
以上節目全由youtube直播
不停期請假,敬讀原諒
漢朝年份 在 換日線 Crossing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你還可以怎麼做?】 #問問歷史人物
歷史總是意外地相似,古人和我們其實有著令人驚奇的關聯性,與其向命運認輸,不如向歷史上前輩們學習,仿效那些「狠角色」。
本文摘錄 4 則有關「女王」的有趣歷史,從一年內反抗漢朝,收回了 65 縣主導權的越南徵氏姊妹花,到將居魯士頭顱作成杯子、復仇成功的遊牧民族馬薩革泰女后托米莉絲,保證讓你想起歷史,不再只是昏昏欲睡!
>>https://bit.ly/3gCFeE1
▍Email 訂閱《全球事件簿》接收世界消息 >> bit.ly/2PfOGnb
▍新刊上市《走進真實矽谷》>> bit.ly/3uLqf0q
▍2021 全年份季刊一次訂 >> bit.ly/3bfZJEW
漢朝年份 在 報時光UDNtime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130年記講座文字紀錄如下,
影片待整理後再與各位分享。
#年記 #從老照片回顧美好年代的記憶
#年記講座 #報時光UDNtime #張哲生 #李鼎 #馮翊綱
【年記-從老照片回顧美好年代的記憶】
由尖端出版社與誠品書店合作主辦的書籍講座「年記-從老照片回顧美好年代的記憶」2021年1月30日在台北市松山文創園區誠品松菸店3樓舉行。
這是因疫情停辦的台北國際書展大會原訂舉行的「紅沙龍」活動,誠品書店在書展緊急宣佈中止後,特別開放場地,提供出版社免場租舉辦,在書店工作人員嚴格把關防疫措施下,活動得以延展到此而順利進行。
疫情緊繃下的松菸,縱使這天冬陽和暖、輕風怡人,書店的人潮仍比平日少了許多。《年記》系列書籍16位作者群中,相聲大師馮翊綱、導演李鼎、懷舊達人張哲生,這一天應約前來,與報時光、尖端出版團隊會集一堂。分享年記系列出版邀約趣事及從中選出的照片,共同來回顧美好年代的記憶。
說起報時光邀約趣事,馮翊綱說2020年疫情緊張,表演工作因配合防疫暫時中斷,而剛好在這時收到報時光的邀約,這是與《年記》的特殊緣分。
而李鼎則說一開始接到電子郵信邀約,以為是詐騙集團,後來看到有張哲生參與寫作才安心。張哲生則笑說,獲知受邀時還以為這16冊都是他寫,沒想到只讓他寫一冊。
講座主軸來到分享年記照片,
報時光請作家選出幾張照片來分享故事,馮翊綱選出了1964年這冊中的3張照片,分別是健康寶寶比賽、祭孔大典及台灣光復節總統府前牌樓。身形高大的他說他自己也有一張類似的照片,是他的母親抱著他領取高雄左營軍區健康寶寶比賽第三名的紀錄。
而特別選出祭孔大典,他戲稱只要看到長袍的照片就會特別興奮,於他而言有特殊情感,相聲表演經年最常穿的也是長袍。
他回憶起祭孔大典是當時風行的重要活動,特別是高雄左營在蓮池潭旁的孔廟,曾是許多名片的拍攝場景,講起了八點檔一代女皇,還應現場氣氛哼唱了一代女皇的招牌主題曲,相信粉絲應該也都能小唱一段。
台灣光復節的照片,也是歷史流轉中有趣的轉變,以前叫光復現在叫終戰,從1964的歷史照片就呈現了當時的景象與真實,這也是老照片的珍貴之處。馮翊綱說這也是他參與年記的寫作價值,能參與到歷史軌跡中令人振奮。
李鼎選出的則是野人咖啡屋、童子軍野炊、南京西路地下道啟用、鄧麗君。他說就是因為年記中選出的照片是當年的生活百態,打動了他同意寫稿,也透露因為作者邀約過程中難免發生的意外變卦,他是臨危受命,是最後一位參與創作的作家。
李鼎說野人咖啡館,當時就讀國中的他因為看了某一本書,被那個夢想之地牽引,總想著再過5年就能去野人咖啡屋,感受解放的世界,結果發現1970年這張照片,門上寫著「黑」的野人咖啡館已被查禁要求停業,真是一大打擊。
