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演藝事業系出路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演藝事業系出路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演藝事業系出路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演藝事業系出路產品中有8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80萬的網紅中時新聞網,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這構圖...這畫素...還是去買iPhone13吧😂 MM編 #范冰冰 #女星 #范冰冰復出 #女星穿搭...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0萬的網紅果籽,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我覺得而家先係我(歌手生涯)開始嘅第一年。」已經出道六年的陳葦璇說。「我都係,好似啱啱先開始搵到個門口咁。」同樣已經出道六年的Manson(張進翹)也說。他們覺得,在今時今日的香港當一個藝人好難,難到像你要在香港鬧市抬頭尋找星星,除了那恆久閃亮的獵戶座外,其他星星都暗淡無光。他們就這樣當了六年晦暗...

演藝事業系出路 在 慶 ?.???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2-02 10:52:01

20210123 (Sat) 每年的這個時候都是讓我燒腦的時候,要考慮最近整個大環境都很辛苦的時期,要怎麼慰勞大家一整年的辛苦? 我們 @oa__studio / @woah_oa_studio 這個團(組織/家庭)我自己覺得真的一直像站在一條鋼索上的灰色地帶,要讓大家有系統性公司化的運作,但...

  • 演藝事業系出路 在 中時新聞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25 07:40:20
    有 637 人按讚

    這構圖...這畫素...還是去買iPhone13吧😂 MM編

    #范冰冰 #女星 #范冰冰復出 #女星穿搭

  • 演藝事業系出路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3-05 14:10:36
    有 69 人按讚

    【盧斯達:如何評價吳孟達在香港文化系譜的地位?】

    香港政治局勢惡劣,市民精神壓力巨大,但沒有短期可見出路,任何問題都可以引起精神火藥庫的火花。例如吳孟達逝世,如何評價?認真深入回答,其實亦是一個重要問題。所謂整理國故。如何看待過去的遺產,是介定和建立群體意識的重要步驟,也是不斷會出現的問題。

    清末志士面對烈強壓迫、政府腐敗,也要重新看待滿清遺產,例如多民族帝國的現況,於是有排滿革命和五族共和兩條路線;例如 2000 年帝制,於是有君主立憲和共和革命兩條路線。30 年代起日軍攻打整個東亞,中國面臨亡國,錢穆便寫了充滿愛國主義的《國史大綱》。至於吳孟達,他在近代香港的普及文化,有重要身影,但後期到了中國投資和拍戲,已經鮮有現物香港文化現場,而且晚年也在微博上護旗,表達愛國愛黨之情。此一死,有人懷念,但也有人一往無前,批評吳孟達投共投中,應該春秋筆法善善惡惡,不能含混。

    爭論一起,自然也有人討論其中的標準不一。例如遊戲直播界的達哥,其實只是對香港當時的事情多少沉默,就受到黃絲網民巨大壓力,但吳孟達在社交網絡墨落無悔,「罪證確鑿」,為何又得到春風化雨的溫情懷念。那麼備受賤視的楊千樺又是否要「平反」呢?雖然行頭不同,但楊千樺的歌和戲,也算是膾炙人口於一時,只是跟習近平握了一下手,就遭追殺至今,是否用刑過烈?

    「吳孟達問題」難答,在於他的能量巨大,而當年的香港電影經過不斷重播,當年的香港又是黃金時期,對於香港乃至東亞各國的影響力,已形成一種超越理性的 nostalgia。然而「人死為大」並沒有思考深度,只是一個教條,並非吳孟達死了就不能批評,否則中文不會有「蓋棺定論」一詞。

    對於 90 年代出生的那一代,我們在 2000 年代剛剛「有性」 (《少林足球》已經是差不多最後一套),品味的真正構成和凝固則在更後期,對吳孟達的記憶,可能都是在「道地星期日影院」後設地重構的。他的表演固然出色,但他對當下香港來說的確已是故人。事情跟上一代和新一代之前爭論許冠傑的地位一樣。事實上不論是許冠傑還是吳孟達,其人本身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如何看待他們和香港的關係。如果香港有一個系譜和宗廟,他們放在甚麼位置,這才是跟我們切身有關。

