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漢唐基本資料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漢唐基本資料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漢唐基本資料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漢唐基本資料產品中有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5萬的網紅謝金魚,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史泡泡 今天 蘇怡寧醫師愛碎念 貼了那個「換肚」藥的事情,「換肚」應該是現代的說法,古代稱為「轉胎」,更精確地說,是「轉女為男」,李貞德教授的《女人的中國醫療史》中已經明快地總結了唐代以前對於轉胎的態度可分成:方術與藥方兩種,時間都必須在懷孕的前三個月,這點跟現代所謂吃「換肚」藥應該有一樣的理路。...

  • 漢唐基本資料 在 謝金魚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5-03 15:57:04
    有 1,066 人按讚

    #史泡泡 今天 蘇怡寧醫師愛碎念 貼了那個「換肚」藥的事情,「換肚」應該是現代的說法,古代稱為「轉胎」,更精確地說,是「轉女為男」,李貞德教授的《女人的中國醫療史》中已經明快地總結了唐代以前對於轉胎的態度可分成:方術與藥方兩種,時間都必須在懷孕的前三個月,這點跟現代所謂吃「換肚」藥應該有一樣的理路。
    方術大概都是拿一些有男性象徵的東西給孕婦或讓孕婦看,像是在孕婦床下放斧頭、讓孕婦佩戴弓弦宜男花(似乎是金針花?)一類的東西,基本上,就是一種內外感應.....
    藥物就是吃金針花、吃蠶大便、喝一堆奇怪的東西......甚至是喝老公衣帶燒成的灰,千金方中有一個方子就是這種轉女成男方:

    「丹參 續斷 芍藥 白膠 白术 柏子人各二兩 人參 芎藭 乾薑各三十銖 當歸 橘皮 吳茱萸各一兩十八銖 白芷 冠纓燒灰各一兩 蕪荑十八銖 乾地黃一兩半 甘草二兩 犬卵一具乾 東門上雄雞頭一枚。
    右十九味末之。蜜和丸。酒服十丸。日再。稍加至二十丸如梧子大。」

    以上是貞德老師的研究,所有對生小孩有興趣的人都應該買一本來看,真的好看,千年傳統到現在還是一堆人很信:
    *傳送門:女人的中國醫療史:漢唐之間的健康照顧與性別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59086
    ------
    簡單說,轉胎這件事由來已久,古代醫書也一直有記載,大家好像也都很相信,但到底實驗成功有多少還真不好說。

    不過,到了元代,滋陰派的大師朱震亨卻開始有點懷疑,他在〈胎感論〉這篇文章中,說以前的人都相信南朝褚氏遺書的說法:
    「男女之合,二情交暢,陰血先至,陽精後沖,血開裹精,精入為骨,而男形成矣;陽精先入,陰血後參,精開裹血,血入居本,而女形成矣。」

    但朱震亨認為這個說法不大正確,他參考了另一個醫者的說法後,認為不是什麼陰血跟陽精比賽衝鋒,誰先到就決定生男或生女,來自母親的陰血與來自父親的陽精,是一起到子宮之後,陰血形成胎兒的血肉、陽精形成骨頭。

    那性別怎麼決定,朱震亨認為這跟受孕的時間點比較有關係,他說經期結束的一兩日內,子宮排掉了舊的經血、新的血還沒匯聚時,這時「精勝於血」,容易生男,再過四五天,新血匯聚,就是「血勝於精」,容易生女。但這裡還要加上受孕的時間是否ok、受孕在左邊的子宮還是右邊的子宮(當時的人認為子宮有左右,但以現在的看法,可能是左邊或右邊的輸卵管),換言之,算日期這件事,朱震亨算的受孕期是正確的,但是在左邊或右邊這就不好說,另外,整個受孕過程中,其實還是有很多不確定的因素。

    重要的是,朱震亨在胎感論中排除掉了轉胎的討論,他自己編著的丹溪醫集中,提到的轉女為男也是配戴東西而已,不再服藥,就只是傳抄孫思邈的方法而已。多年後,替他整理文獻的明代醫家虞摶非常讚賞朱的說法,順便巴了那些轉胎藥一巴掌,他說:
    「是知男女之分,已定於萬物資始乾元之際,陰陽交姤之時。昧者不悟是理,妄有轉女為男之法,惑矣。」