而他童軍隊的年少參與記憶,一直記著「我已回」的符號,書裡他也寫出童子軍創辦人墓碑上告知世人的符號故事,相當動人。
17歲的李鼎在六條通工作,賺了人生中的第一個一百萬,所以他選了南京西路地下道的照片來懷念,這個如今已拆除的地下道,在1970年啟用的地下道,他看到了像是在走伸展台一樣的迷人女性及不亞於如今潮流的時尚。
而鄧麗君的照片,則訴說他與父親的情感,當年開放兩岸探親,因為擔心會重蹈當年來台無法回家的惡夢,
父親為了要回大陸甚至還寫了遺書,
而鄧麗君的專輯就是父親經由香港回台灣時,在香港為他買回的專輯,
因為鄧麗君的歌聲,父子兩人都有了身為台灣人的安全感。
張哲生選擇的則是西門超級市場、中華商場、康定路長沙街口、狄斯角夜總會,他說,我們今天會看到這些照片都是因為當時發生了新聞事件,所以才會有紀錄,年記的每一本書翻到最後面都有當時的新聞紀錄,
我們可以回頭去了解當時發生的事。
而台灣第一家大型超市「西門超級市場」老照片,是因為超市被人放置了炸彈造成損傷的悲劇。當我們在回味老照片時,也可以察覺且有感的是,
照片背後在當時發生的新聞事件。
看老照片張哲生也有特殊視角,可多觀察細節,像是照片中的藍寶、白蘭洗衣粉紙箱,可以回想起那個年代對廣告的共同記憶。
中華商場的照片,他說這張照片要講的已經全部在照片裡,各個店家的廣告招牌是那個年代的一個記憶。他仔細地將廣告招牌上每一個文字重新打字,讓我們可以透過網路搜尋去找到白雲天命相館、人生預言家北平多星子等等,一棟小小的照片角落,就有如此多面向的店家,也是奇妙之處。
最後張哲生分享第一飯店的狄斯角夜總會,他回想起撰稿當時也剛好是費玉清宣告封麥前夕,費玉清首次出道的舞台就是在狄斯角,而出道原由是被姐姐費貞綾因臨時無人表演而把弟弟推上台去。
馮翊綱說,我喜歡看歷史,但年記這系列很特殊,一般我們談歷史會講漢朝講唐朝,而年記就談離我們最近的這一個六十年,一甲子前的庚子年,那是出大事的。
我們現在談這六十年,兩代人經歷的這段歷史透過年記來訴說,啟動了一種說故事和聽故事的一種傳承,一個樂趣,對此刻的台灣人來講,是如此重要的一件事。
在年記即將在2020年12月18日出版的前兩週,報時光來到了聯合報的林口印報廠區,在這裡拍下了一張照片,照片中是存放老報紙的地方,這裡的每一本聯合報的報紙在20年前都已數位化建置成資料庫,因為珍視歷史,報社仍闢建了空間留存著紙本。
每一本報紙翻開來就是當年報紙的原樣,翻開老報紙的當下,覺得每一張報紙上的字和每一張照片都在說:
「發掘我!讓我再被大家看見」
16冊年記中的照片,近乎80%沒有見過報,呈現了六十年的台灣社會,
那些當年無法見報的照片,為我們訴說了一個美好年代。今日能如此被呈現,真的感謝各位作家的支持,
同時也要謝謝聯合報系。
*****
《年記》系列書籍在2020年12月18日出版上市,
是由報時光團隊與尖端出版集團聯合企畫,
從聯合報系上千萬張圖片資料庫中,以1960~1975年為題,
每個年份挑選30張具有「時代感」的老照片,
並邀請當年出生的作家撰文而成的「老照片新文集」。
漢朝年份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古人是如何過冬的?從炭火到棉服,趣說古代禦寒史
歷史春秋網
作者:陸棄
冬天來了,御冬成為人們生活中首先要考慮的一大問題。現代人們御冬保暖,採用的方法多了,屋裡有暖氣、空調,可穿單衣,出行在車里,也有空調取暖。外面再穿上厚厚的毛衣、皮衣、棉衣,要多暖和有多暖和。在古代,沒有暖氣、空調,他們是如何過冬的呢?