    大部份人一生都是好壞兼有,但如果他們的成就特別大,後世就會面臨如何詮釋的困境。說到底,我們爭論的是一種對吳孟達的史觀問題。他的歷史已經大致明白了,我們對他的歷史卻是未水落石出的。

    基本事實,是吳孟達有份一齊製造香港電影的黃金年代,他和很多人一樣,是香港的文化資本;但也跟很多人一樣,他晚年已經離開香港到中國發展。我們不必像老文青和鄉愿一樣信奉人死為大、政治歸政治電影歸電影、或者以自己一己好惡出發,我們不妨擁抱這股席捲香港的本位意識,確信吳的功業和罪惡都是證據確鑿,兩者皆是真實。然而當你將香港視為一個辯證的實體,也就會明白事物的發展階段,同一件事會映照出不同差異。在這個對立又統一的「香港故事」之中,有善人也有惡人,也有善者變惡,也有惡者變善。即使是惡人,也是歷史的一個進程。

    我們都在父祖輩的罪孽之中誕生,例如中國文化,例如民主回歸,這些事情都是我們不同意但也要一併承受。對吳本人的政治立場不需要全盤接受,也可以認可他對歷史的貢獻;討厭吳但也可以表揚他的藝術成就,褒揚卻不代表你全盤認同。褒貶其實都有辯證的成份。

    就像跟希特拉過從甚密的德國導演萊尼.里芬斯塔爾 (Leni Riefenstahl) ,她有著可堪進入人類遺產的藝術成就。她的《意志的勝利》令我感動不已,感嘆人類可以達到如此的技法和成就,但那感動不代表你認同德國國家社會主義。

    吳在微博上認中,我們不可能干涉他人的身份認同。畢竟所謂想像的共同體,其實真係想像,也是自由的。我對他也沒有研究,不知道他內心世界,但吳孟達是中國人,但他的東西也可以在香港的系譜之中。正如瑞士也深受外國文化影響,有德語有法語,並不妨礙瑞士自己有一個傳統。中大先賢、南來文人也是中國人,但也可以在香港的系譜中。只要我們不把他們當作需要全盤認同的偶像,有自己的史觀,有強烈的意志和主體意識,他們也只是歷史的一部份。

    甚至我們的傳統中都一定有邪惡的事物。九龍城寨、黑社會、五億探長等等,都是我們的陰影,但經時間無限的洗刷之後,也成了一個景觀。中共視之前的 2000 年為封建社會,固然有歷史學的疑點 (因為封建制度起碼早在劉邦和漢武帝的時代已經被放逐,晉朝有短暫復興但不得善終),現在講到 5000 年文明史,其實也是挪用的,但這就是意志力的體現。沒有「封建」,就沒有破脫封建的偉大。子的合法性,在於他洗脫贖還了父祖的罪孽。歷史都是神話,甚至宗教。耶穌為甚麼偉大,因為他為人類贖回了父祖輩即阿當的罪孽。沒有舊的,變不出新的。

    所以對過去的事,劃出一個範圍,有範圍之內,都是遵從「批判 — 團結 — 批判 — 團結」的節奏,雖然批判,但也都是「我們的」。共同體是想像的,也是無中生有的,少不免要挪用別人的現成材料。吳孟達是中國人,但他的戲劇也是我們的,也是我們值得驕傲的事物。

    這就令人想到張保仔(1786-1822)。之前我們都在慶祝香港開埤 180 周年,其實香港的時間系譜可以劃得更大。 張保仔是廣東歷史人物還是香港歷史人物呢?這也是辯證的。弔詭的地方就是,張保仔死的時候,香港還應該是新安寶安的一部份,還未有「香港」此一獨立概念,但有了香港,就可以追認張保安是香港的英雄先驅。他代表的是「海洋中國」,靠自己在遠洋東南亞的民間商業網絡,就自給自足,與清廷對立,完全表達了如何實行「山高皇帝遠」。