    不知道是不是中醫後來終於認清了轉女為男這件事真的很困難,後代的醫者好像也就放生了,明清之後基本上沒有發明什麼新藥方,大概就是用雄黃或蠶大便之類的東西、配戴東西或者在床下放斧頭之類的事情而已。

    我並不是做這個研究的專家,只是簡單看了一下資料,但總結來看,不管是「轉胎」、「轉女為男」或者「換肚」,都已經是千年來屢經實驗但顯然沒有太多進步的傳說,假如哪一個方法有效,肯定有更多的精進跟改良,就因為沒有,也就漸趨保守、無害,像配戴東西或放斧頭,真的不會死人,吃蠶大便,在中醫上也有一些療效。

    但有些東西在現代已證明有害,比如雄黃,在古代是讓孕婦配戴之外也服用,但雄黃的毒性會造成砷中毒,在現代中醫給一般人內服都必須謹慎使用,更是孕婦忌用的東西,隨便亂吃是會出人命的。

    那些吃來路不明換肚藥的女人,是拿命在賭,賭的不是兒子,是賭對方有沒有良心、有沒有給她們一些無關痛癢的東西、有沒有亂添加了會有害的藥物。

    就算我烏鴉嘴好了,吃這些東西能不能生男還未定,但亂吃東西導致孕婦死亡、重病或者生出了雖然有雞雞但有各種問題的孩子,真的比較好?

  • 漢唐基本資料 在 民意論壇:聯合報。世界日報。udn tv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9-07 12:00:19
    有 202 人按讚

    不只去中國化 更去歷史意義化
    歷史新課綱 三國消失 不見武后...

    沈渝/國中教師(台北市)

    108課綱上路,中國史刪減大半,以「東亞史」的新面貌出現。本報資料照片

    國中八年級新課綱於這學期熱騰騰登場,眾所矚目的中國史一隻腳踏進了棺材,以「東亞史」的新面貌出現。上學期新增的內容還不顯著,但刪減的部分可稱是「大刀闊斧」。

    為了容納更多的東亞發展史,中國史勢必精簡;但刪什麼?如何刪?才是關鍵。首先是「略古詳今、不教亂世」的大方針。所謂「古」,是以唐朝為分界,因此中國史上最偉大的漢唐盛世,基本上幾乎消失在台灣新世代的記憶中。盛世都失去了它們的舞台,何況亂世?當我在學期第一堂課宣布學生將聽不到期待己久的三國歷史,男生們一片哀號震天。殊不知,亂世教給我們的,是人民如何在動盪中生存,是較少被史家修飾過的人性原貌。

    再者,是標榜不重政治史、省略繁複的亂事和政爭。但殘存在課本上的只剩貌似生活化、實則生硬的制度史;以及淡化中華本位,強調長久以來東亞已形成共同文化圈的民族交流史。後者讓我想起二戰時日本軍國主義者的《大東亞共同宣言》:「建設共存共榮、自主獨立、沒有人種差別的共榮圈」。

    不可諱言,過往政治史的確失之瑣碎,但矯枉過正後,連帶將帝王將相的名字一同消失了—歷史課本中幾乎不再有「人物」—沒有首位平民皇帝劉邦、也沒有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

    《史記》創紀傳體,以人物為書寫中心,為後世史書沿用,便是知道「人」為一切歷史的核心。沒有了人便沒有了故事,歷史課將會變得何等枯燥沉悶?沒有了故事,我們該如何鑑往知來?無法「知興替」、「明得失」的歷史教育,還剩什麼意義?算了,課本連《史記》、《漢書》的介紹也刪去了,還談什麼史書紀傳的意義呢?

    沒有足夠的人物與事件支撐,新課綱只有表面的文化敘述,彷彿成了沒有鋼筋的豆腐渣工程。例如:教了「胡漢融合、兼容並蓄」風氣只到唐朝前期,卻無法解釋為何中斷—因為不教安史之亂;教了宋代外患頻仍,卻無法解釋其為何文弱不振—因為不教唐代藩鎮割據,也不教趙匡胤因而定下的「強幹弱枝」國策。

    四大古文明中,唯一無斷絕的只有中華文化,其悠久的延續性是全世界任何地方都無法與之比擬的,故而並不適合套用外國教育略古詳今的概念。例如幾乎每句成語都有典故,而大部分又是產生在中古以前,甚至是漢代以前。將唐代前的歷史嚴重簡化,依附於文字的文化就斷裂了。