古代的四個寒冷期,比今天更冷
古代的氣候,是遠比現代冷的。據科學家竺可楨的研究,古代有四個寒冷期和四個溫暖期,其中第一個寒冷期為西周寒冷期,約為公元前1000年至公元前850年,持續了至少150年,《竹書記年》記載,「冬,大雨雹,牛馬死,江、漢俱凍」,許多可以在黃河流域生活的野獸因為寒冷而向較溫暖的南方遷移。我們知道候鳥是遷移動物,但陸地動物也產生遷移,可見當時有多冷;第二個寒冷期為魏晉南北朝期,約為公元初至公元600年,持續了大概六百年左右時間,其中歷史記載有三年時間東南一帶沿海都結了冰(公元333年至公元336年),棗樹長出綠葉比往常年份推遲了十至十五天(據《齊民要術》)。海水結冰,是很反常的事情,一般海水是不可能結冰的。可見當時的寒冷程度。《三國志·魏書·文帝紀》真實記載了當時的寒冷情況:「冬十月,行幸廣陵故城,臨江觀兵,戎卒十餘萬,旌旗數百里。是歲大寒,水道冰,舟不得入江,乃引還」。
第三個寒冷期是南宋寒冷期,時間約為公元1000年至公元1200年,大概為二百年。其中公元1111年太湖都結了冰,湖中的柑橘樹全部凍死了。一般來說,樹木是很難凍死的,冬天雖然因為天氣原因一些植物樹葉落盡,枝幹枯乾,但第二年還會生出新枝嫩葉,此時柑橘樹被凍死,第二年不復重活,可見寒冷的程度。人工大運河也結冰了,影響了水運交通。《宋史·五行志》記載,「淳化四年二月,商州大雪,民多凍死」,老百姓沒有條件御冬,熬不住了,只有凍死的命;第四個寒冷期離我們最近,是明清寒冷期,這個時候出現了兩個天氣反常的怪現象,公元1493年的冬天,淮河流域竟然斷斷續續下了半年的大雪,你說得下多厚;公元1893年湖北普圻地區天空再降大雪,平地雪厚竟然達到五、六尺。清朝詩人王樾曾以詩歌記載當時錢塘江被凍時的狀況:「大地氣不溫,重衾疑浸水。曾聞錢塘潮,凍結平如砥。又聞淮海濱,彌望堅冰履」,錢塘潮也無法漲潮了,都被凍成了磨刀石的樣子。
這麼冷的天氣,古人如何過冬禦寒?對於窮人來說,正如諸多歷史記載所說,熬不住了就會被凍死,家禽家畜也是一樣;而相對富裕的人,會採取各種辦法過冬。
炭火,是古代屋內取暖的主要方式
外面很冷的時候,古代的富人們大多時間會呆在屋裡,遮蔽風寒。而屋子里會相應採取一些增暖措施,使屋裡屋外冰火兩重天。
最早的增暖措施,就是在屋裡生一堆火,通過烤火增溫。中國人用火已經有幾十萬年的歷史,早在舊石器時代就發現了火,那個中國的人文始祖之一燧人氏,發明瞭「鑽木取火」,由「鑽木取火」到利用火石取火,到火柴的發明,直到現代的打火機,經歷了幾十萬年的時間。火可不是只解決了人類吃熟食的問題,它還有另兩項功能,即取暖與照明。在有安全措施防範的情況下,在屋子里點上一堆火,既可以取暖,又可以照明。
炭火,是古代屋內取暖的主要方式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由在屋裡直接點火發展到用火爐燒炭。春秋時有「燎爐」的記載,秦朝時出現了壁爐,更為神奇的是,秦朝時還發明了「火牆」,這是中國最早的「暖氣」開始,不過那個時候沒有鐵件的暖氣,而是用陶制的筒瓦相扣,將之埋在牆中,利用牆體的升溫,而使整個屋子增加溫暖。漢朝以後取暖設備進一步完善,火盆、足爐、熏爐、手爐而系列設備進一步完善,白居易詩歌雲:「暖閣春初入,溫爐興漸闌。晚風猶冷在,夜火且留看。獨宿相依久,多情慾別難。誰能共天語,長遣四時寒」,因為白居易的影響力,熏爐又被稱為「別春爐」。