    香港不是也有遷界令實行後的廢墟和人道災難嗎?這就是香港受大陸波及和殘害的歷史隱喻,而這事也一再輪迴。張的海盜集團卻根本不在陸地,他代表了海盜信奉的自由精神。他的最後一戰據說是在赤鱲角海面。雖然他最後兵敗,接受了清廷招安,這一轉折,我們可以視為失節,但失節也是「我們的」。就像香港的政治運動,有離開的前人,有後來者加入,有人堅持有人轉變,不會永遠是同一班人走下去。

    好的必須學起來,中共評價自己的歷史人物,也是無限而狡黠的兼容。網民參考他們的歷史點評學,也照法泡製了一個戲仿,我覺得很有深度,如下:

    //「XXX 是偉大的電影工作者,是偉大的喜劇表演家、藝術家和實踐家,雖然晚年犯了嚴重錯誤,但是就他的一生來看則『功績是第一位的,錯誤是第二位的』。他為我們的回憶和香港電影品牌的創立和發展,為香港推廣粵語文化的成效,為香港觀眾、台灣觀眾和海外華人觀眾共同文化的締造和香港台灣演藝事業的發展,做出了永遠不可磨滅的貢獻。他為世界被壓迫民族的解放和人類進步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

    ———虛擬文件《關於 2019 以來某些藝人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佚名,202x //

    這不只是中共,連日本都是如此。19 世紀末,隨著培里叩關,日本分裂為改革派和守舊派、倒幕派和親幕派,於是後來便有了新撰組此一幕府招請的武裝力量。後來新撰組戰敗,幕府也解散,日本組成了明治新政府,隨著維新而成為列強之一。如此看來親幕派便是站了在「歷史錯誤的一邊」,但日本人對自己的想像共同體非常「有愛」,二戰以後逐漸多人歌頌新撰組,視為忠義之士,為當中的很多武士立傳。不論成敗,都是日本歷史的一部份。

    俊美而虛弱但劍術高超的沖田總司、為幕府在北海道死戰到最後一刻的土方歲三等等,這些與「正史」未必一樣的形象,現在都成為了現代日本膾炙人口的文化之一,不讓「站在歷史正確一方」的坂本龍馬一方專美。有正有反有合,完成了屬於日本自身的文化辯證。

    對於作為表演家的吳孟達,也是如此。他是親中的,但「功績是第一位的,錯誤是第二位的」。

  • 演藝事業系出路 在 無待堂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3-05 14:10:30
    有 89 人按讚

    【盧斯達:如何評價吳孟達在香港文化系譜的地位?】

    香港政治局勢惡劣,市民精神壓力巨大,但沒有短期可見出路,任何問題都可以引起精神火藥庫的火花。例如吳孟達逝世,如何評價?認真深入回答,其實亦是一個重要問題。所謂整理國故。如何看待過去的遺產,是介定和建立群體意識的重要步驟,也是不斷會出現的問題。

    清末志士面對烈強壓迫、政府腐敗,也要重新看待滿清遺產,例如多民族帝國的現況,於是有排滿革命和五族共和兩條路線;例如 2000 年帝制,於是有君主立憲和共和革命兩條路線。30 年代起日軍攻打整個東亞,中國面臨亡國,錢穆便寫了充滿愛國主義的《國史大綱》。至於吳孟達,他在近代香港的普及文化,有重要身影,但後期到了中國投資和拍戲,已經鮮有現物香港文化現場,而且晚年也在微博上護旗,表達愛國愛黨之情。此一死,有人懷念,但也有人一往無前,批評吳孟達投共投中,應該春秋筆法善善惡惡,不能含混。

    爭論一起,自然也有人討論其中的標準不一。例如遊戲直播界的達哥,其實只是對香港當時的事情多少沉默,就受到黃絲網民巨大壓力,但吳孟達在社交網絡墨落無悔,「罪證確鑿」,為何又得到春風化雨的溫情懷念。那麼備受賤視的楊千樺又是否要「平反」呢?雖然行頭不同,但楊千樺的歌和戲,也算是膾炙人口於一時,只是跟習近平握了一下手,就遭追殺至今,是否用刑過烈?