    學歷史的根本意義在於知道「我是誰」,知道我所使用的文字、承襲的文化傳統、風俗習慣從何而來;是在哪些歷史因素的形塑下,才形成如今這個獨特的個體。如果只知道「現在」不知道「過去」,就像得了失憶症一般,無所依歸,連判斷事情的標準都沒有。我知道我住在東亞文化圈,但我不是日本人、不是韓國人、也不是東南亞哪一國的人。誠如住在台灣百分之二點多的原住民應該要學習自己的歷史,我們也有自己不是只從十七世紀開始的歷史。中華文化是屬於全世界華人的,不是只屬於哪一國的。

  • 漢唐基本資料 在 非凡電視台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8-21 14:06:49
    有 63 人按讚


    0821 #收盤 #重點
    #中美貿易 #亞股 #美期
    台股昨日急殺大跌逾3%,終場收跌416點;不過今日截至稍早,上演強勢反彈行情,大盤漲1.85%,飆漲200多點,指數回到12600點之上震盪。台股回升,亞洲主要股市同樣呈現漲勢,如港股盤中漲1.33%,韓股上漲逾2%。

    #台股 #股價 #周線
    台股昨日跳水急殺 416 點後,今天隨著日韓股反彈再度轉強,加權指數上漲 99.88 點開出後,隨即大漲超過 200 點,收復 12500 點關卡,盤中在上漲 150 點附近波動,上市櫃上漲家數超過 1400 檔,法人指出,大盤下有月線和年線強力支撐,不過短均在 12700 點處形成重重反壓,加上即將收周線,留意後半場的震盪。

    #台幣 #台積電 #聯發科
    台股今天出現反彈行情,11點30分左右曾攻到12,634點,上漲272點,漲幅超過2.2%。台積電(2330)、聯發科、奇鋐、可成等股今日股價回穩,也帶動整體攻勢,但追價買盤意願仍有限,午盤前的大盤成交量較昨日大幅萎縮。

    #金管會 #基本面 #台股
    台股昨天爆跌416點,跌掉一半今年漲點,但今天隨著美股的收紅,台股展開報復性反彈,重量級電子股台積電、聯發科帶頭反攻,成功帶起盤勢向上,激勵指數漲幅一路擴大超過200點。終場上漲245點,收在12607點,成交量2249億元。台股經歷暴跌後反彈,金管會主委黃天牧向市場喊話「平常心看待」,台股有基本面和經濟面支撐。

    #華為 #利空 #聯發科
    聯發科(2454)在股價連三黑之後,今(21)日隨大盤反彈,盤中股價最高達606元,順利收復季線。近兩個交易日外資雖然對其捧場買進,但投信與自營商對其則呈現連三賣局面。聯發科近期股價受到美國對華為新政策議題影響,昨日股價遭摜壓,最低下探至551元。

    #台積電 #供應鏈
    北美設備製造商銷售額在2020年下半年開始呈現兩位數的強勁成長。受惠台積電(2330)等半導體大廠持續往先進製程推進,台積電資本支出再創新高,帶動本土供應鏈家登(3680)、漢唐(2404)、帆宣(6196)、京鼎(3413)、弘塑(3131)等第二季交出亮麗的財報,全年營運成長確立。

    #特斯拉 #貿聯 #外資
    特斯拉股價昨天飆破2000美元,台股供應鏈股價歡騰,聯嘉(6288)、和大、江申、合勤等盤中勁揚,漲幅均達3%以上,聯嘉盤中亮燈漲停,帶動上市汽車類股大漲逾300點,漲3%,漲幅居各類股之冠。
    連接線束大廠貿聯-KY8月以來股價表現優於大盤,美系外資看好3大營運動能,包括特斯拉等電動車訂單回溫、半導體新專案及打入美系資料中心客戶,重申買進評等,目標價調高到275元。

    #台幣 #資產 #營建族群
    台股今天盤中強彈逼近200點,再度站穩12500點心理大關,資金續航力扮演重要角色,事實上,台幣 6月以來幾乎每日盤中均升值超過 1角,即便昨日大盤遭逢恐慌賣壓重挫,匯市仍須出動台灣央行穩盤,而台幣今日盤中再升值近1.5角,低利資金充沛且電子股大震盪之際,資產營建股已逐漸成為資金避風港。
    #財經 #新聞 #非凡新聞 #ustvnews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