白居易還有一首詩《賣炭翁》,記載了當時賣炭從業者的生活艱難。在長達數千年的時間裡,木炭是最受中國人歡迎的取暖用品。明朝的皇宮有專門的「惜薪司」,其實就是負責木炭供應的部門,萬曆年間的一次殿試,曾耗用了一千斤的木炭,可見皇宮對於木炭的用量需求之大。
除了木炭以外,煤炭也是人類用於取暖的重要用品。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現煤炭的國家,經過考古發掘,早在七千多年前,中國人就已經發現了煤。不過,古代中國人不叫煤,而稱為石涅、石墨或石炭等。第一個首次使用煤名字的人,是明代醫藥學家李時珍。至少在西漢時期,中國人就開始使用煤炭作為燃料。不過,完全用煤炭替換木炭取暖,是近現代的事情。
對於窮人來說,一來買不起木炭和煤炭,二來沒有厚衣服取暖,熬過冬天不容易。窮人最常用的室內取暖辦法,是燒炕,直到現在的老人們,還有用這種方法取暖的。
棉衣,是明代朱元璋強行推廣開來的
除了住處的取暖措施以外,穿厚點就是古人最好的取暖方法。不過,在很長時期的古代,是沒有棉衣可穿的,因為棉花這種植物,是印度和阿拉伯地區的特產,並不是中國本土的植物。那麼,在棉花沒有傳入中國之前,中國人是如何解決靠穿取暖的問題呢?
中國人衣料的本土發明,是葛、麻、蠶絲。對於有錢的富人來說,在絲綢衣服里,墊上厚厚的絲錦,也有很好的保暖效果。至於窮人,沒有錢買蠶絲製成的絲綢,只能穿葛、麻這樣的衣服,裡面的填充物,是絮頭、細碎枲麻這些粗劣、陳舊的東西,防寒效果肯定要差一些。另外,穿皮袍是比絲綢更好的選擇,古代打獵很普遍,用動物皮毛做成衣服,能起到很好的保暖作用。羊羔皮、狐裘、貂皮等,最古人最常用的皮袍衣服。
至於棉花,是從南北朝時期開始傳入中國的,但那時棉花的種植,遠在邊疆,並沒有深入內地。直至宋元之際,棉花開始傳入「關陝閩廣」大量種植,並開始走向南方各省。關於棉花的推廣,有兩位居功至偉的人物,一位是宋末元初的黃道婆,也是著名的棉紡織家、技術改革家,大力推廣攪車、彈棉弓、紡車等器具,被稱為布業的始祖,至今上海等地有「黃婆婆,黃婆婆,教我紗,教我布,兩只筒子兩匹布」的民謠。另一位則是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朱洪武覺得棉花這種植物很好,採取強制措施在全國推廣這種植物,從此全國人民都穿上了棉衣。
除了穿、住以外,靠喝口熱湯、熱酒取暖,也是常用的方式,不過條件是你得吃得起、喝得起。「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這是白居易的喝酒取暖詩,不過白居易是朝廷公務員,喝得起酒,一般老百姓,飯都吃不飽,能不能喝得上酒,是一個大問題。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