    「吳孟達問題」難答,在於他的能量巨大,而當年的香港電影經過不斷重播,當年的香港又是黃金時期,對於香港乃至東亞各國的影響力,已形成一種超越理性的 nostalgia。然而「人死為大」並沒有思考深度,只是一個教條,並非吳孟達死了就不能批評,否則中文不會有「蓋棺定論」一詞。

    對於 90 年代出生的那一代,我們在 2000 年代剛剛「有性」 (《少林足球》已經是差不多最後一套),品味的真正構成和凝固則在更後期,對吳孟達的記憶,可能都是在「道地星期日影院」後設地重構的。他的表演固然出色,但他對當下香港來說的確已是故人。事情跟上一代和新一代之前爭論許冠傑的地位一樣。事實上不論是許冠傑還是吳孟達,其人本身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如何看待他們和香港的關係。如果香港有一個系譜和宗廟,他們放在甚麼位置,這才是跟我們切身有關。

    大部份人一生都是好壞兼有,但如果他們的成就特別大,後世就會面臨如何詮釋的困境。說到底,我們爭論的是一種對吳孟達的史觀問題。他的歷史已經大致明白了,我們對他的歷史卻是未水落石出的。

    基本事實,是吳孟達有份一齊製造香港電影的黃金年代,他和很多人一樣,是香港的文化資本;但也跟很多人一樣,他晚年已經離開香港到中國發展。我們不必像老文青和鄉愿一樣信奉人死為大、政治歸政治電影歸電影、或者以自己一己好惡出發,我們不妨擁抱這股席捲香港的本位意識,確信吳的功業和罪惡都是證據確鑿,兩者皆是真實。然而當你將香港視為一個辯證的實體,也就會明白事物的發展階段,同一件事會映照出不同差異。在這個對立又統一的「香港故事」之中,有善人也有惡人,也有善者變惡,也有惡者變善。即使是惡人,也是歷史的一個進程。

    我們都在父祖輩的罪孽之中誕生,例如中國文化,例如民主回歸,這些事情都是我們不同意但也要一併承受。對吳本人的政治立場不需要全盤接受,也可以認可他對歷史的貢獻;討厭吳但也可以表揚他的藝術成就,褒揚卻不代表你全盤認同。褒貶其實都有辯證的成份。

    就像跟希特拉過從甚密的德國導演萊尼.里芬斯塔爾 (Leni Riefenstahl) ,她有著可堪進入人類遺產的藝術成就。她的《意志的勝利》令我感動不已,感嘆人類可以達到如此的技法和成就,但那感動不代表你認同德國國家社會主義。

    吳在微博上認中,我們不可能干涉他人的身份認同。畢竟所謂想像的共同體,其實真係想像,也是自由的。我對他也沒有研究,不知道他內心世界,但吳孟達是中國人,但他的東西也可以在香港的系譜之中。正如瑞士也深受外國文化影響,有德語有法語,並不妨礙瑞士自己有一個傳統。中大先賢、南來文人也是中國人,但也可以在香港的系譜中。只要我們不把他們當作需要全盤認同的偶像,有自己的史觀,有強烈的意志和主體意識,他們也只是歷史的一部份。

    甚至我們的傳統中都一定有邪惡的事物。九龍城寨、黑社會、五億探長等等,都是我們的陰影,但經時間無限的洗刷之後,也成了一個景觀。中共視之前的 2000 年為封建社會,固然有歷史學的疑點 (因為封建制度起碼早在劉邦和漢武帝的時代已經被放逐,晉朝有短暫復興但不得善終),現在講到 5000 年文明史,其實也是挪用的,但這就是意志力的體現。沒有「封建」,就沒有破脫封建的偉大。子的合法性,在於他洗脫贖還了父祖的罪孽。歷史都是神話,甚至宗教。耶穌為甚麼偉大,因為他為人類贖回了父祖輩即阿當的罪孽。沒有舊的,變不出新的。

    所以對過去的事,劃出一個範圍,有範圍之內,都是遵從「批判 — 團結 — 批判 — 團結」的節奏,雖然批判,但也都是「我們的」。共同體是想像的,也是無中生有的,少不免要挪用別人的現成材料。吳孟達是中國人,但他的戲劇也是我們的,也是我們值得驕傲的事物。

    這就令人想到張保仔(1786-1822)。之前我們都在慶祝香港開埤 180 周年,其實香港的時間系譜可以劃得更大。 張保仔是廣東歷史人物還是香港歷史人物呢?這也是辯證的。弔詭的地方就是,張保仔死的時候,香港還應該是新安寶安的一部份,還未有「香港」此一獨立概念,但有了香港,就可以追認張保安是香港的英雄先驅。他代表的是「海洋中國」,靠自己在遠洋東南亞的民間商業網絡,就自給自足,與清廷對立,完全表達了如何實行「山高皇帝遠」。

    香港不是也有遷界令實行後的廢墟和人道災難嗎?這就是香港受大陸波及和殘害的歷史隱喻,而這事也一再輪迴。張的海盜集團卻根本不在陸地,他代表了海盜信奉的自由精神。他的最後一戰據說是在赤鱲角海面。雖然他最後兵敗,接受了清廷招安,這一轉折,我們可以視為失節,但失節也是「我們的」。就像香港的政治運動,有離開的前人,有後來者加入,有人堅持有人轉變,不會永遠是同一班人走下去。

    好的必須學起來,中共評價自己的歷史人物,也是無限而狡黠的兼容。網民參考他們的歷史點評學,也照法泡製了一個戲仿,我覺得很有深度,如下:

    //「XXX 是偉大的電影工作者,是偉大的喜劇表演家、藝術家和實踐家,雖然晚年犯了嚴重錯誤,但是就他的一生來看則『功績是第一位的,錯誤是第二位的』。他為我們的回憶和香港電影品牌的創立和發展,為香港推廣粵語文化的成效,為香港觀眾、台灣觀眾和海外華人觀眾共同文化的締造和香港台灣演藝事業的發展,做出了永遠不可磨滅的貢獻。他為世界被壓迫民族的解放和人類進步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

    ———虛擬文件《關於 2019 以來某些藝人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佚名,202x //

    這不只是中共,連日本都是如此。19 世紀末,隨著培里叩關,日本分裂為改革派和守舊派、倒幕派和親幕派,於是後來便有了新撰組此一幕府招請的武裝力量。後來新撰組戰敗,幕府也解散,日本組成了明治新政府,隨著維新而成為列強之一。如此看來親幕派便是站了在「歷史錯誤的一邊」,但日本人對自己的想像共同體非常「有愛」,二戰以後逐漸多人歌頌新撰組,視為忠義之士,為當中的很多武士立傳。不論成敗,都是日本歷史的一部份。

    俊美而虛弱但劍術高超的沖田總司、為幕府在北海道死戰到最後一刻的土方歲三等等,這些與「正史」未必一樣的形象,現在都成為了現代日本膾炙人口的文化之一,不讓「站在歷史正確一方」的坂本龍馬一方專美。有正有反有合,完成了屬於日本自身的文化辯證。

    對於作為表演家的吳孟達,也是如此。他是親中的,但「功績是第一位的,錯誤是第二位的」。

  • 演藝事業系出路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1-02-24 23:00:13

    「我覺得而家先係我(歌手生涯)開始嘅第一年。」已經出道六年的陳葦璇說。「我都係,好似啱啱先開始搵到個門口咁。」同樣已經出道六年的Manson(張進翹)也說。他們覺得,在今時今日的香港當一個藝人好難,難到像你要在香港鬧市抬頭尋找星星,除了那恆久閃亮的獵戶座外,其他星星都暗淡無光。他們就這樣當了六年晦暗的星,直至《全民造星3》,把他們「造」成一顆耀眼、香港人都能見到的星星。
    Manson葦璇六年星途浮沉
    2015年,Manson剛於大學表演系畢業,那時他立志想當一個演員,於是參與了一些獨立短片及電影的製作,初初踏足演藝行業。同一年,葦璇參加了商台舉行的「As One」女團成員招募,中選後正式以女團成員身份出道,更曾一度飛往韓國發展。
    然而在台上發光發亮的日子並不長久,2017年,As One解散,葦璇改以跳唱歌手的身份獨立發展,但那時她已經慢慢從大眾的視線中消失。「我覺得唔可以喺度等機會,冇得上台就要自己搵出路。」於是她決定開班教跳舞,在外面租一間工作室,由於租金昂貴,「慳妹」葦璇為了節省開支,便限定自己要在一小時內學會一隻舞,並在一小時內拍好跳舞的短片。那時候她一星期跳五日舞,每日一跳便是數小時。
    「我沒有想過放棄的。」葦璇說,即使在最低潮的時候,她仍然堅持自己的夢想,這是因為她知道自己有多愛舞台。本來是田徑選手的葦璇,在15歲那年因為陪朋友參加「全港中學校際歌唱比賽」,因而發現了一種田徑場無法給予她的快樂,於是決定放棄跑道跳上舞台。但要留在舞台上並不容易,「有網民幫我數過,我參加過嘅歌唱比賽有四十幾五十個。我一直都係想藉住歌唱比賽去搵機會出道,但有時原來就算贏咗比賽,都未必有出道嘅機會。」
    大概做藝人就是如此不安定,好像坐獨木舟要穿救生衣一樣,你總需要具備多一些技能去裝備自己,免得自己沉沒於水中。Manson入行後雖拍了一些作品,但這些作品沒有為他帶來名氣,於是他便轉做freelance,「之後發覺咁樣好冇安全感,好唔穩定呀,不論是工作上還是生活上,都覺得好被動。」於是他又走去學剪片、拍片、混音、平面設計……總之與演藝事業相關的技能,他都走去學一學,就好像穿上了救生衣一般。

    影片:
    【我是南丫島人】23歲仔獲cafe免費借位擺一人咖啡檔 $6,000租住350呎村屋:愛這裏互助關係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XSugNPyaXFQ)
    【香港蠔 足本版】流浮山白蠔收成要等三年半 天然生曬肥美金蠔日產僅50斤 即撈即食中環名人坊蜜餞金蠔 西貢六福酥炸生蠔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Fw653R1aQ6s)
    【這夜給惡人基一封信】大佬茅躉華日夜思念 回憶從8歲開始:兄弟有今生沒來世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06qjQbRIpY)
    【太子餃子店】新移民唔怕蝕底自薦包餃子 粗重功夫一腳踢 老闆刮目相看邀開店:呢個女人唔係女人(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7CUTg7LXQ4M)
    【娛樂人物】情願市民留家唔好出街聚餐 鄧一君兩麵舖執笠蝕200萬 (蘋果日報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e3agbTOdfoY)

    果籽 :http://as.appledaily.com
    籽想旅行:http://travelseed.hk
    健康蘋台: http://applehealth.com.hk
    動物蘋台: http://applepetform.com

    #全民造星3 #Manson #陳葦璇 #張進翹 #Shallow
    #果籽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 演藝事業系出路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1-02-18 20:00:15

    |跟住Manson葦璇去露營|演藝圈浮沉六年 靠旅行走出迷失 :只要有人參與樂壇就不會死

    「我覺得而家先係我(歌手生涯)開始嘅第一年。」已經出道六年的陳葦璇說。「我都係,好似啱啱先開始搵到個門口咁。」同樣已經出道六年的Manson(張進翹)也說。他們覺得,在今時今日的香港當一個藝人好難,難到像你要在香港鬧市抬頭尋找星星,除了那恆久閃亮的獵戶座外,其他星星都暗淡無光。他們就這樣當了六年晦暗的星,直至《全民造星3》,把他們「造」成一顆耀眼、香港人都能見到的星星。
    Manson葦璇六年星途浮沉
    2015年,Manson剛於大學表演系畢業,那時他立志想當一個演員,於是參與了一些獨立短片及電影的製作,初初踏足演藝行業。同一年,葦璇參加了商台舉行的「As One」女團成員招募,中選後正式以女團成員身份出道,更曾一度飛往韓國發展。
    然而在台上發光發亮的日子並不長久,2017年,As One解散,葦璇改以跳唱歌手的身份獨立發展,但那時她已經慢慢從大眾的視線中消失。「我覺得唔可以喺度等機會,冇得上台就要自己搵出路。」於是她決定開班教跳舞,在外面租一間工作室,由於租金昂貴,「慳妹」葦璇為了節省開支,便限定自己要在一小時內學會一隻舞,並在一小時內拍好跳舞的短片。那時候她一星期跳五日舞,每日一跳便是數小時。
    「我沒有想過放棄的。」葦璇說,即使在最低潮的時候,她仍然堅持自己的夢想,這是因為她知道自己有多愛舞台。本來是田徑選手的葦璇,在15歲那年因為陪朋友參加「全港中學校際歌唱比賽」,因而發現了一種田徑場無法給予她的快樂,於是決定放棄跑道跳上舞台。但要留在舞台上並不容易,「有網民幫我數過,我參加過嘅歌唱比賽有四十幾五十個。我一直都係想藉住歌唱比賽去搵機會出道,但有時原來就算贏咗比賽,都未必有出道嘅機會。」
    大概做藝人就是如此不安定,好像坐獨木舟要穿救生衣一樣,你總需要具備多一些技能去裝備自己,免得自己沉沒於水中。Manson入行後雖拍了一些作品,但這些作品沒有為他帶來名氣,於是他便轉做freelance,「之後發覺咁樣好冇安全感,好唔穩定呀,不論是工作上還是生活上,都覺得好被動。」於是他又走去學剪片、拍片、混音、平面設計……總之與演藝事業相關的技能,他都走去學一學,就好像穿上了救生衣一般。"

    影片:
    【我是南丫島人】23歲仔獲cafe免費借位擺一人咖啡檔 $6,000租住350呎村屋:愛這裏互助關係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XSugNPyaXFQ)
    【香港蠔 足本版】流浮山白蠔收成要等三年半 天然生曬肥美金蠔日產僅50斤 即撈即食中環名人坊蜜餞金蠔 西貢六福酥炸生蠔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Fw653R1aQ6s)
    【這夜給惡人基一封信】大佬茅躉華日夜思念 回憶從8歲開始:兄弟有今生沒來世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06qjQbRIpY)
    【太子餃子店】新移民唔怕蝕底自薦包餃子 粗重功夫一腳踢 老闆刮目相看邀開店:呢個女人唔係女人(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7CUTg7LXQ4M)
    【娛樂人物】情願市民留家唔好出街聚餐 鄧一君兩麵舖執笠蝕200萬 (蘋果日報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e3agbTOdfoY)

    果籽 :http://as.appledaily.com
    籽想旅行:http://travelseed.hk
    健康蘋台: http://applehealth.com.hk
    動物蘋台: http://applepetform.com

    #全民造星 #Manson #陳葦璇 #露營 #AsOne
    #果籽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 演藝事業系出路 在 VOGUE Taiwan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8-10-12 20:00:02

    公視新戲《20之後》(Utopia For The 20s) 引發許多觀眾共鳴,參與演出的Janet和藍鈞天在接受VOGUE專訪時表示,每個人都能從這齣戲裡找到共鳴。

    說到20歲,Janet表示當時是個愛作夢的女孩,列了一串願望清單,當無國界醫生、當背包客環遊世界,去美國人不敢去的蠻荒險境,「超貪心的啊!但20歲的人就是有權利做夢,外面的世界如此遼闊,反正夢是免費的。」至於藍鈞天,他說那時候就想當爸爸,如今願望成真,「其實不同階段都會有不同的夢想,像泡泡一樣不斷地冒出來。」

    2人都邁入30世代,回頭看20歲的自己,會給他(她)什麼建議?Janet俏皮地說:「Janet,不要跟他約會,真的不要!還有所有事情都會自己找到出路,不用擔心走不出困境。」她認為人難免犯錯,最重要的是不要重蹈覆轍,從中學習。藍鈞天想對自己信心喊話:「要勇敢一點!」

    期許自己的小孩在20歲,會變成什麼模樣的人?Janet笑說:「兒子如果跟我一樣的話,會做出很多瘋狂的事情,我希望他可以理性一點的做瘋狂的事情,外表跟老公George一樣帥。」相對於Janet不希望兒子太瘋狂,藍鈞天倒是希望女兒很勇敢,有女王風範。

    在《20之後》裡,Janet與藍鈞天飾演未婚夫妻,感情受到現實考驗,但也是20世代年輕人尋求意見的對象,在20歲時如何面對未來的不確定性?Janet說自己有3個建議:首先是不要跟別人比較、其次是凡事按步就班,最後是不要以自我為中心,「往外看,你會發現自己真的很幸福,我的狀況真的還好,而且你會從中得到啟發。」

    已經當爸爸,演藝事業也受到肯定,藍鈞天說我們很習慣將目光專注在問題上,心生恐慌,「不要一直針對問題去戳」他以自己當例子,「也許試戲時導演當下覺得你不適合,但也許下一部戲會找你。」藍鈞天說:「不要將焦點擺在問題上,而是從經歷這些問題的過程中學習,以另一種心情和心態去面對它。」

    #人物特寫 #20之後 #公視
    ------------------------------
    ❗需要字幕的朋友 👉 請記得開啟CC字幕 ❗
    ------------------------------
    【 其他熱門主題推薦 】
    ▷ 祕技片:女星變美&化妝包 ► http://bit.ly/2vWUYMS
    ▷ 時尚:穿搭、精品 ► http://bit.ly/2FfFvbi
    ▷ 瘦身:瘦腿、塑腰、練翹臀 ► http://bit.ly/2f7qFHW
    ▷ 名人:每月封面人物 ► http://bit.ly/2iGe94s
    ▷ 美容:保養 / 彩妝技巧 ► http://bit.ly/2fns0cP
    ▷ 73個快問快答+歐美明星搜包 ► http://bit.ly/2yKtwDj
    ------------------------------
    請記得開啟YouTube🔔通知!
    → 馬上訂閱傳送門 → http://bit.ly/2eoVk7R

    --------------------------------------------
    【更多VOGUE TAIWAN】
    + Web:http://www.vogue.com.tw/live/
    +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VogueTW/
    +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voguetaiwan/
    + Twitter:https://twitter.com/Vogue_Taiwan
    + LINE:voguetaiwan

    ▷ Make sure you subscribe to my channel and hit the notification bell, so you don’t miss any of my new videos → http://bit.ly/2eoVk7R
    --------------------------------------------
    ※關於時尚,VOGUE說了算!自從1892年第一本VOGUE在美國出版以來,至今已有122年的歷史,始終被時尚專業人士所推崇,因此榮譽為Fashion Bible時尚聖經
    --------------------------------------------
    ※台灣VOGUE 隸屬Condé Nast Interculture Group,相關國外影片皆是由國外授權提供給台灣使用,台灣VOGUE 秉持服務網友,讓更多中文語系觀眾可以看到國際影片和中文字幕,所以在此頻道上傳推薦給大家,也請喜歡我們頻道的各位可以訂閱我們的頻道,我們會繼續努力帶來更多的內容給大家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